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实用3篇)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 篇1

9月15日上午,xx教授为第**期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讲授了《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研究》的专题。贺教授运用详细资料,引经据典,全面、系统和深刻地阐释了民生问题的内涵和特点,当前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的原因,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办法。专题讲授发人深省,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当前的民生问题,积极探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

民生是国家之本。民生问题好比水载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正确认识当前中国民生问题出现的社会背景

理性、客观看待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这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不是在普遍贫穷背景下出现的,而是在社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党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例如,1978年到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xx年的近7%。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以国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1978年到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153元。

3.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生机盎然,民众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二、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焦点在于尚需完善普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机制。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如“择校热”高温不降,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因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而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2.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近年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许多大学毕业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而一些地方又存在“招工难”的现象。

3.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医疗服务分配比例不合理,医疗保障水平低,民众对看病难、生不起病的反映强烈。

4.房价过高、上涨过快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5.分配领域存在不公问题,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6.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一些基本保障尚未实现全覆盖。

三、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要树立并强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中树立并强化这个理念。这一理念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一致的,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理念不确立,改善民生就成了一句空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是现阶段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平均主义抬头。

2.要强化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综合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机制。改善民生,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其他问题,单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奏效。这要求政府部门密切协作,统筹规划,共同出台一套协同配合的政策,统一行动起来解决民生问题。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当前要深化体制改革,立足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要把握社会公平主线,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的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是贯穿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主线。当前,要针对老百姓感触最深的上学、看病、住房等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从我国实际出发,尽快建立一个初级(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 篇2

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

同志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三心”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事业、权力和个人名利地位的鲜明标准,也是引导领导干部如何做人为官的深刻警示。

领导干部在事业的兴与衰、决策的得与失、个人的进与退等方面,处于风口浪尖,经常起到示范和定音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敬畏之心、平常之心,是党和国家事业是否顺利推进、科学发展战略能否化为壮丽现实的关键。

事业、权力和名利三要素,由大而小、相互关联,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对待事业、权力和名利地位上,保持这“三心”,是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一个检验。作为掌握权力运行的官员,如果在事业上缺乏进取之心,甘当撞钟和尚,是不可能开拓创新的,实际上也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亵渎。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勇于开拓、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正如同志曾经指出的,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同样地,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是不可能正确行使权力的,也不可能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局之时,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已经到了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国际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也给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挑战。可以说,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不可能始终风和日丽的,有时可能会出现我们很难设想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醒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有保持进取之心,知难而进,知不足而学,主动作为,才能勇往直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挑战。

领导干部在开拓事业时,必然要行使权力;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剑走偏锋”,必然造成危害。因此,强调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与强调事业上保持进取之心同等重要。“举头三尺有神明”,保持敬畏与保持进取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两个必要前提。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果缺乏敬畏之心,就很有可能专断滥权,胆大妄为,使权力滑入偏轨,最终酿成灾祸。

“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有七情六欲,也同样有日常生活烦恼、个人利益得失。同时,领导干部又是掌握权力的特殊一员,容易受到追名逐利者的滋扰和利诱。因此,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把功名利禄看淡些,把事业责任看重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尤显可贵。从某种意义看,平常心与进取心、敬畏心一样重要,是保证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履行职责、自觉实践宗旨的前提。

诚如月有阴晴圆缺,领导干部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有时也会遇到挫折、委屈乃至失败。此时,心态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心态失衡,甚至认为组织上亏待了自己,就极有可能出现行为失范,以致把权力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病菌往往从人体虚弱的时候入侵。近年来屡屡为社会所议论的领导干部多个时段易发腐败现象,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在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的大环境下,领导干部的成长,有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的内因,但更多的是人民培养、组织教育的结果。如果把所谓个人奋斗凌驾于组织之上,认为一切都是靠自己拼打出来的,对人民毫无感激之情、对组织毫无珍重之意,这样的干部也不可能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在他们认为自我价值不能实现、心态失衡的时候,往往就很可能也是权力失衡之时,只会阻碍甚至危害事业的不断拓展。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时刻懂得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必须保持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对个人名利地位也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这无论是对年轻干部还是快“到点”的同志,都是一句忠言。

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将陆续进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按照的要求,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对事业要有进取之心、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地位要有平常之心。人们期待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三心”、珍惜使命、不负重托,为党和人民建新功立大业。

公务员党课心得体会 篇3

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xx届三中全会报告、科学发展观、公务员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公文写作与处理和依法行政等课程,并参加了社会实践。整个培训期间,我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比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收获很大。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此次培训,我加深了对公务员的理解。从本质上说,公务员的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国的国家意志就是广大人民意志和权益的体现,我国的公务员是实实在在的“公仆”。同时,我知道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公务员必备的能力,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所以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劲的动力。

第二: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相关业务能力。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我明白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这让我明确了旗帜方向,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把握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通过学习“”规划,了解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公务员法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在公务礼仪课程中,我学到了,公务员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受益非浅。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把所学、所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第三:通过此次培训,让自己看清楚了自身差距。当今社会,被形象地称为“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不学习不行,那怕是少学一天都不行。而对于我们公务员更是要高标准要求。

1.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格局中把握时代的脉搏,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自觉学习科学发展观,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公务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其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这就要求公务员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多做贡献。

2.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公务员要加速更新知识,树立创新意识。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科学日益发展,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公务员就必须加速自己的知识更新,不断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公务员只有具备创新奋进的精神,不因循守旧,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及时吸收、消化新知识,适应新情况,否则有可能被甩在时代的后面。

3.要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一个好的团队,除了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管理者的领导决策能力。长期以来国家对机关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够,由于不懂管理,盲目决策而付出的学费和代价已经相当多。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公务员应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使自己不仅有一定的科学技术造诣,而且要有相应的组织、协调、决断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