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心得感悟(推荐9篇)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精选9篇)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1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史记》。它讲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开始,到西汉武帝年间共三千年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人物:有爱国的屈原、有机智的蔺相如、还有英勇的飞将军李广。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知人善用的勾践。

说到勾践,大家想到的自然是的《卧薪尝胆》啦,那么,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黄河游下有两个小国家:吴国和越国。双方都想打败对方,成为春秋霸主。开始,吴国把越国打败了,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带着家人去吴国,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奴隶生活。过了三年,勾践吃尽苦头,受尽侮辱。后来,勾践的臣子送给吴王夫差很多美女和金银财宝,夫差很开心,便放勾践回他自己的国家,勾践回国后,就搬进了简陋的房子。他把猪的苦胆悬挂在屋内,不管坐着还是躺着,总可以看见苦胆,并时不时地尝尝胆汁,让自己知道”苦“的滋味。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而睡在柴草上面。不忘亡国之痛。他常常提醒自己说:”你忘了在吴国所受的耻辱?“而吴王夫差,天天呆在后宫里,一连几个月不上朝,忠臣伍子胥好心相劝,他不听,还杀了伍子胥,重用奸臣伯嚭。就这样,越国越来越强大,吴国却越来越腐败。终于,越国把吴国消灭了,成了春秋霸主。

读了《史记》,不仅丰富了我的见闻,还增加了知识。读书真好!

尧在位期间,洪水泛滥,尧任命大禹的父亲鲧担任治水的领导工作。后来鲧因为治水不力,被虞舜流放到羽山。虞舜听说大禹贤明能干,又令大禹负责治水。

大禹到任后,他吸取父亲的治水教训,努力实践,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治水是行不通的,必须用疏通的方法才能根治洪水。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有一次,天下着大禹,他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那个做父亲的不爱自己的子女啊?他多么想进家门去看一看,科室治水的工程在等着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着他,他不能因私废公。于是他毅然转过身,带着治水的人顶风冒雨上路了。在治水期间,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后来,洪水终于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

大禹这种为了黎民百姓不辞辛劳治水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的时代,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2

我们平常在电影、电视、甚至课本上看到的一些故事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西楚霸王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慢慢展现眼前,下面我就说一个让我感受很深的小故事吧。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它是讲述了:蔺相如当职位超过了廉颇,廉颇不服,当众说:“我是赵国的大将,多年来出生入死保卫赵国,而他蔺相如就凭一张嘴皮子竟爬到我头上来了,他要是碰到我我一定要当众出他的丑。”并处处为难蔺相如。蔺相如不但不生气还处处让着他,并对别人说:“我之所以对廉将军这样忍气吞声,宽容退让,就是为了把国家危难放在首位,而把个人私怨放在后面啊!廉颇知道后,懊悔不已,马上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去请罪。从此将军和蔺相如成了生死与共的知心朋友,将相两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古代的大将军都能知错就改,为什么我们不能勇敢承认错误呢?

在《史记》故事里我学了很多很多的道理和知识,知道了许多历史名人。虽然我现在又的地方还看不懂也不明白,但读每一遍都受益匪浅,它将伴我成长,他将是我吸取”营养“的宝库!

读《史记》让我感动的还有司马迁的精神,他为了完成《史记》,在监狱中忍辱负重,呕心沥血,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写下了五十二万字的辉煌巨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宝库。这让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容易,不管你想做什么样的人,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必须不怕吃苦,必须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今天,我生活在和谐、美丽、富强的时代,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3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故事,如:为人们尝百草的神农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乱的轩辕氏(黄帝);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射伤齐桓公,但还被齐桓公重用,完成了齐桓公当时的春秋霸业,这体现出了齐桓公的大度,才让诸侯臣服他;廉颇与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故事,蔺相如在渑池相会上维护了赵惠文王的尊严,赵王让他当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颇嫉妒,但为了国家利益忍气吞声,最后竟让廉颇主动负荆请罪。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军韩信在少年时因别人威胁,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过一位漂母的恩惠,当上大将军后不忘报恩,送了那位漂母许多酒菜,还赏给她一千两黄金

看完《史记》就仿佛看了一步宏伟的历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不愧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著。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如:炎帝、黄帝、大禹、齐桓公、晏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令我感慨万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灵王本想羞辱晏子,结果却被晏子识破把戏;神医扁鹊医术高超,接二连三为齐桓侯治病,可是被齐桓侯拒绝了,结果齐桓侯病死了……

在这些故事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汉初三杰“。在刘邦打天下时,张良和韩信、萧何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屈尊为老人捡鞋子,穿鞋子并不生气,最终得到了老人给他的《太公兵法》,后来,他日夜研究这本书,终于成为谋略出众之人。韩信足智多谋,在军事上为刘邦出谋划策;萧何为了得到刘邦的信任,把家里的全部家产捐了出来,用于征战的军饷。这个故事里的张良,他让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史记故事》是一本生动、有趣,值得一看的好书,相信有很多同学都还没有看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读完后,说不定你比我的收获还要多。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史记》。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著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著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著主人公的喜,忧著主人公的忧,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5

在许多本老师规定的海量阅读书籍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史记》,因为它的里面有一个个能改变人心灵的历史故事

《史记》中有三大类:本纪、世家、列传。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平原君列传》中的《赵胜惜才》,体现了平原君赵胜的知错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为他能博览群书,归纳出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其次是因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后,加上那几句振奋人心的话,真是让人无法挑剔,赞叹不已呀!

在《韩信被杀》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写道: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我以前一直以为韩信是一个英雄,原来他也有狂妄的一面,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从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才能的人,既然已经显现出了自己的光芒,就不要太骄傲,不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史记》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这本书振奋了我的精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启发了我的人生,还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心灵!

《史记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没听说过这本书吧,不过《史记》总听说过吧。其实《史记故事》就是由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下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历史,包含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小故事的《史记》,在后人的改编下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记故事》。

史记故事》中包含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有着不同品质,其中我最喜欢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发生的故事,它说的是:蔺相如当了赵国的相国职位超过了廉颇,廉颇不服当众说:”我是赵国的大将多年来出生入死立过许多战功,而他蔺相如原本是宦官手下的门客,就凭一张嘴皮子竟爬到我头上来了!他要是碰到我我一定要当众出他的丑。“并处处为难于蔺相如。蔺相如不但不生气还处处让着他,并对人说:”我所以对廉将军这样忍气吞声,宽容退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危难放在首位,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当廉颇知道后懊悔不已,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去请罪。从此将军和相国成了生死与共的知心朋友,将相二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心想:古代的大将军都能知错就改,为什么我们犯了错不能勇敢的承认错误,寻求内心的坦然呢?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6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全书共有五十余万字,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历史变化的规律。

在本书中。我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那就是蔺相如。他的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深明大义令我折服。

战国时期,和氏璧流落赵国,并归赵王所有。不久,秦王在给赵王的信中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下,赵王可犯了难:换吧,怕这秦国耍赖不给城池;要是不换吧,怕也不成。如果秦国以此事作为把柄与赵国交手,那后者定不是强秦的对手。于是,赵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王在章台接见了他,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却一点都不记得他的许诺。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计上心来。他谎称玉有瑕疵,于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装要指给秦王看。

谁知,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说:“大王根本没有交换的诚意,所以我要收回这块玉,如过您要硬抢,那我的'头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担心玉,便把地图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又道:“我们赵王为了表示对玉的诚意,特意斋戒了五日,那么您也该表示诚意斋戒五日。”秦王答应后,蔺相如就命人秘密地把玉送走了。

五天后,蔺相如说明玉已回赵国,并对秦王说:“请您派人向赵王要回和氏璧,赵王定是依您。那您先将城池交出来吧!”秦国当然不依,只好就罢。

为了表彰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为此,大将军廉颇很不服气,他想:“老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博得此名号。他蔺相如就是个鼠辈,仅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能赢得了我吗?”这件事传进了蔺相如耳里,不知为何,他听后总是避着廉颇。廉颇得意极了。可后来,他又得知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因为他们不能互相矛盾。秦国对赵国之所以有所顾忌,是因为有他们两个在。他们两个要是互相矛盾,那么秦国就能趁虚而入,赵国也就不保了。廉颇为了向蔺相如请罪,于是就赤着上身,绑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谁知,蔺相如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和他成为了知心朋友。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都是关于蔺相的故事,在《史记》中还有很多与他一样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喜欢这本《史记》,更喜欢学习书里面的故事。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7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自小喜欢读书,读到历史中那些知名人物的英雄事迹就经常拍着桌子大叫:“好啊好啊,是英雄就应该漫游四海、辅助天下!”

郦食其的家里很穷,就到想县城里做大官,挣点钱来养家,县令就先让他做个小官史,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做大官,但郦食其从来没有把这份工作放在眼里,经常旷工,县令来检查,经常把县令骂了回去。人们都称他为“狂生”每次只要有大军经过那里,都会出来看望,想加入他们,但一看,他们要不是没有一点实力就是非常高傲没有一点心胸广大胸怀,郦食其很失望。直到刘邦的大军来了,郦食其迅速冲了出去加入了他们,在骑士的推荐和郦食其的努力下,郦食其当上了广野君。

郦食其不会打仗,但他很会说,就经常被派去说服诸侯加入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越来越强大,但还不足以和项羽抗衡,而韩信正在奋力攻打齐国,一直攻打不进。一边是项羽的大军,一边如果退兵齐国就会有喘息的机会,刘邦眼见进退两难,却一点办法都没有,郦食其请求去说服齐军归顺他们,到了齐国,郦食其没有一丝害怕的意思,对齐王畅所欲言,最后郦食其把齐王说服了。韩信不服,心想:我在这里奋力杀军,而郦食其就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轻轻松松把齐国搞定了,实在太不公平了,于是韩信起兵攻打齐国,齐王听到此消息,以为郦食其是来分散军心的,就把郦食其杀了,紧忙逃窜。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猖狂,要把每件事都勤勤恳恳的做好。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8

寒假,我看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感受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司马迁,它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刘邦建立很汉王朝的五百年间,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变化。其中让我感受很深的是田忌的故事了这个故事讲了田忌和齐王一起,马按奔跑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由于齐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都失败了,但是他的好朋友孙膑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孙膑先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接着又让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第二场赢了,最后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赢了第三场。田忌二比一赢了齐王。同样的马,只要改变出马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从而体现出孙膑的聪明,机智。还有完璧归赵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担心有诈,就派足智多谋的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交涉,到了秦国后,蔺相如知道秦王是假意用城换璧,就冒着生命危险,把璧骗到自己手里,并偷偷让人把璧送回赵国。从这个故事,我又感受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临危不惧的品质。

通过看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增长了我的智慧,我也被司马迁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呕心沥血写出《史记》这本书的精神所感动。

大禹治洪水曾三次路过家门,但始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绝情的走过去。他这种为大家着想,而舍弃小家的精神深深的让我感动,让我震撼。

齐桓公以大局为重,赦免了当初差点把自己杀害的管仲,管仲最后帮助齐桓公走过了许多的弯路。让我们明白了一切事情要考虑后果,舍去个人私仇,以大局为重。

秦二世做事没有主意,没有主见,不思考后果,相信奸诈小人的话,最后让小人赵高迷惑,对他言听计从,导致秦朝没有下一代就灭亡。这个故事让我们从愚蠢的秦二世中吸取教训,知道不要被外表蒙上眼睛,要多动脑想想事情的原委。

几千年来,当我们重读这本书时,依然能看出其中的辉煌。书中的一个个渺小的人物,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比现代人要强太多太多了,如齐桓公小白,尧的儿子大禹,伍子胥,孔子,屈原等人物。从中可以可能表现出现代人是多么的贪婪,不思进取。《史记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优秀人物的成就,中华民族人的高尚品质。

史记读后心得感悟 篇9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难以企及更无法超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后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

我相信现在的人很少有他这种毅力和勇气。常人从狱中出来,就自甘堕落,萎靡不振,别说做点有用的事了,就是活出精彩的自己都有点。

史记虽然没读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总是读过一遍了。本纪,世家,记住了一个个人物,可是要表达什么也看不明白。唯有“太史公曰”让我记忆在心。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让人对生活比较畏惧。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为生活付出努力。我长这么大,没吃过什么苦,太懒,相信如果让我放弃现在父母给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会成问题。

他成功了!

向司马迁学习,不求名垂千古,只求无愧于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