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小满,其实也是形容庄稼作物的饱满程度,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满节气养生法及养生细则精选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丝瓜花微苦、寒,清热解毒,可用于肺热咳、咽痛、鼻炎、痔疮等的医治。丝瓜子有清热、化痰、润燥、解毒效果。丝瓜络更是一味常用中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的`功效。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周书》中即有“小满之日苦菜秀”之说,也就是小满时节,苦菜正当时,可适当食用。
天气逐渐炎热,很多人也会出现上火、身体困倦等问题。《本草纲目》称,苦瓜能“除烦热,解劳乏,消心明目”,苦瓜能消暑解乏,刺激人的食欲,开胃健胃助消化,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可以多食用。值得提醒的是,苦瓜性寒,大便溏泻、脾胃虚寒者应少食。
注意防“湿”
夏季如长时间涉水淋雨、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就极有可能引发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妇女带下等病症。“湿邪”侵入关节,会导致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伸屈不利、肌肤麻木。“湿邪”侵入脾胃,会引起腹泻、水肿、食欲不振、恶心等病症。所以,小满时节养生要注意防“湿”,尤其是南方地区。
不宜剧烈运动
夏季心阳最旺,适合养心。夏季炎热,不适合激烈运动,出汗过多对养心不利。建议饭后一小时再运动:散步、慢跑、游泳等很适合在夏季进行。运动时,应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尽量穿一些透气性好、能吸汗的衣袜,以避免湿气郁积。
不宜多吃冷食
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较为炎热,所以冷饮等寒凉的食物就非常的受欢迎,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中医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小满前后湿气重,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从西医来讲,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同时还能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逼出。而中医也认为,生姜能把体内寒毒排出体外。所以,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平时煮菜可以适当放些生姜,也可以食用姜糖水。
此外,夏天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影响食欲,很多人胃口不好。民间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以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
1、土豆粥
配料:土豆100克,灿米100克。桂花100克,白糖100克。
做法:将土豆削洗干净,切成小块。洗净灿米,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煮,烧沸后加入土豆熬者成粥,然后再调入桂花、白糖。作早餐顿食。每日1剂,连用10日。
配料:冬瓜30克,薏米50克。
做法:二者同煮为粥。每日1剂,早晚服用,每7~10天为l疗程。
1、菠菜
菠菜味甘性凉,能润燥养肝,益肠胃,通便秘。《食疗本草》载:“利五脏,通肠胃,解酒毒。”菠菜可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