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为一门理科,不仅需要同学们记忆大量的公式定理,还需要同学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精选4篇,欢迎参考阅读。
一本小人书共100页,排版时一个铅字只能排一位数字,请你算一下,排这本书的页码共用了多少个铅字?
答案与解析:
分类计算:
从第1页到第9页,共9页,每页用1个铅字,共用1×9=9(个);
从第10页到第99页,共90页,每页用2个铅字,共用2×90=180(个);
第100页,只1页共用3个铅字,所以排100页书的页码共用铅字的总数是: 9+180+3=192(个)。
1、两箱苹果都重40千克,从第一箱中拿出8千克到第二箱后,第二箱比第一箱多( )千克。
2、学校校门的右边插了8面彩旗,每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都是2米,从第1面彩旗到第8面彩旗之间共有( )米。
3、小明栽树5棵,大强、李卫、大华和冬冬每个人栽的棵数和小明同样多。他们一共栽树( )棵。
4、花果山上的桃熟了,小猴忙到树上摘桃。第一次,它摘了树上桃的一半,回家时还随手从树上摘了2个;第二次,它将树上剩下的8个桃全部摘回家。小猴共摘回( )个桃。
5、节日里,学校门前的彩灯从左到右按2个红3个黄4个蓝的顺序排列。从左到右看,第12只彩灯是( )色,第36只彩灯是( )。
6、把一杯水倒入空瓶,连瓶共重140克,如果倒入三杯水,连瓶共重260克。空瓶的重量是( )克。
7、李奶奶家现有16个鸡蛋,还养了两只每天下一个蛋的母鸡。如果李奶奶家每天都吃4个鸡蛋,她家可以连续吃( )天。
8、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30天能长到20厘米。问长到5厘米时要用( )天。
9、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有人买了27瓶汽水,喝完后又用空瓶换汽水,那么,他最多喝( )瓶汽水。
10、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这批树苗有( )棵。
1、排队小朋友排队,小红前面4个人,后面3个人,问这队共有几个人?
2、人数问题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多少个小朋友?
3、等式把2、3、4、5分别填入( )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 )-( )=( )
4、排队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多少个人?
5、时间四个青年人一起玩扑 克,玩了40分钟。他们每一个人玩了多长时间?
6、爷爷有一幅名画,卷起来长110厘米,想寄给远方的伯父,但邮局只准寄长度不超过一米的物品。你能想个办法把这幅名画寄出去吗?
7、兔子某人为打扫兔笼子,将4只活兔子放进装有4只老虎的笼子里,打扫出2个兔笼子后,想把兔子放回兔笼里。这时还有几只活兔子?
8、巧算
1+17+26+35+24+13+25+29=
9、妈妈今年32岁,小敏6岁,经过6年小敏小学毕业时,妈妈比小敏大几岁?
10、房间的桌子上有lO枝刚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两枝蜡烛。过了一会儿,又有一枝蜡烛被吹灭,把窗户关起来后,再没有蜡烛被吹灭,最后还剩几枝蜡烛?
1、直观演示,丰富表象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材料,有了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大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例如: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通过课件展示温度计,学习温度计上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使学生对负数有了形象的认识,负数就是比0小的数,再进一步观察,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相差几度,得出的结论都是正数都比负数大。不用过多的语言,学生在观察中就建立了清晰深刻的表象,为思维的理性化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练习形式多样,题目设计由浅入深,容量大而不单一,题目比较性更加直观、具体。在练习内容和呈现形式上,教师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可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分割方法,既能使练习呈现多样性,又达到了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这种多样性,也使疲累的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生动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圆的周长》的导入部分:先出示不同圆形物体,要学生去测量它们的周长,学生感觉能够测量得出;当教师拿一根绳子在空中做圆周运动时组成的圆,学生感觉测这个圆的周长很困难,进而激发寻找更好的办法计算圆的周长的欲望。因此,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