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2篇科研费用管理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此次调研活动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开展二次创业活动为契机,以总结经验,挖掘典型,发现问题,解决困难为目的。调研的内容涉及收费站管理的各个方面,从日常的收费管理、制度建设、设施设备、教育培训、人员考核、站内经费到职工生活。调研采取集中听取汇报,个别座谈的方式进行,先由唐秦两所组织各站集中汇报了收费队伍整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对2005年的工作设想和工作中好的经验典型进行了介绍。之后到每个收费站,详细了解各站在管理工作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意见和建议。
4月19日管理处调研组在北戴河服务区召开会议,就调研期间了解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研究讨论解决办法,落实责任部门。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下:
一、共性问题
(一)收费业务。
1、车型划分不统一,不一致问题。由于全网各路段对车型划分的标准和掌握的尺度不统一,一旦车主用使用假证,使收费员判断车型无从下手,在实际工作中难度较大。此问题由收费科借鉴辽宁按轴划分车型的方法,在全处管辖路段内统一标准,同时给项目办、征稽局、结算中心上报此方案争得上级的支持。
2、小改大增收及抓获作弊车辆的奖励问题。联网收费后,对于收费人员改卡和抓作弊车增收部分的奖励取消,使工作认真负责为单位和国家增加收入的人员得不到鼓励,不利于建立良好得收费秩序。此问题由管理处收费科、计财科结合向上级争取此项资金。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内部的奖惩办法,正面鼓励和教育职工,积极同作弊行为做斗争。
3、闯口及逃漏费车辆的进一步治理问题。针对闯口及逃漏费现象在秦皇岛地区十分严重得现象,管理处已下决心进行整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要由收费科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方案,把此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4、收费业务培训问题。现在各站使用得收费岗位教材使97年由省厅编印得,随着时间的增加,特别是联网收费的实施,原有教材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职工学习,急需一套与单位目前收费管理相配套的培训教材。建议由处收费科召集业务骨干,编写收费手册,成为职工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工具和帮手。
5、联网收费各家缺乏联系方式问题。联网收费已经近2年的时间,网内不同管理处的收费站及有关收费管理部门和人员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方式,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此问题由处收费科协调联系结算中心及各路段管理单位,做出网内通讯录。
6、各站配制便携式发卡机、收费机的问题。联网收费后,一旦遇有车流特别高峰和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整个收费发卡业务中止,必须做出必要的准备和预案。此问题由处通讯科给项目办打报告,建议每站配备便携式发卡机、收费机各一台。
(二)设施设备问题。
1、车辆老化问题。目前各基层单位用车均为运营初期或建设期的用车,车况严重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急需更换新的车辆。此问题由管理处通盘考虑向项目办积极反映,争取早日解决。
2、办公设备老化问题。目前各收费站办公室用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多数为开通运营时第一批配备,严重老化,多数已没有维修价值。此问题由处通讯科进行统计,向项目办申请资金给与解决。
3、内外墙壁、门窗粉刷问题。各站经过几年的运营,许多部位的墙壁、门窗剥皮脱落,影响站内形象。此问题由处办公室给项目办打报告,申请资金给与解决。
4、上下水管道问题。部分收费站上下水管道锈蚀严重,有的还出现了大面积的漏水现象,已经影响了收费站的正常生活。由处办公室给项目办打报告,申请资金给与解决。
5、办公桌椅、室内装修破损问题。各站的办公桌椅,食堂桌椅、收费人员宿舍桌椅均已严重陈旧老化,多数已无维修价值。室内地板、窗台等装修破损严重。此问题由处办公室安排,向项目办申请更换一批新的桌椅,对装修破损的部位安排维修人员逐站进行检修。
6、收费亭陈旧老化问题。经过多年的运营,收费亭门锁、地板、桌椅、抽屉、照明灯等设施严重老化。此问题由处办公室安排维修人员,逐站进行检修。
7、机电系统维修人员培训问题。随着联网收费的运行,全线机电设备仅靠处通讯科进行维修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排除设备故障,影响收费工作的正常进行。此问题由处通讯科从各站抽调1-2名业务骨干,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进行培训,争取在五一黄金周前举行。
8、监控室统一配置电脑椅问题。各站监控室运营以来,一直没有配备电脑椅,均使用会议室或办公用椅子,不统一,不实用。此问题由处通讯科给项目办打报告申请资金,给与统一配置。
9、配置升降车问题。各收费站收费大棚、信号灯、电路检修等维修活动需实用升降车,目前每个管理所只配备一台,往返运输困难,不能保障及时维修。此问题由处办公室向项目办打报告申请资金,争取每站配备一台。
10、门牌锈蚀问题。许多收费站经过几年的运营,最初配备的门牌已是锈迹斑斑,形象不好。此问题由各管理所在室内粉刷完毕后给与统一解决。
11、太阳能热水器不能满足职工洗澡需求的问题。一些收费站,主要是秦皇岛管理所各站的太阳能存水用量较小,不能满足职工洗澡的需求。此问题由处办公室协调解决。
(三)人员及奖惩考核问题。
1、人员紧张问题。由于联网收费后车流量增加,开通车道增加,收费人员进入婚育年龄,加之沿海路筹建从我处抽调30名管理人员,造成我处目前人员较为紧张。此问题人劳科给项目办打报告申请增加人员,加强内部调剂,尽量给与解决。
2、关于对收费岗位人员实行轮岗的问题。运营几年来,一线收费人员根据就近原则安排工作,没有进行大范围的调整轮换,一些收费人员在同一个收费站工作5、6年,熟人较多,不利于坚持原则,维护良好的收费秩序。从保持队伍的纯洁性,收费制度的落实和长期发展考虑,建议由人劳科、收费科进行摸底调查,积极研究轮岗方案,报处党委研究。
3、收费人员星级考核问题。收费人员星级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一些规定和考核办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今年全处收费会议处收费科将新的考核办法草稿下发征求建议,对星级考核权限下放,将考核的时间缩短。各站在调研中又提出了许多新的意见和建议。处收费科及时收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召开会议,讨论定稿。
4、管理人员考核问题。收费站内管理人员不在参与收费人员星级考核,又无新的较细化的管理办法,使管理人员的考核无从下手,不利于收费站的整体管理。此问题由处人劳科、收费科等相关科室积极研究科学可行的考评方案,报处党委研究解决。
5、部分人员因工作需要无法休年休假问题。由于监控等一线收费岗位人员较少,无法安排倒班,全年无法休年休假。此问题原则上先用年休假顶替病、事假,确实全年无病事假,因工作需要无法休年休假的,由人劳科研究方案。
6、加班费问题。一些单 此问题在目前的制度规定下,由各单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管理处核定的加班数额下,进行统一调配。
(四)经费问题。
1、经费紧张问题。目前各收费站随着水、电、油等费用的不断增加,日常经费十分紧张,笔墨纸张的使用均要精打细算。在管理处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给与增补。
2、路产赔补收入返还问题。各收费设施损坏后的路产赔补偿收入的使用和分配由管理处统一调配,用于收费站的维修、维护。
3、养护经费切块划分问题。从四月份以后,由计财科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将项目办统一下达的养护经费切块划分为养路、房建、机电等几部分,细化分别进行管理和使用。
4、外单位从收费站用电问题。外单位和广告牌用电从收费站等部门接电,由管理处统一收费,造成站内经费紧张。计财科做好统计,将电费及时返还给相应单位。
(五)职工生活问题。
1、电视机、VCD、文体设施等设备老化问题。站内的文体活动设施经过几年的使用,均已破旧,应予以更换。此问题由处工会向项目办申请资金,给与更新。
2、职工被装、帽子、徽章陈旧、缺少问题。职工的被装多数陈旧,到期应给与更换,同时帽子、徽章、纽扣等物品属易耗品,应适当增加数量备用。此问题由处办公室在今年的被装计划加入有关项目给与解决。
3、职工住房问题。一线收费站管理人员,特别是秦皇岛所职工没有解决住房问题,反映较为强烈。报处党委研究解决。
(六)形象宣传问题。
1、“青年文明号”收费大棚标识,各别收费站的“青年文明号”缺少或损坏。此问题由管理所统一制作。
2、收费亭监督电话,使用时间增加,破旧缺损。由管理所统一更换。
3、行风监督台、收费标准公告牌等标牌,运营时间增加,许多内容需要更换,同时今年全路的收费标准和车型划分也进行变更,需要对一些标牌、公告牌进行更换。此问题由收费科给项目办打报告争取专项资金。
二、个性问题
1、玉田站主机修复问题。由通讯科负责协调华能公司尽快落实。
2、玉田UPS在监控室噪音太大建议转移到通讯机房的问题,由通讯科协调华能公司给与解决。
3、鸦鸿桥站报警器失灵问题,由通讯科进一步检修。
4、唐山北站自动挡车杆砸车问题,由通讯科组织更换线圈,研究对策。
5、榛子镇收费站自动挡车杆下落速度慢的问题,在全站扩建时统一考虑解决。
6、北戴河收费站硬盘存储量不够的问题,由通讯科从备件中给与增加。
7、个别站缺少有线电视的问题由管理所考虑解决。
8、鸦鸿桥、抚宁收费站大棚经常被刮碰的问题,由处办公室给项目办做专项报告,申请资金给与解决。
9、抚宁收费站发电机组修复问题,处办公室已经订货,尽快给与解决。
10、秦东站收费亭漏雨问题,在收费亭统一维修时,给于解决。
11、山海关收费站收费亭被撞坏的问题由管理所、处通讯科尽快协调解决,确保五一黄金周投入使用。
12、不可读卡问题由通讯科协调结算中心给于解决。
13、孟姜站增加车库、活动室及门前排水问题,在研究2006年专项计划时另做考虑。
14、抚宁站消防器材补充、垃圾桶破损问题由管理所给与解决。
【关键词】 农业科研; 课题经费; 财务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承载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之一。“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课题经费迅速增长,如何管好、用好科研资金,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三个代表性研究所为例,分析了近年来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总结了这些单位在课题经费管理方面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
(一)经费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近年来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院所年科研经费迅速增长。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3个研究所为例,该院2003年科研经费只有1 550万元,到2012年则突破2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1.4倍(图1);所属A、B、C三个研究所2012年的科研经费总量也较2003年分别增长了12.3倍、2.6倍和12倍(图2)。
(二)资金来源途径多样
(三)不同课题经费管理的要求不一
“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为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和其他部委对不同的专项经费,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都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但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
二、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大多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经费多由课题主持人负责,以课题组为活动单位开展科研活动,财务人员不参与课题项目的管理,只限于会计核算,无法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从而弱化了对农业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而课题主持人不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课题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承担单位资金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项目混用资金,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做不到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这些都是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的主要原因。
(二)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执行过程控制不严,财务决算存在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的表现。从客观上看,农业研究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可控性差、周期长、连续性强,不可预见因素又多,造成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的可能性大;从主观上讲,课题负责人只管科研进展,不理财务规定,为了争取项目的把握性大些,凭经验预计支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存在较随意的现象,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需求,无法适时指导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的重要原因。
(三)项目支出脱离科研实际
一方面,由于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立项不确定性和农业研究跨度时期长、研究连续性强的特点,使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昨天”的钱干“今天”的活,用“今天”的钱为“明天”打基础。农业科研人员形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更注重科研进展需求,项目的实际支出往往与项目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置科研计划经费预算于不顾,项目间经费混用,随意安排支出,超范围、超标准使用专项经费。
三、加强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为加强财务收支管理,规范财务报销审批手续,严肃财经纪律,更� 如C研究所就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其中涉及科研经费部分明确规定: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课题开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日常计划内开支由课题主持人批准,课题主持人不是课题组长的须由课题组长批准;大额(项)开支、固定资产开支和必需的计划外开支等应首先经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方能支出。
为提升规范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以促进项目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从核算上加强监督,实时公开项目执行情况,让公众参与监管。一是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账套,核算课题项目资金,做好课题项目的资金管理,避免将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混用,从账户源头上避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二是建立课题项目会计核算体系,按照项目预算科目明细进行科研成本核算,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课题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流程,增加预算执行比对环节,把加强监管贯穿于项目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四是构建项目和财务信息沟通平台,便于科研人员随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进度,及时发现课题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加以纠正调整,以便于项目验收与资金管理。
(二)科学编制课题项目预决算,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课题组要先与财务部门沟通,然后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设立项目任务及目标,制定一个项目基本预算;财务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财务角度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并安排专人负责项目经费并跟踪服务,使科研人员从财务问题中解脱出来,专心搞科研。农业科研经费支出因编制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编制课题概算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保证课题的各项实际支出都能体现在概算中,为概算执行奠定基础,防止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在课题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时,要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事前参谋和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
为加强对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要根据农业科研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严格规定项目资金的使用原则和开支范围。在科研项目执行期内,按年度向财务主管部门上报使用情况,接受财务检查。科研项目结束,实行项目执行情况验收和项目经费审计“双查”制度。
课题经费管理中还应充分考虑农业科研项目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特别是针对农业科研人员经常下乡蹲点、调查和试验,有时无法提供票据的情况,应在严格审核的原则下灵活把握。如C研究所针对在基层试验站和海南三亚进行田间工作就餐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就餐规定:科技人员在试验站工作期间,由试验站聘用炊事员按照每天30元(早、中、晚分别为5元、15元、10元)的标准提供用餐。参照《山东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科技人员直接付款,由炊事员签收后将确认单附在差旅报销凭证中报销。科技人员在海南南繁基地工作期间,鉴于当地无法统一提供用餐的实际情况,允许科技人员自行解决用餐,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不再报销住宿费和伙食费,不发给公杂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保障农业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视,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呈现出资金总量大幅度增长、资金来源途径多样、经费管理要求不一等特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要形成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提高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36):149-150.
[2] 刘烨。建立农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J]. 教育财会研究,2012(1):38-40.
[3] 李晓峰,谭兵,孟威。科研院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0-104.
[4] 韩海斌,刘悦,尚建库。对农业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1(3):33-35.
[5] 田长山。强化预算理念,推进科研项目管理[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11):57-58.
[6] 张跃明。浅析科研事业单位专项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18):31-35.
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最新版内容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973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大陆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和承担相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专项经费优先支持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及优秀团队依托单位承担973计划任务。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国家确定的、由973计划承接的重点研究任务,保障其经费需求,避免分散使用。
(二) 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三)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973计划项目预算由课题预算组成。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973计划特点,课题年度预算纳入科技部部门预算管理。
第五条 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课题经费开支范围
第六条 课题经费是指在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第七条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 设备费:是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 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 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 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事先报经首席科学家审核同意。
(八)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973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一) 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三章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 项目申报单位在申请立项、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应当编制项目概算。结合重大项目的综合评审和研究专项的复评,应当对项目概算进行独立的咨询评议。咨询评议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决策和控制项目总预算的重要依据,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条 项目确定立项后,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会同首席科学家组织课题承担单位编制前两年课题预算。
第十一条 课题预算编制要求:
(一)课题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课题预算编制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课题预算书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编制课题预算时,应当同时申明课题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课题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二条 课题预算由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科技部。
第十三条 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课题预算评审或评估。科技部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十四条 科技部对预算评审或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并按程序公示。对于课题预算存在重大异议的,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复议。
第十五条 科技部提出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后,下达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批复预算的项目(课题)应当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年度滚动安排。
第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预算批复,与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签订前两年项目(课题)预算书,作为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依据。其余年度的项目(课题)预算,结合中期评审评估的结果,按照以上程序进行编制、评审评估、审核批复和签订预算书。
第十七条 项目(课题)年度预算由科技部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报送财政部。
第十八条 科技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将课题年度预算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并抄送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十九条 专项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 项目(课题)预算总额、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按程序报科技部审核、财政部批准。
(二) 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项目专家组民主决策,并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预算调整申请,报科技部核批。
(三) 课题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调整申请,经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科技部核批。
第二十一条 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课题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三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课题经费年度决算。课题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以不编报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中反映。课题决算由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编制。课题决算由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于每年的4月20日前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四条 在研课题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课题因故终止,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科技部,由科技部组织进行清查处理,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科技部批准。
第二十六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科技部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973计划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时,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评估。专项财务检查或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课题)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及时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财务验收是进行项目和课题验收的前提。科技部负责组织对项目和课题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 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科技部应当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三十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课题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课题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科技部对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三十五条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课题承担单位,科技部将会同财政部予以停拨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或课题。对于未通过财务验收,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以及不按照规定及时上缴结余经费的,科技部、财政部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单位和个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8]508号)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国科发财字[1999]280号)同时废止。
科研经费的原则纵向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和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
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必须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约定的经费使用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国家和学校相关办法,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科研经费预算经批准后一般不作调整。
[关键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岳红梅,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
[中图分类号]C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2-0186-03
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加强,高� 从企业转入的研发经费纷纷涌入高校科技领域,由于高校财务制度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统一的要求,横向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显现。本文就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试作分析,探讨如何规范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没有形成有效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大多数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横向经费管理办法,管理中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套用纵向经费管理办法,管得过严。纵向经费管理有严格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明确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别是对劳务费支出限制更为严格。由于纵向经费管理过细、过严,如果横向经费管理简单套用,不但会抑制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而且还会导致有些科研人员直接与企业私下合作,逃避学校的监管。这样,一方面造成资金“体外循环”,学校无法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另一方面影响合作人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也给当事人的工作氛围造成不好的影响。二是由于横向经费管理制度缺位,导致管理过于宽松。学校提取管理费和代扣税金后,就不再过问和干涉,如何使用就是项目参与部门自己的事了。对支出内容虽有规定,但是缺少强约束规定,超范围支出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成本核算很不规范,无偿利用学校的水电、设备、试验场地和学校声誉、技术、品牌等而无人追究;科研成果放任自流,造成学校知识产权丧失或流失而无人问津;特别是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尤其严重。长期结题不结账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大多数高校担心将结题项目的结余资金进行分配,会挫伤科研人员争取横向经费的积极性,就采取长期挂账的形式任由项目组自行支配。这样对高校来说,承接了一个横向科研项目有无结余资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根本无管理和效益可言。
(二)横向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比较严重
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为国家代扣缴一定比例的税金,有的科研人员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从而逃避上缴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或将已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校外;或以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财务部门并不监督其投入、运用、耗费和补偿的全过程。同时,科研主管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和收取管理费,而不注重经费的使用情况。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学校得不到补偿,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三)横向科研经费在日常报销中存在违规现象
横向科研经费报销中违规的情况主要是指报销过程中票据存在“失真”和“偷梁换柱”的现象,多数体现为虚开招待费和劳务费,还有发票开具时间与科研时间不统一,往往把立项之前的旧发票充作报销单据;也有的是科研报销单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情况不符。高校部分课题负责人乃至一些财务人员认为,横向科研经费是靠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只要财务报账手续过得去,个人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便使科研经费支出出现随意性。加之一些商家根据顾客要求任意变更发票中的商品名称、金额,到商场买衣服、家用电器,开具的却是购买复印纸、办公用品的发票,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四)横向科研成本核算难度较大
由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承担者大多从事教学工作,其工资和津贴大都计入教育事业费开支,其从事横向科研工作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源都可以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资源共享,如科研所用房屋、仪器设备、图书、水、电,甚至部分科研材料等等。这些教学资源本身就是高校从事科研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科研成本核算就比较困难。另外,科研工作者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不强的问题,认为科研人员争取的项目经费越多,说明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得越好,很少去考虑资金成本效益,这种只重成果不计成本的想法也是科研成本核算难的原因之一。
(五)高校横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科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一直是以科研课题为基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课题组,仅在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登记,而财务部门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对科研设备的购置是否重复、利用是否合理并不清楚。科研资产验收入库手续也不严格,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多由科研人员保管使用,也不要求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从而造成学校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六)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配合不力
长期以来,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沟通和协作,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多争项目,多争经费,多出成果。科研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对各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清楚。而财务部门又不熟悉科研工作,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只是对费用进行简单的核算。这就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脱节,造成项目不能结题,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以致财务部门无法进行科研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
二、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推动高校参与市场竞争,多渠道筹集横向科研经费
开放高校,多渠道、多样化吸纳科研资金。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走出象牙塔,热心参与地方建设与服务,积极与工商企业合作,提高自身科技转化的能力,尤其要重视捐赠。同时,运用法律手段予以减税,鼓励企业向大学提供设备与经费支持。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时时更新的先进设备,将不断促进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接受多样化的捐赠,同时也要重视校友的作用,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努力争取来自国外的科研机构和人员的资助。
(二)科学管理,提升效率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我国应建立以直接资金(也就是以直接资助或签定合同的方式提供的资金)拨款为主体、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把好“立项关”,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冗余环节,把科研人员从应付检查和报表中解脱出来;明确经费管理上的权责;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
理;健全和完善现有的体制,严格管理,改变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存在的短期,明确各项费用的支出标准,账目清晰,最大限度地克制有限的科研经费的浪费。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项目主持人以较大的自,以鼓励科研人员多争项目,多出效益,更好地进行科技服务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积极探索科研成本核算办法
目前,高校对科研课题的成本核算尚未有较好的管理模式。因此,应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特点,引入合理、有效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机制。核算要做到切实可行、简单方便。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核定出符合实际的不同的管理费提取标准,管理费提取后直接记入科研项目成本,并直接冲减学校教育事业费的各项开支,而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管理费应直接由教育事业费列支。或是参照科研单位成本核算法,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照计人成本费用的方式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科研课题和项目进行归集,构成科研成本,而期间费用,即单位为科研活动发生的组织、管理等费用,因无法按某一具体核算对象归集,则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不再参与成本计算。
(四)加强高校科研固定资产的管理
将科研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学校整个资产管理范围,对于用横向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亦应严格遵循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好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登记等手续。当科研人员变动或项目结题后,财务部门要协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手续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要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打破以往分项目购置科研设备的格局,形成各项目之间科研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防止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要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实行与教学用设备的资源共享,避免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浪费,增强项目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校总体科研实力得到加强。
(五)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与沟通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必须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才能使科研成果投入最小,产出最高、最佳,达到效益最大化。财务人员要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与科研管理部门一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承担起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中期管理、结余经费的清理等工作。从科研立项、资金到位开始,财务部门就要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首先,财务人员可根据科研项目的合同、协议书等信息资料,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给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其次,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支出方向,保证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最后,当项目完成或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结余奖励办法,及时结清课题经费,做到结一题,清一题,避免长期挂账,防止科研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六)加大专项审计力度,有重点、有选择地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第一条: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简称气象科技课题或课题)系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气象科学基金项目、气象科技“短平快”项目等以外的本部门所管理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
第二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拨给的科技三项费,重大专项研究费,气象科研事业费(扣除研究机构包干部分),国家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单独拨付的气象科技发展研究的经费。
第二章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管理
第四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实行计划管理。国家气象局根据全国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全国重点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根据各自的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气象科技研究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能在近期内投入业务应用的课题要有明确的使用单位。
第五条:年度实施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国家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在每年一月底以前年度的项目指南。落实研究课题时,采取招标和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作的办法,择优落实承担单位和承担者。
第六条: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一般需是从事这方面研究或实际工作的具有助研(工程师、讲师)或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初级技术职务的青年气象科技人员作为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必须由两名副研(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同行专家或单位推荐。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必须做实质性研究工作,不得空挂名。
第七条:准备列选的研究课题,一般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个别确已成熟的课题亦可不进行论证。
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审查课题的内容及主要指标,计划进度及完成目标,试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评估预期科技成果的水平和科技意义及审查课题预期成果转化业务应用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审查经费额度和预算。可行性论证工作由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主持。采取书面的或者会议的形式进行审议。
第八条:经过批准的课题一律采取合同制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和领导,承担单位的主要承担者和领导,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主管人员,分别代表甲、乙、丙三方签订科技研究课题合同。管理部门按合同条款拨付经费,检查执行情况和成果验收。承担单位和所在科研管理部门应将资助课题纳入各自的研究工作计划,承担单位要在人力物力等必要条件方面予以保证,使课题能按合同要求如期完成。
第三章拨款方式和经费管理
第九条:根据课题性质和要求,有以下三种合同制:
1、承包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科学技术指标,便于核算经费额度和成果验收的课题。承包合同制的课题达到合同要求结题以后,剩余经费全部归研究单位,经费不足时由研究单位补贴。
2、责任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但科学技术指标弹性大或者一次核定经费有困难的课题。对责任合同制的课题一次核定总经费预算控制指标,执行时根据年度进展情况每年再核定下达经费。课题结题后,剩余经费全部归任务下达的单位调用。
3、有偿合同制:主要适用于近期可取得经济收入的应用性和开发性的课题。课题结题并取得经济收入后,课题承担单位要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或部分课题经费。有偿合同制的课题,需要课题承担单位上级部门同意并承担保证按合同规定偿还的责任。
第十条:课题研究经费由管理部门按年度计划拨付,承担单位要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准挪用,年终结余结转下个年度使用。
每年1月15日以前,课题主要负责人要向下达任务的单位填报上一年度“气象科技研究经费年度决算表”,在11月底前填报本年度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进展情况表”,同时提出下年度计划和课题经费预算。对于逾期不报的,将停拨课题预算经费,其后果由课题负责人承担。
第十一条:课题研究经费使用范围如下:
研制新产品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费,小型专用检测仪器仪表费,产品性能试验费、设计费、加工费、研制协作费;
中间试验和推广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安装费、考验费、试验消耗费和人员培训费;
各种科技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资料费、计算费、室内外试(实)验费、野外考察费、旅差费、临时工工资、科技活动会议费(可行性论证会、成果鉴定会、技术组会等),交通运输费。
第十二条:课题负责人在课题进行期间,在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条件下,有权按计划和预算支配和使用课题经费,课题承担单位应尊重课题负责人的这一权限。
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有权有责监督和检查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开支要予以制止和纠正并及时向上级反映。
第十三条:严禁课题承担单位乱立名目滥收费。更不得利用各种内部收费办法将部份科研经费转化为所谓的“预算外收入”。
凡是由国家、地方科委、计委、经委通过国家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下达的课题或国家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直接下达的课题都属于纵向课题。纵向课题在气象部门内部协作仍属于纵向课题。
第十四条:课题承担者由于能力不及或其它正当理由而无法继续进行课题的研究,经过同意可中止课题,其剩余经费全部退回原下达课题单位。
擅自更改课题内容或科学技术指标,或由于课题承担单位安排不当课题承担者无时间保障,或其他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者,科研管理部门有权中止课题,同时根据情况收回部分或全部课题经费和设备。
第十五条:课题结束后,课题承担者要提交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决算。
第四章气象科技成果管理
第十六条: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承担者须进行认真地总结,整理出完整的数据、资料和图纸,写出课题总结报告,并附上有关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上报下达任务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进行初审,并根据课题性质和初审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结题和进行成果的验收。
第十七条:有关科技研究成果鉴定详细内容参见《气象科技技术研究成果鉴定试行办法》。
第十八条:气象科技研究成果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推广权由下达任务的单位行使,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者有责任承担交流、推广的义务。下达任务的单位半年内若不组织推广,承担单位可自行转让。收入的分配按《气象科研系统技术市场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结题后,由课题承担者向所在单位和下达任务的科研管理部门上报档案材料各一份。
第五章附则
(一)经费来源复杂多样,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增长,除了国家加大科研投入之外,还有公司企业需要提高生产力,借助高校科研实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故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一般分为横向和纵向,并按项目来源不同,实行不同的科研管理办法,一般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比较严格。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不同于一般公用经费,作为项目经费管理的,对其支出管理比较严格,属于横向,类同事业经费管理;而来自上级单位的,其支出往往受上级单位意向而定,或者按照申请时的预算明细表执行;但是来自其他单位的,往往都没有纳入部门预算,属于纵向项目,对支出管理往往相对为松懈,造成有些支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高校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了解,同时缺少必要的财务知识,项目申请编制预算时缺少必要的前瞻性,随意性比较大,对科研过程实际发生的支出不能很好的把握。项目实际报销中提供的票据很繁杂,大部分是易于获取的票据,忽略了最初的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经费执行情况,经常是结题时发现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严重不符,需做退回经费或者调账处理。财务部门按照教师提供的发票所开具的详细内容进行会计科目核算,与预算内容不一致。比如打印纸,按照会计科目应该对应办公费,但是有些老师做预算时放在材料里面,实际对应的会计科目应为材料费。这样就导致财务核算和预算编制不一致。
(三)项目结题,经费不结题科研管理部门(如科技处等)会按照科研项目实施的期限进行项目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着重科研成果的验收,但是与财务工作相对独立,容易造成项目已经结题验收,经费还有结余,或者项目初期,所有经费已经执行完毕。现在有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已经写明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收回,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负责人在结题前突击花钱,这样不利用科研经费合理使用。项目负责人缺少渠道和必要的财务知识,对项目的执行进度了解不及时,不能发现决算和预算的不一致性。财务核算没有预算作为指导,随意性比较大,造成预决算不符。科研业务管理部门重点验收科研成果,对科研经费缺少必要的监督。科研项目的预算、核算、决算管理相对脱节,各部门独立工作,缺少信息共享,没有必要的沟通,造成管理脱节现象,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的促进科研项目开展,转化为生存力。而信息化正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分享资源,顺畅沟通,实时反馈。
二、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现有问题
(一)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建设,着重加强部门合作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管理的准则。经费来源复杂多样,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高校教师不能明确区分各种经费的管理办法和使用原则,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联合财务部门、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等制定详细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明确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使工作有章可循。管理办法制度不仅应包括科研经费的预算、核算、决算及验收考核,结余经费如何处置等各方面,还需借助学校的多媒体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推广宣传。
(二)搭建以预算为指导,� 故在科研管理方面也可搭建以预算为指导,� 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科研经费建立双预算指标进行控制管理,即分别对科研经费各控制项的分项控制、与每次到款金额(可用金额)的总额控制。高校教师按照项目申请书中经费使用预算填写科研管理软件的预算;财务部门以预算为基础进行核算;科研管理部门按照核算进行决算,并进行考核。在科研项目申请项目时,申请人进入系统填写预算表,可以在系统中选择预算科目,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对预算科目的解释选择会计科目,并填写预算金额提交申请表,这样申请人在申请时就能清楚地了解项目的预算情况。当项目批准下来后,申请人向科研处和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科研处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在系统中选择相应项目的预算单进行批示,系统自动发送提示财务相关预算管理人员批示的等待信息,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对原有预算表进行审核和调整,若批复下来的科研项目额度与原申请预算有差异,则调整预算表,若没有差异,则直接批示。此后,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将严格依照批示的预算表执行。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提供票据,财务部门按照预算进行核算,项目结题时按照核算内容出具财务决算报告。教师可以利用工号密码进入管理平台一步一步操作,进行提交,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时时接受数据,然后进行审核通过,建立项目。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如果预算不通过,可以给出不通过的原因,提出修改建议。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时时看到自己的项目审核进度,并可以查看财务核算是否与自己的预算相符合,如若不符,及时反馈财务部门,进行核实修改。
(三)加强科研项目考核验收,同时进行科研经费结题财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供的票据,按照预算批复指定核算会计科目。项目结题时可以按照日常核算内容出具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在科研项目验收同时,提交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报告,把项目结题和经费决算同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项目结题而经费不结题。若存在结余经费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可实时生成财务经费使用报告,便于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分类预算使用多少,合理安排经费使用,争取做到项目实施和经费执行保持同步。
(四)完善科研项目验收考核制度科研项目验收只重视论文等成果验收,忽略财务、学院等部门考核。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多层次多角度项目验收,联合学院、财务等部门进行项目定期考核,不仅对科研论文进行验收,还需要结合学院日常工作考核,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审计部门对经费使用全程跟踪监督,加强管理。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11-02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全面快速的发展,高校已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事业的建设平台,科研水平已成为继高校教学水平之后又一综合实力的表现。科研事业需要科研经费支持,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各高校在不断推进科研工作的同时,科研经费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随之出现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足、监控力度不强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平衡。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主要有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7〕30号、《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各高校通常以国家和所属省市的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比较简单、笼统,或没有就各级各类的基金分别制定其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或制定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而高校财务部门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只有收支概念,没有成本、效益意识。这种局限性使财务部门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投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监督。而科研监管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却不注重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在目前科研经费种类日趋繁多,资金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情况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乏力,尤其是在横向经费管理方面更加宽松。这种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不平衡,项目资金无法统筹安排,综合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2.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许多项目负责人把项目预算编制仅仅看作是得到科研经费的必要手段,往往凭主观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不能科学规范地编制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预算不准确、不客观,使科研经费的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预算项目金额不足,有的预算项目却不知如何开支,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时也存在漏洞,严重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因为各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且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以及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难度是很大的,其关键在于如何制订合理的预算体系及预算标准。如果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不符,必然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不利于课题的开展。
3.科研经费开支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多数高校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相对放松,特别是对横向科研经费,一般都是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提取少量比例的管理费,剩余部分都归课题组自己支配。许多课题负责人就此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由科研人员争取,归课题组所有,其使用由课题负责人说了算,导致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不少违规现象,或以与事实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或采取多列研究生助研名单领款后将经费变现;甚至将用于其家庭开支的单据以科研经费的名义报账。由于科研经费使用的范围和标准没有明确合理的规定,这些钻报销制度漏洞的行为使科研经费支出中相当大的比例是科研业务接待费、差旅费、出租车费、办公用品(没有具体物品的名称及数量)、劳务费等,这种不真实不规范的支出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不高,造成科研经费浪费严重,导致了不少科研经费游离于学校的监管之外,不利于全面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与科研成果。
4.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预决算不配比。由于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管项目,财务部门管核算,对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合格后的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或不够重视,没有规定明确的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具体用途;或虽有管理办法但规定不全面,执行不严格,没有监督机制,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使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一直挂在账上,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该统一的信息并未统一。财务部门不清楚哪些项目结题,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算,造成年终会计报表未完成科研项目的经费大量沉淀。这不仅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清理,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科研项目在投标立项阶段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成本,加上对严格按项目预算合理使用经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相差甚远。科研人员在项目结题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时,为了达到与预算的一致,或达到经费结余为零,就临时人为地将项目支出在不同科研项目之间进行调整,一方面导致项目预算的严重失真,预决算不配比;另一方面经费开支项目与会计报表的开支情况不符,造成账表不符,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5.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浪费及流失现象。高校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一方面,由于科研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有些项目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者,由于分属不同院系,科研仪器设备不能共享,造成科研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重复购置;另一方面,许多项目在购买设备前不认真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购置设备的随意性很大,片面地追求最新、最高档的设备,两方面的后果都是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而目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使用过程中,由于大多数资产由课题组保管使用,比如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项目结题或者科研人员退休、调动时,未严格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使大部分资产滞留在个人手中,物随人走,变相成为私有财产。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把固定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多张发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此外,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的管理措施也非常薄弱。科研管理部门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财务部门没有对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确认及规范地入账处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后果是被侵权事件的发生和无形资产浪费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二、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设想和措施
1.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制度先行,建立健全并创新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准绳,也是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完善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兼顾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三者的要求。首先要确保不同渠道资金来源的科研经费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杜绝科研收入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现象的发生。其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照科研经费纵向及横向的特点,分别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特别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规范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再次,财务部门应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及报销规定,做到报销各类开支时有章可循,既要保证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工作上,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此外,制度中还要充实相关的鼓励和惩罚措施,使项目负责人从思想上早有防范,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对于挪用、滥用项目经费等违规现象,或某些横向科研活动中为个人牟取私利、损坏学校声誉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为了使经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科研与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印发宣传册、网页宣传等形式,积极宣传有关政策和制度,并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广泛的解释、宣传,使广大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提高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经费意识,增强科研人员对资助项目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规定及相关奖惩政策的了解,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还应加强对新出台科研政策的研究,与时俱进地调整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强化科研经费的财务预算约束力度,完善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目前,高校科研课题均实行课题负责制,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有限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应做到全面监督、控制细化,防止和杜绝盲目挤占学校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失控现象的发生。
由于科研项目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阶段,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编制课题预算时,科研、财务部门应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使预算既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保证项目立项阶段的预算与课题实际成本相匹配,从而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全成本课题预算,即预算成本不应仅包括直接成本还应包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合理编制材料费、项目管理费、劳务及招待费、差旅费、设备购置费、合作费等项目支出预算。
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课题组要按照国家和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定全面认真履行科研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和有序性;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审核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利用现代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分项设置科研经费支出项目控制模型,保证科研经费的实际开支与项目预算批复的一致性。
在结题决算阶段,要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课题预算和财经法规定期检查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申请下一个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管,才能做到真正抓住预算,既保证了项目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同时也避免了结题时因预决算严重不符而造成的人为调账情况。
3.以严格的审批制度为基础,规范科研经费核算。首先,在账务处理方面,按照不同来源渠道、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科研项目,分类设置项目代码进行会计核算,专款专用;财务人员要自觉、严格遵守财经规章制度,明确各类经费使用时的审批手续和开支范围,加强科研经费日常支出的会计核算,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名目和标准,认真审核报账业务,即使是横向经费,也不宜过多地放宽开支标准,对违反财经规章制度则坚决不予报销,比如将科研经费用于旅游、福利、私人消费和与课题研究无关的活动,或者以协作费、测试费等名义层层转拨科研经费和违反有关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等违纪行为,也不允许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并耐心地对前来报账的老师解释,以减少报账过程中的矛盾。但是,科研人员工资、津贴以及对从事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等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比例,建立公共资源补偿机制。
此外,高校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去学习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对科研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法律制度了解不多,使其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随意性大,某些违法违规行为还严重扰乱了科研工作秩序。条件许可的基础上可对数额大且多的项目组配备或委派财务助理,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经费管理队伍,并要求财务助理认真学习、熟悉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求和规定,使经费在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制度监管下实现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结题且结账,减少审计风险。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对同一项目应具有同一标识或统一编制项目代码,将科研项目的名称、分类代码、项目结题时间等信息,通过管理软件定期统计出已结题项目的信息。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办理课题结算手续。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核对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经费结余的真正原因,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结余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分配和使用结余经费;国家没有规定的项目,学校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联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兼顾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利益,制定严格而详细的科研经费结题管理办法,明确课题办理结账的程序、时间及课题结余经费的具体分配办法及用途,如实填制经费使用报表,及时清理结题经费,真实、准确地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盲目投入。
对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完善的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予以处理,避免应结未结科研项目越来越多,防止因长期挂账而导致的结余资金浪费与流失。高校可建立经费结余奖惩制度,对结余经费实行配套奖励,鼓励节约,提高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以补充学校设备开支的需要;鼓励将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降低结题审计的风险,使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走向系统化、制度化的轨道。
5.加强并规范管理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课题组或课题负责人只是暂时的使用者、管理者,而不是产权的所有者。高校的财务和资产部门应加强对该类资产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核算和建卡保管等,特别是对移动性比较大的资产如电子设备和图书等;在项目结题时,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手续。资产不得再滞留在科研人员的手中,必须由学校统一保管和调配使用,课题组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资产的维修、清查、报废、上交等工作,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高等学校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对科研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科学发明创造等,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由科研部门提供鉴定证明和认证资料,资产和财务部门及时登记入账,完善无形资产的核算,避免知识产权的流失,为无形资产转让和高校科研实力的综合测评提供依据,促进各类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研究探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管理好高校科研经费,堵住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实现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关系到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为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促进高校科研事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静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2.韩小彬。试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3.黄秀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2009(6)
4.权凤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9(8)
5.郭念棣。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2009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全过程管理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也越来越强调高校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建立和完善科研预算审核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各高校应在财务管理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并加强财务监督,提供全过程服务。学校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项目的核算,确保核算内容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高校财务部门应在申报、立项、执行及验收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协助课题负责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顺利完成科研项目。
一、目前高校财务部门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现状
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预算、日常核算(预算执行)、决算及审计等方面,如以下图表所示。
针对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范畴,其管理重点主要有:1.对科研经费预算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对预算书重点审核其中预算表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预算说明部分对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及测算方法、测算依据等进行的详细分析说明及有力的文字支持。课题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务人员建议将预算书进行修改后上报。2.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在财务、科研、课题组之间建立信息平台。由财务部门在拨款后建立财务项目账,再由项目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预算导入该信息平台中,使得财务部门能够通过项目预算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控制。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中期财务决算的审核监督,帮助课题老师理顺科研经费开支情况,也为之后的终期决算打好基础。3.对科研经费决算、审计环节的管理。财务部门协助课题老师将财务项目账与课题预算进行比较,审核财务项目账的拨款到账、外拨款、自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按照科研经费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决算表。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协助课题老师提供完整真实的财务资料,做好审计前期的一切准备。在现场审计环节,财务部门配合审计机构,及时与课题老师和审计机构沟通,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在审计后期,对于尚有结余经费的课题,要督促其尽快执行预算,既结题又结账。
二、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中的难点及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涉及的几个环节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与科研项目执行脱节
预算编制难以科学化精细化。这一方面是由于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预算不够重视,“重立项、轻预算”;另一方面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不具备预算编制的相关知识,再加上科研项目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等客观原因,无法很精细地编制科研预算。而财务人员虽然掌握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却对科研任务本身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专用性、特殊性较强的科研项目,财务人员只能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和过往经验来给予建议,却不能根据具体的科研项目给予专业指导。例如有些专业的项目需要大额的设备购置费,有些项目却不需用到设备,财务人员对于科研项目的具体需求并不了解,只能根据相关政策和预算的文字说明来对科研项目预算进行审核,给出财务角度的建议。
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监控有一定的困难。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一般由项目负责人进行,财务部门虽然能够看到财务明细账,但却无法看出经费使用的具体意义,也就无从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例如,到项目中期仍然有设备费没有支付的情况,有些是因为没有按照预算执行,有些是因为科研经办人无暇处理设备建账等事宜而导致无法入账,也有些是因为要先试用设备等过了试用期再行付款,种种特殊情况只有具体的课题组成员才能真正知晓。
2.高校核算体制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匹配,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全过程管理
国家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开支范围中的支出科目与财务会计制度核算科目口径不一致,例如最常见的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高校会计核算科目中的支出科目的设置,一般是依据财政部编制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来设置明细科目的,要比各类科研经费的科目分类更加明细化,以满足高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要求,因此对于科研经费的决算报表编制是需要将项目中的一些具体科目汇总才能得出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课题老师对于这种分类并不熟悉,有时很难宏观把握现有的经费用度,往往到编制决算报表时才发现有“超范围、超预算”的支出,这时就会比较被动。
对于那些科目比较固定,有成熟的经济管理办法的科研经费,高校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财务科研信息平台对相关科目进行监督控制。但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一些政府部门、大型企业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五花八门,决算审计要求也各有特点,实在无法通过信息化平台纳入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而且有的课题预算时不通过财务部门,往往是到了决算阶段才找到财务部门盖章,由于不掌握这类科研项目的要求,财务部门只能在决算环节协助老师完成决算,根本谈不上全过程的管理。
3.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财务部门进行全过程管理
高校现行的绩效考评没有将科研经费的管理纳入其中,使得项目负责人比较重视科研成果而忽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部分项目负责人还有“科研经费是自己的钱”以及“科研经费应该学校管”这样两种极端的想法,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具有专业性并且财务核算程序不够简化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也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主动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导致财务部门也难以对课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三、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优化对策
1.理顺科研经费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财务部门的有效管理
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结题验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是核心,财务部门、科研部门
配合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其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无论是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严格的预算执行情况审核、还是最终的决算审计咨询管理,都离不开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有效沟通。因此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科研项目的信息化、数字化联动管理,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模式。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指导项目负责人进行预算编制、日常核算、决算报表编制、审计接待等工作,不止是在课题经办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财务部门可以与科研部门配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项目负责人乐于管理科研经费,更乐于与财务部门等管理部门协作,建立良性循环,共同推进科研项目的完成。
2.加强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普及科研经费相关的财务知识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收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核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的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结题验收进行系统管理,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管理。该部门的所有成员有必要熟悉各种来源科研经费的经济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掌握科研任务的阶段管理要点,并具备科研预算编制和审计验收等工作的实际经验,同时又有多年高校会计核算的专业经历。另一方面,对于核算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新政策新规定要及时通告,以便在源头对超范围的支出进行控制,并给出合理化的专业建议。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加大对项目负责人、课题经办人科研经费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培训。使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经办人掌握一定的科研经费财务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信息平台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了然于胸,熟悉课题的任务进度,也能知晓从预算到决算的整个管理流程,在各个阶段能够主动与财务部门沟通,管理好科研经费。
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高校的会计核算科目要进一步细化,既能适应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需求,又要适应科研经费特有科目的归类。对于有其他特殊科目的科研经费,可以在核算时在会计凭证摘要方面体现,或者定期自行归类汇总,与预算相互印证,避免到最后决算时才发现经费使用与预算及相关管理办法脱节甚至相悖。另外也要简化相关的报账手续,避免项目经办人“嫌麻烦”,而不去及时入账。
4.采取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高校财务部门应推动建立一系列的科研激励机制,特别是科研经费中间接费用的管理体系。将间接费用在学校、院系、课题组、科研人员个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既要弥补高校对科研工作提供的配套支持,又要调动课题承担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应对高校的科研成本进行精细化的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什么样的激励方式能够让科研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要在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意识到科研工作有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不能只鼓励“成功”不激励“失败”。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因此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也应纳入到科研激励机制当中,对于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且经费使用效率高的课题组,应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从而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配合财务部门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岸。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微 [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2,(4)
[2]陈之院,潘成利。 论国家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协调[J].财政监督,2010,[3]王珍兰。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管理高校科研经费 [J].会计之友,2009,(29)
[4]涂玲,谷峻岩,刘锐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问题研究 [J].教育财会研究,2011,(2)
作者简介:
李静(1981-)女,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作单位:清华大学财务处,硕士研究生,会计师;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建议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民办高校逐渐意识到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重视科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同时也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科研经费也日益增多;同时,因民办高校评估、升格的需要,科研已�
民办高校因自身办学经费来源的特殊性,有别于公立高校办学经费多数来自财政拨款,民办高校几乎所有的办学开支主要来自行政性收费,其运作遵循自负盈亏的原则,因此,办学初期对科研不够重视,对科研投入不多,随着国家政策和自身办学的需要,科研经费已成为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的一部分,科研经费管理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而部分民办高校由于长期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研工作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起步较迟,发展历史较短,因此从管理到成果获得方面都显得较为薄弱。许多民办高校还没有重视科研工作,还没有意识到科研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内涵的重要途径,没有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范畴,没有制定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没有设置科研部门及财务部门没有专人负责,科研经费的启动、报销等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不顺畅,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科研经费管理责权不明确
因民办高校为了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的问题,尽量做到精兵简政,对于科研管理虽然表面形式上是成立了科研部门,但是人员配套跟不上,一般只有一两个人在负责,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到账、中期检查以及结题、报销等经费的整个过程,科研部门与财务处缺乏有效沟通、协调不足,信息反馈不及时,势必在经费管理、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责权不清,模棱两可的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互相推诿的现象。
(3)科研经费监管体系不完善
因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最直接的就是导致经费使用存在浪费,经费报销存在随意或不规范的结果,许多课题人员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并没有经过预算,即便预算也只是巧立名目地大预算,不符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将科研经费用于旅游、私人消费和与课题研究无关的活动,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等行为;报销过程中对科研经费监督审计不够,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在经费报销过程中对票据的认定存在很大的灵活性,许多报销票据名不符实等,甚至张冠李戴,巧立名目套取现金。加之民办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有效地监控,领导的主观臆断过强导致经费管理不规范。
2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的因素分析
(1)对科研重视不足,导致科研经费配套不到位
民办高校大多数以教学型为主,教师多半比较年轻,对于参与科研的兴趣不高,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之民办高校自身性质和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所致,从董事会到领导层面都不太重视科研,更不愿意在科研上投入过多经费,因此容易导致教师申请获得的项目得不到实质性的学校的经费配套,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所取得的效果,众多项目申请时所写的学校的经费配套的比例得不到落实,最终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前提,民办高校由于不重视科研,导致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科研经费的大量浪费。由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宽松无序,很多项目经费完全由科研项目组支配,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调控,更产生了许多经费的串用、挪用和乱用现象,导致经费浪费。财务部门不按照经费来源对不同项目单独建账或分类设账,将同一项目负责人的不同渠道、不同项目周期的项目经费打包处理,或者对不同经费来源的科研项目采用一样的管理办法,造成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混乱,无法监控各个项目的财务进展情况。
(3)缺乏既懂财会知识又懂科研管理的专门人员负责
科研项目种类较多,经费来源较为多渠道,科研项目层次也比较多,有纵向和横向课题,有部级、省部级和校院级等多层次,经费的来源因此会比较复杂,由于经费的多元化势必对财会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经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对财务方面的业务熟悉,还必须对国家科技政策、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制度等相关知识十分了解,是一个既懂得财会知识又懂得科研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人员流动性较大,部门岗位频繁换人,导致无法固定一个专门的人从事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多半都是兼职的,这样的现状势必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
3 民办高校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笔者认为作为高校财务部门或科研部门都需要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相关科研相关管理文件和经费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建立起科学、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灵活协调的民办高校特色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职能部门
制度健全了就不会有漏洞可钻,管理也必然更加有章可循。当前民办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制度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一个过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经费报销制度》等文件性的东西来约束和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及报销行为,同时采取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同步执行,加强对科研过程的监督规范,对弄虚作假、随意截留项目经费的违法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惩,努力做到专款专用,保证经费的使用落到实处,项目研究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明确项目结题时间和结余经费分配比例和奖励办法,通过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健全和完善,使科研、财务及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采取项目经费的合同式管理,加强经费使用过程的监控
科研采取项目工程化的管理模式,制定项目经费预算控制卡,将每一个科研项目进行编号建档,以项目的形式实行动态管理,和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书,并要求项目负责人定期上交项目经费使用卡,财务或科研部门对每个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控;同时为了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并合理使用,学校应组织监察、审计、财务、科研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及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违反管理规定,滥用、盗用、挪用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3)增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健全诚信体系
财务部门或科研管理部分应该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公示制度,通过文件、网络公开等形式渠道向全校公开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防止内部人交易、暗箱操作、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建立起科研经费使用诚信档案和信用管理机制,完善学术道德体系,将在科研过程中经费使用的欺诈行为纳入绩效评价或职称评定指标内,推行"一票否决制",一旦发现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者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发挥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科研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从而达到科研经费的管理公开透明、清正廉洁。
参考文献:
[1]张波。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的财务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喻涛。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会计师,2011(06) .
[3]刘军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3-10-31.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2009(1).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063-0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项目安排分散重复、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科研单位感到科研经费相对充裕、科研条件大幅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保证项目执行质量的压力。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及其效益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变成研究所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在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2011年,为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针对前述《经费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财政部、科技部就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的有关事项,发出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上述经费管理的文
目前,就笔者所在单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是:科研处负责项目经费和合同管理,受理预算合理变更备案;研究室审批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对项目预算执行进行管理,审批项目组长提出的预算合理变更;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审核经费开支的合法性和手续的完整性。科研经费使用采用项目组长负责制,对其管理的项目经费开支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其具体做法是:
1.采用预算控制的方法控制支出。项目经费下达后,由科研处根据项目合同开设“经费卡”,“经费卡”反映项目年度经费总额和预算明细科目。支出时,财务处记录“经费卡”,对无预算或超预算的不予支出。
2.严格项目经费支出的审批程序。建立由分管所领导、室主任以及项目组长的三级审批制度。经费支出时,需由经办人员、项目组长、室主任签字后办理报销(其中:5000元以上经费支出须由分管所领导审批,采购材料的需要验收人签字)。
3.科研合同统一管理。规定科研、成果转化及相关业务合同由科研处负责归口管理。科研项目1万元以上的采购、委托加工等合同需由室主任签字确认,提交科研处审核,超过限额由分管所领导审批后执行。科研处审批不超过10万元的合同,副所级领导审批不超过30万元的合同,正所级领导审批不超过50万元的合同,50万元以上的合同由研究所常务会议审批。
二、科研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研究所争取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额成为衡量单位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大家特别关注争取项目数量和金额,对项目执行及经费使用重视不够,且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导致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存在课题科目支出与相应预算不相符的情况,项目直接费用预算调整的申请及单位审批文件不齐全。
在采购中试产品(样机)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中试产品(样机)单台单价较大,报销时直接在专用材料列支,缺乏监督,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没有尽到保护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责任。
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存在专家评审费发放事项不明确,评审费发放表上未能反映专家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咨询的方式以及工作天数,无法确定是否超标准发放咨询费。
劳务费支出存在一次领取多月费用的情况,原始凭证没有填写具体劳务内容和劳务期限。
在报销各类知识产权专利时,原始凭证均未反映专利名称及内容,缺乏该专利费支出与相应的项目研发内容是否有关的支撑依据。
科研人员在财政资金支出中未使用公务卡的现象比较多,财务部门对此审核不够严格。比如有部分材料采购、差旅费等支出没能使用公务卡结算。
作为课题主持单位对参加单位以及报账单位资金使用难以进行监管。目前,一般科研单位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单位除了研究所、高校外还有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何有效地监管外拨经费也是目前的一个难点。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由于科研项目存在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项目立项时,往往侧重技术内容的论证,缺少专业人员在项目评估方面就资金运作、费用开支、国内外相应项目研发对资金需求管理的科学的预算评估。由于预算编制时考虑的不准确、不全面,常常造成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列支,而在实际研究时又产生必须开支的费用,造成了在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时出现了经费支出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
2.科研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侧重争取项目的数量、到位经费的多少,承担的主要工作是:组织项目申报、立项后跟踪项目进展、项目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常会忽视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监管。
3.财务部门承担单位全部经费收入支出的核算工作,尽管对项目经费实施了专账核算、专项管理,但财务人员对各类项目的规定要求不是很清楚。有些会计科目设置可能不合理,只注重经费的收入与支出核算,忽视了各个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对科研经费的取得、使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了解,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能没有发挥其作用。
4.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支出缺乏计划性,对经费管理办法学习不够,对经费开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科研项目经费的多少,与科研人员绩效工资以及评职称等切身利益有关,使得项目负责人所承担的项目数量超过实际承受能力,无法保证每个项目都按项目计划的要求使用科研经费。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1.在国家层面,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环节进行系统化改革,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2.在单位层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梳理现有科研管理制度,认真整改,修订、完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强化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完善单位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实验材料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出国费管理办法、劳务用工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资金支出。
3.加强宣传和学习。近年来,科研人员财务规范意识日益增强,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的现象。单位应定期组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人员认真学习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管理部门除了对项目技术层面进行管理,还需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财务部门除了审核经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还需审核支出与预算是否一致。单位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通过深入学习,强化责任意识,才能杜绝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
4.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单位应加强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建立有效的预算评审机制。可以组织科研、财务等专家对拟申报的科研项目预算进行评审,审核预算结构是否合理、测算依据是否充分、预算支出是否反映真实需要等,涉及对外协作经费的,应与协作单位加强沟通,注重协作单位和参与人员与本项目的相关性。
5.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项目执行阶段的过程管理,财务部门应充实必要人员,了解项目预算明细,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加强经费报销审核,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优化单位内部资金支付管理程序,加强账务核算和资金支付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还可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预算执行系统软件,建立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水平。
6.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主持单位应加强与项目合作单位的联系,要求其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项目合同、经费预算等内容执行项目,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合规。主持单位应定期派出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去合作单位查阅资料,使外拨经费的使用与任务并行,对课题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符合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2] 王亚荣。从审计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0~192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53-02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正经历从“紧”到“松”的变革。
一、科研经费“松绑”的主要内容
(一)在项目经费管理方面
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合并了部分预算项目,由科研人员根据实际编制预算并统筹使用,小于直接费用10%的不需提供测算依据;把部分预算的调剂权限下放给项目承担部门;二是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三是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不设比例限制;四是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
(二)完善差旅会议管理
一是完善差旅费管理,下放差旅费标准的制定,放宽报销尺度,可由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对于难以取得住宿费发票的,在_保真实性的前提下,据实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并按规定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二是完善会议管理,下放会议费标准的制定、放宽报销范围,由高校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
(三)完善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改进政府采购管理,放宽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采购方式和审批程序,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
(四)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
放宽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减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
从上述内容看,本次科研经费松绑是对一些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加以完善和改进。主要是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松绑。同时,《意见》也要求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强化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加强统筹协调,精简检查评审,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总结近几年来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查办的一些典型案件中,一些科研负责人甚至有院士级别的人员涉案,不但影响个人,也给所在学校造成负面影响。笔者总结了近几年审计、报道中所反映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有的科研人员利用各种渠道得到假发票套取资金。二是利用学生名义冒领导劳务费。有的科研人员利用学校对财务报销及资金支付方面的漏洞,用学生的名义领取劳务费后再据为己有。三是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有的科研人利用各种手段贪污、挪用科研经费。2006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共立案侦查了16件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这些案件都是利用科研经费监管漏洞贪污、挪用科研经费。在此类案件中,有的属于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科研项目经费没有按规定专款专用的情况;有的属于财务审批不严,存在经费支出与研究无关、程序不合法、先报账后签字、假冒他人签字、代替他人签字的情况,有的甚至利用假发票报账。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有的高校科研资产管理不规范,在资产采购、报销过程中存在各种违法行为。某师范院校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合同签订没有制约;合同保管不规范,合同内容被随意修改;款项支付不规范,设备费没有按规定方式结算,打入采购员个人账户等情况。五是外拨科研经费不规范。有的科研人员用外拨经费方式转移、占有科研经费。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
1.立法缺位。我国科研经费类型众多,各种类型经费的管理办法都不尽相同,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等科研行为,也没有科研管理方面统一的规章制度。立法的缺失直接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混乱。同时,科研项目管理因“婆婆”不同而“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各经费来源单位对自己管理的项目制定管理办法,而承担研究任务的高校也制定自己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的不统一造成不同管理主体的管理规定不协调和冲突,客观上造成了科研腐败问题的发生。
2.管理缺位。我国科研经费主要采用以下管理方式:一是委托方式,主要是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的资金,由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拨付的用于开展科学研究的专项经费。该类经费主要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和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二是合同方式,主要是横向合作项目经费,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由课题组以学校的名义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签订科研服务合同,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的专项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必须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约定的经费使用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科研经费。不管是横向经费或纵向经费,委托方或合同甲方在拨付经费后都不再直接管理经费,而是由项目执行学校和科研院所来管理。而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造成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有的高校为鼓励教师多争取科研经费,往往放松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导致管理的缺位,科研管理形同虚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的需要。
3.审计缺位。科研项目缺乏统一的业务主管部门,也没有对科研经费的统一监督审计。科研项目只在结题时由项目委托部门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一般只对重大项目审计,而这类审计也只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形式上的复核,比如是否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等,无法满足科研经费监管的需要。审计出现问题时,缺乏问责或问责不到位。
(二)单位原因
1.内控制度不健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缺少对科研经费的内控制度,财务部门只是形式上的履行经费的出入账管理,未能有效地监督经费的开支,在经费审批上比较松散,审批尺度比其他经费宽松;对已结题项目结题不结账,财务账面上长期挂账;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少数据共享。
2.对科研经费管理较为宽松。科研经费多少被视为一个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些高校为鼓励教师争取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上比较宽松,财务报销审批手续不严格,未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及管理办法,造成部分科研人员违法违规。
(三)个人原因
1.不熟悉相关财经法规。科研人员都是其所从事研究领域的专家,但对财经法规不熟悉,对财务规章不知道。导致在编制预算时,预算编制不准确,在经费支出时,因缺乏财经知识而出现票据不全、票据不合法的情况。
2.主观上存在钻空子的意识。有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就是自己的经费,有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思想。有的高校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科研人员认为自己辛苦研究而没有合理回报,主观上存在钻空子的意识。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内部控制
各高校应加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梳理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分析风险点,找到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重点控制。
1.资金控制。风险点: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没按规定的结算方式支付。重点控制环节:(1)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科研经费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于一个人管理。(2)咨询或劳务内容真实性、手续完备性(发放对象姓名、单位、职称、身份证号、本人签字等)的审核,相关部门对支出的审批,尽可能子化方式发放等。(3)严格按规定使用公务卡或转账结算。
2.资产控制。风险点:科研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的使用和保管制度可能导致资产的损毁、流失或被盗;科研资产管理不严,领用、发放缺乏严格的登记审批制度;科研资产日常维护不当、长期闲置。重点控制环节:(1)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加强材料的出入库管理,详细记录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2)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
3.采购控制。主要风险点:采购审批不严,可能导致无用设备采购,重复采购等;采购过程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的产品质次价高、资金损失;采购验收不规范,可能导致实际接收产品与采购合同有差异等;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资金损失。重点控制环节:(1)采购归口管理,科研资产采购应实行归口管理,建立采购、资产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和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2)加强采购验收管理,指定部门或个人对采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内容进行验收。(3)加强采购记录控制,妥善保管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审批文件、招标文件、投票文件、评标文件、合同及验收记录等。
下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具体说明。(1)设备费。风险点:采购的设备与科研无关、设备质次价高、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签订显失公平、有损本单位利益的合同或技术协议。重点控制环节:应履行物资采购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应有完整的设备购置合同及验收入库手续;不得将设备试制费列支为设备购置费;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属于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支撑条件的设备及设备租赁费;不得列支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费、办公室或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2)材料费。风险点:虚假采购、非合格供应方采购、无保管领用制度。重点控制环节:通过合法程序遴选供应商;应有材料采购合同及材料验收、入库、出库手续;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3)测试化验加工费。重点控制环节:金额较大的应签订合同,应有发票、结算清单、测试报告等;在本单位内部进行测试的,应有委托书、内部结算单,测试报告;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用。(4)燃料动力费。重点控制环节: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燃料动力费用中开支;不得列支应由个人负担的加油费、过桥过路费等。(5)差旅费。重点控制环节:应事前审批;原则上票据要完整,有完整的证据链,出差目的、事由、出差人数等信息应当齐全;严禁列支旅游费、景点门票等与课题不相关费用。(6)会议费。重点控制环节:会议费应为课题方主办的各类会议发生的费用,而外出参加会议的相关费用应在差旅费中列支;会议费应有预算,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等,会议开支标准应严格控制,杜绝浪费;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开会,严禁开支礼品费、旅游费用等支出。(7)国际合作交流费。重点控制环节:出国人员应为课题组成员,且出国任务与课题任务相关;应有邀请函、应事前审批;报销时应有机票、住宿费等有效票据,应附签证页复印件、国外行程单、调研报告等。(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重点控制环节:不得列支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不得列支家用电话、手机通信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用等;不得列支专利维护费用、广告费用等。(9)劳务费。重点控制环节:支付范围为课题组没有工资收入的研究生、博士后及临时聘用人员,应与研究相关;支付方式应通过银行卡支付,并附银行卡回执。(10)专家咨询费。重点控制环节:支付方式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卡支付,应附专家签名表,并有专家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信息等;防止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专家咨询费,不得给课题组成员以及参与课题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发放专家咨询费。
(二)加强沟通协调
财务部门编制财经法规汇编、业务流程图等,发到每位教师手中,积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让科研人员熟悉国家财经法规,了解基本财务知识。加强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对特殊问题应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
(三)加强资金结算管理
1.银行转账结算。对于办理设备费、大宗材料和测试费等,原则上采用银行转账结算;对于发放劳务和专家咨询费等业务,原则上采用银行卡结算。
2.“公务卡”结算。对于办理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测试费等,采用“公务卡”结算。
(四)加强审计与监督
1.专项审计:不定期地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专项检查和评价。
2.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推行科研信用管理制度。
(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都要将科研项目和资金相关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3] 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对策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工作者的智力投资得不到补偿
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脑力劳动,理应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均未明确列支该项条款,在科研经费列支范围中根本未涉及科研工作者工资性支出规定,只有劳务费开支条款,且仅限定用于项目组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项目组外聘成员的劳务性支出;但是,担任研发主力军的在职科研工作者的劳动力报酬却没有被名正言顺地纳入科研费用列支范围中,给科研人员造成了劳动力报酬难以落实的后顾之忧,科研工作者很难专心致志地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难免想方设法套取资金,予以补偿自己的智力投资,导致出现了科研开支范围随意扩大、以假发票报销套取资金、假委托转移资金等现象。这里所说的假发票指的是因随意扩大科研开支范围而人为制造的虚假科研业务所产生的发票,并非指发票本身的真假。这种变相套取脑力劳动报酬的违规行为会造成许多资金隐患,因此,制度设计上对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价值认定的缺失是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健全
科研经费管理不科学,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到位,缺乏监督机制。一些高校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只是零零碎碎的制定几项管理规定。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形式多元化,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继续采用单一项目管理与核算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显然会导致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多样化与经费管理核算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导致会计人员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无法可依,无所适从。
3、违规列支科研经费
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可以将科研经费划分为纵向科研经费与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包括部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市级和省厅级项目及校级项目等,各主管部门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横向科研是高校与其他社会团体或企业间进行科研合作、技术咨询或转让成果、专利等所取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由于项目负责人对其负责的项目享有绝对的控制权,而科研经费列支的合理性又难以界定,造成一些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支出中随意列支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招待费、差旅费、礼品及生活用品等费用,财务人员在报销科研经费时也仅仅从票据是否合法来判断报销与否,使得大量用于家庭与个人的费用冒充科研经费予以报销,严重挤占了科研经费额度,另外,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和检查的结果分析发现,无论是在纵向科研项目还是横向科研项目中普遍存在洗钱、虚假列支、划拨支出等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流失风险
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比较松懈,没有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畴,即使一些高校对于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也规定必须办理入库手续,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三联单,但在实际操作时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项目负责人自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的,特别是横向科研经费不属于国家拨款,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属于国有资产,不愿意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千方百计回避固定资产验收手续,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固定资产人为的拆分成多种零部件或材料,再以零部件或材料发票来报销,造成这些资产大量流失;另外,高校对于大量科研项目研究开发所取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往往疏于管理,没有进行相应的产权登记,加大了无形资产流失风险。
5、科研间接成本占用教育经费
尽管高校一般都提取一定比例(3%-5%)的科研管理经费,以弥补高校管理和组织科研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但是所提取的费用很少,事实上,科研项目不仅无偿使用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房屋、水、电气等教学资源,高校还配置了科技处等专职管理部门为科研工作提供各类管理服务,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薪酬、住房、福利、业务培训等费用也由学校承担,因此,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来讲,高校所提取的科研管理费远远弥补不了学校对于间接科研经费的投入。
6、科研项目结算不及时、验收不科学
项目负责人由于个人年度考核、职称职务晋升或者科研资金取得等原因的需要,对于科研项目结题倒是很重视、很积极,但是对于相应科研项目的结算则能拖则拖,因为高校没有对科研项目不按时结算的管理与惩罚措施,致使有的项目负责人钻了空子,项目结题后长时间不进行相应的项目结算,巧立名目,随意报销一些用于个人或家庭的费用,更有甚者千方百计将科研结余资金据为私有,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对已结题项目进行财务决算,增加了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另外,有的高校对于科研项目验收的重心放在了科技成果与科研技术方面,而忽视了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与使用效益。
二、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对策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财务部门及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好内部沟通与协调,以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为依据,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全程管理,即预算管理-实施管理-结题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每一阶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逐步将科研资金全部纳入高校财务综合系统,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合理列支科研劳务费
智力劳动在科研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理应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因此,建议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设计中增加工资性列支项目:实行总额限定或比例控制,可以对科研性工资分配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办法,项目研发期间只保留工资性列支额度,中途终止项目或未达到项目预定目标时不予发放劳务费,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使得参与项目研发人员通过智力劳动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科研人员对于自己的智力劳动报酬何时能得到补偿、补偿多少做到心中有数,不必再为智力劳动得不到回报而耗费精力,在最大限度发挥智力报酬对于科研工作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杜绝了科研人员违规套取或私吞科研经费的现象。
3、规范科研经费报销制度
制定科研经费开支问责制度,规定项目负责人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科研经费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列支范围及报销标准,仔细审核,规范报销手续,杜绝一切与科研项目不相关的费用从科研经费中列支,严禁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4、规范科研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
对于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除了应提供给甲方使用的以外均属于高校自身资产,理应遵循学校自有资产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科研项目研发期间资产归项目组使用,待项目结题时应及时移交给相关部门,并办理移交手续,不得找借口滞留在项目成员手中,避免资产流失。对于科研项目所取得的发明、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依据相应证书等鉴定资料进行备案登记,视同高校无形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5、全面核算科研项目成本
科研项目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比如材料费、差旅费、人工费等发生时直接计入科研成本中,但是对于科研项目所耗费的间接费用比如房屋占用费、设备使用费、科研项目实施中消耗的水、电及应分摊的采暖费用往往被忽视未计入科研项目成本中,导致科研项目成本不全面、不真实,因此要如实反映科研项目成本,必须将这部分间接费用合理计入项目成本。
6、严格结题,及时结算
在科研经费的结题与结算方面,高校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校科研管理的具体办法与管理规定,明确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资金用途,使项目负责人对于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应该什么时间结账以及项目结余资金的用途做到心中有数。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协同财务人员及时对项目经费进行结账与决算。对于不按期办理经费结账与决算手续的科研项目,高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予以强制结账。
总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将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高校科研经费势必逐年增加,因此,高校应严格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和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武。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6.
[2] 李德生。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13.5(下).
[3] 卢喜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03).
[4] 方美翠。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昆明医学学院学报,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