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征途为大家分享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启发式体育教学法,主要是结合有关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悟出其中道理,并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意念的变化,达到举一反三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试行运用启发式教法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物理演示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质的变化。
例如:我在教“前滚翻”的专门性练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整个胸露出来,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我意识到这是由于翻滚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而产生的。于是,我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蓝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长方形木块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让其作实地示范。通过结合示范练习与改进,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率达85%以上。
我认为,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远不及成年人,但他们的具体性思维高于抽象性思维,而且容易受到激发,所以,在启发的艺术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抽象性和单纯的概念形式,要强调具体的演示,依靠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
二、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动作定型来启发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在“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因受到平时“跳橡筋绳”游戏的影响,部分学生把“远竿腿”“作摆动腿”使用,出现了错误的过竿现象,引起了堂上的哄笑,又因爱面子而不敢参加练习,影响了教学的进行。
我意识到这是由于受到另外一种动作定型的干扰而造成的,而要排除这种干扰,就必须建立新的另一种技术定型概念,我又想起这些学生中平时也喜欢玩一种叫“双杠追人”的游戏练习,而这种游戏的用腿方法与“跨越式”跳高的过竿技术颇有近点,于是我把她们带到双杠前,先组织她们进行那种游戏,同学们兴高采烈,动作敏捷,技术娴熟地双腿依次摆绕很流利。这时候,我宣布游戏暂停,要求她们试以“远侧腿”先摆越横杠,然后着地,结果无一成功,接着我进行诱导性提问:“主要困难是什么?”答:“不顺脚。”问:“怎样才能顺脚?”学生根据平时活动的习惯,讲出了只有以“近侧腿”先摆起的过杆方法即跨越过“竿”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本课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错误所在,我让学生自己作出这两种技术的比较,谈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继续参加“跨越式”跳高的过竿练习,通过改进,女学生的过竿技术合格率达90%以上。
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如果能以学生的运动习惯来帮助学生建立和掌握一种新的技术,这比起单纯强调让学生反复练习来说,是否会更有成效?原因是让学生自己启发了自己。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运用方式;综合素质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非常关键时期,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大,是培养的最佳时机,培养中学生创新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生物科学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使生物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和当前社会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为学生日后继续学习深造打下坚定地基础,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灵活自如地施展才华。
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课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生物课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进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下面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对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方式试做探讨。
一、层层递进式
启发式教学法严格按照教学过程的逻辑结构展开,以达到系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做法如下:对于每堂授课内容,按内在逻辑关系合理、科学地编排。授课时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再由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知识,最后通过课外习题加以巩固,消化。
如在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1:在孟德尔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做过动物和值物的杂交实验,但是都未能总结出遗传的规律。为什么孟德尔能够取得成功呢?问题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与实验选材有关;(2)从一对相性状的杂交实验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遗传的研究;(3)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学的统计;(4)对统计结果提出假说做出解释;(5)以假说――演绎法即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的正确性;(6)孟德尔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层层递进式教学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中心扩展式
中心扩展式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个主题多方面的讲解,以达到对这个主题进行全面把握的目的,一般多用于理论性问题的讲授。我们应该科学确定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内容上,而不是分散很多时间去讲次要的例子和材料。
比如在动物学教学中,我们始终应抓住进化发展的主线,以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出发点,以代表动物为依据来介绍讲解。这样才能强化每个物种的主要特征,同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点面结合式
点面结合式教学是通过突出讲解重点,对涉及的相关科学知识加以讲解介绍,以达到扩大知识面、启迪思维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兼顾了重点内容和知识面,故称点面结合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新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比如,当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首先重点讲解亲本纯种豌豆高茎与矮茎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是高茎,基因是杂合子,再让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表现型有高茎(显现)与矮茎(隐性)的出现,孟德尔统计子二代表现型高茎(显性)与矮茎(隐性)的比是3:1;其次再讲解孟德尔对所选的七对相对性状,并分别对每对相对性状都进行了杂交实验,而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都进行了统计;最后总结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亲本纯种(显性)与(隐性)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显性),基因型是杂合子,再让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表现型有(显性)与(隐性)的出现,孟德尔统计子二代表现型(显性)与(隐性)的比都是3:1。以此说明生物的遗传遵守着一定的规律,最后总结出了分离定律。点面结合式教学显而易见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情境模拟式
情境模拟式教学方式是对生物课程中有关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模拟。通过观看课堂演示或学生独立操作,达到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文字教科书、黑板、标本、挂图等传统媒体以外,还应积极采用计算机软件、电影片、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等现代教学媒体。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一方面,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因为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色、形、变化和发展的形象认识,去获取知识,不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从而使知识易于转向具体实际化,也易于转向抽象要概念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通过电脑展示立体的图,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它,不但节约时间,学生学习的效果还很好。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参观访问式
人类的生活实践与生物科学知识息息相关。自然界及社会实践中的实例比比皆是,此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参观调查获取实际素材来加深对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越,也可避免教学与实践脱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已被广大教学工作者采用。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运用原则 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培养创造力的前提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的技艺巧妙地诱导学生去学习。下面就启发式教学的遵循原则及方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已被广大教学工作者采用。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经采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一方面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另一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太抽象,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求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环环紧扣,结合多种思维方法,这样才能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教师就要注意创设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知识的境界。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和活跃。这时,教师如果能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
(三)实效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及性格爱好等,做到切合实际。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教师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教师要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五)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教师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与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还要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法宝。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
一、创境法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二、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 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和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热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力和兴趣。通过设疑不但启发了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研讨法
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共同研究和讨论,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显著,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暗示法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们顺利地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在思维中出现的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以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顺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课文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
六、点拨法
点拨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所不同的是,暗示启发,教师只做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而点拨启发,教师应给出明确的提示。
七、对比法
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去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学生区别那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词、词组或语法概念等。例如,学生往往对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颇感困惑,在授课时把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加以对比,从而使学生在比较中得到较清晰的概念。
八、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例如,我在给学生们讲the other与another的区别时,我就先在another的“an”与“other”之间画一条竖线,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冠词the、 an之间的区别去思考the other与 another之间的区别,即通过分析两个冠词与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而从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不同迁移归纳出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的区别。这样,不但帮助学生通过类比法解决了问题而且又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
总之,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地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而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的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智能型人才为目标。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虽源远流长却成熟迟缓,理论上的厚积却在实践中难以薄发,实践上难以找到规范性的操作。尽管启发式教学的真理性和魅力,人们无不称颂、提倡和憧憬,然而和其相悖的注入式教育仍然存在,甚至仍大量地占据教坛,阻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和优化。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摘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才是启发式教学之根本所在。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学方法,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一、学生兴趣的启发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就是在学习中途,在学生遇到不断产生的各种程度的不同障碍、因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为引起兴趣而引发的,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二、学生想象力的启发
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与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
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四、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思维过程,展现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大四之前的三个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的经济运行的情况是怎样,目前的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论文网。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三是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这里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章节教学为例,比如在讲博弈论的合作与竞争时.就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海盗抓黄豆”实验。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五人一组,由这5个学生分别担任5个海盗的角色,教师担任法官。故事讲述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教学方法,最少可以不抓,可以和别人抓的一样多。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由学生运用理智思考进行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思考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选20个,首先他不用担心他会是最少的(不包含所有人都拿20个的情况),因为除非所有人都拿20个,这样就一样多,只要有人拿的多于20个,就必定有人拿的少于20个,因为总共只有100个。接下来他要担心有没有可能会是最多的,因为题目的条件是可以不必把所有黄豆分光,可能会存在剩下4人拿的都小于20。接着要讨论:第一个人选了20,第二人会选小于20的数字吗?首先可以排除第二个人不能选择18及18以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后面的人只要选择19第二个人就必死,第二个人有可能选19吗?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二个人选19的话,后面的人不可能选大于20或小于19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二个人也只能选20。同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也都只能选20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选择20。实验结束,请学生自己来分析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同学在行为过程的实施中便理解了博弈论中体现的人的理性的重要性。
四、运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培� 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学当中就不能太多依赖数学公式,而是要贴近生活。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经济现象: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和鲸鱼而不是母鸡?是因为稀缺原理。为什么超市里各个收银台前排的队都差不多长?人们的这种自发行为源于理性经济人原理。学习经济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定,提高决策质量。比如说如何运用成本收益原理去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一个理性的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去做某件事。对于玩电脑游戏,收益和成本又如何?人们每天面对的可能不是去决定是否该从事某项活动,而是如何把握它的度的问题。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分钟玩游戏获得收益小于这一分钟付出的成本,游戏就应该马上终止。学生们都面临着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的问题,如何在出国、国内读研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呢?先计算一下出国留学的显性成本是多少,隐性成本又包括哪些?如何确定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出国留学的收益又是多少?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却可以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如何解读货币政策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改变实际利率就在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但在中国却效果甚微?因为中国人储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政府想降低高储蓄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从经济因素人手,根据激励原理降低储蓄的回报,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除储蓄的心理因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总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间题。
参考文献:
[1]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39.
[2]王英姿,耿香玲。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初探[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6):99-101.
[3]黄秀猛。刍议商务经济学教学与培养经济学自然主义者[J]. 经济师,2007(12):140.
[4]高良。启发式教学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16-17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分析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提出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生物教学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方式就属于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质,带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对于启发式教学来说,主要是让学生不断思考、感悟生物知识,并且教师要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有:首先是自主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思考。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并且与其他知识相互联系,然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就是引导性,要想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避免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利用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有效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就是问题性,这是实施启发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所在,教师必须要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分析生物中的一些问题,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并且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学习氛围将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按照书本进行知识讲解,很多问题是教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这样导致了课堂互动很少,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课堂氛围十分枯燥沉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跃课堂,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有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与学生共同进行生物知识点的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知识,并且相互之间探究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不仅会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启发性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必须要设置有效的启发性问题,对于问题的设置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教师在“遗传信息携带者”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受分子结构模型图,对于甘酸分子的组成机构十分陌生。然而学生对生活中的DNA亲子鉴定却较为了解,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方面进行提问,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将生活知识与生物新知识相联系。首先可以提问: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呢?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的知识,之后教师引入生物大分子核酸的内容,并利用DNA以及RNA构造图来展示,顺便提问:同学们,为什么通过DNA便可以确定人的身份以及亲子关系呢?这样学生便会进行思考,从而有效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3.利用实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在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的实验内容,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效运用实验对学生实施启发性教学。实验属于一种直观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内容,教师要有效发挥实验的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在学习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中,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实验,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且会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不仅会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且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开展生物实验等,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用
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生物知识,基于此,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过渡较为平缓。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依据新的大纲要求,调整教学方法和途径,积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研究合适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应积极研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学生兴趣,引导独立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过去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的直接讲解,通常是把知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同时为了赶进度,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较难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普遍失去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启发式教学遵循新课标精神,要求高中生物课堂分清教学活动的主次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的理解和观点把握。积极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对生物知识和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会的表现。高中生物知识点琐碎复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将每个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忽略了给学生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结果出现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但老师一讲解就能恍然大悟”的现象。有些教师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本身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殊不知,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这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呼吸作用”时,生物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琢磨,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点。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生物毕竟是一门理科类的科目,难免会有一些专业术语让人难以理解。如果生物教师一直使用呆板、沉闷、机械的语言为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高中生物课程时间紧,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生物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生物教师要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将不易理解的生物知识,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生物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编一些生物知识口诀,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中,有一节是“细胞的增值”,讲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生物教师就可以编成口诀,如“两消两现一散乱(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丝牵点排赤道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点裂丝牵向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变成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消两现新壁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新的细胞壁出现)”。这样一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就能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些口诀的点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三、构建实物模型,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物关于概念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较为烦琐,知识点或者生物实验较为抽象。如果仅仅以生物教师口头教学的方法为主,那么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生物新知识。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生物教学要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例如,教授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性模型时,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生物膜模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磷脂双分子层”,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膜的结构,更加了解糖蛋白和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上的分布。在学习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时,学生很难想象沃森和克里克创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这时,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牙签、橡皮泥等常用物品,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这样,就能让学生透彻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提高生物课程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理科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高考成绩的提升意义较大。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师的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引导独立思考,运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实物模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邹小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4(15).
[2]孙艳娟。巧用多种启发教学法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3(03).
[3]王雪梅。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2.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启发式方法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动作的技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国启发式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开启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中的一条重要标准和指导思想,贯穿于各种教学方法中,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活动性,所谓教学活动性是指教与学要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种互动,以促进体育教学。
一、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注意激活思想,启发式教学是符合人体生理、心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技工学校中很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实质认识不够,常常与提问法等同起来,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而所造成的。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技工学校中还有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那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把启发式教学引入体育教学中呢?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可以与新的教学方法平行地采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所采用的是一种经过改造的传统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同,教学又分为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目前,在技工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采用的正是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指导,经过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造的一种新讲授法。这种课堂讲授示范法应贯穿启发式教学,并且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交叉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师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技工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密切配合,巧妙的引入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技术要领、细节,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依据
教学目的任务就是通过任何教学方法、途径把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区别就在于: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传授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现代教学论则认为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现代教学论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节与控制知识信息量,促使学生心理过程定向探求,以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推进学生的心理过程。
三、 控制好启发式教学
对体育教学目标要合理适度把握,结合实际教学活动,才能控制好启发式教学的“度”和“量”,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程序过低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而过高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在技工学校中通过教师对体育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好分寸,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启发式教育中,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过于简单,这样学生就会减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上只有设置一定的障碍,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克服障碍的智力情绪,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而不是总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因此,适当提高难度的实质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高难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太难就会走向反面。因而“分寸”和“度”的把握必须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精神力量克服障碍。
四、 启发式教学与体育教学原则紧密结合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从事体育锻炼者寻求最佳锻炼效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各种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原则。体育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系统,体育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有时间和空间等的要求,每一个项目不同要求也不一致,所以我们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动机原则
启发式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用知识去激发、用难度去强化,又实践去深化,从学生在心理上培养一种克服障碍的能力。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刻苦学习。教育中最本质的精神不是制约而是解放。
2、 循序渐进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所学习的动作,并能够牢固掌握动作的技能。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并未建立,往往会出现多余动作,外表看起来动作僵硬不协调。因此,教师要把动作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并按着动作顺序由慢到快、又简到繁的进行反复教学练习,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程序。
3、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在现代科学中,反馈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个行业中都经常用到,它也是检查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反馈方法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是在动中掌握技术、技能,而且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对象,将技术、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随时随地的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思维与身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术技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方法 体育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18-01
在体育课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活动能力,选择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体能,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体育课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直观性启发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直观性语言,完整与分解动作示范、挂图、巧置场地器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直观性启发,图文并茂,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开拓思维,更好地达到教的效果。例如,学习弯道跑,我们可利用篮球场地中心圆及三分线,让学生体会弯道跑的技术动作,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再通过弯道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印象,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动作。
(二)提问式启发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问题的情景,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技能、达到启智导学的目的。例如,学习幼儿广播体操《世界真美好》,那么我们可以先问学生大公鸡怎么叫,大象怎么伸伸鼻子、仰仰头,小企鹅怎么能飞得高、飞得远等,怎么用动作描述呢,大家可做一下,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把歌谣和动作组合起来,培养学生动脑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疑启发
设疑启发是教师设置悬念,提出一些疑难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用悬念设想事后如何演变,以造成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有一种“追下去”的悬念,达到对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目的。如接力跑教学,第一步,通过先设疑,短距离鸡毛信传递,不讲先练,让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通过培训邮递员,分析问题,讨论总结怎样才能传的更快、更流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三步,通过邮递员执行任务的设置,引入距离鸡毛信传递,让学生发现利用正确的传接棒技术比刚刚快了很多,但同时又发现只是单单掌握传接棒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接力跑还有其他技术配合,这样就为下一节课提出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第四步,通过“画出敌人真面目”这一往返接力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同时娱乐身心。
(四)比喻启发
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或现象做比喻,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启发思维、想象,从而进一步地掌握动作。例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弯弓搭箭”“离弦之箭”来比喻短跑的起跑教学过程;排球垫球技术可用“插、夹、提”来形象地描述动作要领;用“蹬、转、送(出手)来描述投掷铅球动作;这样三言两语的恰当比喻,不仅生动、形象、简练、易懂、而且学生喜欢听,容易口传心记,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使之更容易地掌握技术动作。
(五)暗示启发
运用暗示启发,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教师的意图,自己完成动作,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做广播操、徒手操等动作时,教师除口令指挥外,可用手势指挥,引导方向、点头示意等激发学生完成动作。又如,在学习动作过程中,教师发现个别学生的错误动作时,不必直接批评,可以做一个正确的动作,提醒学生,从而自觉地更改动作。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贯穿在课的各个环节当中
(一)使准备活动的内容具有启发性
准备活动除了使身体发热和防止运动损伤外,还应为基本部分教学打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足球教学课上,把“球操”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项内容而进行活动,不仅充分地达到热身的目的,更为足球教学的开展做了铺垫。
(二)使教学手段、组织教法等具有启发性
在体育课教学设计中,技术要求、组织、教学及肌肉感觉等都应贯彻启发式的内容,使学生在课上、课中、课下整个练习过程中都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技术概念的理解,达到掌握运用动作、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使整理活动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了解整理活动的意义和要求之后,就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之下让他们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如音乐放松,想象放松等,使身心基本恢复到运动前状态。
三、结论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自主地实践,品尝成功的喜悦,体会创新的甘甜,这样给体育教学也增添了色彩,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优化组合和灵活运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1、学生兴趣的启发。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在学习中,在学生遇到障碍与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但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2、学生想象力的启发。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3、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4、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了思维过程,展现了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的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提问法。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经济运行的情况怎样,目前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这里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章节教学为例,比如,在讲博弈论的合作与竞争时,就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海盗抓黄豆”的实验。
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5人一组,由这5个学生分别担任5个海盗的角色,教师担任法官。故事讲述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最少可以不抓,可以和别人抓的一样多。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由学生运用理智思考进行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思考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选20个,首先他不用担心他会是最少的(不包含所有人都拿20个的情况),因为除非所有人都拿20个,这样就一样多,只要有人拿的多于20个,就必定有人拿的少于20个,因为总共只有100个。接下来他要担心有没有可能会是最多的,因为题目的条件是可以不必把所有黄豆分光,可能会存在剩下4人拿的都小于20。接着要讨论:第一个人选了20,第二人会选小于20的数字吗?首先可以排除第二个人不能选择18及18以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后面的人只要选择19第二个人就必死,第二个人有可能选19吗?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二个人选19的话,后面的人不可能选大于20或小于19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二个人也只能选20。同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也都只能选20。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选择20。实验结束,请学生自己来分析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同学在行为过程的实施中便理解了博弈论体现人理性的重要性。
4、运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培� 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学当中就不能太多依赖数学公式,而是要贴近生活。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经济现象: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和鲸鱼而不是母鸡?是因为稀缺原理。为什么超市里各个收银台前排的队都差不多长?人们的这种自发行为源于理性经济人原理。学习经济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定,提高决策质量。比如说如何运用成本收益原理去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一个理性的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去做某件事。对于玩电脑游戏,收益和成本又如何?人们每天面对的可能不是去决定是否该从事某项活动,而是如何把握它的度的问题。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分钟玩游戏获得收益小于这一分钟付出的成本,游戏就应该马上终止。学生们都面临着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的问题,如何在出国、国内读研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呢?先计算一下出国留学的显性成本是多少,隐性成本又包括哪些?如何确定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出国留学的收益又是多少?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却可以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如何解读货币政策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改变实际利率就在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但在中国却效果甚微?因为中国人储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政府想降低高储蓄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从经济因素入手,根据激励原理降低储蓄的回报,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除储蓄的心理因素。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总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2] 王英姿、耿香玲: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一、启发式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因为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老师在教学阶段中,都是把自己作为中心进行授课,其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其完全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产生互动性,而学生已经麻木了这类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会对生物课程产生厌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会有影响。因此,在教学阶段中老师需要将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在通过引导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解读,然后在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指导。
2.独立性原则。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阶段里,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指导工作,使其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来,从而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若不经过知识的思考挖掘过程,就无法将其转化为个人能力,那么老师培养学生能力就不能实现。所以,在进行教学阶段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时候,老师必须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通过知识的巩固能够在课堂阶段给学生提出更多的知识问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现答案,同时还能够提出更多的疑问,使其能够进行独立性思考。最后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逆向思维原则。
生物学科,其本质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教学阶段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们能够对一个例子进行举一反三,通过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看待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个过程也是启发式教学其中原则的一点。逆向思维原则与平时学习阶段的理论及生活实践有着重要关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更加的理解教学知识,同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让同学们能够进行举例学习,使同学能够更透彻了理解知识点。
二、实施方法
1.通过实践,启迪学生自主性。
高中生物学科,其主要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发展规律的一个学科。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如果想要把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展现出来,那么在授课阶段,就需要借助生物实验,并且通过实验的直观性,将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主动性激发出来,经过生物实验的严谨性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结构”知识点讲解的环节中,老师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模式,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切实验设备,并且向同学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样本的观察,同时还能判定自己观察样本的名称,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植物细胞的理解。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使其能够去进行知识的探索,可以刺激学生各方面的感观,能够加深其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2.确保教学语言通俗性,从而降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是具备较强的理科性,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采用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此阶段需要将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使其能够对生物产生兴趣。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阶段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年龄段,结合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教学,以此作为提升学习兴趣的基础。在上课前期,老师可以精心去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或者寓言故事,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将这些例子作为启发点,引导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更多的生物知识。
3.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
学习生物学科的同学都知道,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其包含的规律是非常多的,并且极为抽象。因此,单单通过老师的口头描述,很难将知识的精彩部分阐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文中内容,难以将知识掌握。与众多学科老师一样,生物老师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都是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提升。在进行教学阶段中,比如讲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环节里,对于人体神经细胞的讲解,可以采用PPT的形式进行演示,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播放,这样通过图片的直观形式,可以成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的去对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神经系统进行认知,可以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从而保证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提升教学效率。
4.建立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