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自古以来是一个风光胜地,曾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誉。那么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教学时主要以课文为凭据,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理解、品味赏析文章,最后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在课堂讨论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和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有许多令人感到欣慰的表达,但当时我并没有机智地抓住这些闪光点,课后我也深刻地反思。课堂上我们要做一个积极地旁观者,看、听、感受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以支持和鼓励,给课堂以生机和活力。
另外在互动环节,只注重了能力较强的几个学生,没有照顾到其他几个差生。在学生赏析时,没有作进一步的引导,以致有的赏析脱离了文本,想到哪里说道哪里,在训练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言的同时没有兼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几点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阳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适冬天的美景雪后的小山——秀美冬天的水——暖、绿、亮冬天的济南
第2课时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修辞之美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明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明确: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目标导学二:品味用词之美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
目标导学三:领会情感之美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探究一: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探究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目标导学四:写法探究运用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你借鉴本文,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少于300字。
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二、板书设计
优美的语言山绕老城似摇篮雪染小山如少女雪卧城外似名画清亮蓝汪汪如水晶
――→山水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可取之处,本教学设计根据文章的特点,从工具性出发,如体会优美的语句,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在字里行间感受济南的“温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则,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最终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不足之处,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
情意表达的重要手段以及宣泄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是语言。但是能够表现作者气质与个性的凝聚物是语言智慧。老舍先生一直追求的是语言智慧,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大雅大俗的色彩让其每一部作品都闪烁着个性的光芒,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经久不衰的韵味。《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语言智慧体现多元化,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看见其语言智慧。我们可以从语言的驾驭能力为切人点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其思想情感的需求度为切人点进行分析。下面从语言表现形式为切人点,对老舍先生的语言智慧进行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章主体的灵动性与规范性。任何文章在记录一件事或者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都会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但是做到规范性远远不够,还要让文章具有一种美感。所以,文章的灵动性是淬炼一篇文章的关键,只有让文章的灵动性与规范性完美结合,才会让读者充满阅读的兴趣,才会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济南的冬天》一文,其灵动性体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语句中。比如文章中说冬季的济南,水温依然适合植物生长,在文中老舍先生这样写到:“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赋予了植物人性化的情感,水藻绿了,感动了水,让水也不忍心冻伤了水藻。同时,水也给垂柳带来了照影的机会。几句话就让植物与水都有了生命感,也让文章更加传神,灵性也自然而然的跃然纸上。
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还表现在其规范性上。如文中的倒装句就是最明显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刻板的语言会让文章变得生硬,但是《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在开篇就使用了倒装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在这里一直强调“像我”,随后又进行叙述,这种故意的错位,让语句变成了变化的规范性,读者读起来更是回昧无穷,它能够让读者有一种既陌生又新奇的感觉。于是,语言的美感以及语言的扩张力就彰显出来了。
其次,普通话与北京味儿的结合。祖居北京的老舍先生对于北京话自然是了然于心。作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先生自然是不能让京腔遍地,他将京腔改造,让人不仅能够欣赏到北京话的精髓,也让人欣赏到了北京话的韵味。如在文章中写济南的山水是这样写的:“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写济南的人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尤其是文中“干啥还希望别的呢?”以及“这儿准保暖和儿”等等,都是地道的京腔,这些带着语言色彩的描写,融人到文章中,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一种生活气息,让人觉得文章中充满了清新爽朗的韵味。
再次,大俗与大雅的相互映衬。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老百姓口中说出来的话是有血有肉且又不失粗陋的。”所以,老舍先生也注重改造口语,将充满乡土气息的口语进行修饰变得充满文气。而在文章中,老舍先生又掺杂进一些淡雅的词语,让文章更加的传神。比如在文中,所有的景物描写都搭配着一个“小”字,像“小山”、“小水墨画”等,这些都给人一种可亲的感觉,作者也是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文章充满温馨的情感。济南的雪被老舍先生说成是一副小的水墨画,这样的比如不仅能够看到口语也能看到典雅。我们在看看老舍先生对河水的描写,“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使用了典雅精致的词汇,让生硬的短句变得通俗易懂,这也是雅俗共赏的最完美表现。
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简介
作品名称:济南的冬天
创作年代:1931年
作品出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老舍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明了了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文章现已选入京教版初二下册第19课、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书第16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书第12课,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鄂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书第12课,鲁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书14课,S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第12课。
创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写作手法
修辞艺术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五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以笔者有限的水平,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转品、示现、迭现等。
为了追求辞格运用的高质量,作者不仅几种辞格糅在一起,还把辞格的不同小格加以变换使用,让人感知其运用辞格的质量之高。
比喻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为了使文章增色,使所叙述的事物更生动形象,作者在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并非仅使用单一的形式,而是几种小格变换使用。例如: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②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例①中,“小摇篮”将小山写得像母亲一样慈祥与体贴,让人读来不由得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唱催眠曲时的安详情态,把济南城的地理位置温情慈祥地交待出来。
例②用“日本看护妇”比喻矮松顶着雪的情景,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不仅使矮松有了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
例③用“是”这一比喻词连接本体从天上到水面整个空间的清亮和喻体“空灵的蓝水晶”,将空间的清亮比喻为“空灵的蓝水晶”,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形象之感。此句还用了摹绘辞格。运用摹绘,可以增强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句用“蓝汪汪”把济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蓝摹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感觉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从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到整个空间的清亮。这一句还用了迭现辞格。迭现是一种描绘性的文学修辞方式,运用迭现,能激起读者遐想,增添视觉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现出一幅独特的画面,来唤起读者的体验,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例④中,借“带水纹的花衣”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形成的黄白相间的美景,富有层次美,使山坡美景这一宽泛的景物显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遥不可及。
⑤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倒喻是比喻的一种变式,把本体和喻体颠倒使用。例⑤中用倒喻的形式,把树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树影”联想到“地毯山的小团花”,形式新颖,比喻贴切。
错综辞格,所谓错综,是为了避免语言的呆板单调,使之活泼有变化,把本可以重复和整齐匀称的来表达,而故意写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修辞方法 。错综主要有词语错综、句式错综和语气错综三种形式,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这三种形式在作者笔下都得到了运用,例如:文章第一段运用了词语错综,把“奇迹”换成了“怪事”,避免了词语重复。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此例用了句式错综,本来可以写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济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构成统一格式,但作者加以变化,避免了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再如:
⑦他们也并不着�
几种小格变换使用,使文章显得生动有活力,避免了生硬死板,每一种辞格不仅运用合理,而且运用质量很高。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格,完美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冬天的济南的不同形态。
比拟在这篇文章中运用得比较多,突显了景物的特征。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上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态:“晒”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似一位老者安静祥和、与世无争;一个“睡”进一步深化了老城的这种悠闲。连用两个动词 ,把老城的闲适姿态摹写得自然贴切。此句中,还使用了反问。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运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这句用商量的口吻,让人倍感亲切,好像是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又像是在征求意见,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饱含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用反问句而非一般的陈述句,增强了语气,使感情得以完整抒发。这一句还有迭现辞格,用“一个老城”“有山”、“有水”组成的迭现把读者引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作者从上方俯瞰,勾画出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
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赏析: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 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因为他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几乎就要成为现实的关键时刻,他因无法忍受大革命的风气,于太平湖跳湖自杀,他的死是无法估量的损失。而诺贝尔奖章曾规定,死者不能获奖,于是中国又一次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宝贵机会。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 卧:展现了一种安适悠闲的气氛,呼应前文“安适暖和”的感受。
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文本研读
1、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词语回答)
温晴(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文章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3、文章是怎样描写山的?
①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②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③城外的远山 ——淡雅
4、文章是怎样描写水的?
①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暖
②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绿
③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清
5、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运用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生动地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况、情态,作者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写得活灵活现。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7、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
9、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
10、文章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济南的冬天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分析
一、主题思想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思路结构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用了三段文字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来写,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情。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概括以上所写,与开头“宝地”相呼应并扣题。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写济南的天气。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为过渡段。
三、情景交融的写法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作者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写景物时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时又直接抒发感情。阅读时应当细心揣摩,体会意境,并注意那些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如: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
还有一些虚实结合的句子,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阅读时也要注意体会。
四、清新朴实的语言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
文中词语的运用十分讲究,如写没有大风,“是没有风声的”;说济南的山坡上有小村庄用的是“卧”一词,恰当地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个“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好似拉家常一般,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但又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语,如“准保暖和”、“着落”、“干啥”等,富有生活气息,并且带有老北京的语言色彩。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 “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 “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反映自然为主题。《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的写景散文。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预设)
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新课标认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感情情景融合。
2、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预设: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课文只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及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1)写景方法的分析
(2)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同时《课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动合作。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方法:
1、朗读法:“教学干法读为本”。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4、比较阅读法:通过前一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法。
5、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节课的时间。
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了解一篇,品析一节,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幕出示济南的风景图片
(二)检查预习:检查预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情,以便更好的安排教学环节。
(三)听录音朗读、分组朗读:
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要求学生动笔圈点勾画最能表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和优美语句。(我们知道,“教学之法读为本”,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欣赏美景。
(四)感知一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速读并讨论: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济南的冬天美在
(用一句话概括)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
(用一个词表达)
以上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小组合作探讨并归纳点结,理清思路
预设:济南的冬天美在哪几方面?
(屏幕出示)
生成:
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温静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景——秀气
温晴
城外山景——淡雅
水:蓝色、清亮
景美、情美
(五)品析一节(第3段)
艺术美
1、学法指导:
(1)回忆复习《春》分析写景抒情文章方法(四问)
①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②景物特点
③怎样写景抒情
(2)预设问题:请找出本文中� (第三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屏幕出示阅读要求:
(1)找出中心句
(2)划分层次
(3)理清写景顺序
(4)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5)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任选以上内容中一至二项从段中找出答案,准备发言。(合作、探究)
4、教师要求学生依次解答问题,教师的点拔,小结、同学们的诵读穿插其间。学生解答后经老师订正后在屏幕上修正内容。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动动。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分析理解课文,进行语言分析,语感体验,将特有的知识密度充分于一个精段小小的空间。
(六)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授课要“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1—10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_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根据原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而下有层次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空间位置上的景物。
3、雪本来是白色的,而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写出下面的喻体在文中比喻什么。
看护妇:___________ 银边:___________ 花衣:___________
5、济南雪后山景总的特点是(用文中一个词回答):“___________”。
6、第二段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___。这段中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照应了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济南_________的环境。
7、(1)“这是张小水墨画”的“小水墨画”是指
[ ]
A、古老的济南
B、小雪后的济南秀丽景色
C、雪后济南山坡上的小村庄
D、唐代某一名画
(2)这张“小水墨画”的特点是
[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8、用四个字概括济南冬天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三段描写景物,多处使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下面所描写的景物表现了怎样的色彩?
①水藻( ) ②天空( ) ③屋顶( ) ④草山( )
参考答案:
1、顶、镶、露、穿
2、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4、看护妇:矮松 银边:山尖白雪 花衣:雪色草色相间
5、秀气
6、从城内到城外 卧 安静舒适
7、(1)C (2)B
8、暖、绿、清、亮
9、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奉献精神。(或:形容水藻绿的程度。)
10、①绿 ②蓝 ③红 ④黄
1、 课文解读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济南的冬天》出自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之手,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情这一主线,选取了紧扣着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的济南冬天的由衷赞美。本文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亲切,其中的比喻拟人,形神兼备,充分彰显了老舍先生语言大师的风范。
《济南的冬天》编排在七上第三单元的第2课。“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作适当的摘录”是这一单元的总的教学目的。结合单元设计意图和本文的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学情分析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确定。
七年级新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散文的阅读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但对精美语言的品味分析的方法和能力上还稚嫩欠缺。对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掌握有难度。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重点的策略是反复朗读,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情景创设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替换比较法等进行教学。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1.听读感悟法2.圈点批注法3.画面再现法4.鉴赏品味法5.合作探究法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把整个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为三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把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在每一环节中。
师:音乐班得瑞《初雪》。春夏秋冬四季优美图片。
师生:1.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查阅作家作品及文本背景资料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获得思想与感情的共鸣。)
㈠ 情境导入
我先以几幅画带学生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春景图、夏景图、秋景图、冬景图,每个季节选一幅画,让学生看画说诗句。说完了一年的春、夏、秋,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的冬。借此引入冬天,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却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由此导出课题。
㈡ 初读课文,发现美。
1、先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与适当的指导,纠正字音,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
2、老师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安静的闭上眼睛听,把听到的文字内容转换成画面。让学生犹如欣赏一幅淡淡的唐代山水画,又好像自己在景中游览。
3、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特点主要选取了哪两个方面的景物来写?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文字给图命名。(板书:温晴;小山摇篮图、雪后初晴图、空灵水晶图)
4、你最喜欢哪个画面,请你大声的读一读。
㈢ 品读课文,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首先,抽取两生朗读读课文第三节和第五节,其他学生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这些流程很容易让学生抓住文本中重要的词句主动品析,如:顶、镶、卧等词语,又如“穿上带水纹的花衣”、“好像日本看护妇”等句子,都是为解决重难点埋下伏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替换比较法赏析 例举示范】
最后,我会顺势提出问题:这些景物描写扣住了温情这一总特点吗?
2、体验情感美:
设疑激思:为什么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这样美?
引导学生找出流露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3、学生朗读展示,配上背景音乐《雪绒花》,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读出形象,读出意蕴,读出情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情感美。(板书:赞美)
㈣ 积累反馈,创造美。
1、 写作。如果你喜欢写作,请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下来,注意借鉴本文的写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绘画。如果你喜欢画画,就画出你大脑中的济南冬景。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完成。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创造性地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