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
一、考核对象
在职在岗的全体教师。
二、考核内容及方法
考核从道德规范、教学常规、研究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特色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总分800分(不包括加分)。
(一)道德规范(100分)
1.政治表现(5分)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师德素养(10分)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举止文明端庄;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公正、公平、严谨客观地行使监督评议职责,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3.遵纪守法(5分)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不准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不耻视、不排除差生。
4.出勤(80分)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遵守学校工作纪律。
旷课1节扣10分,无请假或临时请假(特殊情况除外)事假半天、会议扣3分,事假半天扣2分,病假1天扣1分(住院期间不扣分),迟到、早退(包括会议、活动、上课)1次扣1分。
(二)教学常规(300分)
1.计划、总结(10分)
教学教研计划应符合学情、教情,符合课改新理念;教学总结应对典型课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法指导等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2.备课(100分)
按校教学管理备课要求执行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教案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各课课时达到规定要求。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完成95%、80%、60%和60%以下的分别计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课时超2—5课时、刚好、缺5课时以内、缺5课时以外的分别计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
按备课的常规要求进行计分,平时检查和期末检查相结合,以上两项以百分比相乘结果进行分档计分。
3.课堂教学(90分)
按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要求执行。
以90分、80分、60分进行分档计分。
4.作业批改(100分,以40—48人为准,每超或少1人加或减1个百分点)
按校教学管理作业要求执行。采取抽查作业和调查了解的办法进行评估。可以从作业数量、质量、批改分析记录和分层作业等几个方面评估分优、良、中、差。平时检查占50%,期末检查占50%。
(三)研究与提高(100分)
1.教材研究(50分)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校级研讨课10分,课后反思按要求完成的得10分,每缺一份少1分
2.培训提高(50分)
(1)听课评课(25分)
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对授课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与使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项目进行评价,对所听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完整一节记录得1分,最高20分)
(2)业务学习(1O分)
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各种业务活动。
(3)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水平(10分)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熟练地使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器材。
学校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作好记录,按教师使用次数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分档计分。
(四)教育教学效果(300分,以40—48人为准,每超或少1人加或减1个百分点)
1.德育工作(在班主任考核方案中记分)
所有班级任课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既教书又育人;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正、学风浓,无违法犯罪现象。
2.学生综合素质(300分)
(1)学科成绩(300分)
学校可根据每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对任教教师进行量化,量化标准如下:
优秀率占60分、合格率占120分、学困生率占60分、平均分占60分。
计分方法:优秀率得分;班级优秀率%*60分
合格率得分:班级合格率%*120分
学困生率得分:(1—班级学困生率%)*60分
平均分得分:班级平均分*60分
(五)特色工作(加分),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论文评比活动,在市级以上立项并取得重大成果。
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举办比赛,并获奖,按获奖情况分档计分,相对应班级的班主任加5%。(见附表1)
(六)其他工作
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和突击任务工作,根据参加活动的次数、效果分档计分。
出色完成、按时完成、没按时完成但没影响学校工作、特别拖延影响学校工作或没完成的,分别计20分、10分、0分、—20分。
三、加强组织领导
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加强对教师考核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小学教师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要注意总结往年考核工作的经验,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使考核结果符合实际;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考核程序、标准和结果及时公布,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有序进行。
一、考核对象
在职在岗的全体教师。
二、考核内容及方法
考核从道德规范、教学常规、研究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特色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总分800分(不包括加分)。
(一)道德规范(100分)
1.政治表现(5分)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师德素养(10分)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举止文明端庄;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公正、公平、严谨客观地行使监督评议职责,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3.遵纪守法(5分)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不准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不耻视、不排除差生。
4.出勤(80分)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遵守学校工作纪律。
旷课1节扣10分,无请假或临时请假(特殊情况除外)事假半天、会议扣3分,事假半天扣2分,病假1天扣1分(住院期间不扣分),迟到、早退(包括会议、活动、上课)1次扣1分。
(二)教学常规(300分)
1.计划、总结(10分)
教学教研计划应符合学情、教情,符合课改新理念;教学总结应对典型课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法指导等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2.备课(100分)
按校教学管理备课要求执行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教案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各课课时达到规定要求。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完成95%、80%、60%和60%以下的分别计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课时超2—5课时、刚好、缺5课时以内、缺5课时以外的分别计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
按备课的常规要求进行计分,平时检查和期末检查相结合,以上两项以百分比相乘结果进行分档计分。
3.课堂教学(90分)
按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要求执行。
以90分、80分、60分进行分档计分。
4.作业批改(100分,以40—48人为准,每超或少1人加或减1个百分点)
按校教学管理作业要求执行。采取抽查作业和调查了解的办法进行评估。可以从作业数量、质量、批改分析记录和分层作业等几个方面评估分优、良、中、差。平时检查占50%,期末检查占50%。
(三)研究与提高(100分)
1.教材研究(50分)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校级研讨课10分,课后反思按要求完成的得10分,每缺一份少1分
2.培训提高(50分)
(1)听课评课(25分)
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对授课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与使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项目进行评价,对所听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完整一节记录得1分,最高20分)
(2)业务学习(1O分)
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各种业务活动。
(3)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水平(10分)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熟练地使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器材。
学校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作好记录,按教师使用次数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分档计分。
(四)教育教学效果(300分,以40—48人为准,每超或少1人加或减1个百分点)
1.德育工作(在班主任考核方案中记分)
所有班级任课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既教书又育人;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正、学风浓,无违法犯罪现象。
2.学生综合素质(300分)
(1)学科成绩(300分)
学校可根据每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对任教教师进行量化,量化标准如下:
优秀率占60分、合格率占120分、学困生率占60分、平均分占60分。
计分方法:优秀率得分;班级优秀率/30%*60分
合格率得分:班级合格率/90%*120分
学困生率得分:(1—班级学困生率/20%)*60分
平均分得分:班级平均分/100*60分
(五)特色工作(加分),
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论文评比活动,在市级以上立项并取得重大成果。
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举办比赛,并获奖,按获奖情况分档计分,相对应班级的班主任加5%。(见附表1)
(六)其他工作
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和突击任务工作,根据参加活动的次数、效果分档计分。
出色完成、按时完成、没按时完成但没影响学校工作、特别拖延影响学校工作或没完成的,分别计20分、10分、0分、—20分。
三、加强组织领导
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加强对教师考核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小学教师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要注意总结往年考核工作的经验,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使考核结果符合实际;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考核程序、标准和结果及时公布,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有序进行。
一、总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搞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保证,为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依据《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校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二、教学常规量化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加强教学研究的同时又突现教学常规是教学的基础的指导思想,依照各学科特点,特制定本校教学常规工作最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工作和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参照。
(一)教学情况 37分
根据随堂听课、巡课、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一是了解落实课程计划情况,二是了解学科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三是考评课堂教与学情况。
1、落实课程计划 2分
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凡不按课程安排,随意挪课、调课者不得分。
2、学科教学计划 5分
能按照学校安排完成各学科教学计划者得5分,未完成者不得分。
3、备课、编写教案情况 20分
教案评价分一类、二类、三类三种评分。 一类教案分值20分;二类教案分值15分;三类教案分值10分以下。
要求:语、数学科主写本学科教案外,还应完成所兼技能科的教案(简案),此技能科简案检查时以年段为准,相应提供一份;技能课老师兼两个年段以上者(包两个年段),主写一个年段的教案,另外年段的教案可写简案。未完成者,将不得分。
教案评价标准:
一类教案:分课时教案,体现“三维”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能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有作业设计、每篇教案有突出的教学随笔及教后反思,并有余粮。
二类教案:与一类教案相同但教学随笔及教后反思不突出。
三类教案:教学随笔及教后反思不足三分之一。
4、课堂教学评价 5分
以行政随堂听课为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等考评教师落实“三维目标”的措施及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情况,酌情得分。
5、辅导、转化学困生情况:5分
期初依据上学年期末成绩如实向学校上报学困生姓名、成绩并且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有转化措施工作记录及总结,得2分。
期末质量检测,所任学科学困生考查成绩合格率达100%,得3分;若末达100%的,按学困生合格比率得分。
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受学校以上批评,此项不得分。
(二)学生作业 30分
1、语、数学科从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是否工整、作业设计是否科学(有弹性、有创新、形式多样)、作业量是否适中、批改是否规范等考评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其中语文作业包括:作文本、练习册、写字本、读书笔记、周记
数学作业包括:作业本、练习册
2、技能科从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训练量是否适中,训练是否面向全体,是否有弹性,是否有创新,训练形式是否多样等考评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度情况酌情得分。
3、作业批改合格者语、数得30分,非语、数得总分的80%。作业量上缴率为97% 以上不扣分,95%以上扣1分,90%以上扣2分,以此类推。作业以抽查为准,未改1次扣1分;作业不订正或订正后不批改每次扣分;作业批改不规范者1次扣分。
(三)教学效果20分
1、此项分数根据《蕉城三小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效果综合评估方案》文件进行计算,所得分数结果乘20%,此项得分分值不封顶。
2、教学效果的奖励方案根据《蕉城三小素质教育教学奖励方案》文件进行奖励。
(四)听课 5分
每学年完成规定听课节数,并有听课笔记,笔记记录完整、评析具体(有随笔、总评),经教务部门检查合格得5分,少听一节扣分,无课堂随笔和总评的每节扣分,扣完为止。
(五)校级公开课 3分
按学校的规定任务要求完成,承担校级公开课,(35周岁以下包括35岁的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35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包括45周岁的每学年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得3分。未完成者不得分,并扣3分。
(备注说明:各年段语、数组教师上、下学期均要推出一节教研组公开课,其余人员方可在各年段里完成公开课教学任务;技能组教师公开课教学任务全部在教研组完成。)
(六)教研教改工作(包括课题实验) 5分
1、承担市级以上(含市级)、区级(包括片区、城乡互动)、校级(对外)的教研活动或课题研究项目的组织者,每次奖5、4、3分。
2、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者的教师,并对教研教改、课题研究等情况展开交流、切磋及完成各项课题任务得4、3、2分。
3、此项得分可累计计算,但不超过总分5分。
(七)教师获奖情况(附加分 40分)
1、公开课、指导教师情况 10分
2、承担国家级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得10分;
3、承担省级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一等奖得9分,二等奖得8分,三等奖得7分;
4、承担市级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一等奖得7分,二等奖得6分,三等奖得5分;
④、承担区级、片区教研、送课下乡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得5分;
⑤、接受市级以上(含市级)、区级检查的随堂听课,教学效果良好的,每节得4、3分;
⑥、优质课评比获奖者,视同级公开课给分;推荐参加各项教学比赛者末获名次的参评者得4分;
⑦、在同一学年内,教学内容相同(相仿)的公开课,考核计分时,级别上取高不取低,不重复记分。(执教公开课的。教师要求提供公开课证明、教案、评议内容末完成者不予加分。)
⑧、各类公开课(或优质课)的指导教师,得分情况为上课教师分数的一半为准。区级以上指导教师团队以学校发文为准。(市级及其以上指导教师3—4人;区级、片区教研、送课下乡指导教师2—3人;校级1人)。
1、师徒结对子 5分
能按时完成“师徒结对子”的相关任务完成者得5分,其内容包括:指导教师拟定“师徒结对子”的教学提高计划、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间有相互听课记录、被指导教师撰写师徒结对子成长体会。
2、撰写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 10分
校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每篇得2分;区级教育刊物,获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发表得2分;市级教育刊物,获一等奖7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5分,发表得4分;省级教育刊物,获一等奖9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7分,发表得6分;在com级教育专业刊物发表每篇得10分。同一篇文凭最高级别得分,不同论文可以累计加分,论文获奖或发表的刊物、举办单位要以区教育局、学校认可的正规单位及出版社为准。
3、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5分
经学校推荐指导,培养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活动。指参加本学科竞赛活动,获校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分别得3、2、1分;获区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得5、4、3;获市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得7、6、5;获省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得9、8、7;获国家级,奖10分。指导教师分数折半计算,同学年内同类项取最高奖项,不同的项目可累计得分,总得分不超过15分。
(八)其他
1、教务处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按时间完成迟交每次扣2分,拒绝完成或未完成者每次扣5分;
2、代课作为课时量计算,对教务处或年段长安排下来的代课应自觉接受,若有特殊情况应自行调整,拒绝代课以拒绝完成任务处理。
3、若发现旧生有流生或转学手续不健全的班级,将取消评优评先的资格。
4、教研的考勤按考勤制度执行。
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和教育价值观念:
(一)重视教师的劳动特点,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废除单凭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教师工作优劣的做法;
(二)通过制订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引导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师的自我超越和完善指出明确的努力方向;
(三)优化学校管理,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教育人力资源;
(四)通过全面、全程,客观、公正的评价为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提供直接依据。
二、评价标准。
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主要以素质标准为评价标准设计指标体系,认定个人素质与工作质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从职业道德、育人能力、工作绩效、教育教学艺术风格与特色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同时也结合目前教师队伍和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权值分配上以效果标准为主导,注重绩效,体现效率优先(具体指标描述见评价细则)。
三、评价方式。
教师工作绩效评价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自评是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关键性措施,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评价方案,透彻了解指标内涵,准确掌握评价基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过程评价是确保他评客观、公正、公开的重要环节,他评要与学校的过程管理相结合,与学校实际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确保本评价充满生机活力,达到评价的根本目的。
(二)本评价采用多元评价主体方式进行他评,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或备课组)、学生皆为评价主体,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评分(评等)细则,将评价指标分解到各评价主体,由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
(三)本评价原则上每年度进行一次,也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进行定性评价,育人能力、工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综合评价采用定性描述,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四)本方案中的定性指标采用“负面列表”方式评价,凡有扣分或降等必须有事实依据,没有事实依据不得扣分或降等。
一、评价理念:
为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以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教师,科学公正的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展性的教育评价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师执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和谐发展,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二、评价原则:
1、全员评价和全面评价的原则
本评价制度面向全体教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要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参与意识、善于共事、终身学习、个人奋斗以及课堂内外的全部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第二,要求在评价过程中,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全自掌握评价信息。
2、全体参与和共同进步的原则
本评价制度不需要将教师的工作表现划分成若干等级,互相进行攀比,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未来发展,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保密性原则
每一位评价者认真履行保密职责,对教师的所有评价材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对外泄漏。
4、民主化原则
增加评价过程的透明度,把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要求原原本本地告诉所有参加评价的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既要看教师工作量,如教学课时、课外活动等,又要看教师完成工作的质量。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对评价的数据、信息、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以数据的形式反映评价结论。
6、信息反馈原则
通过评价者,向学校领导提供评价对象,是否需要在职进修,学校应该提供哪些帮助等有关信息,通过评价者,向评价对象提供有关其工作表现方面的信息,从而改善评价对象的工作表现。
三、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含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两个方面)
1、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
(1)职业道德
(2)学科知识
(3)教学能力
(4)文化素养
(5)参与和共事能力
(6)反省与计划性
2、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推理谨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学习的学习者。
(2)教学设计;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3)管理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和管理好学习环境,为学生们学习科学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
(4)促进教学: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会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5)对学习的评价:教师要参与对他们的教学及学生们的学习进行的不断评价。
四、评价工具
1、教师评价表
2、调查问卷
3、教师成长档案袋,日常学习情况记录。
五、评价方法
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一起参加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等状况,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能促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教师之间互评,能发挥教师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师自评,能培养教师建立反省习惯,合理制定并有效实施个人发展计划。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全面性原则
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主体性原则
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会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师生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以一节课就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作出定论。
5、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准则的特征描述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2个评价项目,8个评价要点。现对各评价要点描述如下:
1、 学生学习
(1)参与状态
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积极学习。
(2)交往状态
生生之间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否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是否充分。
(3)思维状态
学生的思维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是否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
(4)生成状态
学生是否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是否能总结学习所得,是否能得到相应发展。
2、 教师教学
(1)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与探究时空,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2)教学设计
联系学生经验,创造性运用教材,优化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暴露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3)教学技术
重视反馈,把握教学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应变能力强。合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探索的过程。合理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合作与互动。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4)个人素质
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等。有丰厚的数学功底,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较强的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自然。
为全面促进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引导中小学校按照《县中小学教学常规(20xx修订版)》要求,关注教学质量,抓严抓实教学管理,营造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局工作要点》,结合《基教科20xx年工作计划》,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实施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将质量提升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引导中小学校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促进和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组织领导
为了使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此次监测活动中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教育局成立质量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办法
1、监测时间:20xx年11月上旬。
2、监测年级、学科及考试时间安排
教育局决定本学期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的部分年级(一个班级全员参加)、部分学科进行监测,小学监测年级为五年级,初中监测年级为八年级,中小学均监测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测试时间小学三科共90分钟,中学三科共100分钟。
3、试卷及命题
监测试卷统一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命题。出题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要求,结合各学科的正常教学进度,完全体现教材目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形成情况。
4、考场设置
各校的监测考场统一要求设在多功能教室,确保单人单桌、间隔合理。保证被监测班级全体学生参加监测,班级人数与学生名单要与基教科掌握的相符。
5、监考人员安排
监测工作由教育局基教科组织具体实施。监考人员由基教科成员和其它科室工作人员组成,每个考场一名监考。要求监测工作人员要统一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监考认真负责,到校后立即对被测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监测结束后,试卷由监考人员和该校一名业务领导共同签名封存,送回基教科205室。
6、试卷的批阅与成绩评定
试卷统一由基教科组织相关人员批阅,批阅结束后认真核算成绩汇总,汇总结束后下发监测情况及结果的通报。
7、质量分析
各学校针对本次学生考试成绩和试卷完成情况,在成绩发布一周内,到基教科取回本校试卷,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形成文字材料,试卷分析人签字、校长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将试卷及分析送到教育局基教办206室,电子版发送邮箱,联系人:xxx。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临沂市中长期教育改革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我区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习惯养成”为主线,开齐开足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完成两项任务,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三项措施,即建设优良教风学风,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师培训,健全四项保障,即健全制度保障,科学管理保障,评价引领保障,督促落实保障,促进我区小学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设好校长、教研员和教师队伍,规范落实教学常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使我区小学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1.实现我区小学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总评高于周围县区。
2.各学校考试学科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有显著提升;考查学科成绩全部合格。
三、主要措施
(一)以强化“岗位责任”为抓手,强力提升教学责任管理水平
各学校要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思想,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进一步落实“区为主导、乡镇为主体、校长负全责”的教学管理体制。
1.区教研中心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职能。做到理念引领、方法引导、经验提炼、典型推广等工作。镇教研员要坚持“三三三”时间制度,三分之一时间在课堂教学、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指导与检查;三分之一时间在研究与培训。要经常开展“教师点菜,教研员下厨”的订单式服务和草根式教研活动。
2.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和质量提升的直接责任人。校长要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扎实做好落实课程方案、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等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督查,使各项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校长落实带课制度,其他教干带课不低于半个人工作量,坚决杜绝挂名不上课的现象。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理顺教研关系,做到职责明确。镇中心小学要加强对本镇域小学的管理,充分发挥监督、指导、调控的职能,建立中心小学校长领导下的镇教研室具体负责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镇域内建立“乡镇教研室—乡镇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校学科教研组—教师”的工作体系,各学校要形成“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管理体系,各学校落实教干包靠学科组活动制度。
4.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教学管理责任。要将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对教学常规(包括教学计划、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培优辅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成绩分析、教研活动、业务培训、课题研究等)定期检查,量化公示。
(二)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抓手,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各学校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布批、学生辅导、检测补偿、听评课、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的监控。
1.备课。个人备课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规范教案撰写。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各学科要做到超周备课,考试学科、专职艺体类教师使用簿本备课,考查学科必须有备课,备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各学科鼓励使用多媒体上课。
2.上课。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个研究课。各学校以后每学年要组织新教师达标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学科组上交流课、外出学习上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活动。长期开展1+1听评课活动。
3.作业。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
4.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要提前候课,站立讲课。上课关闭手机,严禁上课玩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5.课外辅导。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指导。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教师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课外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通过考试及格率查阅教师的辅导情况。
6.检测补偿。每个学科每个单元要进行一次测验。做好阅卷、讲评工作。认真实施矫正教学,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
7.健全听评课制度。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3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教干每学期听评课5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加强与执教教师的交流研讨。鼓励开展校际间听评课活动。
8.搞好教学研究,规范教研活动。各学校放学后每周不少于两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学期每位教师担任活动主讲不少于一次。加强对学科教学重要问题的'研究,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三个主题研究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好活动记录。
要实施学校教学业务双周查、乡镇教研室月查与不定时抽查、区教研中心双月查与不定时抽查等制度。各学校的自我监控与中心小学对全镇的监控结果要在三个工作日内通报给教师,并对问题进行限时整改。
(三)以“落实课程开设”为抓手,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小学教学工作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要积极开展科技问题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要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每个学年坚持对艺体类等学科进行抽测计入成绩分析,各学校要重视起始年级的零起点教学(一年级各学科教学和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区教研中心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课程表、时间表、教学进度表督促学校检查落实。
(四)以“教师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每个学期要开展一次“教风”反思活动。可以通过论坛、典型案例交流,通过类似活动提升教师师魂。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展书写教育教学叙事活动。各学校每月每位教师写不少于两篇教育教学故事、教学实践反思、体会等叙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校每学期组织交流展示。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坚持“引进来讲,走出去学”。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业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养目标,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教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教研部门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指导教师看专业书籍,钻专业知识,研教材教法,学课程标准,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等,要定期组织学科论坛、经验交流会,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还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各学校认真落实拜师结对,实施青蓝工程。并把名单张贴公布,接受监督。认真落实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要求,切实推行教师三年内要有计划的至少参加一次市级培训活动。
(五)以“习惯养成”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
要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课堂、学校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细节抓起,逐步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规范书写、自觉阅读、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卫生整洁、遵守秩序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探索不同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形成具有“轻负、高效、优质”共同特征的不同学科的授新课、评讲课、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2.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研究“教与学”,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实验仪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教学之必须。教师应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把握好使用的时空,用得恰到好处。
(七)以“质量监测评价”为抓手,切实提升教学评价管理水平
1.建立质量监测制度。学校要构建“课堂检测—单元检测—学期检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测;乡镇教研室要依据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指标体系,制定教学质量测试方案和预警通报制度,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进行单元、章节过关检测和期末考试和考核,实行同进度、同试卷、同考试、同阅卷、同分析,建立教学质量数据档案,实现质量监测的常态化。
2.建立质量分析报告制度。严格按照“一分两率”进行质量分析,区教研中心要及时做出质量分析报告,定期召开校长质量分析会,通报成绩,分析情况,在横向纵向比较中找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差距,以便知得失,明方向,拿措施。
四、工作要求
各学校校长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估计提升教学质量的困难,切实把学校工作中心转移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各学校召开提升教学质量动员大会,要制定可行的学校提升质量实施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和措施,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定期检查、调度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经验、培植典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五、责任追究
区教体局坚持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引领,详见(《临港区小学教学评估细则》),各学校严格保障省、市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前提下,突出教学质量,建立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将教学质量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教师重要指标,设立小学教育质量奖、教学质量奖等。根据区教研中心每年所进行的质量评价报告评出获奖学校、班级和教师。每学年度定期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大力表彰教学质量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在小升初考试中处于全区最前列的学科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质量奖,学科位居周围县区最前列的教研员荣获市级教学质量奖,各学科总评高于周围县区最前列的校长(主任)、中心小学校长(副校长)荣获市级教学质量奖,优先参加省培、国培学习活动,其他市教学质量奖表彰按先进单位分配。充分利用教学质量的杠杆引领学校教学工作,在教学质量上,凡是低于周围县区平均水平的学校和个人,一律不在评选树优之列。学校教学成绩总评高于周围县区,按照教学成绩加教学常规工作实施奖励。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1、教学评价
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把获得的学生学习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12 P354)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量化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性判断,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教学的完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李秉德,《教学论》)
2、 “地理教学评价”
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的收集信息,对地理教师教地理的理念、策略、方法与学生学地理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进行判断的过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P321)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P176)
根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段玉山2003 P4)
根据一定的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师工作职责,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P200)
(二)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1、古典教育教学评价萌芽时期
教学评价伴随教学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教育评价形式是针对学生的学力检验。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学记》
2、科举时期
中国持续了13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评价形式。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阶级选拔有才。这种与评价相关的选士活动,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从隋炀帝创科举制度开始至清末废科举止,科举制度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网罗人才、选拔官吏、扩大统治队伍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考试标准、内容及形式对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乃至对近代各国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3、教育测量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将心理测验的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实现学业成绩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化和数量化。
4、教育评价时期
随着新心理学和新教育学的发展,教育测量逐渐受到批判,教育测验逐渐向教育评价发展。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教育评价与课程论专家泰勒。
桑代克,19发表《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他被喻为“教育测量之父”,拉开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量运动的序幕。
美国1933年发起“八年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1942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泰勒评价原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三)教学评价的目的
1、确定以有水平(教学前评价,测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况)
教师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先决技能,对教学起点进行合理设定。(最近发展区)
2、测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教学的策略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向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汇报
3、调整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诊断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对症下药。
4、促进学生学习(诊断性评价,测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学习策略,把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05.12 P354 P358-359)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和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学习论》施良方著1994p333)
二、我国地理教学评价现状(《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李家清主编)
1、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
以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中考、高考等高厉害性考试为主,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①评价功能失调
②评价重心偏离
③评价标准机械
④评价方法单一
⑤评价对象被动
(万国平,李家清,张胜前“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新视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
2、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与传统相比的转变:
①评价目标发展化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主体多元化
④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
4、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5、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四、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
1、课堂观察与提问
2、交流式谈话
3、纸笔测验
4、问卷调查
5、成长记录袋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1、诊断作用
2、导向作用
3、调控作用
4、激励作用
六、地理教学评价功能
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
1.促进学生改进学习
2.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2009 P200)
七、评价方法与工具
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
3、评定量表与检核表
4、档案袋评价
5、口语评价与轶事记录
(《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李坤崇著)
八、教育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学生——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学习,同时本身也参加评价。
(2)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改进教育实践,同时也根据学生的状况被评价。
(3)家长和当地居民——根据学校的说明获取评价相关信息,同时也基于不同立场参与评价。
(4)教育行政机构——根据学校家长提供的评价信息和行政机关实施的各种调查信息,为学校和学区提供支持。
(5)第三方机构——由学校和教育部门以外的人员构成的,进行外部评价的机构。
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依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修订本方案。
一、评价目的
1.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教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教师提高授课质量提供比较准确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风建设,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促进各教学单位加强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管理。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教师教学工作信息,以便全面掌握学校教学状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和年终考核提供依据。
二、评价原则
1.全面评价原则。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均需接受评价,所有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均需参与对该课程的评价。
2.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3.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各类评价均要严格操作程序,严肃评价纪律,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4.科学性、导向性、可测量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既要科学严谨、导向明确,又要简便可行、便于操作。
三、组织管理
1.实行学校、学院(部、室)两级评价管理制度。
(1)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全面安排、指导、检查和监督。
(2)各学院(部、室)成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2.做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学院(部、室)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时,要向师生讲明评价的目的、意义;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严格遵守公正、求实的评价原则。在评价工作中如发现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按教学事故处理。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行学期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在每学期选课前完成,下学期初公布评价结果。
四、实施办法
(一)评价范围及要求
1.承担我校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每学年均需接受一次同行专家评价。
2.同一教师在不同学院(部、室)、不同专业或不同班级开设同一门课程(包括公共课),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要进行评价,否则评价结果无效。
3.教学督导听课的重点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
4.以下四种情况之一,自获得相应荣誉或免评资格后,一年内可免于学校督导组及学院同行专家组组织的听课(当年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除外):
(1)各级“教学名师奖”及校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获得者;
(2)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教师;
(3)连续两年被学校和学院教学督导组均评为优秀的教师;
(4)学院师生公认并由学院推荐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不超过本单位专业教师总数的1/3,且每位教师不能连续三年被推荐为免评教师)。
(二)评价分类
根据授课内容和方式的不同,课堂教学评价分为理论课、实验课与技能课三大类。
(三)评价指标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比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统一使用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包括:
1.河南师范大学课堂(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课)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表,附件1~3);
2.河南师范大学课堂(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课)教学质量评价表(专家用表,附件4~9)。
(四)评价方式
为克服单一评价方式的局限性,使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尽可能做到全面、公正、合理,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为三种方式: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校教学督导组评价。
1.学生评价
(1)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必须参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依据河南师范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教,不评教者不能选课。
(2)不能在网上评教的课程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安排学生评教,以班级为单位,评教结束后将评价材料当场密封,并由组织评教工作人员和学生班长签字,上交学院,由学院统计汇总后交教务处备案。
2.同行评价
各教学单位由教学副院长任组长,以教研室(组)为单位,选出3名及以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科同行专家组成不同的专家组,分别对本教研室(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及时将评价表交至学院,各学院在每学期期末将本学期所有被评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存档。
3.校教学督导组评价
校教学督导组对全校教师进行评价。
同行专家组和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应通过随机听课、查阅任课教师的相关教学材料或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在全面了解每门课程授课质量的`基础上依据河南师范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同行专家组和校教学督导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客观、公正进行评价。
五、评价结果统计及等级评定
1.下学期初,各教学单位上报本单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学校随机抽查各教学单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原始材料。
2.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科学性,学生评价系统将分别去掉5%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3.等级评定。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以学生评价成绩20%、同行专家组评价成绩50%和校教学督导组评价成绩30%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总评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其中,90-100分为A级(优秀)、80-89分为B级(良好)、60-79分为C级(中等)、60分以下为D级(不合格)。
4.各教学单位下学期初将总评结果在本单位公示三天。
六、评价总结
1.各教学单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应分析、总结每学期教学评价工作,填写评价工作总结表,于下学期第二周上交教务处。
2.对于评价成绩低于80分及各学院(部、室)排名最后两名的教师,各教学单位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制定具体改进措施。
3.任课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积极采纳学生、同行专家以及校教学督导组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自身教学现状,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评价结果的运用
1.评价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以及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和年终考核的依据。
2.评价等级为D级的教师,半年内留岗学习,不能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当年不得参加一切评先、评优和职称评聘,半年以后经学院和学校考核达到B级及以上方能担任主讲教师;连续两年评价等级达不到B级及以上的教师,半年内留岗学习,不能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半年以后经学院和学校考核达到B级及以上方能担任主讲教师;上一学年评价等级达不到B级及以上的教师,当年不得破格评聘高一级职称。
3.评价等级为C级的课程,当年的教学工作量按90%计算;评价等级为D级的课程,当年的教学工作量按70%计算。
4.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报送校领导、有关处室及教学单位,并在各教学单位公布评价结果。
八、其它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河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校教字〔2011〕3号)同时废止。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学现状,特制定《晓义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学水�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学科组,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线,关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关注发展的成果。
四、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2.教学督导评价——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随机性的督导评价。
3.专项监控评价——对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内文体活动、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项目标评价。
(二)具体方法
1.实地观察
通过实地考查,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就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听课、参观、情境测试、常态下随机测试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2.访谈
访问者根据设计好的访谈问题或提纲,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专题研讨,集体座谈、个别谈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内容。
3.问卷调查
通过书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的生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4.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是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学校以及教师中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种文件、论文、研究成果、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记录、教学数据统计报表、质量分析报告、专著、经验材料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教学质量的辅助材料,以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
5.学生学业成绩测评
每学年对几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学科进行测试。这种测试以纸笔测验为主,适当采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测试、实际操作等。
6.个案研究
针对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目的性取样的方式,在群体测验与调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样本,结合校本教研,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
(一)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学科组二级评价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分解和细化为评价目标,学校、学科组二级监控评价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分层监控、分项监控。对各相关因素作出及时的监测、准确的诊断、科学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矫正。
1.校级评价组织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评价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评价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具体工作。
2.学校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根据中心校的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学校各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网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操作办法,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各学科、各年级、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及时地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始发时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学校(中心校)教学质量二级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不同层面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对小学教学质量以及评价体系的运行进行督导。
2.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控。
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制度。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抽样测评的制度。
5.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年度分析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教学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今后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奖励。
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实施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的完善。根据实施的情况、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每学年工作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积累有关资料,对照本方案认真实施。每学年采取撰写自评总结,自评打分,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评定。
一、评价的性质
学校教师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侧重从自身素质和工作角度对教师个体的综合性评价,是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机制。
二、评价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农村小学(公办)(民办)全体在职专任教师,学校辅导人员和学校其他人员。
三、评价的组织实施
在上一级督导机构的组织和领导下,按学校督导评估分工、分别组织学校教师的评价工作。
教师评价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学校成立评价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方面人员参加,负责教师评价工作。
四、评价的主要内容
教师评价包括一下5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素质。
(二)师德修养。
(三)教育教学能力。
(四)履行职责情况。
(五)工作效绩。
五、评价的具体方法
学校要依照上级督导机构的文件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师评价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
教师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每年度评价一次。在上级教育督导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评价结果汇入教师业务档案,要把评价情况和综合结果报送主管部门和相应的教育督导机构。
教师评价要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定性分析。
六、评价结果的处理
(一)评价结果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办法。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种。评价结果按《省督导评估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二)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级。
1、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收受学生财务、赌博、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工作时间内兼职,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或其他行为的;
2、因工作食物造成责任事故的;
3、歧视学生,提法、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
4、旷工、旷课或其他给学校造成损害的。
(三)对评定为待合格等级的教师责令整改,一年后复查,仍达不到合格标准的,由学校做出处理。
(四)除上级督导机构组织的教师评价以外,不得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更不能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等的依据。
教师教学评价分两部分,其一是对平时教学情况打分,其中责任心占10分,教学资料占10分,教案占10分,上课占10分,作业占10分,六项合计为60分:其二是合格率占10分,优秀率占10分,平均分占10分,名次占10分,四项合计为40分,教学情况两部分合计满分为100。
一、语文教学评价办法
1、合格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6分,合格率为100得10分,低于合格率3扣1分,从6分中除。
三、四年级合格率为90,达到得7分,合格楼为100得10分,超合格率2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2扣1分,从7分钟扣除。
五、六年级合格率为90,达到得8分,合格楼除为100得10分,超合格率1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1扣1分,从8分钟扣除。
2、平均分。(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均分为85,达到得6分,超均分3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1分扣1分,从6分中扣除。
三、四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7分,超均分2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1分扣1、分,从7分中扣除。
五六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8分,超均分1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0.5分扣1分,从8分中扣除。
3、优秀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优秀率得6,超5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3分扣1分,从6分中扣除。
三、四年级优秀率得7,超3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2分扣1分,从7分中扣除。
五、六年级优秀率得8,超2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1分扣1分,从8分中扣除。
4、名次。
期末检测名列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以此类推。本名次在上学期末基础上进1名加1分,加满为止,同上期相比,若降低一个名次扣1分,升降分值在名次得分钟扣除或增加。
二、数学教学评价办法
1、合格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7分,加到10分为止,超合格率3加1分,从6分中扣除,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以0分计算。
三、六年级合格率为85,达到得8分,超合格率2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以0分计算。
3、优秀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7分,超合格率3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不分。
三、六年级合格率为85,达到得8分,超合格率2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不分。
3、平均分。(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均分为95,达到得7分,超均分3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不得分
三、六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8分,超均分2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不得分。
4、名次。
期末检测名列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以此类推。本名次在上学期末基础上进1名加1分,加满为止,同上期相比,若降低一个名次扣1分,升降分值在名次得分钟扣除或增加。
三、平时教学情况评价办法
1、责任心。
服从领导分配,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基本功过硬,工作责任心强,虚心好学,团结同志,关心集体,师德高尚,也与奉献,教学效果好(检测名次在者得10分,四五名得8分,其余的6分)
2、教学资料。
能按时完成学校及教导处下发和各类表册,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类计划,学期结束时有高质量的总结,上交听课记录、学困生转化、家访联系卡、科学实验报告、英语听力、语文阅读检测资料,全部交齐的10分,缺者扣分。
3、教案。
教学环节齐全,有自己独特的简介,不抄袭旧教案,提前备好课,能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加法有创新,能自制课件或教具辅助教学,书写规范、简明、实用,有板书设计和教后记。优秀得10分,合格得8分,较差的6分。
4、上课。
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结构设计合理,知识传授准确严密,重难点突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授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态大方,语言简洁、生动、有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工整规范,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内容适中,教学效果显著。优质得10分合格的9分,交叉的8分。
5、作业批改。
作业布置科学合理,难易适中,有代表性,批阅及时,尽量做到面批面改,重视学生作业书写格式指导,工整规范,作业布置不搞一刀切,对困难生吃偏饭,作业以基础知识为内容,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作业批改打分依据每学期两次作业检查和教导处不定期的抽查,分优、中、差三等,得分分别是哦10 、9、 8分,无书面作业的学科的任课教师,作业批阅打分为5分。
6、教研。
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教研课题,有于专题相关的教验论文,大胆尝试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或课例获省级以上得20分,地级得10分,市级9分。对请假超过一月的教师,教学成绩考评取本次教学打分均分的一半进行打分。对任两个年级统考科目的教学成绩得分是将两个班均分相除以2后,按各项得分打分。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敬业奉献、家长满意的城小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评价方案。
二、考核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体现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鼓励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2)以德为先,注重能力和实绩。坚持德才兼备,把师德师风放在考核工作的首位,注重教职工平时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态度、班级管理能力和工作实绩。
(3)奖勤罚懒,公平考核。对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进行公正的考评,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客观、公正、公平,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从实际出发,对教职工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
三、考核内容
从“师德师风(10分)、考勤(20)、班级管理(30分)、教学业绩(30分)、常规工作(10分)五方面进行考评:(总分100分)
1、师德师风(10分)
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扣完10分。
②家长投诉对学校造成较大影响的,扣完10分。
③进行有偿家教,或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经查属实的,扣完10分。
2、班级管理(30分,此项考核班主任)①每月未被评为“文明班”的,每次扣1分。
②班主任月工作考核评为“良好”等次的每次扣0.5分,评为“合格”等次的每次扣1分,评为“不合格”等次的每次扣1.5分。
③出现安全事故不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的,每次扣1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扣3分。
④当班老师交接班不负责、不落实,导致学生离校但不造成事故的,根据情况轻重扣1—3分。造成事故的,另按相关规定处理。
⑤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该项不计分。
⑥科组长、级长、行政领导按班主任工作量计,科组长、级长计同级班主任本项考评成绩最高分,行政领导计全校班主任本项考评成绩最高分。
2、出勤(20分)
①病假半天扣0.25分。(以药费收据为准)
②事假每半天扣0.5分。
③值日请假每一时段扣1分,全天扣3分。
④教师会、级会、集备迟到每次扣0.5分,缺席每次扣1分。(值日、公差除外)
⑤旷工半天扣2分。
3、补充说明:
①产假、婚丧假、公差等请假不扣分;红眼病请假、自修请假不扣分。
②以上出勤考核以每种记录为准。
③电话请假的要在一周内补写假单,超过一周不补假的按旷工处理
4、教学业绩(30分,此项考核语、数、英老师)
①教学业绩从平均分(12分)、合格率(6分)、优秀率(12分)考核,半宿班与全宿班分开考核。
②以上一学年该班平均分与级平均分的分差为底分,每个学期考核时,平均分与底分相同得12分,分差缩小几分所加的分值是:几分×0.5,分差拉大几分所减分值是:几分×0.5。(取一位小数)
③以上一学年该班不合格人数为底数,每个学期考核时,不合格人数与底数相同得6分,每减少1人就加0.5分,每增加1人就扣0.5分。(取一位小数)
④以上一学年该班优秀人数为底数,每个学期考核时,优秀人数与底数相同得12分,每增加1人就加0.2分,每减少1人就扣0.2分。(取一位小数)
⑤具体计算方法:平均分:把期中试、竞赛、期末三次考试的平均分相加除以3就该学期的平均分。不合格人数、优秀率人数计法与平均分计法相同。
⑥插班生第一学期不参与计算,从第二学期起计算;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数老师此项不考评,每人按30分计。
5、常规工作(10分)
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会根据各处室的要求进行常规工作的检查,凡是不按时按要求完成的,每次每项扣1分,扣完为止:
教导处:
(1)听、评课;
(2)教案
(3)学籍册
(4)作业、思考题、试卷
(5)集备记录、科组记录等
政教处:
(1)班主任工作手册
(2)班务日志
(3)值日、值夜记录
(4)学生交接班记录和接送签名等
总务处:
(1)卫生清洁
(2)教室、宿舍物品管理
(3)代收费按时上缴等
6、投票考核(共60分)
每学期进行一次投票,分别计算每项投票的名次,按相应名次得分对号入座计分。
(若优秀票数相同,则良好票数多的名次靠前,以此类推)
(1)对音体美老师的投票考核
由于音体美老师不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数英主科目,因此以投票方式对音体美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班能力进行投票考核,投票以四种方式进行:
①音体美科组内老师投票(15分)
②行政领导投票(15分)。这两项投票均按优秀占40%,良好占50%,合格占10%投票,然后分别算出优秀等次得票率名次,(若优秀票数相同,则良好票数多的名次靠前,以此类推)按相应名次计分。
③所担任课程所在班的语数老师投票(15分);
④晚上看班所在班的数学、英语老师投票(15分),这两项投票不设等次人数的限制,根据实际表现投上相应的票,然后分别算出优秀等次得票率名次,按相应名次计分。
以上四项优秀等次得票率的名次得分总和就是此项总得分。
(2)对后勤人员的投票考核
由于后勤人员不担任课程,因此对后勤人员工作态度、能力进行投票考核,投票以二种方式进行:
(1)后勤组内老师投票(30分);
(2)行政领导投票(30分)。这两项投票均按优秀占40%,良好占50%,合格占10%投票,然后分别算出优秀等次得票率名次,按相应名次计分。
以上两项优秀等次得票率的名次得分总和就是此项总得分。
四、计分办法和奖励等次
(一)计分办法
1、每个语、数、英教师以上1、2、3、4、5项得分总和就是该教师的考评总得分。每级同科老师按得分高低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2、音体美老师计以上1、3、5、6项得分总和就是该教师的考评总得分。每小科按得分高低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3、后勤组人员计以上1、3、5、6项得分总和就是本人总得分,按得分高低组内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二)考评等次的名额分配
1、优秀等次占总人数的40%,良好等次人数占总人数的50%,合格、不合格等次人数占总人数10%。
2、分级、分科进行考评。
3、行政领导不设合格等次。
4、总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师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为加强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创造性,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考评指导意见(试行)》和《淄博市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考评指导意见(试行)》(淄教发〔20xx〕17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订博山区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考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综合、多元考评教师的德、能、勤、绩。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考评制度,充分发挥考评的规范、导向和激励功能,杜绝片面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奖惩的现象,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为重点,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考评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考评内容
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等4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
四、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一)职业道德考评(20分)
主要考评教师遵守教育政策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教师的荣辱观、职业操守和以身作则情况,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式和责任心,教师的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能力考评(20分)
主要考评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内容。
1、教育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与社区、家长和学生的沟通能力等。
2、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把握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和组织其他有关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或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课程开发的能力等。
3、教研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等。
4、专业发展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面掌握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了解和运用教育新理念的能力等。
(三)工作表现考评(20分)
主要考评教师的履职行为,包括出勤情况、工作量、德育工作、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工作等方面内容。
1、工作量。主要考评教师出勤率,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班主任工作以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情况等。
2、德育工作。主要考评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关注学生差异的情况等。
3、教学常规。主要考评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情况,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辅导学生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等。
4、班级管理工作。主要考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及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等。
(四)工作成效考评(40分)
主要考评教师完成岗位职责的效果,包括育人效果、教学效果和教研效果等方面内容。
1、育人效果。主要考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班风学风和学生进步情况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应作为考评依据之一。
2、教学效果。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和优秀率为依据。
3、教研效果。主要考评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情况,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获奖情况,科研成果的时间运行情况,以及辅导学生获奖情况。
(五)表彰奖励加分
本年度受到国家、省、市、区(县)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以及受到各级综合表彰和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根据受表彰的层次适当加分。同一项工作受到表彰奖励只计最高加分,不累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