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飞行器的始祖:气球
在发动机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就在寻找能够飞上蓝天的航空器。
但是什么东西才能够摆脱地球的引力而上天呢?气球就是人类利用空气的浮力创造出来的一种轻于空气、能在大气层中飞行的航空器。
热气球1350年左右,有人曾讲述过装有火或乙醇的容器能像船在水上漂浮那样在空中悬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达?芬奇设计过振翅机、直升机、降落伞等。到了1709年,巴西盖斯摩神父制成了一只热空气气球,同年8月8日,在葡萄牙进行室内试飞,但这毕竟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气球。
世界上最早的飞行气球是由法国的约瑟夫?蒙高尔菲和文登?蒙高尔菲兄弟制造出来的,他们第一次把人送上了天空。
蒙高尔菲兄弟出生在法国里昂附近的一个造纸业家庭,但从小就立志飞向蓝天。
多年来蒙高尔菲兄弟一直在寻找一种比较容易取得的比空气轻的气体,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人们常见的热空气。经过多次试验,1782年11月25日,他们用麻布和纸等材料制成了一只气球,然后把烧羊毛和干草产生的热气收集在气球里,这只体积约20立方米的气球升到了200米的高度。
试验的成功给了兄弟俩巨大的鼓舞,使他们感到几千年来人类升空的幻想将有实现的可能了。第二年6月5日,他们在巴黎阿诺尼广场进行公开试飞,把一只直径约 11米,体积约 800立方米的气球升空到300米的高度。后来为了纪念这一创举,于1883年在那里树立了一块纪念碑。
气球飞上天的事传到了法国国王的耳朵里,他让蒙高尔菲兄弟到凡尔赛广场去表演。蒙高尔菲兄弟在试飞成功的基础上,对气球又做了一些改进,1783年9月19日,他们在气球下吊上一只大篮子,里边装了羊、鸡、鸭,这次飞行航行了8分钟,历程2.4公里。气球回到地面后,第一批上天的旅客??羊、鸡、鸭居然安然无恙。三万好奇的观众欣赏了这次空中飞行。
事后,蒙高尔菲兄弟又计划把人送往空中,他们制造了一只能载人的大气球。为了让这只大气球飞得更好,他们在大气球下吊了一个大篮子,篮子里安置一个火炉,以便随时产生足够的热空气。法国国王感到很有趣,由于属试验性质,国王打算让两个被判了死刑的囚犯坐上这个气球去作第一次载人飞行。国王许诺如果他们能安然回到地面,就赦免其罪。可是为了获得人类第一个升入空中的荣誉,药房经营者皮拉杜尔?德?罗杰和戴尔兰德侯爵请求参加试飞,这两个年轻的航空爱好者耐心地对国王说:载人气球试验成功会在科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这是法国的荣誉,它不应该载上囚犯,而应该让热爱这一研究的人随着气球上天。后来,国王同意了。
1783年11月ZI日,两名志愿者罗杰和戴尔兰德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爬进了蒙高尔菲的气球的大篮子里。这只气球高22米,直径达15米。点火后,气球逐渐上升。惊险的是,不知怎么回事,刚刚起飞不久火炉旁边的布就被烧着了,两名飞行员急忙用蘸上水的海绵扑灭了这些火焰。在这两名勇敢的飞行员的驾驶下,后来气球竞升高到900米,飞行了25分钟,航行了8 8公里,气球越过巴黎上空,安全降落,当气球徐徐降落在地上的时候,激动的围观群众立即跑来向飞行员们表示祝贺,两名勇敢的飞行员和蒙高尔菲兄弟兴奋地跟着欢呼。
这是人类历史上载人气球的第一次成功飞行,这种比空气轻的气球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飞行器,气球的发明者蒙高尔菲兄弟后来也成了法国科学院院土。从此以后,乘气球飞行成为了一个热潮。
氢气球热气球盛行一时之后,人们很快发现制造热气不仅太麻烦,而且热气在空中也容易冷却,能否用别的气体去代替热气呢?
实际上早在1670年,一位名叫杰休脱的意大利人就设计了一种航空器??“空气船”。他的设想是:该空气船由四个用薄铜皮制成直径6米的球体组成的,抽掉球体里的空气,以使球体的比重比空气的比重轻。然后在空气船上支撑上风帆,使船可以在空中航行。这张设计图并没有实施,如果真的抽掉球体里的空气,它一定会因大气的压力而被压瘪。
1766年,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发现了最轻的气体??氢气,他将氢气灌到一个气囊中,结果它的重量要比装空气的囊轻。但卡文迪许并没有想到航天器的事。
就在这一年之后,爱丁堡大学的约瑟夫?布拉克博士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个试验:把氢气灌进一个薄而轻的囊中。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小气囊漂浮起来,升到了天花板。后来,英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利专门收集了许多种气体的有趣实验,写成了一本书,名为《各种不同气体的实验与观察》。
数年后终于出现了可以载人的氢气球,它的发明者是法国人查理教授。
在这一系列努力的基础上,查理教授经过认真研究,用绸子制做了一个直径3.7米的气球,外面敷了一层橡皮,以防漏气。1783年8月17日,在查理教授主持下,助手们开始为气球灌氢气,他们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勉强令气球充满氢气。
试飞那天,氢气球在空中飞行了24公里,最后落在巴黎的近郊。这个“天外来客”使巴黎居民大为震惊,有 由于氢气球泄气时发出一种臭气,人群中就有人高叫:“这是怪物放屈!”大家一气之下七手八脚把气球的残骸撕了个粉碎。最后,为了对它进行报复,还把气球的碎片绑在马尾巴后面拖来抢去。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腾空的氢气球所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
虽然第一个氢气球已经粉身碎骨了,但不到半个月,巴黎市民又看到了另一只腾空的氢气球。这只气球仍然是查理教授制造的,而且比第一只氢气球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为了防止因为高空气压过低,或因太阳暴晒而使气球膨胀爆炸,在气球的下部专门设有排气管;为了使气球能灵活地调整升力,球的顶端装有放气活塞,并有绳索牵动;为了防止气球的破裂,还装上了安全网,并在气球的下面装上了吊篮,所有乘坐气球的人员都可以安全地坐在吊篮内。
经过上述改进以后,1785年12月1日,查理教授和他的助手罗伯特勇敢地乘球腾空了。气球直升到650米,在45分钟内飘飞了40公里。不仅如此,在后来的一次查理教授单人腾空试验时,气球竟然升高到了2000米的高空。这以后,人们再也不需要望天兴叹了。人们被限制在地球上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载入登月飞船
苏联1957年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又接连不断地发射了一些卫星,从中掌握了航天器的回收技术。接着,又发射了载人飞船将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使其围绕地球航行一圈后返氐孛妗U馐姑拦?罡杏胨樟??涞摹翱占洳罹唷保??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一个10年内把人送L月球,并使他安全返回的计划,得到国会的一致支持。为实施人类登月,以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命名的“阿波罗”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的一项迄今为止最庞大的航天工程,目的是实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的行星际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该工程包括如下方面: 登月方案??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于 1962年 11月决定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方案。
运载火箭??运载火箭的研制分两个阶段进行:1.研制‘士星1号”和IB号,以获得大型运载火箭运行的经验,为进行“阿波罗”号飞船的飞行试验创造条件;2.研制“土星”5号三级巨型运载火箭作为飞船登月的运载工具。
“阿波罗”号飞船??飞船由指挥舱、登月舱和服务舱组成。
“阿波罗”计划??为载人登月飞行做准备并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原计划19次,后减为门次。从1966年至1968年进行6次广阿波罗”1号至6号)不载人飞行实验,在近地轨道上鉴定了飞船的指挥舱、登月舱和服务舱,考验了登月舱的动力装置。1968年到1969年进行3次广阿波罗”7号至9号)载人飞行试验,主要做环绕地球、月球飞行和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会合、模拟登月舱的分离和对接。按登月需用的时间进行了连续11天的飞行,检验了飞船的可靠性。
1969年5月18日,“阿波罗”10号演习了登月全过程,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仅有15.2公里处。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载有3名宇航员完成载人登月。此后,发射了“阿波罗”12号、14号一17号载人登月飞船,各带两名宇航员,并带有仪器,分别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揭示了月球表面的结构特性、月面物质的化学成分、光学和热力学等物理特性及探测了月面重力、磁场和月震等现象。
1969年7月16日至7月24日,“阿波罗” 11号登月飞船首次完成了载人登月之创举,登月任务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第一级助推火箭点燃,将飞船送入60公里的高度后坠下;此时第二级开始点燃,将飞船送到能够环绕地球飞行的高度后被抛掉;第三级助推火箭用来增加轨道的运行速度,在围绕地球运转过程中,借助地面控制中心的帮助,修正去月球的路径;接着“阿波罗”飞船向月球飞去,这一段均自动控制,在接近月球时飞船减速,围绕月球轨道做修正飞行,一切正常后,登月舱开启制动火箭,与指挥舱分离后以软着陆的形式完成了登月任务。这次载人登月的成功,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更为人们走出地球带来新的希望。登月舱登月舱是用来载送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上的飞船和月球表面之间往返的交通工具。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舱只能用火箭引擎推送,并可像直升机一样作垂直升降。
美国“阿波罗”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船和登月舱组成,登月舱分上升段和下降段:上升段有乘员室,气温24C,室内充满1/3个大气压的纯氧。下降段装有登月舱向月面降落减速使用的逆喷射火箭,备有火箭的燃料、氧化剂槽、水和氧气槽,还有调查月面的科学仪器。登月舱在月面时,上升、下降段合二而一,但从月球表面再度起飞时,只有上升段起飞,下降段则是发射架,发射完毕后置留于月球表面。
1969年 7月对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 4时 17分40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 11号飞船的登月舱平安降落在月球“静海”的西南部,这是世界首次降落在月球表面的登月舱。他们在月面竖立了美国国旗,采集了月面岩石标本,安放了地震仪和激光反射器,并进行了月面探测。对时36分20秒后,他们点燃登月舱上升段火箭,飞离月面。这时另一名宇航员柯林斯正在指挥舱中作环月轨道飞行,与其会合对接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将收集到的资料通过80厘米的“隧道”移入指挥舱后,登月舱的上升段便被抛开甩掉。大约两天半后,即1969年7月24日(美国东部时间)12时50分35种时,载有三名宇航员的指挥舱安全溅落在太平洋上,结束了他们为期195小时18分35种的月球航行。
此后,美国又有“阿波罗”12号、14号一17号的登月舱各载两名宇航员分别着陆平月球表面,进行了大量的月面活动和科学探察,从中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气垫船
气垫船不靠水的浮力,而是靠一定压力的空气垫航行的现代船舶。其特点是航速快、噪音小、甲板面积大、水陆两栖。气垫船源于英国,是英国电子工程师科克雷尔发明的。
1950年,40岁的科克雷尔发现,海水的阻力降低了船的航行速度,于是便有了把船舶的外壳加一层空气的想法,开始气垫船的研究。他认真汲取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系统地提出了气垫复论,科学地论证了在船底用压缩空气来抬高船体的可能性。他把两个空罐头盒套在一起,然后用改装过的真空吸尘器把空气输进两罐之间的环形空隙内,再用厨用磅称测量喷气压力。他发现这样产生的空气喷流压力比平常增加两倍。他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了一条试验船,从船底一排排的喷气缝射出空气,形成气垫把船承托起来。1956年冬末,这条气垫船在白厅街的一座大楼的地板上进行表演时,在场的人们看到这个“现代飞毯”喷着烟雾在地板上起飞了,激动地跳了起来。
1959年6月,英国政府拨款制成了一条长9.l米、宽7.3米、重45吨的SRNI型气垫船,在赖特岛进行试航。7月25日,科克雷尔等3人乘这艘气垫船顺利地穿过了英吉利海峡,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实际载人航行的气垫船。它宣告:在船舶的世界中,又一种新型的船舶诞生了。
目前,气垫船主要有两种形式,全浮式和侧壁式。世界上现有的气垫客船,要数英国制的SRN4巨型气垫船为最大,围裙高8米,逐渐向下收窄,可抵受45米高的波浪。航速平均每小时100公里,可载客424名和55辆汽车。
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气垫船是美国的侧壁式气垫船,每小时可达167公里。
气垫船是沼泽地区和冰封海面的理想运载工具。
生命的第四个时期:加速死亡期
之前科学家将人的生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育,衰老,和生命晚期。现在,更多的科学家提出了生命的第四个阶段,加速死亡期。近期很多的'关于果蝇的研究发现,在果蝇的生命历程中,如果果蝇从产卵很多到开始不再产卵要经历十天时间,这可能就标志着导致果蝇死亡的因素,也可能导致了生育力下降。还有科学家发现在地中海果蝇中,96%的雄性个体在死亡前的16天左右,会背朝下躺着。还有其他的一些发现,都表明了,在果蝇的生命历程中,有些标志性的事件可以暗示着生命的末路。
在人类中,会有一个阶段人体的健康程度突然严重恶化,这往往表明身体走向死亡已经无法挽回了。加速死亡期在人类中可能也是存在的。
使发明家入狱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发明在科学发展史上同样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
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到了16世纪,由于哥白尼等惹?拇葱戮?瘢?囟?档日感碌慕??蒲У??恕5囟?凳沟萌死喙?ニ?械拇丛焖嘉?⒓壑倒勰钜约翱蒲Х椒ǖ榷嘉??恍隆?br> 然而,要证明地动说,就必须仔细地观测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情况。望远镜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望远镜的发明也是从仍然的机会中获得的。据说17世纪初荷兰米德尔堡市有一个人常常把两个透镜放在一起眺望远方,这能使很远的东西看起来很近。可是他并不是科学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其中有什么道理。但他的行为却促使伽利略为望远镜的发明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1608年,伽利略对于地动说还只有一点模糊的认识,因此他决心更多地了解天体的情况。当枷利略从朋友的来信中得知了荷兰人的故事后,立刻集中精力研究起光学透镜来。他找来两根直径不同的空管子,将它们套在一起,然后在套管的一头嵌进一个凸透镜,另一头嵌进一个凹透镜。就这样,一个简易望远镜制成了,它最初只能放大3倍。经过了几个月的改进,第二年,伽利略制成了可放大32倍的望远镜。这就是所谓伽利略式望远镜,是一台折射望远镜。
伽利略马上用这个望远镜去观测天体。他用这个划时代的天文仪器观测到一些令人惊奇的现象:夺目的太阳上竟然有黑子;月亮上有的地方平原千里,有的地方却高山耸峙;木星有四个小卫星围绕它旋转,而且它们的位置是经常变化的,就像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样。后来,伽利略还发现了金星的相,从而证明金星是绕太阳运行的,银河系是由许多的恒星组成的。于是伽利略坚定了对地动说的信念。这一系列发现轰动了欧洲。人们的评价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的发现沉重地打击了经院哲学教艺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上天是完美无缺的,可是现在不但月亮有了斑点,连太阳也有了缺陷。伽利略一再邀请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用望远镜观测天象,他们不但拒绝观测,反而诬蔑伽利略是骗子,望远镜是“魔鬼的发明”,并说是伽利略用符咒把新星星从天空中咒出来的。为了这件事,伽利略在给开普勒的信中气愤地说“对于这些人来讲,真理用不着到自然界中去寻找,只要从古人著作中就可以得到。”
望远镜把伽利略从力学实验室中吸引出来,天文观测使 因此跟教会发生了冲突。1633年,教会把年迈的伽利略召到罗马进行审判。枷利略被判有罪,关进了监狱。300多年之后,1979年11月,罗马教皇才在公开集舍上正式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后来又提出要重新审理这个冤案。
伽利略的望远镜问世不久后的1611年,德国的天文学家约翰?开普勒便从光学原理上进行了分析。 开普勒只是在理论上做了探讨,自己没有亲自制做望远镜。
1640年,英国人根据开普勒的理论制做出了一台更加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加斯科因还把十字线放入望远镜中,所以后来的望远镜都采用了十字线。17世纪末,郝金斯、爱木斯顿也先后创制出了不同类型的组合目镜,这样才基本上完善了开普勒式望远镜的结构。
可是,人们常常发现:同样一台望远镜,观察同一个天体,观察的结果常常会有差异。英国的皇家天文学家内维尔?马斯基林有一个助手,他视察的结果和马斯基林总有一点细微的差异,马斯基林觉得这个助手不得力,就辞退了他。
马斯基林哪里知道,助手并非有错,而是他的天文望远镜本身有误差。后来,科学家称这种误差为象差和色差。象差就是从望远镜里看到的东西,中心部分是清晰的,但边缘部分就模糊。色差就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进人望远镜后不能聚集于一点而造成的误差。
为了克服这些误差,科学家花了不少心血。17世纪中叶,有人制成了一台焦点达18米的望远镜,但是,也没有能完全克眼这些缺点。要看得远就要扩大口径,这就产生了色差。要减少色差,焦点距离就要相当长,裴力斯的望远镜达到了几十米。霍尔和多伦特把透镜重叠起来防止色差,发明了消色差透镜。1668年,牛顿发明了不使用透镜的反射式望远镜,完全解决了象差和色差的两大缺点,后来人们便把这种望远镜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
此后,天文望远镜连同天文学一起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各种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相继出现。
1770年,天文学家威廉?赫舍尔成功地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台望远镜:一台是焦巨6米、口径46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另一台更厉害,焦距12米,口径1.2米。这两台天文望远镜能观察极远的天体星球,甚至能透过雾观察天体。赫舍尔运用这两台天文望远镜系统地研究了恒星在空间的运动和分布,这是当时天文学的新领域。在研究过程中,他于1781年在上星之外发现了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天王星。
1845年,爱尔兰贵族罗斯制造了一台更大的反射望远镜,它的口径达1.8米,这个望远镜筒就像一个大烟筒,整个观察室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物。由于它过分庞大,它的用途反而受到了限制。
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200年间,人们在使用望远镜时,利用改变物镜和吕钦间的距离来达到调焦的目的,所以那时的望远镜又被叫做外调焦式望远镜。
20世纪初,瑞士的测量仪器家威尔德又创制了内调焦式望远镜。他借助双凹透镜的前后移动达到调焦的目的。
40年代,原苏联的马克苏托夫又发明了折反射式望远镜,它具有镜身短、亮度大等优点。
目前世界上最大望远镜的物镜的有效孔径为6米,进光量比人眼高100万倍。
近几年来,光学望远镜已和电子技术�
1977年,美国用物镜有效孔径为5米的望远镜拍下了天王星光环的照片。同年我国天文工作者用60厘米反射望远镜发现天王星有一个主光环和四个小光环。
今天,望远镜的确成了天文学家探索宇宙奥妙的“千里眼”了。
现在的望远镜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使用消色差透镜的折射望远镜;第二类是反射式望远镜。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消色差透镜折射望远镜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威廉斯湾的口径为102厘米的望远镜,它收集的光为人肉眼的40000倍,放大率达3000倍。从这台望远镜里观察38万公里远的月亮,就好像在128公里的近处看它一样。至于反射式望远镜则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山的口径为508厘米的反射式透镜最为有名。
汽车
1599年,荷兰物理学家斯特宾发明了在两根桅杆上张帆的风力车。这种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沿荷兰的海岸奔驰。但是,没有风,车就无法开动。
1680年,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
1769年,法国的邱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想用来代替马为拿破伦的军队拉炮车。但是,这种车的时速仅4公里,而且每15分钟就要停车向锅炉加煤,非常麻烦。后来车在一次行进中撞到砖墙上,碰得支离破碎。
不过,从此研究蒸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1829年,英国的詹姆斯发明了时速 25公里的蒸汽车,该车可 这种汽车装有笨重的锅炉和很多媒,冒着黑烟,污染街道,并发出隆隆的噪声,而且事故频繁地出现。
1860年,法国工人鲁诺阿尔发明了内燃机,用大约1马力的煤气发动机来带动汽车,但效果不好。
不过,现在的汽车就是在这种内燃机的影响下产生的。从此,有很多人想改进内燃机,要把内燃机用在汽车上。1820年,德国工程师威廉海姆?戴姆勒开始进行内燃机的研究。他发明了用电火花为发动机点火的自动点火装置,然后,在这一发明的基础上制造出优秀的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每分钟900转,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能产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这种汽油发动机,第二年开始装配在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上,制成了汽油发动机汽车。特别是1886年制造的汽油发动机四轮载货汽车,装有l.5马力的发动机,时速达18公里。
1885年和1886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声称自己是发明汽车的人,世界上大约M00多人。然而,可以说戴姆勒和本茨的发明是最优秀的。因此,在汽车技术史上一般以此两人作为众多汽车发明人的代表,并且把1885年或1886年作为汽车诞生的年份。1890年,法国人勒内?庞阿尔和埃米尔?勒瓦索购买了戴姆勒的汽车专利,并进行改进,他们制成的新车,把双缸引擎放在前面的方形车罩下,形成车身的典型设计。这样可使车身重量分布均匀,改善转向轮子与道路的附着力。引擎通过摩擦离合器和滑动齿轮驱动车辆,后轮用链条驱动车辆。这种方式很长时间内为大多数厂家采用。
1898年,法国青年路易?雷诺在其父母的公司设计并制造雷诺汽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装有驾驶室的汽车。由于这种车的出现,使驾驶员不再受风雨之苦。而且,雷诺的汽车是以变速机直接变换最高档,并以传动轴代替链条的先驱。 1899年,雷诺与弟弟马塞尔创立了雷诺兄弟公司。雷诺又发明了滑动齿轮变速器,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
1903年,美国工程师福特在底特律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以工业化为目标,不断地研究,计划制造物美价廉的大众汽车。1908年10月,使福特名垂青史的“T”型“经济车”面世,成为世界最早批量生产的大众化汽车。这种车简单实用,材料出众,用钒合金钢制造,轻巧结实,脚踏变速器操作十分方便。
福特“T”型车的生产方法与汽车本身一样不同凡响,它是按‘泰勒制”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第一条装配流水线的产物。用标准零件成批、快速装配而成。1913年,采用活动输送带后,每辆底盘装配时间为1.5小时,至此,手工逐辆制造汽车的时代结束。汽车的价格也因此比当时欧洲所产的汽车便宜了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福特“T”型汽车一直生产到1927年,制造出汽车1500万辆以上。超过其他任何汽车的产量。
第一个决定大批量生产全钢县汽车的是法国的安德烈?雪铁龙。1934年的雪铁龙车是最早用整体车身和底盘结构的大众化汽车,也是最早成批量生产的前轮驱动汽车。雪铁龙首先认真地研究了这门新技术,即使用气焊将钢板接成无骨架式车身。而这种技术当时在美国的发展却长期处于踌躇不前的状况。雪铁龙看准了这种汽车制造新技术的优越性,果断引进并立即应用于大批量生产。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车身,厢内宽敞舒适,如遇撞车事故,对乘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车身受到撞击之后,稍加矫整,即可修复,在此之前,小汽车采用的都还是木质骨架车身,外面铆接有很薄的金属蒙皮,故车身总是不甚坚固。
为了证明新型汽车的强度,安德烈?雪铁龙当众做了试验。他让人把无骨架全钢结构的小汽车推下悬崖,然后与众人一起下崖检查,这种新型小汽车经受住了考验,从此名声大振。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汽车研究,你追我赶。不久,美国的研究又略胜一筹,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领导地位。
健身与饮食如何搭配?
不论� 很多人认为,饮食与健身存在关联,那么究竟怎样的饮食会让健身效果最好呢?
很多专家认为,并没有神奇的'饮食配方可以让健身效果最好,但是合理的食物搭配还是有益的。例如最好多吃比较原生态的食物,减少加工食品的食用。还有,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很多的高能量食物来弥补健身的消耗。但是如果持续进行无氧运动和耐力训练则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专家认为,与其计算各种营养的摄入,不如减少加工食物的摄入,效果会更好。
轮船的变迁
古代的轮船像车一样,有两个车轮似的轮子,装在船的两侧或尾部,在轮子周围装有若干桨板,用人力转动轮子,桨板不断向后拨水使船前进。所以轮船也称“车船”或“明轮”。
自从蒸汽机出现后,就有人设想用蒸汽机带动明轮,推动船只行驶。1802年,英国人薛明敦采用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建造了“夏洛蒂?邓达斯号”机动轮船,由于当时用的是马拉船只,机动船遭到马拉船业主的反对,只好搁置不用。这件事被在英国考察的美国科学家富尔顿知道了,他制造了类似的“克莱蒙特号”,于1807年8月17日起,定期航行在纽约至奥尔巴尼之间,航速达每小时6.4千米,成了第一艘机动轮船。
机动轮船出现后,人们对瑞士科学家伯努利提出的螺旋推进器产生了极大兴趣。1836年,英国的“阿基米德号”使用了螺旋推进器,那是一个木制的长长的像螺丝钉的螺杆 。开始试验时,它以每小时4海里的航速航行。突然,水中的障碍物碰断了螺杆,只剩了一小截。正当造船工程师史密斯急得不知所措时,这船却意外地加快了速度,达到每小时13海里。这事启发了造船工程师们,他们把长螺杆变成短螺杆,又把短螺杆变成叶片状,便于1845年,制成了英国的“大不列颠号”,它是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桨推进船。
1845年,动力相当的“响尾蛇号”螺旋桨轮船和“爱里克托号”明轮进行了竞赛。英国海军把两艘船的船尾用粗缆绳系起来,让它们各朝相反的方向驶去。“响尾蛇号”的螺旋桨飞快地旋转,“爱里克托号”的明轮猛烈地向后拨水。先是互不相让,但过了一会儿,“响尾蛇号”就把“爱里克托号”拖走了。从此,螺旋桨轮船就取代了明轮。
第一个来的是比目鱼,
第二个来的是石斑鱼,
第三个来的是小丑鱼,
……
宾客满堂,大家有说有笑,场面非常热闹。
过了一会儿,一只墨鱼来到了鲨鱼大王的府邸,
墨鱼说:“恭祝鲨鱼大王寿辰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可是鲨鱼大王却皱起了眉头,它说:“你不是鱼,跑到这里来做什么?我看你是想蹭吃蹭喝!”
一旁的狮子鱼小声说:“墨鱼的名字里也有一个鱼字,应该是属于咱们鱼类家族的吧?”
鲨鱼打开电脑,把查询的结果摆在大家眼前,
大家一看,上面写着:“很多人可能都有所误解,其实墨鱼不是鱼类,而是一种贝类,它……”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
墨鱼也不好意思的溜走了。
俄国双耳失聪的中学教师齐奥尔科夫斯基,对火箭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震古铄今的贡献。他首先敏锐地指出,巨大火箭的动力应当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他设计了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作动力的飞行器草图,并设想用煤油和液氧作推进剂(燃料)。
1857年9月5日,齐奥尔科夫斯基诞生于俄国的一户贫寒农家。9岁那年,由于患了严重的猩红热病,双耳丧失了听力,无法继续上学。从此,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功课。童年的不幸,使他整天呆在家里阅读书籍,再也无法与别的孩子一起玩,从而疏远了与他同龄孩子的联系。两年后,他母亲去世,这种不幸,使他变得更加孤独,同时也使他开始沉醉在书本的海洋中。
16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莫斯科学习。他住在一位贫苦洗衣妇女家里,每天忘我地自学,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到附近图书馆里埋头读书,甚至常常忘记饥饿和寒冷。他认识到,刻苦自学,是猎取科学知识的唯一道路。尽管生活上很艰辛,只能用一点黑面包充饥,但在莫斯科的3年里,他自学完微积分、解析几何、球面三角、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许多科学知识,其中关于飞行问题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他,使他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幻想。
3年半后,他回到家乡,当了中学教师。
后来,齐奥尔科夫斯基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火箭和宇宙航行问题的研究之中。他确信只有火箭才是实现宇宙航行的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并首先提出多级火箭理想速度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就是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它解决了火箭及其运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1898年,他完成了第一部有关火箭原理研究的科学论著。这部著作为航天事业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为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5年这位前苏联火箭之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前苏联人们沿着他的足迹,于1957年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一个制成液体火箭并投入试验的,是美国科学家戈达德。1926年3月16日,在罗斯维尔的荒郊,架起了一座两米多高的发射架,上面竖着—枚高约3.9米的火箭,戈达德要在这里进行划时代的试验。开始发射了,火箭下面喷出燃气,火箭直往上窜,可是只飞了12米高、56米远。这和现代的火箭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枚发射成功的液体火箭。戈达德的贡献是把航天理论与火箭技术结合起来,使火箭进入实际的研制阶段。戈达德不断地改进他的火箭,最终使火箭有了相当可观的高度和速度。戈达德是制造液体火箭的创始人。刚开始发射的火箭,由于没有控制设备,火箭不能按预定的方向飞行,1932年,戈达德开始用高速旋转的陀螺来解决火箭的稳定性。陀螺能绕某一个支点自由旋转。最简单的陀螺就是民间玩具“地转子”或称“地牛”。当“地牛”在地面围绕自身轴线飞快转动时,你越使劲抽它,它就转得越欢,立得越稳;不使劲抽就转得慢,开始摇晃;如果不抽,“地牛”最终会倒地,这一特性就是旋转物体的定轴性。火箭装上这种陀螺就能扶摇直上了。
火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要改变方向,这就需要操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戈达德发明了燃气舵,它的功用有如飞机的方向舵,不过飞机的方向舵是靠外部气流的作用,使其偏转以改变飞机的航向,而燃气舵却是装在火箭发动机的内部靠近喷口的地方,它利用燃气流的作用使其偏转,从而达到改变火箭方向的目的。1932年,戈达德完成了陀螺和燃气舵控制火箭飞行的试验。1935年,戈达德制造的火箭的速度超过音速,射程达到70公里,他的成功就使30年代一大批火箭研制者受到鼓舞,德国的奥伯特就是其中一个。
奥伯特提出许多关于火箭构造和飞行的新观点,他的名著《通向航天之路》又激发了许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兴趣,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火箭和航天爱好者的组织。1927年,德国创建了太空旅行协会,由奥伯特任会长,1928年,前苏联成立了反作用运动研究会,随后英美等国也相继成立了星际旅行的学会或协会,这些组织中的不少成员后来都成为各国研究第一代火箭的领导者或技术骨干。
不断改进的温度计
今天,我们已习惯了将冷热的变化用多少度这一量化概念来表示,因而无论谁对温度计都不陌生。然而,温度计究竟是怎样诞生的,那些温度又是怎样确定的呢?
18世纪以前,人们是无法准确表示气温的微小变化的。为了测定出如今普通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发明家大约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最初,冷热是凭人们的感觉主观臆测的,因为那时没有温度计,大多数人说冷了,那就是冷了。
公元2世纪,一位叫加莱的希腊医生提出建议:为了看病的需要,最好分四个等级来表示人体的冷、热变化。加莱的建议??冷热的四个等级就成为没有温度计之前的温度标示了,这个不足为奇的温度准衡,在17世纪之前,一直被医学界采用。
当人们生活得还不十分精致的时候,粗略的说明勉强可以应付人们了解温度变化的需要,但是对于科学研究说却不同了,它需要进行准确的温度测量。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应该有一个计量冷热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要发明温度计的原因。
1575年,意大利学者希罗的一本科学著作出版了。在这本书里,他描述了许多离奇的设备。后来,一些细心的学者研究了这本著作,他们指出,这些离奇的设备中有一台仪器能够证明物体受热会膨胀。
对物体热胀冷缩特性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温度计的出现。
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在1593年制造的。他在一根一端附有玻璃球的管子里面装入带色的液体,然后把这根管子倒放在水里制成了最原始的温度计。这时如果在球外面用不同温度的物体与球靠近或接触,由于管内空气热胀冷缩,水面就会发生升降,这样从水柱的高低就能分辨出温度的变化。这种温度计叫空气温度计,它是现代温度计的鼻祖。空气温度计虽然很灵敏,但很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大气压变化的影响,从而使所测的温度不够准确。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继续研究,把管子制成密封的,并用酒精来代替空气。如此一来,测出的温度就准确多了。但是,因为酒精到摄氏78度就开始沸腾,所以它不能用来测量一般的高温。
171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名叫华仑海特的仪表商用水银代替了酒精,克服了上述的缺点。因为水银在摄氏350度才开始沸腾气化,在摄氏零下39度才开始凝固。所以水银温度计能测出较高或较低的温度。
不过,那时各种温度计所取刻度的含义很不统一,都是各取所需。比如,英国皇家学会实验部主任罗伯特?胡克把水的结冰温度作为一个起点;有的医生以正常血温为起点;而牛奶场的商人则以牛奶溶点为起点;还有的天文学家以巴黎天文台地下室的温度为温度计的起点,等等。有人统计了一下,这一阶段约有27种不同刻度的温度计,它们的确方便了确定温度起点的个人,却给更多的人带来了麻烦。为此,1740年,大家经协商后一致同意以水的冰点和沸� 但应给这两个温度作怎样的标记呢?学者们又各抒己见了。
最初,发明水银温度计的华仑海特提出,把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的冰点定为32度,沸点定为212度,中间划为180格,每一格定为一度,这就是华氏温度。用华氏温度计量出的温度度数,常用“F”来表示,例如华氏82度就记作“82摄氏度F”。
对普通人来说,华氏温度计使用不便。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斯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他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水的冰点定为零度,沸点定为100度,中间划分100格,每格定为一度,这就是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摄氏温度。气象台预报气温变化时就是采用他制定的标准。用摄氏温度计量出的温度,常用“C”来表示,例如25摄氏度,记作“25℃”。
此后,国际上对温度标准还曾进行过多次修改,现在科研活动中多已采用1968年制定的国际实用温度。国际实用温度还用绝对温度来表示摄氏温度。绝对温度是英国物理学家开耳芬在1848年提出的,所以也叫开耳芬温度,简称开氏温度。它用“T”来表示,度数后面用符号“K”来表示。例如摄氏零度是水的冰点,用绝对温度来表示则是:T=273K。绝对温度可使热力学中很多定律的公式变换起来更简单,计算起来更方便。
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温度计大多采用摄氏温度,它仍是利用液体的膨胀或收缩来测量温度变化的,液体被密封在一个玻璃泡里,玻璃泡又与一根细玻璃管相连。温度较高时,液体膨胀并在管内上升;温度较低时,液体收缩并在管内下降。液面最高处的管子上的刻度可以准确地显示当时温度是多少。
体温计是温度计中的一种,现在这种在小玻璃管上刻刻度,玻璃管下端装储存水银的小玻璃泡的现代体温计是由英国医生奥尔布特于1867年创制的。
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载人航天器的一种。它能保障宇航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并在执行航天任务后返回地面,又称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的“纱?保?箍捎牒教煺净蚱渌?教炱鞫越雍蠼?辛?戏尚小?br> 自从人类把望远镜对准了星空,并通过各种探测技术扩大了视野,便树立了飞出地球去的宏伟目标,人们不懈地努力着。苏联在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一个月后又发射了载有小狗的“人造地球卫星” 2号;在 1960年 9月19日发射的“宇宙飞船”2号里,载有老鼠、两只小狗及一些植物种子,绕地球18圈后将这些生物平安带回地球。基于生物实验的基础,人们又做了一些无人飞船的试验,研究了宇宙辐射和失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验证了飞船结构的可能性,并在掌握了飞船的返回技术后,人类的航天技术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l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安全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它初步实现了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 1963年5月,美国宇航员库巴完成了绕地球22周的飞行计划……。直到人类踏上月球,才使人们的活动范围向空间扩展成为可能,这标志着载人航天已经走向新的高峰。
国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轮船,可是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它推到水里去,结果都失败了。最后他们把全城的人都集合了起来一起推,可还是没能把它推动。国王就对阿基米德说:“请你帮忙把那艘大船推到水里面去吧!”
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了。他通过精心准备设计了一套用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器,在机器的末端还留了一条长长的拉绳。然后阿基米德就请国王来看表演了。
这一天,海边站满了许多围观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那艘大船有十几丈长,几层楼高。人们看了觉得它确实是一个旁然大物,阿基米德怎么可能搬得动它啊?阿基米德真的是疯了。可阿基米德呢却将那一条小绳交给了国王,非常自信的说:“请你拉一下吧,一切都可以解决了。”
国王半信半疑,首先看了看,但还是把绳子拿在了手里,然后就这么轻轻的一拉。突然,奇迹出现了:大船移动起来了,慢慢地慢慢地向海里滑去,就象是一位魔术师耍了魔术一般。国王不相信的瞪大了眼睛,惊讶的。张着嘴半天才说:“这,这是怎么回事呀,莫非有上帝在帮助你?”
你知道阿基米德运用了什么原理吗?写在下面的评论里吧!
航天站
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叫航天站(又称空间站或轨道站)。航天站是人类在太空进行科学观测和实验的基地,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还能给其它航天器加燃料或发射卫星⒌ 基于载人登月的实现和载人航天器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在太空中建立一个常设观测基地,便于进行在地球上无法进行的观测,于是产生了航天站。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个航天站“礼炮”l号。到目前为止,发射进入近地轨道的航天站有前苏联(现俄罗斯)的“礼炮”号与“和平”号、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欧洲空间局的“空间实验室”四个系列。
至1983年底,苏联共发射了7个“礼炮”号航天站。宇航员均乘“联盟”号飞船与之对接后进入航天站。航天站里面有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台乃至宇航员体育活动的场所。在“礼炮”7号航天站里,3名宇航员创造了持续飞行236天22小时50分钟的记录,完成了多项需长期工作的科研课题,包括植物在太空环境下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1973年5月14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个实验性航天站“天空实验室”l号,当它进入435公里高的轨道时,宇航员乘“阿波罗”号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后进入航天站。先后有3批9名宇航员在航天站里分别工作和生活了28天、59天和84天,用58种仪器进行了270多项天文、地理、遥感、宇宙生物学和航天医学的试验研究。“天空实验室”由轨道舱、过渡舱、多用途对接舱、太阳望远镜和“阿波罗”号飞船所组成,全长36米,最大直径65米,总重82吨。因太阳活动的加剧导致大气层略有扩张,致使飞行受到的阻力增大,“天空实验室”于1979年7月12日坠毁。
由欧洲空间局研制的“空间实验室”干1983年11月28日由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进行了70多项空间实验后,于同年12月 8日返回地球。
苏联于80年代后期发射升空的“和平”号航天站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站,也是目前在轨道上运行并使用的唯一航天站。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无论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还是小中学生何骥的故事,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好奇心――发明家之心。 你渴望你的智慧之花早日绽开吗?你渴望你的创造灵感早日到来吗?那么,就仔细地观察生活吧!一个不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视之的人是不会拥有一颗好奇之心的。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做一颗明亮的星,就从现在开始迈出你成才的第一步――强化你的好奇心吧!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然的机会想到发明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牛顿被苹果砸死了,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生在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著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把前人在实践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类关于元素问题的长期实践和认识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例如,已知卤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质;碱金属元素锂、钠、钾暴露在空气中时,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金属例铜、银、金都能长久保持在空气中而不被腐蚀,正因为如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
于是,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经过了一系列的排队以后,他发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因此,当有人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看得很简单,轻松地说他是用玩扑克牌的方法得到这一伟大发现的,门捷列夫却认真地回答说,从他立志从事这项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约的功夫,才终于在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学元素从杂乱无章的迷宫中分门别类地理出了一个头绪。此外,因为他具有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责,不怕嘲讽,勇于实践,敢于宣传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现在,我们知道,在人类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质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本身在内。
可是,化学元素是什么呢?化学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人们常说,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砖石”,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可以的。然而,化学元素周期律说明,化学元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无关联的。这些事实意味着,元素原子还肯定会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里已经蕴育着物质结构理论的变革。
终于,到了19世纪末,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放射性元素和电子被发现了,这本来是揭开原子内幕的极好机会。可是门捷列夫在实践面前却产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这些发现“会使事情复杂化”,动摇“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感到这“将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规律的原因也许会被揭示”。但门捷列夫本人就在将要揭开周期律本质的前夜,19带着这种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门捷列夫并没有看到,正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和实践,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关于原子不可分的旧观念。在扬弃其不准确的部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内涵和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论,比当年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真理性。
1.关于盐的科学小故事
2.著名的寓言小故事
3.动物的科学小故事
4.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五则
5.哥白尼的著名故事
6.女娲造人的著名故事
7.孔子的著名故事
8.中国著名童话故事
9.名人故事-最著名的“乞丐”
10.著名民间传说故事
为什么鸟会飞,人不会飞?
你知道美国的莱特兄弟吧?他们从小就爱提问,也特爱动脑筋。看到鸟儿在天上飞,就学着鸟儿的样子,边跑边张开手臂,可总也飞不起来。于是,他们就提出疑问:“为什么鸟会飞,人不会飞呢?”
一天,爸爸送给他们一个螺旋玩具,没想到这个玩具旋转起来也能飞向高空,这让兄弟俩非常惊奇。从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了一个飞翔的梦想。
有一次,报纸报道了一条滑翔机失事的消息,这件事让莱特兄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制造一架滑翔机。于是,兄弟俩开始搜集空中飞行方面的知识,并仔细观察老鹰飞翔的姿势,还把这些姿势画下来进行研究,然后设计出图纸,根据图纸他们制成了滑翔机。刚开始,他们制造的'滑翔机飞得不高,还要靠风力。后来他们想,能不能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的滑翔机呢?一次,一位汽车司机无意中启发了他们,使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把发动机安在滑翔机上,再在发动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经过上千次试验,莱特兄弟终于在1903年制成了“机械翅膀+机器动力”的飞机。
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莱特兄弟也因此被后人称为“飞机之父”。
章鱼女士和海马先生是一对好邻居,一天早上,章鱼女士来到海马先生家做客。
“早上好!海马先生,我要生小章鱼了!”章鱼女士满脸抑制不住的开心。
“早上好!章鱼女士,我也要生小海马了!”海马先生挺起胸,拍拍肚子,自豪地说。
“你说什么?你也要生小海马了?啊哈哈哈哈哈……”一阵嘲笑声,如雷贯耳,鱼流如潮的深海大街上,大伙都惊讶地看着章鱼女士。
“啊哈哈哈哈哈,海马先生会生小海马!啊哈哈哈哈哈……”章鱼女士笑得前俯后仰,接着,各种各样的海洋居民也跟着大笑起来。
海马先生火冒三丈地抓住章鱼女士的衣服,气急败坏地把章鱼女士拎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海马都是爸爸生小孩,从来没见过海马妈妈生小孩的,你真是少见多怪!”
章鱼女士笑得更欢了,差点都要把牙齿给笑掉了。
这时,听到争吵声的章鱼爷爷拄着拐杖,戴着老花镜,慢慢吞吞地走了过来。章鱼爷爷大声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请你们安静一下,听我说!你们别嘲笑海马先生啦,海马家族和其他家族不一样,海马家族都是爸爸生小孩,妈妈出去找食物。”
深海大街上的海洋居民听了章鱼爷爷的话,顿时鸦雀无声,很为自己刚才的无知感到脸红。海马先生立刻放下了章鱼女士,趾高气扬地挺起大肚子。
“对不起,海马先生,我不知道你们家族是爸爸生小孩。”章鱼女士很真诚地向海马先生道歉。
“没关系,你不知道,也不能怪罪你呀!再说,我太冲动了,也有不对的地方啊!”海马先生拍拍章鱼女士的肩膀,两个大肚子友好地拥抱在一起。
过了不久,它们各自的`孩子都出世了,它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测谎器
测谎器是用来记录被询问者某些体内状况,如呼吸、血压、脉搏、发汗改变的仪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测试,是因为它们能表现出受试者无意识下的生理反应。测谎器的理论根据是:一个人说谎时?嵋?鹉持智樾魃系慕粽牛?蚨?斐珊粑?贝俸头⒑沟认窒蟆>荽耍??馐越峁?右苑治觯?憧膳卸鲜懿馐哉叩某鲜涤敕瘛?br> 第一台现代测谎器是1921年由加里福尼亚外1立大学医科研究生约翰?赖森发明的,因为它能把三种以上的反应记录在纸上,因此又称为多项记录仪。
现代测谎器,大的需在实验室内使用,小的如同小型发投机一样可装入公文包内。测谎时将一条测量管困在受测者的胸部,以测量发汗情况2血压计缠绕在手臂上用以测量血压和脉搏;手指头接上电极用以测量通电后的皮肤反应。测量结果通过传感器传到自动记录仪上,被同时记录下来。
测谎时询问人先提出控制或试探性的问题,记录测试数据Z然后提出敏感问题,比较两次记录之差异,就可以看出受询问者是否紧张或在说谎。
测谎器虽然在一些国家被广泛应用,但是它的合法性一直受到怀疑。一些刑事调查人员认为它是很有效的审讯工具;一些心理学家则坚持说,焦虑或愤怒引起的生理反应和说谎很相似,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很难保证。尽管如此,近几十年来测谎器的运用范国在国外一直在扩大。美国的银行、商店、大企业,甚至国务院在任用雇员时,偶尔也会要求应征者接受测谎器试验,当作任用条件。
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阴历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北门一个中药铺主家庭。自幼努力学习经史之义,清末考中秀才,国学根基深厚,毕生喜爱书法。
1905年,赵承嘏刚好年满二十,他弃文从理,官费留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曼彻斯特大学有机化学首席教授小潘金(William Henry Perkin, Jr.)非常赏识赵承嘏的学识和才能,指导赵承嘏从事萜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1911年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志,这篇13页的长文可能是中国学者在西方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在日内瓦大学著名有机化学家毕诞(Amé Pictet)教授指导下,赵承嘏完成了紫堇碱(延胡索甲素)的'全合成,并于1914年获得博士学位。据考证,赵承嘏是我国第一位化学博士。1916年,赵承嘏前往法国罗克药厂应聘。临别前与日内瓦大学导师和同事合影
1922年,国内传来北洋政府摧残中医学的消息,他婉拒药厂的诚恳挽留以及老师和同事的再三劝阻,决定回国工作,实现中草药化学研究的理想。他说:“祖国需要,刻不容缓,我不怕苦”。由于夫人不愿意离开法国,赵承嘏便毅然只身回到祖国。
怪异爱好
名人们的爱好五花八门,费曼的爱好显得有点另类—开锁、敲桑巴鼓和引吭高歌。让普林斯顿研究所安保人员最头痛的是,费曼具有轻易打开所有保险柜的高超技巧。
据费曼的女儿回忆,父亲在她快上中学时告诉她,在他参与“曼哈顿计划”研究的过程中,他承受了一生中最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研究其实就是一场竞赛,是与时间和法西斯的超级竞赛,他们必须跑在前面才能为全人类赢得正义的尊严与持久的和平。他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概念。为了让自己紧绷的神经得到片刻松弛,他找来不同样式的锁具进行拆解组装,并很快掌握了各种锁具的`内部构造,及需要什么样的钥匙才能开锁。后来开锁的游戏玩腻了,他又瞄上了保险柜,几乎不费多长时间就掌握了不同保密级别的保险柜密码的组合规律,打开不同品牌的保险柜成为他研究工作之外的拿手好戏。他在写给妻子阿莉娜的信中说:“开锁是我的兴趣,我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每把锁就像一个谜,你不能强行把它砸开,只能慢慢地打开它。不过,暗码锁总是令我迷惑难解……”
后来,整个洛斯-阿拉莫斯研究所几乎没有他打不开的门或柜。他的搞怪行为让这个全世界保密级别最高的核研究基地数度风声鹤唳,如临大敌。他取出另一个研究小组的保密资料后还留下一张字条:“这个柜子不难开呀”,核基地的保安人员被吓出一身冷汗。
费曼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女儿说:“那种感觉是会让人上瘾的,我相信有的神偷大盗就是为了找到那种感觉才欲罢不能的。虽然这与他们必须接受惩罚没有直接关系。”
晚年的费曼经常把读早报的习惯丢在一边,而是花上1个小时大声唱歌(尽管歌声不太优美动听)、敲鼓—一种从巴西买来的桑巴鼓。他的桑巴鼓技艺不凡,水平能让巴西本地的职业鼓手感到汗颜。费曼以“有节奏的噪音”来评价自己敲鼓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