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12篇)

题库的概念,就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课程试题的集合,是在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护理专业知识 1

关键词: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专利战略;对策

医药产业被称为高科技产业,具有高度知识技术密集、高度资金密集、高附加值、社会效益好、风险大、增长快、产品寿命周期短等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医药领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 但是由于我国医药研发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弱、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的实施晚于欧美发达国家数10年,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时间短,目前多数国内药企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都是在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保护策划。本文从我国医药知识产权的现状入手,尝试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1 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问题

1.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我国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实施以来,虽然全国上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和普及措施,但效果不大,仍有不少医药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知之甚少,重成果,轻产权的现象普遍存在[1]。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人们对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了解的度有限,因而在认识上仍然存在某些误区,例如有些 因此,许多发明、创造等得不到有效的专利保护,整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1.2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不强 我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同医药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多是相互割裂的,不能有效的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我国医药企业往往是为了保护而保护,缺少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战略规划一环的认识,导致我国医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时,极少有企业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十分不完善,我国医药企业大部分没有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通常只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申报和简单的管理流程,缺少知识产权开发、运营过程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3,8]。

1.3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匮乏 在药物开发时,避免拟立项的新药研发项目可能侵犯相关药品专利权,即要了解相关药品的知识产权状况,查全专利并对其核心的化合物专利、晶型专利、目标适应症专利、拟采用的合成工艺专利、制剂专利的地域分布、保护期限、是否中国授权等真实的法律状态信息和授权的保护范围并作出侵权风险分析。由于我国医药企业精通专利的专业人才奇缺,只能求助与社会上一些专利机构。由于社会专利人员的知识结构问题,对药品专利业务工作并不精通,另外由于化学药物通常在上万个候选化合物中选择出一种具有活性的化合物用作药用,通常在临床前或临床阶段没有通用名,仅有IUPAC命名,而有些药物的化合物专利已markush(通式)结构呈现,如果仅利用关键词检索,很容易造成错检漏检。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和财产名誉损失。

2 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对策

2.1掌握专利知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集法律、技术、经济于一体,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是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的必备手段[4]。重点对一线研发和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涉及专利新颖性,创造性、一般的侵权原则以及专利数据库使用、检索技巧等的培训,使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专利的重要性有充分的的认识,能很好的在研发中发现新的创新点,及时申请专利,利于企业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另外,公司领导要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不仅要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这将直接决定企业的专利策略部署和知识产权战略是否能顺利实施。

2.2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的专利管理制度,涉及新药立项前的查全专利,新产品立项时的专利可行性分析,后续研发中创新点的新颖性与创造性的评估,专利申请、专利信息调研、以及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中追踪等,都要有相应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高水平的专利管理人员,并严格按照公司相关制度办事。才能够在涉及专利事务时有章可循,降低侵权风险,并能很好的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知识产权资源,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良性发展。

2.3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人才 在多数专利机构中,具体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员的知识背景也与医药行业相差很大,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需要。另外,我国多数药企都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部和相应的专职专利人员,一些大公司即便有专利部门,工作人员的数量少,素质也很难保证[5]。加之,新药开发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需要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人员必须具有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检索及知识产权和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很少有药企具有上述的复合型人才,不利于企业深入开展维权,无效,诉讼,许可、运营等知识产权事务。我国医药企业要做好相关知识产权工作,不能纯粹的依靠机构,要重视培养和引进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人才,并发展和稳定企业的知识产权队伍。

2.4制定合适的知识产权战略 我国制药企业大致分为仿制型、仿创结合型,创新型企业三类,这三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

护理专业知识 2

1 注重增强学生的优秀服务意识,注重学生礼仪方面的培训

学生在学校进行护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可以实际接触到护理方面的工作,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全体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来进行培训,让礼仪教师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护士工作时的文明用语以及护士的仪表和着装、电话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懂得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做到接待病人以迎接声接待,送别病人用送别的声音,操作前对病人能够有良好的解释的声音,操作失误后能够及时的向病人道歉。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形态,能够增加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力。学校注重培训学生的礼仪形态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到医院参加工作后能够树立良好的模范护士形象,在广大的护士群体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合理的服务行为。

由此可见,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礼仪培训,要明确的知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尽快的适应自身的工作领域。

2 学校教育注重营造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锻炼、完善

护理这门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很多的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参加工作,却不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就提醒了学校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时最多的,在学生时代,由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因此,学校就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注重营造实际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对待。因此,在每次情景锻炼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护理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要注重情景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上模拟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依次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扮演护理角色时掌握如何应用自身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能够扮演患者的角色,学会从患者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患者考虑,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实际模拟,通过定期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况下将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使用到,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贴近临床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模拟来使得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护理这门专业课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临床实践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向更加注重全行业的护理专业实践转变。要能够深刻的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深刻的懂得健全疾病的护理常识以及护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其规范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懂得从病人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要时刻的培养自身的责任性,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履行护理的职责义务,要明白,不论是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则意识,切实的履行好自己工作的本分。对于责任心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人群,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其浓厚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以为纯粹的将专业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4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组织下进行短时间的医院实习,还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生活化情景下教学时要深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护理专业这门专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独特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进行实践锻炼,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同学的表现,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长处进行学习,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可以不断吸取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

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进行实践经验总结,既是学生对于实践经历的回顾,又一次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认识,还能够吸取他人优点,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累计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学生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护理学基础知识 3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临床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知识面范围广、知识体系整体性强等特点。因此,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往《护理学基础》课程多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方法和信息传授量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些老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或有些老师只是照着PPT讲。而《护理学基础》的临床实践性特点以及真实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上述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笔者通过对几届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普遍反映上述教学模式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和疑点不能重点详细讲解等问题,而学生课后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去吸收消化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老师如何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难点能够重点详细讲解的教学资源用以辅助解决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课上课下关联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平台,实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成为高职专业《护理学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逐渐发展并得以广泛利用起来。“微课”便是以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讲解为教学目标,将讲解过程及临床实践操作等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结合相应的作业与讨论,主要目的就是为老师提供一个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课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课下反复学习的视频资源。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一)“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授课老师首先应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明确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或需配以临床实践操作录像的知识点,同时还应调查分析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需求程度,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而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及所需录制微视频的关键知识点。

2.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首先应基于《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重要性等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前后知识点的紧密联系。然后,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及临床实践性,尽可能多地收集临床实践图片、临床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源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图片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应根据高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组合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临床案例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有关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等。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的三个方面可知,“微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微课”的主题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外需要重点补充讲解、详细讲解的重点及难点知识点,并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以“如何护理冠心病患者”为专题设计“微课”。

2.制作“微教案”

根据上述“微课”的主题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形成“微教案”,主要包括:教学主题、重点、难点及临床示范、微习题等。

3.录制“微视频”

根据上述设置的相关“微课”教学内容,利用摄录机或常用的录屏软件如Screencast-O-Matic、Camtasia Studio等将老师的讲课过程及临床现场操作等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形成“微视频”。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案例

护理专业知识 4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护理专业学生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医务工作者面临更多的HIV/AIDS 职业暴露[1]。护理专业学生是一特殊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来工作的需要。在我国,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6%,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60% [2]。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防护意识薄弱,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为不规范,针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门因工作强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也明显不同。张洪[3]的一项调查显示:22%~77% 的护士不知道皮肤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暴露后应在多长时间内预防性用药。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为理论基础,了解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为今后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普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护理职业行为中的传播及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高职学生中抽取2010级新生共366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由WHO的评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问卷修订而成[4]。本研究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组评定,结合护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反复修订和完善调查表,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五个部分:一般资料、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问卷、艾滋病态度问卷。艾滋病知识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职业防护知识。艾滋病态度问卷:共8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有关艾滋病及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态度。本研究在正式调查前选择了50名研究对象测试了本问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a系数)为:总问卷a=0.80,知识问卷a=0.71,态度问卷a=0.85。

(2) 调查方法

1)培训前调查:

选择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为调查员,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2011年3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

2)健康教育讲座:

根据培训前调查的结果制订适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进行为期3个月共计3次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3)效果评价

2011年7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后测,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3)资料分析

讨论

1.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

培训前后护生艾滋病知识及相关知识和态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护理专业知识 5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05

临床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在国家医院整体发展思路上,要控制规模,走内涵建设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专科水平和医疗质量,医院之间要形成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良性竞争。在医疗快速发展进程中,护士的培养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 在提高专科水平与医疗质量中,对临床护士专科、专病知识及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岗位管理中岗位价值评价是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的中间环节,也是为绩效管理提供依据的环节。岗位价值评价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1]。专病护理水平需要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深度,对病人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对病人及家属的关怀爱护,对医师治疗原则、治疗措施及机理的深入理解。同时需要各级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支持与指导,无论管理与工作模式怎样改变,让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地护理永远是职业护士的最高目标。

1评价临床护士岗位价值的3个纬度

岗位评价也称岗位价值评估、工作评估或职位评价,是根据职位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职位的工作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的任职资格等因素的差异程度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岗位对于组织的相对价值的活动过程[1]。一名临床护士的职业价值主要从以下3个维度了解及判定。

1.1资历应从学历、职称、年资、职务、专业阅历考虑,其中专业阅历指就职医院的级别及工作的年资,而工作年资更重要的是指在几类科室工作及所工作年限,比如在门诊工作5年的护士与在ICU工作1年的护士相比,后者需要的专业经验更多,所以我们鼓励安排青年护士到专业性强、任务繁重的临床科室,因为这是对护士最有效的专业培养。

1.2岗位情况除护士长外,还可担任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临床带教、质量控制等工作,当然,经过培训,成为专科护士更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岗位。

1.3专业业绩情况承担特殊、危重、新技术病人的护理,参与护理会诊,具有查房能力,可解决临床常见难题,参与护理改革及护理新技术,能发表学术论文,参与著书、科研项目及护理教学等。

2专科病人护理所涉及的能力

临床专业护士的准入是在其具备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之后才能独立上岗工作的,当其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后,其岗位价值内部一致性表现在人际交流与关系的技巧、技能与工作经验、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组织技巧、操作技能、对病员的责任等方面[2]。在职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或已获得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使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3]。临床专业护士的三基知识及技能则需要巩固、提高、更新,而培训学习的重点也由基础培训转为专科专病深层知识、技能以及新业务新技术。护士的疾病护理能力与医师一样应建立在掌握丰富疾病知识基础上,也需要不断读书,在丰富知识中发展,所以专业护士的学习力也是重要能力。

3管理者业务能力影响专病护理质量

医学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对岗位护士的业务管理既包括病人护理也包含对护士的业务培养。但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及学习的效率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朱晓燕等[4]对15所医院2800名护士调查显示,影响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主要是没有机会(占57.53%)和没有时间(占38.75%)。对护士在继续教育中缺乏考虑受教育者需要,只考虑教育任务及目标,以及管理者对护士重使用轻教育的短期行为,影响着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及效果。

临床护士学习氛围与医院级别、医疗专科发展程度相关,同样护理管理者学历与专业水平也是影响业务管理的关键因素。在现实护理业务管理中,护士在职培训与考核不 由于护士队伍快速扩编,低年资护士人数偏高,护士素质及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管理者业务能力偏低等因素,都加大了护士业务管理与专业能力提高的难度。只有护理管理者具备出色的专业学识,才能懂得及深入地管理临床护理业务。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的管理者,更知道病人需要什么,医师需要什么,护士需要什么,培训的重点应当是什么,此外还要深入掌握护理行政管理的相关政策,掌握护士分层培训的模式,具备业务管理的技巧,具备某领域的专业深度及核心知识。

在对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设计中,对于N2级以上护士应将专病护理知识作为培训重点,科室护士长的业务培训设计以专病为主,护理部除设计培养护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解决患者身心健康问题知识外,应以各专业均可能涉及的病种知识为主。在设计护士业务培训内容中,可显现各级护理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思路。如在病人交接环节,一名业务能力强的护士长会敏锐地发现病人护理的关键质量问题,发现了就会询问了解情况,护士及时得到指导,就知道自己差什么,如何做是对的,护士被问到而没有掌握的知识,也会去看书询问查找答案。如果护士长永远看的是表象护理,护士也只能在表浅知识面上迂回不前。如果我们询问的是病人情况,病人住院多久了,症状缓解了吗,医师有什么要求等,护士就会想病人的具体情况,她只要护理这位病人就一定能回答出你的问题。如果管理者个人对疾病知识掌握深度不够,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体现的很表浅,很没有价值。引导护士也不去主动深入地了解疾病知识,也不必看书研究你的问题,为了应付检查,看看病历的眉栏部分就可以了。想想,只看病历眉栏的护士业务能力什么时候能提高呢?所以管理者的业务深度决定业务管理思维,与专病核心知识无关的提问无助于专科、专病知识内涵的提高。

4专病护理核心知识点的筛选

护理水平是通过每位病人护理结果来体现的,护理能力也是在知识与经验中实现的,如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十几种,护士应掌握每种疾病的概述、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观察要点、严重病情变化、并发症、病人手术前后观察护理重点、专科用药知识、检查化验的判读、重要的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措施、紧急病情变化处理、健康指导、治疗护理的最新进展等知识,以及病人护理的质量标准等。护士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涉及到对疾病的观察及护理的效果。

在对护士专病护理知识培训中,针对群体青年护士、活跃灵动的特点,管理者应给其提炼出每种疾病的知识点,并科学、艺术、精准的用文字及图解形式展示出来,产生简洁、准确、关键点醒目、表达形式现代卡通的效果,吸引护士阅读的兴趣。每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重点各有不同,各系统每种疾病既有相同的症状体征,也有每种疾病的特点,治疗与观察关键点也各有不同,护理业务管理就是要将疾病特点与关键点理顺清楚,使护士在掌握知识时,能带着系统与评判性思维观察、护理、交接病人。一个专科护士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既有临床实践的锻炼,也与优良的业务管理密不可分。

有位护士长提出:“参加医疗的死亡病例讨论,护士该从哪些方面说起?”首先一位死亡病人必然经过危重及抢救的过程,护士能在死亡病例讨论会上提出有价值的经验及教训,需要护士具备疾病的深度知识及救治经验,以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经验。在专科、专病的护理知识培训中,筛选核心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引领护士学习疾病关键知识。

如普外科的急性胰腺炎腹痛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及特点,与发病机理之间关系,用何类药物可缓解,止痛药的禁忌及相互关系,护士对疼痛评估以数字分级法(NRS)为基础,将评估强度绘制在体温单上获得了准确、系统的疼痛量化曲线图,为疼痛管理及医疗诊断提供了依据[5]。再如专病检查化验判读能力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检查化验技术使得诊断更加精准、治疗更加迅速。每种疾病的特异性检查化验确诊指标,既是疾病治疗的依据,也为护士观察、评估、判断病人病情提供了参考,在病人检查化验有问题或达到高危值时,护士应第一个发现并立即与医师沟通,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增强护士专病护理能力,还可锻炼护士理性思维习惯。在培养护士专病护理能力中,鼓励护士主选一种疾病作为自己重点研究的对象,通过深入广泛的护理实践与临床研究,成为该疾病的护理专家[6]。

总之,护士专业能与快速发展的医学科学不同步,不能只限于执行医嘱及技能操作,只有持续的学习专病知识才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只有深刻的掌握理解疾病的核心知识,才能具有分析、判断、评估病情的能力。对临床专科护士的在职培训需要紧密结合护士工作需要设计,并提炼出专病的核心知识点,引导护士研究思考疾病发生机理与治疗护理措施的相关性,激励护士关注现代高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导护士现代职业意识,以提高学习力、发挥创造型思维能力。各级护理管理者应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科学精细的筛选专病知识,制订科学的护理指引及培训方式,激发临床护士学习积极性,提升专病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霍春颖,李庆印,袁小飞,等。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心血管专科护士岗位价值评价模型[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13-15.

[2]陈红。H医院护理岗位价值评估研究[C].成都:四川大学,2007:4.

[3]黄平主编。继续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51.

[4]朱晓燕,吕伟波,郭俊,等。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19-921.

[5]胡春华。疼痛评估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1-72.

[6]钟小艳,陶红艳。专病护士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39-1641.

护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6

《护理学基础》渗透职业防护优秀率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医院这样的工作环境,经常会暴露在各种职业危害之中。护士工作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美国医护人员中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导致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的人数达数百人。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非常有必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护理能力。本文针对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10级护理专业5班和4班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为16~18岁,均为参与中考,被本校3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录取。其中5班50人作为观察组,4班50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理专业的学生性别、年龄、人数、其他文化课成绩没有较大的差异性。

1.2教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课学习时间和学时相同,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教师采用讲授、讨论的方式进行。

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对照组学时为2个学时,观察组的学时为10个学时,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安排职业防护实践学时。职业防护实践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讲授、模拟训练、规范操作训练等。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和职业防护操作考核成绩:理论成绩为职业防护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职业防护操作考� 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学生实习8个月(2012.07~2013.03)后回校,对其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

1.3.2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教育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中,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见下表: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课知识考核成绩和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中,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

2.2学生实习结束后的针刺伤调查数据

2.3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的是渗透职业防护教育,为此针对观察组学生调查,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足度,具体结果见下表:

从本调查的数据显示,护理专业的学生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满意。

3讨论

3.1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储备军,是明天的白衣天使。他们的护理专业意识、护理专业行为、护理专业习惯等,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会随着其护理专业知识的不断增加而得到巩固,并影响着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所以在校期间,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行为习惯,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护理学基础》是第一门学习的护理专业课程,在《护理学基础》这门学科中,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了临床护理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有着密切的联�

本文针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中得出,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考核优秀率以及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优秀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

3.2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从当前卫生学校的《护理学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当前《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形式相对的单一,本次研究中,将职业防护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分阶段的对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临床护理中的最容易暴露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危险性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在完成《护理学基础》学习之后,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的掌握和认识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措施,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护理意识加强。

从本次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满意度调查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满意度非常高达到了94.0%,也就是说学生对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接受程度非常高,非常认可这种教学。通过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在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实验组学生有32人,占总人数的64.0%,对照组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2分以上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40.0%,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63,P

3.3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卫生学校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知识,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护理专业的知识学习,关键在于实践,实践可以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知识记忆,通过模拟训练活动,对护理专业案例进行分析以及规范操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防护技能。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占的比例为54.0%,26.0%,P

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得出,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需要加强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为了更好的实现职业防护教育,首先需要加强对《护理学基础》教师的职业防护培训,增强教师的职业防护意识,是提高职业防护教育质量的一种途径。还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途径,增加学生的见习机会,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亲身体会护士的工作,真正的实现职业防护知识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提高卫生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将卫生学校的教学设备完善,引进一些先进的、安全的医疗器材,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教学工具,通过针对护理中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以后从事护理工作以后,对自己的护理行为、护理意识、护理习惯等进行约束,通过利用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将职业防护渗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果,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静芬,黄秋杏。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60.

[2]郑凤莉。浅谈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08):879-880.

护理学基础知识 7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护理专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2-01

0引言

护理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备护理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的高级护理人才[1]。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但随着护理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应经不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护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理论知识和实际需求不符等,很多学生对基础护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强、操作能力差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如何改变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向学生传授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临床护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基础护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传道授业。目前各种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器械不断更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很难满足时代对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基础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材并且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和考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运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护理教学的学制分为两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三种,从应试需求来看,有些是为了顺利毕业,有些是为了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这些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基础不尽相同,但都需要学习基础护理这门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既要保障教学中知识的系统和全面,也要注重讲解清晰、逻辑合理,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1.3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临床实践中的变化很多[2]。基础护理教学虽然注重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假设和干扰因素,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临床实践。例如,在基础护理中讲授“病人环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仅需要从概念的角度分析环境和护理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结合物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

2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法

2.1传递接受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所谓传递式教学就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授新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做到温故知新。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如果单纯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设置悬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如何静脉输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在打点滴时有什么感受?”“怎样进行静脉输液比较规范?”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2.2引导发现的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即称为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最后总结规律。例如,在讲授“心脏复苏”相关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抢救需要心脏复苏的患者?”,之后进行灵活多样的假设,如按压心脏的部位、按压次数等,然后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果并总结规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3讨论式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中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法,就是在课堂集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多增加一些依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患者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查询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示范模仿的教学法

示范模仿比较形象、直接,也是基础护理教学 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内容时,只能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口头传授并且配合形体演示。教师可以首先示范标准的操作方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直到全部掌握为止。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改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动手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3结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深化护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和临床护理需求而定。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式,以此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芳兰,余丽,应燕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技能考试分析[J].广西医学,2010(10).

护理学基础知识 8

关键词:团队学习;教学方式;内科护理学

在医学界、社会文化、人们生活质量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对医院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与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而在传统的护理学中,其教学方法的引用很难满足现代护理学水准的要求,现阶段护理学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模式上都有所改进与创新,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案是满足当前护理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更加明显。

1 内科护理学教学以及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1.1 内科护理学教学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内科护理学占有着非常重要位置,在该学科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巧与方法的学习等等。并且对疾病知识的教授内容也比较全面,包括发病机制、发病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多种护理与知识的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就现阶段护理学专业教学情况开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各种制约教学因素有碍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学会学习能力的掌握也受到影响。

现阶段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现象仍很普遍,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动性低,积极性低,填鸭式教学居多,对教学资源不善于发现与利用,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效率低,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进行改革与创新。

1.2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组建学习团队,感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团队学习中是以建立团队目标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将总目标分为不同的子目标,根据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培B方向进行相应的角色安排,在教师的指引与教授下,由学生为自己所要实现的目标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并在实施中挖掘学生潜力,从而对学生心理、情感、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与锻炼。

护理实践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案可行性较高,实际学习与锻炼中,学生能够根据目标,更积极地采用各种学习手段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来解决问题,进而取得更为有效的护理成绩,规避风险性大,使得学生对合作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理解与体会。护理作为一项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同时又属于社会化、大众化的工作属性,在日常工作中合作与协作十分常见,因此,通过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手段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2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往的内科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基本教学流程为:①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对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②通过结合医院内科临床病例,给予知识意义的证实;③学生根据听到的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④做好笔记,要求将重点知识牢记;⑤复习上一节课程所学内容,加以巩固。整个课堂中教师作为主体负责讲解,课堂教学以讲、说、问、答为主要教学与学习策略,其形式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只能从片面讲解中领会。

在以团队为基础学习中,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其教学形式、教学氛围、师生主体地位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实际实践教学中,从中对护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问题为何而出,答案为何而解,对内科护理学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实际护理操作的锻炼、合作意识的认知、个人素质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流程基本如下:

2.1 教学内容

教师选取适合的内容,如:高血压、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等,结合教学材料、临床病例等,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测试、讨论等内容,实践中缩短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分析与谈论等课时。

2.2 团队小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小组,各小组由5名学生构成,选取1名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学习,整个学期组内成员尽量不变动。

2.3 课外准备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团队学习任务,其中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各组成员均应借助不同的学习渠道,如:图书馆、课本及网络资源等,主动了解内科疾病发病机制、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并制成课件,以便于课堂上应用。

2.4 课堂讨论

教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后,通过学生讨论,以便于了解其学习状况,如:肺心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内科护理的不足等,各组成员经交流、总结与陈述后,不仅可掌握重点与难点内容,还可明确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堂后20min,由教师解答各组的疑惑。

2.5 教学评价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包括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及个人贡献,其中最后一项由组长负责打分,具体考量内容有出勤率、参与主动性、与同学相处情况等。在实际应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准备,了解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合理设计每堂课,同时充分考虑各学生的特点,如:成绩、兴趣及性格等,组成有效的团队,待布置学习任务后,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自学,使其感受探索与思考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 应用效果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使其有效掌握了各种护理技巧与方法,并增强了其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激发了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经学者对比研究,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提高了其学习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还满足了学生发展需要。国内学者经研究显示,TBL组的教学成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知识 9

关键词: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人文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1-02

为适应新形势社会对高等护理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护理学生从业要求的广泛背景,高等护理教育应当强调学生具有多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注重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突出表现在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近几年,护理高等教育也将以此作为教育的重点。因此,研究与探讨高等护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决定护理教育的根本方向,决定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也决定我国护理本科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

课程体系是学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部分,研究制订科学的并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基础,因此,研究构建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护理教育逐渐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改革,突出的表现在课程设置理念发生了转变,如从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如何培养护士执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转变。它们分别是:进行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完成护理任务所需要运用的护理知识;各类常见疾病基础护理技能,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以及适量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及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包括: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知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考虑给予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学习的机会,在课程设置时要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形势及护士考试大纲的新变化,我们提出了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显人文”的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厚基础”,即专业基础厚实,护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即注重学生对医学知识原理护理活动中的运用性;“强能力”,即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注重培养护理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及护理任务中的能力;“宽口径”,即专业方向口径宽,强调学生具有多维的知识学科和技能结构,同时能适应临床护理相关学科的需要;“显人文”,即突显人文修养,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将高等护理学生人文修养和创新培养贯穿于护理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形成护理学生人文修养与创新培养新模式。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拆分课程”、“优化重组课程”、“基于网络的教学”等做法逐步实现“小课程大容量”的思想。

1.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理念。利用和开发临床护理教育资源与技术,精选护理专业知识课程内容,加强会意性(潜在性)知识培训,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2.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体现现代医学卫生服务模式、以人为中心、以护理为主线的新型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削减部分基础课的课时,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满足临床用人和学生成长的要求,满足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达到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岗位的目标。增设《护理学专业导论与护士人文修养》、《社区护理》、《心理护理》、《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和《护理科研》等课程,使课程结构突出护理特色。另外,增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把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内容有选择地组合到一至二门综合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概念。并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扩大多科学知识面。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组和优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评价),加强护理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修养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着眼于人体的身理和心理整体护理,并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士的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也日显重要。如何增加护理专业人文社会学科的课时数,或是将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除了加大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比例,还需要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进行研究和充分论证。

4.增加实践课比例,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课时,对理论和实践比例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是护理本科教育的核心。构建以行业主导、学校与医院共育人才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根据护理岗位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按照我们提出的“强能力”的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强能力”不仅是让护理专业技能强,注重培养护理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及护理任务中的能力,还表现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流的能力,采取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第一年级参加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突出护理临床技能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紧密结合,以培养的护理学生是否具备护士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为标准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中心”、“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实验、见习时间,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等实践。

5.课程设置的模块。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等五大模块组成。在课程模块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注重培养护理学生的综合知识向综合能力转变,更多的应用综合性、跨学科的护理课程和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安排不断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护理等实践,选修课的比重将加大。(见下表)

护理专业本科课程模块主要课程设置

护理专业知识 10

1 专业英语课程简要介绍

专业英语是我国很多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大量英语加专业的复合新型人才。而且这项课程的开设不但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同与支持,而且还积累了很多专业英语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成果。由于各行各业的行业规范,特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习惯均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方向的专业英语都具有各自的专业性,特殊性和特定性。目前我国大专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多达73项,其中开设院校较多的专业英语类型有机电专业英语,护理专业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通讯工程专业英语,数控专业英语以及管理学专业英语等[1]。

2 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由于起步较晚,因此既缺乏大量的专业英语教学人才,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以下三点就是对目前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总结。

2.1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所学知识的正确,发音,拼写,结构与应用,其目的是为专业英语实践服务的。然而,目前我国很多护理大专学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出现了问题,即重理论,轻实践。通常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课下也会布置很多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来巩固这些理论知识,甚至最后采用的考核方式也是布满理论知识的试卷。导致的结果就像纸上谈兵一样,会说不会用。很多护理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较单一,本该师生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通常会变成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忽视或逃避专业英语课的学习。

2.2 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缺乏创新性

根据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其教学内容过于老旧,甚至有些护理大专院校的专业英语的教学照搬中学或本科学校的教学内容。很多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词汇,语法展开的,理论性太强。抛开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不说,光是堆积如山的英语词汇和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就已经让学习变成一种负担了,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专业英语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除了教学内容老套外,很多护理大专学校对专业英语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是几乎一成不变,考核的标准基本由试卷的得分决定。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只能在试卷上以书写的形式展现。其次,专业英语的教学资料太局限于纸面上的知识,课本,试卷是很多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学生每天见得最多的学习资料了,学习资的局限缩小了学习的视野,也缩小了知识的半径。

2.3 护理专业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专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也往往更高。通过分析发现,护理大专学校的英语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教师,他们能将将具体的专业知识讲解的深透易懂。另一种是英语教师,发音,语法是他们的优势。然而,专业加英语才是专业英语的重要的特点,显然,一个专业知识丰富的资深英语教师才是最适合担任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目前我国个别护理学校采用了复合型教师,即护理专业课教师,英语教师,外籍教师均参与教学。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更需要大批的集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教师。

3 改进策略

3.1 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重新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逐渐形成以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些护理大专学校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将来服务于相应的实护理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方面具体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师的导下到企业模拟现场进行口语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到校外去兼职,以加深他们对工作岗位具体过程和要求的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译,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贯彻因材施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难点,重点和英语实用能力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也要实现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

3.2 丰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摈弃只采用老套单一的课本的讲课方式,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讲课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授课,教师随时和学生互动,如此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必然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选择实用的教材是搞好专业英语教学的前提,因此要合理选用教学课本。也可以订阅相关的英语报刊,让学生在了解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学习英语知识。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可利用的网上资源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比如一些网上课程的开设和网上的外语互动专区可以给课下愿意学习的同学更大学习的空间,包括一些论坛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3]。合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会给专业英语的学习带来很大益处。除此之外,要在总结课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护理专业英语教材。

考核方式应该摒弃传统的试卷测验方式,充分将理论和实践,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起来,合理分配考试成绩的比例。

3.3 培养护理专业英语人才,壮大师资力量

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专业英语人才教师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专业加英语的复合型教师,奖励和支持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并更多的创造让他们出国深造的机会。作为护理大专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在专业知识领域的能力,专业老教师对于自己的要求也要逐渐增高,即不再仅仅只是做一个讲授英语语法或只是做一个懂专业知识的教师,而是二者最高境界的融合,既精通英语专业的相关知识,又能在专业知识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见解,真正做到一个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做到这些,护理大专学校的专业英语师资力量才能真正在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护理学基础知识 11

护理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互动式训练,通过对模拟病人的观察、评估、实施护理措施以及用药管理等,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进入临床角色。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保持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只是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模拟实验课,在毕业考核时采用综合能力考核。护理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分3个阶段进行: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综合实验—临床实习、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1.1第1阶段为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阶段

第1阶段安排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认识现代护理观念和目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2第2阶段为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

第2阶段主要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综合实验开展的重点。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利用综合护理模拟人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讨论并确定重要理论知识点应该用哪种综合实验手段强化,哪些技能操作或知识需要用综合实验来体现其重要性。例如,内科护理教学中设计了5项综合实验,每项实验将一个系统重点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设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结合所学护理基础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如:完成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后,设计了COPD的案例,根据病情特征,让学生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如:给氧、背部护理、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症状,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通过综合实验训练,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和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护理专业课程老师负责,实验课时数由原来见习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呼吸系统见习课是按疾病内容安排的,有8个学时,我们调整为2次授课。1次为综合实验课,4学时,1次为临床见习课,4学时,这样逐步通过课堂、实验再到临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第3阶段为探索实验和综合考核阶段

第3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考核。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连贯并结合起来。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我们把综合实验考核作为毕业时技能考核,放在完成实习之后,是希望通过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病人的问题处理更符合临床实际。综合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评分的权重包括:提出相关护理问题20分(内容正确15分,格式行文通顺5分);理论答题30分(口试为主,内容正确25分,分析能力5分);实际解决问题40分(操作能力30分,组织能力5分,创新能力5分);其他,如仪表、实验态度等10分。

2体会

2.1护理综合实验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的护理实验室往往仅供单一课程教学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开展护理综合实验能克服原有不足,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护理综合实验可以将护理单一的基础实验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原有的实验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综合设计,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2.2丰富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培养

三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护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验的内容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注意与临床护理进展接轨,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因此,编写《护理实验指导》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是开展综合实验的关键,既要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为提高学生能力做必要指导,并且在整个护理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而且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5]。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根据案例设计护理目标,拟定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和完成实验,不仅巩固学生护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独立、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6]。如:危重病人抢救中,不仅是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通知气管插管、抢救药物准备、给药途径选择都应该同时考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判断、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3]。在护理综合实验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新和发挥。如:对昏迷病人鼻饲营养的胃管末端固定方法,学生根据静脉留置三通连接管原理设计了鼻饲管末端固定设想,虽然制作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4对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护理学基础知识 12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3教学中临床场景的设置及多媒体的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临床场景,病例在病案基础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开展该方式的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回忆所学知识并适时应用于临床工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结合临床场景的模块教学,从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医师针对病情变化处理病人的角度人手学习典型临床病例,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疾病的发病、诊治及转归与l临床工作有机融合,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判断临床病人是否有脱水,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如何纠正、补多少液、补什么液体、补液速度如何,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必须要理解血液渗透压的概念,脱水情况下液体转移的问题等。。2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问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