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母校十年风雨兼程,传道授业倩影犹存。那么,大学校庆十周年征文怎么写?
青春,是镌刻在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段记忆。无论如何,它都在那里,柔软了时光,丰盈了岁月。青春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记忆,右岸是值得我们紧握的璀璨年华,心中流淌的是我们岁岁年年笑泪交织的感悟。而在我们的少男时代或少�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人与人亦或是人与物最大的默契在与习惯彼此的存在。六中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在我们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惬意。曾去寻找心中最美的风景,但蓦然回首,六中的一图一景才是心中的守候。蠡湖,那波光里的云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孕育,那饱含生命意义的雕像让我们默默积蓄向上的力量。
六中,你已早成为我们心中难以忘怀的风景。
静好如初,安之若素
人生如一片茶叶,在烈日下开花,在暴雨中成长,在火焰上焙制,没有更大的磨砺,怎能让那浸渍在叶中的芳香生发出来?纵使人生多磨难,我们仍需坦然以待。不甘落后的竞争,让我们兴奋,却揉进了焦虑;紧张充实的每天,多彩中又似乎是那么枯燥。我们为何不一份从容和淡定去应对呢?正如杨绛所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在于内心的从容和淡定。”我们莫如用一种“静好如初,安之若素”的心态度过你我洗尽铅华的六中时光。
六中,这个沉醉了年华,惊艳了岁月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的时间虽只有短短三年,但我们却可能用一生去回忆。或许某年某月某天,我们的记忆与六中斑斓的生活重叠时,会让我们收获猝不及防的刹那感动。
心之五彩,聚此斑斓
人所谓的。成长,就是让自己不断强大,强大到像一支军队。在六中,“不忘初心”这四个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也在问自己:什么才是我的初心呢?我想,是梦想吧!
六中有自己的文化,臻善致远,书香校园。六中,孕育着学子们的梦想。有了梦想,我们便有理由坚强;有了梦想,我们才能风雨无阻;有了梦想,我们才能和最好的自己来一场最美的邂逅。梦想指引着我们未来的人生之路。
曾经很喜欢三毛的一首诗,诗中这样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愿我们以后不忘进入六中时的初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六中谢谢你走过我们的人生,我们不会忘却你,因为——心若向阳,年华未央。
韶光流转,盛事如约。在这风在轻拂,叶在飘荡的季节中,海口经济学院将迎来建校周年华诞。周年校庆,是海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海经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是海经凝心聚智。彰显风范的新契机。
那年砥砺耕耘的风雨历程,那年求索进取的辉煌足迹。载风雨兼程,载携手向前,全体海经师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海经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拥有数万学子的高等院校,累累傲人的硕果,是几代海经人努力奋斗的见证,沁人心脾的文化氛围是海经师生踏出的一片晴空。敬业的教师们在职教讲台上挥洒汗水,传播知识,坚守着自己平凡的岗位。辛勤的学子们怀着一颗渴求知识的心,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在海经这片肥沃的土中发芽。成长,为海经增添了抹抹碧绿。昨天,他们以海经为荣;今天,海经以他们为傲!
海经!你是喷薄而出的红日,你是满载希望的帆船,你是知识的殿堂!莘莘学子在你的培育下,美好的理想能实现,甜美的梦呀能够圆!这里师生感怀“梅花啧香,桃李春风”,这里校园生活“绿波旖旎,山茶流红”。
海经!你虽经历了许多风雨,却变得更加成熟。健稳。你亭亭玉立,犹如一位美丽的少女,令人艳羡!前程是多么地美好,明天是多么的灿烂,让朗朗的读书声响彻云霄吧!前进中的海经定能不负众望,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耀眼!
风轻轻吹奏,和着优美的旋律;叶,纷纷飘落,送出一份份邀约。这里的一切,都在为海经的周年校庆而送出点点祝福——愿海经明天更美好!在这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时,让我们随着即兴表演的和音,配上节日的喜庆,踏着愉悦的旋律,提起飘逸的裙摆,来感激学校给予我们的一切,让自由和美好肆意地渲染着空气,让今天所有努力拼搏的汗水,幻化成海经明天壮丽的蓝图!
沧海横流,斗转星移,转眼间,她——淄川实验中学,已经迎来了她的十岁生日。领导、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过了多少春夏秋冬,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付出了多少汗水,回报给今天的将是“丰收”的喜悦。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了新的一批……不知不觉地已有十年。不久前,我与其他同学一起踏上了这片曾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的热土。—走进校园,就被老师的热情所倾倒,被阵阵书香所迷恋,我决心在这里让我的十二岁丰富多彩。让它在我的记忆宝典上留下最灿烂的一页。它虽比不上小学校园的欢快活跃,但在我们心中似乎又多了一份稳重与安静。在这拥有几千人的大家庭里,我转眼间 那容得下上千人集会的大操场,那充满智慧、真理、创造的实验楼,那池塘里的睡莲和鲤鱼,那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使我难以忘怀,铭刻在心,更使我陶醉在这无时无刻不散发出青春活力,快乐无限的画面里。
虽然,那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与场边呐喊助威的生动情景已不多见;虽然,大汗淋漓的场面只有在体育课时发生;虽然,我们的心似乎被关进了暗房。但在我们心中,在这十二岁的季节里,世界还是明亮的,还是多姿多彩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定会战胜一切,我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我为自己能成为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而感到荣幸,我会用我的努力和汗水去实现我的诺言:今天我以实验为荣,明天实验为我骄傲。
世间的万物都在不停地展示自己的风采……从东升的太阳中寻找节奏,从葱绿的森林中寻找色彩,那翠绿的树叶在风中快乐的摇摆,使整个校园都弥漫着绿的清香。——这是青春的颂歌。我们的青春为何这般朝气蓬勃?我们的生活为何这般龙腾虎跃?——因为我们都有不变的理想,为那不变的理想而为之奋斗,因为我们相信,希望和奇迹永远存在。千百个实验人,凝聚在一起,努力奋斗,使四野永不荒凉,使未来充满希望。找一片沃土,播种我们的希望;引一道清泉,浇灌我们的理想;洒一缕阳光,照耀我们的前程;择一片天空,腾飞我们的梦想。
十年的积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十年的智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十年的奋斗是永远不变的历史。穿越十年,经历的是岁月洗礼;穿越十年,刻下的是努力开拓;穿越十年,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哦!实验中学,你将永远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十年,沧海变桑田。
十年,中国由一个发展还不够完善的国家,变为一个已经完全发展起来的国家。哦!实验中学的成长,也折射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步伐啊!如今� 未来的日子需要在这里开始,在这里实践、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这里收获累累硕果。
哦,我的十二岁,我向往的中学未来时光!十年树人实验情,十二春秋寸草心,在这个季节里,打开心灵之窗,放眼望去,在我眼前一定有一个闪烁独特光彩的淄川实验中学。
扬起自信的微笑,踏出张扬的步调,回首母校十年薪火传承,高歌现代踏歌桃李芬芳。或许对于一个只有十周岁的学校来说,她还显得太过年轻,没有百十载的传承,没有历久弥新的文化;但对于现代学府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谜城”来说,便无需年代,无需张扬,更无所谓蓝天与鸟飞,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烟雾缭绕的谜。
在这经典大气的学院里,有我们金色的年华,蓬勃的青春,有着一群积极向上的学子,历经世事纷扰也不怕蜀道之难,奋力张扬似火的青春,欢声笑语也似斑驳印迹的影集。终南湖畔朗朗的读书声,水泥操场上矫健的身影,饭堂里有序的排队,课堂上师生的活力问答,这一幕幕无不彰显着现代的春天。那象征21世纪的天路雕塑,那谈笑风声走向成功的四人铜像,那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美丽风景,那激情澎湃的教授,还有那饱含文墨诗书的图书馆……这一幕幕鲜活的生动风景,便是现代生命里跳动的音符,奏起的旋律。
忽然明白,这不是一个孩子的稚嫩与童真,这不是一个少年的懵懂与清纯,虽不能说历经沧桑,但也还算称得上跌跌撞撞。我承认我没有亲眼见证这个新生的生命的破土而出与艰辛成长,但我却真的见到了在刘院长的带领下,她由一个新生儿到了如今的青春年少,甚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也首屈一指。校内的各类学生组织也为校园的青春活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组织严密的学生会,尊老爱幼的青志团,饱含文化特色的社团联合会,富有地区情调的腰鼓艺术团等等,都用强劲青春的活力向社会各界人士展示着现代的风采。
步入现代以来,虽与之相处短暂,但我们始终秉承“公诚勤朴,仁虔雅健”的校训,谱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年少。我们也始终铭记刘院长的倾情教诲,时刻谨记脱俗大气凝重清醒的时代口号,从而不断提高个人自身素质。采一朵紫香槐放在手心,伏下身去感受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回想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拒绝任人抚玩摆弄的飒爽英姿,不觉心中又感慨自己身处这高雅的文化环境中,或许这不是别人眼中的高校,不是他人心中的城堡,但这却是我们现代学子寄予情感依托的天堂,是培育我们成人成才的圣地,是英雄主义的传播者,是时代先行的引领者。认真,让我们迈向成功;敬重,让我们告别平庸,这一经典语录已潜移默化地渗透现代学子的心房,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思想。
时光荏苒,母校踏浪冲潮十载华章,传道授业倩影犹存。巍峨秦岭滔滔渭水,终南山边沣河水旁,帝都胜土上又一次哺育了一个新生儿——西大现代,她破土而出艰辛成长,集聚着全身的力量放歌于这一片热土,而我们现代学子始终坚信,母校定会破茧成蝶,早� ”
十年发展 铸就辉煌
——庆祝我校建校十周年 十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或许只有一瞬,而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其发展的基石。十年,XXX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年大事,历不胜数,有校史记载,百姓相传。然而,这两年的学习经历和生活,却足以让我感受她的文化,她的内涵,她的魅力。
一个机缘,我成为了信工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我不断感受着她的特色,迎接她给予我的惊喜。这份触动来源于融入后一点一滴的细节。信工拥有动漫基地,雅思考点,丰富的实践以及各类考试的试点。这些特色教学设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即“重技善学,恒信自强”。在学校教学制度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爱好。作为学生的我,深知管理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一是,紧抓学生德育教育。大一时学习《弟子规》,注重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品行;尊重、感恩、诚信是我们一学期班会紧紧围绕的中心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之根本不在于他是否能培养出成功人士,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这一点信工人一直在做。二是,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多方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这是学校的又一特色。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书本,面向社会,深入社区,去调研,去实践,去思考,这对于如今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们是可贵的经历,难得的成长。三是,勇于改革,不固步自封。学院在同类学校率先实行改革。在全校的改革浪潮中,我看到的是一种突破
自我的精神,一份发展理念的独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而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还有哪所学校能让他最快地成长起来呢?
在这里,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工作,我学习着,收获着。我完成 .。很多第一次是我逐渐变得成熟稳健。饮水思源,我感恩于能成为信工人,感恩于学校对于我们学生的栽培与支持。
十年来,我们的学校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变革的道路上孜孜求索,走出一条专科独特教育的成功之路,衍生了一个职业教育的知名品牌。今年是建校十周年。让我们企盼着,让这一年成为所有信工人迈向未来、开创明天的新起点!祝愿我们的学校不断发展,永远辉煌!
我生在孔孟之乡,那甘甜的孟子湖水哺育了我;那秀丽的铁山,是我的嬉戏之所,每日,都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茁壮成长。当我长大了,在这片天空下,我踏进了那个被我称为家的地方--城邹市第四中学。
现在,我已经在她的怀抱里逐渐壮大了。我熟悉她,我了解她怀中的一草一木,那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甚至于一砖一瓦,我都把它们变成脑海中深深的烙印,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就像那刻着"诚·博·毅"的校训石一样,在我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初夏,校园中的每一块草地都格外诱人,在每一块草地上,三叶草郁郁青青,在迎接着太阳挥舞自己那粉嫩嫩的笑脸。在我们教室里,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向外望去,那是一棵我最喜爱的松树,毅然挺立在那,不分严寒和酷暑,就像一名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我们每一个人。当劳累使我失去信心的时候,我便会抬起头,透过窗户,仰望那灿烂的阳光,苍翠的雪松,微风拂动他的每个枝干……而那繁密的松针,像有一层光线的绿外套,在初夏的阳光中,熠熠生辉,渲染着金色的光芒,那是他最灿烂的财富。阳光中的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已经够高了,是我们学校最雄伟的树了,但它没有自满,只是不断地吸收养料,向上延伸,生长自己的枝和叶。大风,大雨只能使他更加笔直的立在那校园里,苍劲的枝干支撑起这一片绿洲。在他周围,那是争奇斗艳的百花,起眼的月季像华美的贵妇人,婀娜多姿,沐浴着阳光,那是在穿上金边礼服,用无可比拟的美貌,惊喜着我们的视野。特别是那多纯白的花朵,不仅分外纯美,还净化着我们眼球。
而那最淳朴的是小小的太阳花。他的花朵绽放的是简约,是朴实,而送给我们的,是无边的惊喜。那花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下迎风摇摆,那是超出了赞美之外的喜爱。
我喜爱那参天的`雪松,那华美的花朵,还有学校的一草一木。他们带给我们的只有对学校的爱,就像那我的家,带给我亲切。
是的,四中,我的家,我们爱你!
我和你
我和你的故事,注定隔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每天,伴着微微的晨曦,我穿过你巍然的大门,走上樟榕荫蔽、玉兰飘香、白鹇翔集的小斜坡。再拐过一道弯,在百年老松树慈祥关切的注视中,推开那道薄薄的绿门,和几十双青春朝气的目光喜悦相逢。耳畔传来的是一阵阵可与天籁媲美的朗朗书声。
2010年秋,xx一中南迁鲤渚新址,我所在的xx城关中学入驻这百年校址,时光成河,匆匆十二年矣。一方黑板,三尺讲台,一片丹心,两鬓白发。我是那样执着深情地喜爱着这脚下的土地,以及它上面一茬茬生长的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
我的教室,在八角楼。名称仍在,旧影换新,想来会有微微的遗憾吧!不然,清风明月,松涛轰鸣,遨游书海,放飞梦想,足慰我一枚浅心。但时光匆匆奔跑向前,浩远的空间,教我们慢慢适应和舒怀。也罢,也罢,且默默捧我一片师心,去浇灌闪光的未来吧!
xx一中,你可知否?以八角楼为中心,我的活动轨迹里,写满你的记忆。我经过你的校史纪念园,古朴的石雕告诉我过往的沧桑历史;我走上红砖楼仄仄的木制楼梯,那斑驳的栏杆上,有无数过往的痕迹。而大樟树下矮矮石级上的五星楼,氤氲着经久不散的,是你停留在这里最初的气息。
光阴百代,我也只是漫长时光某个页面上的匆匆过客,但捧着教育者的初心,我憔悴了青春,也以一己之努力,积淀了这方土地的一滴内涵。一砖一瓦,建高楼大厦;一沙一石,筑就光荣的塔。我和我的同事们无愧无悔,常常自豪着——我们是这里的主人,我们在奉献……
我曾无数次见过伊芳廷先生呢!他的相片,在办公楼楼梯口,微微笑着,和他情投意合的知心伴侣格蕾斯一起。他俩的故事,从一百二十年前说起。那时,咱们中国积贫积弱,处于祖国东南一隅深山僻野的山乡xx,更是鸿蒙未开,心怀混沌。伊芳廷,那个金发碧眼高鼻高个的年轻传教士,怀着“把福音传遍世界各地”的大爱信念,携着他新婚的爱妻,挥手作别美国家乡优裕高雅的生活,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而来。在福州短暂逗留后,他们奉“福建基督教公理会总会”委派,乘船由大樟溪下游溯水而上,来到这陌生的第二故乡,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xx山居岁月。
教育家,慈善家。历史是公正的,它早已记下“伊先生”跨越肤色、国界的殷殷善举;xx是温柔的,它永不忘记“伊先生”温和脸上,那两束纯净慈善的光芒!他有着何等开阔宽广的胸襟视野呀!连今天的人也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彼时彼地,真真切切地在xx发生着。格致学堂和女校的先后创办,开风气之先;两校的合并,壮大了队伍;其后,村村镇镇里三十余所小学堂的创办,拓展了xx的视野;《三字经》、《千字文》的诵读,加上数学、地理、物理等科目的学习,让中西方文化在这里激情碰撞。当“伊先生”的足迹走过这2241平方公里的土地,文明种子在他身后生根、发芽,开出葳蕤的花,结出累累的果!
我没有去深究,百年前的xx,受“伊先生”恩惠、教诲而成才的贫寒子弟有多少人;也无从知道,在五十余年的岁月里,“伊先生”走过xx多少山山水水,近距离呵护过多少纯朴蒙昧的乡民。但今天的我却依然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来自地球另一边异族之人真诚宽广的友善和温暖,以及那暗夜里知识的光芒,穿透人心渗进文明的力量!
漫步于今天的城中校园,驻足于今天的被改造之后的八角楼,我知道,全人类的心,在某个平台上是相通相连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应是偌大地球上,千古延续的永恒主题——这,便是过去与今天的融合,是爱与智慧的最终抵达!
说起来好笑又有趣,我这一个既没当过xx一中学生,也没在一中工作过的人,多年来却常常和一中处于“抢”的状态——抢老师,抢学生,抢校园。
先说“抢”老师吧。1983年秋,我进入数十公里外的xx二中求学,幸运地遇到了几个好老师。其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爱华,是极好的。她当时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此,十八岁的脸上,还充满纯真稚气,但在一群十二、三岁的山里娃面前,她强扮着严师的样子。她的板书,大气工整;她的普通话,流畅、清脆,极标准。个头瘦小的她,每天打扮得美丽端庄,往讲台上一站,我们的注意力便全被吸引过来了。爱华老师的讲课,很扎实很艺术,也很富文学性,大家听得如痴如醉,一不留神,下课铃便响了,可惜!课余,她很关心同学们,常到简陋的学生宿舍去看望大家。周末,她有时还带我们到学校周边走走,告诉我们大山外的世界有多么精彩。
这样的一个老师,她的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她的人格魅力,堪称师表。那一年,我们依恋着爱华老师,并为此幸福快乐。可是我们升初二时,她却被调到xx一中去了。接班的林老师有着不一样的好,但我们依然为此沮丧,伤心了好久。
当时的我,还没进过县城。对xx一中的认知便是“它是爱华老师的新单位,它抢走了我们的老师”。由此,我对xx一中,是又恨又羡慕的。光阴流逝,后来好多年,爱华老师和我通过许多书信,那些封面上写着“xx一中陈寄”的信,隔山隔水,向我传递着一如最初的牵挂、鼓励和教诲,源源不断,春风化雨。以至于到我成人了,工作了,那信路,依然畅通。爱华老师,已经变成了我的人生挚友了。这样的师生相处方式,今日依然,往后如是。
除外,我参加工作后,有一个来自一中的语文老师,也曾在交情不深之时,给过我肯定,给过我帮助。初写教学论文,格式不对,套路不明,文体怪异,于是冒昧地向这个老师求助。他于极忙的工作状态下,给我提出许多很中肯的意见,并做了言简意赅的指点,甚至亲自提笔,替我做了大量修改。这是我人生的第一篇教学论文,当年居然获了县级二等奖。论文名我还记得,是“质疑、疏导、迁移、提高——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那样强的专业度,是二十岁出头的我所难以达到的。
人生有机缘。这个一中的语文老师,后来做了我所在的城关中学的校长,后来再做了xx一中的校长,他,就是张厚林先生。先生博学且不吝引领后学,我自当铭记。
由以上两位老师,我深深认定:xx一中的师资,三十年来一直都是很出色的。我羡慕嫉妒,但真的不恨,而是深深地为一中庆幸而欣悦。师心如此,xx一中,当代代延续,以慰伊芳廷万里奔赴开创新学的初衷,以慰永阳大地数十万父老乡亲的期盼,更是安抚那代代进入一中校园莘莘学子的向学之心。
想来应该不是特例了,在一座县城会有至少两所以上的完中:一中,或其他。每年中招时,按照县里政策,会先让一中按成绩高低把生员招满,之后再由其他学校招生。我任教的xx城关中学,便是这个“其他”之一。
这是出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需要,我当然理解,也丝毫不影响我在城中的努力教学,不影响我和学生们良好的师生关系。但说实话,偶尔在耕耘与收获不大相称的情况下,我还是挺希望有站在一中讲台上的机会的。
机会来了。那一次,做为xx县高三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我需要借一中的班级和学生上公开课。出于谨慎,我在备课时提高了一些难度,也增加了一点容量,以备陌生教学环境下,灵活应对突发的情况。上的是《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论语》复习课。那些一中的孩子,面对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表现得十分友好、热忱、配合。在许多听课老师挑剔的目光里,他们在我的鼓动与带领下背诵、思考、讨论,很顺畅地归纳了单元学习点:孔子的思想、儒家与诸子各家的联系,乃至繁多的文言知识,都清晰地准确完整地在师生互动中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他们完成得很快;拓展延伸,他们的思维十分敏捷。四十五分钟不知不觉间过去了,当下课铃响,我笑容满面地喊下课时,全体学生十分礼貌地站起来,鼓掌道别——自发而真诚。
这一节课,应是“借”而非“抢”学生上课。仅此一节课,我感受到了一中学生的素质和魅力。这些学生,在“育德至善,格物致知”校训引领下,孜孜以求,求之不倦;在“求真求实,向善向美”学风带动下,和谐友爱,宽广包容。生而有幸,他们是一中学生;时光不负,他们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中优秀的学生。
我坚信,山高水长,最初的大爱永世感恩。经历过一中熏染的孩子们,会把这三年时光,化作未来人生不竭的动力。这巍巍青山下泱泱樟水边的百年校园,它年年的滋养、培育、放飞,会换取年年的捷报、荣光,以及骄傲与辉煌!
我有幸,在2010年秋,xx一中南迁之时,做为城中的一份子,入驻它留下的百年校园。匆匆十二载,我深深爱上它的校园,它的学生,它坚守的老师们!“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年七月中高考,是我们的艰辛;年年九月送旧迎新,是我们的甜蜜欣慰。
而今,县里经过多方考察求证,决定让城中迁出择址另建,预计到2025年秋,城中完成整体南迁。届时,一中回归老校园,实现双区并茂。
我是如此舍不得这个校园,但又是如此理解和拥护这项决定。百年大计,教育先行。突破xx高考瓶颈,再现昨日教育辉煌,民心所望,堪为大局,诚信哉服哉!
所以,xx一中,我和你的距离,是无缘有缘,若即若离;我与你的故事,是君子之交,淡淡如水。人间喧嚣如是,我想,这样的距离,这样的故事,也许便是——相知的最好姿态。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师悄悄地成长了,一转眼就是六十年,六十年,可以让幼稚的孩童蜕变成沉淀着岁月痕迹的花甲老人,六十年,可以让一个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六十年,对于辽师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岁月的流淌下,他有了春的和煦温暖,有了夏的热情灿烂,有了秋的略微成熟,却从来没有着冬的冷酷严寒,无论何时,辽师总是慈祥和蔼地张开他的怀抱,等待着一众学子的到来。含着泪送走相处四年的毕业生,微笑着迎接来初来乍到的新生。六十年,就在无声的叹息和笑容,来来去去多少人,多少人在社会上得到了德高望重的地位,他会骄傲的说一声,我的母校是辽师。辽师仿佛有一双温柔的大手,为每一个辽师的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他们都能在梦想的蓝天自由翱翔。
最初对辽师的了解来自于高中的一位老师,那张严肃认真的脸庞至今还经常在我脑海出现,他是辽师的学生,也是我们学校最受敬重的老师之一,虽然他是最不讨好的教导处主任,但是他爱生如子,严厉但是不苛刻,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而不单单是不犯错误就够了。与他的交集来自于我在学校里丢失的一部手机,那时学校是不允许带手机的,但是由于我住校,家里还是给我带了,结果在学校里手机丢了,这位老师先是简单批评我不该违反学校的纪律,又像家长一样埋怨我太不小心了,最后又安慰我不要难过不要耽误学习,心里真的很温暖。我不知道是什么让老师拥有博爱的情怀和胸襟,直到我走进辽师,这里的文化氛围确实可以让人变得宽阔,变得平静。如果在校庆的时候能有幸再次见到这位仁师,我想我要对他说一声,谢谢。
在我心里,辽师是一间像父亲一样有着强壮的可以庇护儿女的臂膀的学校,像母亲一样有着温婉的可以湿润干涸心灵的柔情的学校,他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让我想起严格的父亲,而对学子们饱含深情的佑护又像慈祥善良的母亲,这样的学校,谁会不爱?
这样的辽师,在他即将迎来的六十岁生日,我真心地祝愿他能够想大鹏一样最终跃上广阔的天空肆意遨游,展翅飞翔!成长吧!前进中的辽宁师范大学定能不负众望,最终定能犹如一颗璀璨的夜明珠般散发耀眼夺目的光芒。
《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一年,二十岁的你,季花盛开春风轻浅,前路且歌且行。
在季花盛开的时节,生命仿佛永恒的像四月天这般美好。停驻在春风化雨的校园林荫,一树树花开,桃粉藕白相间在风中摇曳,杏花如雪、樱花灿烂,漫步其中,只觉得时光不扰,岁月静好。
而我们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古朴典雅的彭氏民居,有文艺高雅,相互照应的五教学楼和六教学楼,有宏大庄严的图书馆,有焕然一新的室内篮球场,有青春洋溢的田径运动场,有饱含深情的学术报告厅,有排列整齐的学生公寓与分工明确的学生食堂……这里有和蔼可亲,学富五车的名师教授,有努力向上的莘莘学子,有爱岗敬业的学校员工……这里是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是重庆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这里位于龙水湖旁,这里地处花溪河畔,有樱花大道,微风轻拂,芳香四溢,亦有羊肠小道,曲折蜿蜒,百转千回。这里花溪流水潺潺,温婉娴静,这里校园小径幽幽,轻灵活泼,哼着香樟之曲,一路深远……没错,这里是重庆工程学院。
转眼间,廿载时岁重工校庆踏着春的和润而来。空中散落着向上生长的光,我们在这里播种希望也在这里收获成长。我们自五湖四海为你而来,梦想拥抱于此,你是相逢将这些风景与美妙汇聚,你是分别将更高的天高海阔给我们俯瞰。不知不觉,我已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我们的故事,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不长也不短,却足够我怀念一生。
重工的晨曦,是让人心动的开始。犹记得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为了晨读晨跑而时常早起早训的情景。每到晨跑时总是难以摆脱那股清晨的困倦与乏累,操场上六点多时那一抹清亮的鹅黄,带着内敛的天蓝,掩不住背后蓄势而生的初日,却以最自然的景色带着诱人的魔力,安抚我们心间的怠惰与不愿,唤醒我们内心最纯粹的感动。越到后来便越清楚的知道,那段时光是多么的美好,每日晨读、晨跑与重工的朝阳相伴,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而现在,每每想到那每日或是晨跑或是赶早读时的晨曦,则是一种莫大的激励,给了我坚强的理由。在那每日如一的晨曦前,在这片每个人都在拼搏的舞台上,它赐予了我日出而作的坚持,赐予我现在以及今后战胜怠惰的勇气,永远、永远。
每天最充实的时光是重工的课业与自习氛围给予的。在这里,我能够跳脱曾经中学时“学步式”的教学,敢于求精创新,去勇于探索出以自己思考总结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在设备齐全的实训楼,那些丰富的实验使我们及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公选课程则为我们提供了追随爱好并且丰富自我的途径,主修的导师耐心答疑解惑、指导所学,让我学会以转化式的视野融汇所有相关的知识,让我得以从埋头纯粹的吸收,变为主动的求索与思考。
刻意的美丽,只是短暂的惊鸿一瞥,只有不经意的美才最是刻骨铭心。在重工的两年多时光,我曾闲来信步走在樱花大道,看着那些初成未茂的樱花,带着青春的稚嫩与渴望绽放自我的热情,我有了共鸣的怜惜与悸动——我期待着它茂密而存,芳香四溢的一刻。为了在学习间歇放空片刻,我也曾静默花溪,在这片清净享受者的净土,静心聆听虫鸣与羽翅的律动,感受混沌的思绪逐渐清明,把握脑海一闪而过的灵感,提笔而过,以记者的身份记录下她最真实的故事,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给予着我不断前进的力量。有时,我也会去图书馆借本书,找一个无事的午后,寻一处安静的角落,捧一杯茗,读一本书,一个下午,往往受益良多。因为不经意间,你就会掉入一片知识的海洋,深邃无边。在这里,寻觅到了太多的惊喜与奥秘,在她的面前,你永远是不知餍足的探索者,面对未知的精彩,探寻并且沉醉其中。
温存于此,你早已欲罢不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身未动,心已远,常怀一颗向美之心,只要心有远方,便抬眼即是风景。这里潜藏的美无处不在,看春风桃李花开半夏,品重工学子砥砺芳华。
抬眼间,重工的花草若倩,轻嗅间的清香弥漫,重工用最细腻醉人的的身影成为每个重工学子心中最美的风景。我愿意在你长椅上小憩,细听叶落肩上的声音;我愿溪边凭栏,任思绪飘过我的脑海。何其荣幸,我能够在这里遇见你,在这里从畏惧争夺到享受竞争,从经历坎坷的懊丧到越挫越勇的坚强,为了不后悔来过,为了未来回首的从容,我始终无怨地付出着我青春的一切力量。在重工的每一日都充满新鲜感,在这里,我有勇气争取,我有动力探求,我有由心而生的激情让我在求索反思中迎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去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并肩成长!“坚持立德树人、敢于实践创新,质量为本,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奋力建设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看着你的方向,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更加精彩与辉煌的未来。
春日的重工花开烂漫,莺歌燕舞,而我们正追求着不甘平庸,超越平凡的美丽梦想。梦想在这片春日融融的乐土中开花,绽放,飞扬。
CQIE,你和我的故事有着最浪漫唯美的开始,我却愿你我的未来永远没有结局。在最美最火热的年华与你同在,真好。值此廿载华诞,唯愿你在这浮世浪波里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这一年,二十岁的你,季花盛开春风轻浅,前路且歌且行。
离开初中母校有6年了,虽然很久没有回母校看一看了,但是时不时会从班主任的朋友圈里,看到初中母校一年一年变化的样子。我发现校园里的跑道已经从石子地变成了塑胶跑道,教学楼也翻新了,感觉校园都变得没有了以前的模样。但是从照片里看到母校的大门,看到班主任,看到一群群稚嫩的学弟学妹,曾经的人,曾经的事便一件件涌上心来,那是我懵懂的青春记忆。
所有回忆,青丝成雪。虽然初中生活就像白了发的老人,还剩下零星的记忆,但是在十四中度过的初中三年,承载了我所有美好记忆,记录了我的成长。初中三年,有无数干过的蠢事,还有陪我一起蠢的小伙伴。记得曾经和同桌不分上课下课的小打闹,记得曾经和同学逃体育课然后在楼道里徘徊,记得会在周末的时候偷偷跑到同学家打游戏,记得和同学们约着去溜冰结果摔得鼻青脸肿,记得曾经上课的时候到处传小纸条聊天。感谢十四中,以包容的姿态见证了我的成长。
当然除了这些有趣的记忆,十四中还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十四中离我家较近,所以小学毕业后我直接进入了十四中,但是当时分班考试时我考的很烂,被爸妈数落了一番,最后走运以倒数的成绩进入了重点班。进入初中后,学校的管理方式明显与小学不一样了,学习任务重,老师管的也很严,班级的学习氛围非常好,开始注重学习的我在第一次期末考试便考到了班级的第十二名。初二时,当听到喜欢的人的目标是一中时,我便下定决心也要进入一中。在这之后我曾考进过班级前三,年级前十,最后中考过后真的如愿的走指标进入了一中。感谢十四中,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
还记得十四中的标志是一个船帆,这个标志印在各个班讲桌的前面,象征了母校会带领所有师生追逐各自的梦想,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以前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时常望着这个船帆发呆,还会与小伙伴们一起谈论梦想,一起憧憬着未来的模样。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真正行动,而十四中对我来说,正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记得毕业前,我和小伙伴们定下了与十四中的十年之约,我们相约十年后再回到这个启航的地方,分享各自的成长。
在我离开十四中后,母校也在不断进步。放假回家的时候,时常听到周围亲朋说今年中考十四中又有多少人考进了一中,还看到新闻说母校出了安庆市中考状元,虽已毕业多年,但我仍为母校取得的成果感到骄傲。在别人的眼中,十四中是越来越有名气,而在我眼中,母校是在兑现自己的承诺。母校的发展,是所有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在激励着我们要不断前进。
十四中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从这里我走向一中,而后考上武汉理工,接着我会进一步走向研究生,一步一步朝梦想航行。相信到了十年的约定时间,我会以更好的姿态回到母校,我们会变得更好,十四中也会变得更好,祝福母校!
一座简单朴素的大门,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圃,一条幽静曲折的小道,一群谈笑风生的学子,还有一个懵懂害羞的我。这是零六年我踏进师院,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当一米阳光透过树荫将地面画成斑驳的水墨画时,我告诉自己:我爱上了她……
入学伊始,我们就经历了新生的必修课——军训!还记得那时是我们第一次在操场上走分列式,第一次明白集体荣誉的重要,结果怎样,已没有人去计较了。因为经历过才是无悔的青春!
后来,正式的大学学习生涯开始了。我的专业是历史,可是我却总是提不起兴趣,但也按部就班的如高中一般去上课。不久,各种的社团纷纷招生,让我们眼花缭乱。稀里糊涂中,我参加了历史学院的文通社。但让我至今后悔的是,我仅写过一篇通讯稿就退社了。如果我坚持下去,今天该是能够写出像样的稿件的吧!师院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而我却没有珍惜!回想起来,我错过的何止这一次呢?
师院的英语角我一直想参加,可是怯懦的迈不开脚;各种社团的比赛我跃跃欲试,却最终放弃;各种晚会,也想拿一拿麦克风,无奈仍被羞怯打败……
我的遗憾实在太多,而我收获的也实在太多!充满友爱的师长是我这一生宝贵的财富!直到现在,我仍铭记着他们!
我们的辅导员是郭立场老师,那时才24岁,充满青春气息的他,与我们交流起来毫无障碍。还记得开学不久,他找了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协助他完成一部书的创作,那时的我兴奋的不行,要知道,得到老师的肯定是多么让人自豪的事情啊!也是从那时起,我那颗卑怯的心才渐渐的挺了起来!我从心底感激他!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写作,这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爱好!
我们的第二位辅导员是李志坚老师,说起他,我就觉得特别的亲切。因为他特别像个邻家大哥。临近毕业时,看到我还为没有找到工作发愁时,他推荐给我许多工作机会。记得那次去邻县应聘讲解员,第一次踏入社会的我被一场饭局彻底打垮了。平生第一次无奈喝了一杯白酒,感慨却是如汪洋一般滔滔不绝!当老师看到我发的信息向他发牢骚时,他耐心的开导我,并建议我放弃那个工作,那一次的畅聊,让我的心里是满满的感动。至今想来,我对母校的怀念里,绝不可少的就是那暖暖的话语!毕业后,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他总是尽心尽力的做,从没让人失望过!有师如此,复又何求?
近期又听到关于武崇申老师的报道,说他骑车去家访的事情,内心很受感动。也让我忆起了可爱的媛媛老师,可亲的孙炜老师还有博学的叶博士……
回忆总是充满着许多的感慨,在这一幕幕记忆中,渐渐浮现的是自己穿梭于教学楼,餐厅和宿舍之间的身影;是聆听师长谆谆教诲的专注神情;是和同学漫步校园的逸致;也是一腔再回不去的淡淡哀愁!
在母校的校庆日里,衷心的说一句:“爱你,母校!惟愿更多的学子在你的深情哺育中,快乐成长!”
历史总是厚重而值得尊重,时间却容易倏忽而逝。
不知觉离开安庆这座城市已经几年,但每望到一眼长江都恍惚回到了十四中的某个场景,于是想借着四十年校庆之际略陈我对母校的怀念之意。理工科的文笔也许粗糙,但料想感情真挚的话,希望文章中也能看出十四中的一二分之美好。
历史的厚重对于十四中而言,是四十年的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不曾见证过沧桑时候的学校,但深知它是几十年如一的等待着未来者,陪伴着在读者,关心着前行者。四十年来,母校经历的跌宕起落、享受的鲜花掌声都经由时间冲冲刷刷变成了足够引以为傲的精神资本,但她依然智慧而谦卑。
我所感受到的她,严肃而非压抑,严谨却不呆板。对于青春时候热血澎湃的少年而言,也没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让他成长的更好。后来的我能懂得方圆却不至于失了朝气,大多得益于此。有时年末回家,总是不自觉到附近走上一遭,回忆着当年身着校服的我,既有朝气又有梦想,既有名著又有篮球。教育者总是胸怀博大,走过四十年岁月的十四中更是像一位智者,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所以有人成了栋梁、有人成了螺丝钉,无论是谁都成为了不可或缺。后来的我才意识到智慧不是通过奖项、名次来衡量,那是成绩,虽然母校成绩也斐然,但我深刻觉得智慧才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学弟学妹们,再后来,你就会懂了这段日子的可贵。
是的,还有谦卑。我从初中毕业七八年来,每每回想起来母校都能觉到无限暖意,或许是因为这边仍旧驻守的我的老师,或许是因为这里给了青春期时候的我最正确的指引,或许仅仅是因为这里参差的建筑、一眼望到的长江大桥、曾挥汗如雨的篮球场。我曾不觉得她张扬,虽然一度为她自豪但仍觉得亲近。
所谓乡愁大抵如此吧。在其他城市看到仅有一丝相关的情景就有回到过去的错觉,念叨起过去的事物总是心向往之,心里清楚母校也有不足但完完全全能像她包容我一样去理解她。所以此时——值母校四十周年校庆之际——无比羡慕在十四中这一伟大母亲面前绕膝的学弟学妹。
文章斟酌再三取做“长忆往昔”,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是劝诫自己长忆过去的时光,不要在后来的生活中失去了母校教与我的本真,告诫自己要常回母校看看,行千里终归不能忘故乡。二是感叹母校已风风雨雨走过四十个年头,我们都为母校感到自豪,那些记忆、经验和发黄的老照片一起都要永远珍藏,时不时拿出来品鉴,知历史而后前行。
最后,再次向我敬爱的母校表示祝贺!
樟绿风起
漫步八角楼畔,眼前樟树繁茂,绿意盎然,春风拂过,树叶窸窣,不禁梦回当年,樟绿风起……
“樟绿风”不是一阵风,《樟绿风》其实是一本刊物,它是xx一中樟绿文学社的社刊。樟绿风又是一阵风,它在我年少的心头拂过,吹绿了我心中的文学梦,三十四年过去了,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我是在xx一中襁褓里长大的孩子。1989年,11岁的我考入xx一中初中部就读。漫步在伊芳廷先生筹建的八角楼外,春风拂过,听樟树绿叶窸窣,为古朴的八角楼所承载的一中悠久的历史文化所熏陶,一个深藏心底的梦渐渐被唤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一个以梦为马的文学时代,我们的书包里永远放着一本抄着诗歌的笔记本,嘴上时不时总要背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一个没有内卷和校外辅导班的时代,我们在田野里撒野,在溪水旁嬉戏,在每一个刻意关掉电灯,点起蜡烛的夜晚,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有两个志同道合的同学——阿力和阿顺。我们的文学梦就在樟绿风里萌芽,壮大。阿力自小饱读诗书,见识广泛,能背出很多我们没听过的诗词,他家的书架上摆着许多当时的我觉得非常深奥的文学巨著,这让我的内心充满了羡慕和崇拜。阿力天资聪颖,他喜欢漫画,在课本的每一寸空白处画满变形金刚,文学只是他的“副业”,却比我高出了许多段位。他对很多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不同的见解,自然成了我和阿顺的带头大哥。阿顺和我一样,内心燃烧着文学的梦想,或许也和我一样,希望能通过文学得到女同学们的青睐。
那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脑、网络,街上的书店屈指可数,我们的物质生活仅处于基本满足温饱的水平,也没有什么闲钱买书,这注定了我们的文学土壤比较贫瘠,而母校位于红砖楼一层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为嗷嗷待哺的我们提供了文学甘甜的乳汁。我们经常在周一的下午一起去图书馆借书;每天中午一点时分,我们在阅览室不见不散。我们在各自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里寻找着灵感,然后在教室的课堂上,家里的书桌前,用满溢的荷尔蒙倾泻诗情。如果要给当时我们的诗歌归一个流派的话,那大体上属于无病呻吟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乐在其中。我们还约定长大以后要一起出一本诗集。
1990年的一天,我们在学校的宣传栏看到了樟绿文学社的纳新通知,内心无比兴奋,有一种各自为战的地下党终于找到了组织的感觉。我们很快都按纳新要求在投稿箱里投递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满心期待着成为文学社的一员。当学校的宣传栏再一次出现文学社的公告时,我们都焦急地在公告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忐忑的心情,即使与高考放榜时相比也不遑多让。阿力和阿顺相继欢呼了起来,而我找遍了公告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我落选了……
下午的班会课,阿力和阿顺这两个幸运儿接到通知,到红砖楼二楼音乐室参加文学社的会议。我落寞地看着他们走出教室,心乱如麻。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投递的文章是多么地幼稚和苍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无病呻吟派的扛鼎之作。下课了,阿力和阿顺始终没有回到班上。我的脚支撑着沮丧而沉重的我走到红砖楼下。文学社的会议还没有结束,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想象阿力和阿顺骄傲而自豪地在台上做自我介绍的样子,心情沉到了谷底。忽然,一阵风吹过,红砖楼前的樟树绿叶窸窣,仿佛在给我安慰和鼓励,我当时的脑海里一定闪过了苏轼柳宗元司马迁张海迪海伦凯勒,我从这阵风里获得了越挫越勇的力量。
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这是我来到xx一中的第四年,也是xx一中的xxx年华诞!
小时,在爸爸和姑姑的聊天中知晓了xx一中,而他们都因为没有在xx一中这个xx最高学府学习过而遗憾。那时我觉得,xx一中是神圣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
小学时,妈妈带着我第一次进入xx一中。一中很大,很美,绿叶衬托红花,红花牵引绿叶,生机勃勃,其中万物在我眼中是那么美好。我小心翼翼地揣着正在萌生的小小的愿望。
六年级的一个假期,我和朋友来到xx一中游玩。生物园不大,但里面的景色却让人流连忘返。一中的操场很大,四周有着莽莽榛榛的树丛,红色的跑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彼时的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愿望,往后一定要来xx一中上学,在xx一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真真正正属于我的足迹。
我成了目前家里唯一一个上过xx一中的幸运儿。初一入学时,独自背负行囊踏入校园,抬头仰望树林,斑驳的光影透过树荫投下,落在地上,伸脚踩碎一片落叶,看它破碎的躯干在脚下发出“咔”一声。校园里的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新奇,走上楼梯,心中满怀着紧张,却不失期待。彼时清风轻抚我的脸庞。初入班级,一张张陌生却又亲切的脸蛋,带走了心中的忐忑,我试着与身后的同学交谈,原本不善言语的我却也与同桌聊得不亦乐乎,我们不在意不同的过往,只期待未来的征途是多么美好。那时,我想:xx一中一定是个温暖的家庭吧。
运动会在繁忙的半期考后到来。那是我来xx一中的第一次运动会,我满怀欣喜参加了八百米。那天,骄阳刚好,天空蓝得清透澄澈,我如愿以偿在xx一中操场上肆意奔跑,听着他人的加绿色作文网油喝彩,拼劲挥洒汗水。那时,我真正感受到了“青春”的肆意张扬,“热血”的恣意挥洒。
初二,参加了合唱团。“红千层放飞,灿灿希望;紫玉兰伴着,阵阵书香……”我做梦都想不到,xx一中的校歌会如此动听地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我们随着律动摇摆,我甚至可以从歌声中浮现出xx一中校园里充满文化底蕴的画面。
不知不觉中我在xx一中学习了三年。初三临近毕业,我竟对这校园产生了不舍。百日誓师大会上我那热切的期盼——高中我也一定要在xx一中,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xx一中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呼唤着我,斑驳的光影透过绿叶折射入教室的一角,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我坐在教室中,埋头,奋笔疾书着,为了那小小的期盼,努力着,拼搏着。
当我再一次迈入xx一中,万物可爱,如此熟悉,绿树红墙,如此多彩。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和xx一中的约定——在顶峰再次相见。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在xx一中的三年多,我学会了很多。我与同学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我懂得了独立,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懂得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懂得了不成材先成人的道理,懂得了不应该徘徊,不应该彷徨,要相信自己……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xx一中的前117年我并未在此拥有过痕迹,我愿在xx一中百廿校庆中留下我的脚印。从对xx一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到坚定自己的志向,再到如今对自己和对xx一中未来的美好祝愿。愿彼此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携手同行,共同进步。不管未来有多长久,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将永远铭记着xx一中。
孟秋九月,金风送爽,信院迎来了十年华诞。大家欢聚一堂,共庆盛典。首先,我向全校师生和对母校怀着拳拳情意的校友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
信院的十年,是艰苦创业的十年。从2000年开始,我院的人就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披斩着前进路上的各种荆棘:我们曾以2年的高速度,在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上,日夜交替,完成了目前这所新校园的建设;我们曾用2天的时间,生活楼的全体男生手牵肩抗完成了生活楼整体搬迁。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一艰苦创业的历程中,锻造并凝结了实验校人团结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和敢打硬仗的顽强作用。这一精神和作风,是信院的家宝。今天,当我们再俯瞰这所美丽的校园的时候,全校师生都为自己走过的这条创业之路感到无限欣慰和自豪。
信院的十年,是自主创新的十年。我校是一所民办校,建校之初,无法规可依循,无先例可借鉴,自主创新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十年来,凭借全校师生的才智与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们创新了办学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为学校的顺利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障;这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拓宽了办学道路,为民办学校的自主发展,开创了一个亮丽的窗口。
信院的十年,是科学发展的十年。我院以“厚德博学“为教育理念,以“三项建设”作为学校的发展蓝图: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有序校园,建设节能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全体师生温馨和谐的家园和潜心攻读的乐园。建校十年,发展到拥有80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工的办学规模。
十年办学,十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有汗水,也有鲜花。实验校人用厚重坚实 的办学成果,书写了一部充满开拓与拼搏、也充满梦想与成功的历史篇章。这一历史篇章,镌刻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这就是走艰苦创业之路,走自主创新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一历史篇章,也映射着创业者的刚毅、改革者的无畏,创新者的睿智,以及全校师生的欢悦。
回首十年,我们深知,师大实验校能有今天的发展,有赖于党和国家的扶持,有赖于各级领导的支持,有赖于兄弟学校和各界朋友的关爱。在这里我更深深感谢曾经和正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师生员工,信院的每一点成绩都饱含着你们的奉献,实验校未来的辉煌也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最后,用四句诗结束我的讲话:
十年磨一剑,功业在千秋。
今日把拭看,指向更高处。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
匆匆拾起记忆的碎片,像一张张拼图,缩影了我4年半的青春时光,勾勒出我在一中奔跑的无数个闪光的日子。
伏案忙碌的身影,凌晨半夜的灯火。一笔一划,一词一句。题海里有精疲力竭,纸墨间自挣扎不休。那年烈日下的汗汗累累,那时暴雨中的冒风前行。扛压力纷然而至的沉重,背现实不能逃避的无情。但身后的一中默默陪着我走完了我的初中生活,也将于未来迎接我的高考。
时间是历史的雕塑家,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鲤渚一侧的一中校园,屹立在大樟溪畔,走过了120年的风雨征程,一如当年。
从满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从永泰格致学堂和德育女子学堂到永泰同仁初级中学,再到永泰县第一中学,百廿,百念。一岁一礼。
我望着窗外盛开的千姿摇曳的三角梅,忽然就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校园内一景”的文章。学校的生物园也叫格致园,在我还未正式成为一中的一员时就,它就已是我儿时的乐园了。那时穿梭在交错的鹅卵石小路中,小径的各种生物模型总是让我心生好奇。小石桥下潺潺而过的细流,曾经也有几多鱼儿池中戏。而生物园最中央的那一方亭子,那是我最喜欢的宝地呀。站在亭子里,站在校园的中央,心境自然不同。
多少个岁聿云暮,母校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依旧在骄阳下生辉。
育德至善,格物致知。百廿沧桑,薪火相传。参天的古木和掩映其间的古旧门房见证了多少辉煌,雄踞于校园之巅的钟楼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不必说阳光温暖的教室,也不必说辛勤敬业的老师,就单是这校园里积淀的历史,就足以让人为之着迷,随便撷取吉光片羽,便能从中感受到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那些粗粝的细节,那些奋力前行的轨迹,那些单调重复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真实映照着一个个一中学子的日常。
缓步长堤任好风,百亩岂止为藏春。无论是早上的黑眼圈,还是课上的小困倦,一天一天又一天。现在想起来,是不是还是会觉得很亲切?青山百代,仍荫后人。我更愿意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站在一中的土地上,拥在一中的怀抱里,莘莘一中学子拥有敢拼搏不顾一切的胆量。这是我们的一中,这是我们的时代。
百廿,百念。一中走过了120年的风风雨雨,漫漫时光里,我没能陪伴着一中走过刀尖、跨过山海,我只一介俗人观一些琐事。听过的故事,停留在时光的背后。我现在能做的,便是以一段拙劣的文字来抒写我与一中的短暂交错。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一中在行,我们同行。
过去已过,未来已来。那就一起迈向更好的2022吧!
我步入了大连工业大学的校门,正赶上学校二十周年校庆,并且我们学校还升格了,变成了一所实力较强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二十年,似长,亦短!它像苦茗需要慢慢品尝,工大人时刻将校训铭记在心: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用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信心,努力的改变着工大,使工大茁壮成长。
二十年,学校的环境有了质的飞跃。瘢痕累累的柜面,算盘,灰白色两翼对称式教学楼,周边农田变成了现在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舒适美观的教学大楼,碧波荡漾的湖水……经过20年的建设,几代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东北地区消费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中心。学校遵循"学科为本、质量为上、创新为先、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工为主,以轻工、食品、纺织和艺术设计为特色,工、文、管、理、经五大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中,作为一名新生的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去面对失败和阻力,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过去的成绩已�
在工大的校园里,时刻都能感受到工大的气息,站在月牙形的人工湖边,清澈的湖水中有无数条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鲤鱼、金鱼穿梭,教学大楼的倒影映在其中,心中十分惬意,作为一名工大的学生,我以工大自豪,我要用我最大的努力为学校争得荣誉,让工大越变越好。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想象着再过若干年,我们也将像今年的。校友一样,重回母校,感受母校取得的辉煌,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也许就是因为它的转瞬即逝,在大连工业大学我们走过了不能忘怀的青春岁月,让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多高,大连工业大学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作为一个学校,20年并不悠久,但是它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大连工业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动力发展着,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连工业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