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优秀5篇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1

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叫整体“1”。

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5、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b≠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计算方法相同,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即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小于1。

3、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

5、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上一个“又”字。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与整数的中间对齐。

6、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

(1)如果能整除,那么商就是所要化成的整数。

(2)如果能整除,那么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还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四)约分

第一课时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公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2)筛选法: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因数,再从中圈出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看圈出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看圈出的因数中哪一个最大。

3、解决地砖的边长及最大边长是多少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第二课时约分

1、约分的意义: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约分的方法:

(1)逐次约分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分子和分母,除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2)一次约分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五)通分

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分别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再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筛选法:先写出两个数中叫大数的倍数,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圈出叫小数的倍数,圈出的第一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课时通分

1、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2、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较大。

3、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4、通分的方法:同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选用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每个分数都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1后面有几个0,就从分子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速算绝招

(A)60×20=『』,把60×20看作60乘2,得120,20是2的10倍,再将得数扩大10倍得1200,心算过程是60×2=120,2的后面有一个0,积120后面加一个0,得1200.

(B)估算时,把一个两位数看成是整十数进行估算,如39×40,把39看成40,40×40=1600,39×40~1600.51×30=『』,估算过程是50×30=1500,51×30~1500.

(C)35×11+『』,把35乘10得350,再用35×1=35,350+35=385,心算过程是:35×11=350+35=385,又如43×11=430+43=473.

(D)23×19=『』,把19看作20来乘,多乘龙1个23,再减去23,心算过程是:23×20-23=460-23=437,如45×21=『』,把21看作20来乘,少乘1个45,再加上45,45×20+45=900+45=945.

(E)34×15=『』,把34×10后再加34×5,因为34×5=34×10/2=340/2=170,所以34×15的心算过程是:340+340/2=340+170=510.

学数学三角形的体积公式

三角形是二维图形,二维图形没有体积公式。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三角形计算公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大角对大边。

3、周长c=三边之和a+b+c

4、面积:

s=1/2ah(底x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5、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A

数学平行四边形公式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S平=aXh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h=S平÷a

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X宽高÷2

S三=aXh÷2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H=S三X2÷a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3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b≠0)。< p="">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4、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

0没有倒数,因为任何数乘0积都是0,且0不能作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也大于它本身。

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六)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对应的量,或者“占”“是”“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3、什么是速度?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位时间指的是1小时1分钟1秒等这样的大小为1的时间单位,每分钟、每小时、每秒钟等。

4、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多:(甲-乙)÷乙 少:(乙-甲)÷乙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4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1.单位“1”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数单位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反来,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等于被除数,分母相等于除数,分数相等于除号。

5.“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办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1。

3.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1。

5.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真分数。

6.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7.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线与整数的中间对齐。

8.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也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约分

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2)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数的因数,再圏出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再看哪一个最大;(3)分解质因数法;(4)短除法。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

(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大公因数是1。

4.约分的意义: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分数。

5.最简分数的意义: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6.约分的方法:(1)逐步约分;(2)一次约分。

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通分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叫做最小公倍数。

2.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2)先求出两个数中较大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圈出较小数的倍数,第一个圏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3)分解质因数法(4)短除法。

3.求两个数的最小倍数的特殊方法: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它们最小公倍数。

4.通分的意义:把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5.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一般选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分母作分母的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有限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5

1、 位置的表示方法: A(列,行)如:A(3,4)表示A点在第三列第四行。

一般先看横的数字,再看竖的数字,注意中间是逗号

2、分数乘法的意义:一个数×分数

分数×一个数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4、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整数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兀来表示,兀≈3.14

8、有关圆的公式:

C= 兀d = 2兀r S =兀r 2

d=C÷兀 d=2 r r = d÷2 r = C÷兀÷2

圆环的面积S = 兀 R 2-兀 r 2

9、原价×折扣=现价 营业额×税率=应纳税额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10、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比例

1、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

2、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Y : x = k(一定)

3、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那么反比例关系表示为:

Xy=k(一定)

二、数与代数(复习)

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10。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的倍数。

9、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0、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1、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2、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3、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公因数。

15、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6、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17、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公因数就是1。

18、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9、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0、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3、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5、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6、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 约分和通分

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1、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五)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三)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一)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法则

1、 小数乘法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3.5×4表示4个3.5相加是多少。或表示3.5的4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例:25×0.17,表示25的百分之十七是多少。

2、 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75和其中一个因数0.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或表示0.75是0.5的多少倍。

(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 小数除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二、 度量衡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代数初步知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 v=s/t 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 =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2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 s=(a+b)h/2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1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3、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是多少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数量。

4、百分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