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奚荐贤原文以及翻译【最新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祁奚荐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祁奚请老⑴,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3)——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4)。”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 代之(6)?”对曰:“赤也可(7)。”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佐之(9)。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10)。称其仇,不为谄(11);立其子,不为比(12);举其偏,不为党(1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4)。”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 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15)。” 祁奚有焉。
注释
(1)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请老:告老,请求退休。
(2)晋侯:指晋悼公。嗣:指接替职位的人。
(3)称:推举。解狐:晋国的大臣。
(4)午:祁午,祁奚的儿子。
(5)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姓羊舌,名职。
(6)孰:谁。
(7)羊舌赤:羊舌职的儿子。
(8)于是:略等于现代的“于是”。
(9)佐之: 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
(10)君子:作者的假托,《左传》中习惯用来发表评论的方式。于是:在这件事情上。举:推荐。善:指贤者。
(11)谄(chǎn):谄媚,讨好。不为谄:不算是谄。
(12)比:偏袒,偏爱。为私利而无原则的结合,这里指偏爱自己亲人。
(13)偏:指副职,下属。党:勾结。
(14)王道:理想中的。政治。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这两句话见于《尚书·洪范》。
(15)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见《诗经·小雅·裳裳者华》。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举荐像自己一样的人。
出处:《左传》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①。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②,其为不知乎③?”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④’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⑤:“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⑥。”室老闻之曰⑦:“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⑧,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⑨”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⑩,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⑾’《书》曰:‘圣有谟勋⑿,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⒀,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⒁,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宣子说与之乘说:通‘悦’,以言诸公而免之。
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注释】
①栾盈:晋大夫,因与晋国的加一大夫范鞅不和,谋害范鞅。事败被驱逐,故出奔楚。宣子:即范鞅。羊舌虎:栾盈的同党。叔向:羊舌虎的哥哥。叫羊舌肸(xī)
②离:通‘罹’,遭遇。
③知:通‘智’。
④优游:闲暇而快乐自得的样子。
⑤鲋:读音fǔ。乐王鲋:即东桓子,晋大夫。
⑥祁大夫:即祁奚。
⑦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
⑧不弃仇: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他的仇人解狐。不失亲: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的他的儿子祁许。
⑨夫子:那个人,指祁奚。觉者:有正直德行的人。
⑩驲:读音rì,古代驿站的马车。
⑾保:依赖。
⑿谟:读音mó,谋略。
⒀十世:指远代子孙。宥:赦宥。
⒁壹:指因羊舌虎这一件事。
【白话翻译】
栾盈出逃到楚国。范宣子杀死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禁了伯华、叔向、籍偃。有人对叔向说:“您遭这样的罪,恐怕不明知吧!”叔向说:“比起死的和逃亡的又怎样?《诗》说:‘逍遥自在好清闲,度过一年又一年。’这就是明知啊。”乐王鲋去见叔向说:“我为您去请求。”叔向不做回答。乐王鲋走时,叔向也不拜谢。叔向的手下人都责备他,叔向说:“一定要祁大夫出面才能救我。”家臣头领听了这话,说:“乐王鲋对国君说话,没有行不通的。他想请求赦免您,您却不答应。祁大夫办不到这些,您却说一定要由他去办,这是为什么?”叔向说“乐王鲋是什么都顺从国君的人,怎能办得到?祁大夫举拔宗族外的人不丢弃仇人,举拔族内的不回避亲人,难道偏偏会遗弃我吗?《诗》说:‘有正直德行的人,天下人都会归顺。’祁大夫这个人,就是一个正直的人。”
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叔向的罪过,乐王鲋回答说:“他是不肯背弃自己亲人的,恐怕有同谋作乱的事。”当时祁奚已告老在家,听到这情况,就坐上驿站的传车去见范宣子,说:“《诗》说:‘赐给我们的恩惠无穷无尽,子子孙孙永远保持。’《书》说:‘圣哲的人有谋略训诲,应当明证他的功劳加以保护。’说到谋划而少有错误,教训别人而不知疲倦,叔向就都具备了。他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的十代子孙犯了罪也应该赦免,用这种方法勉励有能力的人。如果因其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圣哲之人自身不得免罪,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鲧被诛杀而他儿子大禹却兴起(被拥立为夏代第一个君主);伊尹放逐了太甲后来却又辅佐他为相,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伊尹的表示。管叔、蔡叔犯了罪被杀,周公却辅佐(他们的侄子)成王。您为什么因叔向是羊舌虎哥哥的缘故就要杀他,从而抛弃国家的柱石呢?您多做好事,谁敢不努力?何必要多杀人?”范宣子(听了这话)高兴了,和祁奚共乘一辆车,用好言劝说晋侯而赦免了叔向。祁奚不去见叔向就回家了,叔向也不向祁奚报告获赦就直接上朝去了。
【简析】
叔向受弟弟的牵连,突然被捕,但他临危不惧,且有知人之明。祁奚为国家爱惜人才,事成则“不见而归”,根本不希望别人报答。叔向获救,也“不告免而朝”,因为他深知祁奚的品德。相形之下,乐王鲋的虚伪和卑鄙,真是不堪入目。
【解析】
此文寥寥数语,写出叔向、祁奚二君子,又以乐王鲋一小人衬之,笔力雄奇。然而写叔向稍过,略有枉自托大至不近人情之讥。
本文记载了祁奚为国家社稷而说服宣子,救了叔向,无所谓个人恩典。叔向因自己才能而获救,无所谓感恩祁奚。
叔向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一是能力强,用文中晋国的“大佬”祁奚的话来说是“谋而鲜过,惠训不倦”。祁大夫是正直无私的人,这样的人的话往往可信度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叔向是国家的柱石之材。二是身居大位,头脑清醒无比,尤其是出现对已不利的重大变故时。
文章的引子是,叔向的弟弟出事了,由于涉嫌叛乱,当上了判臣贼子,被执政大臣范宣子杀了。而叔向因为弟弟的罪行而被“圈禁”了。
说是“圈禁”,也许有点像我们现在对待党内分子进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文中说有个叫乐王附的重臣来到叔向圈禁处,告诉叔向他会为叔向帮忙脱罪。这个地方有叔向家人,应该是在叔向家了。
说叔向头脑清醒无比就在于此,叔向居然不以为动地谢绝了。家中老仆人都看着起急,都这时侯了,有像乐王附这样在晋侯面前说一不二的人给你开脱,你还慎着干什么样呀!叔向却说,乐王附是唯国君的命令是从的人,不可能帮我!他只相
信唯有祁奚大夫来救他!--为什么呢?叔向说祁大夫这个人比较公正!他能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他怎么会抛弃我这么有本事且并未涉案的人而不救呢?诗经里说,有正直德行的人,天下都要顺从。而祁大夫正是这样的人啊!
祁大夫无私荐贤的故事流芳千古,不可不谈。有一次,晋侯向祁奚询问接替中军尉的人选。他称道解狐,晋侯惊呼“这不是你的仇人吗?”。祁奚说:“您是问谁能接任此职位,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解狐死后。晋侯又问祁奚。祁奚回答说:“祁
午可以胜任。”晋侯又很吃惊:“这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说:“您问谁可胜任,而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这样晋侯就派遣祁午补了空缺。
情况的进展果然如同叔向所料,乐王鲋在晋侯问及其对叔向事件的看法时,真的“溜肩膀了”,他还诬蔑叔向说叔向不会放弃手足之情,会有罪的。本来叔向的罪可大可小,这一下,叔向真的危了!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关键时侯,还是老同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祁奚本已退休了,硬是亲自去见了朝中管事的执政大臣范宣子,祁奚的话很感人也很中肯,他说,《诗》《书》上教导我们要珍视爱惜国家的栋梁之材,像叔向这么出色的人才,就算有再大的牵连也要力保!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为国家出力。祁奚还举出古代先贤的例证,舜帝杀了治水无功的鲧,却能继续重用他的儿子大禹;商王太甲因少时荒淫而被宰相伊尹放逐过三年,当他改过自新重掌王位后,却对伊尹毫无抱怨;周初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叛乱被杀,而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周公却能继续辅佑成王。范宣子被说服了,他又带着祁奚一同说服了晋侯。于是叔向恢复自由了。
令人觉得倜傥非常的是,对叔向有大恩的祁奚不见叔向就回家了,而叔向认为祁奚是以社稷为重而救了他,所以不因私情去向祁奚致谢!
叔向的化险为夷故事告诉我们,人云亦云之人不可靠,不负责任之人不可托,真心实干,做有能力的人,依靠正直的力量才能求生存,古代的叔向如此,今天的商场、职场也是如此。
看看叔向与祁奚的同朝古风,想想我们今天的诸多俗不可耐之事,我们是否感到有些“愧意”了呢!
祁奚请求退休。晋悼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晋悼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晋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佐助。有德行的人称赞祁奚,说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正因为自己为善,所以能举荐与自己一样的人。诗经说:“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真是贤德的人。(《左传·襄公三年》)
【作品介绍】
《祁奚请免叔向》记载了祁奚为国家社稷而说服宣子,救了叔向,无所谓个人恩典。叔向因自己才能而获救,无所谓感恩祁奚。叔向的化险为夷故事告诉我们,人云亦云之人不可靠,不负责任之人不可托,真心实干,做有能力的人,依靠正直的力量才能求生存,古代的叔向如此,今天的商场、职场也是如此。
【原文】
祁奚荐贤原文及翻译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下文是关于祁奚荐贤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晋平公问于祈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祈黄羊曰:“解狐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恨也。”平公曰:“善良。”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祈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祈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祈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祈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当任这个职务呢?”祈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当。”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祈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去担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祈黄羊说:“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祈黄羊回答说:“祈午可以。”平公说:“祈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祈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好!”于是又任命祈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大家都赞扬他。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祈黄羊讲的这些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像祈黄羊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拓展阅读
文言文翻译技巧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 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目录人物简介历史记载历史评价人物简介政治情况
由于时代所限,祁奚在政治上并无卓越的业绩可称。晋景、厉、悼、平四世,秦、楚、齐、晋争霸正酣;晋内忧迭起,是政治家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况景公继位(前5)至厉公末年(前574年),正是祁奚20到40多岁期间,年富力强,理应有充足的精力参与国家事务。但这数十年间,却是祁奚政治生涯的空白时期,颇令人费解;究其原因,恐是晋公室宗族势力较弱所致。历史上,晋宗法血缘关系比较松弛,经过多次晋宗族相残事件后,异姓和异支的卿大夫贵族逐渐把持了朝政。至景公、厉公以后,晋同姓大夫仅剩栾氏、S氏、羊舌氏、祁氏四家了。景公和厉公采取的是重用异姓卿族,压制同姓宗族的政策,厉公杀三S(即S、S摺⑧S至),亡S氏;平公时灭栾氏;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分其邑为十县”,晋公室益弱。可见,景公、厉公以后,同姓大夫正在逐步退出晋国政治舞台而让位于“六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上述问题了。
祁奚荐贤
虽然祁奚在政治上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祁奚荐贤却成为千古美谈,为人所称颂。祁位于帝尧封地,有“尧之遗风”,其民勤俭质朴。这种品质在祁奚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祁奚请老,悼公问谁可代中军尉一职,祁奚举荐解狐。悼公又问,解狐可是你的仇敌,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解狐卒,祁奚又荐祁午。悼公问,祁午可是你的儿子,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这就是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正面评价
《诗小雅》赞:“言惟有德之人,能举似已者也。”相传解狐为祁县东冀里人,为人正直廉洁,做官时也曾举自己的仇人刑伯柳为上党守。柳往谢解狐,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其耿直倔强的性格同祁奚何其相似。祁午也是晋国当时著名的贤才。他“好学而不戏,守业而不淫,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质直而无流心”,任中军尉后,“军无秕政”。袁启疆称祁午“为诸侯之选”。左氏由此慨叹,“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给祁奚以极高的评价。
公而无私
祁奚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也随 “栾盈之难”后,范宣子(即士)因羊舌虎(叔向弟)故,囚叔向(即羊舌Z)。叔向谢绝了乐王鲋“吾为子请”的好意,希望祁奚能为他主持公道。他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祁奚听说后,请求范宣子赦免叔向。他对范宣子说,叔向惠而有谋,是国家栋梁之才,以其弟之故而杀叔向,是弃国家社稷于不顾,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范宣子遂免叔向。祁奚所为,皆出自公心,所以事后他“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也明知祁奚是为了国家,并非偏爱自己,故不谢祁奚而还。可见,叔向对祁奚是十分了解的。 祁奚之“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宗法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应具有的“忠”“孝”之道德的内在要求。大夫应尽力公家之事,,以私害公,即为非“忠”;而“孝”之道德最为重要,贵族之孝,就是要“尊祖敬宗”“保族宜家”。祁奚作为晋公室宗族,在“公室益弱”的情况下,尊祖保宗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先秦时期,公而忘私仍然属于较高层次的道德范畴。何况,祁奚唯贤是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才受到人民的怀念。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侯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人选。他称道解狐,这是他的仇人。晋侯打算任命解狐,他却死了。晋侯又问祁奚。祁奚回答说:“午可以胜任。”当时羊舌职死了,晋侯说:“谁可以接替他?”祁奚回答说:“赤可以胜任。”由于这样就派遣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职为副职。
历史记载祁奚请老
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3)――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4)。”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 代之(6)?”对曰:“赤也可(7)。”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佐之(9)。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10)。称其仇,不为谄(11);立其子,不为比(12);举其偏,不为党(1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4)。”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为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15)。” 祁奚有焉。选自《左传・祁奚举贤》
注释
(1)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之前任晋国中军尉。请老:告老,请求 退休。(2)晋侯;指晋悼公。嗣:指接替职位的人。(3)称:推举。解狐:晋国的大臣。(4)午;祁午, 祁奚的儿子。(5)于是: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当时任中军佐,姓羊舌,名职。(6)孰:谁。(7)赤: 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的儿子。(8)中军尉:中军的军尉。(9)佐子: 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10)于是:在这件事情上。举:推荐。善:指贤能的人。(11)谄(chan):谄媚,讨好。(12)比:偏袒,偏爱。(13)偏: 指副职,下属。党:勾结。(14)这两句话见于《尚书。洪范》。王道: 理想中的政治。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15)这两句诗 出自《诗。小雅。裳裳者华》。
翻译
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中军尉职务的人。祁奚推举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 晋悼公要立解狐为中军尉,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他,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任 中军尉。” 正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死了, 晋悼公问 祁奚:“谁可以接替羊舌职的职位?”祁奚回答说:“ 羊舌赤可以。” 于是,晋悼公让祁午做了中军尉,让 羊舌赤辅佐他。 君子认为 祁奚在这件事情上能够推举贤人。推荐他的仇人,而不 谄媚;推立他的儿子,而不偏袒;推举他的下属,而不是勾结。《尚书。洪范》说:“没有偏袒不结党,王道政治坦荡荡。”这话大概是说的祁奚 这样的人了。解狐得到举推,祁午得到职位,羊舌赤得到官职;立了一个中军尉的官,而得举、得位、得官 三件好事都成全了,这正是由于他能推举贤人。恐怕只有贤人,才能推举跟自己一样的`人。《诗。小雅。裳裳者华》说:“只因为他有仁德,才能推举象他的人。” 祁奚就具有这样的美德。
读解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能做到象 祁奚这样,不管是仇人也好,还是自己的亲属、部下也好只以德行和才能作为推荐的标准,这样的人古往今来都是少数,确实不多。假如世界上充满了象 祁奚这种坦坦荡荡、不偏不党的君子,世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祁奚也就失去了光彩。正因为稀少,大多数人做不到,他才成了榜样, 才有了光彩,才让我们称赞。 从人们的愿望来说,总希望祁奚越多越好,世界也将因此变的越来越美好。但是,希望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有时甚至还会很大。一方面我们不 这大概是一个永远的结论,难以解决。 理想与现实比较起来,要虚无飘渺的多,因为我们总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周围生活的真实模样: 人们拉帮结伙,你吹我捧,一方面胆子更大,另一方面手法更新,再加上更新的创造, 比如“炒”,比如人走茶不凉把尾巴留下。当你实实在在地面对这些东西时,能不丧气吗?。 我们总是在失望和丧气中想起一句不老不新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表面上看起来这话充满积极乐观的气味,但是一想到玻璃缸里的 金鱼,就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历史评价君子认为祁奚为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称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而不是勾结,推举他的副手而不是结党。《商书》说:“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这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就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好人的缘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举类似他的人。《诗》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这样做的。 扩展阅读:祁 奚 祁奚(前620--前545),本姓姬,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姓。周简王十四年(前572),晋悼公即位,祁奚被 周灵王二年(前570年),祁奚因年老告退。悼公问:“谁可以接替中军尉一职?”于是,他便举荐了与自已有仇的解狐.但解狐未及上任就死了.悼公再次问他:“谁还可以接替中军尉一职呢?”他回答说:“我的儿子祁午可以。”不久,中军佐羊舌职也死了,当悼公再次征求他的意见时,遂又向悼公推荐羊舌职的儿子。悼公问:“你为何既举荐你的仇人,又推荐与你关系密切的人呢?”祁奚答道:“主公问的是何人能胜任,并非问及与我的关系呀!”悼公认为有理,便任命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为中军尉辅佐人。 周灵王十六年(前556),晋平公重封祁奚为公族大夫。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执掌晋国朝政的大臣范宣子杀死大夫羊舌虎,又株连其兄叔向入狱。有人劝叔向求宠臣大夫乐王鲋为之说情,叔向直言:“惟祁大夫能救我。”祁奚听说后,不顾年老路遥,驱车面见范宣子,义正辞严地说:“《尚书》讲对一位有智慧、有谋略训诲的人应当相信、保护及安慰。叔向是参与谋划国家大事而很少有过错,教诲别人又从不知疲倦的人呀。对这样的人不给以安慰重用,却反而被株连,这是国之大失啊!过去,鲧被处死,其子禹却得到重用,管叔、蔡叔被杀逐,其兄周公却仍在辅佐成王。我们怎么能因为一个羊舌虎,就置整个国家利益于不顾呢?”范宣子听了很受感动,两人一起面见平公,说服平公赦免了叔向。事后祁奚悄然而归,叔向也未登门拜谢。 祁奚这种以国家社稷为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贤不为谄、救人不图报的“尚公”精神,受到世人的称道。孔子赞美 :“祁奚举荐仇人,不为巴结;举荐儿子,不为偏爱;举荐辅佐,不为结伙....惟有贤能才可以举荐贤能啊!”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称赞道:“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祁奚举贤
鲁襄公三年,晋国的中军尉祁奚告老还乡,晋悼公向他询问代替他的人选。祁奚称赞解狐,推荐他接替自己的位置,而解狐其实是祁奚的仇人。晋悼公正打算任命解狐时,没想到解狐却死了,于是悼公又去问祁奚还有谁可以胜任。祁奚回答说:“我的儿子祁午可以胜任。”刚好当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悼公问祁奚谁可以接替,祁奚回答说:“羊舌职的儿子可以胜任。”这样悼公就任命祁奚的儿子祁午为中军尉,让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担任他的副职。孔子评论说:“这样看来,祁奚确实是个能推举人才的人,称赞他的仇人,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不是营私;举荐他的副手,也不是结党。《尚书》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大概说的就是祁奚吧。解狐能被举荐,祁午能被重用,羊舌赤能有职位,设置了军尉一官,而成就了三件美事,这是因为祁奚能够推举贤人的`缘故啊。唯独有德行的人,才能推举类似他的人。因此《诗经》中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这样的人。”
后来,在鲁襄公二十一年的晋国栾氏之乱中,叔向受到他弟弟的牵连被抓。乐王鲋去见叔向,对他说:“我为你去请求赦免吧。”叔向不回答,乐王鲋离去时,叔向也没有拜送。别人都责备叔向,叔向说:“乐王鲋是个老奸巨猾的人,什么都顺从国君,怎么能办这样的事呢?祁奚外举不记仇,内举不避亲,难道独独会不管我吗?《诗经》说:‘有正直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祁奚就是一个正直的人呀。”叔向说:“一定要让祁奚为我讲情才行。”
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叔向的罪过,乐王鲋因为叔向拒绝他的帮助,心里恼火,于是回答说:“叔向很可能也是参与叛乱的人。”祁奚此时已经告老还乡了,听说这些情况后,迅速赶到国都,去拜见卿士,说:“《书经》中说:‘智慧的人有谋略有训诲,子孙才能得到安宁和保护。’说到谋划而少有过错,教育别人而不知疲倦,叔向都是具备的,他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的子孙有过错,还是要加以赦免,以此来勉励有能力的人。如今他自己一被牵连,晋国就要抛弃这样的社稷之臣,这不会使人困惑吗?
“过去鲧被诛戮,而他的儿子大禹照样兴起;伊尹曾经放逐过太甲,后来又做了太甲的宰相,太甲始终没有怨恨的样子;管叔、蔡叔被诛戮,而他们的弟弟周公仍然能辅佐成王。为什么仅 事后,祁奚没有见叔向就回去了,叔向也不向祁奚报告自己得到赦免的情况就去上朝了。
(出自《春秋左传》)
祁奚请老 阅读答案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参考答案:
10.A
1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