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一年来,在县乡两级人大的正确领导下,他认真学习领会《宪法》、《组织法》、《选举法》等有关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水平,做到自我能懂法、守法,同时向大家宣传法律,不断学习使自我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大代表。
一、认真履行职责
一年来他能够用心参加县乡两级人大所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领会和履行会议精神及职能,用心协助上级有关部门的考察、评议、推荐、验收等工作,充分发挥好一个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作用。
二、思考发展,提出合理化推荐
他充分发言,表达自我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推荐乡政府
1、对于乡低收入人群,应发展农区畜牧业,由冬闲变冬忙,增加劳动程度,农牧相结合,改变单一的农业格局,促进农牧并举,农牧双丰收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2、作为农民种地务必充分利用农家肥养地,并大力提倡、推广压绿肥,改善和调整土壤结构,实行测土配方等先进的种植耕作技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多方集资,调动农牧民投工投劳,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稳步发展。
3、塔克尔布拉克村村民出行难,群众反应强烈,用心推荐有关部门及领导能够把公交车通到该村,能够改变该村出行难的问题,让农牧民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上去。
4、南岸大渠在塔克尔布拉克村段上有一个交叉工程,每逢洪水季节隐患极大,如不及时修复,十几万的。工程有可能付之东流,并冲毁农田。他现场向水电局领导提出了推荐,应在洪期过后,及时地加以维修(如分水闸门,挡水墙处裂缝,渠岸加高加宽)。
三、关心群众,发挥作用
他所在的村20xx年的重点工程是2000平米的晒场和小型广场的修建,此工程由三方投资、集资修建,但在集资过程中,有一部分困难户没能按时筹集到资金,影响到了开工时间,他就把自我还没到期的存款拿出了五万元,替这些没有交钱的农户预交,使此工程得以如期开工,按时完工。
四、引进优良品种,增加农民收入
他所住村是一个粮食种植大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有职责有义务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透过几年的实验考查,从察县小麦种子基地引进的冬小麦优良品种,该品种越冬性能好,抗病性强,而且高产、稳产,不仅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
五、关爱他人,帮扶百姓
本村二组五保户邢水昌,是他的分管对象,多年来在日常生活中,老人的衣、食、住、行、病以及房前屋后菜地的种植管理、收割,他都尽可能顾及到。感冒患病轻则帮他拿点药,重则扶他到卫生室看病打针,有时还得帮他垫付医药费。老人身体不好,为了使他能尽快康复,经常性给他买鲜牛奶、蛋糕之类的营养品。
周绍庚,男,1956年5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衡山县贯塘乡梓塘村村支部书记,衡山县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带头人,是模范执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带头人,更是稳定大局,致富一方的带头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级人大代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完成本乡的政治、经济任务。周绍庚同志就是这样的一名人大代表。
20xx年,他荣幸地当选县人大代表。对此,周绍庚同志既感到骄傲,又感到责任重大。他一方面依法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周绍庚勤勤恳恳,是一位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老党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周绍庚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国家和人民,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品行端正,行为诚实,廉洁奉公。坚持学习人大代表大会制度,熟悉人大理论,明确人大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努力打好理论基础,用科学的辩证的理论武装头脑,通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正确、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人民代表是受人民信任和委托的,经人民选举并派往人民代表大会的使者,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体现着,是人民意愿和呼声的代言人。因此周绍庚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敢于仗义执言,为百姓说话。他没有缺席一次人大组织的会议和开展的的活动。今年县人大代表招开前三天,周绍庚同志身患重感冒,可他仍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出席了会议。每次人大会议前,他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倾听民生,了解民意,有针对性地做好审议和建言的准备;会中,深入思考,积极发言,认真提交建议议案;会后,及时组织会议,传达学习大会精神,把自己的理解和领会一同贯彻到具体实践中。
周绍庚在任职期间,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他先后带领村支两委先后向外争资30余万元,完成了农电网改造,水泥硬化通村公路2公里,通组公里2公里,硬化渠道3千余米。除此之外,他也一直致力于梓塘村的民生工程建设,如油铺塘水库的除险保安工程正在申请项目资金之中。
周绍庚,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人大代表,一个朴实果敢的人大代表。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人大主席团的信任,更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他也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跟紧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他表示今后会继续深入群众,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最新声音;深入实际,掌握事物发展的'最新情况,处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做好代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立足本职,努力开创代表工作的新局面。经党政集体研究,一致推荐周绍庚同志为衡山县优秀人大代表。
快60岁的王楚光,是大德镇中心小学大梁完小一位普通教师。他在乡村小学已经执教了40年,把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教育,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们。
王老师说,从教40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为了孩子坚守山区
王楚光出生于1954年,父母虽没有文化,但一直尽最大努力送他读书。21岁高中毕业后,村里差老师,他被推选为乡村小学老师,便成了村校三个教师之一。
当上教师后,王楚光一心扑向教育,希望用知识改变家乡孩子们的命运,让他们走出偏僻山村。
“学校不能没有老师,孩子们不能没有书读,别人不去我去。”王楚光说,当时的乡村教师并不是脱产教书,每月的津贴远远不够一家人的开支,家里的`农活也要照样干。工资待遇低,教学条件艰苦,但他坚守在山区,毫无怨言。 在40年的教师生涯中,王楚光也有过走出去的机会,但为了孩子,他都放弃了。1978年恢复高考,他心动过,“上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我当时刚好教毕业班,又担任班主任,所以只能放弃了!”
王楚光说,孩子们离不开他,他同样也舍不得孩子们! 上世纪80年代,村子里有很多人外出打工,王楚光也曾经想出去闯一下,希望多挣点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当时学校只有三个老师,每个老师的任务都很重,也很难找到其他老师来顶替。后来在学生和家长的挽留下我就没有出去。”王楚光说,尽管到现在家里也不富裕,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一心只为桃李香“要让孩子们走出山区,教学质量是关键。”王楚光深深明白这一点。
“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工作量并不小,除了备课、上课外,还要抽空给学生辅导。”王楚光说,因上课时间较长,教师只能在课间或学生上体育课时批改作业,平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辅导。有时候,因连续上课嗓子都喊哑了,还得坚持上课。
“我们得对学生负责。学校条件本身不够好,我们要是停下来休息,学生的功课就要落下了。”王楚光说。
执教40年来,王楚光勤勤恳恳工作,不仅在学习上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予孩子们无尽的关爱。 “以前的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要家访只能走山路去。那时候每个星期上6天课,我就抽星期天步行8至10公里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王楚光说,他每周都是一早出门,天黑了才能回家,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清清楚楚。
40年的风风雨雨,日日夜夜,王楚光默默地教书育人,在偏远乡村里播撒着知识的种子。他将身心都倾注在学生身上,用爱心、诚心、细心、平等心、责任心和恒心改变了无数山里孩子的命运,改变了无数贫寒家庭的命运。没有人会怀疑,始终在乡村深处的他,桃李满天下。
辛勤浇灌希望之花
“教书育人,不但要丰富孩子们的知识,也要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王楚光说。
记者注意到,学校的花台里种满了绿树和鲜花,各种颜色的菊花开得正艳,为这个偏远村校增添了许多活力。 “王老师是一个爱种花的人,这些花大部分都是他弄来的。空余时间,他就拿出工具修剪枝叶、浇水除草,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校园环境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学校阳校长说。
学校里大多数都是留守儿� 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讲台这一舞台,清贫、清苦、清净。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就是老师!
山再高老师为梯,风再大老师为靠。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一个忙碌的身影,为了学习、为了教育,一双大手握住孩子们的小手,行走四季心手相牵。相信只要有王楚光这样敬业的好教师,山里的孩子一定能够走出大山。
赵金龙同志现任红星乡红太村党总支书记,二十年来,他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努力做好代表工作,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努力学习,明确职责,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经验的基层工作者,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知识,明确了人民代表的权利、义务、职责,增强了当好人民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光荣感,坚定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积极参加上级人大组织的学习、会议和代表活动,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不断得到学习和提高。
二、倾听群众呼声,真心为群众办事
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工作中,他按照“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的原则,认真为人民办事,与百姓保持密切的联系。修建红太乡路时,因阔宽路面需要拆迁一些村民的院墙等附属设施,再加上修路占用了一些村民的土地,但是补偿资金迟迟没有到位,村民们对此很不理解,影响了全村的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积极找有关部门协调,多方筹措资金发放到村民的手中,给了村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20xx年,红太村仁和组王乃山投资兴建了红太村养牛示范科研所,改所的成立不但使全乡农民能够足不出户的学习到先进的养牛技术,而且还能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兴建过程中他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听说王乃山资金遇到了困难后,他就多次到市区乡有关部门区帮助协调,最后在乡党委的帮助下,为王乃山提供了四万元无息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备春耕生产时期是他最忙的时候,农民们备春耕生产要买种子、化肥、农膜等及购买车辆,急需资金周转,每年这一时期,他都积极地与信贷员沟通,找信用社帮助贷款,解决村民生产上的资金问题。
三、加强法律宣传,做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
人民代表必须带头遵守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并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因此,人民代表不仅要学法、懂法,而且要带头宣传法律,执行法律。宣传法律,调解民事纠纷是基层人民代表应尽的义务。红太村二组有一个叫金德满的老人,因为金德满得了脑血栓,无法劳动,而且老伴也体弱多病,所以家中十分贫困,四个儿子都成家另过,不愿赡养老人。知道这事后,他就经常找这四个人谈心,指出赡养老人是法律要求当儿女们的应尽的义务,摆事实讲道理,直到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儿女们尽到了孝心和义务,老俩口也开心了。
二十年来,赵金龙同志默默的为红太村民奉献着,现在的红太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再他的带领下,红太村20xx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0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57.36元,新建和规范了仁和养牛小区、太阳棚桃小区、红光蔬菜小区,为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指明了方向,红太村连年获得市、区、乡各级的表彰,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市、区、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人大代表等光荣称号。
刘立才同志是镇江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高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是高州市名校长,他任劳任怨,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人民群众幸福丹心一片,展现了基层干部可敬可佩的风采。
一、一心一意谋发展。
刘立才同志从大局出发,调任镇江一中后,面对镇江一中内忧外困、债务重重、师生人心不稳等情况,刘立才同志迎难而上,带领全校师生团结拼搏,把“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作为办学宗旨,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全面改造校容校貌,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兴建了新学生饭堂,将在明年内投入使用,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加强了教育教学管理,全方位探索了创新与发展之路,全力提升办学水平,校园环境优美,清洁卫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教育教学上更是捷报频传、凯歌高奏。2011年中考,考入城区四大中学90人,列居高州市第8名,有3位学生在今年高州市“缅茄杯”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得直升高州中学资格,另外,谢桂创、周巧韵、刘兴天等3位同学获高州市中考单科满分状元。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教学论文集体三等奖、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茂名市治安事故为零学校、茂名市美丽校园、高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高州市文明单位、高州市依法治校优秀单位、高州市普教系统20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高州市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先进单位,高州市中职招生先进单位、高州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高州市五四红旗团委、高州市先进团委、高州市先进职工之家、高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工作集体、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此外,学校《明珠》文学社被评为茂名市优秀文学社,《明珠报》被评为茂名市优秀文学社刊,近两年来, 4人被评为教坛新秀,县市级优秀课例5个,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级奖励40多篇,获省级奖励30多篇,获茂名市级奖励20多篇,获高州市级奖励100多篇,学生有25人考入高州中学,有 200多人考入城区四大中学。其本人有20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级奖励,其中《青少年上网 宜疏不宜堵》获第六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并在《茂名日报》发表;论文《建立长效机制,关爱留守儿童》获第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征文一等奖,并在会上交流,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刘立才同志经常说:“与群众交谈,接触,才能真切了解群众的真正需要;为民鼓与呼。”他口头上是这样说的,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与群众打交道,还上村下乡,与群众攀谈,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为了改善镇江子弟学习条件,他多方联系,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兴建了学生饭堂,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为了形成良好社会环境,他积极联系当地派出所及工商部门,联合行动,经常性地检查圩镇的网吧、游戏机室,净化了社会环境,营造了良好育人风气,行到了广大家长拍手称赞。他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想民之所想。因此,群众对他评价很高,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三、认真学习,与时俱进。
在辛苦的。工作之余,刘立才同志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学习业务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通过学习,提高了党性认识,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学习得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廉洁自律,树立典范。
刘立才同志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除了他工作扎实,更离不开他清正廉洁的表现,他常常告诫学校领导和家人:“拿别人的东西手软,吃别人的饭嘴短。如果守不住自己的手和口,就会使学校蒙受巨大的损失。” “公生明,廉生威”,清廉让他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爱戴。
刘立才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工作扎实、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优秀基层干部。
一年来,在县乡两级人大的正确领导下,他认真学习领会《宪法》、《组织法》、《选举法》等有关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水平,做到自己能懂法、守法,同时向大家宣传法律,不断学习使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大代表。
一、认真履行职责
一年来他能够积极参加县乡两级人大所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领会和履行会议精神及职能,积极协助上级有关部门的考察、评议、推荐、验收等工作,充分发挥好一个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作用。
二、思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他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建议乡政府:
1、对于乡低收入人群,应发展农区畜牧业,由冬闲变冬忙,增加劳动程度,农牧相结合,改变单一的农业格局,促进农牧并举,农牧双丰收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2、作为农民种地必须充分利用农家肥养地,并大力提倡、推广压绿肥,改善和调整土壤结构,实行测土配方等先进的种植耕作技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多方集资,调动农牧民投工投劳,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稳步发展。
3、塔克尔布拉克村村民出行难,群众反应强烈,积极建议有关部门及领导能够把公交车通到该村,能够改变该村出行难的问题,让农牧民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上去。
4、南岸大渠在塔克尔布拉克村段上有一个交叉工程,每逢洪水季节隐患极大,如不及时修复,十几万的工程有可能付之东流,并冲毁农田。他现场向水电局领导提出了建议,应在洪期过后,及时地加以维修(如分水闸门,挡水墙处裂缝,渠岸加高加宽)。
三、关心集体,发挥作用
他所在的村20xx年的重点工程是2000平米的晒场和小型广场的修建,此工程由三方投资、集资修建,但在集资过程中,有一部分困难户没能按时筹集到资金,影响到了开工时间,他就把自己还没到期的存款拿出了五万元,替这些没有交钱的农户预交,使此工程得以如期开工,按时完工。
四、引进优良品种,增加农民收入
他所住村是一个粮食种植大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有责任有义务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几年的实验考查,从察县小麦种子基地引进的冬小麦优良品种,该品种越冬性能好,抗病性强,而且高产、稳产,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
五、关爱他人,帮扶百姓
本村二组五保户邢水昌,是他的分管对象,多年来在日常生活中,老人的衣、食、住、行、病以及房前屋后菜地的种植管理、收割,他都尽可能顾及到。感冒患病轻则帮他拿点药,重则扶他到卫生室看病打针,有时还得帮他垫付医药费。老人身体不好,为了使他能尽快康复,经常性给他买鲜牛奶、蛋糕之类的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