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一集统一大业文字内容简述最新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

社会实践简述 1

X月X日,谢老师和两个领队的老师带我们去参加了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早上,我们大家在班里集合后,就坐上大巴走了。很快,我们就到了青青世界。我们先验了票,就进去了。我们先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参观青青世界了。我们首先参观了森林小学,它共分为四个教室。我们首先参观了第一教室,第一教室讲的是花。我走进里面,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大花园。我在这里面了解了有关于花的知识。比如花里面有雄蕊和雌蕊,可以食用、药用的花有哪些等等。

离开了这里,我们就来到了森林小学的第二教室——蝴蝶农场。在蝴蝶农场里,我们看到了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蝴蝶,它们好像一个个美丽的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此外,我还看到了关于蝴蝶的介绍与标本,让我对蝴蝶又长了一些见识。

参观完蝴蝶农场,我们就进入了热带雨林。那里的道路十分狭窄,路边生长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古怪到都叫不出名字来。还有许多参天大树,高到都望不到尽头。它们茂密得好像从天上降下来一张绿色的地毯,把我们包得严严实实的。

突然,前面传来几声奇怪的叫声,我觉得很奇怪。我们又走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模型。哦,我们原来到了侏罗纪公园(其实侏罗纪公园和热带雨林是在一起的。)那里的恐龙模型做得栩栩如生。凶猛的。恐龙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时刻准备扑向猎物。还有的恐龙想下河喝水,结果却遭到埋伏在河边的恐龙的突然袭击。望着恐龙模型和热带雨林,我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期的热带雨林,探索它们神秘的谜团,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离开了侏罗纪公园,我们就进入了热带雨林的多雨区。我们先在借伞处借了一把伞,就进入了多雨区。雨下得很大,以至于那些古怪的植物都看不见了。但是在这里也有收获,我看到了彩虹。它像一条七彩飘带挂在那些植物上。我注视着它,直到它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我们离开了热带雨林,就在雨林馆旁边的休息处吃零食。我把零食分给了同学们,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吃完零食,我们就去一个表演场。表演场表演的是打击乐,乐器发出的声音十分好听。可是,这里的乐器都是用废旧物品做的,铜管其实是旧的,舞台上演员敲的桶,也是旧的桶。那为什么垃圾会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主持人说:“垃圾其实是我们放错了位置的宝贵资源。”我才醒悟过来。是啊,我们向地球排放了这么多垃圾,却没有想到过这些垃圾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吗?

下午,我们走完惊险吊桥,参观完森林小学第四教室,就来到了一个游乐场。游乐场里有很多好玩的。有高跷、多人踏板、独轮车、拖车等等。我一会儿踩踩高跷,一会儿拖拖拖车,一会儿踩踩踏板,玩得不亦乐乎,开心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几个小时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时间老人仿佛在说:“小朋友们,别玩了,该回家了。”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青青世界,结束了这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个人自我介绍简述 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自荐信及个人求职简历。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更好地发挥自我的才能,谨向各位领导作一下自我推荐。

伴着青春的活力和求知的欲望,我即将走完四年的求知之旅,完美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我完全能够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本事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我的青春和热血!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团体,职责心强;待人诚恳,工作主动认真,富有敬业精神。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在学有余力的情景下,我阅读了很多专业和课外书籍,自学部分工商管理课程,并熟悉掌握了各种设计软件。

我明白,求职自荐书不是广告词,不是通行证。但我明白:一个青年人,能够经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我,能够在实践中证明自我。

尊敬的先生小姐,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必须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再次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x年x月x日

大事记 3

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1年9月,叶剑英阐述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7年11月,第一批探亲台胞来到大陆。

1988年,鼓励支持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

1990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5年1月,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

2003年6月,中央政府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同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2005年3月,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4月,国共主要领导人会面

2008年6月,启动大陆居民赴台游。

2008年12月,海峡两岸实现海空直航。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

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

2018年2月,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2019年1月,提出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一集统一大业 4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早在1925年,

中国风雨如晦,山河破碎。

爱国诗人闻一多夜不成寐,

望着黑暗的夜空,

呼唤着香港、澳门、台湾等

七个地方的名字,

写下了《七子之歌》,

字字泣血。

70多年后,在澳门回归前夕,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横批“澳门回家”。

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交接仪式后,英国查尔斯王子和刚刚去职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将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驶离香港。轮船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香港的地点。

历史不容忘记,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从那时开始。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这些岛屿,以后统称为“新界”。

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开始了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统治。1942年2月,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秘密进入香港,成立港九独立大队,与日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鼓舞了香港人民的士气。

抗战胜利之后,重新被英国接管的香港,成为各种政治力量激烈角逐的地方。

1949年10月,解放军解放了广州,兵临深圳界河,却停止了脚步。

对于香港和澳门,中国中央政府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同时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体现了深谋远虑的大智慧。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一曲《东方之珠》唱出了香港的沧桑与繁华,也唱出了香港同胞对祖国的依恋和思念。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内地的长期支持。

1962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内地对香港开通了编号为751、753及755的三次快车,每天满载着鲜活鱼虾和肉类,经深圳运抵香港,成为供应香港的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这是祖国人民和港澳同胞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问题也开始提上日程。

1981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时,阐述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此后,他多次阐明在尊重台湾、香港现实的基础上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这一伟大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的决定。

1982年9月,刚上任不久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两国政府正式开始了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在同邓小平会谈中,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坚持当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并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企图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的管制。

“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如果我们根本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邓小平的谈话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坚定决心,打掉了撒切尔夫人“用一个不平等条约来代替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幻想。

经过22轮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春晚,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得不知多少中华儿女心潮澎湃。

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邓小平高度关注和思考保持香港平稳过渡和回归后的繁荣稳定。他敏锐地指出,切不要以为没有破坏力量。如果发生动乱,中央政府就要加以干预。他多次强调,“香港要稳定。在过渡时期要稳定,中国恢复行使主权以后,香港人执政,香港也应该稳定。这是个关键。”“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儿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

邓小平的谈话,澄清了一些人对香港回归和一国两制的疑虑和曲解。

1990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成为香港回归后繁荣稳定的基本法律保障。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交接仪式举行。

1997年6月30日晚,驻港部队先头部队五百零九名官兵进驻香港,分别进驻石岗、昂船洲、威尔斯和赤柱军营。

1997年6月30日下午起,全港雷雨大作,香港用这样的方式,洗刷了150多年的屈辱历史,准备迎接自己的重生。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鸟,6月30日晚,这里灯火通明,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每项议程都在按照计划时间准确推进。23时46分,中英双方主要领导人入场。同一时间,在距离会展中心不到一公里的驻港英军部队司令部所在地——威尔斯军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与驻港英军正在进行香港的防务交接仪式。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下,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也是在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在港督府前执勤的警员柴家辉,迅速从衣兜里取出了新警徽,将帽子上缀有英国女王皇冠的旧警徽换了下来。从此,他的身份从“香港皇家警察”转换为“香港特区警察”。

香港回家了!穿越150多年岁月的沧桑,洗刷民族百年的耻辱,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回归后的香港不仅更加繁荣,群众当家作主,拥有了选举权等各项民主权利。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的155年间,28任港督都由英国任命,香港当地人被视为“二等公民”,根本无权过问。香港从回归的一刻起,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时期。

澳门,与香港隔海相望,16世纪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当香港回归进程启动之后,澳门回归也摆上了谈判桌。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就澳门问题举行谈判。邓小平明确表示:“澳门问题必须在本世纪内解决,决不能把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一世纪。”

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3年3月8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降旗、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零时,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

全世界的目光,再次为中国聚焦。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澳门也回家了!

从这一刻起,澳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1999年万众欢腾的那一天,很多人没有想到,这座原本冷清的小城,回归前连续四年经济负增长、失业率高、治安堪忧,会在短短几年间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而每一位澳门居民,都能够分享这份喜悦的成果。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回归后,中央政府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香港回归仅仅三个月,亚洲金融风暴就席卷而来,恒生指数大幅下跌,港币汇率一路下滑,公众信心急剧下跌,面对国际炒家,特区政府全力抗击,中央政府及时表态,内地和香港当年超过21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总额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香港身后是强大的祖国,这场金融保卫战,特区政府大获全胜。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内地同港澳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开展对外交往,为香港、澳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促进港澳地区经济发展,中央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措施。2003年中央政府同特区政府先后签署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港澳地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在随后的几年中,补充协议陆续出炉,不断扩大和深化这三地的市场开放领域。CEPA带来的巨大市场商机,促进了港澳地区的多元化发展,也令三地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澳门历史建筑群”被确定为“2005年中国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将在第29届世界遗产会议上审议。中国内地原计划申报的项目全部退出,将最大的机会留给了澳门。一年后的审议只用了9分钟,“澳门历史城区”便获得2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当历史进入2018年。一条跨越大海55公里,连接起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它像一条美丽的飘带,串连起湾区11个珍珠般的城市。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的九个城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回归20多年来,香港屡屡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高度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澳门回归以来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从回归时的1.6万美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8.3万美元。全世界名列前茅,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根本性好转。

“回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20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创新,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一集统一大业文字内容简述最新4篇

对于香港问题,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行为,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港澳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前景更加光明,香港、澳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上世纪中期,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就提出“一纲四目”的原则。表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台湾可以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

实现祖国统一,始终是党的重大历史任务。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号召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并将这一设想首先在香港澳门实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随着台湾当局有限制地开放探亲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展开。1987年11月,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回到大陆,两岸同胞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991年底,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3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开始进行接触商谈,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

在此基础上,1993年4月,在大陆有关方面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断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达成多项协议。199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通过,将保护台商投资纳入法制化轨道。

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1995年春节前夕,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

然而,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开始背弃一个中国原则,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开展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气焰。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摆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随后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陈水扁当局推动的“台独”分裂活动遭到挫败。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一集统一大业文字内容简述最新4篇

2008年5月,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在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基础上,两会协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大陆方面推出多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一集统一大业文字内容简述最新4篇

“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一集统一大业文字内容简述最新4篇

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70年来,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在历史大势、人间正道面前企图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扮演不光彩的角色的那些人,也必然在历史的大潮中被抛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未来,两岸人民必将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开创海峡两岸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