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春夏秋冬都要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一、让孩子远离巧克力和糖果
巧克力有很高营养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简单说要看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低,比如牛羊肉、牛奶、海产品等食物的产品是高营养的食物,而巧克力属于高热量食物,长期食用会造成孩子发胖,不利于健康。尤其注意孩子感冒药远离巧克力,食用巧克力会造成痰液粘稠不容易咳出。家长尽量避免让孩子食用含糖高热量食物。
二、膨化食品损害幼儿健康,降低宝宝免疫力
膨化食品比如薯条、虾条之类,这些食物因为口味香脆甜美是儿童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但是大多数家长不知道这类食物对孩子的健康影响非常大。下面细数膨化食品有哪些危害:
1、属于垃圾食品没有营养价值,还有大量添加剂铅,长期食用会让孩子免疫力降低就引起咳嗽。
2、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造成智力发育迟缓。
3、消化系统的损害,食欲降低。
4、膨化食品刺激儿童咽喉部,易让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咳嗽加重。
因此膨化食品给幼儿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家长尽量让孩子少吃或者是不吃此类食品。
三、发烧,不当退时不宜退;激素,能不用时就不用
面对孩子生病家长都基本存在这样的情况,恨不得一针就把孩子的发烧打下去。一般来说发烧不超过38.5度大可不要退烧,发烧也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产生的正常反应,强行退烧反而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孩子感冒发烧不一定非要去输液,滥用激素更是万万不可,不仅让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差,而且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四、无营养价值又会致死人命的果冻
果冻也是儿童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果冻的食用说明中都标有一定年龄下的儿童不能食用,但是还是有的儿童误呛入气管难以去取出,或者导致死亡。家长尽量让儿童远离没有营养的果冻,以免造成生命威胁。
五、滥用抗生素的损害孩子健康
孩子出现头疼发烧,对于没经验的家长会出现急躁,有的直接带着孩子就去医院输液,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首先要观察病情,了解清楚最基本的小儿感冒发烧护理,避免滥用抗生素。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专门的会议讨论关于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世界报告中,预计到2015年,地球上将会出现某些无敌细菌,将会出现患者无药可用的情况。中国是滥用抗生素比重最高的国家,有的大医院都出现了无药可医的情况。
1、预防中暑
夏季气温渐高,人体排汗较多,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长时间在烈日下照射会引起中暑,孩子身体调节能力差更是易感人群,因此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玩耍,外出要戴遮阳帽。
多给孩子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点糖水、盐水、绿豆汤、酸梅汤、西瓜汁等。
2、预防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加上天热胃口比较差,没有补充足够的营养,使体内的抵抗力下降;另外,贪图凉爽,热得满头大汗时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长时间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3、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另外,蚊虫传染也是夏天发生肠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4、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
讲卫生、勤洗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入园后或从户外进入室内后、进食前、如厕前后、接触眼鼻口前、接触污渍后、擤鼻涕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和摘脱口罩前后、接触高频次公共用品(电梯按钮、扶手等)后、接触动物后、感觉手脏时等,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学习咳嗽、打喷嚏的礼仪
告知孩子如果要咳嗽或打喷嚏,应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即扔进有盖的垃圾箱,再用流动的清水认真洗手。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可以用弯曲的手肘掩护,然后认真清洗手臂。
选择适宜的衣服
巧穿衣。夏季选择宜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减少吸热,并且在视觉上更凉爽;家长可以在书包里多放两套衣服和几条隔汗巾,方便老师在幼儿园根据天气变化随时为孩子更换,衣服尽量宽松、透气、吸汗。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保持规律的作息,平衡膳食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作息规律,不熬夜刷剧、玩游戏,给孩子做好榜样。
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做到按时吃、适量吃、营养均衡。
不贪食。少吃零食,不吃冷饮,更不能在游动摊点给幼儿买零食吃。天热,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肠道受到冷饮的刺激,肠胃蠕动加快,肠道血管收缩,很容易激惹肠道引起腹泻。孩子吃冷饮时,不要大口嚼食,以免对牙齿直接刺激,引起牙痛和影响牙的发育。冰饮、冰西瓜等取出后都应该放置等温度适宜后再给宝宝吃,以免伤及宝贝柔嫩的胃肠道粘膜。
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想要少生病,从根本上还需要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在幼儿园,每天老师都会组织孩子开展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让他们愉快游戏的同时提高身体免疫力。家长可挑选天气晴朗的日子,戴上口罩,陪孩子走出户外,与外界保持接触。阴雨天里,家长则可以利用家里的一些常用物品和材料开展居家锻炼,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
温馨提示
每天12:00-14:00,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孩子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
勤补水
夏天气温高,宝宝排汗量是正常气温的3倍。大量的汗液排出,会导致体内血容量下降,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宝贝出汗很大,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或运动电解质水,补水应该少量多次,不可用饮料来代替白开水。
愿宝贝们以最茁壮的身体,迎接这个绚丽多彩的美好季节。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对幼儿健康的理解和关注,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上以及教养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健康的生命并非完全由自然给予,而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健康状况因个体自身的活动而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家长所持有的健康观点直接影响其教养的方式和行为。当然,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是在乡镇幼儿的健康成长中以下几种情况更值得重视。
一、关注0~3岁看护人员的素质
生长在乡镇的幼儿,大多由爷爷奶奶或保姆看护。他们多半凭着自己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喂养和教育。幼儿不肯吃饭,看护者就哄着追着喂饭,一顿饭有时要吃上一个多小时:幼儿不肯睡觉,就让他嘴里叼个奶嘴…·很多坏习惯不是幼儿一出生就有的,而是由于大人们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而慢慢导致的。有的幼儿不听话时,看护人员就吓唬幼儿“你不乖,大老虎要来吃你的”“你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等。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对动物恐惧,对幼儿园害怕的种子。
到了幼儿该入园时,他们就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可见,看护人员的观念及教育方式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的成效。我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好0~3岁幼儿的教育延伸,通过讲座、培训和亲子活动等形式,提高0~3岁看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关注家长对幼儿健康的观念
在我园关于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方法研究中有一份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我们发现,家长对幼儿健康方面的认识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念。由于家长的健康观念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所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对此,我园作了关于幼儿饮食、睡眠和运动等的专题讲座,利用园内的网站和家长在论坛上进行沟通,还特别对大班幼儿的家长发了宣传资料,旨在引导家长给幼儿创设健康的生长环境。
三、关注电视对幼儿健康的影响
电视节目尤其是动画片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长时间观看电视不仅会对幼儿的眼睛和生长发育有所伤害,更重要的是,电视节目尤其是动画片的播放,可能对幼儿思维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有的男孩特别爱看《奥特曼》,沉迷于动画片的情景中,在平时的生活中,行为方面会表现出暴力倾向,喜欢打架、把建筑区的积木推倒,等等。教师问其原因,幼儿便说:“我是奥特曼,我在打怪兽。”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有的幼儿喜欢看《蜡笔小新》,动画片中小男孩叛逆的个性及片中的对话都成为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并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通过行为模仿极易产生心理畸形,甚至发展为暴力和自私倾向。所以,成人对于幼儿观看的电视节目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引导。
四、关注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
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的因素。我园有一名幼儿特别好动,教师把情况和家长沟通后建议家长带幼儿去儿童医院检查。这位家长接受了教师的建议,经检查,幼儿的确有多动倾向。在药物治疗和家长、教师的关心下,这名幼儿的情况很快有了好转。
还有一名行为怪异的男孩,教师和家长沟通时,家长始� 教师只得设法让家长到园观察,或用摄像机记录下幼儿的一些异常行为让家长看,与家长共同分析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只有家园间及时沟通与密切配合,才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还不完善: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因此特别容易遭到伤害。生命的健康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幼儿的健康,促进幼儿的成长。
【幼儿健康小知识推拿手法】
一、捏脊
具体做法是: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爱不爱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两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二、按摩天柱穴
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弱,家长怎样让体质弱的孩子强健起来?有一个特别好的穴位,就是天柱穴。脖子后面有两条筋,天柱穴就在后面凸起的地方。经常按一按,擦一擦,让这个地方受一些刺激。经常做,孩子的火就会下去。
三、刮大椎穴
孩子经常咳嗽,是有肺热。可以拿刮痧板刮大椎穴附近,这个地方会出现红色的痧。
四、按摩天突穴
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得支气管炎,爱咳嗽,可以按摩两个穴位。一个是孩子第二个锁骨跟肩关节交界的地方,可以经常按一按,对预防咳嗽特别有好处。另外一个是天突穴,在锁骨中间。
五、搓膻中穴
孩子免疫力比较差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拿柔软的干毛巾,给他搓一搓膻中穴。14岁以前小孩的胸腺还在发挥功能,经常按摩,可以让胸腺细胞比较活跃,使免疫系统比较坚固。
六、搓手指
建议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或者是散步溜弯的时候,可以经常搓一搓孩子几个手指的侧面。这对应的是孩子的消化道,对于去火、消除食积,还有增加免疫力都非常有好处。十指连心,母亲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手来传递。
七、搓脚心
晚上可以给孩子搓一搓脚心。在脚掌上有两块肉,中间有一个坑儿,这个地方是涌泉穴,是肾的反射区,人体的能量都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经常给孩子搓一搓涌泉穴,体内的火、毒就都排出来了,身体机能会比较健康。
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班的生命与健康常识课,这个班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好,个人卫生较好,但由于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比较忙,学生个人习惯不好,集体意识不强,心理素质差,经不住打击,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使之拥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困难、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1、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个性培养方面,教材安排了“好习惯伴我一生”、“这点挫折算什么”、“赶时髦的危害”。
2、对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方面,教材安排了“人体工作站”、“生病了不要怕”。
3、在安全教育方面,教材安排了“不要离家出走”“这种玩笑开不得”“别让生命之花在水中凋落”“快乐旅行”。
4、对学生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方面,教材安排了“爱护地球家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生命与健康常识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2、通过生命与健康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
四、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生命与健康教育有深刻的认识。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五、潜能生转化工作的计划
1、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活。
2、多关注潜能生,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充满自信。
3、上课时多给机会鼓励他们多举手发言,多让他们发挥潜能。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通过灵活多样的小品、比赛、知识手抄报等成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
课次 内容 课时
一 人体的工作站 2
二 生病了不用怕 1
三 快乐旅行 2
四 不离家出走 2
五 赶时髦的危害 2
六 这种玩笑开不得 2
七 安全游泳 谨防溺水 2
八 好习惯伴我一生 2
九 这点挫折算什么 1
十 善待自然 呵护健康 1
【健康小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得过一次还会再得吗?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因症状常见手、足、口处皮疹而俗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7岁以下的幼儿占发病率的92.3%。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力逐渐增强,发病率会明显下降。因手足口病是由多种型号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幼儿仍处在高发年龄期,就不排除有再次发病的可能。因为这类病毒可以通过呼吸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大家应尽量少在3~7月份的高发期带孩子到人群拥挤、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游玩,如果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患手足口病,要避免其他幼儿与其接触。另外,玩具、生活用品要经常用开水烫洗,勤让幼儿洗手,以避免幼儿再次患病。
2、呼吸道感染怎么预防和护理?
预防方面: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庭成员尽量不要吸烟,已有呼吸道感染的一定要戴口罩;合理平衡饮食、加强锻炼。护理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居住环境空气流通;饮用充足的水,有利于排痰,减少刺激性干咳。
3、如何对待发热?
首先要积极寻找发热的原� 家庭常见的护理有:温水浴,让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擦浴,用温热水浸湿毛巾或纱布,擦洗宝宝的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分布的位置,每次不少于20分钟,擦浴时注意腹部和脚部的保暖。超过6个月的幼儿发热38.5度以上的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泰诺、美林等。饮食方面,注意不要勉强给孩子喂食,尽量补充水分,尽量不给孩子增加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
4、有必要接种二类疫苗吗?
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是一种行政分类,不是医学分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不是绝对的,现在有些一类疫苗以前也曾经是二类疫苗,比如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等。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一类疫苗会越来越多。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非常重要,而且二类疫苗对一类疫苗是很重要的补充,实际上有些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肺炎、流感、水痘、脑膜炎等等。有些二类疫苗还是一类疫苗的替代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五联疫苗等,针对部分患有禁忌症或免疫力低下的宝宝,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5、接种疫苗前,有哪些异常需特别向医生反映?
如果有以下症状,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提出医学建议,再由家长决定是否接种疫苗。(1)既往有什么病:患有皮炎、牛皮癣、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或活动型结核病;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有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严重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2)现在的情况: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或最近注射过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输血等;接种近几天出现过腹泻、咳嗽、惊厥、感冒、轻度低热等症状;孩子在前一次接种疫苗后出现了高热、惊厥、抽搐、注射部位肿块、荨麻疹等反应。
6、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怎么区别?
风寒感冒多为感受风寒后出现发热无汗、头涨头痛、肢体酸痛、怕风怕冷甚至寒颤、鼻塞、流清鼻涕、咳嗽等症状,咳嗽有稀白痰。风热感冒多因外感邪热,邪热入肺而出现感冒症状。由于幼儿是纯阳之体,即使初起时因受了风寒而发病,也很快会转成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常表现为发热较重、面色发红、喉咙疼痛、口渴、咳嗽、痰黏而黄等。幼儿患病早期,家长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咽喉,如果发红肿胀,口渴爱喝水,流黄浓鼻涕,舌质红,舌苔薄黄,大便干,一般为风热感冒;如果幼儿的咽喉不红,流清水鼻涕,舌质淡,舌苔白,多为风寒感冒。
7、脸上的白斑是什么?
幼儿脸上发现表面光滑的白斑,俗称桃花癣,称为单纯糠疹,也有的 这种白斑多发于面部及颈肩部,早期为淡红色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带有细薄的鳞屑,脱落后留下浅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白色斑痕。过去医学界曾对这种斑进行过研究,在早期面部出现红斑或鳞屑时,取样检验曾发现有真菌存在,因此有的医生认为与肠道寄生虫无关,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这种斑可以自然消退,不需要治疗,用维生素B6等软膏涂抹可尽快消除。
8、孩子耳朵进水了怎么办?
当水或眼泪流入幼儿耳朵时,要将幼儿的头部向一侧倾斜,进水的耳朵朝下,用消毒的脱脂棉或软性吸水纸卷成捻子,轻轻地伸入进水耳朵里将水吸出并擦干净。如果是游泳或洗澡过程中耳朵进水,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排出。如果是大一些的幼儿耳朵进水了,可以让他把头倾向进水耳朵的一方,用手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然后用同一侧的脚作单足跳,跳几次就可以让水顺势流出。
【健康小常识】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
1、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了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2、要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要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
3、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
4、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告诉孩子要遵守规则必须要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等5、幼儿吃的东西要新鲜,瓜果一定要洗净,开水烫过后再吃,掉在地上的东西要洗干净后才能吃,碗筷要煮沸消毒
6、饮白开水不光能满足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还能为他们提供一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饮料、营养保健型饮料,还是当前许多家庭热衷的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宜代替自来水作为人的主要饮用水
7、定时定量吃饭,不暴饮暴食,不随便吃零食,过多的甜点不仅会使幼儿对正餐的食欲下降,而且容易长蛀牙
8、老师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9、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10、老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