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语感,希望大家能够为提高阅读题的能力而不断努力。
1、“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潭的?
3、“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4、他“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答: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3年也走不到陕北!”他 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赠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我”是在没有干粮的恶劣的环境下遇到老同志的。
2、老同志在走一步滑一的情况下陷进泥潭里的。
3、“我”怀着万分痛心的心情继续赶路。
4、“光明大路”指的是去陕北方向的路。
突破口:让学生找出课文开头“我”是怎么走的,课文结尾“我”又是怎么走的,将两者作一番比较,从而引出课文中间部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A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B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C“行”指什么?
师:什么人在草地夜行?夜晚在草地行走会碰到哪些困难?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一步一挨冲着落下一大段丧命可恶
2根据课后练习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读了课文,我获得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三)提出突破口。
1找出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有关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2学习课文第1段,第5段。
(1)读读第1段。找找“我”在行军中,遇到的困难。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一直伸向远方。---遥远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空着肚子--饥饿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掉队
稀烂的泥路--难走
拖着僵硬一步一挨像一座山似的`喘不过气来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疲劳
(2)读读第5段。说说第1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第5段中是否依然存在?还出现了哪些新的困难?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
(3)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会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前走了呢?
3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第5段。
4概括这两段的段意,写在课后练习题1中。
(四)假如小红军没有遇上老红军将会怎么样?
生1:也许会再也不想走,因为饥饿和疲劳可能会摧垮他的意志,使他丧失继续赶路的信心和勇气。
生2:也许会躺在这稀泥地上,再也起不�
生3:也许会饿死在这草地上。
生4:也许会一不小心陷进泥潭,就此牺牲。
……
过渡: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怎么会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
“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
这里的“光明之路”具有象征意义,它不是实指,实虚指。象征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实际老红军的精神和人格在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