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最新15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

译文及注释 1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对照翻译 2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秦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注释 3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韩愈——《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4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

韩愈  字退之,南阳人。少孤,� 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

注释: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派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奉,韩愈上《论佛骨表》谏诤,言辞激烈。“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外。’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一封:指《论佛骨表》。

朝奏:早上给朝廷的奏章。

九重天:借指唐宪宗。宋玉《九辨》“君之门以九重。”

圣朝:指宪宗朝。

弊事:指宪宗佞佛,迎佛骨入宫供奉一事。

惜残年:顾惜衰朽年老的性命。

秦岭:终南山,边绵数百里,横亘关中南部。

汝:你,指朝湘。

应有意:应该是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江边:指潮阳。时岭南一带多瘴气。

赏析:

无辜遭贬自是满腔悲叹,但刚正不阿的精神却丝毫不减,“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马尚如此,人何以堪?一片苍凉景象间的凄楚悲凉几乎是无言可表。自处恶境间,忠心不改,老而弥坚,浩然正气天盖地而来,震人心魄。发悲啸之音而使天地动容,此人不足 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问题研讨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答:“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表现韩愈被贬原因。

3.左迁含义

答: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注释 5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介绍 6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翻译 7

一篇谏书早朝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广东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 8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译文及注释 9

佚名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版本一

赏析 11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钱仲联 徐永端)

注释: 12

【侄孙湘】韩愈的侄孙,韩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左迁:贬官。古人以右贵左贱,故称贬官为左迁。韩愈时为刑部侍郎,上表极言其弊,被贬潮州刺史。蓝关:距长安不远,在长安附近蓝田县境。《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后四年,即长庆三年(823),韩湘进士及第,后为大理丞。

一封两句:封,《论佛骨表》,在此指谏书。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后乃送佛寺。朝臣无谏阻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参两《唐书》本传)。此诗即在赴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潮州一作潮阳。旧说潮州距长安八千里。

【左迁】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封】这里指谏书。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朝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指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潮州】今广东潮安。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雪拥蓝关马不前】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翻译及赏析 1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何在?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

创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侍奉,韩愈上书劝谏,触怒,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注释: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送呈奏章。

九重(ch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

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瘴(zh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译文: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颔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注释 14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