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以色列扭转了战局,埃叙联军战败。下面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
埃及和叙利亚联军选择在10月6日犹太人的赎罪日发动这场战争,因为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以色列全国放假,很多军人也放假回家过节,并且这一天以色列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也会停止。可以说这一天是以色列军备防御最脆弱的一天,这一天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双方在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同时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因为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才出现的。后来以色列迅速的调兵遣将,分别在东西两线迎战埃叙联军,很快扭转了战局,最终以色列分别攻入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境内,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从10月11日至10月14日,以色列部队攻进了叙利亚本土,在叙利亚的巴珊攻克了20平方里的土地,从那里以色列能够用重型火炮轰击大马士革的市郊,距离只有40公里。后来约旦和伊拉克也加入到叙利亚的战队中,但是却无法击退以色列军队。同时在海上的战斗中以色列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团。
1973年10月6日,埃及出动上百架飞机对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事基地,进行了一次空袭。同时,埃及陆军也随之渡河过去到达西奈半岛。以军面对埃军的的轰炸,立即后撤,并火速集结装甲部队进行反击。以色列军队在叙埃联军发动袭击的之后几天,发动了反击攻势。虽然空军力量不是埃军对手,但以军的装甲部队却是十分出色的。
1973年10月17日,以军的装甲部队不仅将进犯的埃军全部赶出西奈半岛,更是渡过运河,进到埃及领土距离首都开罗只有101公里。
而反观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战场,叙利亚军队还没有完全占领过戈兰高地,就被以军击败,并在以军强力的装甲部队的攻势下,很快就抵挡不住。1973年10月8日,以军发动反击,不仅将叙利亚打回去,更是进犯到叙利亚国内,抢占了巴珊等2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阿拉伯国家面对此情此景,纷纷出兵增援叙利亚。
以军面对来犯诸敌,不仅没有后撤,更是在当地与其进行交锋。打出了中东军事强国的风范,以色列装甲军队让他们见识到了真正的实力。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以色列拒绝把占领埃及的土地还给埃及,所以埃及决定爆发战争,于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就这么拉开了帷幕。第四次中东战争历时20天,开始的时候埃及先出动对以色列进行空袭,以色列军队立刻进行了反击,就这样两国互相攻击着,历时20天最终以叙利亚战败而告终,这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过程。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有很多国家是参与战争,而以色列可谓是孤军奋战,只有美国给与战略物资支持,双方的实力对此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是以色列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下面说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实力。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除了埃及和叙利亚参加了战争之外,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都派出了部队或飞机参战。战前,埃军兵力约32万人,坦克2000辆,作战飞机约60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100艘。埃军在运河西岸展开5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并部署有"萨姆"防空导弹等武器,在运河区组成高、中、低和超低空防空体系。
战前,叙军兵力约15万人,坦克约1300辆,作战飞机28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30艘。叙军在戈兰高地东侧展开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并以防空导弹为主组成对空火力网,为地面进攻提供掩护。以色列国小人少(1973年总人口为318万人),战前编有常备军11.5万人,预备役20余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360架和"霍克"防空导弹发射架75部,海军舰艇约40艘。
这场战争是埃叙联军主动向以色列军队进攻挑起战争的,在开战之前以军在西奈半岛仅部署1个步兵旅、3个装甲旅,近300辆坦克和48门野战火炮;驻守运河东岸前沿各支撑点的步兵不到500人,浅近纵深内只有1个装甲旅的兵力;戈兰高地也只部署3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近200辆坦克和44门野战火炮。战争在埃叙联军充分准备下开始的,刚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实力悬殊,所以刚刚开始的时候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但是以色列迅速的调兵遣将,最终扭转了战局。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一场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的以色列之间的再一次激烈冲突,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领土争议,埃及和叙利亚在这场战争中分别从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攻击,以色列被迫在东西两线作战,在这场战争中拥有着许多以往战争所没有的特点,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
说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不能不说的是双方在这场战争中所采用的大量的装甲部队,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装甲部队被大量的应用于战争,仅仅在10月14日,埃及与以色列就投入了1800辆坦克进行大会战,这在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双方在美苏等资本主义大国的支持下展开了战斗,双方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的突出特点。由于电子技术和各种战术导弹的应用使得战场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损耗加大。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被各种导弹所击毁。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战争最后在以色列获得胜利的情况下被联合国下令停止战斗,联合国在双方的停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在联合国的积极斡旋之下,双方最终停战。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不能不说的是这次战争背后其实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较量,美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双方虽然没有直接派出军队参与到战争中来,但是却给予了交战国大量的军事物资的支援,如果没有美苏的支持,交战双方不可能有力量打那么长之间,而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甚至连弹药都不足,所以其实这场战争背后是美苏实力的较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埃及和叙利亚挑起的,目的在于夺回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使得以色列节节败退,但是等到以色列后备军上战场之后,战局被很快扭转。下面做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一:首先这场战争是以前几次中东战争的延续,是阿拉伯国家与犹太民族之间的恩怨的延续,这场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联军一方的目的在于要夺回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可以说是以前矛盾的再次爆发,因此这次战争谈不上正义或者是不正义。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二:这次战争中苏联与美国都不希望双方发生战争,苏联最后没有能力制止埃及的军事行动,而以色列没有主动的挑起战争,因此获得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虽然并不希望战争爆发,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也开始走上了支持阿拉伯国家的道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给予了交战双方大量的军事物资援助,所以本质上来说这次战争是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较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三:这次战争中双方损失惨重,并且挑起战争的阿拉伯国家一方最终战败,没有实现自己的军事目的,这使得双方认识到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所以从此之后阿拉伯国家逐渐的接受了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作为阿拉伯国家领导者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于1977年访问了以色列,开始了双方的破冰之旅。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指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地点是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交战的双方是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联军,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坦克,这些坦克在以色列军队进攻和防守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投入了1800辆坦克进行大会战,这在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在西奈半岛因为预料到以色列装甲部队会进行反击,埃及军替担任第一波攻势的部队装备了空前数量的反装甲武器,包括单兵携带的RPG火箭推进榴弹以及更为先进的AT-3反坦克导弹。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装备反装甲武器,这使得在西奈半岛的战役中大量以色列坦克被埃及军的AT-3反坦克导弹轻易击毁。在戈兰高地,一开始的时候大约180台以色列坦克,面对的是1,400台叙利亚坦克,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之下,以色列军队英勇作战,但是还是节节败退,但是后来戈兰高地的局势在以色列后备援军抵达后终于开始逆转。
总而言之,从整个战争的状态来看以色列的坦克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战役的胜败是以坦克部队的胜败为中心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所使用的坦克分别是:超级雪曼/谢尔曼(M4的改装型),M60巴顿坦克,百夫长坦克(Centurion tank),以及其他约200辆之前战争中俘获的T-54、T-55和PT-76坦克。
猜你感兴趣: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指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地点是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交战的双方是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联军,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坦克,这些坦克在以色列军队进攻和防守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投入了1800辆坦克进行大会战,这在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在西奈半岛因为预料到以色列装甲部队会进行反击,埃及军替担任第一波攻势的部队装备了空前数量的反装甲武器,包括单兵携带的RPG火箭推进榴弹以及更为先进的AT-3反坦克导弹。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装备反装甲武器,这使得在西奈半岛的战役中大量以色列坦克被埃及军的AT-3反坦克导弹轻易击毁。在戈兰高地,一开始的时候大约180台以色列坦克,面对的是1,400台叙利亚坦克,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之下,以色列军队英勇作战,但是还是节节败退,但是后来戈兰高地的局势在以色列后备援军抵达后终于开始逆转。
总而言之,从整个战争的状态来看以色列的坦克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战役的胜败是以坦克部队的胜败为中心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所使用的坦克分别是:超级雪曼/谢尔曼(M4的改装型),M60巴顿坦克,百夫长坦克(Centurion tank),以及其他约200辆之前战争中俘获的T-54、T-55和PT-76坦克。
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与阿拉伯民族之间就有许多场战争,在六日战争的时候,以色列不仅抢占了埃及的西奈半岛,更是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抢占了一半。在之后,以色列在这两大地区分别部署了军事基地,防备叙利亚与埃及的突然袭击。
失去土地的叙埃曾多次向联合国提出提案,但都被以色列拒绝。于是在1972年,埃及和叙利亚就已经开始军事准备,望通过战争夺回土地,将以色列赶出自己在六日战争失去的土地。
在战争前夕,埃及总统曾多次向以色列表明,只要肯归还土地,就保证世代与以色列友好相处。以色列对此嗤之以鼻,这就让埃及下定了发动战争的决心。
1973年10月6日,蓄谋已久的叙埃两国突然向被抢领土发动袭击,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看到此景,立刻向叙埃增援。第四次中东战争其实背后有两大超级大国的影子,那就是苏美。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了战机,美国则向以色列提供了坦克。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主要战场分别是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在西奈半岛埃及军队与以色列军队在10月6日开战,一开始的时候埃及的军队将以色列打败,在战场之上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以色列于巴列夫防线的驻军完全寡不敌众,埃及军的数量超过了以军100倍,很快便压倒了整个战线。整个防线只有最北边的1个堡垒据点成功死守住直到战争结束。但是10月14日埃及军队离开阵地展开了对以色列的进攻,在这场战役中以色列胜出,从此扭转了战局。之后以色列军队渡过了苏伊士运河,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
在戈兰高地战场之上叙利亚军队对以色列展开了进攻,在这里叙利亚军队与以色列的军队展开了争夺战,以色列军以2个装甲旅和11个火炮连的兵力,抵挡叙利亚5个师与188个连的入侵。在兵力悬殊的战役中,以色列军队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节节败退的,但是戈兰高地的局势在以色列后备援军抵达后很快出现了逆转,10月8日,以色列军开始反击,这个时候约旦、伊拉克也参与到对以色列的战争中来,但是最终也没有能够打退以色列的进攻。
同时以色列与埃叙联军也在海上进行了战斗,不过比起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主要战场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战役来说,海上的战役是次要的,但是也以以色列的胜出而结束。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战争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美苏也分别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以色列攻入了埃及和叙利亚境内,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最终联合国出面制止了战争的继续。这场战争对各个国家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下面就说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
首先说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对阿拉伯国家的影响,第四次中东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结束,这场战争的失败使得阿拉伯国家认识到通过武力是无法战胜以色列的,因此这些国家逐步开始希望通过和平方式与以色列相处,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了以色列,成为了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国家领导人。萨达特的访问加速了和平运动的发展,最终以色列和埃及在1979年签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和殖民者,以交换与埃及的正常关系与长久的和平。许多阿拉伯国家对此非常不满,将埃及逐出了阿拉伯国家联盟。
说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还应该看到这次战争对以色列的影响。以色列国内在战后爆发了抗议活动,要求以色列政府惩罚那些造成战争初期失利的领导者,于是在以色列有六名高官为此被免去职务,直接导致了梅厄总理和她的内阁的集体辞职,拉宾成为了新的总理。
说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还应该看到这场战争对美苏这两个资本主义大国的影响。战后为了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伯国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向美国提出了石油禁运,直接造成了美国1973年的石油危机。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在这次战争中的再次失败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不再一味的依赖于苏联,开始谋求与美苏之间的平衡外交,而埃及彻底与苏联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