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最新13篇

秋天是一个凉爽的节气,在秋天的时候,人们也逐渐添加衣物,注重起养生的问题,而秋分节气也是其中一个节气,

秋分时节的六大习俗 1

一、秋分祭月

潮人古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在秋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时只有秋分的活动,而无中秋节。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但由于有闰月的关系,秋分可以出现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时候。

然而,秋分是祭月的,古代潮人总是要把这个节日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果秋分出现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们就很难见到月亮。在无月亮之夜过中秋节,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故后来潮人把中秋节的活动渐渐由秋分固定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定为中秋节,那正是满月之期,整个夜晚都能见到明月,这才能体现中秋节的真正情趣。

据史书中的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二、秋分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据史料记载,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在“春分”这天“竖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其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春分”和“秋分”这一天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一是“春分”和“秋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二是“春分”和“秋分”正值春季和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三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尽管‘竖蛋’是一个传统项目,但它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三、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野苋菜的吃法有好多,我们常做的就是炒着吃,凉拌着吃,做大馅包子更好吃。

四、秋分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五、秋分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六、秋分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秋分问候语及关心话 2

1、秋分已然驾到,我把祝福将你围绕。愿你的心情秋高气爽,愿你的生活独有千秋,愿你的事业春华秋实,愿你的容颜如春花秋月,愿你的健康似春秋鼎盛,愿你的乐观走过千秋万代。祝你秋分愉快。

2、秋分到,祝福到,我的祝福最最妙,愿你每天每时每“分”每秒,和烦恼“分道扬镳”,心情如红叶菊花灿烂“分外妖娆”!

3、秋风起,寒意袭,添加衣物护贵体;秋雨落,家中躲,爱意融融不寂寞;秋叶黄,田野绚,登高望远心舒畅;秋分到,福星罩,吉祥如意乐淘淘。

秋分时节饮食攻略 3

1、多食水果防干燥

秋分时节天气干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

2、白色蔬菜养阴生津

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较浓。有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

3、多喝汤滋润肺腑

秋季干燥气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使人有不同程度“干燥感”,中� 因此,秋天适当喝些保健汤水,既滋阴润肺,又可及时补充水分。藕、土豆、山药都是煲汤佳品。

4、养肺防燥小心吃蟹

秋分时节正是蟹肥膏黄的时候。但蟹类富含蛋白质,还有很高的胆固醇,一旦进食过量便容易引发疾病。建议节制食用,浅尝即可。另外,隔夜的剩蟹中组氨酸在某些维生素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

5、吃鸭肉去秋燥

鸭肉可以滋阴养血,有利消肿,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于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干燥,食欲不佳的人。因此,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

6、早晨喝粥最养胃

秋天应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让身体机能能够顺利适应从夏热至秋凉的过程,粥就具备了这个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大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还能补充营�

7、去火去燥多喝茶

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秋分如何养生 4

1、秋日起居,早睡早起

秋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为以后的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引发咳嗽等疾病困扰。

秋季人们很容易发困,总感觉睡不够。适当午睡,能使人身体得到舒缓和放松,更能有精力工作。

2、饮食清润,预防秋燥

秋分过后,气候干燥,各种“秋燥”问题接踵而至,此季容易发生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

预防“秋燥”,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梨尽量熟食,可滋五脏之阴。

天气转凉后,春夏活跃于体表的气血收回到体内,人的消化能力增强,是“收养”气血最好的时间段。传统医学认为,秋季补血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秋季补血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补养气血离不开补铁,而补铁应循序适度原则,不管是食物还是铁剂,都须避免铁摄入过量导致的铁中毒。轻微铁中毒症状为头晕恶心、腹泻休克,严重者者甚至会昏迷死亡。

秋季可服用瑞克生血宁片补养气血,作为“小剂量、高吸收”的安全铁剂,生血宁片在高效补铁的同时能预防铁中毒。秋季适度补铁补血,气血充盈充满活力,方能迎接寒冬对身体的挑战。

3、适当秋冻, 提升抵抗力

秋季气温稍有下降,虽凉却不是很寒冷,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如果过早保暖,机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得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寒冬时节更加容易患病。如果适当“冻一冻”,则有助于增加人体自身皮肤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初季气温下降,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避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早晚温差增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适当“秋冻”却不能冻脚,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光脚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引发感冒。晚上临睡前热水泡一会儿脚也是不错的秋季养生方法。

秋分竖蛋的原理与技巧 5

“鸡蛋能够竖立,主要是重心下移所致。当重心落在支撑面上,就能够竖立起来。重心越高,平衡越难,重心越低,越容易竖立。”而鸡蛋比较难以竖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表面是弧形的,支撑面较小,重心落点比较难找,而当蛋黄下沉后,就会相对比较简单的“立”起鸡蛋。

想要竖立鸡蛋,还需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是要挑选一头大一头小的鸡蛋,这样的鸡蛋重心比较低。第二则是要在鸡蛋上寻找支撑面。第三是放置鸡蛋的手要尽量稳,这可以让蛋黄慢慢沉淀到鸡蛋下部,重心就能足够低,使鸡蛋保持平衡。

秋分日期的计算 [Y*D+C]-L 6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042,20世纪=23.822。

举例说明:2088年秋分日期=[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2020年秋分吃饺子吗:吃的 7

秋分东北地区吃饺子。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秋分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丰收的祈望。

秋分的意思是什么 8

春分节气严寒已褪去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

秋分节气秋高气爽

秋分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特点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气候由热转凉。

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秋分曾是传统的什么节:祭月节 9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两汉之间的《周礼》中。汉至唐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

2020年农历秋分是哪一天:2020年09月22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初 10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 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

秋分诗词有哪些 11

《秋分》

佚名

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

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

雁向南天排汉字,枫由夕照染衣裙。

良辰可惜无卿共,慎把情思托付云。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秋分气候三大特点 12

1、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达到白昼最短;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3、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也是种麦季 13

秋分时节,玉米、大豆、红薯、晚稻等农作物,进入了收获季。同时,冬小麦也开始准备下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就是华北一带的民谚。

我国古代,大部分地方都是冬小麦为主,尤其是长城以南,多种冬小麦。因不同区域、气候的差异,所以农历八月至九月,都是种冬小麦的时期。其中,中原地区多在农历八月,江南则多为农历九月。

除了地域差异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冬小麦种植的时间。比如西汉至隋朝的小冰河期,种植时间就比西汉以前更早。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记载“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在江南,因气候温暖,种植冬小麦的时间则会延后到霜降前后,也就是农历九月底。到唐五代时期,温暖期到来,冬小麦的种植时间随之延后,且产量有所提升,资料显示,唐五代时期,小麦的单位产量比以前提高一成左右,收获期则提前一个月左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