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工作实习报告(汇编三篇)

车间工作实习报告(精选3篇)

车间工作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单位概况

我在xx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公司,主要经营线上销售和线下零售业务。公司成立时间较早,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团队,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实习工作内容

我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及竞争对手分析。在市场调研方面,我利用各类调研方法搜集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析,从而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在竞争对手分析方面,我研究了几家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地位,并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为公司制定合适的竞争对策提供了参考。

三、实习工作中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市场调研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还深刻理解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变化性。在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市场数据的重要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对数据的准确收集和分析对公司制定决策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了解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在实习期间,我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一份市场报告,并进行了相互协作和讨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效果。

四、实习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数据收集不全面、竞争对手分析中的盲点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积极主动地与团队成员和上级领导沟通,寻求帮助和指导,通过集体讨论和个人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上级领导的指导,我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困惑和不足,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工作中及时提出问题和寻求帮助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快速解决困难和提高工作效率。

五、对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对于实习单位,我建议加强与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合作,以扩大销售渠道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此外,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从而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兴趣和潜力。因此,我打算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在未来能够从事与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相信这段宝贵的实习经验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也衷心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的机会和指导,感谢团队成员的支持和帮助。

车间工作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或研究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3、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内容

1、开发有限公司,座落于xx镇北部新区高新园,是一家专业从事化学药物以及药物中间体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公司具备完善的学科配套,下设综合管理部,财务室,药物注册管理部,情报中心,化学合成室,制剂室,分析部及市场开发部等部门。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科研人员具有硕士15名,占公司研发人员的30%左右,且具有5年以上药物开发资历的人员占科研人员的70%。

2、其中,作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分析部有员工20余名,均具有分析化学或药物分析本科以上学历,其中80%以上的人员有五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另外,实验室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3台,精密PH计、旋仪,UV,IR,Agilent及岛津的高效液相色谱仪6台,气相2台,瑞士万通的卡尔费休水分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高素质的人员结构配上高端的各种分析设备,使我们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完备的保证。

3、公司生产基地位于长寿化工园区,占地面积100亩,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分析设备,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开发有限公司研究的重点领域集中在:

(1) 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系列、头孢菌素系列和碳青霉烯系列);

(2) 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抗肝炎病毒药物药物)。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通过此次的实习参观,我了解到了制药公司是怎么回事,了解到了以前觉得很神秘的开发机构是什么,了解到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车间工作实习报告 篇3

20xx年10月中旬至20xx年2月12日,我在硫酸厂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生产实习。在师傅的帮助和上级领导关怀下,我在这段时间内成长了许多。不但掌握了许多生产技能和工艺,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师傅以及和我同样干劲的年轻人。他们教会了我许多,也让我体会了许多。下面我便讲述下这四个月来的所学所得。

说实话,我是带着恐惧来到硫酸厂的。那时的工厂给我的感觉是危险,危险再危险。现在想起来自己也觉得有点可笑了。有句话说得好:“最愚昧的事情莫过于无知带来的恐惧”。就好像一杯白开水,你不知道怎样去端它才不会被它烫伤,这不是很愚昧是什么呢? 再说回到实习吧。进到厂后,我便分配到中控室跟着师傅们学习。硫酸厂设有一个DCS控制室,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对全厂的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主要操作、主要动设备的状态显示、停止操作均可在操作站上完成。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能在操作站中进行显示、纪录、报警,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联锁、积算,自动化程度高。在这期间我了解到硫酸分厂目前有三个系统是在运行的,分别是20万、24万、30万吨的硫铁矿制酸系统。这三个系统除了在除盐工序不一样以外其它工艺几乎是相同的。生产设施有原料工序、焙烧工序、净化工序、转化工序、干吸工序、成品工序、排渣工序、余热发电工序。其中主要的工艺是焙烧、锅炉、净化、转化、干吸。

(一) 焙烧工序

据了解,硫酸厂主要是以接触法生产硫酸。也就是以含硫品位为51%的硫铁矿或硫精矿为原料,经处理后,粒度和水份含量合格的硫铁矿与微过量的空气在850℃左右(实际在850℃-1100℃)及微负压的条件下进行流化态焙烧,生成二氧化硫炉气,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2FeS2=2FeS+S2

S2+2O2=2SO2

其中硫化亚铁与氧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第一,在低温条件下硫化亚铁与氧化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FeS+2O2=FeSO4

第二,当温度较高时,在不定期剩空气量较多时,燃烧生成红棕色的Fe2O3烧渣。

4FeS+7O2=2Fe2O3+4SO2

第三,在温度较高和过剩空气量较少时,硫化亚铁燃烧时有部份生成FeSO4。

3FeS+5O2=Fe3O4+3SO2

再有,如果焙烧是在较低温度与过量氧存在下进行,由于Fe2O3烧渣的催化作用,炉气

中的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

SO2+1/2SO2=SO3

以上说述的主要是焙烧工序的原理部分,根据我在中控室学到的经验,该工序一般监控以下几点:第一,风机电流。在焙烧的过程,控制好进空气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风量影响到SO2气浓,而电流量和风量成正比关系。第二,沸腾炉底压。底压的突变往往就

可以判断沸腾炉内卡矿了,这时候,中控的师傅一般都是跑下去现场处理了。第三,气浓。实际上卡矿时也可以看气浓,但是气浓指示通常有点滞后性,一般都是结合炉温和底压提前判断的。焙烧工序生成的炉气带有很大一部份的粉尘和其它一些杂质,且温度极高,所以在进入净化工序之前,有必要把这部分的能量通过锅炉工序加以利用。

(二)锅炉工序

余热锅炉岗位的目的是余热利用,主要任务时利用沸腾炉980℃左右的SO2炉气降至

320℃左右时需导出的热量全部加以利用产生中压蒸汽,并维持、调整锅炉水位及蒸汽温度、压力至正常状态,确保安全,正常供汽发电。

废热锅炉汽包使用的脱盐水,由脱盐水站制取,除氧器除氧、省煤器加热后供给。汽包水通过两台循环水泵在汽包、废热锅炉蒸发管束及沸腾炉冷排管束间循环加热。汽包产生的饱和蒸汽由废热锅炉内过热管束加热成过热蒸汽,提供给发电机发电。

该工序一般监测以下两点:第一,集汽联箱出口之处的温度及压强。通常该温度控制在450±10℃,压强在3.2-3.5MPɑ。第二,汽包压力和液位。一般该压力控制在3.8MPɑ左右,液位在50以下。

(三)净化工序

来自焙烧工序旋风除尘器出口的SO2炉气进入电除尘器除去绝大部分矿尘的SO2炉气进入

增湿塔,再用稀酸洗涤、降温,使炉气冷却至~65℃后进入冷却塔。冷却塔为填料塔,同样使用稀酸洗涤冷却。出冷却塔温度降至40℃的炉气依次进入一级电除雾器和二级电除雾器除去酸雾及其它杂质,出口气体酸雾含量≤0.015g/Nm3送入干吸工序。

净化工序中的增湿塔采用的是塔槽一体绝热蒸发冷却,酸系统不设酸冷却器,循环酸经

增湿塔循环泵增压后大部分循环使用,少部分经过滤器除去矿尘后回增湿塔循环使用,少量清液进入稀酸槽,再经稀酸泵增压送至干吸配酸或部分的稀酸引出至脱气塔,用空气脱吸SO2后经脱气塔稀酸泵外送磷肥配酸。冷却塔采用塔槽一体,下塔酸温度~58℃,经冷却塔循环泵送至稀酸板式冷却器冷却至38℃后上塔喷淋。增湿塔的补充水由冷却塔循环泵出口引出,串至增湿塔循环酸系统。

由于净化工序为负压操作,为防止气体管道及设备抽坏,在第一级电除雾器进口设置安全水封。净化工序补充水经自动调节阀加入冷却塔循环酸系统。开车初期,补充水由工艺水总管路直接进入系统。

(四)转化工序

转化工序主要是围绕着下面这个反应进行的:

2SO2+O2﹦2SO3

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也就是说,气体反应过后,温度是会上升的。干燥后的SO2气体经SO2鼓风机加压后,先经过换热器再进入转化器。转化器内有五层钒触煤催化剂,进入到

里面的气体反应升温后,出来是要通过换热器把温度降下来,再导回去到下一层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以此提高转化率。

(五)干吸工序

干吸系统采用三塔三槽流程,即干燥塔,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各独自一个循环槽。干燥系统采用95%硫酸干燥,吸收系统采用98%硫酸吸收。循环槽采用卧式槽。来自净化工序的炉气,经补充适量的空气后进入到干燥塔,干燥塔把炉气干燥到一定程度后再送往转化工序,大部分的SO2转化为SO3后进入到第一吸收塔,未被吸收的气体重新进入到转化工段进

行反应,此时SO2转化率可超过99.9%。转化后的气体再进入到第二吸收塔。第一、第二吸收

塔都是采用98%浓硫酸吸收SO3。同时随着吸收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会越来越高,这时就可

以加进工艺水,使得酸浓降低,而这个过程也恰恰是产酸的过程。产出的浓酸由一吸酸循环泵出口引出经成品酸冷却器冷却至40℃输送到成品酸贮罐贮存。

总结一下在硫酸厂四个月实习吧。这段时间里,通过和师傅们一起学习工艺,一起下车间实操,我已基本把握焙烧、锅炉、净化、转化、干吸等工序工艺的要领,对于个人而言,也算是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要想全都能融会贯通恐怕这时间难免有点仓促了。用老师傅的话就是“每个岗位,起码要人带一年才敢给你独立操作”。我思前想后,觉得师傅的话也不无道理。以后边工作边学习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