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会调查报告(精选3篇)
昨(24)日,成都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5分,满意度较高,且较XX年提高了1.58分,较XX年提高了5.48分,连续两年实现持续提升。
通过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调查中,在问到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68.88%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47.70%认为是“子女教育”、47.13%认为是“医疗状况”、42.28%认为是“食品安全”、41.63%认为是“住房条件”、36.54%认为是“社会保障”、32.51%认为是“婚姻家庭”、31.69%认为是“家庭养老”、21.51%认为是“人身安全”、18.31%认为是“伪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9分,略高于男性0.11分。从具体构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项幸福感满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三项则低于男性。
年龄段的不同对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样。其中,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为83.63分;其次为50—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82.95分;再次为20—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分别为82.60分和82.00分;而处于30—39岁的“75后85前”幸福感满意度最低,为81.23分。
记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两项,分别为71.19分和77.47分,分别比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
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为82.29分,丧偶人士幸福感为81.13分;离婚人士幸福感最低,仅为78.94分。从构成项目看,离婚人士在家庭环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低,分别为79.39分和72.50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环境方面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7.24分和86.02分。
从职业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教师群体幸福感,为85.32分;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户,幸福感分别为83.32分和83.05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幸福感依次为81.89分、81.80分和81.35分;待业、失业人员幸福感最低,仅为77.79分。
幸福感和学历高低关系不明显
从学历方面看,小学群体的幸福感,为82.94分;其次为大专、大学群体,为82.59分;接下来依次为初中群体和中专、高中群体,分别为82.14分和81.48分;而硕士群体的幸福感最低,仅为79.90分。
其中,硕士群体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为72.65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为74.49分。而小学群体尽管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最低,仅为67.67分。
收入与幸福感呈一定正相关
按照500元的等距将收入分成九组,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分别为80.37分、80.95分和80.15分;收入在—4000元的`四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分别为82.02分、83.35分、82.53分和82.82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分别为85.91分和86.54分。
不同收入群体在工作环境满意度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满意度最低,仅为66.54分;而高收入群体满意度较高,达76.56分。
第三圈层幸福感
从区域看,一、二、三圈层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层幸福感,评价分数为83.74分,二圈层次之为81.6分,一圈层最低为81.16分。从七个一类指标看,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各圈层间的幸福感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区(市)县为新津、崇州和龙泉驿。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时间单位:
实践时间:200xx年xx月xx日
一、调查课题:
创造低碳生活
二、调查人:
三、调查
1、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调查内容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义:全民低碳生活,对缓解全球变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却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张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据测算,1999年―xx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国26%,我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
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树来算,人均每年消费8吨的南京每年就要种101棵树。
5、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发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48份,根据调查,分析如下: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比前年增加6%。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本小区的观察,近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盛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④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六、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低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碳排放量,通过我们自身对低碳的理解及查阅资料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义所在,并且开始了低碳生活。从而与以前相比,减少了碳排量。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它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对资源的使用走向了滥用,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警惕。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许多措施,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阅读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现今,人们更加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读书热潮”。这股读书的浪潮也影响着每一所校园,老师们无时不在思考着孩子们的阅读,因此,各项课外阅读活动“书香校园”“我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纷纷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要教会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更科学引领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本学期 5月份,我通过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书籍的来源、课外阅读的方法等情况做一总结:
一、 阅读兴趣较为浓厚
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你喜欢阅读吗?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时间多长?和看电视、上网相比,你更喜欢阅读课外书吗?你在什么情况下读课外书?结果显示,本班学生35%的人非常喜欢读书,65%的人比较喜欢读课外书,他们每天能够坚持读书半小时的占37%,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一小时以内的占40%,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占23%,其中有94%的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阅读。其结果可充分表明在近四年的'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收集名言、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对读书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二、阅读内容单一
问卷中,通过调查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及列举所看书目的名称,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内容较为单一,他们喜欢的书目大都是比较直观,浅显的小说,童话等,还有个别孩子喜欢动画卡通类,而对于历史,自然科学及名著等感兴趣的孩子少之又少。这一现象令我担忧,狭隘的阅读会使学生形成偏执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他们虽读了不少的书籍,但仍会如“井底之蛙”一般,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在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同时,给他们适时推荐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从而扩大其阅读视野。
三、 阅读习惯、方法有待提高
每个孩子都在读书,可是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去读后面的占5%,查工具书的占52%,问爸爸妈妈的占43%;写读书笔记的,有85%的孩子偶尔做,其他孩子从来不写;在简述自己的读书方法时,有的孩子方法极多,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在精彩段落作批注、了解作者及背景等,有的孩子则列举不出其方法。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只是一味地泛读,而这样的泛读往往使文中的“瑰宝”“飘然而去”,实则可惜!因此,为了使孩子们的阅读达到“有效”,我们不能让学生的读书任其发展,不管不问,一定要指导孩子们掌握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如:在读书课上,我们和孩子们同时阅读一本书,借助这本书上“课外阅读指导
课”,教给孩子们积累好词佳句;在经典段落作批注、养成默读、速度、诵读等阅读形式;写读后感??通过课内指导,使孩子们受益于课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为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带着孩子们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