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报告集锦(精选23篇)
实验中医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来进行中医药学理、法、方、药机理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该学科是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实验科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课程有很强的实验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近10年来,全国中医院校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所以各中医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授课,有的院校侧重理论讲解,有的则把实验操作为重点。为了解本校学生对实验中医学的理解程度以及兴趣所在,以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特在第一临床医学院20xx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中随机抽取3个班的97位本科生,在学习实验中医学之前对本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xx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随机选取3个班的97位本科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
1.2 调查方法
1.2.1 准备阶段
以学生对实验中医学的理解程度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思维、艰苦耐劳等指标,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完成调查问卷。
1.2.2 收集问卷
采用书面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在实验中医学课程绪论部分开讲前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
1.2.3 分析资料
综合3个班的问卷,作初步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问卷回收
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91份,回收率为93.8%,
2.2 实验中医学课程现状
2.2.1 对实验中医学课程基本情况的认识
本校从20xx年开始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推学和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中开设此课程。经过3年的努力,本校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水平以及科研热情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一门新生学科,其在中医专业学生中的知名度、影响力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设计了3个问题,结果见表1。表1 对实验中医学基本情况的认识[略]
实验中医学课程由6个验证性中医实验和1个探索性实验组成。经过教职员工3年的积极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本课程与传统理论教学的不同点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由学生主动完成整个实验,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过,98%的学生对这门功课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兴趣,还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少数同学对实验动物有恐惧感,甚至个别的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完成实验操作,基于这样的原因,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解决、解释中医学的问题和现象的能力的,这一目的得到了普遍赞同,99%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
如何引导同学主动、自觉地学习是高等中医学教育面临的难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实验中医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超过23%的学生认为一点都没有促进主动学习的愿望,所以,针对这一环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很必要了。
2.2.2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认识
实验中医学通过7个实验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操作常用的实验动物和科学仪器,实验过程要求4~5人为一个小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并在最后一次课安排探索性实验设计,由每个小组成员操作自己设计的实验。经过整个流程,可以使学生在科研思路、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语言和发挥团队精神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即将接受这门课教育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我们设计了4个问题,结果见表2。表2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研能力的认识[略]
本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独立进行中医药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并有创新和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课程注重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实验中医学在提高科研思路水平方面有91%的学生认为是有益的;同时超过82%的学生认为课程可帮助他们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而教师在规范化运用科学语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有关创新能力的提高一直都是中国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课题,本课程的开展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内容。
2.2.3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研素质的认识
科研工作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具备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决心和尊重他人、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中医学课程对于这些素质方面的培养是否有益,我们设计了4个问题,结果见表3。表3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研素质的认识[份(略),n=91]
在实验所需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学生操作实验的时候常常因为不熟练、配合失误等原因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追求结果的完美而修改数据,实验结果不作为评分的依据。鼓励学生分析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找出失误的所在,以利于及时改掉不好的习惯。
在授课过程中激励学
生必胜的信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并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经过调查反馈,在4个题目中,有近8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
3 讨论
纵观我国近50年的中医教育史,由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倾向的存在,理论讲授在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过重的比例,而且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中医学实验条件较为薄弱。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如何保障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质量,已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面临的现实课题。为此,本校从20xx级开始在中医、针推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实验中医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中医学这门课程在本校中医类学生中已经具有了比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在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和战胜挫折的科研素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姓 名:学 号:成 绩:
实验一 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
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
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
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
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实验二 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
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
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 粒度: 圆度: 分选性:
杂基含量及特征: 胶结物成分、含量:
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 成因分析: 次生变化现象: 岩石命名: 薄片: 粒度: 圆度: 分选性:
杂基含量及特征: 胶结物成分、含量:
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 次生变化现象: 成因分析: 岩石命名:
偏光 倍
偏光 倍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
(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sp、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
(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
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
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
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
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
(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四、实验后的经验教训总结。
生理学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
(一)一般要求
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填全各栏目,并标明学号或组号,“日期”一栏填做实验日期,写报告日期可标于文末。“指导教师”一栏不写,系留阅报告人签名用。报告要求格式标准、卷面整洁、图表准确、字迹端正、简明精练,按时上交。写报告不得使用圆珠笔,绘图宜用铅笔。注意文字规范,语句通顺,不用自造的不规范的简化字、代号。
(二)基本格式与写法
生理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方法(如神经-肌肉标本制备),有的侧重于现象观察(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有的侧重于结果及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多数则兼而有之。应根据实验类型,选用合适的报告格式及详略安排各栏目。
实验报告大体上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一般实验报告式,另一种是仿学术论文式,其对应关系如下表。一般认为操作类宜选用前者,而侧重结果的实验后者更适用。
表4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般实验报告式仿学术论文式
题目(内容)题目
目的原理引言(导言)
实验对象与用品材料与方法
方法步骤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讨论讨论与结论(语)
(结论或结语)
注意事项原始记录附录(含原始记录,公式
实验分工体会与建议推导,参考文献,致谢等)
(三)注意事项
写报告应以事实为根据,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述,忌抄书,不许修改、编造数据。实验方法与步骤可视重要否而详略,但报告应独立成章,不可用“见书第页”字样而省略。有的实验报告中,结果、分析甚至实验项目可以列表表达。“讨论”是一篇报告的核心,应紧扣结果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忌就事论事或离题万里;结果也不可轻易推断或引申。“结果与分析”一栏可在实验小组内讨论,必要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组数据(需注明),但报告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禁止互相抄袭。
科技实验报告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过实验分析:当r一定时,i和v的关系及v一定时,i与r的关系。
表一
r(欧姆)=4ωv(伏特)0.4v0.8v1.2v
i(安培)0.1a0.2a0.3a
表二
v(伏特)=0.6vr(欧姆)1ω2ω4ω
i(安培)0.6a0.3a0.15a
【实验记录】
1.调节滑动变阻器矿,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也增大到几倍。这表明,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同这段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
2.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矿,保持r的电压不变,可以看出,定值电阻r的数值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就缩小到几分之一。这表明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小结】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v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v/r。
心理学实验报告
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1.教学目的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
2.实验程序
2.1准备工作。
2.1.1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2.1.2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只测左眼),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眼睛与支架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现或消失。
2.1.3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2.2正式实验。
2.2.I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
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
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
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
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2.2.2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与水平交角)以及
其他不同角度。
2.2.3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2.2.4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3.结果
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4.讨论
4.1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4.2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4.3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1(1)向容器内通风(2)使用催化剂减缓反应速率
2(1)反应容器的选择(2)反应容器的气密性
二选择其他实验方法例如在大烧杯的竖向不同高度分别放两支点燃的蜡烛(烧杯口不封闭),向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面一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1瓶内还有其他气体,不能够充分体现出试验结论
2让二氧化碳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反映后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若是有蓝色沉淀,则不反映,若是有气体生成则反应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基础上强化阅读训练,丰富词汇量,促进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育者和英语学习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提问或讨论,也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语言形式分析,忽视整体阅读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熟练阅读外文书籍,也往往缺乏课后阅读的能力。
词汇也是制约阅读的关键因素。专家统计,正常的阅读能力需要4000——5000词汇量,而我国外语教学大纲对语言要素要求方面逐渐降低。如在词汇量要求方面,由平均每课时3、7个(1956年)降至每课时1、4——2、4个(1992、1993年);高中毕业时要求的词汇量也由3500——4000词(1963年)降至1200——20xx词(1996年)。词汇量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言语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更不用说用英语开展正常的交际活动。
此外,对近五年的NMET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稍作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为了体现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该题的难度在逐年提高,继续加强对读速的要求。显然,阅读难度及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今后统考试题的命题方向,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方法应当随之改进。应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把阅读教学与英语测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中英语“主动阅读——自主发展”教改实验的意义正在于此。
二、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广泛、大量和快速的阅读可以帮助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巩固记忆,也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背景等。
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learning)获得的,而是通过“习得”(acquisition)获得的。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对遣词造句是有帮助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直接演化成语言能力。习得是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如果没有习得,语言能力难以培养。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过程就是习得的过程。
听和读是语言学习的两个输入渠道,读,相对于听而言,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且较少心理负担的显著特点。在没有可能接受广泛听能训练的大汉语语言环境中,唯有阅读能在没有他人参与的境界中让学生接受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增加词汇、短语、语法知识的复现率,增大语言的有效应用频率,丰富语言经验,让学生借助它——它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所描述的大千世界的自然交际活动——来掌握语言,并最终将生成阅读能力,并由此辐射语言其他能力的提高。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相互作用理论”和教育学中的“合作理论”,语言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模式进行。通过小组讨论与互助,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教师指导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得以充分发挥,就能获得相应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标
1、丰富知识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认识3000个以上词汇和相应数量的短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中的20xx个积极词汇和相应短语,从而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文字信息,从阅读中了解社会、科学、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完成基本的信息积累。
2、培养语感通过阅读习得语言,运用语言,从中完成语言的整体习得过程,并且以阅读为龙头,促进听、说、写能力的相应提高。
3、激发兴趣通过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比较自由地阅读ShanghaiStudents'Post,比较流畅地阅读中级英语读物和一些名著的改写本。
4、内化方法
通过阅读积累一定阅读量的同时,培养阅读的方法,使阅读的速度达到80——100WPM,正确理解率在70%以上,并且不断完善解答问题的技巧,从而在整体上适应测试阅读的要求。
(二)实验前的测试调查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实验选用人数相当且男、女生比例接近的长汀一中20xx届高二两个理科班。实验前以高二文理科分班前的龙岩市期末统考高一下学期试题成绩为数据,进行了对比、统计。该试卷测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其中阅读30分,成绩差别不大。 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高二(7)班为对照班,高二(8)班为实验班。两个班均由同一位教师任教。
确定实验班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有关阅读的问卷调查。先选择中等难度的8篇短文,词数近20xx,限时40分钟,要求读速约为50WPM,并根据这次测试设计了几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阅读方面的情况是:
1、词汇量少;有33、9%的学生词汇量在1000个以下。
2、理解率低;24、9%的学生理解率低于60%,53、6%的学生理解率为70%——80%。
3、阅读速度普遍偏低;约46、4%的学生达不到每分钟50字的要求。
4、花在阅读方面时间少;21、4%的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10分钟以下,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阅读的仅为12、5%。
(三)实验的实施
1、建立阅读机制,确保阅读落实
为便于分组阅读、讨论、检查、评比,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兼顾座位的安排将实验班划分为12个阅读小组(每组4——6人)。每组设一名小组长以便开展活动,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组员和指导教师都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小组长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小组反馈会、向教师反馈小组阅读进展情况、主持协调小组讨论、协助教师提供阅读材料、评选阅读能手等;小组成员应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教师的职责则是建立阅读机制、完善学习小组、精选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材料、把握阅读方向、制定阶段目标、定期总结等。
2、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除鼓励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同学之间阅读资源共享,还精选了各种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选材除了注意内容广泛,可读性强,易激发兴趣这些标准外,还注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篇幅较强,难度适中;材料新颖有时效,针对性强。教师除向学生提供有共性的阅读材料,如人教社出版的《阅读训练》、《同步阅读》外还根据循序阅读的原则,近两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了《阅读外国》、《阅读寓言》、《阅读趣事》、《朗文英汉对照阶梯阅读丛书》第三、四级、《中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至三册、《英语阅读实用教程》初级篇和中级篇、《读原著学英语》以及自编阅读材料等近二十五万字的材料,同时鼓励学生订阅ShanghaiStudents'Post,程度好的学生订阅21stCentury。
3、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既取决于阅读的速度,还取决于他从中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启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一切都与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有志于掌握一门外语的中学生,应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单词是构建语言基本单位,单词掌握得越多,他在词与词之间可能建立的联系就越多,他记忆词的本事就越大。高考中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达到了每分钟50个词以上,如果平时没有养成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阅读内容的习惯,是很难达到高考对学生阅读的要求的。因此,提高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并且尽可能多地加强限时阅读训练。
4、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主动自主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前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比如视幅小,脑反应慢、回眸重读、回眸倒读、出声阅读、手指阅读和摇头阅读等。教师应及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总结了“五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第一步,浏览。训练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前,先浏览目录、小标题、前言等。在阅读正文之前,先浏览每一篇或每一段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和结论,先总体了解文章的重要信息。第二步,质疑。要求学生根据初步获得的信息,设置一些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第三步,抓细节。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和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本篇文章的短语、难点与词的引申义等,并摘录在读书笔记上。第四步,引纲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纲契领,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纲要,并填写在读书笔记上。第五步,及时复习。复习既可“温故而知新”,又可以帮助加深对课外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学生的新词汇,弥补遗漏之处。在以上五步法的指导下,还要求学生不出声,不复视,不复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把文字变成声音,再去想其意义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的注视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几组词或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以后,教师重点加强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逐渐过渡到“主动阅读——自主发展”的阶段,真正懂得什么是阅读。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教师还注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观,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白阅读就是“PRACTICEINLEARNING,LEARNINGINPRACTICE”(学中用,用中学)。始终把“走在教师前头”当作学习的劲头动力;鼓励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越好,并且让学生的词汇达到力所能及的量;教师还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阅读小组及成员的积极性。
四、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验,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学生增加了接触目标语的机会,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因素,从而带动学生四种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外语学习的目的。福建省质量检测试题是高考前一次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考试,该试卷形式和龙岩市统考试卷一样,但总分值为150分,其中阅读40分,难度也明显更大,测试结果如下:(略)。
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增强了学习信心和兴趣,提高了阅读积极性,克服了阅读的畏难情绪。高三下学期又进行了一次有关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上次相比有了可喜的变化:
①词汇量增大;78、6%的学生词汇量超过20xx个。
②理解率提高,理解率在70%以上的有67、8%。
③阅读速度加快,每分钟阅读50词以上的达到80、1%,有41、1%的学生的读速达到80——100WPM。
3、学生在好奇心与强烈阅读需求等因素的驱使下,学生不再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而是积极主动要求去做的快乐的事。这就真正实现了培养兴趣,寓学于乐,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我爱学”,90%以上的学生认为阅读是很有意义的事,有超过70%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五、教改实验的感受与思考
要搞好阅读教改,教师除具备奉献精神外,还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改目标。
为了选好材,教师自己必须增大阅读量,尽多地阅读各类学生关注的材料,对相应的语言点也必须烂熟于心,方能成竹在“讲”,做到指点迷津于紧要处。此外,检查反馈也相当费时费力,唯有及时准确的反馈才能持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教改实验,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因素、阅读动机和兴趣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另外,进行实验的时间虽有两年,但由于高三学生忙于对付高考,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明显减少,检查反馈也相应弱化,该课题是否适用于高三年级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今计算机应用在是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计算机开发技术十分重要的。
我的题目是文章处理系统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这是很大的考验,我一千次一万次的问自己,怎么才能找到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的最佳结合点?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程序在篇幅上简单,在使用价值上丰富?怎样让自己的业余更靠近专业?怎样让自己的计划更具有序性,而不会忙无一用?机会是老师,学校,以及无数代教育工作者给的,而能力是自己的,耐性是需要的。
经过自己的琢磨,听取了师姐,师兄们的建议,还查阅了很多书籍,才做到了心中有数,才了解了C语言课程设计的真正用意——培养自学能力,养成程序编辑的好习惯。我从来不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说法,认为那只是懒惰者自寻懒惰的借口,我要积极,要把握,要努力。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拿到题目到完成整个编程,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半个学期的日子里,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结构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习。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郭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郭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懂得怎么样去制定计划,怎么样去实现这个计划,并掌握了在执行过程中怎么样去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黑夜过去了,我们收获的是黎明。
在本次实践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文件删除程序的编译过程中,我的各个子程序都已经编辑成功,那么这最后的程序就将是我成功的关键。老天不会让我太过顺利,他在这最后的时刻设置的障碍,是要考验我的能力,他要置我于死地?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我打了退堂鼓,我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无功而反,时间正在消磨我的意志。没有了柳暗花明的一天,那么我怎么能说经受住了考验?谢谢老师的那句话,她说:人力有所不能及,然而,人的精神是不会败倒的。我鼓起勇气,到处问,到处查资料,黄天不负有心人,在一篇文章上,终于看到了我所特别要求的函数,我实现了组合是关键的理论。不得不说这是精神的胜利,是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的程序重见天日。谢谢给我指点迷津的老师。
6月11日,我们的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无论我以后会不会涉及到C语言程序编译的研究,我想,我至少掌握了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我们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我们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时候会很多,我最后要感谢课程设计,它的确教会我很多。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二、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如菠菜、小叶黄杨),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三、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四、画图。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要画出轮廓就可以。
一、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xx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课程名称: 信息安全 实验名称: 共五次实验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 签名:
实验一 木马攻击与防范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木马的练习,使读者理解和掌握木马传播和运行的机制;通过手动删除木马,掌握检查木马和删除木马的技巧,学会防御木马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木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实验原理
木马的全称为特洛伊木马,源自古希腊神话。木马是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是具备破坏、删除和修改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实施DoS攻击甚至完全控制计算机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它隐藏在目标计算机里,可以随计算机自动启动并在某一端口监听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息。
1.木马的特性
(1)伪装性 (2)隐藏性 (3)破坏性(4)窃密性
2.木马的入侵途径
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一定的欺骗方法,如更改图标、把木马文件与普通文件合并,欺骗被攻击者下载并执行做了手脚的木马程序,就会把木马安装到被攻击者的计算机中。
3.木马的种类
(1)按照木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代木马是伪装型病毒,第2代木马是网络传播型木马,第3代木马在连接方式上有了改进,利用了端口反弹技术,例如灰鸽子木马,第4代木马在进程隐藏方面做了较大改动,让木马服务器端运行时没有进程,网络操作插入到系统进程或者应用进程中完成,例如广外男生木马。
(2)按照功能分类,木马又可以分为:破坏型木马,主要功能是破坏并删除文件;服务型木马; DoS攻击型木马;远程控制型木马
三、实验环境
两台运行Windows 20xx/XP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使用“冰河”和“广外男生”木马作为练习工具。
四、实验内容和结果
任务一 “冰河”木马的使用
1.使用“冰河”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控制
我们在一台目标主机上植入木马,在此主机上运行G_Server,作为服务器端;在另一台主机上运行G_Client,作为控制端。
打开控制端程序,单击快捷工具栏中的“添加主机”按钮,弹出如图1-5所示对对话框。
图1-5添加计算机
“显示名称”:填入显示在主界面的名称。
“主机地址”:填入服务器端主机的IP地址。
“访问口令”:填入每次访问主机的密码,“空”即可。
“监听端口”:“冰河”默认的监听端口是7626,控制端可以修改它以绕过防火墙。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以看到主机面上添加了test的主机,如图1-6所示。
图1-6添加test主机
这时单击test主机名,如果连接成功,则会显示服务器端主机上的盘符。图1-6显示了test主机内的盘符,表示连接成功。
这时我们就可以像操作自己的电脑一样操作远程目标电脑,比如打开C:WINNTsystem32config目录可以找到对方主机上保存用户口令的SAM文件。
“冰河”的大部分功能都是在这里实现的,单击“命令控制台”的标签,弹出命令控制台界面,如图1-7所示。
图1-7命令控制台界面
可以看到,命令控制台分为“口令类命令”、“控制类命令”、“网络类命令”、“文件类命令”、“注册表读写”、“设置类命令”。
3.删除“冰河”木马
任务二 “广外男生”木马的使用
查看插入进程
删除注册表中木马文件
删除注册表中木马文件
五,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的一些木马的传播技巧,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删除木马,学会了防御木马的一些基本技巧,加深了网络安全的认识。
实验二网络端口扫描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使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可以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从而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在实验中,我们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Superscan进行网络端口扫描实验,通过端口扫描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利用综合扫描软件“流光”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
二、实验原理
(一).端口扫描的原理
一个开放的网络端口就是一条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信道,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但效率较低;也可以通过扫描工具实现,效率较高。扫描工具是对目标主机的安全性弱点进行扫描
检测的软件。它一般具有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端口的扫描分析,可以发现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所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应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的安全漏洞,从而能及时了解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1.端口的基础知识
端口是TCP协议中所定义的,TCP协议通过套接字(socket)建立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 TCP/UDP的端口号在0~65535范围之内,其中1024以下的端口保留给常用的网络服务。例如,21端口为FTP服务,23端口为TELNET服务,25端口为SMTP服务,80端口为HTTP服务,110端口为POP3服务等。
2.扫描的原理
扫描的方式有多种,为了理解扫描原理,需要对TCP协议简要介绍一下。
一个TCP头的数据包格式如图2-1所示。它包括6个标志位,其中:
图2-1 TCP数据包格式
扫描往往是入侵的前奏,所以如何有效的屏蔽计算机的端口,保护自身计算机的安全,成为计算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防止对计算机网络端口的扫描,我们可以采用端口扫描监测工具来监测对端口的扫描,防止端口信息外露。常用的端口扫描监测工具包括ProtectX、PortSentry等。此外,安装防火墙也是防止端口扫描的有效方法。
三、实验环境
两台预装Windows 20xx/XP的计算机,通过网络相连。SuperScan和流光Fluxay软件。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任务一 使用SuperScan扫描
SuperScan具有端口扫描、主机名解析、Ping扫描的功能,其界面如图2-2所示。
1.主机名解析功能
在Hostname Lookup栏中,可以输入IP地址或者需要转换的域名,单击Lookup按钮就可以获得转换后的结果;单击Me按钮可以获得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单击Interfaces按钮可以获得本地计算机IP地址的详细设置。
2.端口扫描功能
我在这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工作,负责管理前三年的财务,主要工作包括出纳工作和会计工作,其中有记帐凭证的制作,记帐凭证的钉制,公司债务与收入款项的记录与发放,对银行对帐单的`记录,计算印花税,在公司的生产部门提供了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对第二年和第三年现金流量表的记录与上报等等。
我的工作流程如下:
起始年:
对财务报表的了解该公司目前状况
资产:
流动资产:对现金的数量`应收账款的到期日`对起始年的原材料投入`产成品投入`在制品投入做统计。
固定资产:土地建筑净值`机器设备净值`在建工程做统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负债:短期负债数目与到期日`应付款数目与到期日`应交税金`长期负债数目及到期日的统计,并对CEO汇报目前公司情况,让其可以对公司经营做个宏观调控。然后公司开始运行:
实习刚开始时,我的指导教师让我们进行分组,各人扮演自己的角色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银行,同学变成同事以及老板,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公司的运作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分歧,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一手的账目我完全摸不着头脑,现金的收入与支出出现很大的纰漏,还好在下午老师带领我们从头来过,我终于开始对账目的梳理找到点感觉,然后开始做第二年的账目,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因为开始配合不是很好我们也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有过很多争执,不过最后我们还是齐心合力的完成了。这次实习中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管理的问题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在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日结束时我们公司的账目还很乱,这个的确是我的疏忽。这样的处境让我有些尴尬,当即有些气馁的认为,难道我就这样呆坐到实习结束?回家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然后慢慢的一个一个的把老师带我们走的过程再走了一遍。在这个再次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之前出现问题是因为我对帐目的记录不仔细。如果一开始我能秉持着对账目认真负责的态度,那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工作。然后开始做第二年的账目,然后开始自己第三年,终于账目平了。这个返工的过程中,我明白到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我也完成了前三年的财务任务,23日早上与同组杨秋萍完成财务交接工作。
实验完成后,对我在管理财务上的状况分析,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与实体动手实践,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原来管理不是那么简单说说的,很多我们忽略的往往会照成很严重的损失,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填制记帐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科目。科目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科目的名称,有关的明细科目要填写齐全,记帐凭证中,应借,应贷的帐户必须保持清楚的对应关系,一张记帐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帐方法,加计合计数,以检查对应帐户的平衡关系,在这个运行中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的错误都会对未来的工作照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次实践告诉我,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同时也使我们对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有了更客观、深刻的认识。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也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为今后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了解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这次团队合作之后,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做到,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要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
通过实习与模拟实践,我们也了解到应该再今后多注意,多弥补的知识,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讲再多我们听了确还是会错的东西,了解到实践的必要和重要性。实习的过程中,让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宝贵的财务实践经验,得到了在课堂上所得不到的许多实践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实训目的:
1、巩固所学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应用及加强对电路图的分析及理解能力
2、培养一定的自学、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简单数字系统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二、实训内容:
依据简单数字系统设计和制作数字电子钟
三、实训要求:
1、充分理解电路原理图
2、元器件的识别及参数选择3、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4、
四、元器件选择:
五、原理框图及成品图:
六、实训步骤:
1、实训准备。学习数字电子钟的原理图及设计原理、了解所需元器件及其参数和数字电子钟的调试方法。
2、实训操作。发放电路板及元器件,发放元器件以焊完一个发一个的原则,以防大家的错焊漏焊。
3、选择和测试元器件,用“万用表”测试元器件质量的好坏。
4、装配元件。把元器件按接线图正确地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
5、调试产品的技术指标。按电路原理测试各点的工作电压,以判断其工作是否正常。
6、若组装出的产品有故障,依据所学知识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排除产品的故障。
7、对成品的进一步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焊点的饱满度、光泽度及产品的可操作性等。
七、实训感想:
通过这次对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们了解了数字钟的原理和设计理念。要制作一个电子产品一定要严格按照电路原理图设计,而且最后的成品不一定与想象的完全一样,因为在实际焊接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细心焊接这样做出来的成品才比较美观。设计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积极的去解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亲自动手焊接,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动手能力的提高,细心与耐心的培养,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是我们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图2-1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半桥>全桥,有理论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电桥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的灵敏度等于半桥的两倍,单臂的四倍,而非线性度我们也可以得到单臂最差,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大,而半桥、全桥由于有和差存在,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略去。所以非线性度相对来说较好。
d、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测量时的误差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同时减少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通过全桥连接来减小,同时注意零点的设置,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可通过选取适当的电桥电路来改变,比如原来是半桥的改为全桥则可以增加输出灵敏度。 四、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2)邻边。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2)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4,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不需要,只需如图中右图即可。
2、差动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3)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4)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特性曲线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由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微头右移与左移的特性曲线。
一、试验目标:
(1)熟悉手工焊锡常见工具使用及其维护和修理。
(2)基础掌握手工电烙铁焊接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熟悉电子产品安装工艺生产步骤,印制电路板设计步骤和方法,手工制作印制电板工艺步骤,能够依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
(3)了解常见电子器件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相关电子器件图书。
(4)能够选择常见电子器件。了解电子产品焊接、调试和维修方法。了解通常电子产品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方法。
抢答器焊接部分
二、试验步骤:
(1)学习识别简单电子元件和电子电路。
(2)学习并掌握抢答器工作原理。
(3)学习焊接多种电子元器件操作方法。
(4)根据图纸焊接元件。
试验原理图
焊接技巧及烙铁使用
(一)焊接机巧
1.焊前处理:
焊接前,应对元件引脚或电路板焊接部位进行焊前处理。
①、清除焊接部位氧化层
可用断锯条制成小刀。刮去金属引线表面氧化层,使引脚露出金属光泽。印刷电路板可用细纱纸将铜箔打光后,涂上一层松香酒精溶液。
②、元件镀锡
在刮净引线上镀锡。可将引线蘸一下松香酒精溶液后,将带锡热烙铁头压在引线上,并转动引线。即可使引线均匀地镀上一层很薄锡层。导线焊接前,应将绝缘外皮剥去,再经过上面两项处理,才能正式焊接。若是多股金属丝导线,打光后应先拧在一起,然后再镀锡。
2.做好焊前处理以后,就可正式进行焊接。
①、右手持电烙铁。左手用尖嘴钳或镊子夹持元件或导线。焊接前,电烙铁要充足预热。烙铁头刃面上要吃锡,即带上一定量焊锡。
②、将烙铁头刃面紧贴在焊点处。电烙铁和水平面大约成60℃角。方便于熔化锡从烙铁头上流到焊点上。烙铁头在焊点处停留时间控制在2~3秒钟。
③、抬开烙铁头。左手仍持元件不动。待焊点处锡冷却凝固后,才可松开左手。
④、用镊子转动引线,确定不松动,然后可用偏口钳剪去多出引线。
3.焊接质量
焊接时,要确保每个焊点焊接牢靠、接触良好。要确保焊接质量。
所表示应是锡点光亮,圆滑而无毛刺,锡量适中。锡和被焊物融合牢靠。不应有虚焊和假焊。
虚焊是焊点处只有少许锡焊住,造成接触不良,时通时断。假焊是指表面上仿佛焊住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焊上,有时用手一拔,引线就能够从焊点中拔出。
焊接电路板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太长,电路板将被烧焦,或造成铜箔脱落。从电路板上拆卸元件时,可将电烙铁头贴在焊点上,待焊点上锡熔化后,将元件拔出。
经验:焊接后检验焊接结束后必需检验有没有漏焊、虚焊和因为焊锡流淌造成元件短路。虚焊较难发觉,可用镊子夹住元件引脚轻轻拉动,如发觉摇动应立即补焊。
4.拆元件
其实拆换元件再简单不过了,用吸焊器很轻易就能完成,将元件管脚上焊锡全部吸掉,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现在电路板大多做工精细,焊锡使用极少,极难熔掉,那么我们能够加点焊锡在管脚上再去利用吸焊器就轻易多了。
另一个方法就是,直接使用电烙铁熔掉焊锡,但这么就存在不小危险性,既要小心焊点没完全被熔掉,又怕接触太久烧坏元件了!常见方法是在加温时候就用镊子夹住元件外拉,当温度达成时,元件就会被拉出,但切记不要太用力了,不然管脚断在焊锡中就麻烦了。不过保险起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是再好不过了,因为有时因为元件插孔太小,吸焊极难被吸洁净,此时撤走吸焊器就会粘住,这是虚焊,能够用电烙铁加热取掉。接下来依据需要换元件上去就和焊接元件步骤一样了。
(二)电烙铁使用
焊接技术是一项电子爱好者必需掌握基础技术,需要多多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1、选择适宜焊锡,应选择焊接电子元件用低熔点焊锡丝。
2、助焊剂,用25%松香溶解在75%酒精(重量比)中作为助焊剂。
3、电烙铁使用前要上锡,具体方法是:将电烙铁烧热,待刚刚能熔化焊锡时,涂上助焊剂,再用焊锡均匀地涂在烙铁头上,使烙铁头均匀吃上一层锡。
4、焊接方法,把焊盘和元件引脚用细砂纸打磨洁净,涂上助焊剂。用烙铁头沾取适量焊锡,接触焊点,待焊点上焊锡全部熔化并浸没元件引线头后,电烙铁头沿着元器件引脚轻轻往上一提离开焊点。
5、焊接时间不宜过长,不然轻易烫坏元件,必需时可用镊子夹住管脚帮助散热。
6、焊点应呈正弦波峰形状,表面应光亮圆滑,无锡刺,锡量适中。
7、焊接完成后,要用酒精把线路板上残余助焊剂清洗洁净,以防炭化后助焊剂影响电路正常工作。
8、集成电路应最终焊接,电烙铁要可靠接地,或断电后利用余热焊接。或使用集成电路专用插座,焊好插座后再把集成电路插上去。
9、电烙铁应放在烙铁架上。
在电子制作中,元器件连接处需要焊接。焊接质量对制作质量影响极大。所以,学习电于制作技术,必需掌握焊接技术,练好焊接基础功。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在各种领域应用普及,并要求LED具备有调光功能。在现在的几种调光技术中,从简单的可变电阻负载到复杂的脉冲宽度调制(PWM)开关,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利弊。PWM调光的效率最高,电流控制也最精准。本文以LED驱动器LM3405为例,论述LED在调光时的特性,例如亮度与正向电流的关系、波长的变化(色移)和控制器的工作周期限制等。
1、LED驱动器工作原理
由于LED的功率低于1 W,所以可用任何类型的电压源(开关器、晶体管)和串串联电阻建构一个电流源。对于少数光线输出端电流的改变而造成亮度和颜色的变化,人的肉眼是不容易察觉出来。不过,一旦将多个LED串联,该稳压器便必需担当电流源的角色。这是因为LED的正向电压VF会随正向电流IF变化,图1是LED波长随着正向电流IF变化图,而该变化对于每个LED都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批产品也有区别。在较大的电流下,光线的强度变化通常约为20%。而 LED制造商一般都会采用较大的VF范围来增加亮度和颜色,因此上述情况尤其突出。然而,除了电流外,正向电压还会受到温度影响。假如只采用镇流电阻器,则光源的颜色和亮度变化很大,而唯一可确保色温稳定的方法是稳定前正向电流IF。
大部分设计人员只习惯为LED设计稳压器,但在设计电流调节器方面显然有不同的要求。电压输出必须要配合固定的输出电流。虽然在大多数应用中, LED驱动器的输出电流可容许误差±10%,而直流电流的输出纹波更可高达20%,一旦纹波超出20%,人的肉眼便会察觉到亮度的变化,假如输出纹波进一步增加到40%,肉眼就无法承受。
2、器件和设计实例
一般而言,电流调节器的设计都需使用比较大的电感以使电感电流IL的变化少于20%。这里可采用LM3405,即使电感由于1.6 MHz的高开关频率而变得较小,仍可发挥很好的效用。LM3405性能参数如下:
控制方法:
封装:电流模式 TSOT-6
最大输入电压: 15V
应用:工业照明 1A 1~22uF 4.7~10uH 驱动电流: 输出电容: 电感:
3、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技术
PWM控制是降低LED光线输出的最佳方法。这种控制方法可在保持控制器2高效工作的同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颜色输出。在衡量调光质量方面,对比度CR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光线输出的控制越精准。现今,有些驱动电路制造商声称其产品的调光频率可以高至开关频率的50%,因而可获得良好的对比度。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但这要求稳压器必须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和连续导电模式(CCM)之间正常工作,而这种工作对于设计而言未必是最好的方法。然而,设置PWM频率比开关频率高一级,其稳定性最好。实验数据显示,采用LM3045,调光频率为5 kHz时,稳定性最好。
设置最低调光频率下限是基于:当开关频率低于100 Hz时,肉眼便可看到抖动或闪烁。至于最高频率上限是调光脉冲施加器件后,电路所需的启动时间。以LM3405为例,器件首先会经历一个通电重设,之后进入软启动。整个延迟直到LED电流被完全建立约为100μs,而额外调光脉冲的上升时间(tSU)和下降时间(tSD)会跟随最低调光脉冲到达。
DDIM(min)=(tD+tSU)/T
计算对比度,假设fDIM=1 000 Hz、TDIM=1 ms, 从LM3405数据资料中得知tSU=20μs,则对比度CR为:
DDIM(min)=(20μs+100μs)/1 ms=0.12,则对比度CR=1/DDIM(min)=8.3
从上式可明显看出,若要得到较佳的对比度,则降低调光频率fDIM。在调光频率100 Hz下,对比度CR为83。但效果比起LM3404并不算高,因为LM3404是专为高对比度而设计的,在500 Hz下LM3404的对比度可达655:1,适用于显示器背光灯和机器显示。对于一般的照明应用而言,对比度接近100即可。然而,LM3405可提供最简单和最小型的1 A LED调光驱动器解决方案。将关机和调光功能结合到一个引脚上,封装尺寸缩少70%(比较PSOP-8与TSOT-6封装),但启动时间却增加至100μs。
文章摘要: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人云亦云,口语化,相对应的是我们应当做到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和规范化。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做好化学实验,同时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把实验现象完整的描述出来,这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显的尤为重要。下面概括4种常见问题。
一、以偏概全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 、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等。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本末倒置
不少同学在描述现象时,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等等。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实验现象的描述才具有科学性。
三、人云亦云
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有位同学由于没有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导致没有氧气放出,但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分析失败的原因,而是抄袭他人的实验成果。这种不良的实验风气在中学生身上经常出现。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纠正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是化学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如戴安邦所说“科学教学不单只传知识,而要进行全面的教学,包括人的科学思想和品德的培养”。
四、描述口语化
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造成考试中的不必要失分。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
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讲解规范,用语贴切。
实验现象的描述需要准确、全面、规范,相信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定能够做到。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文章摘要:生素是一类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维生素对身体的作用在很早以前人类就有了解,航海海员用柠檬汁预防坏血病就是使用维生素的一个例证。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又进一步发现,有4种维生素还可以防止癌症的发生。
红辣椒含有大量维生素C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可以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在体内聚集,极大地降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如辣椒、苦瓜、青蒜、萝卜叶、油菜、香菜、番茄等。
维生素A
维生素A能阻止和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预防胃肠道癌和前列腺癌功能尤其显著。它能使正常组织恢复功能,还能帮助化疗的病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番茄、胡萝卜、菠菜、韭菜、辣椒、杏等植物,动物肝脏、鱼肝油及乳制品中直接含有大量维生素A。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它们可以抑制癌细胞生成,还能帮助合成人体内一些重要的酶,调节体内代谢。粮谷、豆类、酵母、干果、动物内脏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E
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抑制致癌物形成。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还证实,维生素E有防止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作用。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尤其是豆油中;蛋、谷物、胡萝卜、鲜莴苣等食物中含量也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饮食中的维生素基本可满足人体需要,不必过多地服用补充片剂,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各种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
2、通过实验观察并励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自励条件。
二、预习要点
1、什么是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在求取直流发电机的特性曲线时,哪些物理量应保持不变,哪些物理量应测取。
2、做空载特性实验时,励磁电流为什么必须保持单方向调节?
3、并励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有哪些?当发电机不能自励时应如何处理?
4、如何确定复励发电机是积复励还是差复励?
三、实验项目
1、他励发电机实验
(1)测空载特性保持n=nN使IL=0,测取U0=f(If)。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If=IfN,测取U=f(IL)。
(3)测调节特性保持n=nN使U=UN,测取If=f(IL)。
2、并励发电机实验
(1)观察自励过程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f(IL)。
3、复励发电机实验
积复励发电机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f(IL)。
四、实验设备及挂件排列顺序
1、实验设备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D55-4,D31、D44、D31、D42、D51
五、实验方法
1、他励直流发电机(必做)
按图1-2-1接线。图中直流发电机G选用DJ13,其额定值PN=100W,UN=200V,IN=0.5A,nN=1600r/min。直流电动机DJ23-1作为G的原动机(按他励电动机接线)。涡流测功机、发电机及直流电动机由联轴器同轴联接。开关S选用D51组件上的双刀双掷开关。Rf1选用D44的1800Ω变阻器,Rf2选用D42的900Ω变阻器,并采用分压法接线。R1选用D44的180Ω变阻器。R2为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选用D42,采用串并联接法(900Ω与900Ω电阻串联加上900Ω与900Ω并联),阻值为2250Ω。当负载电流大于0.4A时用并联部分,而将串联部分阻值调到最小并用导线短接。直流电流表、电压表选用D31、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1)测空载特性
1)首先将涡流测功机控制箱的“突减载”开关拨至上端位置或将给定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底,涡流测功机不加载。
然后打开发电机G的负载开关S,接通控制屏上的励磁电源开关,将Rf2调至使G励磁电流最小的位置(即Rf2调至最大)。
2)使直流电动机M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1阻值最大,Rf1阻值最小。仍先接通控制屏下方左边的励磁电源开关,在观察到直流电动机M的励磁电流为最大的条件下,再接通控制屏下方右边的电枢电源开关,起动直流电动机M,其旋转方向应符合正向旋转的要求。
3)直流电动机M起动正常运转后,将M电枢串联电阻R1调至最小值,将M的电枢电源电压调为220V,调节电动机磁场调节电阻Rf1,使发电机转速达额定值。
4)调节发电机励磁分压电阻Rf2,使发电机空载电压达U0=1.2UN为止。
5)在保持n=nN=1600r/min条件下,从U0=1.2UN开始,单方向调节分压器电阻Rf2使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次减小,每次测取发电机的空载电压U0和励磁电流If,直至If=0(此时测得的电压即为电机的剩磁电压)。
6)测取数据时U0=UN和If=0两点必测,并在U0=UN附近测点应较密。
7)共测取7~8组数据,记录于表1-2-1中表2-2n=nN=1600r/minIL=0
(2)测外特性
1)把发电机负载电阻R2调到最大值,合上负载开关S。
2)同时调节电动机的磁场调节电阻Rf1,发电机的分压电阻Rf2和负载电阻R2使发电机的IL=IN,U=UN,n=nN,该点为发电机的额定运行点,其励磁电流称为额定励磁电流IfN,记录该组数据。特别注意,当电流超过0.4A时,R2中串联的电阻调至零并用导线短接,以免电流过大引起变阻器损坏。
3)在保持n=nN和If=IfN不变的条件下,逐次增加负载电阻R2,即减小发电机负载电流IL,从额定负载到空载运行点范围内,每次测取发电机的电压U
2、并励发电机实验
(1)观察自励过程
1)按注意事项使直流电动机M停机。同时将启动电阻R1调回最大值,磁场调节电阻Rf1调到最小值为下次启动做好准备。在断电的条件下将发电机G的励磁方式从他励改为并励,接线如图1-2-2所示。Rf2选用D42的900Ω电阻两只相串联并调至最大阻值,打开开关S。
2)按注意事项起动电动机,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发电机的转速n=nN,用直流电压表量发电机是否有剩磁电压,若无剩磁电压,可将并励绕组改接成他励方式进行充磁。
3)合上开关S逐渐减小Rf2,观察发电机电枢两端的电压,若电压逐渐上升,说明满足自励条件。如果不能自励建压,将励磁回路的两个端头对调联接即可。
4)对应着一定的励磁电阻,逐步降低发电机转速,使发电机电压随之下降,直至电压不能建立,此时的转速即为临界转速。
学 院: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掌握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能够根据所在企业要求落实组织架构,科学配置组织资源,为制定科学人力资源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2、内容及要求
内容:学生分组,每组4人,分别扮演人力资源经理、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和公司职员(即应聘者)角色,建立一个企业(实际或虚拟企业)。由人力资源经理和人事专员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工作分析和人事设置模块的操作。
要求:掌握部门设置、职位设置、工作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由扮演人力资源经理角色的学生担任组长,登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入组长控制台,设置企业基本信息,并为组员分配角色。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负责对本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人事专员进入人事管理模块,在组织设置中添加“部门”,明确不同部门的隶属关系,详细描述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完成组织架构图的编写。在部门设置的基础上,对不同部门添加“职位”,明确各职位的所属部门、直接上级职位、工作目标、工作要点、工作要求、工作责任、任职资格等信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设定的职位进行全面管理,完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3、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总结模拟的过程,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实验前,老师后台设定完成了分组和用户设定,我们被分配为第F组。 开始试验:
1.登陆系统,登陆后,进入个人控制台,登入组长控制平台,可进行设置。首先进行企业资料设置。点设定按钮,输入公司基本信息,点设定完成。
2.设定学生的角色。进入组控制台,对每个学生的角色进行设置,可查看到学生的角色。
3.如果没有设置,则点设置,系统内置了七个角色,一般设置时,组长为A,设置为人力资源经理角色,设置了人力资源经理后,即可以自己在系统中的帐户登陆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具备最大权限。B、C、D分别扮演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和公司职员(即应聘者)角色并由人力资源经理分配权限。
4.人事专员进入人事管理模块,在组织设置中添加“部门”,明确不同部门的隶属关系。
5.详细描述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完成组织架构图的编写。
6.给已经存在的相关部门设置相应的职位。进入职位设置,可看到所有的职位信息。
7.点“添加职位”,进入职位添加页面,参照附件的数据,输入职位名称及所属部门等信息,完成后点“提交”录入相关职位信息。
8.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总结模拟的过程,编写实验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龚婕)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
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项目
实验一 二叉树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3、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实验内容
题目1:编写一个程序,采用一棵二叉树表示一个家谱关系。要求程序具有如下功能:
(1)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二叉树,
(2)查找某人的所有儿子,
(3)查找某人的所有祖先。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为了能够用二叉树表示配偶、子女、兄弟三种关系,特采用以下存储关系,则能在二叉树上实现家谱的各项运算。
二叉树型存储结构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SNODE
{char name[MAX]; //人名
struct SNODE *left;//指向配偶结点
struct SNODE *right; //指向兄弟或子女结点
}FNODE;
(二)总体设计
实验由主函数、家谱建立函数、家谱输出函数、儿子查找函数、祖先查找函数、结点定位函数、选择界面函数七个函数共同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家谱建立函数:与用户交互建立家族成员对应关系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3)家谱输出函数: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
输出形式为:父和母(子1和子妻1(孙1),子2和子妻2(孙2))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4)儿子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子女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成员与是否有子女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5)祖先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祖先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中成员。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6)结点定位函数:在家谱中找到用户输入人名所对应的结点。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7)选择界面函数:为便于编写程序,将用户选择部分独立为此函数。
void PRINT(int &n)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1:首先建立当前人的信息,将其左右结点置为空,
2:然后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则当前程序结束,
3:如果有则建立其配偶信息,并将配偶结点赋给当前人的左结点;
4:再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子女,如果有则递归调用家谱建立函数建立子女结点,并将其赋给配偶结点的下一个右结点。
5:如无,则程序结束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1:首先判断当前结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结束程序;
2: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当前结点信息,
3:然后判断其左结点(配偶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输出“和配偶信息。
4:再判断配偶结点的右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递归调用输出其子女信息,最后输出“)”;
5:当配偶结点为空时,则判断其右结点(兄弟结点)是否为空
6: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并递归调用输出兄弟信息
7程序结束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1:当前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返回空;
2:如果和查找信息相同,则返回当前结点;
3:如不然,则先后递归访问其左结点,再不是则递归访问右结点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1: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无则输出“查找不到此人”
2:判断其配偶结点与子女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输出“无子女”
3:不为空则输出其配偶结点的所有右结点(子女结点)。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1:先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为空输出“不存在此人”,程序结束
2:先将父母结点入栈,当栈为空时程序结束,
3:栈不为空时,判断栈顶元素是否已访问过,
4:访问过,再判断是否为查找结点,如是则输出栈中保存的其祖先结点,并滤过其兄弟结点不输出;不是查找结点,则退栈一个元素
5:未访问过,则取当前栈顶元素,置访问标志——1,同时取其右结点
6:栈不为空或当前所取结点不为空时,转到2;
实验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测试结果
(二)结果分析
(略)
实验总结
(略)
一、 实验目的
① 了解转盘萃取塔的结构和特点
② 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③ 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 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 实验器材 萃取实验装置
三、 实验原理
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 将一定量萃取剂加入原料液中 然后加以搅拌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扩散所以萃取操作与精馏、吸收等过程一样也属于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与精馏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萃取过程也被分解为理论级和级效率或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对于转盘塔振动塔这类微分接触的萃取塔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处理。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难易的程度。
对于稀溶液传质单元数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式中 NOR------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 x------萃余相中的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与相应萃取浓度成平衡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x1、x2------分别表示两相进塔和出塔的萃余相浓度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可由下式表示 H12*ORdxN ORORNH ORxHLaK 式中 HOR------以萃余相为基准的传质单元高度m; H------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m; Kxa------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kg/(m3h△ x); L------萃余相的质量流量kg/h; ------塔的截面积,m2; 已知塔高度 H 和传质单元数 NOR可由上式取得 HOR的数值。HOR反映萃取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HOR越大设备效率越低。影响萃取设备传质性能 HOR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结构因素两相物质性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外加能量的形式和大小。
四、 实验装置
图-1 转盘萃取塔流程 1、萃取塔 2、轻相料液罐 3、轻相采出罐 4、水相贮罐 5、轻相泵 6、水泵 1、流程说明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煤油相为分散相从塔底进向上流动从塔顶出。水为连续相从塔顶入向下流动至塔底经液位调节罐出。水相和油相中的苯甲酸的浓度由滴定的方法确定。由于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 而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非常低 可以近似认为萃取过程中两相的体积流量保持恒定。 2、要设备技术参数 塔经50mm., 塔高750mm, 有效高度600mm, 转盘数16转盘间距35mm , 转盘直径34 mm, 固定环内径36mm。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① 以煤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进行萃取过程的操作 ② 测定不同流量下的萃取效率传质单元高度 ③ 测定不同转速下的萃取效率传质单元高度 。
2. 实验步骤
① 在水原料罐中注入适量的水 在油相原料罐中放入配好浓度(如 0.002 kg苯甲酸/kg 煤油)的煤油溶液。
② 全开水转子流量计 将连续相水送入塔内当塔内液面升至重相入口和轻相出口中点附近时将水流量调至某一指定值如 4 L/h 并缓慢调节液面调 节罐使液面保持稳定。
③ 将转盘速度旋钮调至零位然后缓慢调节转速至设定值。
④ 将油相流量调至设定值如 6 L/h送入塔内,注意并及时调整罐使液面保持稳定的保持在相入口和轻相出口中点附近。
⑤ 操作稳定半小时后用锥形瓶收集油相进出口样品各 40 mL 左右水相出口样品 50 mL 左右分析浓度。用移液管分别取煤油溶液 10 mL, 水溶液 25 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01 mol/L 的 NaOH 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滴定时需加入数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并激烈摇动至滴定终点。
⑥ 取样后可改变两相流量或转盘转速进行下一个实验点的测定。
3.注意事项
① 在操作过程中 要绝对避免塔顶的两相界面在轻相出口以上。因为这样会导致水相混入油相储槽。
② 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在塔顶、底滞留很大改变操作条件后稳定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大约要用半小时否则误差极大。
③ 煤油的实际体积流量并不等于流量计的读数。 需用煤油的实际流量数值时必须用流量修正公式对流量计的读数进行修正后方可使用。
七、实验数据及处理
原始记录 NaOH 的浓度
八、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实验结论 本实验利用转盘萃取塔做液液萃取实验。 从中可以看出 当增加水流量时传质系数增加塔顶轻相的苯甲酸浓度明显增大而塔底重相苯甲酸浓度明显降低。 当其它条件不变增大转速时传质系数减小塔顶轻相的苯甲酸浓度降低而塔底重相的苯甲酸浓度增大。
2. 误差分析
① 转子流量计的转子不稳定实验过程中的流量与设定值不一致
② 实验中的滴定现象不是很明显使得滴定终点很难确定 ③ 实验仪器的系统误差造成数显仪上的数值误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保持电路平顶抽样S1自然抽样A-out抽样脉冲抽样输出LPF-InLPFLPF-oUTmusic信号源被抽样信号抗混叠滤波器抽样电路编码输入译码输出FIR/IIR3#信源编译码模块FPGA数字滤波
图1-1抽样定理实验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两种)。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实验时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
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
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
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将被抽样信号送入抽样单元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
模块3:TH3(抽样输出)模块3:TH5(LPF-In)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主控模块的W1使A-out输出峰峰值为3V。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被抽样信号MUSIc为幅度4V、频率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脉冲A-oUT为幅度3V、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平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LPF-oUT3#,以100Hz的步进减小A-oUT
主控&信号源
的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多小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4)用频谱的角度验证抽样定理(选做):用示波器频谱功能观测并记录被抽样信号MUSIc和抽样输出频谱。以100Hz的步进减小抽样脉冲的频率,观测抽样输出以及恢复信号的频谱。(注意:示波器需要用250kSa/s采样率(即每秒采样点为250K),FFT缩放调节为×10)。
注:通过观测频谱可以看到当抽样脉冲小于2倍被抽样信号频率时,信号会产生混叠。
实验项目二滤波器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不同抽样时钟频率,分别观测和绘制抗混叠低通滤波和fir数字滤波的幅频特性曲线,并比较抽样信号经这两种滤波器后的恢复效果,从而了解和探讨不同滤波器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1、测试抗混叠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A-oUT模块3:TH5(LPF-In)将信号送入模拟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模块,选择【信号源】→【输出波形】和【输出频率】,通过调节相应旋钮,使A-oUT
主控&信号源
输出频率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抗混叠低通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频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LPF-oUT3#。以100Hz步进减小A-oUTLPF-oUT3#的频谱。记入如下表格:
A-oUT频率/Hz 5K … 4.5K … 3.4K … 3.0K … 2、测试fir数字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基频幅度/V主控&信号源
输出频率,观测并记录
信号源:A-oUT模块3:TH13(编码输入)将信号送入数字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调节【信号源】,使A-out输出频率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fir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频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译码输出3#,以100Hz的步进减小A-oUT码输出3#的频谱。记入如下表格:
A_out的频率/Hz 5K … 4K … 3K … 2K ...基频幅度/V主控&信号源
的频率。观测并记录译
由上述表格数据,画出fir低通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
思考:对于3KHz低通滤波器,为了更好的画出幅频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如何调整信号源输入频率的步进值大小?
3、分别利用上述两个滤波器对被抽样信号进行恢复,比较被抽样信号恢复效果。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提供被抽样信号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送入FIR数字低通滤波器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5(LPF-In)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13(编码输入)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调节W1
主控&信号源
使信号A-o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待抽样信号MUSIc为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时钟信号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对比观测不同滤波器的信号恢复效果: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LPF-oUT3#和译码输出3#,以100Hz步进减小抽样时钟A-oUT的输出频率,对比观测模拟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在不同抽样频率下信号恢复的效果。(频率步进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自行设置。)思考:不同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恢复有何影响?实验项目三滤波器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不同抽样时钟频率,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别观测抽样信号经fir滤波和iir滤波后的恢复失真情况,从而了解和探讨不同滤波器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1、观察被抽样信号经过fir低通滤波器与iir低通滤波器后,所恢复信号的频谱。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提供被抽样信号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将信号送入数字滤波器模块3:TH3(抽样输出)模块3:TH13(编码输入)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W1
主控&信号源
使信号A-o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待抽样信号MUSIc为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时钟信号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a、观测信号经fir滤波后波形恢复效果: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的抽样时钟频率为7.5KHz;用示波器观测恢复信号译码输出3#的波形和频谱。
b、观测信号经iir滤波后波形恢复效果: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抽样定理】→【IIR滤波器】;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的抽样时钟频率为7.5KHz;用示波器观测恢复信号译码输出3#的波形和频谱。
c、探讨被抽样信号经不同滤波器恢复的频谱和时域波形:
被抽样信号与经过滤波器后恢复的信号之间的频谱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否就是说原始信号能够不失真的恢复出来?用示波器分别观测fir滤波恢复和iir滤波恢复情况下,译码输出3#的时域波形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波形不一致,是失真呢?还是有相位的平移呢?如果相位有平移,观测并计算相位移动时间。
2、观测相频特性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A-oUT模块3:TH13(编码输入)使源信号进入数字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
(3)此时系统初始实验状态为: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对比观测信号经fir滤波后的相频特性: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频率为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以100Hz步进减小A-oUT输出频率,用示波器对比观测A-oUT控&信号源主和译码输出3#的时域波形。相频特性测量就是改变信号的频率,测输出信号的延时(时域上观测)。记入如下表格:
A-oUT的频率/Hz被抽样信号与恢复信号的相位延时/ms 3.5K 3.4K 3.3K ...
五、实验报告
1、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
2、绘出所做实验的电路、仪表连接调测图。并列出所测各点的波形、频率、电压等有关数据,对所测数据做简要分析说明。必要时借助于计算公式及推导。
3、分析以下问题: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是如何影响抽样恢复信号的?简述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答: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于源信号谱中最高频率fn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经滤波后得到的信号包含了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故在低通滤波器输出端可以得到恢复后的原新号。当抽样频率小于2倍的原新号的最高频率即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时,抽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叠现象,从发生混叠后的频谱中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得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从而导致失真。
平顶抽样原理:抽样脉冲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在脉宽期间其幅度不变,每个抽样脉冲顶
部不随信号变化。实际应用中是采用抽样保持电路来实现的。
自然抽样原理:抽样脉冲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在脉宽期间其幅度不变,每个抽样脉冲顶部随信号幅度变化。用周期性脉冲序列与信号相乘就可以实现。
4、思考一下,实验步骤中采用3K+1K正弦合成波作为被抽样信号,而不是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在实验过程中波形变化的观测上有什么区别?对抽样定理理论和实际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答:观测波形变化时更稳定。使抽样定理理论的验证结果更可靠。
实验步骤: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K1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K1为“平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设置开关K1为“自然抽样”
档位,用示波器观测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多小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表2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0.05,故差异显著。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给药途径ni可刹米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不同
四、思考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有何影响?
答: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和剂量都不同,药物作用时间也不同。例如:口服给药由于首过效应和吸收等因素,血药浓度曲线有较长的吸收期;而经脉注射的血药浓度曲线没有吸收期,药物瞬间达到最大浓度,且起效快。
五、注意事项
1、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小白鼠进行称重,然后进行分组进行实验以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吵闹以免惊扰小白鼠,影响实验结果。
3、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若全班实验结果数据量不够,或差异性太大则将两个班或本部京江学院的结果合在一起统计。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考虑要素
① 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