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心得(通用34篇)
8月1日,县委书记陈建平在宝丰镇龙井村主持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样板点建设座谈会,与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围绕如何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细共商、共谋、共计。县领导王宇星、杨明章、冯波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话题深入。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宝丰镇党委书记、龙井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分享了参加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和收获,并结合镇、村实际就如何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谈了各自想法和思路。陈建平不时插话,结合镇村干部发言,对“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作了政策宣讲、解读。在对活动意义、内容有初步了解后,与会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纷纷发言,大家表示,要从人居环境改善、污水垃圾处理等身边和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主动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来,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指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共同缔造作为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理论依据充分、精神内涵深远、方法路径清晰,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组织、发动群众,让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参与着办,激发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表示,坚持党建引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要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好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把群众宣传好、组织好、发动好,变我要干为一起干,变我和你为我们,让群众既当参与者,又当共享者。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户户走到为载体,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将清楚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要准确把握共同缔造的操作路径,摒弃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和固有套路,把“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方法贯穿活动始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要办好一批试点,坚持小切口、低投入、高效益,通过“解剖麻雀”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让群众尽快看到“五共”实效。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昨天妈妈对我说:“明天带我和弟弟过一个有意义的劳动节。”
早晨6点多就被爸爸和妈妈叫醒了。爸爸拿着安全帽给我们说:“今天正好是劳动节,我要带着你们去九虎公路工地感受一下劳动的意义。”
一路过来,工地里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干着自己的活。只见一台台的挖掘机正一伸一缩地用它的铁爪子挖着山土。一辆辆的翻斗车正匆匆忙忙地运送着挖下的山土倒在路面。一位工人拿着小红旗站在路旁疏通过往车辆。看着工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的样子,我就问爸爸:“今天不是大家都放假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还在干活呢?”爸爸说:“工人们都为了要赶进度,争取年底通车,大家都不计较休息了,所以爸爸也只能在工地监督,正好带你们来体会体会劳动的伟大。”
听完爸爸的话,我更加敬佩劳动者了,他们不但顶着烈日辛苦地劳动着,而且还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地坚守岗位,就为了能早点通车,方便群众。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吧。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是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关键内容,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的有效方法。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要聚焦党建引领、深化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解决民生是第一要务。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作为“共同缔造”的切入点,以人居环境整治等为载体,以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改善小区绿化和道路环境为重点,着力改善小区内部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抓好“问题清单”,办好“就业、医疗、救助”等民生保障实事,在解决民生问题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最在意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不断增强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福祉,不断加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是关键保障。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的践行群众路线,回应群众的需要,要打造坚强有力的“一元核心”,以党建为引领,建设一支忠诚担当干净的干部队伍,为破解民生领域的发展问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好支部书记“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志愿者队伍,凝聚人心、团结群众。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思想引领是关键,要强化干部政治担当,提升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党员干部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主动担当作为。
发展经济是核心举措。当前面对的很多民生问题,实则可以归结于发展问题。要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推动民生领域的持续改善。要搭乘政策东风,站在发展机遇风口,用好用活集体资金,转变发展理念,突出产业特色,加快转型升级。把发展好集体经济作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这次契机。扎实改善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广大群众深度参与发展产业链、分享利益链,共享“共同缔造”成果。
群众满意是最终结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支不支持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成效标杆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你和我”为“我们”,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形成党员干部与群众问题一起想、事业一起干的互融互通的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资源向基层下沉,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责”治理共同体,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维护地球村,为实现节能环保付出实际行动当今的世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使地球村未来堪忧,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面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从家庭、从学校扩大环保意识的范围。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节能环保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一、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二、全家动员,全面加强环保节能的思想认识。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四、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五、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六、每个家庭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八、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每一个人,每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一举两得。
劳动创造了人类悠久且辉煌的历史文化。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和奇妙的金宇塔都一一彰显着古代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青藏高原上驶向拉萨的天路又何尝不是当代劳动者创造的奇迹?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劳动者一直在劳动,创造一次又次的奇迹。
从曾经的一无所有、一丝不挂的原始时期到现在万物俱有,已懂得穿衣遮羞的现代社会;从曾经的白墙红瓦房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从曾经的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的窘迫到现在吃的好、睡的香、穿的靓这么大的差异和飞跃都是靠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而创造得到的,因为劳动,人们走向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在新的时代,劳动又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只要努力劳动,一切皆有可能。草王坝是贵州遵义中的一个小村庄那里被群山环绕,没有水可以流到那里,为了水,村里书记黄大发用三十六年时间,带领全村人员开山凿渠。为修成水渠,黄大发自己去学习水利技术。没有学问的他,就只靠一本新华自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学。学成后,他翻山越岭,带着最简单的测绘工具,独自开展勘察,测绘,定桩定点,规划水渠线路等前期准备工作,他自己任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带领300多名群众苦干苦战,用双手触头钢针,硬生生在黄沙漫天的大山上开凿水渠。靠这样,黄大发带领乡亲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与天斗,与地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终于修成了这一条天渠,这就是劳动创造的传奇。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劳动的生动解说。只要努力劳动,美好的生活一定会来到我们身边!
所以趁此时年少,赶紧努力劳动吧!少年的膀,应承担起草长莺飞的希望。这样,你就一定会收获一个无悔的青春!
为积极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关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安排,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办兼顾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不同领域,确定了xx社区、xx社区、xx村作为试点。现将我办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扎实开展学习,认真领会精神
xx月xx日,xx街道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部署会,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会上分享了赴xx市、xx县考察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心得体会,学习了共同缔造政策要求和典型案例,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集中研讨学习共同缔造的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xx月xx日,组织街道工作专班、试点村(社区)工作专班及“两委”干部集中收听《省共同缔造》精神专题解读,引导街道、村(社区)干部正确、全面理解共同缔造精神内涵,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同时xx社区、xx社区、xx村等3个试点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多次组织工作专班、“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多种形式将共同缔造理念、方法、路径宣传到每一名党员群众。
(二)积极献计献策,不断完善方案
xx社区、xx社区、xx村通过到xx市、xx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市级方案及培训会议精神,对共同缔造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有了进一步认识。专班负责人及时组织专班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召开研讨会议,同时通过意见箱、“双指数”APP线下线上相结合,调研居民需求,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形成服务清单。对试点工作具体任务进行了细化,进一步完善了试点村(社区)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效果明、可操作性强。
(三)强化组织引领,及时进驻专班
在三个试点村(社区)按照“1名镇办领导班子副职+2名镇办机关干部”组建共同缔造工作专班,专班工作人员每个星期到试点村(社区)工作不少于2天。xx社区、xx社区以社区“大党委”为主导,建立小区党支部,按照楼栋、片区划分党小组,挑选骨干分子和党员家庭确立党员中心户,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促进党组织引领全覆盖。xx村以村党支部为主导,建立健全“党工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以其下设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环境卫生服务队、妇女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为切入点,把5家市场经营主体纳入xx村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活动,依托共同缔造美好xx村,政府、村民、经营主体联动参与,搭建“五老”、乡贤、市场经营主体联动共治议事平台,实现主体联动,项目联动,效果联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享有的治理新格局。
(四)广泛宣传动员,发动群众参与
一是载体宣传。利用村(社区)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积极宣传共同缔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二是走访宣传。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中秋佳节走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宣传共同缔造的含义,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强化群众的参与感,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三是会议宣传。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视频、案例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讨论。
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造就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铸就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今年春节发生了一个令广大人民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我们身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亲自挂帅,逆行出征,毅然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来。人民医院400多人摁下鲜红手印请战驰援武汉,抗疫一线科室医护人员更是10余天不曾回家团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些医护战士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病毒的保卫战中,心甘情愿地为人民挡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前方。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我们的生活是通过劳动创造得来的,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如果大家始终都保持着听之任之的态度的话,人类就不可能有进步,早晚有一天人们会坐吃山空。劳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劳动是神圣的,劳动是伟大的。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最近,我读了青银网站推荐的《风雨无阻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一名收费员,虽然平凡,但也存在风雨,也有艰难,因此,面对风雨时,我们必须昂首挺胸、阔步向前,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这才是一名收费员应该有的姿态,这才是作为青银代言人应该有的工作态度。只有不畏艰难、风雨无阻,我们才能创造一番不平凡的业绩,我们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我们的收费工作才能因此而煜煜生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收费工作固然辛苦,但是倘若我们不去探索、倘若我们固守原地而不前进,我们何来高速畅通无阻的运营、何来美好的生活?“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我们踏上了收费员这个岗位,我们就应该风雨无阻。即便工作中有风有雨,但是因为我们是青银的收费员,收费岗作为青银的一线服务窗口,就必须风雨无阻,只有这样才是一名收费员应有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为青银代言,做真正的青银人。工作中的风雨有大有小,但是作为收费员,首先我们应该坚守岗位,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坚守三尺岗亭是我们收费员最起码的工作素养,不放弃岗位就是对青银的忠心,持之以恒地为青银、为司乘人员服务就是对青银的赤诚之心,所以不论有何艰难,坚守就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其次收费员还要甘于奉献,收费工作中的风雨不会将我们打倒,我们要继续为司乘人员服务,为青银默默付出,在这个岗位上展现自己的风采,用热情服务司乘,用真心感动青银。
正如文章的题目“风雨无阻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一样,这篇文章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在工作中的'方向,在应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砥砺前行。我愿意守好自己的一方岗位,用心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们青银的每一位职工都应该将力量凝聚起来,践行青银的优秀美德,与青银同甘苦、共患难,共同面临未来的风风雨雨,为青银也为我们自己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
近日,荆州市沙市区又有4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截至目前,荆州市已建成“口袋公园”85个,“拆墙透绿”47处,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44.79公顷,惠及城区近100万市民。
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活动中,从百姓关注的身边事做起,让天更蓝、路更通、景更美,生活更便捷,这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根本所在。既着眼当前,又谋划未来,让共同缔造成为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经常性活动,这更是老百姓的期盼。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大事。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好了,大家都不仅限于吃好喝好,更注重提高生活品质。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空气质量、舒适度、15分钟生活圈,各项配套设施、物质供应保障、良好发展环境、文化生活水准、文明程度等等,老百姓都很关心。荆州市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印发《荆州市中心城区拆墙透绿及口袋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沙市区胜利街道工农村社区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和红星路“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项目契机,精准实施6大类25个项目指标58条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工作内容,经过艰苦努力,社区成功创建成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美丽街区”示范点。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基址文化、精选主题植物、打造园林小品,突出景色“可观”、文化“可见”、步行“可达”、绿地“可入”、市民“可憩”,共同缔造活动让百姓得到实惠,“口袋公园”串起城市风景,方便居民生活,公用、实用、教育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让百姓参与共同缔造活动,体验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征求百姓意见,集思广益,仁者见仁。老百姓长年累月生活在社区、村庄,懂得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乡愁、山水、风物、过往,他们一清二楚。得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缔造便有了根基和活力。麻城市石桥垸村徐家寨在启动首个“共同缔造”项目时,第一次塆组会竟开成“吐槽大会”,108户中80%的村民投了反对票。村里组织村民参观走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后得到大家认可,拆除了30多户的违章建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荆州市先后组织召开33次市民见面会,3000多名热心居民“出谋划策”,征集口袋公园园名3012个,对联2068幅。“口袋公园”在荆州市20__年度“群众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评选中名列榜首。去年荆州市有8个入选湖北省20__年最美口袋公园,位列全省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百姓的事儿就是大事,百姓的事儿百姓说了算。有了老百姓的鼓励和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着眼当下,谋划长远,共同缔造需长久坚持。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一项科学、系统和长远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进行。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5—10个城乡社区作为试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共同缔造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提高,共谋发展,全力打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湖北模式,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凝聚强大动力。
看得见家乡的山水,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共同缔造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创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征程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目的,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就一定大有希望!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曾是个美丽的家园,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造成的污染,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巨大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位也已到达警界线,母亲河被死亡威胁着,东西河坝也在枯竭,再这样浪费水,哈密的最后一滴水就是大家的眼泪了。
家乡的河坝曾是绿色的,春天河坝里的垂柳长出了嫩嫩的小芽儿,地上的小草从泥土中窜出了脑袋,被冰雪扣押了一冬的小河打破了宁静,慢慢地在河水的冲击下,小河又哗啦啦地向前冲,河中的鱼儿也像往日般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再看看那杨柳的叶子,已成了形,挺立在河坝的中心。
而如今这里成了“垃圾场”,原本宽又清的水,在小河中奔腾着;现在却像“生病了”似的变的混浊了、平静了,最后“危在旦夕”变成了和污泥做伴的一滩黑水。它们身上原本全是鲜花水草,可如今,人类长年累月的仍垃圾、埋垃圾、烧垃圾,使它们变成了今天这幅垃圾景象。
东天山在新疆是远近驰名的,南方是没有雪的,而在我的家乡每逢冬日都可以看到晶莹的六方形结晶从空中缓缓落下,那皎洁的雪花仿佛大自然的文字,大地在咏唱这高昂的命运交响曲,歌词是奋斗,不屈的家乡风尚,雪是家乡的吟游诗人,用寂寥吟唱家乡漫漫的历史,吟游在天山之巅,那令人神往的雪松永远屹立着,雪松如同一位不朽的守望者,默默注视着家乡的日新月异。
可如今,野骆驼、黄羊、等动物被大量屠杀,水源被人为污染,漫山遍野的山林被大量砍伐,一块又一块的草场被污染,天山上的雪线在一点点的上升,今后的天山将会是人烟稀少,一望无边的沙漠,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山石,没有生命的山峰,这样的天山在哭泣,这样的天山在悲伤。
不要再去屠杀动物,让这里重现鸟语花香;不要再去砍伐树木,让这里永远苍翠;不要再污染水源,让这里清澈如昔;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让家乡哭泣,为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了家乡更加美丽,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去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为美丽的、名副其实的瓜香绿洲。
三峡秭归讯(记者宋黎立)8月8日至11日,秭归县组织党政代表团赴黄冈市红安县,鄂州市鄂城区、华容区,宜昌市枝江市等地考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学习借鉴这些地区在重大项目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体育产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秭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红安县,代表团共考察了七里坪镇柏林寺村、八一村、张家湾村华润希望小镇等3个考察点。
柏林寺村是住建部联系的点,20xx年被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并从当年开始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试点建设。柏林寺村整合全镇各方面力量,从人居环境、组织体系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该村进行深度提升,实现了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试点建设方面,该村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党组织引领、村民为主、问题导向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提高了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八一村是红色文化非常丰富的村,全村拥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的所在地,红军团长方和明的故乡。全村有张南一、程训宣等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00多人,是著名的红色名村,先后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0__年,入选中组部、财政部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村党组织制订了走红色路、吃红色饭,用好红色阵地,发展红色经济,建美红色村庄的思路。在工作方法上,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广泛利用现有旧民居,注重以旧改旧、修旧如旧,既节约了资金,又达到了改善环境的目的。
张家湾村华润希望小镇是华润集团在全国援建的第十座希望小镇。项目投资1.3亿元,规划面积约420亩,惠及村民143户、508人。小镇以希望农庄和米兰花酒店为龙头,以村民文体广场和非遗文化街为依托,通过对共享农业、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社会要素的综合配置,真正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建好一个小镇、培育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基本达成“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张家湾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村委会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制度,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护环境,延续传统。全村每年接待游客近8万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新村,正在争创湖北旅游名村。
秭归县党政代表团深入了解共同缔造为这几个村的乡村振兴带来的可喜变化,表示将认真学习红安共同缔造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村富民安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以前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同时被两个家境不一样的小伙子爱上。在取舍时,女方家庭出了一道难题:用一天的时间,谁先把空荡荡的三间房子装满,就把女儿嫁给谁。结果,一个富家子弟雇了许多人,买了许多粮与物往里搬,但仍有空隙;另一位青年小伙虽资源不多,却成竹在胸,到傍晚时分提了一盏油灯进屋去,就让灯光把整个房子“填”满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幸福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在于看到了幸福生活并不等同于物质堆积如山、财富充塞于室;幸福全靠“实”的还不行,还需要点“虚”的东西。这里边,包含了对生活的反思。
人生在世,总想让生活过得更舒心些、更体面些、更幸福些。这是人之常情。要达此目标,只靠勤劳之手不够,还需靠勤劳之脑。
勤劳之脑,贵在反思。哲人有言,“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思,是使生活过得好的重要关口。有反思,就会更加理解今日幸福生活如何来之不易;有反思,就会看清追求更好日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有反思,就会积极探求从梦想到现实的可行路径;有反思,就会明晰追求幸福的边界和底线……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缺少反思的人难以智慧起来、振作起来,难以在问题与希望并存的生活大道上迅跑。
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对自己的省思、对责任的感知、对规则的敬畏。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不希望把自己当愚民看待的无产阶级说来,勇敢、自尊、自豪感和独立感比面包还要重要”。这不是在否定“面包”的重要性,而是在反思中揭示被物质主义外衣掩盖了的生活本质。比如,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幸福的要素,但如果把它当作一种“偶像的价值”,干那种肉中注水、奶中添害之类的缺德违法事情,就不仅是道德血液的贫乏,也是生活价值的迷失。
在反思中追求幸福生活,实质上是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能力。一个人,不可能自我封闭,更不可能是“外星人”。在家,就有家庭生活;在单位,就有集体生活;到社会,又有社会生活。而这种种生活,就需要有不同的态度与方法去对之、行之。这种对之、行之的态度与方法,关键在思想。认识错位,常常导致人际关系失调,难免疙疙瘩瘩、磕磕碰碰,甚至碰出“火花”,心生怨气,以至牢骚满腹。这样的日子,的确难以过好。
在反思中追求幸福生活,也是完善自我的一种能力。人无完人,更不可能朝夕之间尽善尽美。反思,就是瞄准“臻于至善”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总结经验教训,感悟生活道理,把握做事规律,从而言之得当,行之得体;分析主观客观,通过观察辨明现实症结,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思之有法,为之有力,不断增强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在反思中追求幸福生活,说到底,就是辩证思维、和谐生活,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菲薄,以理性乐观的态度,干好自己的事,种好自己的田,用自己辛勤的努力,抗御现实的风浪,开拓幸福的航程,即便是“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的平常日子,生活也过得很有乐趣,心情也很愉快。
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具有阳光心态的人做事负责、乐观开朗、自信坚强,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善于交往。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善于看到事物积极有利、乐观向上的一面,即使在逆境中,他们也可以依靠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相反,消极的'态度的人,他们会看到事情的负面太多,往往产生悲观、失望、抑郁的情绪,从长远来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控制自己潜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塑造一个阳光的态度,为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切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尽我们的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调整,改变和控制自己的心态,避免心理上的错误。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安慰自己,告诉自己这不是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鼓励自己,下次我会做得更好;坚定信心,相信自己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快乐的源泉,拥有好心态的人永远海阔天空。
总之,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顺境和逆境。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避免逆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态度。用积极的态度来处理生活中所有的困难和障碍,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近年来,新沟镇向阳社区践行“五共”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大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积极构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促进社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决策共谋,为乡村振兴领航。
积极构建“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居民户)”四级模式,把群众组织起来,引导群众共同协商事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通过建立微信群、入户走访、群众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把“百姓想要的”和“社区想做的”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民事民议,决策共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凡是社区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由群众商议,由群众决策,用群众智慧谋大事定大事。近年来,社区将道路、培训中心大楼、生态园林建设及老年人生活补贴等20多项议题,全部由村民代表“自己说了算”,社区两委当好“配角”。如新剅路是20多年前修建的一条村级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加之路面太窄,严重影响了三个居民小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在向阳社区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提出重新修建新剅路这条建议,在场的村民代表纷纷响应。随即,群众出点子,社区“两委”班子跑现场、请专家、定方案,多次召开党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商议表决。新剅路的重建提上日程,如今,一条宽敞的新剅路呈现眼前,旧貌换新貌,村民喜笑颜开。
发展共建,为乡村振兴立基。
按照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理事会协助的思路,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该社区推行“门前三包”整治人居环境,号召居民民主动清扫、主动拆偏房、主动植树造林。发动群众筹工筹劳参与防汛抗旱和疫情防控。成立乡贤理事会,发挥乡贤优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公益性事业。发动乡贤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捐资助学,介绍务工,凝聚乡贤智慧,激活乡贤资源,带动群众增收。社区部分农户庭院杂草丛生、环境零乱,今年7月,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包户制度,5名党员带头拆除自家危旧空房,在他们的带领下,院落整治拆除工作进展顺利。群众主动拆除偏房18间,清理杂物10处,整理形成了一条沿院小道。
建设共管,为乡村振兴聚力。
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一是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中来,通过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动了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形成。二是实施“三务”公示公开。通过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将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向群众公开,请群众监督。同时,成立财务监督小组,管理和监督村内公共资金使用、资金拨付、资金估算和资金结算;组建施工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履行施工技术员和工程监理的双重责任,负责技术评估和工程验收。三是是构建“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网络,责任到组、联系到户,包干到人,形成全覆盖、大联动的强大气场。四是成立民生代办、生活保障、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效果共评,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是强化组织评价。社区党支部将支委成员包保工作纳入支委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考核,对党员、居民代表包户工作优秀的进行表扬宣传,评选为优秀党员和文明户,由议事会、新乡贤代表对工作进行点评打分,并对点评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党员互评。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结合平时的工作表现和成效,党员之间互相评议、群众代表评议党员,评优罚劣、鞭策后进,确保民主评议结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细化群众评价。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党支部组织村干部代表、新乡贤代表、理事会成员等积极介入婚丧嫁娶等活动,制止不良风气,弘扬时代新风。
成果共享,为乡村振兴提质。
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居民,向阳社区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1万平米文化广场,投资680万元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投资800多万元用于道路、水利、通讯、医疗、环卫等民生建设。此外,还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社区培训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办事不出社区。社区所有的农民种地实行以工养农,并为居民全部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每月还可领到由社区集体发放的老年人生活补贴,社区居民小孩考上大学有奖励,社区群众过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10月24日,咸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文锋一行到崇阳县石城法庭和石城镇西庄村,调研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和人民法庭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情况。
在石城镇西庄村,李文锋详细听取了镇村负责同志关于共同缔造活动开展情况的介绍。作为全市共同缔造工作试点村,该村坚持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党员、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来到石城法庭,李文锋实地察看了法庭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法庭、文化装饰布设、“五小工程”等,详细了解法庭基础建设、案件办理、“庭室站点”运行以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就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工作与石城镇党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法庭干警进行深入交流。
李文锋指出,人民法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主动作为,也应该大有可为。
一是要深刻认识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在乡村振兴、综合治理中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准确把握人民法庭“三个便于”的工作原则和“三个服务”的功能定位,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主动融入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职能,找准法庭工作切入点,积极用实际行动助力共同缔造,让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独特优势,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引导人民群众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消减在诉前。要积极参与“无讼村居”创建,积极主动为乡镇解纷力量提供专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支“纵向到村、横向到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
三是要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司法为民,克服把法庭作为单纯办案单位、单纯就案办案的狭隘观念,变“坐堂问案”为“上门送法”,灵活运用村湾夜话、“法治夜校”、上门走访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见法率”,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耳边,用法治理念滋润群众心田。
我叫,出生于1984年8月28日,家住xx村一组。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村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振兴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群众座谈会,会上深度解析了“共同缔造”的重要意义与精神,得到了居民们的高度赞扬。对此,我深有感悟。
党建引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共同缔造的关键在“共同”,我们群众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成果的享受者,理应响应党的号召,紧密围绕在村两委的周围,增加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认同感,主动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来,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齐抓共建美好幸福生活,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群众,为建设美好乡村尽责尽力,为打造一个美丽、舒适、整洁、安全的家园共同努力。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我最近也通过自己的劳动做了一盘土豆饼,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做的吧!
我先准备好了面粉、水、胡萝卜、土豆、葱等材料。土豆切块蒸熟再压成泥,胡萝卜和葱切成米粒般大小,然后把面粉、土豆泥、胡萝卜丁、葱加水和调料用筷子搅拌,我还偷偷加了一点牛奶呢,搅啊搅啊,一直到搅拌均匀,可不能偷懒呢。这时候平底锅迫不及待地要上场了,开上小火,倒入一点点油,混匀好的土豆泥一小块一小块地放入锅中,等到底部微微泛黄的时候就逐个翻个面,等两面都变成金黄色的时候,土豆饼就可以成功地出炉啦!
我把这盘土豆饼端上了桌,怀着忐忑又期盼的心情邀请了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品尝。干脆的爸爸说,“不错,能吃!”温柔的妈妈夸我能干,不但朝我竖起了大拇指,还搂着我亲了亲我油腻的脸颊。慈祥的奶奶笑眯眯地说:“哎呀,我都能吃到我孙子做的土豆饼了,我孙子真是长大了!”
听了爸爸、妈妈和奶奶的'话,望着一家人因喜悦爬满了皱纹而绽放出幸福的笑脸,我从未像此刻这么开心满足过,我因他们的幸福而更加感到幸福,这就是劳动的力量吧!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热爱劳动是做人、立身、安家、立邦的根本,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劳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里,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这对我们都是很好的锻炼。总之,劳动,可以锻炼人的体质;劳动,可以使人快乐;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作为xx市“美丽共同缔造”行动试点区,xx区以群众参与为核心,重点探索城市社区以共同缔造方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委书记直接指导并多次批示给予肯定,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指“路”、鼓“劲”。
试点工作可以用“一个目标、三个原则、六个探索、三个成效”总体概括,具体是:
一、试点谋划
在试点工作中,xx区精心选取中新城区社区代表xx社区、xx社区,老城区社区代表xx社区、振兴社区,“村改居”社区代表xx社区5个各具特色、能够反映全区社区总体情况的社区作为区级试点社区,并在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精心梳理确立了29个由社区执行、群众参与、部门协助的“房前屋后”美化提升项目,科学务实地推进试点工作。全区10个街道也分别选择1个社区作为街道试点社区,同步推进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是在xx区面临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两个转型”、在转型中求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因此,xx区积极对接全市“两个百年”的发展愿景和“五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注重分析当前形势、针对区域特点、结合群众需求,提出“建设美丽示范城区”这“一个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原则”谋划试点工作:一是注重把握好共同缔造的工作方法。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紧紧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方法,转变工作理念、推进工作提升、创新工作机制,以此找寻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搭建群众参与的“新桥梁”。二是注重把握好“两改革三提升”的工作内容。围绕城市社区特质,提出“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群众参与机制改革,提升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公共活动平台、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的“两改革三提升”工作内容,致力实现社区“职责明晰化、管理民主化、环境宜居化、关系和谐化、服务人性化”,努力营造社区共同家园。三是注重把握好“四步走”的工作路径。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摸索、实践、思考,确立“建设——管理——服务——精神”的城市社区共同缔造工作路径,形成群众参与共识,增进群众参与的自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试点做法
xx区注重走内涵式、长效性的共同缔造之路,突出城市社区实际,重点从“六个探索”推进共同缔造行动,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改善了社会关系。
(一)推进社区空间平台提升
针对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公共活动平台不足等问题引发的人际关系冷淡、人群陌生等“城市病”现象,xx区注重考虑空间规划与平台设计,致力推进“熟人社区”建设,营造人与人之间亲密的伙伴关系,夯实共同缔造基础。
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区级层面,启动“十大健身步道”提升项目,通过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征集“金点子”,现场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发动居民参与到山体健身步道和铁路文化公园休闲步道的改造提升中。通过细化标识标牌、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系统功能,努力让健身步道“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同时,着手规划社区慢行步道、社区生态公园,连接或打通一些片段化的步道,增设休闲桌椅、迷宫步道等。目前,已对8座原有的街心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增设石桌、石凳、公共饮水等设置,并在美仁宫、不见天等区域新建12座街心公园。社区层面,充分挖掘、利用“房前屋后”有限空间,为居民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提供必备场所。如xx社区积极开发老城区社区空间,与居民一道共同清理半山腰中的垃圾死角,整修建成可娱乐、健身的半山休闲亭(居民取名为“梦想亭”),将居民经常聚集的破旧小区过道改造建成“话仙长廊”,增设木质长椅,并将居民创作的书法、图画作品悬挂在小区过道,增强社区人文气息。社会层面,动员辖内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共享社区活动场所,提供人力共建、财力共建支持。如xx社区辖内共建单位市民防局主动为社区居民文化广场提供水电支持和卫生设施,主动承担鸿山步行隧道的所有费用,增设照明、监控等设施,为居民建设标示清楚、设施安全、无障碍的出行空间;区武装部、区建设局也主动提供单位用房作为居民活动管理用房,为居民开展活动提供硬件保障。
提升公共活动平台。一是开展群众性互动活动。如各社区举办“温馨广场大家唱”、“和谐邻里节”、“身边好邻居”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创造共同活动机会,促进居民的相互认识和友好交往,尽力消除城市社区生活的封闭性带来的隔离感,在居民之间、楼院邻里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xx社区经广泛征求意见,设立每年xx月xx日为社区“和美邻里日”,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吸引更多的社区家庭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增进邻里相互了解。二是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鼓励居民自发组建社区合唱团、腰鼓队、广场舞队、书画小组、读报小组等兴趣爱好类社团,建立起居民之间的情感网络。如xx社区对现有的老年舞蹈队、气排球队、桥牌队、合唱队等队伍进行整合,分成文艺、体育两大类别,组建“幸福五村”社区艺术团队,负责组织、协调和带动各类文体队伍开展活动,倾力打造邻里和睦、居民和乐的温馨社区环境。
(二)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
xx区把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以社会化、开放性的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激活社区活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共同缔造。
凝聚党群组织力量。发挥现有基层党组织、工青妇等各类基层组织的力量,将党员、职工、青少年、妇女、离退休老人等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人群凝聚起来,发动社区内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一是建立区域化组织模式。成立10个街道大党工委、96个社区大党委,完善党建联席会、团建联席会等组织共建形式,增进街道社区与辖内单位组织的联系。如在xx社区大党委的推动下,文创村业主协会和商家协会分别成立党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店”、“党员先锋岗”,开展支部推荐“放心店”评选;以文艺青年为主体的文创村团委,自行策划举办“文青节”和“微风乐集音乐广场公益音乐会”等活动,活跃了社区氛围。二是建立特色化组织模式。根据党员群众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和利益诉求方式的变化,设立了类别聚集型、兴趣聚集型、居住聚集型等多元化、立体化的党群组织。如xx社区在楼道内组建楼道党小组和居民互助组,将各楼道党小组长、互助组组长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印在“党群互助联系卡”内,分发至各家各户,并积极参与邻里矛盾纠纷协调、社区活动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搭起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受到广泛好评。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把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作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一是加快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出台《xx区关于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加快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依照“宽门槛、严管理”的原则,推进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直接登记、简化备案程序、放宽登记限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弘扬正能量的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群众生活类、枢纽(联合)型的社会组织;开设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激励社会组织发展。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地和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249家,有500余支文体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在街道社区登记备案。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发挥城市义工协会、蓝天救援队、同心慈善会、晨曦爱心服务队、温馨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专业力量的作用,引导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如沁心泉社会工作师事务中心专业社工积极开展社区失独家庭、外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多类群体的专业服务,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总部设在中华街道的全国知名专业公益组织“担当者行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公办学校——定安小学开展“班班有个图书角”助学项目,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专业、规范、系统、先进的课外阅读体验。xx区城市义工协会每周六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城市文明风尚和市民生活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亲子团、学生群、姐妹帮、朋友圈组团参与。
(三)推进社区自治共治模式
针对xx区地理区域特点,研究探索了三套推进社区治理的工作模式,努力让居民群众走出来、说出来、做起来、管起来。
推行新城区物业小区共治模式。不断理顺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小区议事小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新城区物业小区建立四方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征询意见制度、信息传递制度、社情民意分析制度,形成居民委员会的社区管理、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和居民的自治管理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共治局面。在试点社区建立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监督评议制度,以社区为主体,成立以片警、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街道社区代表等组成的“物业评议小组”,从基本服务、对社区工作配合度、业主满意度等方面每月对物业服务进行“优、良、中、差”的打分评定,将最后结果与物业公司评先评优、下一年续约等直接挂钩。xx社区通过明确三方权责,由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居委会共同协商制定小区车辆管理办法,发动居民监督核查外来车辆,实行外来车辆及接送学生车辆禁止入内、上下班高峰期增派人员维持秩序等措施,解决了业主反映强烈的小区车辆管理混乱问题。
推行老城区无物业小区自治模式。在老城区无物业小区,建立由居委会牵头、居民群众自助互助的“无物业小区自治小组”,由居民推荐、居委会审核,设置楼长、宣传员、卫生员、调解员等,负责单元楼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楼幢自治建设。如小学社区“小学苑”无物业小区制订《居民自治公约》,通过民主协商小区名字、自筹资金设立小区电动门禁,聘请小区下岗失业人员担任管理员,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于小区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建立起值班管理、停车收费、卫生保洁、费用公示监督等自治机制,通过“身边人管身边事”,实现了小区有序管理、居民自己“唱戏”。xx社区九竹巷无物业小区57名热心居民自发组成“居民自治小组”,组织各楼院居民代表共商片区公共事务,共同出钱维修防盗门、修理楼道灯,将卫生死角美化成绿化科普园等,共同打造了一个“金色梦想小区”。
推行区域化功能型自治模式。在社区某个特定区域内,鼓励社区居民基于某个特定项目的共同利益自发组建功能型“自治小组”,通过共同行动缔造共同家园,把解决问题的决定权交还给居民,由居民自行处理好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如xx社区针对治安安全隐患问题,辖内退伍军人及热心青年自发组建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逻队等功能型自治组织,不定期对周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占道经营进行劝阻,助推文创村健康有序发展。xx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爱车自治小组,对楼院停车位进行规整,建立车主通讯录,遇前后车停堵等问题,及时电话联系、及时沟通,减少了邻里纠纷和矛盾。官任社区针对辖内外籍人士多且集中的特点,发动热心外籍人士成立外籍人士理事会、社区外籍人士服务点、外籍夫人沙龙、外籍青年俱乐部等外籍人士参与社区自治平台,增进外籍人士归属感,实现跨国界的共同缔造。
(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优化
xx区切实关注基本民生、热点民生、底线民生,通过转变社区职能、优化服务质量等方式,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推进社区服务提速、提效。进一步明晰社区职责、理顺社区关系,让社区集中精力抓好公共服务。一是推进试点社区减负放权。制定《进一步推进试点社区减负放权工作意见》,赋予社区资源调配权、经费支配权、监督评议权等职权;减除社区12项、合并30项事务性工作,简化13项便民服务项目,减除二十大类133小项的党建检查台帐;全面清理试点社区挂牌,严格工作准入、规范社区台账、统一社区考核、规范参会审批,切实减轻社区负担,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推进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将全区96个社区划分成994个网格,配备4117名网格员,规范社区“1人1格或2人1格”的基本工作模式。推行责任网格化,将标有网格区域、概况、负责人、服务电话的网格责任牌,悬挂在小区、主要道路出入口;推行管理精细化,设立“一张网格联系簿、一本便民服务手册、一份信息采集表、一本民情日志”;推行服务人性化,实行错时、延时上下班;推行信息规范化,实现社区与居民沟通方式的多元化。xx社区还聘请63名热心居民担任助理网格员,收集民情民意、反映民声民需,发动居民群策群力参与封闭管理、监控安装,提出有效的民主决策解决自己网格内的问题。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需求,积极打造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平台、建立全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出更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全方位的社区教育服务,通过自助、救助、帮助、互助,提升群众生活在社区的幸福感。在区级层面,启动“圆梦助学”计划,对辖区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的困难学子给予适当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因学费、生活费等经济方面的原因而难以完成学业的问题。开设“政府推动、部门合作、校企联动、高校支持,专家支撑”的公办早教中心,将原来3岁开始的学前教育往前延伸到0岁宝宝,满足更多家长对早教的需求。建立了首批20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把公共文化服务“种”到百姓家门口,方便市民自助申办借书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自助查询。在原有的968180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基础上,建立“民生110”平台联动协调工作机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务。在社区层面,如xx社区将社区原办公楼、居民之家改造成未成年人服务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图书阅览、绿色网吧、幼儿早教、科普智慧墙、机器人创意坊、心理咨询室、健康自助监测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场所,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xx社区开发“智慧社区·掌上五村”移动手机客户端,既打造出集查询、办事、出行、购物、住宿的五位一体综合平台,又为群众“亮嗓评议”提供了主动推送的移动阵地,实现了与居民的“零距离”互动。厦港街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社区老人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为辖内老人提供免费理发、足疗、钟表维修、日间照料、心灵关怀等温馨服务。
(五)推进社区共同精神营造
针对现代人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对社区品味的要求,xx区积极培育“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区精神,努力形成共同缔造的思想共识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打造特色风尚。各试点社区注重打造特色精神风尚,培育共同情感与精神风尚。如xx社区立足“品质”这一精神理念,以优质的服务、细致的工作开展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提升了社区品味和品质,营造了“和谐、互助、快乐、共享”的社区氛围。xx社区以“书香五村”为社区核心精神,通过开展系列“书香银苑”活动,在社区中、居民中融入终身学习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小学路片区改造注重发动居民参与营造特色文化,辖区内的大同小学学生在华侨大学学生的帮助下,将原来的老旧石头墙修整粉刷,绘制成一组“丰子恺”风格的“中国梦—美德墙”,使片区风格独具一格。xx社区凭借悠久的渔村历史和新兴的文创氛围,以包容的心态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与,以兼容的姿态汇聚各类文化碰撞,打造了一个“风情,美丽小渔村”。
增进社区认同。各试点社区着力通过环境营造、精神营造,增强了居民群众对共同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小学路140号小区居民自发开展小区名称征集活动,通过表决将小区命名为“小学苑”,营造了“我爱我家”的温馨氛围。振兴社区“青春互助超市”,以帮扶“孤老残弱”为重点,定期组织辖内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户等特殊群体提供亲情陪伴、家电维修、家务劳动、代送“三餐”等一系列服务,让社区内充满爱心与温馨,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xx社区居民感受到生活在社区的舒心、开心、安心,自发创作“xx社区之歌”、《永遇乐——美丽xx社区》,自主讨论设计社区LOGO、提炼社区精神,提升了社区精神内涵。莲化五村辖区学校师生、退休老干部绘画、谱写《五村社区之歌》、编写《赞(新三字经)》等,抒发诚挚情感,表露个人心声,表达对社区“家”的热爱。
(六)推进社区体制机制创新
xx区注重过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围绕深化群众参与,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上初步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努力使“美丽共同缔造”行动更具活力。
创新激励激活机制。在建立社区减负放权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两大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共同缔造。一是建立以奖代补激励制度。出台《xx区“美丽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申报办法(试行)》,对群众参与度高、群众满意度高、工作成效好的社区建设类项目;具有公益性、创新性、参与广泛性,对社区精神营造及和谐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社区活动类项目以及由社会组织开展的具有公益性、正面影响性的社区服务类项目,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优先给予资金补助,调动个人、单位、社会组织共同缔造美丽积极性,并逐步实现由参与一个项目向参与多个项目的转变、一次参与向长期参与的转变、一般管理向长期管理的转变。如xx社区拥湖宫周边环境改造提升项目,采取“村集体资金出一点、公庙理事会出一点、居民群众自愿出一点”的方式先行筹集资金,居民“让地让利”、商家暂停营业参与共建,为群众信仰需求、休闲娱乐需求营造了良好环境。在拥湖宫改造的“以奖代补”范本激励下,福海宫、圣妈宫、鹫峰堂、净圣堂等宫庙周边群众也自发开展改造,形成示范效应。二是建立公共事物(务)认捐认管制度。出台《xx区关于社区公共事物(务)认捐认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居民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认捐、认管社区公共设施、公共绿化、公共活动等公共事物(务),打造“可持续”的共同缔造模式。如xx社区实行积分奖励制度,发动辖内企业商铺参与积分合作项目,认捐认管主体通过认捐或认管获取的相应积分可以享受联盟商家购物折扣,认捐认管主体可优先参与各类评先评优活动等。目前,已有56户居民主动认领健身公园里的石桌、石椅、树木、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小学路片区改造中,片区内单位和个人筹资共建、认捐,将废弃空地改造成街心公园,沿街27家商户还自发组成商家自律联盟,认管门前公共设施、公共绿地,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社区环境。
创新评议评价机制。设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对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情况、居民(代表)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社区事务公开及财务收支情况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监督。建立群众民主评议社区工作、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制度,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和服务对象对社区工作、社区干部进行测评,设立群众评议箱,把群众评价纳入社区考核体系,形成“你服务谁、谁评价你、你向谁负责”的社区群众评议机制。、如xx社区创新性建立群众评议社区、社区评议群众双向互评制度,居民群众可通过梯长、楼长反映问题意见,对社区工作和项目实施进行监督和评议;社区居委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对网格楼院小组和居民互助小组带领各家各户参与共同缔造的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以奖代补”项目申请、评优评先等奖励挂钩,调动居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
三、试点成效
“美丽共同缔造”行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x区经过探索、实践、提升、总结,对共同缔造的理解更加深入,工作“活”起来了、社区“动”起来了、群众“乐”起来了,试点工作初步取得“三个成效”:
工作方法转变了。随着开展试点工作推进,xx区通过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积极寻求最广泛的参与和最主动的参与精神,以平等对话替代居高临下,以鼓励自治替代全盘管理,切实探索用共同缔造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全区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工作方向由“自上而下”到“上下结合”的转变,工作关系由“你、我”到“我们”的转变,工作目的从“给领导看”到“让群众用”的转变,工作项目从“大”到“小”的转变。党员干部更加注重群众参与、注重党群融洽、注重群众感受,以“房前屋后”的“小项目”、群众自治的“小载体”、自发组织的`“小活动”,切实做一些关系民生、影响未来的小事、实事、好事。
示范效应出来了。通过对试点社区工作进行深度案例分析,全区各部门单位对共同缔造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主动参与意识不断提升,活动影响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四个逐步”上,策划主体逐步延伸,从试点社区延伸至非试点街道社区;缔造项目逐步扩大,项目选择从最初的建设类项目延伸至服务类、活动类项目,覆盖社会生活更广的层面;群众参与逐步拓宽,更多的个人家庭、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到“美丽”建设中来;成效经验逐步推广,一些项目的做法得到学习、借鉴、复制,实现以“点”、带“线”、连“片”、成“面”的复制效应。如小学社区35-37号无物业小区的业主们在看见“小学苑”小区的巨大变化后,在小区“党员和事佬”的带领下,自发组成居民自治小组,设置小区自治管理操作流程,将小区取名为“同馨小筑”,紧锣密鼓地推进小区改造。
群众更加满意了。“美丽共同缔造”行动是践行中国梦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载体和生动体现。xx区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试点工作实现了“四个改善”,即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善了,房前屋后更加“美”;活动空间改善了,男女老少更加“乐”;人际关系改善了,左邻右舍更加“和”;参与意识改善了,主人翁意识更加“浓”。如xx社区随着试点的推进,业主、商家、游客等多元主体更加融合,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共同缔造的“化学反应”下,居民群众生活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成为社区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成为社区主人。通过角色转变,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幸福感得到提升。
四、下一步思路
目前,xx区已在全区各街道社区、各工作领域全面铺开“美丽共同缔造”行动。下一步,xx区将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精神,以美丽战略规划为总指引,以“五立足五提升”为工作法(立足宣传发动,提升思想认识;立足分类统筹,提升工作内涵;立足制度建设,提升工作实效;立足创新创优,提升工作层次;立足协调配合,提升工作合力),积极开展“牵手共筑”、“亲密伙伴”、“我爱我家”、“结伴同行”、“服务零距离”、“民生直通车”六大主题活动,指导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融入和推动共同缔造行动,让“美丽共同缔造”行动向纵深推进,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基层自治能力不足制约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既有创新性又具挑战性的战略任务,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和方向,寻求突破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破解治理难题。20xx年住建部将我镇大留村列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我镇立足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天然优势,查找解决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短板,深入探索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新道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为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一、情况背景
一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目前,我镇乡村基础保障功能不充分与新农村建设加速发展的迫切要求还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面广、量大,只有花大力气做好前期基础整治工作,才能进一步开展提升建设工程,同时存在村内各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到位等问题;二是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各村农业主体实力总体不强、结构比较单一,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慢,无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后劲不足,第三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三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待提升。随着急剧变迁的乡村社会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乡村民主决策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利益纠纷呈现尖锐化、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乡镇日常调处矛盾,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等多个领域,反映出乡村治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目前存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乡村民主决策机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少数乡村村民法治意识不强。部分群众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在实际生活中逐利不守法现象仍较突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除了传统的诉讼、逐级上访外,还采用重复和越级上访、缠访、闹访、涉诉信访等手段,甚至借助新媒体等手段,将合理与不合理诉求交杂,使解决矛盾更加困难。
xx镇位于韩江河畔,东临县城xx镇,北接xx镇,南联、xx镇,西与xx县、和xx镇为邻。镇域面积232。82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社区),有3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万多人,是xx县西部商贸集散地和乡村旅游重镇。
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我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落实xx县生态优先,突出人文引领,推动绿色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明确“三项任务”,落实“五项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的“升级版”。
xx镇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结合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融合阴那山大景区旅游资源,沿线串联整合小留、大留、下村、中村、坑尾和桃石6个村的美丽乡村自然风光优势,充分发挥各村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通过“五共”路径探索村庄“六变”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小留村和大留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核心区,致力建设成为一个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引得来游客、送得出产品的物阜民丰生态美的美丽乡镇,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乡村振兴“升级版”样本。
(二)明确三项任务,促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发展。
共同缔造的核心在于理念“共同”,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依靠村级“主体”和村民“主力”来开展社会治理,以落实好完善机制体制、人居环境整治和惠民兴民工程的“三大任务”,促进广大村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提升。
1、完善机制体制。
一是建立一根红线“纵向到底”的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村党组织体系,在三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部署指引下,实施“头雁工程”“党员先锋模范工程”等一系列党建建设,提升支部队伍组织力。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轮训制度,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确实让农村党组织书记在共同缔造中成为活动的发起人,在共同缔造实践过程中成为村民带头人。推动党建根基延伸到自然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动驻村镇干部、党员、村内有号召力人员、外出乡贤、技术支持单位代表等参与,对村内重大事务进行共议和决策,鼓励每个村民积极加入一个或多个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共同缔造中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大留村热心党员乡贤不仅在缺口资金上大力支持,还无偿拿出土地搞好村内绿化及完善公共设施等,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先拆自己或自己直系亲属的废旧房屋、牛栏猪舍等,从自身做起,让村民看在眼里、触动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为“无障碍”推进共同缔造工作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是“横向到边”建立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主力作用。只有生活在本地的村民,才最能体会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清楚有哪些紧迫的需要,通过村民理事会组织实现自我管理,积极发动和协调村民开展村庄建设与管护工作,提升村庄环境容貌,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与纠纷,齐心合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真正符合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通过共同缔造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需求。其中,大留村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核心,建设了4个村民理事会、培育1个新型农村合作社,有效发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到盘活村落闲置资源、人居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等村庄建设中来。三是“协商共治”搭建多种参与平台,充分发挥乡贤对村民的带动与凝聚作用。以党建联村为纽带,以自然村为基本空间单元,村民理事会为平台,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问卷调查、微信群、村民小组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村民对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看法,收集村民建议,发动群众参与。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支持在外新乡贤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引资引智、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让乡贤参与村庄决策,对村庄发展提出更加优化的建议,凝聚各方共识,带动其他村民有效推动共同缔造的开展。四是强化政府支撑作用。我镇改变“自上而下决策、大包大揽实施”的工作思路,将政府角色转变为引导者、鼓励者,将各部门职责、任务时间节点列出清单,统筹推进工作实施,实现“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农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机制。
2、重点抓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把“三清三拆三整治”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综合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水平。目前,全镇22个村已全面通过县“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验收,加快开展美丽乡村连片规划和综合改造。二是以小留村为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示范点为抓手,大力加强对农村“脏、乱、差”的治理,使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三是各村以房前屋后为切入点,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执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树立起“主人翁”精神,主动配合和做好“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工作,实施美丽庭园计划、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开展村庄风貌维护计划,加强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工作,从里到外改善村容村貌,逐步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
3、加快推进惠民兴民工程。
一是惠民工程。交通方面大力推进009县道,麻英路口至大留观景台绿道建设,串联沿线6个村的旅游节点、产业资源,打造“六村联动”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四好农村路”交通网络,解决日常出行、农产品输出“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短板,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快速致富通道。稳步推进村内卫生站、养老、健身娱乐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实施电网、光纤网络入户、快递下乡等服务项目,将惠民工作落实落细落具体。二是富民工程。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支持村集体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泰国蜜柚、百香果、火龙果等农产品,培育打造“南粤古驿道”“粤美乡村”等特色旅游项目品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坑尾村完成村级长寿乡“六有”标准建设,长寿文化氛围浓厚,进一步培育长寿文化、养生食品产业,目前正在进行百香果园50亩的规模种植;大留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紫薇苗圃和50多亩的泰国蜜柚产业园;桃石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农户进行茶叶品种改良,以“茶韵桃石”为主题改造一间茶叶加工厂,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进行联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精品工程。我镇以小留村和大留村核心区为重点,大留村是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小留村是梅州市首个广东省“宜居村庄示范点”,通过两村互通的村道、水道和绿道为“纽带”,串联展示各节点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特色产业等美丽乡村精品亮点,注重彰显乡村特色。活化利用现有保存的古民居,在小留村利用原有宗祠建设村史馆和家风家训示范点,通过民居改造鼓励村民参加游客服务中心组建;大留村改造原有的学校旧舍为特色民宿、建设农耕农具展示、美食展示体验以及大留酿酒体验区各一个,积极组织村农产品展示和销售,连片打造农旅文化体验拓展参观示范建设项目。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要求、自治法治徳治精神、移风易俗、村庄规划管理等纳入村规民约,注重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相结合,传承气息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丰富乡村旅游的人文内涵,提升农村农民精神面貌,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三)以“五共”促“六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融入打造的各个节点,实现村庄“六变”模式,焕发出新农村生机活力。通过发动群众和外出乡贤参与讨论村庄规划,特别是在改造池塘、小学、操场等场所问题上达成共谋;向外出乡贤寻求资金支持,发动全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实现共建;完善好村规民约、理事会活动场所,以及村史馆、公厕等公共场所的清洁、管理形成共管;通过“美丽庭院”、“美丽阳台”等评比活动体现共评;最终实现“村祠堂变议事厅、老屋变别墅、危旧房变广场、猪栏厕所变农家乐、村民变股民、旧思想变新观念”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享。
1、决策共谋。共同缔造中由政府引导支撑,村“两委”主体实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开展入户访谈与座谈会等方式,共同确定急需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找出基础设施短板,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了解村民对村庄发展存在的疑问、收集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建议,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引导村民从“观望”逐步转向“关注”,继而转向“主动参与”。
2、发展共建。通过寻找村民熟悉、信任与推荐的能人,或者关心乡村发展的乡贤,在回乡联村干部的共同支持下,主动去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找到村民容易参与的切入点,从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等群众身边小事做起,发动外出乡贤捐资建设路灯、护坎、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在遇到征地难时,巧用“熟人效应”和内部调换土地的方式巧妙化解难题,同时还为村民创业尽可能地提供支持,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珍惜用心用情用功共建的劳动成果。
3、建设共管。共同缔造基础建设中,在原有村内财务公开监督基础上,发挥村民监委会和村民小组代表作用,进行共同缔造各项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完善相关章程,保障各项财务支出合法合规。发动村民积极配合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自觉动手做好房前屋后美化绿化工作,分片包干保障村容环境卫生整洁,并制定管理制度,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的长效管理。
4、效果共评。建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项目及“共同缔造”行动开展情况的监督考核标准和监督考核机制,组织各片区村民、乡贤等各界人士参与活动评价和反馈,最终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同缔造氛围,总结有效经验,以点带面,激发各村积极性,改进农村建设和管理。
5、成果共享。通过大留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打造为契机,共享建设成果提高村民对参与性。通过共建共治,让村庄昔日的臭水沟成为美丽生态塘,将旧茅厕改建成新公厕,新建小公园和小广场,让村民在劳动之余有休闲娱乐场所;把村内危房改造成客家特色民居,闲置的小学校舍打造成民宿,创建特色游玩景点;大留村要将种植蜜柚、火龙果和紫薇苗圃园特色农业连成片,让更多村民享受共同缔造成果,使村民的幸福感更加具体充实,转变“等靠要”思想,激活内生动力,大大扭转昔日“脏乱穷差”的落后贫困状况,成功蜕变为全县的“模范新农村”,逐步发展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农村。
自开展美好环境与共同缔造工作以来,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驻村帮扶工作专班,定期到高基庙镇xx村指导,与村“两委”班子座谈,结合共同缔造和村民议事协商、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基层治理创新工作进行交流,深入了解该村在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共同缔造”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主体,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作为关键,立足党群同心,上下一心,将基层治理创新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实践活动按照“五共”要求全面推进,走深走实。
1、决策共谋聚民意,谋出“金点子”
xx村是一个基础薄弱、资源少、人口多、产业单一的村,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滞后,村庄卫生环境较差,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群众所盼所想的事总认为都是村里该做的事。近几年来,该村党总支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发展机遇,发动村民群众,让村民群众参与、共商共议发展大计,在民意中提取“发展真经”,一个个的小组会、一次次的群众座谈会,谈出了村里特色产业路径,一个个基层群众的想法,为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xx年,为改变村内农业生产传统落后的模式,村组织村民多次开展“洗脑”活动,带领大家走出去看,坐下来议,静下心来想,最终商议出一个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党支部引领下的霞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发展鸭蛙香稻种植。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村特色农业远近闻名,相关效应凸显,富民兴村,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落地见效,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水利、文化、体育、电力网络等方面旧貌换新颜,完全能够满足广大群众需要,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2、发展共建,齐抓共管,村庄治理多元共治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抓好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服务于民,同时也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乡风培育等活动,营造美好的外部环境和纯朴的人文环境。结合以工代赈,自主管理的方式加强共建共治,激发和鼓励村民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参与“共同缔造”。众人划桨力量大、众手浇开幸福花,有了村民的共建责任感、共管责任心,多彩幸福湾,秀美不光金玉其外,还锦绣其中,内外兼修、光芒四射。近三年来,xx村先后获得了省级卫生村、生态农业示范村、xx市平安法治示范村、xx市乡村振兴示范村、xx市星创天地等荣誉,每年承办省级、市级现场会、观摩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显现新气象,有一定的辐射性、影响力。
3、发展成效共评,幸福成果共享
“共同缔造”促进了乡村振兴提速,乡村治理增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回应群众的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入点,着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定期组织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卫生评比、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通过开展“家风家训代代传”宣讲活动、引导群众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提升家庭幸福感和凝聚力。村规民约执行情况积分制管理,选树典型、褒扬先进、大力宣传先进榜样,传播正能量,以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崇德向善、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增进比学赶超、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形成,村里的变化有目共睹:扯皮闹事的少了,和谐共处的多了;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兴业致富的'人多了;不务正业、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参与文化活动的人多了;不讲公德、不文明行为少了,主动参与配合村里抓发展、搞建设的多了。目前的“三清四化”行动,拆违治乱活动,广大村民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用心用情,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文明善治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为构造新型的基层治理带了好头。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村庄建设与整治行动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我们责无旁贷。参与、奉献我们义不容辞,治理脏、乱、差,幸福你我他。
二、存在问题
1、人居环境亟待整治。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是共同缔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个方面,表现突出的是农村“空壳”现象严重,房屋废弃,无人打理,房前屋后乱糟糟。沟、路、渠数量多,两边杂草、杂树丛生,缺乏统一管护。
2、水利管理设施老化。特别是U型渠破旧维护成本高,且无明显有效解决办法。
3、村民参与意识不强。开展共同缔造,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工作开展以来,村民参与意识还需加强。
三、对策建议
1、创新基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虚化、弱化问题。
2、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村民对房前屋后杂草、垃圾进行清扫。
3、破除“等靠要”思想。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村庄环境治理保障措施。
4、发展支柱型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实现全村群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而努力。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环境污染已被人们忽视,随着人们肆意地乱砍乱伐,工厂日益地增多,往日新鲜的空气已荡然无存,臭氧层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种的征兆表示着什么?它告诉我们,昔日生机勃勃的家乡已经在人类的破坏下成了回忆,原来清澈的小溪变成了臭水沟,蔚蓝的天空被乌烟染成了烟黄色,漫天飞舞的塑料袋赶走了小鸟,机器的隆隆声代替了鸟儿的歌鸣声。
从前,我无论走到哪里,空气总是那么的新鲜、纯净,阳光也十分地温暖,让人感到舒适。不知从何时起,它们变了,空气开始变得浑浊,让人感到呼吸不畅;阳光也没有以前的和煦,变得刺眼。环境遭到了人们的破坏,地球已经遍体鳞伤。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多少丘吞噬了万顷良田,多少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现在的家乡,街道上垃圾满地,臭味熏天;河道上,由于过多的化学的药物都排到了水里,鱼儿都浮上了水面;天空中,灰尘弥漫于苍穹上,让人睁不开眼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们不环境保护造成的。长此下去,人们还没有尝到破坏环境的苦果,所有的物种已经灭绝,地球也将成为一颗死星,到那时候再悔悟可就晚了。在此之前,人类,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迹象,为了地球,更为了我们自己,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让那一时刻不会到来,让地球这棵生命之树常青。
人类过度的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把一个健壮的地球折腾的体弱带病。水土流失,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耕地不断减少……这一切都是因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的,如果人们再执迷不悟,势必将自食恶果。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抚养我们长大,培养我们成才。保护它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保护家乡的环境而奋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事物一旦超越个体的小,形成相对的大,另一对非常关键的关系范畴就会出现,即同与异的关系。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问题,同与异这对关系范畴可以提供一定的进路线索。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如此广袤的疆域上,差异必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过,异彩纷呈总是有存在条件和保障的,这就涉及同的问题。中华民族如此多元,却能够长期存在延续,关键就在于具有某种同的特质。抽象地来看,“同”具有两种基本意涵,一种是相同,一种是共同。“相同”排除了异的存在空间,只保留同一性的内容;“共同”则为异之共生提供了丰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协作内容的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考虑前者,以保障整体性的共存,也要考虑后者,以促使共同体保持生机和活力。
对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共同体而言,同一性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华文化。那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优秀的精神价值、能动的进步意识,无一例外都根植于厚重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因此,中华文化这一丰富资源,自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色和毋庸置疑的本源性内容。
在同一性层面,还有一些内容是相对清晰的,这是由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文明现代化的独特路径赋予的,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及其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而国民整体又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唤醒大意识,凝聚并组织各族人民奋起自强成为历史所需。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由此奠定了国家统一稳定的内在秩序,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政治基础保障。此后,经过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为核心的对象性内容。动态地审视这五个关键的对象性内容,会发现其具有共同性的一面: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交融汇聚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可以说,从异到同,在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由小及大的内容体系、厚重根源和行动方案,这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大意识的基本进路体现。
为深入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市执法局、市机关服务中心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举办了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题的活动,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榆阳区环卫局、高新区环卫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本次通过宣读了垃圾分类倡议书、现场知识问答、趣味游戏和参观科技馆垃圾分类科普基地等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增强了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通过世界环境日垃圾分类的宣传,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带头垃圾分类,共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坚信,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定会越干越出色,我们的生活环境定会越变越美好。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共同缔造”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拓展深化,“幸福生活”是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美好环境”是缔造幸福的生活的路径和内容。如何围绕美好环境让幸福生活底色更足?我们要深刻领会共同缔造的理论依据和丰富内涵,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核心在党建引领。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首先要实施强垒工程,把基层党组织这张网织密织牢,以党的建设为经线,以自治组织为纬线,以党员干部为针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释放党建“磁场效应”。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折不扣狠抓落实,广泛下沉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民生服务链延伸幸福生活链。
关键在发动群众。
“共同缔造”群众是主体。我们要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入村组、进农门、听民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引导群众出谋划策,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营造浓厚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氛围。在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庭院美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要激发村民骨干、乡贤代表、致富能人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切口在办好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群众身边点滴小事,是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衣食住行......。群众小事,就是干部大事!我们要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往里走”的要求,全面开展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整洁干净,环境舒心。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要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内涵,用文化润心,让革命红色、灵润古色、生态绿色交相辉映,增进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支撑在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社区兴,产业强则社区强。“共同缔造”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兴旺。从县级层面讲,是做强特色产业,要重点打造北部山区“果盘子”、中部平原“米袋子”、沿江地区“菜篮子”三大板块,推出优质稻、蓝莓、小龙虾、蔬菜四个优品。从社区层面讲,是壮大集体经济,力争村级集体经济过10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从个体层面讲,就是增加居民收入。
保障在健全机制。
锚定“五共”路径,抓好建章立制,规范引导“共同缔造”工作。要在实践中优化,重点是抓好36个样板社区的打造,为其他社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总结中固化,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大胆探索、盘点总结,把好的案例、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机制化制度化成果。在创新中深化,借鉴先进地区,一定要学精髓、学理念、学思维,结合村情民情,创造性抓落实。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时代之需,群众之盼,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们必须整合各方资源,狠抓工作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去、走出去、钻进去,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分类推进,资源下倾,科学考核。广大党员干部要用一以贯之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拼劲,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在黄梅广袤的乡村大地塑树“美”的风貌、涵养“丽”的内质、浸润“乡”的气息、做强“村”的能级,
凸显放大共同缔造的示范作用和实际成效,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让民生福祉更丰厚,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让百万黄梅人民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
芳华已逝,岁月未寒。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生活终将继续,且自珍自重。生活主题明确。全片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俱较强的时代感和军旅生活气息。音乐大多采用当时的军旅歌曲,旧而不腻,稳妥恋旧。玉不掩瑕,不足有五。
一主题挖掘不够。芳华已逝,这些文艺兵不仅逝出了貌美年华,重要的是逝去了青春理想和爱的憧。全片前者渲染过多,后者挖掘过少。仅仅只是岁月苍桑,红颜衰老,观众难惋难惜。后人叹 《 葬花词 》 ,不是叹黛玉红颜己逝,而是叹她失爱葬魂。
二景与戏不配。一些场景山苍苍,雪茫茫,雄浑辽阔,气势恢宏,象上演军旅史诗一般。但观其戏,调皮笑闹,几句口号而已。崇高壮美的形式里匹配着内容的平淡,导演与编剧之间几多尴尬。
三评与事不符。文艺女兵,活泼单纯。偷衣照像,胸罩海棉,应是生活琐趣,把之上升为人性评判,继而解剖出善恶,加到女兵身上,太牵强附会。伤痕文学的主题确已过迟,但文革对人性的扭曲是社会事实。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轻描淡写,既想绕开这一沉重话题,又想对人性作出善恶评判,看来难得两全其美。
四庸俗弗洛伊德精神分裂理论。女兵参与战争,救治战友,再正常不过。由于恐怖导致精神分裂只是可能个例,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弗氏理论提出了人类某些被压抑的潜意识在适当的环境中被唤醒的精神理论,但从没听说过国内医院有此种疗法。这个情节既庸俗与曲解了弗洛伊德的哲学精神,又不能诊释战争的残酷性。为过往的文艺作品所媚所俗所拖所累。
五结尾主题升华不够。现实生活总是勇往直前,不会相信眼泪。我辈都经历过改革的困苦仿徨与内心挣扎。军人也一样,转业到地方重新创业,总会遇到困难,总能战胜困难,生命将会再次芳华。但剧情急于安排他(她)们的各自的归缩,很少表现他们新的希望和追求,主题没有进一步升华。用城管刁难退伍残废军人来针眨时弊,问社会良知,现实批判性远远不够,表现手法也显得小气。完全可以用对比场景和音乐表现这种发展中的困惑,繁华中的苍凉,追求中的失落。如一首 《 从头再来 》 歌曲,就把改革中的失落与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芳华已逝,我辈何悔?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生命再次芳华,是奋斗者永‘}亘的主题,也是本片当代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之灵魂所在。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保护环境活动,虽然这几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几天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给在校园的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知道了保护环境光是口头上说是没用的要靠我们的实践行动来证明,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环境问题在我县的严重性。
通过调查也了解了许多,我县目前许多耕地被占用,改造成工业园区,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在占用耕地导致了大量农民的失业。等严重问题。同时也意思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当今的政府应该要深刻意识到这点,同时也要注意工厂的污水及废弃物品的处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工业园区周围环境存在严重问题缺少严格的监管,农民的失业导致了农民生活水平的降低,无事可做,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占用耕地那点微薄的补助已经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调查中也体会到了除保护环境外的贫富差距的不段拉大。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来。也明白做任何事的不容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意到所处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对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牧草资源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都作了相应的保护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相对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中国已不再“地大物博”,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乱挖乱采,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对社会环境作了规定,加大城市绿化面积,防治工业和城市生活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和噪声、震动、恶臭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的实施却很表面,许多生活细节都是也环境保护想违背的。法律明文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人们对于乱砍滥伐的行为也是极为痛恨,但是,在餐厅一次性筷子却仍然受到人们的偏爱,面对消毒柜里有些发黑的筷子,人们还是更愿意拿起桌上的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工厂上空还是有大量的乌黑的气体排出,肆无忌惮地往上飘,也有说不清什么颜色的恶臭废水往河流排出;游客在享受风景游览区的新鲜空气,赞叹它的美好的同时,却毫无顾忌地留下了矿泉水瓶和食物包装袋等;在呼吁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却掀起了私家车热潮,对每天挤公交上下班的生活见而生畏;大家提倡保护野生动物,而酒店餐桌上却视野生动物为档次,就怕少了会丢了面子。
环境保护是个很实际的问题,需要的是实际的行动。
当前,湖北省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力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所谓“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即是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构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的城乡社区。此项活动的核心主旨就是要整治和改善省内城乡社区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来已久,每年都会牵扯大量人力物力,但整治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少数村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甚至演化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站着看”的吊诡景象。不少党员干部直言:“几十年前,基层村社的每家每户,都以将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得一尘不染为荣,根本不需要政府去说去管。”
乡村振兴战略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内涵着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层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举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跃升和群众获得感的持续强化,基层村社的房子越修越气派、装修越买越精致,为什么群众对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情况却置若罔闻?归根结底就是,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之中,没有深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民参与的氛围也不够浓厚。另外就是,相关工作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和接地气,少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也相对严重。
立足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进坐标,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更应当从“心”缔造。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制度激励,确保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以落实,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支持基层村社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生态环保等相关教育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结合基层实际,多让群众“唱主角”“当先锋”,既提升村社“颜值”,又让群众得到实惠。激发群众“我参与、我受益”的内生动力,彻底扭转长期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打造一批“洁净美”的“样板小桃源”。
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
历史归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国自有史料记载以来,就处于一个由于广袤地域导致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混居形式共生发展的状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人作为这样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时间考验而不朽,并不仅仅是依靠坚韧卓绝的智慧及忍受苦难的决心,更多还是依靠溶于骨血中对各民族间的包容与团结。伴随历史上一次次朝代的更迭,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才成就了一次次文化的繁荣与突破,才能在战与火的淬炼下形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隐忍而不失风骨的独特存在,并让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一次又一次力证了中华民族长存于历史之林的必然性,其底气来源于这历史长河中一步步溶于骨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它以历史的延续性,承托了相同语言、地缘、文化及心理状态等要素,并以此来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框架,纵深层面依托悠久历史所拥有的意识视野,从民族到国家到全世界的共同体格局的展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努力改善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互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无边无际的大海给人希望、美丽和温暖的母爱。
大海如诗,跳跃潇洒;像一幅画,寓意丰富;它也像一首交响曲,浩瀚而澎湃.它有时很平静,像一面镜子;有时狂暴,汹涌的潮水,会掀翻帆船。在我心目中,大海是蓝色的世界,是生命的摇篮。有那么多自由的小生命。大海是如此神秘迷人!
如今,大海变了。海水不再清澈,变得浑浊肮脏。海水冲上沙滩,留下的不再是热闹的鱼虾,而是一堆堆的垃圾,夹杂着许多死鱼虾,散发着恶臭。这是为什么?这都是我们人类的功劳。有些人一边欣赏着海边的美景,一边往海里扔恶臭的垃圾。还有住在海边的人把厕所排水管引到海底。更糟糕的是,工厂排出的废水大块大块地流入大海,使得海水呈现出一种奇怪的颜色。结果就诞生了很多缺脑低智商的宝宝。我们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声音温柔、脸通红的一代——永远看不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盆清水比作大海,然后往“大海”里滴了一滴墨水。突然,墨水慢慢分散、变浅、消失,“海水”几乎和原来一样干净;如果墨水一直往下滴,“海水的颜色会越来越暗,最后变成一盆黑水。地球上有60亿人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染。就像墨水一样,被注入了原本清澈的海水,变成了一滩污水。
为了我们人类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后代看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海洋,热爱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
9月2日,大垸镇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镇专班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镇主要负责人传达了赴红安、麻城两地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心得体会,学习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并对会上下发的《大垸镇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细致解读,为全镇如何开展共同缔造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
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对共同缔造的认识,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要全面践行“五共”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群众参与共谋共治共建共管共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会议强调,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要进一步夯实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支部领导党员、党员发动群众、群众影响群众,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建美好家园。二是要坚持民生需求,群众点单,将群众作为工作主体。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切入点,“三上三下”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形成问题清单,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先打造示范村组,形成示范效益,进而全面推广,整村推进,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让“共同缔造”家喻户晓。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横幅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共治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群众、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以生动宣传推动精准落实。
会后,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就如何开展本村(社区)下阶段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和提升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力。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内心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纳百川而成其大,古代中国寻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今天,正是中华文化的大度包容开放,才把56个民族聚在一起,形成安定团结祥和的发展局面。
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始终在相互对话和碰撞中交汇、交融、交流,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血脉。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的历程中,各民族之间从未间断过对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如:辽代契丹人学习汉语,对唐宋典章制度的借鉴;忽必烈下令营造的元上都,设计中充分吸取了中原文化,属于“三套城垣”的都城。而中原地区汉族也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汉唐以后“胡乐”对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等。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开放包容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比如,在文学方面,汉族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灿烂;《格萨尔王》《江格尔传》《玛纳斯》《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等都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杰作。农业方面,北朝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一书,所记述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多半或出产于少数民族地区。可见少数民族对中华农耕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医学方面,汉族医术渊深博大,藏医、蒙医也独具特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截至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达40个,堪称世界第一。其中,少数民族非遗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藏族《格萨尔》史诗、青海热贡艺术、朝鲜族农乐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等17种,占总数的40%以上。总之,56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各个民族秉其所长,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其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将民族文化本质化、刻板化只会使其丧失发展的活力。
中华文化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引领。中华文化不是一个停滞的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既涵盖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各民族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并肩战斗而缔造的革命文化,包括各民族同胞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传统与文化活动的各种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源泉之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民富国强,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意味着经济、政治文明基础之上的国家和谐,由此将国家建成为各民族共同认同的家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意味着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建构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观,由此真正有效吸纳和包容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全体公民,形成各族人民认同的国家和社会凝聚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公民个人修养的基本价值,也应成为各民族公民交往的价值底线。中华文化蕴涵的这些核心价值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紧密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建构民族团结的价值坐标,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引领。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