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心得体会(通用3篇)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上大学的时候哲学老师给我们推荐过,那时候也只是因为肖川这个人在我们的课堂上被提及,老师顺便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的著作,一直都是这样觉得,虽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有时间拜读一下,可为这本书一直找不出时间,但当这本书放在自己的桌上被读完的时候,便觉得相见恨晚,所幸,我还是有幸拜读这本《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作为老师的我少了些许遗憾。
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是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书上是直接给我答案吗?或者,通过自己的概括能找出答案吗?显然不是!本书分为七章,依次为:理想的教育、受过教育的人、教师与知识分子、师生之间、读书作文修身、快乐的工作、诗意的生活。每一章节的文章不多,多为一些大师的作品,但是每一篇大师的作品后面都有肖川教授的经典品悟,这就是精华,让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的答案。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有真情。“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真情是教师专业成长中博爱的体现,也是高品质教育必然的要求。肖川教授独具匠心地引领我们重新面对教育中的爱。龙应台女士在《孩子,你漫漫来》中就愿意坐在石阶上为一个年仅5岁的小男孩——王爱莲等上一辈子,愿让他用笨拙的双手从从容容地结扎好一个完整的蝴蝶结后,给他获取成功的希望与惊喜,让他从未得到蔚藉的心灵得以满足。请你多给孩子点儿时间和耐心,学会等待和宽容后定能感动他们。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好老师而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从而感悟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断地努力向上。
这就是智慧型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这就是师生之间博大无私真爱的魅力所在,缺少了这些,我们的教育依旧是事倍功半徒劳的苦差事。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教育的追求还必须充满真情,必须充满仁爱之心,没有真情,没有对教育的执着追求,那就只能是一种敷衍和应付了。有了爱,今日的教育就会有金灿灿的阳光,有了爱,孩子们的明天就会变得更美好,有了爱,孩子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充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做起,具体落实到点点滴滴中。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就暗下决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良好习惯成自然。
一、巧借儿歌记常规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于是我就决定采用学生们喜欢的儿歌形式,将一些基本的常规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天天说唱,自然而然的他们就明白了应该怎么做。
记得刚走进一年级教室,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好像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我吸引,但是课堂上的一个个苦笑不得的场景也是让我始料未及的。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气歪了眼睛也不理你。后来,为了有效的维持课堂秩序,我开始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儿歌。例如:课前迅速使学生安静坐好组织教学的一问一答式,口令:师:一二三。生:我坐好。师:请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师:请你跟我来写字。生:我就跟你来写字。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小耳朵。生:仔细听。这样在课堂上,不断地运用这些儿歌,学生会被儿歌吸引到学习中来,注意力也就慢慢地集中了。
还记得刚开始排路队时,他们总是叽叽喳喳,像一群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小鸟,于是我就教了这样一首儿歌: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此后,我们班的路队真的做到“快”、“齐”、“静”了;刚开始写字的时候,学生们不懂得写字的姿势、不懂得该怎么握笔,我在讲解之后,将一首儿歌教给他们,“一手好字并不难,头正身直足要安。头距纸面约一尺,保护视力要及时。胸部不要贴桌沿,距离一拳是要点。拇指、食指捏笔杆,距离笔尖一寸远。中指末端托笔杆,三个手指一起管”,每当他们写字的时候,就会边背儿歌边纠正自己的姿势……这样的儿歌,既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在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守常规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学生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我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每天早上,我都让自己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同学们道一声:“早上好。”这样几天下来,学生们不论是看见我还是看见其他老师,都会停下来,笑着问:“老师好。”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习惯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记得有一次,一名学生在教室呕吐了,他的同桌边捂住鼻子边说:“好臭!难闻死了!”其他同学一听也都用手捂住鼻子。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先把那位同学安置好,随后拿起工具清理起来。学生先是惊奇地看着我,而后纷纷上前来帮忙。是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另外,平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员,当发现地上有纸屑时,我总是悄悄地弯腰拾起,当发现课桌、黑板没擦干净时,我不忘默默地重新擦一遍;当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我就不动声色地让其各归各位;当下课走楼梯时,我总是轻轻的靠右边走,在下课和学生谈心时,也总是轻言细语……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不久,许多学生会像老师一样不声不响地拾起纸屑,扶起笤帚,下课时起立坐下他们总是轻轻的,从不在教室大声喧哗……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家校联系促常规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只有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常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上学期,文登家长网校开通了,作为一个一年级的班主任,我便有效地运用家长网校这一平台,将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也能把学生在家的情况汇总回来。
那天我给王强强同学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上面是这样写的:最近,你是课堂上听课最认真的同学,你不仅坐得端正,读得认真,写得仔细,更让老师惊喜的是,你敢举手发言了,并且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还很独到呢!老师相信你会成为一一班最棒的同学。加油啊!当天晚上,他家长就发短信过来了。家长是这样写的:我们总觉得王强强这个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一直较差,所以性格内向还有些自卑。没想到最近能进步这么大。当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真是激动。学生看到后更是高兴得又唱又跳。谢谢您,老师。
还记得圣诞将至的时候,我想利用这个节日巩固、强化一下学生的常规、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于是我在班上讲了圣诞老人会送礼物给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表现好的学生。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然后提前给家长发了一条信息:圣诞将至,您愿为咱们的宝贝准备一件小礼物吗?礼物不用大,但要满足学生的心意,这两天可以鼓励孩子好好表现,说在圣诞节前一天的晚上,圣诞老人将会把礼物放在孩子的床头,当然,我们也别忘了在礼物中别一张卡片,上面写上孩子哪些地方表现的好,所以圣诞老人才会在百忙之中给他送礼物,也要提出希望,那样圣诞老人下年才会接着送,给孩子一个惊喜,相信孩子也会还我们一个惊喜。圣诞节那天,很多孩子拿着“圣诞老人”给他们写的信走进教室,还惊喜的告诉我当他们早上醒来看到礼物和卡片时的兴奋。从那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一条条短信联系着家长和老师,不断的反馈着学生的变化进步,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总之,教育学生不能是居高临下的命令,而应在细微处为他们做出榜样,作为班主任,我们无需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感人至深的好书——《夏洛的网》。它是美国作家E·B·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动物世界里令人唏嘘的温情故事。
朱克曼家的谷仓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其中,跛脚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忽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圣诞节之际,人们为了庆祝节日,将把小猪威尔伯变成熏肉火腿。小猪威尔伯极度恐慌,吓得整日不敢出圈,连太阳也没心情晒了。他的好友蜘蛛夏洛也心急如焚,她绞尽脑汁想出了拯救小猪威尔伯的妙计:她用尽自己的蛛丝,在小猪威尔伯的猪圈上织出了一行惊世骇俗的文字:“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小猪威尔伯因此而一夜成名,成为了举世独有的明星。他被人们视为了一头神猪。蜘蛛夏洛的欺世绝招彻底改变了小猪威尔伯的命运。小猪威尔伯终于获得了新生,可以安度余生了。然而,为友谊献身的蜘蛛夏洛却因吐尽了蛛丝而香消玉殒了!
读完小说,我忍不住眼睛湿润了,一股巨大的悲痛压抑着我的内心。夏洛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好友威尔伯。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是何等的伟大啊!我深深地理解了友谊的内涵。夏洛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士为知己者而死”的豪情。若不是为了拯救小猪威尔伯,夏洛不会英年夭折,她依然可以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依然可以自由自在地编织她生命中的理想之网,依然可以享受阳光,享受自由,享受恬静的生活……
读了《夏洛的网》,不禁想起了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情:20__年4月26日下午,我们学校“金螺号”鼓乐团在南京晓庄学院体育馆内,参加了由市少工委组织的“奏响亚青鼓乐喜迎青奥盛会”南京市少先队鼓管乐大赛暨南京市少先队鼓管乐协会成立大会。大赛期间,由于我们的矿泉水丢在了旅游车上而没有水喝,比赛期间又不得离开体育馆,因此无法找到水喝。正当我口干舌燥之际,熊康平把他仅有的一瓶矿泉水悄悄递给了我,由于当时太渴了,我想也没想就一饮而尽了。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熊康平自己没有水喝了。我非常感动,一时语塞。熊康平的友谊之水犹如一股甘冽的清泉流进了我愧疚的心田。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熊康平给我的友谊之花却一直开放在我的心房里。令我珍惜无比!珍贵的友情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
读了《夏洛的网》,我对友谊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说过:“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的;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夏洛用她的崇高品格织就了一张撒满世界的友爱与温情的网。
让我们永远铭记夏洛的伟大吧!用真诚去编织人间最美的友谊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