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热门五篇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通用5篇)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按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培养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调查研究的要求:

每人发一张卡片,内容如右表,要求学生课外时间选择课本第136页的不太明白的两句诗,去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完成表格。有兴趣的可以多选几句进行研究,

2.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必要了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指导阅读例文,了解报告要求;

交流研究所得,进行口头习作。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那些古诗呢?(学生展示课外积累)

2.出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你会读这些诗句吗?指名朗读,同学互相正音。

3.激发:同学们真了不起,会这么多古诗,想不想进一步研究它们?想不想把你的研究成果写给别人看呢?

二、读懂例文,了解要求

1.过渡: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同学的研究报告。(课本137页)

2.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⑴这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哪些知识?

⑵你觉得哪些内容应该写,而报告中没有写?你准备怎样写,说给同学们听听。

⑶读了这份报告,你认为写研究报告前做那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报告写得更好。3.小结过渡:对,写报告之前要查资料,分析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查阅资料的成果吧!

三、交流所得,口头作文

1.学生按所选定的诗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

(先说说自己的所得,互相补充,再推选一位作为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2.回到座位,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资料。

3.同桌口头作文,相互评议。

4.指名在全班口头作文,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口头修改。

四、课堂小结,评价学习

对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布置下节课书面作文的要求。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篇2

古代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古诸侯征战、王朝更替,最受苦的莫过于老百姓了。而我国的漫漫历史进程中战争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面对着战争我们民族的那些充满了思考和家国情怀的诗人们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诗歌,来阐述了他们关于战争的理解和态度。

人类社会的产生便伴随着战争而行,从传说中的黄帝统一中国到近代中国战争一直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着的话题。在我国这样的一个注重国家情怀的国度中,歌颂战争的诗歌是很多的。我国最早的战争史在《诗经》中出现,是以官方视角写下的战争诗,辞采华美,气势宏大。首先来看《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大雅·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这类诗篇多是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大雅·常武》以激昂的文辞夸耀王师的兵强马壮与士气高昂,气势撼人心魄,《大雅·江汉》更是以不吝笔墨、近乎矫情的夸耀直陈功业的辉煌,这种“主旋律”式的风格体现在许多同类的篇章中,多是对君王、诸侯王、将领攻伐武功的歌颂。诚然,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或出于仕宦之手,或经过史官乐官的润色加工,也由此可以发现,战争对于统治阶层,是建立荣耀与功绩的机会,记录并反映战争的诗歌必定会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这便形成了审视战争的官方视角,在此视角统御下的战争诗,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折射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要求。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更是成了周期性的家常便饭一样,这个时期关于战争的描写、研究也达到了很深入的地步。到现在为止还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完成的.,还有很多描写战争的文章和诗篇也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涌现,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关于战争的描述和认识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汉代的时候由于国家的开疆辟土和大量的对外征战,这一时期出现了文人诗的雏形和蓬勃发展的乐府诗。如《李陵歌》、《十五从军征》、《古歌》等,这一时期诗歌大多是作者在业余时间创作而成,而诗人本生多亲生经历了战争。所以诗歌所反映的多是诗人自生的所见所感,既有对战争功绩的赞颂同时也有对战争的一种厌烦和自身命运的感慨之情。汉代之后的三国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有时战争诗逐渐走向繁盛的一个阶段,但

真正的战争诗的繁盛应该是在唐朝的时候,这个时期国家实力强大,对外用兵力度和汉代相比是有过之而不及的。而这一时期产生了我们很熟悉的边塞诗人,他们主要是描述边塞的战争戎旅生涯和表达自己内心关于战争的理解和态度。同样是这一时期很多的诗人将他们的笔触摸到了最普通的百姓身上,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杜甫了。这位被誉为“诗圣”的大家留下了很多描写战争的残忍和百姓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的诗句,其中的很多篇目就算今天的我们读来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凄惨和世道的炎凉。三吏三别是杜甫对于战争中的百姓生活和精神状态描述中较为出名的几篇,其中有一句这样写到:”老翁逾墙走,老妪出门看”每每看到这样的描写,我的内心都会为之一颤。这反映了当时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了多么沉痛的灾难啊!

战争诗并没有随着唐朝的衰败而没落掉,到了宋朝的时候大量的描写战争的诗涌现出来。其中很多都表达了一种为国效力、保家卫国的情怀。诗人的笔是细腻的,同时也是历史最好的记录者。时间淹没了历史的很多事物,但在诗人笔下的那些个豪情壮志和关于战争的描述使得那些消失了的画面在经历了漫漫历史长河冲刷后同样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种.种情形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了眼前。为国效力的情怀至今人鼓舞着我们。陆游等一批爱国主义诗人用他们的诗歌谱写了作为国家的一份子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和慷慨激昂的热情。

诗人于战争的态度和诗人自身的经历和人生感悟是密切相关的,但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诗人身上那种对于百姓生活疾苦的关注、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在他们的诗句中都有很多的体现。相较而言,对于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的深切灾难诗人的表述总是充满了关怀和文字的力量。

诗人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我们记录和展示了他们关于战争的理解和态度,即使身处今天那些思想同样具有深度和影响,是我们值得品位和学习瑰宝。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篇3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篇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这样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前两句诗时,我们先要弄清“独”“异乡”“倍”等关键词的意思。知道了这些关键词,我们才能清楚这两句诗到底讲了些什么: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做客,每当遇到节日,我就会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由此可见,这是一首表达思乡、思亲的诗。

至于诗中提到的有关插茱萸登高的事,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这首古诗表达的意境,得出这样的结论。王维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他都要和自己的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据说:到了九月初九,阳气已到了极点,阴气便开始滋生,各种各样的阴邪之物便会出来生事,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当时人们都说茱萸是一种可以辟邪的草,那么登高的时候,自然要头顶茱萸了。

如今,这两句诗已成为外出的游子思乡抒怀的名句。每当佳节来临,无法归家团聚的游子便会吟咏这首诗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篇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的第一、二句的意思是:我远离家乡,在京城长安谋生,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自己的亲人。第三、四句的意思是: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在这一天都会头插茱萸,到城外的山上登高远眺,但这时却少了我一人。全诗表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人和兄弟们,所以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写过上千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之一。全诗总体写的是王维在重阳节这一天加倍思念亲人,自己却不在他们的身边。表达了王维当时的心情与情绪。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