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生物教案(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
1、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三个一”: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如:
(1)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基本问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 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6、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7、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8、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9、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10、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11、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六、教学进度表另附
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排出过程。
2、明白排尿的意义。
3、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再生和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
4、理解皮肤的功能。
教学重点:尿液的排出过程与汗液的排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体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尿液,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人体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废物外,还有那些排出废物的方法?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新课讲解
1、尿液的排出
师:请同学根据泌尿系统的结构,能不能简单叙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
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板书)
2、排尿的意义泌尿系统的卫生:
师:。排尿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师:怎样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3、皮肤的结构
夏天刚过,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皮肤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脸部的皮肤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小痘痘”,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样预防呢?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人的肤色为什么会有差异……这些问题都与皮肤的结构密切相关。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接近2平方米,重量约为人体重的1/20。虽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肤却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皮肤,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跟的皮肤,也不过为4-5毫米。既然是“器官”,同学们回忆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皮肤应该是由哪些组织,按着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的呢?可以触摸自己手部或脸部的皮肤,体会一下,也许对寻找答案有所帮助
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死亡的表皮细胞不断脱落,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皮肤表皮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千克。表皮的深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的任务正式这层结构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深层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板想想看,平时我们不小心擦伤了皮肤,过几天伤口就痊愈了,现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理性再生:正常代谢过程中的再生(如:角质层细胞脱落后会自然得到补充)补偿性再生:由损伤引起的再生(如皮肤擦伤后伤口愈合)
夏天过后我们的皮肤变黑了,就与这种细胞有关——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其损伤深层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参加室外活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但在夏天外出或进行日光浴时应当适度,因为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皮肤的老化,甚至会引发皮肤癌。思考一下: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烧伤的病人为什么容易死亡?(加强学生对皮肤是保护人体的重要屏障的认识)
皮肤损伤会有血液流出,触摸皮肤会觉得有弹性,尖锐的物体碰到皮肤会觉得疼……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表皮下方的结构——真皮有关。 皮肤具有弹性,因为真皮中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天气热或运动时,可以看到脸部的皮肤发红,天冷或不运动时则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真皮层内有丰富的血管,人体血液循环中10%的血液要流经皮肤。这对人体有何意义呢?调节体温。
我们的皮肤就是有表皮和真皮两个部分构成的,不过皮肤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还演变出了一些附属结构,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趾)甲、毛发、 汗腺、 皮脂腺
4、皮肤的卫生保健
皮肤的清洁:
(1)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使皮肤能正常发挥功能
(2)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皮肤病的发生
皮肤的锻炼:
(1)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2)提高皮肤对温度骤然变化的适应力,减少疾病发生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尿液的排出与汗液的排出,介绍了皮肤的结构与它的基本功能,了解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如何保护皮肤。
四、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尿液的排出与汗液的排出
1、尿液的排出
2、泌尿系统的卫生
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3、皮肤的结构
表皮:角质化细胞;深层细胞
真皮:血管和神经末梢
五、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一、导入
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㈠免疫的功能
免疫:免除疫病,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1.观察P78图,说说免疫的功能。
2.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思考:免疫是否总是对人有益?
3.免疫与人类健康
维护人类健康
不利排斥移植器官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原因: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㈡计划免疫
1.接种疫苗防病原理
疫苗通常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面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提高抵抗力。
2.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讨论:①你有没有参加计划免疫?
②接种过哪些疫苗?
③计划免疫有些什么好处?
小知识: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糖丸小儿麻痹症
三、练习
P80练习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防御感染
免疫的功能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作业布置:同步训练
板书示例: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