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11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2.关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二个层次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人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名词中的“多”字来展开讲解,以我国生物的多样性为主线,在归纳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通过分析事例让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内涵,理解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设问]
(1)“生物的多样性”这个名词侧重于哪个字?
(2)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的“多”呢?“多”的意义何在呢。
播放多媒体:游弋的鱼群、打闹的狗、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糜鹿、追逐的狮子、悠然的乌龟、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荒漠等。
[提问]
(1)从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多少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2)同—种生物有没有不同的类型?
(3)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多样的生物?
[归纳总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回答]
(1)“多”字。
(2)种类多,三个层次,“多”是指牛物的种类、基因、生态系统三个层面的多样性。
观察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通过分析“多”字,指出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纠正学生前概念巾认为生物多样性只是种类多样性的片面认识。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过渡]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刚才看到的只是生物大干世界中的几个片段、上物到底有多少种,很难确切地统计出来,但目前已知的种类就足以说明生物的种类是极其丰富多样的。
[资料分析]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构107页资料分析中的内容,并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相关问题。
利用教相中的3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小结]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是动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日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裸子植物最为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
[想一想)
我国三北防护林早期采用的捌种大多数是单一的杨树,饱受星天生肆虐之苦,为什么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发生严重的虫害呢。
[小结]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 [回答]
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的种类越丰富,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
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基因的多样性 [设问]
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展示图片]
展示花、鱼、猫等不同生物种类以及狗的不同类型的多张图片-
[提问]
(1)生物种类之间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固是什么?
(2)同一种生物,为什么也会有差异?
[总结)
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所不同,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提问]
既然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而我国又是生物朴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那么我国基因多样性的特点是什么,
[资料]
美国科学家引进我国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㈩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生产业。 [回答]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星山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的,内在因素是基因。
[回答]
(1)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
(2)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完全相同。
[回答]
我国也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同家之一;我国有很多的'家养动物、栽培植物,也有很多的野生动植物、这些组成了丰富的基因库,
通过一系列图片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学生更易理解基因多样性的含义及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
利用上一个知识内容,点拨学生思考。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基因的多样性
[提问]
(1)我国的这种野生大豆有什么优点?是什么物质决定了它具有这种优点,
(2)通过搜集资料,你能说出我国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例子吗?
(3)基因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资料]
动物同饲养的华南虎产下的两只小华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学家认为这是近亲繁殖的结果,你认为这与基因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小结]
从以卜事例可以看出。某种生物个体数目的减少直接影响基因的多样性,而基因的多样性对物种延续有着重要意义。
[回答]
(1)我国野生大豆的优点是能杭萎黄病;因为我国大豆具有抗萎
黄病的基因。
(2)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等。
(3)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回答]
因为近亲繁殖,双亲可能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会将致病甚因遗传给子代,使子代患上遗传性疾病。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使学生明白我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体会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保护基因多样性的意识。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过渡]
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便是生态系统。
[展示我国生态系统图片]
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型的生态系统。
[小结]
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系统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与不同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观察图片,思考作答: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森林、城市等生态系统。
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识图观察能力。
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
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的二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可以通过下列资料尝试总结—下。
资料1:日古时,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鸟兽繁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资料2:麻雀曾经被定为四害之一。1958年在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中,伞同共“消灭”麻雀2.1亿只。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 分析资料,总结二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如果基因多样性降低,就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同时。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多样性利基因多样性都将受到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概述三个层次的关系,激发学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渗透爱国卞义教育。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
总结
拓展
延伸 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到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请大家课后收集资料,下节课讨论交流。
积极思考,收集资料。
课后延伸,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CAI(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6、四人一组,根据实验和录像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点。
7、四人一组,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归纳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观察各种动物标本,并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和问题,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
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利用录像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播放录像奇妙的海底世界。质疑:鱼为什么能适于在水中生活? 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观察提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分析鱼类的共同特征。通过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质疑:除了鱼外,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组织学生自主看书,观察标本并相互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拔、指导下,完成答疑、解惑。
质疑:利用录像展示水域污染情况,并提出水环境的好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组织学生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师:这种体形有什么好处?
生:体表的观察: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师:体表的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认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表述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要想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生:实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生:讨论并填表:鱼鳃位于_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_对鳃,颜色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师:总结鳃的结构与气体交换。
生: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生活在水中。
师:质疑:你们能判断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鱼类吗?
生:它们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fin)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师:除去鱼类以外,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举例说明。
师:组织学生看书,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质疑: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
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
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师:水中生活的动物有许多,它们都是水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质疑:发生赤潮或水华后,水生动物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各抒己见、慷慨陈词。
师:录像展示: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
3.你认同了吗?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
结束语
在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请大家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在本节教学中,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人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学习理念,这一点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作业布置:同步训练
板书示例: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生物。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1、P102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上个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
(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练习达标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A病原体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
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作业设计A、什么是计划免疫?
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
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重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难点:
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地球上生活着丰富多彩的生物,有绿色开花植物,有脊椎动物,有无脊椎动物……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CAI展示化石图片
⑴什么是化石?
⑵化石仅仅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吗?它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价值?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
CAI展示马的进化过程
讨论:马的进化过程
观察、比较、讨论,回答下列课题:
⑴比较不同时期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
⑵比较不同时期马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⑶通过以上比较,你可以得出那些结论?
讨论:鸟的进化过程
小组讨论,研究以下课题:
⑴仔细研究各种鸟化石的结构特征,找出“鸟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的证据。
⑵研究各种鸟化石,排列出它们进化的顺序。
CAI展示相关化石图片
学生分析、思考回答。
讨论:生物进化历程
根据以上马以及鸟类的进化过程分析生物进化历程
⑴比较、研究不同地质年代中发现的化石,找出化石类型与地层的关系;
⑵总结以上研究,得出进化规律。
CAI展示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活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拼图
小组讨论,研究以下课题:
⑴小组阅读、讨论,尝试在进化树上写出代表生物的名称及其所属的生物类群。
⑵仔细阅读、讨论进化树,尝试分别说出动物、植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⑶进一步讨论,归纳出生物进化规律。
⑷游戏:对应两组交换自制的生物进化拼图,并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比一比哪个组配合得好,拼得好,拼得正确。
分析植物以及动物的进化历程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CAI展示
完成拼图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根据分析比较,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顺序。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中的不同类群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进化历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2.协商和辩论这样保护白头叶猴。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濒临灭绝
2、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五、作业
1、如果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在地球上消失了,那么这个物种已经()
A、灭绝B、濒危C、受到威胁D、再生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克隆D、法制管理
3、数千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为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重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地球上生活着丰富多彩的生物,有绿色开花植物,有脊椎动物,有无脊椎动物……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CAI展示化石图片
⑴什么是化石?
⑵化石仅仅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吗?它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价值?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
CAI展示马的进化过程
讨论:马的进化过程
观察、比较、讨论,回答下列课题:
⑴比较不同时期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
⑵比较不同时期马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⑶通过以上比较,你可以得出那些结论?
讨论:鸟的进化过程
小组讨论,研究以下课题:
⑴仔细研究各种鸟化石的结构特征,找出“鸟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的证据。
⑵研究各种鸟化石,排列出它们进化的顺序。
CAI展示相关化石图片
学生分析、思考回答。
讨论:生物进化历程
根据以上马以及鸟类的进化过程分析生物进化历程
⑴比较、研究不同地质年代中发现的化石,找出化石类型与地层的关系;
⑵总结以上研究,得出进化规律。
CAI展示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活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拼图
小组讨论,研究以下课题:
⑴小组阅读、讨论,尝试在进化树上写出代表生物的名称及其所属的生物类群。
⑵仔细阅读、讨论进化树,尝试分别说出动物、植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⑶进一步讨论,归纳出生物进化规律。
⑷游戏:对应两组交换自制的生物进化拼图,并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比一比哪个组配合得好,拼得好,拼得正确。
分析植物以及动物的进化历程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CAI展示
完成拼图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根据分析比较,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顺序。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中的不同类群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进化历程。
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信息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进而明确什么是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学情分析:学生对昆虫比较熟悉,但对它们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缺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重的作用。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
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创设情景:世界真奇妙!毛毛虫怎么能变成美丽的蝴蝶?
质疑: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与思考
点拨指导
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
组织学生看书
指导帮助
质疑:饲养过家蚕么?有兴趣的话,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饲养、观察。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了望角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课后记:
本节课在于明确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含义。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一、教材简析:
《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
1)小游戏:
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
(引出名词——形态特征)
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引出名词——生理特性)
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
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2)思考:同种生物同一性状表现类型相同吗?
3)根据性状的概念说出葡萄的性状。
展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表现类型不同的图片,从而引出:相对性状
2、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展示4组图片,判断图片中的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2)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讨论:
①在活动最后,有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了个体间性状表现是否完全相同?
②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3)你能行:辨别下列哪些是相对性状。(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巩固)
知识点二:遗传和变异
1、遗传
1)小游戏:寻找亲人
2)活动: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讨论:
①《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②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请同学们说说以上两项活动的体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性状有相似性,说明性状可以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从而引出: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展示4组与遗传有关的图片。
4)思考: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性状一定相似吗?展示3组有亲缘关系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他们之间的性状差异。从而引出: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
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
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分析资料,引出重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
学生:增加了?
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
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板书: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实际上,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
教师:接下来我就来说第三道防线。
板书: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
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
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
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
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
1、自然环境,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
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通过运动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能力。
4、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A、鸵鸟B、企鹅C、蝙蝠D、蚕蛹
2、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A、飞行B、跳跃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A、获取足够的食物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C、产生有利变异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三)、当堂达标
教材52页《自我》1-3题。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页《思维拓展》
(五)、课外阅读
《鸟飞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