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生命,生命》教案设计【最新7篇】,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定“鼓动、跃动”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含义,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设计】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蕴含深刻,杏林子通过三个事例引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叙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尽可能地扩大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熟悉文本,才能真正立足文本,形成与杏林子的对话,形成与自己已有体验的对话,从而阅读人生,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基于此,整堂课的教学教程分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揣摩──感悟品读。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肖伯纳说:生命在我绝不是一截“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在我将它交给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烧的越亮越好。
生: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生: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师:说得多好呀!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2、板书课题、质疑:
生问:生命是什么?
生问:为什么韪中有两个生命,去掉一个行不行?
生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标出生字新词,借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词的意思,个人有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
2、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
3、师生交流:
⑴ 刚才通过学习,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⑵ 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⑶ 指名轮流读书,互相评议。
4、默读课文,面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学生用抓文中关键词句的方法整理出三点启示:
⑴ 对自己负责。
⑵ 创造价值。
⑶ 为生命奋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教学难点】
辨析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和三点思考的侧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选取三个寻常事例,抒发对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诵读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反复朗读,用心领会文意,感悟生命的意义。
2、自读点拨法:
本文为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细致地探究文意,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3、比较法。
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品评比较,培养赏析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打印好的课堂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当生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在自然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无论构成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因此,礼赞生命也就成为一个不老的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命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对生命价值的参悟和颂扬。让我们在与作品对话中,接受生命的洗礼。
设计(二)
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病痛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观照寻常的生命现象,抒发的感悟便多了几分亲近和自然,《生命生命》便是这样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与作家对话,去感受有意义的生命之歌。
二、诵读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标示出各语段序号,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投影:
⑴ 给加粗字注音:
小憩(qì)、辜(gū)负、骚(sāo)扰、庸(yōng)碌
擎(qíng)天、撼(hàn)地、糟蹋(tà)
⑵ 释义:
小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糟蹋:浪费或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应许:答应。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表达清楚。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学习难点与重点: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表达清楚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辨析正误)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
出示生字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保留在自己的词语仓库里(背诵)
2、 用三组词语串联,分别讲述三种生命现象。
师:看来串联词语,找到他们的联系点,是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飞蛾求生 瓜子抗争 静听心跳
师:作者通过三个小小的生命现象,作者通过这三种生命现象表达作者珍爱生命。这是我们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学懂了的内容,这样的感受还是很薄很薄。怎样把课文读厚呢?(板书:厚 薄)
二、品读赏析,言情共生
(一)品读飞蛾求生----走进作者内心
师:先请大家把第一组词语填进这一段话中。
出示: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是飞来飞去,( )着我。趁它偏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 )着,极力( )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 ),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打开书本,细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些字眼圈一圈,透过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安静地读课文后进行反馈)
师:我们联系上下文体会得很不错。这是我们作为读者体会到了。文章的作者是杏林子,杏林子是怎样的人呢?
(出示:十二岁那年,杏林子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绝大部分关节坏死,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一直坐着。看到寿命只能活9天的飞蛾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不禁心潮澎湃: )
这是一种把书读厚很好的方法。(板书 走进作者内心)让我们读读这段话,读出一个残疾人的心声。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强烈地呼唤“生命 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学的思路拟为比读式思路。教学结构为三部分: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二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较阅读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学过程】
一、用圈读法读课文
要求认读下列词语、了解其词义: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二、再读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朗读课文前三段。然后交流关键词
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齐读前三段(第三段只读前一部分)
探讨:每个事例的写的是关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请举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备生长的条件(砖缝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还要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3、事例三: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四、分段齐读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
探讨:作者分别发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说明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2、思考二:
怎样对待短暂的生命,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正确的态度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将目标与信念付诸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4 、请访照作者的宣言发表我们的生命宣言。
五、比读课本后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阅读。
活动:沃森的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六、学会提问
1、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⑴ 说小瓜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矛盾?
明确: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成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⑵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举的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生命?
⑶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称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2、同学们,你们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吗?也提出来考一考我们大家。
教学目标 :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
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导、学、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
生命,生命
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问题组:
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可以用简洁的话概括)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㈡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⑧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④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
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的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如:文章共写了几件事:三件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并品味赏析: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划出最精彩、最好的、最能表达感情的语句:用朗读方法进行朗读。学生可以互评,互相观摩学习。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㈢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①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②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质疑,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将本堂课做总结:著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一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锋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讨论后发言争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能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精蹋、珍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攜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学生交流在课外搜集到的人生格言。
一、剖析课题特点,感悟课题的内涵。
1.生齐读格言。(简介杏林子)
2.剖析课题特点,指导读题。
二、阅读品悟语言,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读音,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3.深入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杏林子向我们讲述了哪几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鲜活事例?
4.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生齐读)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走进飞蛾售感悟生之欲望]
1.自由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板书:飞蛾求生)
2.指名汇报,师引读课文。(板书:强烈)
3.字理教学理解“欲望”一词。
4.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强烈!那样鲜明!
5.角色体验:看到苦苦挣扎的飞蛾,杏林子,你会怎么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6.引读品味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7.齐读第二段并尝试背诵。
三、联系生活思考,聆听生命。
1.播放汶川地震图片:你从哪个镜头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2.学生改写句子,指名汇报。
3.呼应课题:第二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杏林子的人生。
构思: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作者选取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件寻常小事,从动物、植物、人类这三个角度,谈对生命的认识,并从中感悟到: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正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对这些有花一样年龄,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孩子来说,什么是生命,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都还很懵懂,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类课文也极容易生成“道德课,煽情课",教师容易便成“宣传委员”,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的层面,不单独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从朴实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生命奇迹的爆发点,通过朗读、想像、体验搭架起情感的桥梁,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体,进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命所赋予的力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从而发出要好好地使用,决不让它自白流失的呼唤。
教学目的:
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并写一篇有关《生命 生命》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 学习写读后感。
下面我们按三个步骤来学习。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学生默读,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
交流。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①、明白“感点”:就是最让你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可以说是观点(主题)。
②、给文章列感点。
学生浏览课文《生命 生命》,师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点。
③、师述: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①、拟题。
②、读后感的写法。
开头:关键字:篇名 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
中间:关键字:介 议 联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结尾:关键字:照应 总结
(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
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
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五、写读后感
好,刚才我讲了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你们回忆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们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好吗?《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我们就写一写这课的读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