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 线 纬 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篇2

《地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

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2【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二、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三、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2、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 使用过地图吗?比如你想去动物园参观需要寻找景点,请问你会借助什么工具?想了解世界热点地区的位置,需要参考什么地图?

学生回答:导游图,世界地图等。

用一些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图的用途广泛,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转:那么什么是地图?如何在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学会阅读地图

1.比例尺

(1)多媒体出示台湾岛地图出示问题:

比例尺的概念

公式

(2)多媒体展示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

师引导点拨:

强调: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值,是一个分数。转换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千米=100 000厘米

(3)提问: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4)活动: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归纳总结: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5)活动: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归纳总结: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学生回答,联系小学时学过的知识

(1)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巩固三种形式的比例尺可以互相转换。找同学给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的转换

学生讲解自己量算高雄到台北间的实地距离的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归纳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

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通过学生的讲解,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

通过习题,让学生会判断比例尺的大小,记住要点。

利用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实例,来归纳。学生记起来更好接受。

承转: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学会阅读地图

2、地图的方向

第一步:

一般地图,动手指一指

课件展示 :八个方位。

第二步:

指向标地图,动手画一画

师引导点拨: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归纳总结:

画出指向标的步骤:即在需要判断方向的点中顺指向标画出其正北方向,再分别画出南、东、西三个方向。

第三步:

经纬线地图

课件显示:最简单的经纬网方向的判断

活动:

读图1.26山东省地图,完成问题。

读图1.24,判断怀特霍斯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尼皮贡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巩固练习:辨别图中各点间的方向。

拓展提问: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倾听学生发言,及时鼓励、评价

学生自学,并结合课件明确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并用手指出任意方向。

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熟练掌握一般定向法。

学生进行练习

①指向标方向的判断

②判断敌军指挥部在我军指挥部的什么方向?

转换不同方向的指向标,学生动手画图辨别方向。

讲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然后在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最后辨别方向。

通过练习,讨论得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结合地球仪的演示,让学生找到极点,再辨别方向,组内交流。

本部分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实际生活及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

让学生多练习几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把利用地球仪辨别方向,和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结合起来,学会学习方法的迁移。

结合地球仪,直观形象。

学会阅读地图

3、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讲解:图例是对地图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学生对照课件或课本自学内容

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选择适用的地图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地图的发展

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学会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选择适用的地图。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节知识网络图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图的组成要素,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学生回答本节关键知识点自我检查自己的收获。

完成反馈练习。

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个系统了解,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板书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比例尺

2.方向 一般地图

指向标地图

经纬网地图

3.图例

二、选择适用的地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