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毫无关联,毫不在乎。最终葫芦被蚜虫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下面是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五、板书设计
在本周的星期三我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赛讲,这是我带语文学科以来第一次参加的比赛活动。从选课到备课,再到讲课我们组的全体老师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从中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在本次的赛讲活动中我所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得到葫芦的故事。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用课件为学生演示“叶子吸收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分,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他们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须条件。这样的认知比较适合低段学生。
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预设成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尤其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是不可能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去有效的引导。这就要考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我要弥补的。就拿这次公开课来讲吧,没想到学生们在理解难点: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和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时理解的非常到位。其实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讲下去,但经验的缺乏及对自己的不自信是我根本不敢抛开自己的预设去讲课,所以整节课下来稍显的有些凌乱。在朗读方法的指导上也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虽然,这次的公开课有许多的遗憾,但在这些遗憾中我觉得自己也得到了成长,俗语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这次的经验教训将会不断的鞭策我继续前进。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 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 (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 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
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 对,这是一个葫芦。
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 还可以怎么说 课件出示:( )的葫芦藤,( )的叶子,( )的小花。
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
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 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 (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 (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 种葫芦的人喜欢吗 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
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 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 (引出:霉,海,梅,莓……)
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 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 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 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 他是怎么说的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 "……)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 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
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 (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 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 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 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 (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 (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 (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 (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 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 (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 "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 "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 落葫芦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让你们看些很漂亮的图片,喜欢吗?认识的话,你们还可以叫叫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茄子、丝瓜等,最后出示葫芦图,并随机学习。)
⑴学习“葫芦”。
①告诉学生“芦”要读轻声。
②识记:仔细看看这两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引导识记。
(2)学习描写“葫芦生长”的句子
①知道葫芦是怎么生长的吗?(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读读这句话就能明白了。——学生自读句子。
②明白了什么?
③看来,小葫芦长得很好呢。能读好句子吗?自由读——指名——齐读。
④听了大家的朗读,我忍不住想说:(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学有关葫芦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小朋友这么喜欢葫芦,也一定爱读它的故事。接下来,老师就请能干的你们打开课,带着要求读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①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预习时划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检查效果。
刚才,小朋友学得真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生字挑战,好吗?(课件出示)
hú葫lu芦 细长的téng藤dīng盯着lín邻居wā哇 挂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语
奇怪 治一治
①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②请最能干的同学到讲台桌前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③对老师、同学说说你记生字的金点子。
如:哇——(蛙)——(娃)——(洼)
盯——(丁——(顶)
④师:现在,我们让生字宝宝来到课文中,向课文挑战,好吗?
3、学生分节再读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三、巩固生字
师:学到现在,小朋友一定有点儿累了。咱们到草地上采采“蘑菇”,放松放松,好吗?(出示课件——采“蘑菇”。主要是学生读对一个词语,教师单击该词语,它就会消失,就表示采到了。)
1、主要请中下学生及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参与。(这一游戏,学生百做不厌,借此机会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指导写字
师:我们已认识一些生字朋友,它们还想进一步跟你交朋友。这节课,我们先写四个生字。(课件出示言、每、治、棵)
①“一字开花”小朋友平时那么爱看书,一定能记住很多它们的朋友。我们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好。
②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重点指导“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每:注意笔顺。先让“电脑博士”演示,学生书空,再书写。
④(课件返回到生字书写,然后播放音乐)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同时在旁温馨提醒。
⑤评价。让学生把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五、拓展活动:(课件出示)
①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认一认生字。
②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师:昨天,我们已学习一些有关葫芦的故事,小朋友学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吗?首先,老师带你们到园子去摘“葫芦”,高兴吗?(课件出示)
(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点击一下,葫芦就会掉下一个,表示摘到一个。)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是怎么样的呢?齐读第一段。
二、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学习第二段
1、长势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二段。
2、引导讨论:看到蚜虫,你会怎么想?可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指导读——并出示陈述句,与之比较。)
3、他又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自言自语”)
4、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读读第三段。
2、同桌互想选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
3、出示句子,理解:“叶子上的虫还有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
1、结果怎么样?——指名读第四段
2、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朗读指导。
3、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小结:是啊,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想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做任何事情也一样,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4、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长满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三、齐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学生观察字形及所在位置。(课件出示——挂、哇、怪、慢)
2、讨论: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3、给生字“一字开花”
4、(出示课件——“电脑博士”演示“慢”的笔顺。
5、返回(课件——挂、哇、怪、慢)并播放音乐,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并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小小故事家。)(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听写生字。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能干的孩子可根据自己编的故事配上图。)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此文转载于网络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习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习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具有善于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所以我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2、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
变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1、收集葫芦的图片和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教师简介: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
3、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指导“芦”的读音。(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
(2)识记生字
“藤、慢”结合同学名字中的字记忆。
“挂、哇”归类识字法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和第四段
1、仔细观察这两副图,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你们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学习第一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2)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很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可爱)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3)指导朗读:哪个同学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读评议,齐读。
(4)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说出小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5)仿写句子:仿照第一段的结构,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4、学习第四段
(1)过渡: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种葫芦的人应该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可是事与愿违,最后小葫芦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男生女生比赛读)
(4)质疑: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5.开始小葫芦长的好好的,可现在都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出示:)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比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a.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
b.齐读
(4)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a.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b.“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c.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5)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3、学习第三段
(1)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a.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b.再读读这两句。
(3)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4、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5、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生可自由发言。)
6、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7、小结: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三、续编故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四、指导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观察生字的结构。
(1)相同偏旁的字:怪、慢
(2)相同部件的字:挂、哇
(3)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字指导。
言——第一横长,二三横短且一样长。
每——指导写笔顺。
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慢——右边中间是四字旁。
4、学生练写。
5、展示评议。
五、作业
1、写生字和组词。
2、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中混入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实物激趣
1、出示实物。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预设:葫芦
2、注意:葫芦的“芦”单独成字读第二声,但和“葫”组词时念轻声,齐读三遍。
3、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齐读课题
4、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复习回顾引入学文
师:首先,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葫芦、瓜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奇怪、慢慢地、自言自语、治病、每天。
师: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咱们还要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内容学习表达
师:这棵葫芦开始时长什么样子?(停顿)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勾出相关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一颗葫芦有这么多部分,有(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咱们一起来把这棵葫芦种起来吧。
我们种好了一棵葫芦,也结出了像老师手中这样的小葫芦。所以那个人赞叹说-----(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生齐读。
我们再来赞叹赞叹!男生读、女生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你们对于葫芦的喜爱
师: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会做些什么?
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特别是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这足以说明他喜欢葫芦。所以我们再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读出葫芦的可爱以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度、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师:同学们,这个人他眼里只盯着葫芦,一心只盼着葫芦快长大。可是,我们再看看后来,葫芦怎么了?
生:“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原本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生:有蚜虫
师:种葫芦的人和邻居都看到了蚜虫,他们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读出他对虫子的满不在乎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从“盯着”这个词,我们体会到什么?
生:这个人的眼中只有葫芦。
师:所以他才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们盯着大屏幕观察“盯”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评价目标一)
现在你就是那个人,他是怎么自言自语的?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找几名)
师:邻居看到蚜虫又是什么反应?
师: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多找几名说)
师:同学们看,这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
师:对了,第一句的语气更强烈,所以我们要读出这种语气,自己试着读出每组句子不同的语气来。展示
师: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师:此时,看到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是什么心情?
生:伤心、难过、后悔。
师:那他会想些什么?
生:我真应该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我真应该快点治一治。
师: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师: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
师:是啊,植物的果实和叶子是有联系的。当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毕竟一个葫芦只是一颗葫芦上的一部分。
师: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果实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以后再遇到问题应该多听听别人说的话。
师:是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应该呵护好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