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 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臵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
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者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表示规律
(1)根据图片,同桌说一说各自发现的规律。
(2)表示规律。有两种教学法:
第一种:如果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强,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探索自己喜欢的方法吧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
第二种:如果学生在表示时普遍存在困难,可以先选去一组有规律的事物集体找,再让学生任选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交流大家对规律的表示方法。
(4)启发学生思考,“表示”规律有什么好处。
二、想一想,说一说
(1)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3)填入下表,表示规律。补评:
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录的因素,数据记录也要及时,认真。
3、学生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做一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正确顺利的完成时间记录任务,安排完成了淘气的记录表的活动。帮助淘气填表的过程,将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熟悉利用表格记录信息的方法。
三、想一想
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展示数据,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信息。
四、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结合整个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2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以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扑克牌魔术的演示引出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
【魔术设计】:师取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牌,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如上图),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
(课堂反应: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学生就进入沉思状态,接着就是小声议论。)
师重复以上活动。
2次后提问: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图案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明为什么老师要把抽出的这张牌旋转1800吗?(小组讨论)
(反思: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几点理由:(1)采取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扑克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获得的答案将是丰富的。在最后交流归纳时,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活动中“研究”的成果,对最终形成规范、正确的结论是有贡献的,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注意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可行。)
2.教师揭示谜底。
利用“Z+Z”课件游戏演示牌面,请学生找一找哪张牌旋转180°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3.学生通过动手分析上述扑克牌牌面、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到答案:
(1)只有一张扑克牌图案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2)其余扑克牌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不一样,因此,老师事先按牌面的多数(少数)指向整理好,把任意抽出的一张扑克牌旋转180°后,就可以马上在一堆扑克牌中找出它。
(反思:本环节是在扑克魔术揭密问题的具体背景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进一步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特点,发展空间观念,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发现思维的火花。)
(二)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师问: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与这张扑克牌一样,旋转180°后和原来一样?
生举例: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飞机的双叶螺旋桨等。
2.你能将下列各图分别绕其上的一点旋转180°,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先让学生思考,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利用“Z+Z”演示其旋转过程。)
3.有人用“中心对称图形”一词描述上面的这些现象,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采取发现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想一想”、“议一议”、 “动一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沿对称轴对折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
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四)解释、应用与拓广
1.教师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旋转过程,验证上述图形的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利用计算机《Z+Z智能教育平台》技术,通过图形旋转给出中心对称图形的一个几何解释,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2.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板书: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3.师问:怎样找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两组对应点连结所成线段的交点)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是,请找出其对称中心,你怎样验证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5逆向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讨论回答。
6你还能找出哪些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反思: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否则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于我在上课时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由当天的小组长组织进行,并由当天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每个小组有一张课堂合作学习参考表,见附录)。)
(五)拓展与延伸
1中国文字丰富多彩、含义深刻,有许多是中心对称的,你能找出几个吗?
2.正六边形的对称中心怎样确定?
(六)魔术表演:
1.师:把4张扑克牌放在桌上,然后把某一张扑克牌旋转180o后,得到右图,你知道哪一张扑克被旋转过吗?
2.学生小组活动:
以“引入”为例,在一副扑克牌中,拿出若干张扑克牌设计魔术,相互之间做游戏。
(新教材的编写,着重突出了用数学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而不是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收获,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意识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案例小结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正体现了新教材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扑克”和“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玩扑克牌)——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就能在游戏中学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