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语文下册:《三个儿子》教学设计【最新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小编醉清风给家人们收集的15篇小学二年语文下册:《三个儿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文字中却饱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着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桶、围巾。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

讲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小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观看)

好,谁能告诉大家,这个视频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

没错,这就是《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后被世人称为《黄香温席》的故事。九岁的黄香就已经知道要靠自己的行动孝敬父母,真值得我们向他学习!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篇关于孝道的课文,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注意儿子的子是轻声。

二、研读课文,升华感情

1、复习字词

老师想通过摘星星的方式,检查上节课学习的效果。也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朗读课文时把字音读准。(甸)红彤彤、黄澄澄。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真不错!

2、分析2—6自然段

接下来,老师想采访采访同学们,你们有听到过妈妈对你的夸奖吗?

同学们你们真棒,我们知道,我们在妈妈的心中那永远是块宝。现在,课文中也有三位妈妈,你们瞧,她们正在打水呢!看看她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应语句,用“—”标记出来。

第一位:(课件出示)你们想一想这位妈妈在夸赞自己儿子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自豪、骄傲)没错,那谁能当一当第一位妈妈,把她这种自豪的语气读出来!

嗯,老师听出来了,你是真爱自己的儿子呀!而且这些同学都很厉害,知道重读关键词来加强语气。以后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一组关联词。谁找到了?(既…又…)能够表达出一个物体的两个特点。

谁能用它来夸夸自己?谁能夸夸同桌?(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取长补短!)

现在请我们同学学着这位妈妈的样子,昂起头,露出得意的表情,眼神中满是自豪,并伸出大拇指,一起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第二位:另一位妈妈听了她的话,不甘示弱,谁找到了她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儿子的?

这一位妈妈听了上一位妈妈夸奖自己的儿子,而她呢感觉自己的儿子要比她的儿子还要优秀,因此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比上一位妈妈语速快一些、语调更高,而且要重读关键词“极了”,要读出这位妈妈更加自豪那股劲!(自由练读)并把你的成果展现给同桌!

第三位:正当这两位妈妈激烈地讨论着,而第三位妈妈却毫无反应,于是,这两位妈妈不禁产生了疑问。(课件出示)谁找到了第三位妈妈是如何回答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前两位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儿子很有才能,并且还想让人们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炫耀。而这位妈妈却说自己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优点等。而第三个儿子真的像她妈妈说的那样吗?不见得!

因此这位妈妈与前两位妈妈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位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谦虚、朴实、不炫耀)因此我们要用平淡的语气读这位妈妈说的话。谁能试试?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三个儿子都有什么特点呢?(板书)

3、提出质疑

就是这样的三个儿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文章题目也是三个儿子,然而文中的老爷爷却没看到三个儿子,他只看到了几个儿子呢?谁能用原文回答?

哦,原来他只到了一个儿子,那到底事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老爷爷觉得只有一个儿子呢?你们好不好奇?(好奇)那就让我们继续看课文。

4、分析7—11自然段

7—8自然段

哦,原来是三位妈妈已经打好了水,正拎着水桶往家走呢,而老爷爷也跟在他们后面。那我们来看一看是怎样的一桶水呢?找同学读一下第8自然段。谁能说一说是怎样的一桶水?通过哪些词语可以知道这水桶很重?谁能给大家分析分析?嗯,第一个很简单,老师来说:可重啦!这是从正面描写。谁还能找到呢?嗯,同学们非常棒,重点词语重点理解。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妈妈很辛苦。

但是,只从字面理解,我们不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到妈妈当时的艰辛。

老师这正好也有一桶装满水的水桶,谁想上来体验一下?从门口拎到老师讲台这侧。老师想采访你一下,累不累?哦,只是这么近的距离,就给他累成这样,那我们不难想到,文中的三位妈妈还要拎回家呢,她们的艰辛不言而喻!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让你们用耳朵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让你们用眼睛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你们用心体会,妈妈最需要什么?

恰好这时,引以为傲的三个儿子出现了,我们来看一看,当三个儿子面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时,是怎么做的?(课件)

分析9—11自然段

请同学找出来,并用“~~”标出。

找同学读一下。(课件出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组句子又出现了一组关联词。谁能用这组关联词说一句话?(生答)如果要描述一堆小猴子呢?我们应该改成?好,谁来完成这组句子?

现在,老师要问问你们,这三个儿子都有什么表现啊?

第一个:光顾着翻跟头;第二个:唱歌;第三个:帮妈妈提水。

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三个儿子的表现,这句话是对第三个儿子的动作描写,谁找到相应的动词了?通过这一连串熟练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儿子没有一丝犹豫,也经常帮助妈妈来提水。这又与前两个儿子只顾着展现自己的才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们觉得哪个儿子的做法对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你们现在还觉得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孝敬父母、板书)

同学们,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因此老爷爷才会说…(课件)

讨论解答疑问

同学们,我们学到了这,请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他所指的是哪一个儿子呢?(只有知道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弟子规的总绪也是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始;而三字经中又有“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三、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同学们,现在,你们想对这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呢?

老师也想对他们说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孝顺父母!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启发,想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孝敬父母就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就从现在做起。老师有一个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最后,我们来玩一个射击小游戏,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看来这节课我们班同学真是收获满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  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从而更轻松地识字。

由“疑”引路,由“疑”引读。读书贵在有疑,因此教学要始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的热情,这样的阅读收获才会大。

【教学目标】

⒈会识“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5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

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设计意图]呈现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梗概。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明白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两次初读,虽然都是初步感知大意,但是第二次“边读边想”,要学生弄清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两次初读的意图有不同,程度有区别。

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师: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

⒈教师呈现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⒉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注意引导。

既,读jì,可以组成“既然”等词。

拎,读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韵母,而“拎”例外,它不是后鼻韵母。“拎”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近?当然是“拎──令”更近,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不是“今”。

3.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倾听发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多数形声字,学生识记并不难;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字,需要教师未雨绸缪,及时引导提醒。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生字加粗或红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的句式。

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设计意图]读这些句子或段落,一是为了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为了抓住重点句子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三是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会写的生字)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形声字;都是左小右大;都是左形右声……)

2.师:书写这三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拎: 右边是“令”,不是“今”。

教师范写:提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右不能平均分布。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的共同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汉字进充分的观察,不但要观察笔顺笔画,还要观察结构比例的细微区别,并注意笔画的穿插变化等。

五、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大家能这么快认这些字,会写这些字,不简单!现在再读课文,看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吗?这次可要读得正确流利哟!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后,就要引导学生迅速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读文引疑,重点练读

1.师: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文章几个人物吗?

师: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呢?(老爷爷)

师: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三个儿子也没有这样说,惟独他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生以读回答,读得正确予以肯定;语气表达不当,可适当引导。)

2.(呈现课文第二、三、六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语气词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另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第三个)妈妈______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学生加的语气词不恰当,教师可问:为什么是这个语气呢?说说理由。纠正后,请学生再试读)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样呢?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师: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你明白老爷爷说“只看看一个儿子”的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疑引读,以读回答,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三个妈妈的说话语气,由不同的语气体会三个妈妈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体会水的“沉甸甸”,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对待妈妈的态度的区别,从而理解老爷爷的话的含义。

二、分角色朗读,演故事

1、分角色朗读。

师:理解了这篇文章,能分角色朗读吗?试着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分角色朗读。

2.演故事。

师:能分角色读好,现在我们来演这个故事。不过,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要丢开书本,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语气、动作。

分组自愿组合,读书、排演。

全班汇报演。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1.再读课文,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了课文,你想对三个妈妈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几句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对“三个儿子”“三个妈妈”“老爷爷”和自己说话,这组说话练习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主旨外,还结合自身实际,将孝顺的思想植入孩子的内心。

四、写字练习

1.重点引导对“胳膊”一词的观察。

课件呈现 象形字“肉”到“月”的演变过程(“月”字旁,也有人称为“肉”字旁)。

师: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月”字旁的字来呢?大家发现带“月”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联系呢?

3.学生书写“聪”“甸”二字及“胳膊”“晃荡”两词。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设计意图]板书既要反映出三个儿子的特点,也要反映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线索,还要揭示出核心问题:为啥“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 ?通过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第三个儿子主动帮妈妈提水,只有他知道体贴孝顺父母,所以他才是妈妈“真正的儿子”。至此,文中道理得以昭示,故板书把文前提出的“?”换成“!”。

【特别建议】

要正确处理文本主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有这样一则教例:有学生认为本课中三个儿子都有长处,都可以是妈妈引以为荣的儿子,大概这个观点是教师没有想过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就肯定学生是“善于创新的孩子”。其实,这个孩子的理解明显背离了作者的本来意图,作者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是:只有知道体贴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我们应该做体贴关心父母的孩子。从这例背离文本主旨的所谓“创新思维”看,它反映了孩子并没有读懂文意的情况,如果我们教师纵容此类“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在纵容孩子不读懂课文就胡乱“创新”的错误习气,危害很大,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和独特体验。

──此文收入《名师同步示范教学设计丛书》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4

背景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三个儿子》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案例描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师:【出示水桶生字卡片】

瞧,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生:装水)你们瞧,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水桶,想不想拎回去一个?读得又快又准的,老师就送你一个。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竖大拇指)

2、导入新课:

师:在没有自来水的从前,人们都要用这些小水桶去打水。看,有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自已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认识这三个儿子吗?

【贴三个儿子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4页,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_____”划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

师:老师想请三个同学给读出来。

(三名同学读)

【生边读边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好,下边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妈妈,自己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

(自由练读)

(二)朗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读得怎么样了?各位“妈妈”们。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第一位妈妈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指名读)

(板:聪明 有力气)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通顺,只是声音不够大。不太像妈妈。

师:你真会评价。那你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位妈妈读得怎样?

生:读得真不错,如果能加上妈妈的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你来试一试。`

(生加动作读)

师:真棒。你学得真像。

师(面带微笑):妈妈们,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来,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夸夸他------(齐读)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 生自读自悟:

师:同学们,你们瞧,一个妈妈夸奖了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

(指名读)

(板:好嗓子)

师:这么棒的儿子,我们再一起骄傲地夸夸他吧。

(齐读第二个妈妈的话)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1、 提出疑问:

师:这位妈妈,别人的妈妈都爱夸奖自己的孩子,您为什么说自己的儿子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您是怎么想的?

生:我的儿子不聪明,没有力气。

师:您能用上刚学过的既……又……来说说吗?

【课件出示句式】

生:我儿子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师:因此,这位妈妈平淡地说:——引读

2、找到情感共鸣:

师:也许这是一位很谦虚的妈妈,她可能会想:——

生:我可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

师: 因此,这位妈妈谦虚地说:——引读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妈妈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妈妈非常谦虚。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齐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

3、再一次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情:

【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三个妈妈的话。

(生齐读)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1、体会水重,感受妈妈的辛劳: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拎着水桶,走回家去。

(师配乐范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一块来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使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呆会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哪个词令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呀?)

(生汇报)

【课件相机出示】

生:从“走走停停”我体会到水太重了,要走一下停一下。

师:课文11自然段就有一个词说明水很重的,找一下,那就是?

生:沉甸甸。

师: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啊!所以妈妈们太累了,要走走停停啊!

师:你又从哪个词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痛”“酸”体会到妈妈很累。

师:你站起来指给我们看看,哪儿酸、哪儿痛?

生:(边指边答)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为什么这么酸?这么痛啊?

生:因为水很重,妈妈很累。

师: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从“晃荡”体会到水很满、很重。

生:我从“晃荡”还体会到妈妈们胳膊痛,腰酸。

师:是啊,看!(演示)水太满太重拉,这时妈妈们胳膊痛,腰酸,手都没法均匀地用力,所以水桶都两边摇动起来了,这就是“晃荡”。

2、写生字

师:“晃荡”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我们准备来写写。

①写“晃”字

师:“晃”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日字头。

生:我用加一加记住“晃”字,“日”加“光” “晃”。

(生观察教师写生字)

(师边写边说):“晃”字先写日字头,从上到下写,横折的折要写在竖中线过一点。下面“光”字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边点、撇,下面竖弯钩注意写在竖中线左一点。

师:我们来写写。

(生练写“晃”)

②写“荡”字

师:“荡”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草字头。

生:草花头加汤水的“汤”。

(师边写边说)“荡”字先写草花头,再写三点水,中间一点写在横中线,最后写横折折折钩再加两撇,注意横折折折钩是一笔啊。

师: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

(生练写“荡”)

3、引出问题: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读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妈妈的辛劳。

(齐读)

师:这可是一桶——(生:沉甸甸的)水,我们再一次感受水的重。

(合作读)

师:这样重的水,这时候,妈妈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出示发散练习:1、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生:我的力气大的儿子在哪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生:如果我的家能离井边近一点就好了,不用提得这么辛苦。

师: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生:我很累啊,儿子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妈妈们多么希望儿子们能帮忙。 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三个儿子图】

师:几个儿子来了?——明明是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

生读:【课件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师: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呢?

(在课题23、三个儿子旁加上问号)

(板: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老爷爷的疑问】

师:请大家继续读课文9到13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4、解答老爷爷的话:

师: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生: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替妈妈提水桶。

师:是哪个孩子帮妈妈提水桶?

(师指黑板贴图)

生:第三个儿子。

(板:提水桶)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指黑板第三个儿子图)孩子的表现。

【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生齐读)

师:这不是普通的水桶,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多重的水啊!读!

(齐读“另一个……”)

师: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呢?

生;因为妈妈拎水很重,所以帮助她。

师:你真孝顺妈妈。

生:因为我不想妈妈太辛苦。

……

师:你真关心妈妈。只有你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你懂得用行动孝顺妈妈。

师:那其他两个儿子又在干什么呢?

生: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板:翻跟斗) (板:唱着歌)

【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多重的水呀!妈妈提得多累呀!要是有人能帮帮她们该多好呀?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引读)一个孩子只顾着——一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师:你们能再说说这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合作读)

【课件出示一个儿子            。

一个儿子            。

另一个儿子          。】

5、练习

师:如果把量词个换成只,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

【课件出示一只            。一只            。另一只          。】

(指名说)

师:想想,还能把量词换成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 )            。一( )            。另一( )         。】

……

6、小结,体会“孝敬”美德。

师: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老爷爷只看到这一个儿子。

(搽去两个问号)

师:因为当看到妈妈拿着沉甸甸的水桶时,第一个聪明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斗,第二个好嗓子的儿子只顾着唱歌,只有第三个没什么特别的儿子帮妈妈拿水桶,他用行动帮妈妈分担了辛劳,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孝顺妈妈的好儿子。

(板:孝顺)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生: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生: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来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那你觉得还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

【课件:母爱图片配乐播放】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爸爸妈妈。

师: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对我们最真挚的爱,拿出你们准备的心形卡片,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最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

(同学们自由书写)

(写好的就贴到黑板的感恩树上)

师:孩子们,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你们的心声的。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图片             第二个儿子图片             第三个儿子图片

聪明、有力气                   好嗓子                      孝顺

翻跟斗                      唱着歌                     提水桶

教学反思

课文《三个儿子》讲述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怎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讲大道理来实现呢?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以水桶生字卡片复习生字,再以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指导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然后讲述三个母亲提水回家,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这水桶的重,感受妈妈的辛苦,并让学生发散想象:“这时妈妈们最希望什么?会说什么?”接着三个孩子出场,这与老爷爷说的话产生矛盾,引出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议论、找答案。原来老爷爷说的是第三个儿子,为什么只看到第三个儿子呢?他是怎样做的?把第三个儿子的做法先引出来学习,再看其他两个儿子的做法;最后让学生在读和说中体会如何孝敬父母的道理。整节课的设计“巧”在如小四点:

1、入情入境,品读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教材,体会妈妈们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心情。通过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进文境中,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水桶的重和妈妈们的辛苦。再通过学生郎读,对比三个孩子的表现,“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的道理自然也明白了。课堂上,听到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孩子们潜心静读、凝神思考的可爱模样,这充分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2、以“水桶”牵线

整节课以“水桶”牵线,一线牵到尾。课堂的一开始就以水桶卡片复习生字,再创设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讲述三个母亲提水桶回家,让学生体会水桶的重,最后的感情升华“现在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以我们熟悉的“水桶”贯穿了整节课,这样既了贴近生活,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又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3、把难化易

这节课的难点是“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很多学生学完了整篇课文可能都不知道“到底是一个儿子,还是三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时哪个儿子?”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难题,我把“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这个问题先拉出来独立解决了,再通过第三个儿子与前两个儿子一对比学生直接就明白了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样本节课的难题很简单就解决了。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识记字形,规范生字的书写。

2、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通过本课学习让大家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一个空水桶,一个装满水的水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实物水桶

同学们,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对,在没有自来水之 前人们都要用它去打水。

2.水桶里放好生字卡片。

今天老师带来的水桶里装了许多的词语宝宝,谁能读出来,呆会老师就带他一起去打水。

嗓子 晃荡 胳膊 停下 拎着 水桶 沉甸甸 聪明

(指名读词语,学生跟读三遍;全班齐读;游戏埋炸弹。)

3. 过渡:词语过关了,现在咱们就跟着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意思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2.指名答。 在文中最后,老爷爷为什么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过渡:课题中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我们先别急着回答,先来看看在妈妈眼中,自己的儿子都是怎样的?

三。 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1—6段,用横线画出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句子。

a.第一位妈妈是怎么评价自己儿子的?

指名读——你妈妈平时是怎么夸你的?指导朗读(骄傲的语气)——口语练习说话 “既…又…”——全班齐读

b. 第二位妈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她又说了什么呢?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骄傲的语气)——全班齐读

c.听了这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有什么样的反应?她说了什么?

d.出示句子“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名读——什么是特别?——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

e.全班齐读1—6段

过渡:水都打好了,三位妈妈聊天聊的也差不多了,也该回家了。老爷爷呢,跟在她们后面慢悠悠的回家,那这时候妈妈手上都是一桶怎样的水啊?

2. 指名读第8段

a.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b. 默读第8段,用横线画出可以看出水很重的词语。“可重了”,“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c. 出示实物(装满水的水桶),模拟情境,学生齐读,一个在台上表演。指导朗读。

d. 采访提水的同学:这桶水重吗?那么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呢?

e. 学生接说……

过渡:是的,三个儿子都来了。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来了,他——学生接说:“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那会唱歌的孩子也来了,他——(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只有那个妈妈说没什么特别的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3. 孩子们,这就是妈妈们的三个儿子。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三个儿子的表现吗?

句式训练:一个-----------一个-----------另一个-------------

过渡:同学们,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故事中的三个儿子我们明明都看见了,可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四。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老爷爷看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2 .你觉得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儿子?为什么?

4.小结:孝顺父母就是那么简单,就像提水这样的小事也能看出你对父母的孝心。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为父母做一些事吧!

五。 拓展延伸

1.出示三字经,学生指名读。

2.小组讨论:平时可以为父母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教后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 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有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老爷爷说的“一个儿子”的含义,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3、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位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会怎么做呢?

4、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谁开口讲话了?讲了什么呢?

(课件配音:“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咦,明明图片上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后,激疑:乌鸦知道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文中的三位孩子的表现又如何呢?然后利用课件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在自主观察、探讨中自然地引出本文的重点、难点:‘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把握住了重�

二、通读,潜心会文初动情

(一)出示读书的要求:(课件出示)

一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并圈出难读的生字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用“____”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二)交流反馈:

1、巩固生字

(1)带拼音复习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给生字宝宝打声招呼。(齐读、开火车读)

(2)读准字词: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既聪明又有力气。(提醒读准“沉甸甸”)

2、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尝试模仿妈妈的语气。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一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三、参读,感悟妈妈对儿子的爱

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你都在课文中找到了哪几句?

(课件出示前两位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指导朗读

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

2、扶放结合

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骄傲、自豪的语气)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预设)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预设)(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3、学法迁移

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前两位妈妈都夸奖自己孩子,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妈妈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这环节的设计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研读,理解妈妈的辛苦

(一)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过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1)谁来读一读?这个字叫——拎。什么是“拎”呢?(拎:用手提,把水提起来。)

(2)角色转换:同学们,站起来。此刻你就是那三位妈妈,你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你正拎着这桶水走在回家的路上。

采访:妈妈,这桶水重吗?大概有多重啊?你告诉大家——一桶水可重啦!(随机问3个)

妈妈们,一起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齐读)

(3)那么重的水,你提着辛苦吗?(预设:好辛苦啊,好累啊!)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妈妈提水很辛苦呢?把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用波浪线线画出来。(水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腿也酸了)

2、结合课文理解“晃荡”。(向两边摆动)“直晃荡”(不停地向两边摆动)

(1)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妈妈走一步听三步的辛苦样子读出来呢?(指名读)

(2)补充词语:一桶水可重啦!妈妈累得()。

3、师:如果你看到妈妈提着这么种的水桶,你会怎样做?

(预设):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妈妈。

师赞扬:你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课文中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师小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都很大,但他们却没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他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能够?(孝敬父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第三个儿子默默无声的表现,立刻就能体会到:一个好儿子的好,不能光表现在会翻跟头、会唱歌上,而应以实际行动去分担妈妈的重担。此时,学生已模糊地意识到,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二)开拓思维发挥想象

师:你能像课文中“一个(只)……一个(只)……一个(只)……”的句式来练习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师提示: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可以说说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这个句型的练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大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无比。

五、精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师: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妈妈面前时,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师范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明明三个儿子,而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答)

3、我们再回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老爷爷这句话的含义了,谁愿意当老爷爷来说说。

评价:老爷爷的话真是意味深长啊。

师小结:小朋友,你最想当哪个儿子啊?(针对学生回答总结)是啊,生活中有的人确实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只要有一颗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心,那么,你就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就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儿女。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到这里,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体验的升华。此时,不需要干涩说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不在简单到认识文章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文本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

六、活读,表演且抒个中情

1、小组内合作表演文中的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3、拓展练习:第三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她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续编对话,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真正起到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着力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

2、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教学板书】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聪明有力

又一个儿子唱歌好听

另一个儿子孝敬父母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三个儿子》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⑴ 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⑶ 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⑷ 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⑸ 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⑴ 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⑵ 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⑶ 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有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老爷爷说的“一个儿子”的含义,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3.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位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会怎么做呢?

4.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谁开口讲话了?讲了什么呢?

(课件配音:“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咦,明明图片上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后,激疑:乌鸦知道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文中的三位孩子的表现又如何呢?然后利用课件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在自主观察、探讨中自然地引出本文的重点、难点:‘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把握住了重�

二、通读,潜心会文初动情

(一)出示读书的要求:(课件出示)

一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并圈出难读的生字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用“____”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二)交流反馈:

1.巩固生字

(1)带拼音复习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给生字宝宝打声招呼。(齐读、开火车读)

(2)读准字词: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既聪明又有力气。(提醒读准“沉甸甸”)

2.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尝试模仿妈妈的语气。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一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三、参读,感悟妈妈对儿子的爱

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你都在课文中找到了哪几句?

(课件出示前两位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指导朗读

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

2. 扶放结合

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骄傲、自豪的语气)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预设)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预设)(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3.学法迁移

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前两位妈妈都夸奖自己孩子,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妈妈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 这环节的设计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研读,理解妈妈的辛苦

(一)多元解读 积淀语感

1.过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1)谁来读一读?这个字叫——拎。什么是“拎”呢?(拎:用手提,把水提起来。)

(2)角色转换:同学们,站起来。此刻你就是那三位妈妈,你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你正拎着这桶水走在回家的路上。

采访:妈妈,这桶水重吗?大概有多重啊?你告诉大家——一桶水可重啦!(随机问3个)

妈妈们,一起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齐读)

(3)那么重的水,你提着辛苦吗?(预设:好辛苦啊,好累啊!)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妈妈提水很辛苦呢?把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用波浪线线画出来。(水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腿也酸了)

2.结合课文理解“晃荡”。(向两边摆动)“直晃荡”(不停地向两边摆动)

(1)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妈妈走一步听三步的辛苦样子读出来呢?(指名读)

(2)补充词语:一桶水可重啦!妈妈累得(     )。

3.师:如果你看到妈妈提着这么种的水桶,你会怎样做?

(预设):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妈妈。

师赞扬:你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课文中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师小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都很大,但他们却没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他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能够?(孝敬父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第三个儿子默默无声的表现,立刻就能体会到:一个好儿子的好,不能光表现在会翻跟头、会唱歌上,而应以实际行动去分担妈妈的重担。此时,学生已模糊地意识到,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二)开拓思维 发挥想象

师:你能像课文中“一个(只)……一个(只)……一个(只)……”的句式来练习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师提示: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可以说说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这个句型的练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大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无比。

五、精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师: 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妈妈面前时,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师范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明明三个儿子,而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答)

3.我们再回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老爷爷这句话的含义了,谁愿意当老爷爷来说说。

评价:老爷爷的话真是意味深长啊。

师小结:小朋友,你最想当哪个儿子啊?(针对学生回答总结)是啊,生活中有的人确实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只要有一颗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心,那么,你就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就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儿女。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到这里,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为人子 方少时 孝与亲 所当执(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体验的升华。此时,不需要干涩说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不在简单到认识文章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文本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

六、活读,表演且抒个中情

1.小组内合作表演文中的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3.拓展练习:第三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她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续编对话,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真正起到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着力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

2.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教学板书】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聪明有力

又一个儿子                  唱歌好听

另一个儿子                  孝敬父母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 ,一是视觉 ,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 ,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 ,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 “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三个儿子》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六、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 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爷说的话,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粉红色心形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平时你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

设计意图:一个轻松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进入兴奋状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次。

三、学习6个要认的字

(课件出示6个要认的字)

1、个别读。

(评读)

2、齐读。

3、开火车读。

4、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5、男女比赛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学习课文和学写“聪”字

1、小组合作学习1~6段:

(课件出示如下教学要求)

⑴ 小组齐读1~6段。

⑵ 用“-----”画出几位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

⑶ 再读读妈妈夸自己孩子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习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学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挑战读。

⑶ 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

3、用“既……又……”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一方面将练习贯彻在课堂中,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聪”字。

(件出示‘聪’字的田字结构。)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故只选写一个生字。

5、学读另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另一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6、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全班读。

7、学习第8段:

⑴ 老师范读。

⑵ 你从哪里感受到水很重,妈妈提着水真的很累?

⑶ 此时此刻,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她多么希望……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8、齐读9、10、11段:

⑴ 回答三个儿子的做法。

(板书三个儿子的图片)

⑵ 做练习。

9、分角色朗读12、13段。

10、共同探究:

奇怪了,为什么老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11、原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小结:

说得多好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一张张甜蜜的幸福的笑脸。刚才,有一支熟悉的歌曲一直轻轻地在我耳边回荡,现在我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也听懂了,你们听到了吗?那是……《感恩的心》。

(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真的很容易。

五、讨论交流

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两个孩子的做法后,板书一个大孝心,将另两个孩子移入心内。)

设计意图:知错能改也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样设计,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六、 扩展活动

读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么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想做和想说的写下来,今晚贴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看。

(每位学生发一张粉红色心形纸)

七、 作业

读一篇课外读物《乌鸦爱妈妈》。

设计意图:一个扩展活动加上一份作业,让学生走出文本,激发孝顺父母的心愿。

【板书】

23、三个儿子

孝 敬 父 母

《三个儿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⒈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⒊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勾出生字,生词。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三个儿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检查预习情况。

① 分小组读课文,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通顺。一小组读1—2自然段。

② 抽生说说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词?

⒉认记生字。

①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齐读。

② 自由读生字记住读音,自己觉得难记的多读几遍。

③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④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抽生说,师将词板书。生再齐读。

⑤ 记一记。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⑥ 用考一考,读一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⒊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① 生字朋友能帮你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课文。

②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③ 自由读课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横线勾出三个妈妈说的话。

④ 抽生读,其他人评价,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前两位妈妈自豪的语气,第三位妈妈平稳的语气)

⑤ 师引读,自由读。

⑥ 听课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在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⑦ 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⑧ 自由读,齐读。

⑨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样说?(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有意味深长的话)

⑩ 四人小组里两人一组,互相评价,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⒋齐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⒌提出要求;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抽生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 快速抢读生字。

3 齐读。

二  学写生字。

1 齐读生字。

2 范写容易写错的生字,生认真观察,认真听。

①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拎”字最后一点。“桶”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一点。

“荡”是上下结构的字。

②生回忆书空以上几个字。

3 写美观。请生自己观察,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得更漂亮?抽生说师范写。

4 生练习写字。

三课后练习。

1 齐读。

2 说说这段话的意思。三个孩子同时做一件事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说。

3 自己再读读,想一想你能用这个句式再说一句话吗?

四  四人小组排练表演课本剧。老师巡视,随机点拨。重点指导:

1 人物的语气。

2 人物的动作。

3 人物的表情。

《三个儿子》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探究汉字部件表音和表意的规律。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胳”“膊”“拎”“桶”4个字,探究汉字部件细小的变化规律,从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在文本语境中知道“一个……又一个……另一个……”的表达作用,并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3.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写好4个字。

2.知道“一个……又一个……另一个……”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1.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记忆特例。

2.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突破随文识字以“一”带“串”的局限性,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在识字能力上有所提升。在随文识字中找到读词、认字的规律和特例,提升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增强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直奔课题,了解学情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23课《三个儿子》。(生齐读课题)

二、规律识字,高效识记

1.在自主学习中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把课文读通,注意读准字音,等会儿接受挑战。

2.在检测反馈中探寻规律

(1)探寻部件的读音规律。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出示词语“水桶”“拎着”“沉甸甸”)谁来读?

预设:“拎”字正音

出示“令”字,与“拎”字读音作比较。

师:回忆一下,我们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字也带有这个“令”字?(生答,师板书。)

师:像这样念后鼻音的字远远不止这些。(出示字典中所有读“ling”的字)

师:读一读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呢?(生读,师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师:看来带这个部件的字有着念后鼻音的规律。而今天学习的“拎”字却是一个特殊字,它念前鼻音。请大家齐读3遍。

师:在探寻规律中我们发现了记忆特殊字的好方法。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探索声旁表音的规律中发现记忆方法。通过学生认读、教师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认读生字的难点。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发现字音认读的矛盾,通过借助工具书验证,并得出方法。在把握这一类字读音的规律中,落实高效的识字学习方法。只有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起点,带动学生亲历学习探索的过程,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2)探寻词语的轻声规律。

师:哪位同学读读这组词语?(出示:“聪明”“嗓子”“晃荡”“胳膊”)

师:仔细听老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要把这些词语读好,特别要注意轻声的读法。咱们再一起读一读。

师:词语都读得这么好了,放到课文里就不要忘了它的正确读音。大家齐读课文第7、8自然段。

(3)探寻形旁的表意规律。

师:妈妈拎着水桶,胳膊都痛了,快帮妈妈捏捏胳膊吧!胳膊在哪里呢?(生指自己的胳膊)

预设:生错误地认为肩膀也属于胳膊,师出示人体结构图,引导学生找对胳膊的位置。

师:继续看看身体部位的名称,发现这些词有什么规律?(生找到字形规律:表示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字带有肉月旁。)

师:表示身体部位的字大多是肉月旁,但也有特殊例外。识字多有趣啊,只要我们寻找规律,记记个例,就能轻松学会。

【设计意图:在导的困惑处继续探索字形规律。大多数学生只能模糊理解“胳膊”的意思,当学生理解产生歧义时,教师顺着学生思维引导。由图画直观展示胳膊的位置,一目了然。随后,由“胳膊”形旁表意的规律发现“肉月旁”的秘密,但也有特殊字,如“手指”的“指”,顺势强化了“找规律,记特殊”的记忆方式。为了避免二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平面上滑行,在语境识字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记忆特例,实现得“字”、得“法”、提“思”多重教学价值。】

三、寓教于乐,游戏放松

(师播放《健康歌》)

师:老师邀请大家来放松一下吧。咦,音乐怎么停了?哦,原来是要来一个全身总动员呢!

(师宣布游戏规则:不许说话。听音乐,用动作回答问题。这个字念平舌音还是翘舌音,伸伸胳膊表示念平舌音,拍拍胸表示念翘舌音。)

师:各就各位,音乐一响就答题。

师:恭喜你们,都答对了,跟着音乐继续动起来。

【设计意图:课堂要求孩子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去亲力感知,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课中休息,教师创设音乐突然停止来激趣,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身体的律动游戏兼顾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四、集中再现,巩固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现在把它送进儿歌里,你还会读吗?同桌一起练习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看,生字原来都藏在这里呢!

【设计意图:言语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习”文本表达,“迁”生活表达,从“感知”到“学懂”,从“懂得”到“会用”,不断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言语机智。】

五、观察比较,规范写字

1.对比两个结构不规范的“胳”字,探寻写好“胳”字的奥妙。师生共同圈一圈不规范的字。一起提醒它“收收脚”“变苗条”。

2.教学“膊”字。观察发现:除了注意“收收脚”“变苗条”外,还要特别记住小钩变没了。

师:这些细微变化都是写字时部件互相谦让的结果,也是写字时要掌握的规律。(板书:胳膊)

3.自主学习“拎”“桶”字的书写。

(反馈,评价。)

4.追问:“桶”字为什么“钩”没有变没呢?

(出示生字:“桶”“勇”“膊”。生观察、发现并交流。)

师:小朋友在写字的时候可要仔细观察细微的变化,部件放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许还会有不同。找到写字的规律就能把汉字写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再次强调了写字时找规律的思维方式。课堂上落实10分钟的写是识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此环节的设计力求发挥生字的范例功能:以简单为例——“胳”的书写;以复杂为练——“膊”的书写;规律揭示——以“一”带“串”的变化,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发展。由扶到放,实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六、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师生交流)

【教后所思】

一、体现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从读准字音到写好字形,多处凸显探究式学习。当学生读错“拎着”的“拎”字时,我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错误的原因,并通过“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特殊字音。在学习“胳膊”一词,发现“肉月旁”表意的规律后,我并没有止步,而是带领学生发现特殊字例“指”不是“肉月旁”,再次印证规律中有特殊的现象。在教学写字时,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汉字部件的细小变化,并在对比、分析中得出写正确的方法,懂得写字要用心观察的道理。纵观这节课,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识字、认字、写字上,而是在整理、分析中掌握新了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字”、得“法”、提“思”。

二、体现课堂学习结果系统化的原则

识字、写字教学时力求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得法。本节课特别注重识字方法的学习。本节课写了4个生字,其中2个生字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思想。我以简单字“胳”为例,用儿童化的语言总结出汉字相互谦让的规律——“收收脚”“变苗条”。然后引导学生学着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形难字“膊”,在“圈不同”的练习中,再次发现汉字谦让的规律。教学到此,我并没有止步,继续引导学生用新获得的方法进行比照,得出更加准确的变化规律。整个写字环节,学生在观察字形、临写生字的过程中习得合体字书写的部分规律,并在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时及时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检验,教学既生动又让学生得法。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 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 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教学用具

媒体资源:视频《三个儿子:范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先看视频《三个儿子:范读》听范读,再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àn)胳膊(bó)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 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 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搞笑,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应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忙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能够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这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透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立刻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此刻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资料。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资料: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齐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理解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必须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主角,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带给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样样?

生:我觉得他还能够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忙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能够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能够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齐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情绪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个性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样的情绪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十分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资料,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潜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那里设计了一个透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那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透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那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齐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透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主角,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样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务必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 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带给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资料,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就应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资料,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样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样的?”从而导入课文“那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透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潜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用心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用心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用心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主角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