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教案【最新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自然资源的教案【最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协助同学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安排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二、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和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的调查。

对照插图,说说你认为矿石、风力、土地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2.将小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互相交流。

3.展开想象:假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4.阅读《节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组朗读课文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产资源告急的段落。

自身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三、教学互动二

1.阅读《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71页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你想说什么?请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下来。

3.阅读《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

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中,提到了一些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

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假如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4.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你知道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各地举行了哪些活动吗?

5.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交流,老师补充。

假如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它们?

四、作业

就维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写下来。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用具】

地理景观图,中国煤矿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观察景观图,引入自然资源的讲述。

2、阅读课本52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

板书:一、自然资源极其类型

1、自然资源

讲解: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人工产生的东西也是资源,但是不属于自然资源。

那么,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答案,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举几个例子。

补充: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注意他们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合理利用。

转承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大家通过阅读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得出结论。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总量丰富,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

讲解:课本54页的表格是一个考试内容,要依据几种自然资源的位次,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结: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少,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前提是自然界中的东西,就是天然形成的,条件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阅读课本知道,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气候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阅读煤矿分布图,知道我国主要的煤矿分布在北方,油田也分布在北方。得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作业设计】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举例说明。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

3.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2.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3.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谈谈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通过课本资料的数字,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5.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特点形成的原因:

6.讨论,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辩证的`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本节重点

1.自然资源的分类;

2.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本节难点

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保护资源。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生活资料图片,让学生追本溯源,明确这些生活资料最终来自自然界。

讲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完成下面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2.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你知道的自然资源:

3.判断下列资源哪些是自然资源;水、阳光、草地、动物、森林、小麦、雷电、玉米、核桃。

二、请同学们阅读图3.1,回答问题。

1.上述自然资源哪一种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

2.我们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3.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三、读图3.2和3.3,回答问题。

1.可再生资源具有什么特性?

2.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图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和保护资源?

四、出示我国陆地、矿产、耕地、河流年径流量、森林等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资料,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自然资源

作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4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挖掘学生自身体验,通过讨论和成立资环小组等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

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闪电。思考闪电是不是自然资源?

(二)探究新课

1、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学探究] P60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

生: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取出自然资源的第一个特征: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或者人工的培育;第二:对我们有利用价值。

师:我再看看闪电有没有符合这两个条件?它是不是自然资源?找一同学发表看法。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自然灾害。

师:回答不错。闪电虽然符合天然存在的特点,但目前它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但如果某天我们能把闪电利用起来,它必将也是一种自然资源。

[活动]请判断以下哪些不是资源是自然资源。

土地、水稻、太阳能、钢铁、石油、野生动物

2、自然资源与我们

[你说我说]请结合自身观察说一说我们身边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利用现场教学——教室,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师:例如我们上课用的课本,它离不开哪种自然资源?

生:森林。

师追问:身边还有哪些自然资源?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水、土地、阳光、森林等是我们最常见的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过渡]在刚才提到的自然资源中,石油和森林资源哪种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

生:森林

师:石油更新再生时间要多长?

生:几十年;一亿年……

师:石油的更新、在生至少需要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我们在座任何一位同学都不可能看到它更新、再生,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非可再生资源,而能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的我们就把它称为可再生资源。

[活动]请判断以下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A、铁矿B、生物C、石油D、煤炭 E、土地 F、天然气

[转折]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应该怎么办?

[观点碰撞]观点一: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二: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哪种观点?

[展图] 再次感受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

[小结]强调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我们该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呢?

4、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过渡]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为更好发展经济,我们必须要合理利用每一种自然资源,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是怎样的?

[出示表一]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

我国各类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36634

结论: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出示表二]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

我国各类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36634

我国人均量是世界人均量的1/31/41/51/21/3

结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师] 强调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矛盾越演越烈的原因。

[调查活动]调查一: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调查二:一次性饭盒的使用

调查三: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转折] 我们人类在破坏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在破坏我们的环境;在破坏环境的同时,其实我们就在伤害我们人类自己。

[视频] 《人类灾难,大自然的惩罚 》

[过渡]保护和节约资源,我们究竟能够做些什么?

活动:成立小小资源保护队

过程一:明确要求:

1、设计一句具有号召性的环保口号

2、针对身边 资源

(水、森林、土地、矿产等)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提出建议。

过程二: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做指导。

过程三:分享交流

(三)课堂小结 :略

(四)板书设计

天然性

中 特征

国 有价值

的 自然资源

自 可再生资源 合理利用、保护

然 分类

资 非可再生资源 珍惜、节约

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和综合的观点,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首先使学生明确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影响。其次,使学生明确本节侧重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涉及。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虽然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范畴,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对人口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自然资源必须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这一影响教材配有“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加以说明。

第三,以能源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因此分析其影响,不能忽视其历史发展特性。

自然资源

本节教材是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知识的深化,因此有些在初中已具备的概念,在本节不再涉及,而是直接应用,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初中也已经出现过,本节再次提出,是侧重在资源在人地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为此配备了“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概括说明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口的发展有可能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自然资源正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最能直接利用的部分,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时,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是同一类物质,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理解;第二,能源属于自然资源,本节包括关于能源的内容。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因此这里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并强调其利用方式。

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突出了自然资源最重要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二两个特点是讲述自然资源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资源的有限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可利用“量”的有限性;一定空间的有限性;一定时间内利用能力的有限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树立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资源的无限性,是指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这里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挖掘资源潜力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辨证的看待资源的有限性,对资源的利用前景充满信心。资源特点的第三和第四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对于地域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可再生资源其分布一般受水热条件影响显著,因此其分布具有地带性,非可再生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个地域的资源由于其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资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气候、森林、土壤、野生生物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对于能源的概念及分类,教材主要强调了根据人类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划分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至于其他的划分方法,教材没有涉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另外对于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应使学生明确,一种能源在没有大规模利用以前,属于新能源,但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以及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新能源也就成为常规能源了。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知识的迁移,教材中图像的运用,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点。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与初中知识应有所区别,应将其深化,可以从分析教材中的示意图“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入手,使学生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明确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另外在分析示意图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陆地自然资源”与“陆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说明,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并将利用方式细化,使学生对资源的分类能够更清晰。

对于“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实例,从对实例的分析入手,说明其特点。前两个特点具有辨证的关系,为突出这种关系,教师可以列举同一类资源在不同技术条件或不同阶段利用状况的不同加以对比说明。“陆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分析某类可再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由此总结得出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此类资源或其分布环境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中的其他资源是否会发生改变,由此得出“陆地资源整体性特点”。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示意图,首先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气候及自然带等知识分析热带雨林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此得出地带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示意图,说明资源的整体性特点。

关于“能源”,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能源属于资源,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说明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是哪几种?世界广泛使用的能源的有哪几种?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中的能源是否已经被广泛利用?由此明确“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也可放到“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关于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部分进行讲述。

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入手,说明自然资源就其自然属性看,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对人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史,教师可以引用教材中的实例,以能源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加以说明。使学生可以意识到对于地理学科某些内容的分析,应从历史思维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某类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①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②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素材库:

①“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

②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课)人类对陆地环境的改造和影响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

引导学生分析陆地自然资源如何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由此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种类,以及自然资源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的平衡作用。

(阅读教材中“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表格)引导学生从表格中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方式,并引导学生补充各类资源的利用方式。

(板书)一、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列举实例如我国水能的利用或某种矿产资源的利用,说明“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由自然带的分布及自然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自然带整体说明“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板书)3.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阅读“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怎样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出示几种能源的图片提问思考)我们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哪几种?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哪几种?新能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说明能源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板书)二、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陆地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教材是陆地环境这个单元中最后一部分讲述关于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利的影响,学生对于前面各章节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重在对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另外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列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例如对能源的利用,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了解我国能源的消费构成特点,由我国迁移到世界,并由此理解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会有较大帮助。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2、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3、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4、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基础知识】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极不活泼金属Au、Ag等极少金属外,其它在自然界均以化合态存在。

2、金属冶炼的原理

金属的冶炼就是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实质为:Mn++ne—=M该过程中金属元素被

3、金属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适用于Hg、Ag等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加热其氧化物)

HgO Ag2O

(2)热还原法(适用于从Zn~Cu较活泼和较不活泼的金属,采用常用的还原剂H2、CO、C、Al等将它们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高炉炼铁:CO+Fe2O3

铝热法炼铁:Al+Fe2O3(可以应用于焊接钢轨)

(3)电解法(适用于K、Ca、Na、Mg、Al等活泼金属,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

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等。

2、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制盐

(2)海带提碘

(3)海水提溴

(4)海水制镁

三、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以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等元素。

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①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

②煤的气化:制水煤气:

③煤的液化:将煤经化学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

2、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石油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①石油的分馏: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

②石油的裂化:将碳原子数较多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碳原子数较少沸点较低的汽油等、

③石油的裂解:裂解是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获得短链不饱和烃(如乙烯、丙烯等)。

3、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和,都是由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其中CH2=CH2称为单体,重复的结构单元―CH2―CH2―称为链节,n称为聚合度,表示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链节的数目。

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地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地环境污染。

2、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100%。即只有一种生成物、例如:化合反应,加成反应。

4、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典型例题】

1、(20xx年水平测试)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D、食盐

2、(20xx年水平测试)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蒸馏法淡化海水B、用铁矿石冶炼铁

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D、用煤生产水煤气

3、(20xx年水平测试)下列离子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是()

A、Cl-B、Cr3+C、Hg2+D、Pb2+

4、(20xx年水平测试)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食盐B、浓盐酸C、苯D、浓硝酸

5、(20xx年水平测试)下列气体的排放可能会造成酸雨的是()

A、COB、CH4C、SO2D、N2

6、(20xx年水平测试)全球气候变暖。据报道,江苏在最近47年里平均气温升高1。38℃。下列哪种气体的增加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A、N2B、O2C、CO2D、SO2

7、(20xx年水平测试)世界气候大会与20xx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xx至20xx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N2B、H2C、CO2D、O2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及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合理使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2、通过课堂讨论、小调查、课后查找国家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破坏和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为了把善待资源的要求落在实处,我们每一个都要行动起来。

3、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自觉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并向周围人宣传善待资源。

二、教学过程:

㈠ 、导入

美丽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蔚蓝色的水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地球妈妈”。地球妈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称之为(板书:自然资源)。

㈡、引入概念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那些自然资源吗?

(水、空气、煤炭、天然气、矿产资源、潮汐、生物(动植物)

2、讲解

同学们,地球妈妈为我们提供的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用完之后就没有了,像石油、煤炭、天然气,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有的则在一定时间内循环再生或者不断变新,如水、大气、土地、生物等等,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3 、分类

同学们,对于那些地球上储量非常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呢?(节约使用,合理利用)。而那些可再生资源,是否可以肆意挥霍?难道真的取之不尽么?(板书:取之不尽?)

㈢、了解水资源匮乏理解水的重要

引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讨论可再生资源中的水。(课件出示:水)

1 、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水,但是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被人类利用呢?(教师边看图表边解释)

师: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到其中的百分之三,这很少一部分淡水资源又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冰川,因此我们身边的淡水资源是少之又少。

2 、水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淡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多重要呢?

㈣、了解水荒、水害及浪费现象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此重要的水资源现在越来越匮乏,人类面临着重大危机。大家来看—— (让学生看一些有关水荒、水害的'报道)

2、出示一些关于水荒、水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

3、学习书本中范绍刚和李玉霞的调查介绍,从数字上去感受。

4、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大面积去说)

小结过渡:生命在水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水荒人心也慌啊!(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乡,一直有“江南水乡”美称的家乡,居然也闹起了水荒!

5、《水乡闹水荒》

下面请看这则消息:《水乡闹水荒》

师:看了这一则消息,你想说什么?

6 、了解水荒的原因——水污染

(1)你们想知道现今我国水被污染成什么样子了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

(出示一些水污染图片,边看边解说)

(2)类似的场景你见过吗?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何感想?

(3)周围的朋友、亲戚平时有做出水污染的事吗?(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

7、 小讨论《停水的日子》

师:是呀,水对于我们真是太重要了!生活中,如果停水一天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学生自己思考)

师:仅仅是停了一天水,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不方便。如果三天、五天都没有水供应呢?停水的日子真是不堪设想啊!

有一则公益广告这么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㈤、全球自然资源频频告急

1 、水资源如此匮乏,那么全球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2、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补充)

3、自然资源如此匮乏,他们都发自内心地向我们发出“紧急求救”。学习书中自然资源告急段落,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4、全班交流。

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找找我国在保护水资源方面,还有哪些法律法规。

㈥、总结

同学们,老师想说:节约从现在开始,环保从你我做起。今天,我们踏出了第一步,共同探讨水资源。水作为一项很重要的自然资源,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循环再生不断更新,但是如果使用不合理,也会失去它的利用价值,甚至无法再生。水,一旦遭到了破坏,受到严重污染,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动植物大量死亡。所以,同学们,自然资源真的取之不尽吗?(点题)我们也知道像土地、大气、生物等资源都跟水一样,如果不好好保护,他们将无法再生。同学们,为了我们可爱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共创绿色学校、绿色家园、绿色地球!

㈦、课外延伸

了解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自然资源的教案 篇8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教案-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第二部分描述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说明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重点]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请结合下列问题阅读课本第44页—第47页:

⑴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

⑵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⑶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术防治和保护?

【板书】

第一节水

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提问】根据同学们看书和你对水的了解回答问题⑴

【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1%。

【板书】

1.主要存在于江河、湖泊、海洋,约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

2.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

3.在地层和大气里也存在有许多的水。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的国吗?

【讲述】我国的淡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

【板书】

二、水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

【提问】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你对水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说说水有哪些用途?

【小结】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打针等。

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板书】

三、保护水资源

【讲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废气、废渣,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己归纳总结工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讨论分析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防治这些污染。

【板书】

1.水污染的形成

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⑶生活污水

2.水污染的危害

⑴可以使人生病、中毒甚至死亡

⑵破坏生态环境

3.水污染的防治

⑴工业上控制“三废”进入水体

⑵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提倡节水农业

⑶生活上合理用水

⑷增强环保意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