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乡下人家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一、教学理念:
“读书感悟、学会学习、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美景的散文。本章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的进入梦想?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鸣?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篇文章充满浓厚兴趣,源于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四、教学准备和课时安排
(一)教学准备 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1课《乡下人家》。
2、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读课文,回忆作者都描写了乡下人家哪些美丽的画面,并试着用五个字把每幅图概括出来。
3、学生反馈。(随机在黑板上板书)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中鸡觅食
河里鸭嬉戏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设计意图:在朗读交流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句子。通过回顾每个小节分别写什么,让学生自读自学,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乡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乡下人家七幅独特、迷人的画面,他们分别是:(读七幅图的名称)在作者的印象中乡下人家总体是怎样的呢?(导入最后一段 板书:独特 迷人)
是啊,乡下人家有着它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课文中感受乡村独特的美景吧!
(三):品赏美文
过渡: 我们先来看看乡下人家门前的院子里都有怎样的景致? 课件出示——瓜藤攀檐图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感受瓜藤上的瓜多、颜色多,比城里楼前的装饰可爱。
3、指导朗读。(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对比读)
过渡:屋前是如此的充满生机,那么门前、屋后又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谁愿意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 鲜花绽放图
1、生朗读,体会“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出示花图,一边放一边说:瞧:每年的3-5月,芍药开花了;6-8月凤仙绽开了笑脸;7-10月,鸡冠花开始点缀门前的场地;8-10月,大丽菊开始怒放,放完后师说“这些花儿,一种还没谢,另一种又开了,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说它们怎样开放? 生答:??你能读一读吗?
师:所以在乡下,每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花儿绽开笑脸,闻到它那馥郁的芳香,鲜花轮绽,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请同学们读出老师没有读出的部分。生读:
师: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 课件出示 雨后春笋图
师:出示图,生可以边看图边说喜欢的原因,说后师出示句子,让他读一读,如果他没有说出“探”字,师可以引导说:“你觉得这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把春笋当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笋娃娃的可爱? 生读:
师:春笋探出头来,看到这 ??.会说些什么呢?(根据前面学过的图来调整) 生说后师评价:对,这句话道出了春笋的心里话,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感受。 看来,引读——(乡下人家,果真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过渡:乡下的景物如诗如画,那么作者笔下的鸡鸭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鸡鸭觅食图
生个读,找出关联词“即使?也?“,并造句。
乡下人家,鸡鸭成群,它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与人相处得那么自然、和谐!谁还能找出这样自然和谐的画面吗?
小结:看到这样的画面,作者由衷地感叹道:(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课件出示 院落晚餐图
问:说说乡下人家吃饭有什么独特之处?天高地阔表现在哪里? 生答:“天上的`?田园风光”
师:天做房屋,红霞是美景,微风是菜肴,归鸟是亲朋,天与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带着陶醉一起来读读这段吧。
师: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啊, 所以我们不禁感叹:引读——(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过渡:夜深了,此时的乡下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谁愿意当纺织娘,用你的美妙的声音读一读这段呢?(一生读其余闭眼听)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再赞美一次这独特、迷人的乡下生活吧!(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引领学生重点品读这一句,想象乡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体会从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四) 延伸、积累
1、你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板书:向往 喜爱)
2、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用心描绘过乡下人家那独特的田园风光。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名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五)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体会到了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出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在平凡中发现美,感受美!也用智慧与双手去建设美,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吧!好吗?
(六)作业小超市:
1: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景色。
2:收集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或文章。
六、板书设计: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独特
院中鸡觅食 向往 热爱 赞美
河里鸭嬉戏 迷人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重点】
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2、制作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看看看这些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交流。
3、师激情谈话导入:
看到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去看看呢。好,今天我们随作者一齐走进课乡下人家,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那独特而迷人的风光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读后流交。
3、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⑴ 过渡: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也就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那课文都描写了哪些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1到地6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⑵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抓住相关事物或是时间来概括说。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竹笋图鸡鸭觅食图,夏天傍晚图,秋天月夜图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品读课文:
前三幅图中,你认为哪一幅图乡村风景最美?就去读一读有关的段落,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并给你的同位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同桌合作学习,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品味乡村生活的美
第一幅图(第一自然段)
1、生谈自己的感受,师梳理
2、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
⑴ “装饰”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
⑵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⑶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体会乡下人家的自然美。
3、通过对比写作手法理解乡下人家的亲切棵爱的美。“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⑴ 联系生活实际“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有什么感觉?
⑵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幅图(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理解重点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投影)”
⑴ 故弄玄虚说:“这句话里的“探”用错了,只有人能探头,笋怎么也能探头呢?应该换成“长”
(引导生理解这是一个拟人句,体会出拟人句的好处)
⑵ 体会读句子: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引导体会探出头来感觉雨后春笋生长的速度之快)
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第三幅图:(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学生体会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拟人的好处,感受作者对这只公鸡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3、积累背诵:指名背;再指名背,师生评议。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指导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1、选择喜欢的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读的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的积累背诵的就练习背诵。
2、学习成果汇报:
五、整体回顾
1、师小节: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却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引导总结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体会生活的写作习惯。
六、拓展延伸
1、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
(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2、布置作业:
自学“阅读链接”。
【板书】
瓜藤攀檐图 自然
鲜花竹笋图 亲切 拟人
21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图 可爱 顺序
夏天傍晚图 优美 生活
秋天月夜图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感觉有两个方面做的非常的好:一是体现了新可标的师生关系;二是加强了朗读训练。
一、在课堂上,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大家推荐,在推荐之后,肯定也有喜欢同一个地方的孩子,之后一起交流、讨论,这又体现出一种合作。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一个课堂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
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都都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节课上,阅读是核心,在课堂中,我是从这几点入手的:
1、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指导朗读时就要针对学生这一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例如: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场景,喜欢读的同学就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背诵积累的就练习背诵。汇报交流时,不仅读给大家听,还要说出就喜欢的理由,说后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愤异常活跃。
2、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
如: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⑴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⑵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⑶ 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
⑷ “自由读”学生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理念: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味情味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难点:感受乡村美好,体味作者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
自主预习:
1.本课生字词
2.读了课文,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提练主线:课文描写了那些乡村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先来看几幅图。这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乡村生活,一起领略那份独特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用你的朗读,再带老师去你家走走,看看,好吗?起读1到4小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文本
① 瓜藤攀檐:
生:我觉得乡下人家小小的房屋前,挂着青的、红的瓜,还有绿色的叶子,颜色非常漂亮。(出示图片)
生:夏天遮阳,我们可以在棚子下面做游戏,乘凉、喝茶、下棋,是我们的乐园。
师:是呀,(出示对比图片高楼大厦)与乡下人家相比,这高楼大厦显得?(呆板,严肃,不亲切)这样一对比,我们更发现,乡下人家是多么可爱呀。
这种绿色,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感觉,夏天的酷热顿时小时了,只剩下凉爽。
② 鲜花春笋:
生:我觉得各种鲜花轮番开放,颜色非常漂亮。而且每个季节都有花开,花圃里总是显得很热闹。(出示鲜花开放图)
师:是呀,春天的芍药、夏天的凤仙花、秋天的鸡冠花、大理菊,可能还有迎春花、茶花、丁香花等等,把花圃装点的热闹非凡。
花朵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使乡下环境好,空气新鲜。
在那里,我们可以给它浇水、施肥。
生:读了这段课文,我仿佛看见了几场春雨过后,嫩笋像调皮的小孩一样,争先恐后地探出小脑袋,向四处张望,真可爱!(出示雨后春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在作者眼里,春笋就像调皮的小孩那么可爱。把春笋当作人来写了呢!
在竹里里,我们可以捉迷藏,挖竹笋,很快乐。
③ 鸡鸭觅食:
生:母鸡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带上它的孩子,很爱自己的孩子公鸡很威武,很神气。
我可能去喂小鸡,和小鸡做游戏,捡鸡蛋。
鸭子们胆子很大,不怕人。村里的人们一定都很爱护它们。
我可以在河里游泳,和鸭子比赛。(出示三幅图片)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默读1~2小节,把你认为写的优美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受:
⑴ 屋前搭瓜架:“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引到后半句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体会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男女生合作朗读,起读。
⑵ 门前中鲜花:理解“朴素中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能用在一起,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屋后春笋冒:用“探”好在哪里?能用别的什么词替换?朗读训练,背诵训练。
三、拓展延伸
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
(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课后反思
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而写解说词这个环节,其实还是放在第二教时或第三教时更恰当一些。放在第一教时,可能太匆忙了,学生很难写出比较深的感受,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较有限。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词语:
人头攒动 车流如潮 高楼林立 万家灯火 流光溢彩
质朴 宁静 闲适 温馨恬淡 生机勃勃 自然和谐 清新淡远 悠闲自在
轻松 愉悦 兴奋 欣喜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学生读词语,然后提问:
师:哪些词语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密切?哪些词语与课题联系密切?
那我们就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乡下人家旅游一番。(学生齐读课题)
一、第一次读书,触摸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初读课文,找出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2、指名学生说,并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理解“独特”和“迷人”两个词。
4、指导朗读这句话。
二、第二轮读书,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作者陈醉去女士是一位书法家,她不仅字写得特别漂亮,文章也写特很美,甚至可以说“文中有画”。下面,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描述去想象其中的美景。看看同学们会发现哪些美的画面?
2、学生分小给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画面,并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各小组代表发言,师引导学生归纳六幅画面的名称。
师:同学们,在读书中你们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呢?师生一起归纳。
绿藤红瓜图 鲜花春笋图 鸡群觅食图 小鸭戏水图 夕阳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4、以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三、研读品味其中一幅图, 教给品读方法,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这么多美图,真让人目不暇接啊!你们对哪一处最感兴趣呢?请你说一说。(学生说其中的一幅)绿藤红瓜图
师:自由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将能让你感到独特、迷人的地方作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勾画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
师:你认为哪里最独特、迷人呢?(学生汇报自己所勾画的语句。)
(1)、课件出示: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引导学生抓住瓜架的颜色,瓜的形状和数量体会瓜架的独特、迷人。学生齐读句子)
(2)、指导读这句话。
(3)课件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4)引导学生将瓜架与石狮子旗杆进行对比,体会瓜架的有趣
(5)女孩子读前半句,男孩子读后半句,读出自己的体会。)
(3)、课件出示:乡下人家屋前____瓜藤满架__ ,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总结:刚才我们就是用(读文字——想画面——悟乡情)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的其中一幅图,也就是屋前瓜架的场面,下面其它的画面老师要求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去读,想一想,悟一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写出了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的。
3、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四幅图,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自学方法:
(1)、快速默读其它几个自然段,自主选择你认为描写得最独特,最迷人的段落,好好地朗读。
(2)、将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想像画面,再和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根据自由欣赏的方法去自由朗读其余几个自然段,勾画语句,品读感悟。)
4、交流学习所得。
鲜花春笋图
(1)课件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2)先引导学生反复默读,力争在读中有所发现,
理解要点:
△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这些词语之间怎么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它们不是并列的词语吗?
△“朴素”和“华丽”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怎么同时用来描写农家门前的花?充分理解:朴素、华丽。
△结合课件出示的不同花期充分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三种花的开花季节,想像鲜花绽放的画面,适时引导学生背诵花诗:正月梅花开十里------
(3)最后,再让学生美读,读出自己的感悟,让这幅乡村美景浸润学生心田的每一个角落。
(4)、师引读:乡下人家_鲜花盛开_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雨后春笋图”
1、出示图片,想像画面:
在乡下人家的屋后,你看见了什么?将你看到的景物大声地读出来。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3、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找到描写雨后春笋的句子,朗读:
(2)指导学生读出兴奋、愉悦、欣喜。
(3)品读体会“探”字和拟人手法。
(4)课件出示——同学们,兴奋的读读这句吧:
乡下人家,竹笋探头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齐读)
鸡群觅食图
(1)、学生汇报描写鸡鸭的句子
(2)引导学生抓住“率领”理解乡下人家母鸡的特点。
课件出示: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3)指导读这句。
(4)、(抓住“耸着”、“大踏步”理解乡下人家公鸡的特点。)
(3)、(出示鸭戏水的画面)即使-----也这个句子体会乡下的鸭子的欢快、自由。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鸡鸭觅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夕阳晚餐图”
(1)、课件出示: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图。
(2)理解“天高地阔”,边读边想象画面。
(3)、发挥想象,仿照文中的句式说说。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图。
(4)、这样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快试试。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在门前晚餐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月夜睡梦图”
(1)、课件出示:月明人静的夜里,他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2)指名学生来模仿纺织娘的歌唱声?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换词读:乡下人家织娘鸣唱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回归整体,梳理画面,填词说句练习。
1、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中心句
2、可相机简介作者的背景,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的真正感情。
3、启发学生可以把乡下人家改成什么更能直接表达他的心声呢?
我的家乡啊,你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织娘歌伴入眠,
自然独特和谐,最美乡下人家。
师:一路走来,我们感受了乡下人家瓜藤满架、鲜花盛开、竹笋探头的迷人;领略了乡下人家鸡鸭觅食、织娘鸣唱的独特;体验了乡下人家门前晚餐的乐趣。老师把这一幅幅美图编成了一首小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五、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空间时间交叉叙述)
(1)引导学生归纳以下顺序:
景物顺序:植物——动物——人物
时间顺序:白天——傍晚——夜晚
空间顺序:房前——屋后——河中
季节顺序:春——夏——秋
(2)观察一下,还有些什么时间或地点的景物我们还没观察到?早晨、冬天、田地里…
六、课外拓展,配乐欣赏乡间美图,再一次激发学生对乡村田园的向往。
师:孩子们,乡下美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你们看:(播放其他的乡下美景,老师旁白)希望你们能“学习之余、走进田园。”
七、作业布置
师:乡下人家的生活不仅美如画,而且美如诗呢?请同学下课后读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课后作业:
1、自读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
2、搜集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和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词。
积累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一、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