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优秀9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么写呢?如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1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减少学生大脑加工数学概念、作业题目意思出现理解错误的概率,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理解知识点的水平,发展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本文根据小学生理解力发展水平,简要阐述了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时候比数学计算对学生生活帮助更大。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理解知识的能力,不仅体现在理解数学作业题目的能力,也体现在理解数学知识潜在表达的含义能力,减少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的学习误区,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当中,跟随课本的介绍和老师引导,学会“理解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阅读理解的意义

数学除了具有计算意义的符号,也包含很多语言知识。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为小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一切知识都离不开文字的传递过程,在学习知识文化时,阅读理解在知识传递过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老师解释“加法”的意义,加法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或者量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数或者量的计算过程。这些涉及数学本质的概念知识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好的理解力,才能在课堂上理解数学表达的含义。特别是小学生智力发育不均衡阶段,不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划分,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不需要数学阅读能力锻炼,就能理解数学表达的意思。简单粗暴对那些阅读理解能力发育较慢的学生给予“笨”的评价,会消耗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强化小学数学阅读的方法

(一)提高老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

传统小学数学教育一直围绕计算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开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发展。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阅读理解的认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加入语言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学会信息加工、信息筛选、信息重新组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的条形统计图知识时,除了教给学生认识统计图,绘画统计图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对概念和方法的教育,不能将知识单纯的变为计算和绘图,这会脱离实际生活。当老师让学生画出一个统计三个苹果、两个梨子的统计图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所表达的含义,学会用语言表达统计图的内涵。老师应科学的看待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数学课堂上适时加入阅读训练内容,让每一个学生数学水平得到提高。

(二)使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水平

数学阅读教学内容不像语文教学内容一样贴近生活,数学阅读教学更专注数学知识,显得专业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数学阅读时,一般是根据老师的教学活动和课本知识点介绍,才能理解书本和老师讲述的含义,因此,老师在教学当中对于数学概念,要咬文嚼字、圈点化批,逐字逐句教会学生数学语言想要表达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法时,老师说将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面,一定要重点讲解什么是“平均”,因为,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即明白“平均”所表达的含义,特别是小学语言能力发育较慢的男孩子,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成人不同,应多理解智力处于发展当中的孩子。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智力发育特点,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法讲述题目的意思,可以带六个苹果两个盘子,向学生演示平均分配苹果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是“平均”,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平均”,使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题目中的意思。

(三)师生互动创设多彩的数学阅读环境

现代教学一直提倡教学质量,主张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绘画几何图形、线段图形、数量关系式模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潜在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可以有生活经验这个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数学教学也可以借助这种经验,增加学生生活中数学经验。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加减乘除”的含义。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拿着课本中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活动表达出课本题目的意思。老师问学生3个学生加2个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5人一组,表达出课本中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老师询问学生:6个人除以2是多少个人?学生迅速组成3人一组,通过游戏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每一个孩子思考问题方式不同,同一种方式不能奏效,使用另一种方式学生或许就能融入学习当中,提高数学成绩。

三、小学数学阅读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好处

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课本和题目的理解能力,减少学生概念题、判断题、操作题、应用题丢分情况,提高学生综合成绩。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改变学生思维的过程。很多小学生表示题目会做,但是在看题时,不知道为什么马马虎虎、走马观花的看错了题目,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根据自己以往经验理解题目意思,导致出现各种粗心大意的事情。阅读能力的提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学生能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文字,很快明白题目的要求,理解知识点内容。结束语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减少学生在文字加工过程中,题目意思的曲解和错解概率,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者:杨霞红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白田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2

从事数学教学已二十多年,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教学这项工作,不敢说自己在教学上多么的有经验,下面仅谈一些感受。

一、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

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乐在其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方法方式。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

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教授,习惯现成的接受问题,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的,还有很多题目,尤其是那些比较多的,看起来比较负责的,很多学生第一反映就是不会做,不会自己动笔去算,思考,试着去解决问题的。不太喜欢动脑筋,怕算。还有就是在做题时,有些同学对于错的题,错了也就错了,并没有在课后去针对错题分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这也可能会导致他再次出现这个错误,还有老师讲过的题目,没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现相类似的或者是变的稍微复杂了一些,就不会做的。课后缺少去反思,把里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三、学生目的性不明确。

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数学知识点,学了这个知识你有什么用,貌似生活中不怎么用得上的?学生还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从而觉得学习数学没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我讲解了很多现实数学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觉得他们对学习数学比较感兴趣了,也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四、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小话的情况,这也就会导致对学习内容会学得不彻底,理解不完善。在上某些貌似简单的内容,就不怎么认真听,感觉会的,其实考试的时候稍微换下题目就不会做了,或者是做错了。平时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讲考试的试卷,针对他们会出现的问题都经常强调的,慢慢的有点好转的。

五、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学生对于自己有些盲目自信,对知识点听了一点就认为全懂,可到真正做题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是理解的不够透彻的缘故,学生不会一直认真的听,不够谦虚,容易半途而废的。

六、学生学习基础问题。

学生的学习基础,尤其是计算能力,碰到一些计算难度比较大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或者是算错的,这就是他们普遍的毛病。还有些同学以这个为借口说自己基础差,听不进去的,从而一直不愿意学习数学的,久而久之,数学越来越差了,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类学生,我经常找他们单独谈话的,让他们知道数学的重要性,重塑学好数学的兴趣。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3

1、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而感到很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着比较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非常顺利。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长方体物件,分析制作这个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

2、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教学。

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强化技能训练,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

由于表面积教学已不再死定计算公式,这也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因而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从开始的看图说数据,到根据数据画草图,再由看数据想图形,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如要制作一个电视机罩需要多少布、制作一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一个牛奶盒要包装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装纸等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到底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二不是死板的运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生活经验还有所欠缺:从一些作业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学很难与实际物件联系起来。比如房屋的通风管,由于缺乏观察生活的习惯,有的同学计算使用铁皮时计算了6个面的面积。还有些同学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特别是一些拓展创新题,更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困难。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因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

2、学生对词语表述的理解能力比较弱:例如横截面、占地面积、周围所蕴涵的数学内涵还不够理解,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4

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准备的反思

教学是需要教师做充分准备的,没有充分的准备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首先一节课的教学是从教师的准备开始,这个准备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对学习环境的精心设计、对学生认知基础的'深入了解。那么一节课结束之后,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就可以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哪里存在问题,哪里需要改进。这样一来,这节课的问题在下一节课中避免出现,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实施阶段,这是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时刻。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实施,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了什么样的学法,最终收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跟踪的。所有这些内容都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反思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的高效学习和教师的高效教学。

三、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反思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效果反思的内容。科学进行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要。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检测,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检测,是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检测,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坚持对教学的适时反思,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成长做出贡献。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掷骰子练习。师生共同交流骰子的特点: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各一个数。我提出要求:用色子做教具,请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有关的可能性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答。最后我提出:掷一次掷出每一个数字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投600次色子,估计投出“6”的次数是多少?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色子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后,结合我上的《小数除法》一课,颇有感受,故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景,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上课时能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如:在新课前,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估一估:4千克苹果6.8元,如果有2元钱,够买一千克吗?(2)3块月饼5.8元,5盒牙膏12元,谁的单价贵一些?通过学生估算,让学生首先确定小数除以整数,商的整数部分是几。教师通过这样一道例题来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4千克苹果6.8元,你能正确地算出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吗?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教师在下面逡视,让不同算法的学生上黑板板书。这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方法。一种在竖式中加了小数点,另一种没有加小数点,老师让学生说说商里为什么要加小数点?学生利用元、角、分来确定小数除法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同时又为小数除法的计算作了依据和铺垫。第2层;教师要求学生能不能有其他的想的方法。(学生马上投入到小组学习中了),讨论得出从单位的角度也能解决。这样既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是计算课,以我们平时传统的教学,肯定要特出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的算理。象6.8÷4,肯定要求学生讲出6个十除以4商1个十,余2个十与8个十分之一合成28个十分之一;4除28个十分之一商7个十分之一,所以7写在十分位上;为了表示7在十分位上,所以在1和7的中间要点小数点。接着通过计算和巩固,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传统的教学特出了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在教师的眼中,学生就象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把算理教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尝试、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虽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似乎不够完善,不能象传统教学那样练的多,练的广。但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式题的教学

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走向更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出了奥运冠军杜丽在射击比赛中的画面情景,让学生算出杜丽打最后5发中,平均每发是几环?既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又有计算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如能运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实践探索、分层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7

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学生的反馈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8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所要讲授新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却做不到这些。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很明确,自己想要讲什么,想要教会学生什么,都会明确记录下来,并且认真按照执行,以为这样就行了。殊不知,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体来讲,教师只是教给了学生关于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停地说教,几乎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为了教而教,为了板书而板书,为了上课而上课,就是没有为了学生。一堂课下来,让我们感觉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反而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准确的,没有根据学生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时时处处想到学生,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正确

教师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研究教的问题,而不是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是一种学生吸收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很多教师只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化作用,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是不同步的,他们心里想到了却不见得能够说出来;明明自己会做但不一定能够讲解得出来,而教师偏偏要花大把的时间在给学生讲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会的知识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可很多教师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上,让学生算来算去,结果却因此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设置教学环节,无须学生太多的考虑。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工具。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时常会把解决应用题所用到的知识提前给学生准备好,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利于学习和提高。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不断引入教学,本应该给教师的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但很多教师盲目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过多地使用教学设备,甚至滥用,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教学的好方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呢?我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真正的教育目标。观念决定行为。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也不可能全部学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生存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生气;就不会为了单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设计课堂效果;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如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出现生机和活力,焕发新的青春。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实行百分制的时候,量化学生的分数就可以评价教师的成果。随着等级制的到来,这种本来能量化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开始实行等级制时,教师讨论给学生的应用题评分的问题:如果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正确,只是答语写错了,这题是否算过关。按常规这当然应该算,因为这不影响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但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这样,那干脆告诉学生一律不写答语,反正不影响成绩。这一个很小的问题恰恰反映出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题,我们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质对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觉主动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见成效的学生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总之,数学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才能在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收获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9

我安排是由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现象引出特殊现象。选两位同学分给他们苹果,其中一人给1个,另一人给3个。请下面的同学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说不公平,我追问:怎么才能做到公平?一位学生跑上去从3个苹果的学生手中拿出1个给另一位同学。这说明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识基础已高出了教材设计。因此为我下一步由平均分这一特殊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入手,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得出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主要研究按份数平均分,这里提倡多种分法。这样的好处是更加接近日常分东西的实际情况,而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尤其鼓励学生的直觉判断。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质属性: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时抓住除法的本质属性,淡化其非本质属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