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评语【优秀1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14篇教学反思评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反思 篇1

本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学习内容已经结束,经过一些练习,发现学生计算方面已经很熟练,正确率也很高,但是如果碰到没有出示具体的情境,像24除以4等于6这样的题目,问一问: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我班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只能说出一个意思,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答不出。

我疑惑不解,课堂教学时,我根据具体的情境图把所遇到的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讲解的很透彻,看似孩子们也明白了,但现在怎么这样啊!

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和同组的数学老师,她们给我的答案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一些这样的情况,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就不知怎么表达除法的意义了。

除法分为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两种。

等分除法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几;包含除法是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平均分成了几份。

在作业中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孩子们遇到等分除法是说时容易做时难;遇到包含除法是做时容易说时难。

我想:是不是我在教学时淡化了对孩子概念的渗透?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这个教材的特点是每节课都是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根据情境图理解算理;练习题设计的也是这样的,几乎每一题都是看图写算式。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图意写出算式,理解意义。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也是遵循这样的特点,很少离开情景让孩子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样的结果使我想到教学也要举一反三,多做变式练习,不要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要多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学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教学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注意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这些很重要。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2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 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教学反思 篇3

今天教学了认位置这一课,学生对于上、下、前、后已有所认识,所以重点应放在认识左、右上。

在课的开始,我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入教学,学生非常高兴。然后在教学了左、右之后又进行了一个游戏,这两个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寓学习于快乐之中,学生学习欲望很强烈,效果也不错,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左和右了。

可到了教学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时,就有不少同学有问题了。他们不会描述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许多同学语言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造成的'。如:他们知道小红在右面,小明在左面,那小红在小明的右面,这些同学当成小明在小红的右面,不知道把谁看成标准来说。看来后面的学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表述这些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教学想想做做时多问一个为什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第5题我多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前面有一个同学,后面有四个同学,那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呢?为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精彩:这一排有6个同学,因为还有他自己。说得多么好呀!看来我们的课堂有时适当拓展一下对学生的思维是大有裨益呀!

教学反思 篇4

英语表演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交际性语言活动,符合学生活泼好奇、善于模仿和喜欢交际的特点。

这一节课是教授单词dumpling、juice、meat、milk四个单词。上课时问学生是否吃过这几样东西并说说这几种东西是是什么样的,学生一听兴趣来了,积极举手发言,然后我给学生看实物来学习四个单词,学生学得很认真。当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在教室的讲台边上布置了三个店,分别是肉店、饺子店、饮料店,“店铺”里分别有刚学过的四样东西,然后让三位学生上齤台表演“营业员”,再找一些学生作“顾客”。我先教“营业员”说Can I help you?再让“顾客们”说出他们想买的东西的单词,让“营业员”说出价钱,“顾客”给钱才给东西。学生们表演非常逼真。

此时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纷纷请求上齤台表演。但不足之处是:

1、没有服装和道具。情景应该是越逼真越好,如能有服装和道具,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

2、应该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竞赛比一比哪一组表演的最好,哪一位同学买得最多。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3、多鼓励那些害羞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参加情景对话。

关于教学反思 篇5

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趣味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趣味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能够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并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今日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教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经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待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必须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仅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不知大家怎样认为呢?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6

设计意图:

橡皮泥是幼儿美工活动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时,我总是不断地提醒幼儿不能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会把原来漂亮的颜色弄脏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动中,一个小朋友将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来,我只好将这两种颜色放在手里捏成一团,这时做错事的小朋友惊喜地喊到:“老师,颜色变了……”这一喊,把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看到红色的橡皮泥和黄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变颜色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设计了《颜色变魔术》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塑料杯、调色盘、排笔、操作纸各若干。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导幼儿猜想:如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不会变?(教师神秘的口吻调动了幼儿猜想的积极性,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会,有的猜不会。猜想――为下面进入实验操作起了铺垫的作用,幼儿在操作中将会更加认真地观察颜色是不是产生了变化。)

师:颜色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自己来玩玩,看看颜色有没有变化。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分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更好地观察颜色的变化。)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颜色水的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水倒在一起,颜色马上起了变化,孩子很感兴趣,张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说:“变颜色了!变颜色了!”我问她:“你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的呢?”张琳说:“我用红色和黄色变出来的。”武伊雪说:“我是用黄的和蓝的变成绿的。”佳佳在班上年龄偏小,能力也较弱,她在旁边看着他们,拿着一个空杯子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倒过来倒过去,我鼓励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她。在武伊雪的帮助下,佳佳也变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兴地说:“尤老师,我变出来了。”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鼓励她自己变变看,还能不能变出其他颜色。)

玩颜料涂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华煜拿着画笔将红色和黄色的颜料搅在一起,看到颜色的变化了,他开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们看,象鬼一样!”旁边的小朋友都伸过头来看,华煜更得意了,拿着画吓小朋友,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发现:“你的魔鬼颜色真可怕,大灰狼都会吓跑的,我们大家再来变变看,看能不能变出让小兔子喜欢的颜色,好吗?”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又开始玩了。)

三、分享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幼儿:颜色变了。

师:颜色是怎么变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变变看。(教师请各组的一个幼儿演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是怎样操作的。教师提供给幼儿展示自己实验过程的平台,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而底下的幼儿能认真观看同伴的实验操作,并有幼儿在议论着:我也是这样的,我会变不一样的颜色……)

师小结: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四、幼儿继续实验,鼓励幼儿换组实验,验证同伴的实验结果。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

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发现了不同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这个秘密,真棒!以后我们还可以再找找,发现颜色还有什么秘密。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目标《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两条目的,

1、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的实验操作,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颜色变变变的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发现华煜变出的“鬼一样”的颜色,并干扰了同伴的实验时,能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以变出小兔喜欢的颜色将幼儿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中来。

二、给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

活动开始时,教师没有象以往直接示范,引导幼儿观看实验的结果,而只是教给幼儿材料的操作方法,颜色到底会不会变,给幼儿留了悬念,幼儿在操作中惊喜地发现:两种颜色加在一起变成了别的颜色,提高了探索的兴趣,操作更有积极性了。在幼儿第一次实验后,教师请各组的幼儿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给了幼儿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加在一起变的。同伴的示范有时比老师的示范效果更好,幼儿能在同伴的示范中想想自己的发现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样。

三、关注个别幼儿,注重个别教育

幼儿都是有差异性的,在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幼儿呢?分组活动是一个好的教育形式,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方法不对,这时我就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他,()充分发挥了幼儿间的榜样示范作用。象佳佳在活动中不敢大胆操作,看到同伴实验成功了,心里是羡慕的,这时我让武伊雪去帮助她,在同伴的带动下,她终于也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而武伊雪也懂得了帮助同伴是一件快乐的事。

本学期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方面,作为一个年轻的新教师,我努力向老教师学习,尽量多地听他们的课,从中汲取经验。从2004年8月下旬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入了新课程。

在培训中使我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其次,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再次,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最后,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总的来说,一学期来,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教学反思 篇8

一、案例介绍

刘某,男,9岁,跟随进京务工父母来校学习。家庭条件不好,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接触,对同学和集体漠不关心。自由、散漫,性格暴躁,缺乏自制力,一旦同学无意中碰到他,他会表现得非常无理。虚荣心强,总想表现自己,却常常弄巧成拙,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头脑比较聪明,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马虎,错别字特别多,学习成绩较差。

二、案例分析

经过我的调查了解,刘某存在这些问题,主要缘于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1、学前教育缺失

入学前,他跟随爷爷、奶奶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生活,没有上过幼儿园。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和学前教育的缺失,导致他性格上任性、散漫,学习上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2、家庭条件较差

他家租住的房屋拥挤、狭小、不卫生,没有单独的厨

房和厕所,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而且由于父母更换工作、房租到期等原因,经常更换居住地。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环境,他的性格也会变得压抑和封闭。

3、家庭教育不当

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手段简单粗暴。训斥、责问的多,理解、倾听的少,与孩子有限的交流也仅限于问一下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思想倾向、兴趣爱好不管不问。另外,由于生活各方面的压力,父母不顺心时经常拿孩子出气。使他形成了暴躁、反叛的不良心理。

三、辅导方法

1、用爱温暖他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用真诚的心与他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让他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的位置,老师始终都在关注他,消除他的'戒备、排斥心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能主动地向我吐露心迹,进而接受我进一步教育引导。

2、积极进行家校沟通

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他的家长建立起经常联系。首先让其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确的教育

方法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其次教授一些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让家庭创造温馨的环境,实施正确的教育引导。

3、引导他融入集体

我利用他在体育方面的特长,积极创造他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同学们逐渐地接纳他,认可他,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改变他不良的人际关系,培养他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更多的与同学交流,合理渲泄他的情绪,陶冶他的情操。

4、帮助他树立自信

在学习上我抓住他几次正确回答问题的时机,对他大加赞赏和鼓励,逐渐建立他对学习的兴趣,继而培养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参考心理学书籍,对他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认识到别人能做到的,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树立学习斗志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5、引导他进行自我教育

在学校、家庭协力对他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用他身边的好学生为他树立学习的榜样,用自强不息的事例激励他,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在

生活、学习中对照榜样学会自我教育,主动地改掉自己的自由散漫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学会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辅导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教育引导,刘某的性格有了较大的改善,人变得开朗很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们能够融洽相处。学习目标明确,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还获得了良好成绩。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家庭氛围变得温馨很多。但是,人的性格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他在学习上还不够认真刻苦,对有些问题的认识有时表现的比较执拗,一些不良习惯经常出现反复,要彻底改变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相信通过老师、家庭正确的教育引导和他自己的努力,他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共同在这片蓝天下,健康地成长进步。

教学反思 篇9

首先,在绘画教学中,我们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放手”是指给幼儿应有的自主权,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小孩子想像和创造。但放手并不是放弃老师的指导,否则幼儿在自主表现中常常会出现茫然或处于困境。

其次,教师的“出手”要把握好时机。也就是在幼儿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就要对小孩子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宜的指导。给小孩子学习表现动态鱼儿提供“支架”,适时适当地使教学处于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最后,老师的“出手”并不是简单告知给小孩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直接灌输某种特定的技能,如给小孩子示范怎样画快乐的鱼儿,而忽视和抑制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愿望和发现学习的机会,使活动过程演变为幼儿单纯练习技能的教学情境;而是尽可能地通过教师捕捉活动中的`最佳问题情境、投入相关材料,设置系列问题、提醒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引导幼儿改造已有经验、将幼儿已经胜任的具体问题概括化等方式,给幼儿的学习“搭架”,让幼儿学会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相应能力。这样的“出手”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架幼儿的“学”,才能有效地促使幼儿的个性化的发展。

“放手”并不是放弃教师恰当的指导,“出手”也并非是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答案。我们要“放手”的是单纯重视技能和追求结果,在必要时,找准介入点,把握好最佳时机,以最适宜的方式,果断地“出手”吧!

教学反思性叙事 篇10

课中戚息即课中操是低年级的专利,正在一节课进行到20分钟至25分钟的时辰,让孩子全部起坐,唱唱歌、跳舞蹈,正在消弭怠倦之后,使孩子更好地上好后半节课。课中操有很多遴选,能与教教内容挂钩并且能实现天然过度,掀合整节课的情形设置和讲堂气氛是最好的。孟佳友教员设想的拼音操和李夏颖教员从沸羊羊和美羊羊的拼读到课中操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歌直,这此中的设想和过渡皆是值得我教习的。我的陈诉请示课上唱的是《我爱北京***》,思考的是孩子们相比生悉,动做流利简单,本来是想与国庆***阅兵相联系,或许不雅察教生“爱”和“北”的注音,但最初思考到语行的简洁就出有采用,成果一般,所以促使我面前目今当古普及听取儿童歌直,尽量遴选一些适宜孩子们唱的歌直。

6)课中戚息,有文娱性

孩子的世界充谦着童话色彩,为孩子构建一个童话世界,正在童话世界中让孩子熟悉拼音,喜悲上拼音或与孩子一同踩上偶奥旅程,正在旅程中让孩子与拼音交朋友、打召唤,这些皆比单杂地将僵硬的拼音字母灌输给他们要更有效。所以正在一年级的陈诉请示课中时常能听到拼音王国、魔幻乡堡、康乐列车等道法,事实上这些情境设置是吸引孩子重视力的首要宝贝,包孕我们对声母、韵母、声调的拟人化称谓也是为了掀近孩子们的认知水仄,让他们轻松而积极的教习。情境设置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逻辑浑晰、情节无缺,自始自终。

8)指导书写,有实效性

采用同一的汉语拼音本,教师用颜色易睹的粉笔范写,教生不俗不雅测、书空、临摹,最初恰当操练,这才是相比合格的指导书写。正在这一面上,我是需求沉思的,光是要教生写而出有将指导落正在实处,天然出有成果,孩子们的书写就达不到规定要求。教员勤减苦练,写出漂明的拼音字母,并正在指导书写的时辰用正确的、童趣的语行让孩子明黑书写的典范榜样,随机巡查、恰当单个指导,只有如许教生才有或许写得好、写得快。

本来陈诉请示课上有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可是由于时光的关系出有实现,贫乏了游戏环节,我总感受出有让孩子正在文娱中温习常识,取得教习的成绩感,确切十分遗憾。正在往常的教教中,我收现游戏总能提下孩子的自动性,出格是引进了肯定合做机制和奖励机制的游戏,孩子们则更减积极,所以游戏环节也是考验教员聪明和构造才能的时辰,如何让游戏为教习服务,如何让游戏检测出孩籽实正在的把握状况,这些皆是值得我持续思虑的问题。陈诉请示课后,孟佳友教员自创了一个“踩地雷”的游戏,据道是成果超好,到底有多神偶呢?我得正在班上试一试。

教学反思 篇11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教案教学反思 篇12

教材解读

本文用新鲜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美丽的,自由的,快乐的,是充满爱与生机的。这一切,缘于童年作者的自由无拘和快乐自在。祖父的园子,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它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有:

1、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感受本文新鲜、诗意、浪漫的语言,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简单了解作者萧红和《呼兰河传》。

3、熟读课文,体会“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我”童年生活的情趣。

4、感受本文鲜活诗意的语言,理解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

5、初步了解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

6、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7、课外阅读整本《呼兰河传》或阅读其他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尔基的《童年》等。

教学重点

目标3和目标7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预习法 自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作业:

1、识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2、自己查阅一些有关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3、用“——”画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画出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

4、你觉得“我”在园中的哪些事最有趣,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批注在课文的相应处。

5、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6、“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

7、熟读课文倒数第四段,即“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想一想,它和“我”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8、你能说说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吗?

9、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二、课堂学习:

(一)检测字词

1、请学生齐读课后的八个生字:蚱、嗡、啃、樱、蚌、嘟、倭、瓢。提醒易读错的字。

2、组织听写“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然后评改。

3、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二)教学课文内容

1、请生回答“园子里有什么?”,并适当小结。

(明确: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韭菜 谷穗 ……)

2、请学生答“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小结。(明确:观赏小昆虫、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3、提问:这些事情中哪些你觉得最有趣?并说说你的感想和体会?(例: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这些事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

(三)体会思想情感

1、请学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的园子?(明确:好大,好多,好看、好玩、有趣、美丽、有生机、自由、有活力、快乐、温暖、充满爱……)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明确:自由自在,快乐无忧;从我做的许多事情,从园中描写的景物看得出来;有关系,是祖父的慈爱与宽容给了我自由和快乐)

(四)感受语言,理解写法

1、引导学生品读倒数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出自由和快乐的情感。组织点评。

(2)为什么园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是这样的自由和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造”,因为作者的身心是自由的,其眼中的景物色彩也都是自由的,这是一种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我由于自由而快乐,自由的景物也就有了快乐的色彩。)

(3)引读: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

2、有感情地朗读倒数第四段或其他喜欢的语段。

(五)交流资料,了解园子的象征意义

1、请学生出示交流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2、老师简述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祖父的园子,从作者的生平和整部小说来看,与其说是一个真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不断依凭记忆、想像再造的精神空间,一个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一个绚丽多彩的精神符号。祖父的后花园,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六)积累语言,推荐课外阅读

1、 课外背诵倒数第四自然段。

2、课外阅读《呼兰河传》或有关写童年的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等

板书设计:

一、人物活动(瞎闹,帮倒忙):

种小白菜

铲地

摘黄瓜、追蜻蜓

采花心、绑蚂蚱腿

浇菜

二、生活环境:大花园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颜色:白、黄、金、绿……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三、人物关系:祖父和我

四、主题:爱、自由、留恋

《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节选)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前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首先,课前让学生结合预习题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相关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相机引导学生板书。

课下,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其次,学生活动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第三,文章语言优美,文中出现了许多ABB式的词,如:胖乎乎、圆滚滚等,应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下来,而我根本就没提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机智,要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及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调整教学方法。另外,要特别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教学反思 篇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堂课我遵循以上原则,并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计的。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自然有效地运用于生活实际,收到了“现学现用、学用结合”的成效。

本节课的优点是:

1、重难点句型突破形式较新颖,学生兴趣较高,掌握较好。我深知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设置我的每个环节时我都会反问自己,这个孩子会不会喜欢,效果好吗?最终我决定采用歌曲,游戏,卡片,采访,快速记忆等形式突破重难点,效果确实很好,孩子都很感兴趣,乐于发言。

2、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季节话题展开,借以突出重点,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而愉快。

3、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4、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学生表演环节,表演情况予以礼物奖励。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给予口头或肢体评价等。

有待改进的是:

1、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应安排再紧凑一些。练习句型的一些环节合并或省掉能省下不少时间用在采访及对话的联系上,那么对话练习的展示会更充分。 不至于由于时间不够,程度不好的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只能布置成作业完成,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一定能成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

2、 由于课堂容量较大,语速稍快,如果适当的删剪,时间就会充裕些,语速也会相应的放慢。同时,额外的内容添加的太多,一天吃不成一个胖子,一定要学会对自己狠心,狠心删掉虽然自己精心设计,但不是必要的部分。要考虑整体,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学反思 篇14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为了更好地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我决定 ⑴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合作的能力。

在初步感知雾凇美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品读课文1、3自然段,抓住里面的关键句子和词语体会雾凇的美,引导学生对“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缀满、千资百态、琼枝玉树”等词的感悟,体会雾凇的美不是一般的美,而是一种奇特的美,这是一种奇观了,并结合精美绝伦的图片,在声情并茂的课堂环境中再次体会雾凇的奇美,感情朗读加深体会。在此基础上,借助网页里丰富的雾凇知识,探究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学生自由浏览网页,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彼此分享智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恰当的时机使用多媒体,突出多媒体的优势,使语文课堂洋溢浓浓的人文气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