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优秀9篇

《清平乐·村居》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描绘农村人家的生活画面,情态活灵活现,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给大家找到的9篇《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通过读懂课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祥和而宁静的意境,感受农家生活快乐、惬意、悠闲、和谐。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古典音乐(古筝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谁来读课题?

2、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印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感知,诵读正音。

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同学们注意听了, 老师请一个同学读的时候,你们也要在心里跟着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3、指导朗读:

(1)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阕,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咱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出示划分节奏的词)

(2)此也可以排列成诗的格式来读,你看——(幻灯出示),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一比,看谁读的节奏感美。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与句式提示)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及注释,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你从中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这个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读着 ,我仿佛看到(听到) 。

(自由品读,一边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的画面。)

生交流(预设):

▲感悟人和

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

(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这个词,你会怎么夸?

小儿调皮可爱。

(1)品“亡赖”

①“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

②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亡赖)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子怎么样?(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 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咱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感悟景美

(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茅檐 青青草)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这老两口在用当地方言聊天呢。

(3)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板书:相媚好)

(二)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着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

(5)交流

(6)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生成画面,描述词境。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户农家的生活画面。同学们默读这首词,把这些画面在心中理理顺。

2、交流看到的画面

师: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出示句式:我看到这样的画面 ,词中是这样写的 。

▲风景图

你先看到了什么画面?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你接着看到了什么画面?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

▲三儿图

最后你会看到什么画面?

3、你看,我们用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请同学们看着这幅插图,同桌之间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和谐美满的村居生活 快乐的村居生活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

过渡:同学们把作者辛弃疾的感受都说出来了,这户人家住的虽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看到这一家幸福安宁的生活,其乐融融的场景,作者辛弃疾也深深陶醉了,创作了这首词。辛弃疾大家了解吗?

1、出示作者资料,介绍词人辛弃疾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读完这段资料,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3、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4、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那惬意、悠闲、和谐的村居生活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记不住的也可以看着书读。(出示画面师引背)

六、总结课堂,巩固延伸。

1、现在这村居生活和谐美好的画面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有感情地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结合词的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 · 村居

~~~茅檐~~~溪~~~青青草~~~(景美)

~~~相媚好~~~ (人和)

~~~无赖~~~ (情真)

~~~醉~~~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首词。这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学习的三个境界,在读中发展语感,体验情感,领悟内涵。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教学中不适宜对其进行“条分缕析”和“细究深挖”。本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重点处相机点拨。在古诗破解文义的设计中,抓住关键字眼,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è)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设计理念】中国阅读教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曾说:我们已经走进了“读图时代”,画面阅读正与文字阅读互竞雄长,它们共同开辟出一条“全脑阅读”的新路。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图画来,从图画中看出文字来。本着追求这一理念,本课时古诗教学设计中从图入景,随景读文,逐步引入学习古诗。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 媪(ǎo)、剥(bā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篇3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

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

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

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

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谈谈你的感受。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

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

2、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

1、指导朗读。(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

(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三、细细品味,理解词的意境

1、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这首词,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⑴.“大儿锄豆溪东”读到“锄”字,你想到了那首诗?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觉带到词中读读。

⑵.“中儿正织鸡笼”师引导学生看图,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织鸡笼的样子。(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⑶.“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重点理解什么叫“相媚好”。

他们可能在说什么?他们是如何夸赞对方的呢?

出示句式“翁对媪说(),媪对翁说()”学生自由练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一方面更进一步了解了“相媚好”的意思,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⑷.“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可以改成什么字?(体会“卧”字的妙处。)你是如何理解小儿是如何卧的?(写出了小儿天真烂漫的特点)

理解“无赖”的意思。

⑸.“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指导读好“低小”

引导学生想象“溪上青青草”的样子。

2、把几幅画面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再仔细看看画中缺少了什么?(师放课件“溪水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这溪水是怎样流的。在水声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词。

3、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却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

4、看图,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美、醉)

5、假如你就是词人,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四、介绍词人及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写作意图。

1、介绍辛弃疾。(爱国词人,早年上过战场,后因小人陷害,回到江苏上饶,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看到了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不禁又想到了战火纷飞的北方战场。)

2、此时此刻,辛弃疾最渴望的是什么?

(安定的生活,幸福的家庭……)

3、再读《破阵子》,作者征战沙场,最渴望的仍是什么?(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4、国泰民安,安居乐业,“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板书

23、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 安居乐业

醉里看剑…… 居危思安

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先写老俩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全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确立的新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从“三维目标”出发,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背诵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

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感悟情境。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读:

(一)聊一聊:乡村话题。

(二)赏一赏:乡村画面。

(三)读一读: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词语。

茅檐青青草翁媪(110)锄豆织鸡笼剥(bao)莲蓬

正音:“剥莲蓬”“翁媪”。理解“翁媪”的意思: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公公?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婆婆?你怎么知道的?

二、整体初读:

(一)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把这些景、人以及事融合在一起,写了一首美丽清新的词——《清平乐·村居》。(板书,读题)

(二)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三)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韵味。

(四)学生默读,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插图理解《清平乐-村居》,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总结归纳:茅檐青草图,白发翁媪图,三儿忙碌图。

三、想象品读:

(一)茅檐青草图

师:同学们找到了词里的画,下面我们还要品一品画里的词。课文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哪一幅画面?PPT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到这一句词,你脑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引导思考:为什么用两个“青”?板书:青

2.对比读,体会词的音韵美、节奏美——齐读。

3、师:你最喜欢写人的哪一幅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自主选择画面品读。

(二)翁媪逗趣图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质疑:读到这句词你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质疑,师生、生生交流:“吴音”“相媚好”等疑难点。

教师随机点拨:(1)吴音与北方方言的区别;(2)倒装句式……

2.猜想:板书:媚。

引导猜一猜:从字形上看,一个女字旁,一个眉毛的眉宇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大胆猜测。PPr出示:

3.想象:

“媚”在《说文解字》中的本意是“女子扬眉瞟目,取悦于钟情的男子”,后来用作动词表“讨好,令对方高兴、愉悦”。

引导学生根据《说文解字》以及情境说说对“相媚好”的理解。想象说话:老公公和老婆婆怎样“相媚好”?他们会相互说什么?(学生根据情境自由想象表达)

4.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师:几千年前的《诗经》中有这样一句-PPT出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婆婆和老公公就这样牵着手幸福到老。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师:汉朝时期的苏武这样写道-PPT出示:结发为夫妻,恩爱不相疑——老婆婆和老公公就是这样一辈子恩爱到老。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师:虽然住着低矮的草房,虽然过着贫寒的生活,他们却这么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白头偕老。PPT出示。生再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5.读到这里,你怎么理解“醉”的意思?是谁醉了?板书:醉。

再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三)三儿忙碌图

PPT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理解,要提醒大家注意?(理解“无赖”古今词义的不同)

2.你怎么看出小儿的顽皮、淘气(“无赖”)?读:溪头卧剥莲蓬。体会“卧”,从“卧”字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交流)

3.小儿这么调皮可爱,大儿和中儿呢?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师生交流:为什么最喜小儿无赖?(板书:最)读中体会“最”。

四、比较赏读

(一)整体回顾:边读,边想象,边感悟,我们在《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感受了田园生活的美好。齐读整首词。

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都钟情于田园山水,比如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指名读。PPT出示《四时田园杂兴》。

(二)比较“相同”:你觉得这两首诗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归纳题材、内容等相同之处)

(三)比较“不同”:都是写田园生活,你发现《清平乐·村居》和《四时田园杂兴》在体裁、内容、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小组合作探究(说一说):

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不同,才让每一首诗词具有不同的美,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四)课后拓展:

读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辛弃疾,南宋文学家、军事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为什么会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呢?课后同学们可查找词人辛弃疾的资料,把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和他的另外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同一个词人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特点。

五、配乐诵读:《清平乐·村居》

周静,株洲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语言教研员,研究方向是小学语文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活力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篇6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归隐上饶农村时的作品,这节课的课时安排是1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掌握词中的生字,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二是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理解词的意思。三是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有一句话说:上课都是在遗憾中度过的。我个人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一节课下来,既有优点,有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有不足,有自己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这节课下来,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这让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节省了很多预习和检查的时间,可以直接 进入正式讲课阶段。课堂的开始很顺利。

二、关于词的介绍,简明扼要,学生理解的很充分。在了解写作背景的时候,学生一边读,老师一百年解释,关于“安抚使”的'解释,学生都能理解,并能把握这首词是在作者官场不得志归隐乡村时的作品,背景的了解对于整首词的理解非常关键,为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首词做了很好的准备。

三、关于词的讲解,分为上阕和下阕。上阕主要写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绘场景。下阕主要写人,了解主要写了几个人,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词中人物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

四、关于课堂气氛,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似乎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举手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但是课堂的后半段,课堂较为活跃,用情和景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

五、学生能够熟练的诵读课文,并能掌握词中的关键词。对于作者的情感,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位,并能合理的理解“醉”“喜”的涵义。

对于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对于词的朗读,引导不是很到位,没有充分地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二、对于板书,在书写时出现了错别字,而且写得不紧凑。

三、关于教学课件,虽然总体上较为清晰、对比鲜明,但是在板块设计上不是很合理,有的字放置的过于考上,学生会看不清楚,而且课件中犯了最低级的错误:出现了错别字。

四、对于课后要求的作业没有完成,改写小短文要留在课后,占用学生大约20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补一个小课。这个很不好,没有及时完成教材的课标要求,属于教师失误,教案没有写完整,课没有准备充分。

五、课堂氛围低沉的一段时间,没有及时鼓励学生积极动脑。

六、讲课声音偏小。

针对这些不足,以后在备课教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一、对于教材要求的任务一定要尽量在当堂完成。

二、多引导学生读课文,运用灵活的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

三、在上课之前,一点要自习检查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不允许出现低级错误,一定要认真备课。

四、讲课声音要大,让全班同学都要听清楚。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 ——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é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 (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 ·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学习课文: 篇8

(一)

1、同学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学习,一定能把这首词学好。下面,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得好,请给同桌打上“”,如果还需要多练习,请给他打上“▲”,并指出哪儿有问题。

3、得“”的同学请举手。好,请你读;再请位同学。

下次有信心得到“”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听听你的信心!)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附板书: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