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优秀12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首席帮助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优秀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

考试后,同学 其实分数只不过是对你这一阶段努力的一个评价,考完后不是盯着它,关键是要弄清失分的原因,及时弥补这一阶段的不足。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我们必须立即总结反思,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才能在未来的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中创造辉煌。

作为考试反思,首先反思的就是平时的学习态度。如果在考试中,记忆性的题目失分过多,特别是记忆性偏重的学科失分多(如政、史、地、生等),那显然就是投入不足,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果许多简单的知识应用中,出错较多,运算能力欠缺,即是反映平时训练不够,这也是学习态度有问题。反思自己平时是否自觉地进行学习、复习;是否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平时拖拉点没事,只要考试前几天,认真一点就可以应付。反思自己是否盲目的学习,有些同学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混过去就算了;有些同学每天有很多的计划与目标,而一天下来没有一个目标能实现。反思自己的学习是否扎实,对于新知识是否只是停留在了解、识记的层次,有没有进行掌握和运用。大多数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解题时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学习态度是决定成绩好差的前提条件,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

其次同学们应反思一下对考试技巧的把握。每次考试总能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考试技巧,如:觉得考试时间不够,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答案写在密封线内,被装订看不到;甚至有学生独辟蹊径,先从最后一道题开始做等等。作为考试的基本常识:先易后难,规范书写,合理分配时间这些习惯,都应该在平时单元测试中要锻炼出来的。

第三,同学们还应反思一下自己的考试心态。每次考试结束,总有同学说,自己太紧张了,没有发挥好。这就是考试心态的问题。这中间有急于表现,展示自己以致眼高手低的;有没按老师要求做好充分复习害怕考试的;有弄虚作假,企图作弊过关的。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考试时,过分的看重分数、名次,无疑会增加紧张情绪,影响考试效果。如果把考试作为找出问题,便于今后学习的一种途径,那你就不会紧张,反过来你会喜欢考试,喜欢把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肯定有原因。吃一堑,长一智。考完后总结反思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起点,有的同学一次考试失败了就一蹶不振,我想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应该做一个学习的强者,应重新找到自己的起点,一定要坚信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用一个好心情,用一种平常心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有了新的起点,就要向新的目标前进、奋斗。有的同学考完后很有动力,列了一大堆复习计划,下了一大堆决心,但是几天过后就又像以前一样了,所以请大家要用毅力坚持学习下来,如果一直像以前,不做出改变的话,下次考试怕又要名落孙山,正如0,你不在前面画一个1时,0还是0,所以请大家能找到起点并扬长补短,努力学习,愿你们的付出会有收获。最后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无志之人长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2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4、8、12、16班共4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为了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素质,以胜任以后新课程改革路上的教学任务,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总结: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化学素养、构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中看重的是学生在该类知识结构的构成过程,个性是高一这个基础年段,广度甚于深度。不能为了高考一味的加深知识的难度,毕竟高一学生不会全部去念化学专业。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透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此刻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以上因素,有如下措施:

1、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潜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透过实验进行。在上课过程中,许多同学从初中升上来时,实验基础很差,有的同学居然连天平也不会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我们高一备课组在整个学期中,全员到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3、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潜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就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潜力的培养,讲题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注重思路的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3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资源匮乏:

高中化学实验室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高中的化学实验室得不到完善。主要由于学校领导及教师缺乏对化学实验的根本重视,投入的资金与精力较少,实验室的设备不足、仪器少,药品难以满足实验需要,如蒸馏、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存在难度,无法确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高中化学实验教师,多是由理论课程教师兼任,他们沿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放任学生自由实验,不管学生的实验效果如何;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练习,以备高考,所以简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的。

以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局限于“应试教育”,高考成为教学与学习的指挥棒,弱化了实验教学的功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以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往往让学生读懂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即可,以讲实验的办法代替了演示实验的过程。再加上多媒体的全面应用,教师又将实验课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虽然这种方法降低了实验消耗,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仅适用于化学实验的补充与扩展。

实际上,化学实验是学生接触化学、认识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

二、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大量的弊端,集中表现在实验资源少、实验设备陈旧、师资力量差以及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低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笔者基于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大教学活动中。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通过增加实验难度等激发学生求胜心。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分组合作与竞争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大对高中化学实验资源的投入。

实验资源是进行化学实验的物质基础,是保证高中化学实验课顺利实施的前提。针对现阶段一些学校化学实验资源缺乏现象,需要做好以下措施:

(1)合理充分地利用学校教室资源,将一些闲置的教室或办公建筑改建成化学实验室。

(2)学校应该加强对化学实验课的重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试验设施。

(3)设立学校实验教学专项资金,用于实验资源引进以及教师实验培训。

3、不断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教师是化学实验课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实验课教学的走向。

(1)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了解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掌握课改下教学内容的变化,基于新课标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课教学目标,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我素质。

(2)教师不仅需要提升化学知识,还应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

(3)化学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轻松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4、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搞好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中学化学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体会化学实验的价值。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与实验方法。

从而加深对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效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在“渗析”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学生会想到鸡蛋内膜、鱼鳔等,那么不妨拿来逐个试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感。

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化学实验。如用墨水瓶可改装成酒精灯,喝水的无色玻璃杯可代替烧杯,矿泉水瓶的上部分可做成漏斗,用输液气管代替导管,用一次性注射器做量筒,用眼药水瓶做滴管,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作点滴板等。

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的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能够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内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以提高化学成绩。

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中的分工协作等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4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普遍现状

高中三年,以两年时间完成新授课,花高三一年时间复习,是国内各中学现阶段普遍的做法。通常一学年的化学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课本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点(大约4至5个月),第二阶段就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小专题复习(大约2个月),第三阶段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大约1个月)。每个阶段都会辅以大量练习与测试,基中不少是重复性练习。

在这三个阶段中,耗时最长的是第一阶段。而以“炒冷饭”的方式进行一轮复习是常见的做法。在这轮复习中,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讲解例题、组织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测验等,学生听课、填写讲学案、做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往往没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没有化学实验,没有真实生动的“情境”。

二、对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几点质疑

以上复习的现状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现状,是师生们都觉得枯燥无趣的,但 许多老师“无奈 ”而“认真”地做着,因为觉得那是“有效”的、“必须”的。下面是几点普遍的看法及笔者的质疑。

1. 掌握基础知识是综合应用的前提,所以梳理知识点是必须的。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才有综合应用这并没有错,但有几点值得思考:①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能替代学生的复习吗?学生仅是填写讲学案和默写化学方程式就能有效地促进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性回顾了吗?从众多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的现状看,通常是教师准备得辛苦、讲得卖力,而学生无精打彩,多凭意志力在维持学习。教师讲得高效并不等同于学生学习的高效。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切的高效都是“零”。②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工作一定要在课堂上由教师帮助完成吗?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所有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有能力自己整理、回顾,而整理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框架及知识间联系的过程。由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看似省时高效,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应当用于完成更有挑战性、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2、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三维目标在高三复习课中是空洞的,至少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纸笔测试并配有标准答案这一评价形式确实使得强化知识点、强化习题训练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调动,没有积极的参与,何以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呢?我们化学复习的现状是不是更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如知识点的回顾和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知识本位的复习课是否该转变成人本位的复习课?

三、改善高三复习课效率的几点策略

1. 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设置一系列涉及到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例如,复习了钠的性质后,设计如下问题: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内,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硫酸镁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饱和澄清石灰水E碳酸氢钙溶液。通过该题,可得到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思:盐溶液中投入钠,先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再从一下几方面考虑1、水的减少对溶剂质量的影响;2、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对否反应;3、生成的氢气对装置的要求;4、反应放热,对实验环境的影响或对溶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在这里,涉及到对反应体系中反应实质的认识,对反应中反应热,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溶质与溶剂的关系的认识。

2. 复习课应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概念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具体事实十分繁杂,这也是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到学习困难的原因。过去的复习,往往更多关注对事实(物质性质、具体反应、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的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深层的概念性思维的能力。高效的化学复习课,应当将教学的重心从对事实的记忆转移到在事实基础上的深层概念理解上。因为深层的理解力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

例如,复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设计如下问题:将一小块钠投入分别投入盛A水 B乙醇C稀硫酸的三个小烧杯内,反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间的置换反应,H+的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的能力可以知道H+浓度的大小,从而解答。真实的化学反应体系的情况是多么复杂啊!在这里,对反应体系中实质的认识,多因素地综合考虑复杂体系中的问题等都是超越了具体化学事实的深层思维,它对学生今后是否能处理未知的新问题有极大的影响,应当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总之,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愉快的学习体验是人健康发展,特别是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我们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学习的刻苦而忽略了学习的乐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合谐统一的,我们无法忽略情感的体验、过程方法的理解而直奔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由于高考评价为纸笔测试,所以高三的化学复习更易让教师产生一种错觉:急切而目标鲜明地进行复习、应试,那就是高效地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会让我们的学生损失太大:损失了学习的乐趣,损失了深层思维的乐趣,损失了交流倾听的乐趣,损失了动手探究的乐趣,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危害巨大,这样的高效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5

化学教学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构成用心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取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潜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理解学生新的合理化的推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能够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 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搞笑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务必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能够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潜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忙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透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资料,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6

在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个性是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透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透过同行们探讨来到达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透过学生反馈推荐来到达对教学的改善,有时透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就有关平常教学中所反思的资料,举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向持续澄清,之后,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知识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齐的。,那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透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观察到现象:

①溶液先呈蓝色;

②Cl2继续通入,蓝色消失→无色。

原因:

①+2I-=I2+2Cl-I2遇淀粉变蓝色。

②5Cl2+I2+6H2O=2IO3-+COCl-+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

①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

②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

③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状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足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状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透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掌握。

这种教后反思资料还很多,如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注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透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匪浅。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7

在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通过同行们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通过学生反馈建议来达到对教学的改进,有时通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就有关平常教学中所反思的内容,举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CO2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直保持澄清,后来,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知识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通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观察到现象:①溶液先呈蓝色;②Cl2继续通入,蓝色消失→无色。

原因:①Cl2+2I-=I2+2Cl-I2遇淀粉变蓝色。

②5Cl2+I2+6H2O=2IO3-+COCl-+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①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②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③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足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状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通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掌握。

这种教后反思内容还很多,如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注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通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菲浅。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8

在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个性是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透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透过同行们探讨来到达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透过学生反馈推荐来到达对教学的改善,有时透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就有关平常教学中所反思的资料,举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向持续澄清,之后,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知识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齐的,那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透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观察到现象:①溶液先呈蓝色;②Cl2继续通入,蓝色消失→无色。

原因:①+2I-=I2+2Cl-I2遇淀粉变蓝色。

②5Cl2+I2+6H2O=2IO3-+COCl-+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①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②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③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状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足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状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透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掌握。

这种教后反思资料还很多,如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注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透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菲浅。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9

论文摘要: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研究有效教学不能只是从一个方面出发,这样视角不免狭窄,我想如果从其反面先来研究无效教学,会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有帮助。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两方面,反思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从而摒弃无效的环节,“净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变得实在而有效。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和迫切要求。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的无效教学行为。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因此,冷静反思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追问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总结这些无效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进而做到从无效到有效。以下本人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作探讨。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即“到位但不越位”,避免造成无效教学。

(1)对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于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容易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特别是在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及理论知识同以往相比,较大的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的时,要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刻意拔高教学目标,造成“淡化双基教学”的无效现象。同时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否则教学过程中将会不经意间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紧张和压力,同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深化。

(2)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有人以为,从教参上抄下的教学目标就是自己的教学目标了,那只能算是通用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你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原有水平的了解定下的目标。20xx年陕西省将开始实行新课程下的首届高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参考《20xx年全国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尤其是课改地区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研究《教学要求》,特别是研究《考试说明》成为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准确把握新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三化学教学的复习目标,并以此提高新课教学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将降低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比《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是《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如果我们老师仍然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案来教学的话,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零教学”。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内容,应大胆的舍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造成教学的无效

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各地启动好多年了。在这期间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参与到各种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带有示范性的课堂中。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手段太多,各有各的有效性。但也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和所谓的“完美”,滥用教学方法,致使化学课堂教学事倍功半,产生了化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盲目的“探究”行为,降低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验探究”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形式的“新颖”真能带给学生新的收益?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探究”,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容易造成“模仿式”的实验操作。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根本都没弄清楚自己做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样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不仅没有得以实现,同时打击了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比如,在我校高一化学公开课中,两位老师各开了一堂平行课——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的化学性质”。其中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制取SO气体的实验装置图及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该老师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该教师也意识到该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在探究前能给学生一定的引导,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梯度。可是在整个探究过程却发现,由于SO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比较繁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而且由于SO气体有毒,不一会儿整个班级充满了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不少学生被吓到了,实验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而另外一名老师则采用多媒体及实验演示法,实验现象明显,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反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SO的性质的掌握反而更佳。

总之,如果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要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甚至对一些实验应该改“探究”为“演示”,这样反而能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2)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喧宾夺主。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速度快,图文声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其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采用。但是,是不是多媒体网络就可以完全替代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就等于教学效果现代化吗?不少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误区。比如在高三复习课上,不少的老师把旧的教学方式——知识点要点、解题过程等毫无变化地设计在课件上,而且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就将幻灯片一晃而过。这种直接将知识“灌”给学生的做法,既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如果课堂上长时间、大容量、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而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如此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于实现。因此,形式新颖的课件设计虽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教师还应尽量避免舍简求繁,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件,课堂上过分强调形式和过分依赖课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根本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3)淡化“教授——注入”教学方法,制约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而今在各种公开课中却可以看到“教授—注入”教学模式正在被化学教师们所淡化。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传统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总之,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有无效益,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并及时去分析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真正做到从无效教学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 篇10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1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资料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此刻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一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资料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潜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构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到达,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能够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状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能够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用心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2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事。

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由于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量较大,但是平时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学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同时保留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实验手册等。这些作业我都能全批全改,但学生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平时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经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听课,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现在的高考都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已经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