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下面是整理的课文《争吵》的教学设计最新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懂得同学之间要多一些谅解、一些宽容,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
3、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联系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言语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5、练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中的4、5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导语,创设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与同学、好朋友闹了意见,后来,自己主动和好了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老师一般会对我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为我们高兴,表扬我们)
是的。可是,有一位家长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却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学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读书自学,了解课文大意。
1、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认读一下课后要求认识的五个生字。
检查是自己读书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读书,自己想知道的内容,知道了哪些?全班交流。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自己准备,然后,把故事讲给给同桌听。指名2-3人在全班讲课文所讲的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示,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大致情节,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抓住重点,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读这个故事,一边读的时候,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那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克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讨论:为什么我们已经和好了,父亲还要训斥我?假设你是安利柯,你会想些什么?从中明白了什么?
(要知错就改,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想自己承认错误,更不应该不信任自己的朋友。)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联系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1.这篇课文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你认为可以分成几部分?
(1)学生自由细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两句 “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3)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研读有关争吵起因的句子。
(1)“我”和克莱谛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造成两人今日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有关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派代表发言。
(2)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句应读好哪几个字?(“只”、“很”、“也”应加重语气)
(3)学生齐读这三句话。
4、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⑴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⑵克莱谛的“好”和“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有条理地说出来。
⑶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5、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三)小结读后感受
1、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
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 团结友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预防、毕竟、不料”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我”和克莱谛争吵的事情中,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一旦发生矛盾应该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对方原谅,相互宽容,和好如初。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提出课前预习要求: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2.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争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天同学们在一块儿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齐读课题《争吵》.
二、学习课文 探究体验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 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板书:安利柯和克莱谛)
b) 他们为什么争吵?(板书:弄脏本子)
c) 怎样争吵?
“今天我和克莱蒂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蒂吗? 预设一:不嫉妒 预设二:嫉妒
“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
莱谛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谛,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
克莱谛得奖引起的。)
“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报复)
“我”的报复使克莱蒂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
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讨论中板书:,无意,故意)
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痕,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相信大
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d)争吵后怎么样了?
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读5-8自然段:
(1)用“——”画出争吵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我的表现:
不安:我觉得不安,气也全消了。
后悔: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矛盾: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2) 用曲线画出争吵后克莱谛的表现的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面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从悲哀的眼神,你体会到克莱谛心情怎样?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读9-13自然段:
“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挨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独自走在街上,克莱谛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找出来读一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三、变式质疑 深入体验
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1) 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 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扩展延伸
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喜欢他什么?
五、作业
联系你平常的生活,写一件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
[教材内容]
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略读课文。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判断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一定的体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心情。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起,老师相信大家也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可以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可以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现在,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可以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
(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Ⅰ “我觉得……多好!”。
Ⅱ 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Ⅲ 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教材分析:
《手指五兄弟的争吵》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以“五个拇指兄弟的争吵”为主要线索,具体讲述了五个拇指开始都以为自己本领强,是最有用的。后来,小主人让它们单独拿起笤帚扫地时,却谁也办不到,最终还是靠大家一起努力,才把地扫干净!故事中描述五个拇指各执一词,相互争辩的对话,简短明了,非常易于幼儿掌握复述并进行表演,而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语言发展也比较好了,因此,选择这样的活动内容,是完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再加上故事所反映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少的一种美好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到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现在大多数幼儿都缺少“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孩子的“霸道”“自私”,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连建构室的活动和桌面游戏也要你争我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合作,合作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新《纲要》中也指出“在与同伴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而“幼儿园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我在中班安排这样一节语言活动,希望对孩子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所帮助。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中“教师应该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因此,我为这次语言活动设计了以下思路:谈话导入---教师利用指偶边演示边讲故事---讨论问题---幼儿实践活动(搬桌子)---师幼一起做手指游戏---拓展延伸
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这次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而活动目标的制定对这次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所以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知识、能力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1、认真观看老师表演,仔细聆听老师讲故事,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2、乐意参加讨论问题,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的道理。
重难点:
确立了重难点,才能在活动中有的放失。本次活动的重点我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使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难点是在讨论问题时,幼儿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与同伴合作。
说教法:
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角色游戏法。
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多种感官参与法
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我也作了以下准备:五个拇指的指偶、笤帚一把、方桌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饭前的手指游戏做一遍好不好?“五只小猴荡秋千,桥下鳄鱼被水淹”游戏结束,老师夸奖幼儿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选择这样的开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师:可是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的故事是小玉的五个手指在一起吵架了,咦!它们为什么会争吵呢?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神气的坐坐好,认真听王老师把故事讲完吧!(提问法及悬疑的开头能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认真的聆听,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二、教师利用指偶给幼儿边演示边讲述故事(以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老师戴上准备好的指偶,边演边讲。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岁至5岁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得到初步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师:小主人小玉要睡觉的时候,听见五个拇指在激烈的争吵,它们都说自己最有用,瞧不起同伴,还理直气壮。大拇指说:“人们都叫我大拇指哥,小玉夸奖别人总是举起我说你真棒!”食指说:“大拇指没有我高,小玉最喜欢用我蘸东西尝味道了。”中指说五个兄弟当中数它个子最高,是最有用的。无名指说:“人们都喜欢我,总是把最漂亮的戒指戴在我身上。”小拇指也嚷嚷开了:“小玉耳朵痒痒的时候总是用我来挠一挠。”正当它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小玉让它们试试单独拿起笤帚把地扫干净了,几个小家伙都一一尝试过,却谁也办不到。后来还是大家一起努力,才把地扫干净。当小主人再问它们谁有用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有用,团结起来力量大!”
三、讨论问题(这个环节把提问、谈话和讨论有机结合,能让幼儿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师:1.五个手指兄弟单独扫地为什么办不到?
2.五兄弟同时进行为什么就很快完成了?
四、实践活动(新《纲要》指出“幼儿园不同于小学,幼儿需要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环境来帮助他学习,让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获得经验,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个别差异,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发挥的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我选了班级里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物品、爱闹矛盾的一个幼儿过来搬桌子,我知道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当他搬不动时,如果无需提醒,有人能主动帮他把桌子搬回去,那么这次语言活动的难点也就解决了,否则还要反复提醒强调。
五、手指游戏(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不应该只是孤立的、分割的。它应该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安排游戏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幼儿最有效、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本次语言活动的结尾,我又安排了手指游戏,让幼儿和我一起一边说,一边做:
老大有力气,(伸出大拇指)
老二有主意,(伸出食指,指一指太阳穴)
老三个最高,(伸出中指向上举)
老四有志气,(伸出无名指)
老五个最小,是个小弟弟。(伸出小拇指)
五个兄弟在一起,团结起来力无比!(攥成拳头)
活动延伸
准备利用下周二下午的室内活动,让幼儿团结协作打扫我们教室的卫生,活动形式可以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做一件事情,如擦桌子、扫地,使每一位幼儿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团结起来力量大!
《争吵》教学反思
选课之前我一直犹豫不决,《争吵》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语言的训练点也不明显。但是这又是一篇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文中有多次对话。因此我就抓住这一特点,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
同时也不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一次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堂效果比我想象中的好一些,学生配合积极。从没发现班上的孩子有如此的潜力。原来学生总是喜欢被表扬,在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之下能发挥出无穷的潜力。
不过,在教学时,我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在质疑解疑的环节上花了太多时间,以至于原定的内容没有上完,这方面还有待我好好学习。
《争吵》教学反思
《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课后感觉还是有几处亮点。在教
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
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自己在与朋友之间有矛盾时,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上完《争吵》后,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积极参与。
《争吵》一课教学反思
《争吵》一课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大人和孩子不同,在大人眼中豪不起眼的小事,在学生心中却是不得了的大事,所以我们不明白学生为什么老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告状,课文在人文主题方面,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小磨擦。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气讲述,细致地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的知错却没有勇气认错的矛盾心态,“我”对往事的回忆,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父亲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这是课文的精髓,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争吵》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争吵》这一课。
第一段我要求学生先自读,然后解决几个问题。“谁和谁发生了争吵?”“他们为什么要争吵?”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完全有能力回答。
但在讲到他们为什么争吵时,学生的答案就不能统一了。李扬说:“因为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莫可焱说:“那是小石匠的本子,因为是老师要‘我’抄的。”接下来更好玩了,学生全 “跟屁虫”似地学莫可那样回答。学生的思维全停留在“弄脏了本子”上。怎么办呢?本想着这个问题学生应该会的呀。这“拦路虎”不解决接下来可怎么学?
赶紧想办法。
从生活实际来启发吧。“朱健文,你的同桌是你的好朋友吧?如果他不小心弄脏了你的本子,你会同他争吵吗?”孩子毫不犹豫地摇摇头,还双手一摊,耸耸肩膀。连着问了几个孩子,回答都是如此。我乘胜追击,“大家都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知道安利柯和克莱谛是好朋友。那为什么安利柯那天会因为这点小事而与好朋友争吵呢?”这时学生开始思考了,有的马上就看起书来。我平时一直都是教孩子要学会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我也在静静地等待着同学们的答案。
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传来,“因为克莱谛得了奖。”听到这等待已久的回答,我一下激动得大声叫:“刚刚谁的?”学生不明就理,反面吓得不敢出声了。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语言和缓地说:“刚才那个学生说得有点靠边了,请他继续说。”这时,郭均鸿才敢站起来。“我从‘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那里可以看出来。”
马上让学生找到这句话,陈小清又抢着回答:“那是因为‘我’嫉妒他。”又赶紧叫学生跳上去找到“嫉妒”一词。学生似乎有些明白了。接着,我让学生将这一大段读一次。
学生终于明白了!
虽然这节课在这个地方花的时间比预设的要多得多,但我认为值得。毕竟,老师要及时地抓住课堂生成资源。
《争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克莱谛从争吵到和解过程。课文拓展时,许多同学都表决心:今后要和同学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刚上完这篇课文,课间休息时,我班的两位男生拉拉扯扯的来到办公室告状。我问什么事?其中的大个子说:“我发本子的时候不小心撕掉了他的本子皮,我赶紧说是不小心,他硬说是我故意的,伸手就打我。”我问小个子是这样吗?他说是。
我没有批评他,我随即问他:“早上的那篇课文题目叫什么?你记得吗?”他张口就说:“记得,叫'争吵’。”“他们两人为什么事争吵的?”在我的暗示下,他低下了头。腼腆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老师我错了。”我笑了笑说:“不该给老师说这句话,应该给谁说?”他用手碰了碰大个子的手。我看时机成熟了,就让他们两人回教室去。我从窗户里向外望去,只见他俩手拉着手,说着,笑着向教室走去。看来他们此时更加理解了课文中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的含义了。这篇课文到此时我才感觉上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