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

必修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2、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概括能力很重要,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明确:

——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

——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

——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

——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冬雪图”“旱冬逍遥图”

(同学们有更好的概括,谁说得好就用谁的,不过,此处不应多化时间。)

4、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可讲细一点)

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5、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6、第10段,照应了哪里?

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大致明确:

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以上可突出几点或一二点来讲,不必俱到)

8、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四、课外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

《江南的冬景》教案 篇2

wangaoyu

一、导入  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 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一 高一(9)班 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二 高一(9)班 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欸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漫步于湖边的郁达夫先生,微微闭上双眼,深呼吸,仿佛嗅到了阳光的气息,带着淡淡的清香,带着丝丝的温馨;静下心来,用心谛听,仿佛听到了阳光的窃窃私语,那么轻柔,那么和煦。郁先生不禁张开双臂,揽阳光入怀

[1]

学习目标: 篇3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江南的冬景》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学习重点】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作者介绍】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沉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郁达夫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积极抗日,在苏门答腊,被迫做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后被日本宪兵杀害,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煮茗  (    )      蛰居     (    )     亘古(    )      晕头转向(    )

赭色  (    )      绿林豪客 (    )     正月(    )      槎桠    (    )

剥花生(    )      夹层     (    )     中间(    )      湖沼    (    )

煊羊肉(    )      曝背     (    )     闽粤(    )      远阜    (    )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                  (2)野人的篱落:                  (3)丰腴:

(4)碧落:                  (5)远阜:                        (6)冬霖:

(7)直截了当:              (8)恣意:

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     的情调。(a、明媚 b、明净 c、明朗)

(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         ,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 b、肃杀 c、凄凉)

(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    的机会自然也多。(a、逍遥 b、潇洒 c、悠然)

(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a、居住 b、居家 c、蛰居)

(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a、记忆 b、铭刻 c、铭记)

【文本研习】

1. 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的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讨论回答】

2. 为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讨论回答】

3.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讨论回答】

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讨论:

4. 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讨论回答】

2. 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以后,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讨论回答】

3. 这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和谐,试作简要分析。【讨论回答】

【课堂检测】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1)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国冬天:

江南冬天: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3)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4)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

闽粤冬天:

江南冬天:

(5)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征:

阅读文本中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文段见课本p76-77两段)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3.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

4.“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5.“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6.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

(1)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                            (不超过15个字)

8.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题:

【小结、学习反思】

《江南的冬景》(教师用)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略)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隐居起来      (2)野人的篱落:乡村的篱笆。

(3)丰腴:丰满。                     (4)碧落:天空。

(5)远阜: 远处的土山。               (6)冬霖:冬天久下不停的雨。

(7)直截了当: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8)恣意:放纵,不受拘束。

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

(1)c (2)b (3)a (4)c (5)b

【文本研习】

明确:

1. 晴暖温和 可爱 明朗的情调  优美闲适  和煦温润

2.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3. 第1至4段,第6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其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第7段,写了江南的微雨。第8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第9段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将话题引到“散步”上来。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

《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第五段,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

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讨论:

4. 第5段作者写到江南的植被(实写)。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第7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虚写)。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第8段写到了江南的雪(虚写)。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避实就虚地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 不能,作者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诗歌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江南雪景推向一个新的意境,增强了散文的意趣,也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心境闲适。

6. 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课堂检测】

1.作者笔下的江南当是指长江以南、闽粤以北地区,以江浙 文中有这样一些具体语句:①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尊了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④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

2、(1)北国冬天最有劲;门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屋内温暖如春,闲食与节期更让人怀恋;江南冬天温暖可爱,可以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是读书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江南冬天则有明朗的情调。 (3)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调,大致可抵得过。 (4)闽粤的冬天过于和暖,以至像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不像冬天;江南的冬天有独特的冬天特征。 (5)德国南部地区四季变迁与江南差别不多,冬天均适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 江南冬天的特征:晴和—润泽如春: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调;不肃杀,有生气;有画意,有迷人的美景。

3.悠闲

4.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5.“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6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7、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

8.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也对)

《江南的冬景》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2、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3、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4、通过诵读,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郁达夫(1896--1945), 原名            ,字            ,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21年完成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1923年写小说             和              ,这是他创作发展的高峰。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有《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煮茗           煊羊肉           蛰居             间或             曝背     铭刻           闽粤             丰腴             乌桕             赭 槎桠           远阜             恣意3、识别下列形近字蛰            渲             恣              茗            腴蜇            暄             姿              铭            谀螫            煊             咨4、积累下列词语(释义)静谧聆听万籁煮茗煊蛰居垂暮恣意享受闲步逍遥狂放不羁亘古如斯青天碧落莫名其妙地滨大海物阜民丰5、辨析下列近义词(1)袒露    裸露(2)粗犷    旷达(3)景况    景遇(4)悠闲    安闲      清闲(5)蛰居    谪居三、文本导读(一)自主探究1、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事物的独特之处。景物描写也应该写出对象的特征:晴天丽日、和风习习是一种特征;西风猎猎、风雨凄凄又是一种特征。那么,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季,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呢?2、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所谓“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题集中、写作思路确定。“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灵魂,好的散文应当是“形”与“神”的对立统一。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又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二)合作探究1、在写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风情描写,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古人笔记大多如此。“民俗”体现着“民情”,他能很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2、在散文写作中引用诗文,不是一种单纯的嵌入、点缀,它应当是一种“契合”,应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同时也应当增强文章的文化质感。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其表现的主旨是什么?3、写文章讲究笔法,如《诗经》“六义”中的“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有时候用笔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候则可以宕开一笔,再转入正题。但这些均非闲笔,是立意笔法所需。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开笔即写北国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喜欢徒步旅行的情景,这些是不是闲笔?4、宋人韩拙在其《山水纯全集·后序》中写到:“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也,故人之合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即“人物”画入画中,可使“景物”尽乎其妙,画理如此,作文之道理亦然。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但却在好多处写到了江南冬日人物的活动,对此应如何理解?四、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1、这篇文章写自己所尝的冬天的         ,着重在写白马湖的             。2、《江南的冬景》中描写冬日的画意,颇有诗趣;这篇文章写冬日也颇有“诗趣”,不同在于江南冬天的景物给作者感觉是            ,白马湖的冬天给人感觉是                  。在写法上,两者又各侧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着重是           角度来写的,后者主要是从                  上写的。3、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白马湖之冬”的特点。

《江南的冬景》学案答案二、整体感知答案略三、文本导读(一)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绘出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把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江南的冬景,与内心的主观色彩——可爱、明朗、美丽、迷人,自然地融为一体,全文紧扣“可爱”二字,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2、本文采用“以情驭景”的手法巧妙地将江南冬景与个人情思自然地融为一体。写出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情调,也抒发了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眷恋、热爱之情。作者选取了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寒郊散步、江南雨景、冬日雪景等一幅幅优美惬意的田园画、人物画,还引用了大量的诗词,选材上无拘无束随意挥洒,但无不饱蘸着作者对江南冬天浓浓的喜爱之情。情和景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二)1、本段文字用北国之冬对比写出了江南之冬的特点:(1)树叶不至于脱尽(2)寒风吹得时间短(3)地温高,有鸟雀的欢叫(4)老人和孩子不必躲在屋里过冬,可以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郁达夫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景,将不同品质的美烘托出来,因而舒缓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胜。2、作者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江南冬景,引用了不少诗句,这些诗句的运用,使文章在主旨的体现和文学趣味上大有作用。如:“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是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引用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冬日山野的蓬勃生机。“暮雨潇潇江上村”是唐五代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中的诗句,是为了体现人在江南雨日“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豁达胸怀,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3、不是闲笔。作者开笔写北国冬天的人们的活动是引子,是陪衬,是为了引出对江南冬景“可爱”特点的描写,并突出江南之冬与北国之冬的区别。文中一再提到了北方的冬景乃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这些都是对比手法,以此突出江南冬景晴和、宜人的特点,突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4、人是景物的主宰,是景物的核心。本文第2段写“老翁小孩在门前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生涯”。第5、6段写江南冬日寒郊散步,去体验“特异的恩惠”。这些图景都是江南冬景可爱特点的具体化,使作者的感受更加真实可感。最妙的是第7段的冬日农村图中的“几个喧哗的酒客”,意境朦胧,给人留下了丰富想象的空间;第8段中“喜欢弄雪的村童”的“报告”,给美丽的画面上平添了几分灵性。景物中有人的活动,使原来可爱迷人的景物更有灵气、更有生活气息。四、1、情味    风  2、晴和,清朗,富有生气,诗情画意。  天寒地冻,寒风怒号,湖水澎湃   视觉   感觉 3、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并非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为了衬托“忽然寒风来了”天地变色的情形,两相对照,更能突出白马湖冬天的风的“情味”。 4、白马湖究竟是南方,冬天下雪较少,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太阳好而无风,则和暖得不像冬天,可以曝背谈天;有风的时候,则荒凉萧瑟,天寒地冻,松涛如吼,山湖变色,有声有色而极尽“冬寒”之至。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篇6

一、文学常识

选自《春秋左传注》。《左传》是《春秋左传》或《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因其叙事丰富,语言简洁,描述生动传神,又被看作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始祖。

二、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三、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外交使节;今义,行装。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②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驻军。

与郑人盟盟:结盟。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削弱。

⑤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

⑥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以……为边邑。

五、重要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

2.其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他,指代郑文公。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它,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3.且

且贰于楚也(并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

4.焉

子亦有不利焉(啊,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何,为什么)

将焉取之(哪里)

5.之

公从之(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的)

行李之往来(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提宾标志)

六.特殊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句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