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1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

本课标题

网络信息检索

所需课时

1

总序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了解搜索引擎。

教学重点

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学难点

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掌握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使用主题目录进行检索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路线。

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了解主题目录对因特网资源列表的管理方式。

找到网站登录网页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重点是了解搜索引擎相比主题目录的优势。

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了解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

检索质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需要认真把握。

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了解全文检索技术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运用双引号是用好全文检索技术的关键。

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了解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工作原理。

理解网络信息蜘蛛、机器人的'作用是关键。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检索信息?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减号的用法在不同搜索引擎中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因特网上的资源都是存放在各种服务器上的,我们只有通过URL才能访问服务器上的信息。你能马上告诉我某一个网站的网址或某一个文件的URL吗?

说明信息检索对我们利用因特网资源的重要性,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活动:参照教材例子,每位同学通过新浪或雅虎网站主题目录查找感兴趣的内容。交流:临座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活动的结果。

2、设问: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活动: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网站的登录。

讨论:安排一名同学汇报一下网站登录的注意事项。

3、设问: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活动:使用搜索功能查找前面活动中需要查找的内容。

讨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优势。

4、设问: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活动:分组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用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中进行检索,并记录有关数据。

交流:各组同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哪个搜索引擎较为优秀。

5、设问: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活动:对使用双引号和不使用双引号作为关键词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检索。

交流:分小组讨论加双引号的作用,以及全文检索技术的原理。

6、设问: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活动:分小组活动,根据有关资料,了解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

交流:汇总各个小组的方法,共同归纳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

7、设问: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检索信息?

活动:参照教材实践体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关键词中的空格和减号运算符的操作。

交流:各小组分别汇报活动情况,共同探究规律。

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

(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

8、自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搜索引擎”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搜索引擎的作用,了解基本原理。

三、小结。

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

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建立文件夹、下载资料等知识学生都已学过,这一课重点突出分类保存的优越性,要传授一些操作技巧,如强调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将图片通过“另存为”的方法保存到相应的位置;根据需要下载文字,可以通过将网页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并保存起来的'方法减少一些不需要的代码等。

幻灯片制作中,主要介绍了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应注意背景与文本等内容的协调,避免利用图片作背景而使整个版面变乱。

在交流中,除了交流作品外,应让学生多交流一些制作时的经验、感受,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2.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

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3.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

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5.整理作品。

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录音机的录音。

二、教学任务:

怎样使用录音机来录制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混合音的录制

四、教学方法:

交流协作、任务驱动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歌,某同学在获得全校“小歌星”比赛一等奖。他想永远记住这美妙的时刻。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用电脑把自己的获奖歌曲录制下来,制成光盘。你也想录制自己的歌声吗?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吧!

(二)准备录音

用电脑录音,必须具备的硬件是:声卡、麦克风和音箱。同学们检查一下你用的`电脑是否有这些硬件呢!

请同学们播放一段音乐检查你音箱的声音是否正常。

(三)录制声音

1、打开录音机

用电脑录音还需要录音软件,我们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软件“录音机”录音。“录音机”软件简单、实用,它可以录制、混合、编辑和播放声音。单击【开始】à【程序】à【附件】à【娱乐】à【录音机】,启动录音机程序。“录音机”程序窗口如下图所示。

“录音机”既可以录音,又可以播放Wav格式的声音文件。

单击“录音机”菜单:【文件】à【打开】,就可以播放指定的声音文件。打开指定的声音文件

【试一试】打开你的电脑中的一个声音文件,并播放它。

(四)录制声音【操作步骤】

第一步:单击菜单【文件(F)】à【新建(N)】,新建一个录音文件。

第二步:单击录音按钮后。对着麦克风说话,开始录音。

第三步:单击按钮,停止录音。录音结束后,单击按钮播放录音。

如果要保存录音,单击菜单【文件(F)】à【保存(S)】。录完声音请同学们检查你的声音是否正常。

注意:每次录音都只有一分钟,如果超过一分钟的录音,声音还没录完,再次单击录音按钮,“录音机”将接着刚才的录音继续录。

任务一:请同录制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并保存到D盘。阅读P62-63内容完成任务二

任务二:打开你读的古诗插入背景音乐。(音乐在文件接收柜内)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网络是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平台。本章在此基础上介绍ip地址和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机实践,让学生慢慢接受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这样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ip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的分配和分级的管理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农垦总局直属的一所高级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全省的各个农场,由于农场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教学基本都是零起点,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略有了网络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管理办法

(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以从学生“动手”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的“动手”中解决问题为主脉展开的。

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2)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的引入

情景(教材p35)xx年7月,江西省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网络进行赌博的案件。专案组经侦查发现,用于赌博的计算机在网上登录的总服务器ip地址为广西柳州市……(以下略)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学生思考问题:

公安机关是如何发现赌博地点的?

ip地址是计算机的一种标识,对应了网络中相应的物理地址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景,并引出ip地址概念

新课学习布置任务

[任务1]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和“159.226.1.19”,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体验ip两种地址的转换。(教师给出互联网上的两种地址的转换资源。例如下列地址:http://210.29.192.16/acstar3/analyse_ip.php)

[任务2]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与周围同学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

1,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在任务设计时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带着“任务”中的问题,探索交流,小组互助,量力而行完成操作任务。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6

第9课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创建文件夹。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把自己创建的文件存放在文件夹里,进行分类管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练习操作+作业完成 教学重点:创建文件夹及文件夹的命名与保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本节课学习自己创建文件夹,并通过学习,能够把自己的文件分类存放在自己文件夹里,便于管理文件。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夹

Windows把计算机硬盘里的各种文件根据不同的用途,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类似文件柜的抽屉里,这些“抽屉”,就是文件夹。 就像抽屉可以再分在分成许多小格一样,文件夹内也可以再建立文件夹,我

2、如何创建文件夹

在建立新的文件夹之前,首先应该确定这个文件夹建在哪里,是直接建在打开的硬盘(根目录)里还是建在已经建立的文件夹里。下面我们就学习在“我的文档”下面建立一个新文件夹。

(1)首先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其次教师总结创建文件夹的方法

①在桌面双击“我的文档”图标,打开文件夹。

②单击文件菜单。在“新建”的子菜单下选择“文件夹”,然后单击; ③“我的文档”下面就建立了一个新文件夹。

(3)最后,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请“小老师”提供帮助。

3、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

文件夹的命名规则与文件的命名规则完全一样。

文件和文件夹都可以改名。下面我们将“新建文件夹”改名为“学习”。

(1)在“新建文件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2)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并单击“重命名”。

(3)输入新文件名“学习”,然后在虚框外面单击右键(或者按回车键)确定,文件夹的`改名就完成了。

三、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在认识文件夹的基础上学会新建文件夹,在掌握文件夹命名规则的前提下给文件夹命名和改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学生认识文件夹,教师演示新建文件夹,让学生自学文件夹命名规划的内容,大家合作探讨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通过一堂课学习下来,学生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7

本课标题

信息资源的下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的方法。2、学会如何将每一网页中的其中一段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

教学重点

掌握怎样快速地下载网页中的各种信息资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下载信息资源的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协同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提出的任务。

利用计算机展现黄河上游大面积植被破坏的画面和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灾难的画面,然后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题建立一个电子作品,来教育周围的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从任务中分析出本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标。

1.怎样从网站上下载与黄河有关的图片;

2.如何从网站上下载一些自己想要的黄河现状的文字资料;

三.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1、 自主探索

让学生各自结合教材上的内容,操作计算机,先自己学习,然后同位之间,小组之间共同讨论,把以上问题初步解决,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一定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二是边看书边操作,对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作好标记。

2、 协同学习 加深理解

第一步:请同位同学互相讨论一下你自己的收获,看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第二步:请以小组为单位,先由组长收集每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看能解决的就把它解决,解决不了请问老师或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请教)。

第三步:请每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在组内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最后由组长整理好你小组的学习情况,准备向全班汇报。

3、 汇报交流 深化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和碰到的问题。

四、利用知识,完成任务

上网查找资料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然后经过自己的简单的处理、组合制作自己的作品,但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在下载资料之前,先要确定自己要制作的作品主题;二是从网上要有目的的下载资料,不能把一些无用的信息也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那样会占用自己计算机的宝贵资源;三是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一定要对下载的信息筛选后再进行组合,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制作出一份关于保护黄河的'漂亮的电子作品,可以是板报形式,也可以是幻灯片形式,同学们快快动手吧!

五、评价交流 突出目标

将部分同学的成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对其进行评价(分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总结)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已经掌握了如何迅速的查到自己想要的网址,并能够独立地从网上下载各类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文件等,大部分的同学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自己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组合,制作出基本满意的电子作品,课后老师要求大家还要再上网去找更多的引起黄河变化原因的资料,争取制作出更加漂亮、合理的倡议书,争取早日通过网络发送到各级环保组织,老师也非常愿意通过你的呼唤,能够给人类以启迪,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策略的特点

1、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2、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形。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只是空中楼阁。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的种类

1、主导式教学策略

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优点:

(1)教师能在教学中随机增删、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

(2)教学校率高,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较多的教学信息;

(3)对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1)学生自身智力投入相对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好;

(2)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时较为被动,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自学式教学策略

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并鼓励学生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优点:

(1)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2)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1)往往可能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估量出入太大,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花费太多的时间。

(2)学习的成功与否太多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对差生的学习不利。

(三)、教学策略的载体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1、常用教学活动程序有:

传递――接受(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它在教学实践中经久不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但学生在此教学活动中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

引导――发现(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此困难得欲望,然后主动去思考面临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产生假设,独立运用各种思维操作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得到正确结论。此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学生需有一定的`先前经验储备,即我们常说的“基础”要好。

示范――模仿(定向――随从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这种教学活动历史久远,是教学 教师在“定向”阶段要向学生演示学生要掌握的行为技能的具体动作及操作原理,在“随从性练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分解,学生作模仿练习,在“自主性练习”阶段,学习者反复练习,使技能达到熟练。在“迁移”阶段,学生利用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活动程序是我们现在应用较广泛的。

情境――陶冶(创设情境――参与各种活动――总结转化)。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场景,可通过语言的描绘,也可实物演示,用音乐来渲染,来激励学生的情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加入活动,使学习潜移默化地进行,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总结中领悟到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达到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目的。

2、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把它分类,是为了使各类教学目标都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得以实现,而不至于某些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被忽视)

与认知目标有关的: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等。

与情感领域有关的学习:强化法、情境教育法等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当如何选择和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只有运用于相应得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常用形式有:集体授课式、小组学习式、个别化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9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经过一年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计算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行为养成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进机房前准备好需要的物品,上课时也能小组间相互合作,电脑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新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精选了最实用、最新颖的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心理及认知结构的特点,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等原则安排以下几个主要模块:

新知园:通过给出的&“任务&”或活动传递知识、培养技能,并采用卡通人对话方式提示操作技巧、步骤或进行问题过渡达到醒目、自然、提高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目的。

大显身手:通过设置问题或项目引导学生练习、研究,以检测大家是否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又进步了:通过对同学们所进行的项目的评价,激励大家不断进步。

问题口袋:引导同学们把在学习中未曾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以后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聪明驿站:提出与&“任务&”或活动相关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培养同学们研究、探索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你知道吗:给出与&“任务&”或活动相关而需要进一步扩展的知识、技能,供同学们进一步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及各部分功能;了解本单元相关概念(如硬件、软件、压缩、复制、粘贴、删除、剪贴板等);了解常用计算机软件;了解Windows桌面、窗口的组成;了解文件夹的树状结构及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界面及作用。

2、技能目标:

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掌握文件/文件夹的选定、建立、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掌握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操作。能理解任务的要求,根据既定任务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能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如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区分、文件资料的分类整理);能比较、鉴别、阐明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复制、移动等);能阐明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如概念的理解);能熟练使用Windows98操作系统,完成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

知道并遵守机房的操作规则,形成正确的使用习惯;感受相关的计算机文化和道德规范;逐步增强自律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的同时,设计好每节课要做的练习,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2、充分利用好《练习与评价手册》,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同时,查找自己的不足与收获,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

4、理论部分可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如先欣赏相关内容的学习课件与学生阅读课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学,后采取练习题的方式检测所学知识,可将课本练习、练习与评价手册中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的,这样理论知识仍然可以在机房完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5、实践部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用课件创设情境(如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可以利用文件内字符的操作为切入点),以电脑为意义建构工具,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交流反馈、总结规范等环节,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中,可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方式,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任务,提高课堂效率。综合实践可采取&“打擂台&”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单元知识,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0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那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这一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认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法曾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高效地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创新的教学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解。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营造的情景,提出学习任务,围绕共同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一种认知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通过搜索相关知识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归纳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和规律。。“任务驱动”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探究”,创造了以学定教、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来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贯穿自主探究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承、紧密结合,通过一个个课堂教学步骤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如下:

1.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中,采用“情景体验”或“任务实例剖析”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例如,通过给学生创设“做一张送给母亲的生日贺卡”、“当一回电脑小画家”等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修改与编辑文章”等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给出实例做为学生学习的总任务给予展示和剖析,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有利于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是基础,是引领,是关键。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切的情景中提出任务,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实践,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使困难在小组内解决,使探究因众人的思维更深入、更开阔,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少、教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等难题。

3.教师总结。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的方法、规律,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总结和提炼,从而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方法规律等要点。

4.任务迁移。

知识的学习是达到“应知”的目标,技能的学习是达到“应会”的目标,而学习的迁移则是要达到“应变”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方法、规律等经验能否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教师可以设臵出迁移的任务和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学到的这些有效地经验和信息技术技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5、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自学效果的评价以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基础,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充分展开。可以使用电子教室等展示工具开展学生成果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主创新、合作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沿着乐学、会学、善学的道路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其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任务布臵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设臵的任务要能吸引学生。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设臵任务的内容要体现出学生的活动性及活动的效果性。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要能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能将任务等同于练习,把传统讲授课的作业当作任务,如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在教学行将结束时,布臵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认为这样的教学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由此导致任务驱动异化为完成练习的汪洋,学生负担加重,反而剥夺了学习的积极性。

⑵设臵的任务要有层次。任务设臵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针对学生差异情况,布臵不同层次的任务,对水平弱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示例完成基本操作任务,而水平强的学生则要对任务进一步完善提高,同时探索相关方面的其余的知识点。

⑷注意任务设臵的合理性。合理的任务,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也会更清晰。

⑸任务要明确,小组合作要有实效。教师提出任务的语言表述要准确,以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设臵的任务越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方向就越清晰,任务完成时更易操作,小组交流、讨论和评价就更具体,检测标准更统一,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掌握和评价。任务驱动一般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要防止合作的虚假性,要么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小组形同虚设;要么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充当“救世主”,帮小组其他成员或其他组完成任务。这样必然造成不少学生躲在同伴的背影中,搭便车,滥竽充数,蒙混过关。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⑹教学评价不能过于简单化。要重视任务完成的结果或作品的评价,不能忽视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不仅重视“成品”的评价,还要关注“半成品”的评价,不能重视优秀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和褒扬,忽视不佳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和表扬。我们说,即使有时出现学生未能完成“任务”或完成的质量很差的情况也是允许的,一方面,如果给予充足的时间也许他们就能完成任务甚至完成得很好;另一方面,学生只要经过了自己的研究探索,做出了努力地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验),这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成功。因此,要适时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努力,安慰和鼓励学生,克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绪,勉励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可能下一次他(们)就会还你一个惊喜,而不能一味表扬先进,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价值。

四、关于“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

不能把“任务”当作外在的、孤立的静止物,把学习当作教师通过“任务”来“驱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使“驱动”异化为“驱使”,一种自上而下的、充满压力、控制和权威的“驱动”,学生则处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流水线上,“像牛一样被驱赶”,缺乏自主和自我定位的时空感。简言之,学习被误解为应付任务,“任务驱动”异化为“任务的驱动”,一种外在的驱动,而不是学生内在动机的自我驱动,如此又如何来寻求学生主体的解放呢?结果只能是,在尚未消解师生之间的二元对立,又导致了“任务”与学习者的二元对立,甚至于,人成了完成任务的工具,而任务反成了教学的目标。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新型的任务驱动教学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重新认识:

一是关于任务的内容:“任务”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反映了与学习者相联系的客观世界;也就是说,任务不是凭空捏造的,任务设计要把学习者所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浓缩于任务,使学习者与任务的交互就是学习者与真实世界的交互,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来“学习”和“认识”不相关的“任务”。

二是关于任务的创设,它不是也不应成为教师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师生共同的事情,学习者对他所学习和生活的世界有深刻的体会,缺少他们的参与,将影响任务的“真实度”;或者,采用更为开放的任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自己的任务。

三是关于学习者与任务和教师的关系:任务作为学习者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它与学习者紧密相连,学习者在与任务和教师的对话中开展学习;教师是任务的创设者之一,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他们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任务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成为教师“奴役”学习者、迫使其学习的手段,如果这样做,只会将任务和教师“神化”、“魔化”以至“目标化”,把学习者“奴化”以至“工具化”,使学习者与“任务”的关系相互疏离。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更能够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追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的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有优化的教学设计,有活跃的课堂状态,有及时的教学反思,再加上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脚踏实地,认真规范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计算机机房不足3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四、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