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回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欣赏日常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介绍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学习方式:独立学习、组织交流
学习任务
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通过观察,认识圆锥的顶点、面。
(1)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讨论、交流,认识圆锥的高。
(1)圆锥的高在哪里?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活动二】测量圆锥的高与圆柱和圆锥的区别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学习任务
1、出示圆锥形教具,引导: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
2、小组讨论,动手合作测量圆锥体的高。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4、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注意: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上面的平板要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5、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6、动手操作转动一根贴有直角三角形硬纸的木棒。
7、说说各自的发现。
8、交流圆锥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圆锥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几何图形上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再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2、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1题。
投影出示课本上各个物体的图片,指名说说每个物体由哪些图形组成。
3、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连一连,再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顶点:1个
面:2个 侧面(曲面) 底面(圆)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1条)
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问: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
3、出示三个分数:3÷4、6÷8、9÷12.变为比,并比较大小
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的结果.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质。
交流: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比的后项、除数是0没有意义。
二、学习化简比
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
14:2154:18
教师引导交流:怎样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或用求比值的方法算,最后结果仍然是个比。
1÷10:3÷83/5:5/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1.25:42.7:1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练习:化简比
60:245/8:7/245/4:0.75
三、练习
自主练习5、7、8
四、小结: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朋友”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能说说教室里哪些同学是你的朋友吗?
指名回答。
谈话:在将近六年级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如两个数的乘积是1,就可以说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哪些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呢?怎样找这样的两个数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7,学生独立完成。
(2)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 和 互为倒数。可以说 是 的倒数, 是 的倒数。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算式里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4)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小结:倒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分别找出 和 的倒数吗?
提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各组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小组讨论:引导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7题。
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的倒数,并选择几个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独立宛成,再集体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六第19题
练习之前明确要求:观察每组的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写出的倒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带着问题边写边观察。
全班交流结果,板书每组里各数的倒数。
提问:你发现每组数和它们倒数的特点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提出:从这四组数可以看出: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几分之一的倒数是几,几的倒数是几分之一。
4、做思考题。
启发:联系倒数的意义想一想,要使三个分数乘积是1,[板书:( )×( )×( )=1]必段符合什么条件?
引导:通过交汉我们知道,三个分数乘积是1,其中两个分数的乘积和第三个分数互为倒数,你能在这七个分数里分别找出这样的3个分数吗?试着找找看。
学生先尝试练习,再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计划: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生活中的比练习课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练习,完成课本第51页的第3题和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软尺。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说一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
二、基础练习
(一)填一填。
1、甲、乙两种方砖,边长分别是80厘米、30厘米。它们边长的比是():();它们个
积的比是():().
1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2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比5
值是().
3、美术小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4、小明家养15只鸡,5只鸭。鸡和鸭的只数比是():(),比值是(),
表示()是()的()。鸭和鸡的只数比是():(),比值是(),表示()是()的()。
85、=():()=()÷() 9
16、():()==()÷6=6÷() 3
(二)对还是错。
1、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4:23,那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23:24.()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 3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2:3,就是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长是3分米。
4、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那小红和妈妈的身高比是1:158.
5、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50,糖是糖水的
(三)求比值
28226:390.25:1.21::250克:1.2千克39151.() 50
(四)练一练
课本第51页的第3题。
1.独立思考、组内讨论、汇报交流
2.独立思考后交流
说说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比和比值)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比值越小,坡度越平缓。)
三、实践活动
量一量,找出你身体上的“比”。
组内合作测量、写出找到的比并计算比值、汇报交流。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介绍黄金分割比。展示雅典古城的巴台农神庙和它的剖个图。
五、全课总结
对比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与同伴说一说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题。
2.浸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教具准备
1.自制两套三层复式投影片。
2.投影图片3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出示投影一)
1.口算:
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5个12是多少?
(2)3个14是多少?
列式:
(1)12+12+12+12+12或125
(2)14+14+14或143
题中的两个式子哪个简便?(125,143)
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吗?(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这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它对于分数乘法适用吗?
(二)讲授新课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多少块?(投影)
2份。)
听回答,老师边重复边投影(三层复式投影片)。
把一块蛋糕(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覆盖平均分的9份),取其中2份(覆盖2份是红色的)。
(3)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问: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相同。)
问:为什么?(三个加数相同。)
问:这个算式你们学过吗?它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分数乘以整数。)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乘以整数。(板书课题)
师: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并说出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
练一练(投影片二)
①看图写算式。
②根据意义列式。
③看算式说意义。
2.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1)推导法则。
我们了解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你想知道怎样计算吗?
①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
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边加上虚线框。)
(2)根据上面方法试算下面各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用投影反馈。)
②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几个式题的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③应用法则计算。
有不一样的吗?强调结果化成带分数。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
第3页的第1题,看图写算式。(填书上)
行间巡视,注意: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
4.口算:
5.判断:(打手势)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能约分要约分,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确定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法则,难点是法则的推导。在设计教案中,以突出重点为中心,教法与内容设计要服务于中心。
2.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3.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在课堂上,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还有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以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05页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水龙头滴水速度的测算及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课前准备:
1、调查目前水资源现状,有条件的同学上网了解知识。
2、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用图片或文字呈现出来。
3、学生分组收集一个漏水龙头的漏水量。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铅笔、直尺、橡皮、量杯。
教学过程 :
一、情景激趣,引入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这是谁?
生:这是水。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水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课题,既简单又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水一直被人们形容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这样吗?(不是)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观点?(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那只是海水,是不能饮用的,而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师: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信息向大家汇报
生1:地球上有70%多的地方都是水域,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3%,而在这3%的水当中,又有很多淡水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因此只有极少数的水才能被人利用。
生2:我知道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是世界是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生3:今年4月发生三起水污染事件分别是:兰州、武汉、靖江。导致城市供水中断,市民上演“抢水大战”。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师:对呀,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
师:水资源组成,扇形统计图并简单讲解。(虽然全球水覆盖面积约70%,远远大于陆地,但陆地上的淡水仅占世界所有水资源中的2.6%,而可供人类轻易采用来维持生命的淡水,又仅占所有淡水的0.4%)
下面是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大声齐读
生齐读:(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山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资料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的缺水?
师小结:正是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的缺水,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
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
(学生可能回答:节约用水。)
师:板书课题:节约用水。
[实时评析:课堂上连续呈现几幅部分地方缺水的生活场景图,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撼,因而从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教育学生应节约用水,并感受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二、实验探究、综合运用
(一)估算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想办法去关掉。)
师:那么我们来估算一下一个漏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二)收集信息
师:到底谁说得最接近?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一个漏水龙头的漏水量。现在请各小组代表将收集情况汇报一下。包括收集地点、漏水量大小、收集时间。
(水龙头漏水量统计表,生汇报,师输入信息)
(三)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水龙头漏水量统计表
小组编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收集用时 (分)
收集漏水量(毫升)
每分钟漏水量(毫升)
1、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1)师:每个水龙头每分钟漏水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不一样,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
那大家把每一个水龙头的每分钟的漏水量算出来吧。(生齐汇报,师输入数据)
(2)师:我们任意选其中一个龙头的漏水量能代表所有水龙头的漏水量吗?(不能)
2、复习统计知识
(1)师:怎样才能表示全班同学调查到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呢?
(生:选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较合适。)
师:那么这组数据的是中位数是多少?是怎么算的,哪位同学汇报一下?
生:答略
师:板书:中位数25毫升
3、计算,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1)计算平均每一个水龙头一小时的漏水量是多少升?(注意单位是升)
(2)现在我们就用这组数据具体计算一下,究竟一天能滴多少水呢?把你们计算的结果填入老师发下来的表格中。
(3)师输入数据
(4)根据统计表格绘出一个相应的统计图。
(5)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6)出示师绘制的统计图
(7)说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们感受到什么?水龙头的漏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是怎么变化的?(生:1.发现漏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2.漏水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始终不变(即每分钟漏水量一定)。3.时间是原来的几倍,漏水量也是原来的几倍。)
4、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
师:到底浪费的多吗?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浪费多少水呢?师:1000升水是1吨,想一想,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浪费了多少吨水呢?
[实时评析: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和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不仅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法,而且使学生经历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师:虽然一个漏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并不多,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控制,一小时、一天、一年浪费水的量是惊人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里、学校有没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生(答略)
师:有哪些?
生(答略)
2、师:昨天午餐,我在我们学校水池边看到同学们在洗碗洗手时,老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在洗碗洗手时能不能节约用水?于是老师带来了这样一组数据:
(1)如果洗手时把水龙头拧小,每次大约能节约几升水?
(2)照这样计算,如果每人每天洗手5次,一天可以节约多少水,一年呢?
(3)师:照这样计算,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多少吨水?
(4)师:如果每吨水2元,大约浪费水费多少元?
(5)师:如果每套新桌椅200元,可购买多少套供全国小学生使用?
[实时评析:通过计算的结果,他们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意识到浪费水的严重程度如此触目惊心,感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四、讨论深化 明理导行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在今后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节约用水),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在平时用水的时候,应注意把水龙头开至适量的位置,用完后要拧紧水龙头。)
(学生可能回答:碰到水龙头没关紧的,要把它关好。)
(学生可能回答:用了的水先把他装好,可以用来打扫卫生用,或者浇花、种草。)
2、节水措施
五、小结
1、畅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与大家共同探究知识,老师很开心!老师有不少收获感受,那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呢?(生略)
2、节水倡仪:
师:同学们,水资源是有限的,让我们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发出倡议,让我们大声读这段话(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实时评析:让学生意识到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不仅自己要节约用水,而且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3、欣赏水之歌(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水资源的可贵)
师小结: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下面请欣赏水之歌来结束今天这节课!
[课后总评: 这节课,努力营建了多层次、立体型的课堂空间,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学会理性的、有创意的生活。“节约用水”教学中,尝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关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时时处处用事实来说话。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约用水”认识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珍惜“世界水资源”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单元目标:
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 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课题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授课教师
分课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
与态度 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课前教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儿收集的?容易找吗?这说明了什么?
既然百分数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好吗?你想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0分钟)
1、百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杯糖水)
你认为哪杯糖水更甜?
学生争论后得出不好判断的结论。
老师给出三杯糖水中糖的含量:7克、13克、9克。问:这下能判断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再给出糖水的重量:20克、50克、25克。问:这下能判断吗?看什么?
生: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样能判断哪个杯更甜吗?怎样就容易看出来了?(通分)
师: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2、百分数的写法: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板书)师示范写35%。
请一位学生板演26%、36%,其他学生在本上写。
师生交流:百分数怎样写规范、美观?
①两个小圆圈要写的小一点。②斜线的倾斜程度。
3、由刚才的不好判断,到现在的一目了然,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大家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你现在能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义。
4、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想不想看?
课件出示:读一读
(1)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2)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3)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共获得51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16.9%;
(4)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这些百分数都表示什么意义,你知道吗?
看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5分钟)
1、小组讨论: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 ①分子 ②分母 ③读法 ④意义等的不同。
课件出示:
下面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一堆煤 吨,运走了它的 。
百分数是分数吗?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吗?
得出结论:分数即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拓展应用 1、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成语里也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请将下列词语用百分数表示出来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百战百胜 一举两得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 结 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的满意程度。
2、对教师满意吗?也用一个百分数表示。
3、最后,教师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作业布置 做一做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4% 读作:百分之十四
65.5% 读作:百分之六十五点五
120% 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课题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分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情感
与态度 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两者之间的互化。
难点 归纳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复习导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指生回答。
生1:带有百分号的。数叫百分数。
生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把百分数单独列一单元?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不能带计量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叫分率,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能带计量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到,所以有必要单独为一单元。
3、我们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二、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转化?
生2:怎样转化?
师:对呀,为什么要相互转化呢?引导学生说出转化的意义。一是便于计算,二是便于比较。(板书),那怎么转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不过,百分数怎么转化成小数,小数又怎么转化成百分数,老师想把讲台让给你们,请同学们来当小老师,让讲台成为你们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84页(两分钟)
2、小组讨论(三分钟)
3、指生上台汇报,集体交流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要求学生讲)
(2)小老师甲: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5=0.6= =60%
4÷6≈0.667 = =66.7%
(3)小老师乙: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过程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显得麻烦了些。而我可以将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行了。
(4)教师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4、师:学到这里也累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完了吗?(没有,还有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没学),噢,那我们接着学百分数如何转化成小数的。
(1)出示例2:(要求学生讲)
(2)小老师丙: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750×20%
=750÷
=750×0.2
=150(人)
750×20%
=750×
=750×
=150(人)
(4)小老师丁:老师,我的方法更简便,能将百分数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拓展应用 做一做
总 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八6、7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例1、3÷5=0.6= =60%
4÷6≈0.667 = =66.7%
例2 750×20%
=750÷
=750×0.2
=150(人)
750×20%
=750×
=750×
=150(人)
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生1:9/103=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
(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