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优秀6篇】

时间的计算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时间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

(3)课间休息10( )。

(4)爸爸每天工作8(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生独立完成P63页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页第4、5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经过的时间。

(2)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完成P64页第6题。

(1)学生先估计,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验证,再填上实际需要的时间。

4、完成P66页第9题。

(1)多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2)在课本上完成66页表格。

三、实践应用

1、在书上完成P65第8题。

(1)出示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读时间表。

(2)分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

2、完成P64第7题。

(1)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办法把它们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时间的计算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

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

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 儿童英语

…… ……

下午2时 六一剧场

下午4时 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时30分 大风车

晚上7时 新闻联播

……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

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 —— 整时

2)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的计算 篇3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计算,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和大家一样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多媒体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00-8:30经过了30分钟,就是半个小时

②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3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 分组学习,集体交流。

(2) 学生汇报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谁来说说7:00-8:00 早锻炼所用的时间。

(1) 交流计算方法:8时-7时=1小时,

(2) “时”和小时“的区别。

①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答案是1小时,不写1时?)

②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因为几时表示的是某个时刻,(如:教师说出现在时间是几时几十分)而几小时表示的是段时间(如:从几时到几时所经过的一段时间)8:00-7:00中的8时、7时分别表示某个时刻,而8时-7时表示的是经过的一段时间,所以要用1小时表示。

师: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1小时或者几时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③请大家算算到少儿图书馆借书用了多长时间?

9:10-9:40到少儿图书馆借书

(分钟部分相减,小时部分相减)。

师:小明看完书准备吃午饭,他看到了这样的牌子

营业时间:上午6:00-9:00

中午10:00-12:00

下午 5:30 -9:30

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小明也想了一个问题?(每天经营多长时间)

学生说说怎么算小结:

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难点)

(1) 那明明吃饭用了多长的时间呢?

学生说

(从11:50到12:30)进行线段图类似,讲述11:50-12:30、在11:00-12: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看吃饭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吃饭所用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11时50分到12时经过了多少分钟?(10分)从12时到12时3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10+3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3)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吃饭所用的时间吗?(学生口答)

11:50到12:50用了1个小时,60-20=40分

(4) 练习:

算算明明做作业和看电视用了多长时间?

8:40-9:10 做作业

17:30-18:00 看电视

(3)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4)显示学生所说的各种可能计算方法:

学生反馈。

(4) 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

师: 小明星期天过得真充实,既玩了又学习了,星期一的早上6:30起床了,请你算算他睡了几个小时?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师:通过对一些经过时间计算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找一找、算一算的方法学习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板书中课题),学会了运用了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的经过的时间,明白了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5、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教学教反思:

虽然说是简单的时间计算,但是却是孩子们最容易错的地方,因为时间的60进制和平时所学的十进制百进制不同,有些孩子记不牢他们之间的进率,所以计算起来比较难,如果在钟面上比较形象的数大格来计算所经过的分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即使这样,有些孩子对钟面所表示的几时几分都不熟悉所以做起来比较困难。而抽象的计算就更难了。总的一点,上的时候觉得不难,还比较容易了理解,但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则比较困难,是要解决的非常大的矛盾。

时间的计算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猜一猜中央电视台哪个节目最受欢迎。

生:《新闻联播》最受欢迎。

生:《动画城》。

……

师:听音乐猜一猜。

师:《新闻联播》在什么时候播放?

(课件演示《新闻联播》刚开始播放时的音乐)

生:《新闻联播》是晚上七点播放的。

师:看《新闻联播》,电视上是怎么记录晚上七点的呢?

(课件演示……《新闻联播》开头部分)

生:上面写19:00。

师:这是一种新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进行时间的计算。(板书: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24时计时法

1 师:猜一猜人们为什么把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生:因为一天有24小时。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

课件演示:除夕之夜,当我们盼望已久的新年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也就是0时,24时记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新的一天开始了,时针开始走第一圈,接下去是几时?(凌晨1时)在一步一步往下拨,让学生边看边说,—2时、3时……6时,此时你们在干什么?……中午12时。问:“这个时候时针走了几圈?是多少小时?”(走了一圈,12小时)

下面开始走第二圈,把时针指向下午1时的位置。问:“大家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下午1时)“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针在走第二圈时,就把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时刻分别加上12。下午1时,24时记时法就应是—13时。再往下走,下午2时是几时?……晚上11时是几时?”注意,大家看,时针开始走第二圈的最后一小时了。”当时针指向12。问:“现在表示的是几时?”(24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呢?”其实24时也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

2、师:一天之中时针走了几圈?一天多少小时?(板书:一日=24时)

3、小结:24时计时法简明不出错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采用这种计时法。你们发现过吗?

4、反馈练习:

师:你们经常看电视报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电视报上的节目预报。你喜欢哪个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

(课件出示电视节目预报信息)

8:50金色童年 9:30儿童英语

14:00六一剧场 16:40七巧板

18:30大风车 22:00晚间新闻

三、巧设闯关游戏教学例题并做相应练习

1、第一关:帮小动物找家

(课件演示小动物及他们的家,引导学生做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化的练习。)

2、 第二关: 例一

出示:同学们乘车出去旅游, 18时20分从山海关开车,22时40分到达北京,路上用了多少小时?(口答)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各组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

3、第三关:例2:

①课件出示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出示图)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

独立解决 → 小组讨论交流 → 全班交流

② 师:同样的营业时间你能给这个商店设计一个新牌子吗?

独立设计并展示

③ 提问: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学生辩论,教师引导。

学生争论后得出两种计时法各有各的用处。

4、第四关:反馈练习

平平星期天参加课外小组,前一天他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一共睡了( )小时。课外小组7时30分开始活动,经过2小时30分结束,结束时是( )时( )分。活动结束后,平平利用10分钟的时间整理用具,10时25分回到了家里,他在路上用了( )时( )分。

四、小结:

师:一节课多长时间?今天这节课几点上的?这节课应该几点结束?

上了40分钟的课,累不累?咱们来猜个谜语吧,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时间这么珍贵,我们应该怎样做?

反思

一、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而且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便于抽象知识的形成,并能使他们自觉地应用生活经验去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寻找的生活素材要避免成人化,如“买股票”、“工厂做零件”等成人特有的活动就很难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经常以儿童的眼光看待生活,确实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如课间游戏、课外活动、业余生活、童话故事等中间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时间的计算》这节课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老师一开始就创设了看《新闻联播》这一个每位学生都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观看《新闻联播》这一生活情境中,引出两种计时法。在认识24时计时法时,老师又利用了少儿电视节目预报这一情境,让学生尝试将24时计时法转化自己所熟悉的 12时计时法,这样,学生不仅在兴趣盎然中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而且自觉利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判断得出的结论,从而及时教正了自己错误的思维过程。此外,在比较两种计时法异同点时,启发学生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而教师边倾听边引导学生讨论,甚至适时制造矛盾,在这种激烈的争论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从而对生活中的数学有了真实的体验。

二、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由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个体组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24 时计时法》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上述两点。在认识两种计时法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你更喜欢哪一种?”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讨论。在教学中老师巧妙的将例题设置成闯关的游戏,而对每一关学生出现的不同想法不同做法老师都没有轻易否定,而是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创造性,当学生闯过关时利用课件声画并茂给予“恭喜你们”的话语鼓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上面的反思,我想一节好课一定有这样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在学习时轻松、投入,在他们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个性发展。当然,利用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配合教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究把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为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究一条新途径。

时间的计算 篇5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 )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 )时=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数学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 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师:计算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几时我们叫做“时刻”。而刚刚大家计算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是要经过计算得出的。以后计算时间段,也就是计算经过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出示教材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算法。设计意图: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部分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统一使用一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时间的计算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记忆部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对策

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决实际问题

1、p54(2)

(1)看图理解题意。

(2)先估计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再计算实际营业的时间,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1)百货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时。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时,中午11:00到1:00是2小时,下午5:00到8:00是3小时,合起来是8小时。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时,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时。

(3)比较哪个商店营业时间比较长。

2、p54(3)

(1)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说明计算时间的方法。

3、完成p54(4)

看图理解题意。

思考解决方法。

有两种方法:

(1)先算第一天的时间晚上8时到晚上12时是4小时,再算第二天的时间凌晨0时到清晨6时是6小时,合起来是10小时。

(2)也可以假设从第一天晚上8时睡到第二天早上8时,共睡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是10小时。

4、完成p59(5)

(1)看懂火车时刻表,弄清到达和出发的时刻,明确“运行”和“停靠”的含义。

(2)再计算第1、2小题的经过时间。

(3)学生根据运行时刻表,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各自的问题。

二、介绍数学史料

1、自己阅读第55页上的数学史料。

2、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上网或到课外书上查找相应的时间知识。

板书设计:

经过的时间

还可以这样算:

9时50分 9时30分

- 7时30分 - 7时50分

2时20分 1时40分

课前思考:

由于《简单的时间计算》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分2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时主要是练习巩固。通过解决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方法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其中,第5题最后还提出“你还能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收集、选择、组合信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本课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渠道去寻找答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探究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计算经过的时间分成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方法作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学习起来相对而言比上节课要容易得多,虽然内容不多,但花费时间也较长,学生中掌握情况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课上提倡学生用自己理解、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经过的时间。如从晚上8时到第二天早上6时中间的时间计算,学生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有了昨天的计算方法,火车时刻表这一题,从14:20——16:10,学生在多次练习中,逐渐能将方法领悟,这时,我立即出现两题类似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题目,如:7:30——9:50和7:50——9:30,这两题的对比练习,通过比较,学生能就我们总结的方法进行运用和消化,效果很好。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虽然方法多样化,有些学生掌握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有个别学生还是觉得内容比较抽象,很难计算经过的时间。另外,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晰,不经意间就产生错误,如出现下午15时15分这种类似的情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