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西门豹》课堂实录片段及评价(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片断
一
师:西门豹去管理邺地时,首先进行了调查工作。西门豹向谁调查?为什么找这个人调查?
生: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因为老大爷是当地年长者,熟悉情况。
师: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个间题?为什么要调查这几个问题?
生: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这是了解原因。(板书:什么原因)
生:第二个问题是:“‘给河伯娶媳妇’这话是谁说的?”这是了解主犯是谁。(板书:谁是主犯)
生:第三个问题是:“新娘是哪儿来的?”这是了解受害者是谁?(板书:谁是受害者)
生:第四个问题是:“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这是了解漳河的情况。
师:下面我们根据这些问题,参看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朗读,分两组进行,注意语音语调。(学生进行对话朗读)
师:从西门豹调查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西门豹的调查细致。(板书:细致)请大家思考,西门豹这么细致调查和下文的惩办巫婆、官绅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有什么关系?
生:西门豹调查清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是巫婆和官绅,就可以惩办他们了。
生:西门豹调查清了以后,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可以使老百姓明白以前受灾受难是相信了迷信,上当受骗。这样可以教育百姓。
师:调查了事实的真相,请各位同学当一回小警察写一份调查报告。
(出示报告样式)
关于西门豹初到邺地的调查报告调查原因: 调查对象: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二
师:大家一致认为西门豹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如何巧妙为民除害的?(板书:巧妙)出示学习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西门豹怎样巧妙地除害。读一读:课文第二段;划一划:文中反映西门豹智慧的词句;说一说:这些词句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这些词句妙在哪里。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研究讨论)
生: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只是找一个理由让巫婆去告诉河伯,实际上想淹死她。就是新娘非常漂亮,西门豹也会这样说。因为他打定主意要惩办恶人。
生:西门豹的聪明就在于他利用坏人们的话作借口让坏人受到惩罚。
师:借口,说得好。为了帮助同学们说话更加明白,我们以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板书: 以 为借口 )
生:(读句子)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借口救下了姑娘。
生:(读句子)西门豹以请巫婆去通知河伯为借口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生:(读句子)西门豹以请官绅头子去催一催巫婆为借口惩治了官绅头子。
师:西门豹为了掉坏人用到了哪些计策?
生:杀鸡给猴看。
师:成语说成“杀鸡儆猴“。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生:还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
三
生:老师,让我们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师:好吧!时间关系,我们只演第二段,好吗?
生:好。
(师生共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二人,巫婆一个、官绅头一人、小官绅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教师对主要演员巫婆、官绅等人轻声嘱咐一番,又嘱咐了其他人,表演开始。)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带着小官绅上前,拱手)参见西门大人。
巫婆:(带着女弟子上前,行万福礼)参见西门大人。(众笑)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弟子搀新娘出场,新娘在哭,用手抹泪,众笑。)
西门豹:这个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诉河伯,过几天我给他送一个漂亮的!
(两个卫士拉巫婆下场。巫婆还叫了一声:“哎哟,我的妈呀!”笑声不绝。)
西门豹:(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饭了,(众大笑)去,麻烦你去催她赶快回来!(卫士把官绅头拉下场)
西门豹:(站了一大会儿,对其他小官绅)怎么还不回来,你们再去催一下吧!
小官绅:(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众笑)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等。(等了一会儿)看样子,河伯挺喜欢他们,把他们留下了,(众笑)你们也起来,先回去吧!
小宫绅、女弟子:谢谢西门大人!
自我评析:
教学片断一:体验小警察。第一课时接近尾声,我没有布置常规的抄读作业,而是让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梳理他们头脑中的信息,让信息管理趋之规范。我自认这是十分有创意的。这儿,我尝试让学生成为一名做小警察,试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把“学”转为“用”。事实证明,换了一个小小的作业形式,学生的兴趣来了。而这,既是学生接受信息、重组信息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开启的过程。
教学片断二:成为研究生。研究性学习把文本“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本课的重点段,让学生围绕研究专题:西门豹如何巧妙除害入手,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开展读、划、想、说的综合性学习,解决专题使课堂变得生气勃勃。课堂中成功借助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个体与个体的智慧得到碰撞,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思维火花。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现象的出现。最大的收获在于,学习在研读的成功中,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助长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片断三:试做小演员。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主动向教师提出来即兴把课文改编剧本,演一演课本剧。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把故事性极强的课文编成课本剧,那么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数得。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可以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而这个角色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在生字教学时,学生可以是小老师;在课文分析时,学生可以是研究生;在需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是小画家、故事大王、小演员、科学家……
教师要做的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鼓励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课堂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让童心在舞台上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七、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一
15.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1.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 ,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 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 ,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评:在倡导语 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 ,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水到渠成,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变得实在了。
2.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 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王莺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评: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王莺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王莺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评:这个写的训练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学习有收获,写起来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点。王芬老师的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 。此处又是教学的一个亮点。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情。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评:这是王莺老师的重要创造。研究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
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
师:(环顾全班同学)他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除提出问题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手了)下课后,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同学请教。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生: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
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
评:公开课教学结束时,出现了第一个学生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这证明了课没有成功。其实这是偏见。一个教学班,50多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还是不信服或说不清楚研究的问题,奇怪吗?一点不奇怪。王莺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冷静的,正确的。可惜后面学生提到所有问题,王老师没有作分析,统统归结为下节课的研究任务就显得欠妥了,也让最后提问的意义变得模糊了。
总评:
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王莺老师在全国小语会“小语创新教育专题研讨会”上执教的《西门豹》之所以得到各位专家的充分肯定,受到大会与会者的普遍欢迎和重视,首先是因为她执教的《西门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雏形,成功地演绎了“问题教学”的模式:把主要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学”按学生问题设计教学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问题。她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构筑了比较理想的思维框架。学生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会寻找变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对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也很有帮助。
其次是王莺老师执教的《西门豹》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研究根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呈现研究结果也靠的是语言表达。王莺老师将呈现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有意义,才有说服力。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有弹性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吗?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育最古老、最基本、最能创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切实的准备;同时朗读训练又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外化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加强语言积累的好办法。王莺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由而充分的个体读,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进行有滋有味、准确而又有个性化的表情朗读,成了最美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
(本课是2001年4月27日全国小语会在浙江绍兴召开的“创新教育专题研讨会”上的3节展示观摩课之一)
(王莺:女,31岁,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十佳青年教师、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化万: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设计总理念】
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我们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我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这堂课我尝试将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力图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力图将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说明: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造成邺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较之以往的第一课时只注重生字、词语的练习要灵活得多;学生也肯定比以往要主动、积极得多。因此,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在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认识西门豹的胆略才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西门豹之巧妙》的片段写作,把学生不够规范、完善的口头语言,提炼为规范、准确、有序的书面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认识西门豹的胆略才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确立研究内容
随机板书:田地荒芜 天灾
人烟稀少 人祸
二、研究学习,综合训练提高
1、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
⑴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反馈出示: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我们一起来读读,把它读正确。
⑵ 这借口巧妙在哪里?请同学们组成小组进行研究:
教师小结。
⑶ 指导朗读:
学生试读,指名读,读给同桌听。
2、教育其他官绅:
⑴ 像这样话中有话的句子在第二段中还有吗?再找找看:
出示: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⑵ 能说出他话中的意思吗?能读好吗?
3、比较,明白目的不同:
小结并板书:
惩办首恶 教育一般
4、齐读第二段,再次体会西门豹含蓄的语言,巧妙的办法。
5、结合写话练习,进行角色体验:
⑴ 结合写话进行角色体验(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⑵ 学生选择对象写并汇报交流。
6、师生共同小结。
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这以后做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是解除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对西门豹说的吗?(学生自由说)
2、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欲望,并推荐好书。
【板书设计】
田地荒芜 天灾 巧妙 破除迷信
人烟稀少 人祸 明白骗局
【教学反思】
收获:
1、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反复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把平时学到的新课程理念运用其中,几经修改,最后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既符合学生实际又符合自身水平的教案。这堂课我主要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目的就是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而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2、教学灵感:
在讨论“为什么‘官绅头子’和‘官绅’处理方法不一样”时,学生开始只认为“官绅头子”罪恶更大。我为引导学生这样问:如果这些官绅和巫婆、官绅头子一样坏,西门豹还会放过他们吗?”(这是备课中没有的,是根据当时学生出现单一的理解而引导提问的。)于是引出学生“这些官绅认识到自己错了”“西门豹为了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等多元理解。
不足:
1、时间安排合理性不够:
“不行……”句反馈时还可以多请几个学生说说,后面三句说得太多太杂。因当时考虑到如果不让学生说,是否显得不尊重学生。
2、引导作用不大:
(确切地说是教育机智的问题)虽然有引导,如“不行……”句中学生一开始就说到“西门豹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时,我感到大部分学生还没领会到这一点,就问:“那么巫婆以前是怎样的呢?”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巫婆给河伯娶的媳妇都是漂亮的姑娘,那么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要选个漂亮的再送去”就符合巫婆的情理,把巫婆投进漳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巫婆没有理由推辞。可学生还是在“巫婆和官绅勾结,以河伯娶媳妇为名来骗钱害人”这一点上做文章。估计学生已理解,教师没有再引导,而是让学生读句子。
3、“巧妙”强调不够到位:
应该说整节课的内容以“巧妙”串联、让学生围绕“巧妙”讨论和学习都很不错,但我没有及时强调,导致大部分学生一开始理解不够透彻,参与面不大,重点外显性不够。在学完“不行……”句时,应强调“巧妙”;第二段小结时,应再次强调“巧妙”并板书,这样学生会更更有意识去感悟、体会。
课前放松活动。
师:到这儿上过课吗?看看媒体教室与我们的教室有什么不同,说得越多越好。要东张西望、七嘴八舌地大声说,可以站起来说,可以指指划划,但嘴不能停。
(生同桌互说)
师:要抓住各种机会练习自己的说话能力,说得越多,越经常,就会说得越好。
一、定向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西门豹》。“西门”是两个字的姓,是复姓。先想想应该怎么学习一篇新课文?
生:根据预习和课后的问题来反复学习课文。
师:对,有目的的学习,才能有高效率。等会儿要先看清预习要求和课后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师:老师整理出两个问题,请快速阅读课文,解决这两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
⑴ 用──划出西门豹说的话,用( )标出本课的重点词句。
⑵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说清起因、经过、结果。
3、指名:
小结:
概括主要内容,我们通常运用这三种方法:
⑴ 可以根据课题扩句成为主要内容。
⑵ 写人的文章,把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说清楚了,也是主要内容。
⑶ 抓住课文主要句子,说通顺,也是主要内容。
二、理解重点词,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读一篇课文,迅速找到主要内容,胸有全局,你就会学得更快。
文中有重点句,句中有重点词,找到了重点句重点词,你就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1、师:这些是本课的重点词,快速记忆这些词,看看规定时间内,你能记下多少个?
出示: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都是……给闹的
投进漳河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明白内幕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
(指名)
2、师:根据课文内容,把每一行的三个词连成一两句话,记得就更快了。自己试着说几遍。
(指名)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闹”:“每闹一次”“年年闹旱灾”各是什么意思?
生:闹──造成;每闹一次──娶一次;年年闹旱灾──产生,发生。
师: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懂得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的意思。有时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有时另外换个词,如果意思不变也可以,还可以查字典理解。
(生叙述过程中,师提示“用上主要人物叙述”)
在每一行词后相应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师:这是经过,课文写得最详细,把什么人说什么话怎样做,周围人如何都细致描写出来,平时写作文也要这样;
小结: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了,自己试着再说几遍,一直到说通顺为止。像这样,抓住重点词连词成句,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写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他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写得很生动。把自己当作是西门豹,把刚才画出的句子说一说,多练几遍,看看自己说得好不好?
1、生自由看书读。
2、出示小黑板:
西门豹: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对巫婆:不行,……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
对官绅头子: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对众官绅: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好吧,再等一会儿。
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惩治。
3、读,读中感悟:
第一句读出若有所思、恍然大悟、痛恨、讽刺四种不同的语气。
第二句读出十分客气但态度坚决,男生读后齐读。
后几句生自由感悟练读。
4、生合作读:
师根据小黑板的词语说提示语生读西门豹说的话,提示如下:
西门豹通过仔细调查,了解到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河伯娶媳妇闹的,他决定将计就计,揭穿骗局,让老百姓明白真相,于是他说──
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看到满脸泪水的新娘,他假装客气,不动声色地说──
惩治了巫婆之后,他继续假戏真做,假装着急地对官绅头子说──
处罚了两个首恶之后,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让官绅们胆战心惊,也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看清骗局。他继续客气地对──
从官绅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在老百姓了解了真相之后,西门豹不露声色地──
在破除迷信之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
5、同桌合作,一个介绍西门豹在什么情况说这话,一个读西门豹说的话。
6、根据小黑板的提示,自己当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各位老师,开讲。
7、师:自己会说这个故事了,再来感觉一下课文怎么写的,你一定会有新发现。
导读课文中所描述的这样。无论说长说短,都要注意突出主要内容。
四、小练笔
1、师:战国时期的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临漳县北部。西门豹为官一任,破除迷信,发展农业,造福一方。临漳县要为西门豹立传,请大家帮忙。要求:写出这个人物做过的最为主要的事,并对这个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不超过三句话。注意用上“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惩治”这些语。
2、生写。
3、反馈: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在任邺县(现河北临漳县北)县令期间,曾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破除了当地“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开凿十二条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发展农业生产。
……
【教后反思】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如何体现?怎样指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学语文?我希望在这节课体现我的教学风格:
一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是充分有效地训练。
三是全员全程参与。
一种追求,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得以实现,我希望在反复的尝试中能逐渐找到自己追求的那种理想状态。
【点评】
山霞中心小学的教师很年轻,教研氛围浓厚,有着良好的校本教研基础,探讨“常态下语文优质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的提出源自于实际的农村课堂教学,从读学说,从说学写,抓住了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两个根本点,很有实际意义。希望山霞中心小学这一路走来,也能一路走好。
今天以《西门豹》这堂课为话题,来谈语文教学。
《西门豹》一课,正如张老师自己反思中所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充分有效的训练体现得十分明显。
1、拎住了主要词语,帮学生理清了课文脉络,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清主要内容,张老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支点,即记忆重点词。这是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可能会断断续续,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相反,这一环节进一步印证了前面学生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是否准确,让学生对这样一篇课文有了全面的把握。学习方法是渗透在教学中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教学的过程即是不断地习得、感悟和把握的过程。
2、抓住课文主要人物的语言,多层次地朗读,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性格:
这是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通过朗读这一支点,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人物的性格: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读的过程也是理解把握人物性格的过程,也体现了本学段的读写训练重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上述的训练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对课文中人文理念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语文课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就这样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反复体味得以实现。
二是实现了分析课文和朗读课文的两难突破。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课标”里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分析课文固然也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挤掉了读的时间,学生获得的更多是教师给予的东西。而本节课中,学生基于自己的读、记、写所得到的,则是自己亲身体验的,对他们来讲,将是印象深刻。
三是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写是一个难点。本堂课为西门豹立传,既是总结课文内容,也是学生对西门豹人格魅力的再次深入体会的一个契机。真正实现了充分有效的训练。
当然,四年级学生是否能为人物写传,全员全程参与如何真正落实,这些都有待商榷。
教师的课应该从大处着手,以前人们把课堂教学视为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着眼于技巧和技艺的。而现在则不同,新的课程理念是从生命的高度,从师生生命活力的展现这一角度来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应该说,这种认识是符合“艺术”这一概念的本原意义的,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深层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