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9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和氏璧名字的由来。楚国的卞和两次献璧,都被定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两只脚。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终确认所献是块儿宝玉。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2.通过读这个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贞为本,体会卞和的忠贞之心。
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准备: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相关知识网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你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小组内互相指读生字,全班检查,纠正字的发音。
3.指名读课文,随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导书写。
就本文出现的比较容易错得字个别指导,大部分交由学生自学。
“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牢呢?
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之后有针对性的在全班进行指导。
四、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分组讨论。
�
出示原文与课文中重点句进行对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六、作业
查找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谁能给我们讲讲“和氏献璧”这个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
�
老师也为同学们查找了一些有关和氏璧的`网上资料,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和氏献璧》这篇主体课文是一贯在中国历史上�
我所教学的是《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第1课时。它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在教学前,与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初感知。
《和氏献璧》在教学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献”、“璧”的意思,导入新课,并质疑。
然后,在新课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献璧。学生自愿起立朗读,知道卞和前两次献璧的结果。
2、学习卞和第三次献璧。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卞和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这时,并引导学生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再读卞和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领悟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让学生审题:“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关于“和氏璧”的资料,互相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说明玉的珍贵,又衬托出卞和的忠诚之心。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各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
反思
“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是学生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就能领悟文章的主旨,也就了解了和氏献璧的原因。
问题一提出,学生有的作沉思状,有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还有的在轻声的议论着,我微笑着望着孩子们,期待着他们能找出我所要的答案:那就是;汴和是一个忠贞爱国之士,他的品格比无价之宝“和氏璧”还要宝贵,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学生讨论的结果却让我感到意外。
一学生说:“连汴和都知道是一块含有宝玉的石头,为什么玉匠却看不出来?”
一学生说:“我觉得这个汴和很笨,他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个玉匠把这块石头雕琢以后才去献给厉王呢?”
一学生说:“如果文王请的玉匠也不识货,那么汴和不是要把头也失去了?”
一学生说:“如果他真是忠诚于他的祖国,他可以自己把这块宝玉换成钱财去救助那些老百姓。这样做也是爱国的表现”
“为什么厉王把汴和的脚都砍去了,那么残忍,他还是要献璧呢?”
“厉王和武王那么凶残,值得汴和去为他献出真诚和忠心吗?”……
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像汴和这样献出忠诚的方法,是一种愚忠。
学生讨论的结果完全和教学参考书中编者的意图背道而驰了。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呢?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其实,我觉得学生们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了他们对课文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学生不唯书,不唯权,只唯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一切的创造发明正是从怀疑开始,我们的课改不正也是倡导大胆质疑,张扬个性吗?向权威挑战——我 同时,我也在想,编者把《和氏献璧》这篇课文安排在“奇妙的石头”这个单元里,而且还要从这篇课文中向学生进行一种“做人要真诚、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过于牵强了。社会文明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提倡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厉王和武王那么轻易就把汴和的脚砍掉,汴和却还要对他们忠心耿耿,这种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大胆突破教材预设的思想局限,甚至大胆地推翻历史上沿续几千年的说法。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海阔天空,我们的思想才能不断地跃上一个新的境界,我们也才能培养出有独创精神的一代新人。
在教学《和氏献璧》这篇课文时,我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先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何氏璧的故事,如为学生讲《完璧归赵》的故事,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接着,我从课题入手,先理解“献、璧”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是学生理解讨论的重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了解了和氏献璧的原因。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但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却让我感到意外:一学生说:“连汴和都知道是一块含有宝玉的石头,为什么玉匠却看不出来?”一学生说:“我觉得这个汴和很笨,他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个玉匠把这块石头雕琢以后才去献给厉王呢?”一学生说:“如果文王请的玉匠也不识货,那么汴和不是要把头也失去了?”一学生说:“如果他真是忠诚于他的祖国,他可以自己把这块宝玉换成钱财去救助那些老百姓。这样做也是爱国的表现”“为什么厉王把汴和的脚都砍去了,那么残忍,他还是要献璧呢?”……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像汴和这样献出忠诚的方法,是一种愚忠。要表达自己的真诚和忠心,是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的,不一定要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还有,厉王和武王那么凶残,值得汴和去为他献出真诚和忠心吗?讨论的结果完全和教学参考书中编者的意图背道而驰了。
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其实,我觉得学生们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了他们对课文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学生不唯书,不唯权,只唯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 同时,我也在想,编者把《和氏献璧》这篇课文安排在“奇妙的石头”这个单元里,而且还要从这篇课文中向学生进行一种“做人要真诚、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过于牵强了。社会文明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提倡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厉王和武王那么轻易就把汴和的脚砍掉,汴和却还要对他们忠心耿耿,这种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因此,我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和氏献璧》这篇主体课文是一贯在中国历史上�
我所教学的是《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第1课时。它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在教学前,与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初感知。
《和氏献璧》在教学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献"、"璧"的意思,导入新课,并质疑。
然后,在新课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献璧。学生自愿起立朗读,知道卞和前两次献璧的结果。
2、学习卞和第三次献璧。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卞和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这时,并引导学生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再读卞和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领悟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让学生审题:"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关于"和氏璧"的资料,互相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说明玉的珍贵,又衬托出卞和的忠诚之心。并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大怒,就下令砍了卞和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武王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登位了。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献璧》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和氏献璧》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和氏献璧》阅读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和氏献璧》阅读题目17.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
(2)奉而献之厉王( )
(3)王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20.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22.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17.(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
18.(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
19.(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20.(1)它,代玉璞 的 这么 (2)以……为,认为 用
21.(1)介词结构后置。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2)判断句。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22.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这篇“和氏献璧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学会人物的剖析,积累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学会带着问题思考;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和氏献璧 价值连城 坚贞之士 欺君之罪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卞和献璧一共献了几次?分别向谁献璧?每次的结果怎样?
3、了解卞和的经过后,你觉得第几次最令你感动?(第三次)
二、重点读第三次献璧,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默读3-5自然段,并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
1)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2)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3、品读课文内容,读中解疑:
解答问题1,出示相关句子: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1)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
2)说说什么是“一连”?(连续,没有停止)
3)假想,一连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拼命哭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渴、饿、噪音疼、疲劳……)
4)卞和此时的心情如何?请读出对卞和命运的怜惜以及他坚贞不渝的精神的感叹。
讨论问题2,指名反馈,找出相关句子: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出示文言文: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4、齐读第3-5自然段(敬佩地)也可以自愿起立读书卞和和查询者的话。
三、总结
1、“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不仅是一块玉,还是一颗忠诚的臣之心)
2、请对和氏献璧进行评价,给“和氏”打分。
四、延伸
1、说说收集、查询关于和氏献璧的故事?
2、和氏璧是一种美玉,有关于玉,可谓是品种繁多,中国有著名的四大玉石: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和湖北绿松石;
3、有一家玉器公司,在公司大厅挂着大书家题笔的字幅。(认识有关玉的字)
4、说说带有玉的成语。
五、作业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写令你感动的坚贞之士,也可以写这篇课文的学后感。
六、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第一次 厉王 砍去左脚
第二次 武王 砍去右脚
第三次 文王 命名“和氏璧”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第三次献璧的内容,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说说和氏璧的故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和氏璧的资料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 [(出示:课件)你觉得这块石头跟普通的石头一样吗?为什么?(生:不一样)师:对,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我们叫它“璞”。 这块石头里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你们想学习吗?
二、学习第一部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等一下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书)
师:谁能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卞和第一次向厉王献璧,结果被砍去了左脚; 第二次向武王献璧,结果又被砍去了右脚。
师过渡:同学们,卞和两次献璧,一次给厉王砍去了左脚,一次给武王砍去右脚,假如你是卞和,你还会去第三次献璧吗?卞和又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师: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提问并幻灯出示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
2、认真品味句子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1) 请用“△”标出表示卞和动作的词语。
师:谁找到?你来。
生答:“捧”
师:真棒。
出示句子:
1、卞和捧着那块石头,
2、卞和拿着那块石头,
师:现在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听听哪一句读得更好。(第一句)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句子,看哪一句好。
师:好在哪里?请大家做做“捧”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中,你想到了卞和对这一块石头的态度是怎样的?(生: (指名读)谁再想读。� 谁再想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请大家想想 “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a齐读。理解:诳
师:你能告诉我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不要紧,老师给你一点提示: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这是卞和说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品重点句子。
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面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a、从“并非”“而是”中你知道卞和痛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生回答后,在课件划出句子)
师:句子当中“有人”指的是谁呢?(指名生回答:厉王、武王和玉匠们。)
师:真聪明。那坚贞之士指的又是谁呢?(生齐答:卞和。)
b、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伤心,悲愤)同桌互相读读这句话。问:谁想读这个句子。(指名读)你们还想读吗?(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c、师:为什么卞和被砍掉了双脚,还要冒着危险去献璧呢?(证明自己的清白,向君王表达自己的忠诚)下面,进行小组讨论,假如让你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赞扬卞和这种可贵的精神,你会用哪个词语呢?(小组讨论)
谁来说说?
生答:永不放弃,坚贞不渝,忠心耿耿,坚持不懈……
师过渡:对于这样一个忠诚的卞和,文王听到回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4、出示:第五自然中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璧”。
(生齐读)
师:句子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卞和不是一个骗子。厉王和武王的判诀是错误的等)
(展示课件“石头”——“美玉”)
5、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卞和一共献了三次璧,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呢?(第三次)下面我们来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卞和第三次献璧的过程。(学生表演,老师巡视)选一组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表演。
师:请给予掌声。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回归课题:“和氏献璧”,他献的是什么呢?(他献和不仅是和氏璧,还是一颗忠诚之心。因此,文王把这块璧命名为“和氏璧”)看题目
2、小练笔:
假如你是卞和,现在厉王和武王就在你的前面,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我想对厉王和武王说:“ ”
3、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证价,学习认真倾听和表达清楚。
(这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并且说明搜集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教师总结:同学们,中国不知出了多少像卞和一样的忠诚之士,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忠诚之士,以保社会之正气。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总结全文,
附:
千年国宝“和氏璧”的故事
故事1——完璧归赵
和氏献璧之后,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 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当蔺(lìn)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zhāo)襄(xiāng)王却食言反约;蔺相如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故事2——“和氏璧”成为玉玺
在公元前222年,秦王嬴(yíng)政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第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玉玺(xǐ)。并在玉玺(xǐ)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从此这一块璧便成了权力的象征——御玺。
故事3——“有眼不识金镶玉”
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bèi)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新莽(mǎng)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kē),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和氏献璧》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文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的心情和满腔热忱尽在其中。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自读自悟,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能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和领悟语言。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璧) 同学们,请说一说你们对这个字的理解。
生:我认为"璧"这个字与玉有关,因为这个字下面有个"玉"。
生:我认为"璧"是宝石的意思。
师:同学们能够利用形旁来正确地分析这个字的字义这很好。有一个人他得了一块含有璧的石头,然而他却为了这块含有美玉的石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就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感人的传说,想了解这个传说吗?
二、师生互动学习主体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主读课文。
(学生自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后,同桌交流集体读)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几遍课文了,你们在初读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读懂了“鉴别”一词的意思,鉴别就是鉴定的意思。课文里是指玉匠看石头是不是宝石?
生:我读懂了“故意欺骗”一词的意思,课文里是厉王武王认为卞和拿块假石头骗他们。
生:我读懂了一句话。(学生读: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从这句话我看出卞和很悲伤,我也很难过。
师;你为什么很难过呢?
生:因为卞和并没有撒谎,却失去了双脚。
师:其它同学也读一读这句话,你们还有什么体会呢?
(全体同学划下这句话并读)
生:卞和太可怜了。
生:卞和真是个坚持不懈的人,第一次献璧,被砍去了左脚,第二次他又去献璧,又被砍去了右脚。
生:我认为这一句话应该用很悲伤的语气来读。
师:那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一读)
生:我新学习到一个词,“查询”,但是我对这个词不够理解。
生:我来帮助你,我认为"查询"就是问的意思。
师:同学们已经弄清楚这么些问题,那么我们就更深入地学习,弄懂更多的问题。
三、重点读文,深入学习。
师:请同学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生:我知道了武王与厉王很凶残。
生:我读懂了文王与武王、厉王不同。
生:我读懂了卞和为了献璧受了很多罪。
生:我知道卞和献了三次璧。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次献璧。(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卞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
(学生朗读后回答)
生:高兴,非常有勇气。
生:信心十足。
师:结果怎样?
生:厉王大怒,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师:厉王是怎样发怒,能读出来吗?
生:十分有感情地读。
生:我能理解玉匠说话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师:你真会读书,再把这一段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有声有色的读)
师:如果你此时就是卞和,你的心情又会怎样?
生:伤心,难受,失望……
师:您为什么会伤心?
生:我好心好意地去献璧,却被砍去左脚。
生:唉!明明是一块宝石,却无人能识别它。
师:此刻,你有什么愿望?
生:我一定要让国王知道这是一块宝玉,而不是一块石头。
师:那我们来看第二次献璧,结果又如何?
(学生读课文3自然段)
生:卞和又被砍去了右脚。
师:那么,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绝望、痛苦……
师:把这种心情带到课文中去读出来。
(学生绘声绘色地读)
师:此时,卞和是怎样的心情?
生:十分痛苦。
师:为什么痛苦?
生:我一片忠心,却被认为是骗子,我痛苦。
生:宝石却被被认为是石头,我痛苦。
师:课文哪句话能看出卞和十分痛苦?
生:“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学生读)
师:难道真的就没有识宝之人吗?
生:有,文王。
师:请自己读4、5自然段,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讨论交流)
生:我有一句话读不明白。(学生读: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当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
师:那么大家多来读一读这段话,看谁从这句话中能读懂什么?(学生把这句话划下来读)
生:我读懂了卞和并不是为自己悲伤。
生:我读懂了卞和说这句话时语气肯定很气愤。
(随机让学生读一读)
师:这里"有人"指谁呢?”“坚贞之士”又指谁呢?
生:有人可能指武王、厉王。
生:还指玉匠。
生:坚贞之士就是卞和,卞和很坚强。
师:通过卞和的这句话,�
四、升华主题。
师:今天,同学们对卞和的认识很有深度,那么你感觉卞和给你留下什么启示呢?
(学生纷纷发言。)
生: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生:无论做什么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生:相信,真理永远不会被埋藏。
反思:
一、在阅读时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是阅读者的个性化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生活、智慧的生活。教师将阅读空间、思考空间、答案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畅想,才会有所感悟。因此,我在学生读课文之后让谈收获这不仅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注重了学生的自学自悟,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
“怀疑是最宝贵的真理”。没有怀疑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许多色彩,没有怀疑,牛顿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疑”的地方,就有希望的土壤,只要努力耕耘,就会有收获。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理念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应该看到,学生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由“见疑”到“释疑”的过程,每一次从学生“见疑”到“释疑”的转化,都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教师“一言堂”学生便敢畅所欲言了;没有了老师的满堂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因此我在深入学文时主要安排了交流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交流时取长补短,也是在进行着“见疑”“释疑”,这样的课堂,老师得到解放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效率也提高了。
一、 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我们在写“献”字时要注意什么?(抽学生说)你知道“和氏“指的是谁?他一共献了几次璧,结果怎样呢?(抽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二、品读课文
师:和氏说了这么一句话,(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并范读)。自由朗读这句话,注意停顿。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抽生读)
师:快速略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与上面文言文相对应的句子,用“=====”勾画出来。(抽学生回答,齐读“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师:对照古文和现代文,猜猜“诳”是什么意思?“贞”呢?
生:“诳”是欺骗、瞒哄的意思;“贞”是坚贞的意思。
(评:结合文章,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不错)
师:和氏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默读课文。
师:“砍去左脚”是在哪段?自由朗读,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什么?
生:我从“大怒”体会出厉王非常生气、残暴,所以砍去和氏的左脚。
生:我从“献给”可以看出和氏的忠心。
师:卞和发现玉,想到“献”时,他的心情怎样?但砍去左脚,他的心情又怎样?他只是因为砍去左脚而伤心吗?他因此犯下了什么罪?(生齐说“欺君之罪”)读这个词,如果你是卞和,会怎么想?
师:卞和因此而退却了吗?自由朗读第二段,看能从哪些重点词句体会出什么?这一次,他又被加上了一个什么罪名?
生:我从“又”看出卞和不灰心,对君王的忠心不变。
师:齐读“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读准字音,体会卞和的忠诚,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更加难过了。
生:我从“痛心”可以看出卞和心中的不平,君王怎么能这样对待老百姓啊!
师:他的痛心有几个方面,�
师:在遭遇沉重的打击后,卞和的心情怎样?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卞和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我从“捧”看出这的确是一块玉。
生:我从“痛哭”看出卞和以前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语言说的。
生:我还从“捧”看出了卞和的一颗忠心。
师:“他哭了很久很久”,此时卞和的心情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抽读、齐读)你在这儿会问点什么问题?
师小结:质疑,除了从题目入手,还可以从文中描述的矛盾处入手。
师:思考,他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
师提示:发言不但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师:所以他会说“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齐读这句话,什么是“坚贞”?
师小结:对于我们不理解的词语除了查字典,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
三、总结全文
师:我们再读课题。为什么和氏一而再、再而三的献璧呢?他献出的还有什么?
生:他还献出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师:是啊!用他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坚贞之士,结果呢?那块石头终于被文王鉴定出来了,那是一块什么样的玉?
生齐答:价值连城。
师:“价值连城”是什么意思?虽然是一快价值连城的玉,为什么前两次都鉴定不出来?
生:因为厉王叫他们鉴别时,他们只“看了看”。
师:卞和的忠心被沉清,文王慧眼识宝,此时的卞和心情怎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为什么要把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有几层意思?
师:让我们记住和氏的那句肺腑之言,齐读“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师:课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师:展示查阅和收集的与“和氏璧”相关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一 欺君之罪 砍去左脚
捧 痛哭 坚贞之士
和氏献璧 二 欺骗 砍去右脚
三 确认 价值连城 忠诚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紧紧抓住词句进行有层次的训练,主要方法是学生读书体会和我的点拨引导,理解重点词语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小结评价:如对内容的及时小结、对下文的恰当过渡、学习方法的点拨总结。
反思整堂课,虽然我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的进行评价,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广时,没有机智的调换自己的教学方法。
评析:(1)“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培根)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国外许多教育家也同样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要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他劝告教师说:“传授儿童各种各样的科学,并不是你的职责;你的职责应该是使他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当他对这些科学产生的趣味较为成熟时,给他以从事学习科学的方法,这确是那完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杜威推崇卢梭这一教育思想,并在《明日之学校》中提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本节课中,古文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而教师就利用让学生找与古文相对应的那句话来对比着阅读,从而发现理解古文的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传授理解古文的方法,而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中去获得的。同时,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是中段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有序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这方面的能力了。
(2)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处和谐自然,气氛浓烈,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而“平等对话”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教师善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始终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主动去参与,去思考,去表达,去获取知识和成长。
(3)教师的总结,能帮学生将知识点串成一根项链。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就像一把把的钥匙,每把钥匙都很重要,但是这样的钥匙学生是很容易弄丢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更容易忘记,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像是用一根绳子帮助学生将这些钥匙串起来,这样学生就不会忘了。
【教材分析】:
《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 课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10个生字。
2、有条理,清楚地复述和氏献璧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师板书课题: 和氏献璧。2、教师介绍和氏璧的价值。
3、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知道卞和为什么献璧?
生2:我想知道卞和怎样献璧?
生3:我想知道卞和献璧的结果怎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交流释疑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卞和把这块宝玉先后献给了谁?(2)练习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完成表格:
卞和献璧
献给谁
玉匠判断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组交流,完成表格。4、集体反馈表格内容。
四、当堂检测
1、组词。
匠 ( ) 报( ) 查 ( ) 价( )
贞 ( ) 鉴( )
2、收集有关和氏璧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体会课文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鉴别、急切、无价之宝、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示标
1、复习卞和三次献璧的经过。
2、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读课文,交流释疑
1、和氏三次献壁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故意欺骗砍去右脚
命名“和氏壁”
2、指名接读3——5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卞和没有直接去找文王献玉,而是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出示句子,指名再次朗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师生对读。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璧”。
(体验玉匠对待璧的态度,与卞和的态度对比,进一步感受卞和的坚贞。)
3、出示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说说你怎样理解这段话。指名汇报。出示书后文言文练习,请同学猜读理解(老师提示这段正是卞和说的话),对照课文理解后文,教师提示,题指命名,诳:骗子。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5段。(5)讨论:“和氏献璧”献出的是什么?指名回答。(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复述故事,试着用上书中的一些词语。
三|、扩展延伸
1、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我来评价:卞和是————————————的人。
四|、课堂检测:
1、对照课文,说说下来古文的意思。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
【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第一次 砍掉左脚
卞和 第二次 砍掉右脚 终得如愿
第三次 哭干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