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2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

【教学内容】

部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习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习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有观察了解大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释疑探究。

1、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子。引导学生与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读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应该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夏暗躲藏喳案就猜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

你选择第几好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二、诵读。

1.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演读。

1.老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

四、讨论。

1.课文里提了多少“为什么”?

2.“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一天到晚我都在心里猜”是什么意思?我心里猜出了些什么?

五、拓展探究。

你能回答课文中的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六、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自由练写,小组评议。

3.老师小结,指导重点。

板书设计:

为什么

为什么不知道

弄明白想知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在菱形十字格中写好“落、荒”等13个生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认读识字,运用菱形十字格写字。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情况提出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学校生活,引入课文话题。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自己对“花的学校”的认识或想象,引入下一阶段的预习。

过渡:有谁能说说,“花的学校”在哪儿?花儿们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假?你觉得他们在学校里都学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嗯,说得真好!看来你们认真读了课文,想象力真丰富啊!《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作者发挥了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他可真厉害!现在,有谁帮老师介绍一下作者?

二、初读课文,布置任务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自读要求:

(1)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认读,能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评选“写字小明星”)

(2)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评选“优秀小主播”)

(3)第三关:大脑。尝试读懂课文内容,用“?”在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评选“大脑”)

三、再读课文,解决任务

1.第一关:汉字大本营。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指导归类识字。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书写规律,在菱形十字格中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臂]上边部分写得舒展些,略扁。“月”字做底,撇变竖。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指正,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写字小明星”的鼓励。

2.第二关:阅读展示台。检测朗读情况。

3.第三关:大脑。检测思考质疑情况。

(1)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互助解答。

(2)教师汇总、点拨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注意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课文学习中解决。

(3)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的依据并归纳每一层写了什么。

(5)依据这一阶段的表现,评选“大脑”。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小结: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出了课文的层次,甚至还互相帮助,解决了很多疑问,连续闯过了老师布置的三大“关口”,大家真了不起!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3.提醒学生摘抄、积累。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泰戈尔的名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

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

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5

教学内容:报酬

教学目的:

1、体会书记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最高的报酬。

课时:2课时

一、直接导入:

二、学文

1、自由读书,找到什么是最高报酬?

2、围绕“最高报酬”质疑。

3、学第一自然段

体会:不是说……就是说……甚至……

有感情朗读。

4、学生质疑过渡到(2—7自然段)的学习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习、体会。

ɑ “他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真像一个图书馆”

“这些还只是……第二遍的书”

抓住“到处”“图书馆”“第二遍”体会书多

体会到巴罗先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b“他仔细打量了我许久,……巴特写的。”

抓住“打量许久沉思”体会

巴罗先生看了那么久在想什么呢?体会巴罗的良苦用心

小结:这回我们再来说说巴罗先生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再读2—7自然段,用心感受巴罗的良苦用心。

5、学习(8、9)自然段,抓关键词体会,巴罗的这种良苦用心,效果怎样?

“那天一回家……我捧着它读了个通宵。”

通宵,一整夜

“一星期后……一本好书。”

体会激动

微笑笑什么?

6、我迷上了读书,我爱上了书,同学们设想一下,他在什么情况下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7、现在,同学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最高的报酬呢?

8、齐读“35年后的今天……”

板书设计

(最高)报酬

让我读书

(改变命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sect;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sect;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sect;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sect;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sect;1,那么sect;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sect;1,看看从sect;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sect;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sect;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sect;1

1、sect;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sect;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sect;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sect;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sect;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sect;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sect;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课堂效果小结

本课堂,学生不仅充分经历着用“三读”来学习课文,同时,也在逐步渗透和掌握着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在老师逐步引领下的感性学习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快掌握,课堂中不乏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不乏对方法的反思和小结。一节课下来,听者确实感觉学生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这种方式也似有所悟,相信前期将这种细想和方式继续灌入课堂进行训练,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学校》教案 7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学校。今天,让我们把视野放远些,去了解了解各种各样的学校。

教师用课件出示研究课题:

1、不同地区的学校;

2、不同时期的学校;

3、不同类型的学校。

课前,同学们组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各组先商量商量吧。

(学生分组讨论、商量怎样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请第一组上台汇报。

第一组众生:生1 :我们这组研究的问题是:“不同地区的学校”。

生2 :(展示从互联网下载的文字、图片资料)这是一所城市的小学──“北京师范附小,该校占地……”

生3 :(展示搜集的照片)这是一所农村的小学──“渝北区鸳鸯镇中心小学。这是学校的老师办公室,设施很陈旧;这是教室,桌椅都很破旧了;这是……”

生4 :(展示电子绘画作品)这是我妈妈曾经去过的新疆的一所小学,它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小朋友也能在崭新的教学楼里读书了。(教师随机插话:“图画真漂亮,是谁画的呀?” 学生:“是我和妈妈一起在电脑上画的。”教师:“真不错!”)

生1:同学们,刚才我们介绍了城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教师走上台]感谢第一组的同学。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看──(课件展示几张少数民族学校的图片)大家说,这是什么地区的学校呀?

生:少数民族的学校。

师:对,他们身后的茅舍就是他们的教室。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好,接下来请第二组代表上台。

第二组众生:生1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不同时期的学校”。请看,由、XX同学表演古代的学校。

(学生上台表演私塾上课的情景)

生1 :下面,请、等同学表演现在的学校(学生上台表演上各种课的情景;旁白:“现在我们在学校可以学习英语、音乐、计算机等好多知识,我们的学习生活真快乐。”)

生。:这是我和、XX同学一起设计的未来的学校。(学生展示想象画)将来,我们在家里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听到老师上课。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机器人来承担保安和环境清洁等工作,学校的设施设备会更加现代化。

生1 :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第二组的汇报很有创意,真精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些资料,行吗?(课件展示孔子讲学的图画)这也是古代人们学习的方式,大家在树阴下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授知识。那时,一间屋子可能就是一个学校。(课件展示我校过去校舍照片)大家看,这是哪里?

生:我们学校过去的样子。

师:(课件展示我校现在的校舍照片)那这里呢?

生:现在的学校。

师:通过我们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1 :我们学校的变化真大!

生2 :我为学校而自豪!……

师:是呀,51年过去了,我们的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渝中名校。其实,我校的发展变化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学校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后,请最后一组上台汇报。

第三组众生:生1 :同学们,我们研究的是“不同类型的学校”。请大家仔细听我们的介绍,待会儿我们会提出问题,答对有奖!

生2 :(展示文字、图片资料)这是重庆市巴蜀小学,该校有教职工……它是一所小学;这是江西的一所中学……;这是北京大学……

生3 :这是美容学校、这是医学院校、这是厨师学校……

生1 :我们的介绍完了。现在我们提问,请大家举手回答。

生4 :我们刚才介绍了哪所小学?

生:巴蜀小学。

生4 :答对了,送你一个奖品。第二个问题: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所中学?

(全班哑然,教师上台)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我建议你们把问题改一下,好吗?(生点头)可以这样问:刚才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学校?

生1 :有小学、中学、大学;

生2 :还有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

师:其实,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等这些培养专门职业人才的学校,我

生:我们的介绍完了,谢谢!

师:(课件展示一张聋哑孩子正在学习的照片)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小伙伴不能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在什么学校学习呢?

生:聋哑学校。

师:对,这些就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课件展示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物,以及与其相应的学校图片)你知道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又曾经读过哪些类型的学校吗?

生:演员──艺术学校;解放军──军事学校……

师:每个人都曾经是学校的学生,尽管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为社会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张老师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教师。于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到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当了老师。同学们,你们又有些什么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准备选择什么类型的学校学习呢?

生:我想当个科学家,所以我要争取读大学。

师:希望你能实现理想。

生:我要当老师,所以要读师范院校。

师:热情欢迎你加入教师的行列!

生:老师,我想做个飞行员,那我要读什么学校呢?

师:谁来帮助他?

生:培养飞行员的学校。

师:航空学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学校,大家学得很好。下课!

(原创作品)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语文园地六

教学要求:

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24篇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要求: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

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

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那第一大组来读一下。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依然挺拔,树叶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7.小结: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那么这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从________,唱到________。

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老师读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老屋的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的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

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

(2)我会写: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

(3)我理解

准备偶尔使劲

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的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师出示相关文字: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3.我来猜猜看:

破旧的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的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说自己的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

(1)小花猫要来避雨

指生读第3自然段。

注意“暴风雨“中暴的字法,理解“老花”的含义,感受老屋的“老”。

指导学生读出小猫可怜的语气。

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回答呢?

指生读第4段。你觉得老屋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第3—6自然段,感受老屋热心助人的品质。

师:小猫走了,它们认真的道了别,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它是——

(2)老母鸡要在这里孵小鸡

①指生读第7段,了解老母鸡的困难。你们猜一猜,老屋听了老母鸡的请求,它会怎样回答呢?

②生说自己的猜测,并说出依据。

③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

④指生读第8段,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结合旁批,想想此时老屋的心情。

⑤体会“低头”“吱吱呀呀”等词,读出老屋因衰老、体力不支而带来的疲惫感。

⑥指生分角色朗读第7—10段,注意读出老母鸡的请求和老屋的体弱却平静的语气。

师:二十一天过去了,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去吗?会不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

(3)小蜘蛛要在这里织网捕食

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17段。

②指生回答:

A.谁又来找老屋了?它提出了什么请求呢?

B.老屋会怎样回答它呢?

C.老屋最终倒下去了没有呢?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老屋具有哪些品质?

④师小结:破旧的老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动物度过难关,它那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万分。可是越来越老的老屋最终会怎么样呢?

三、想象情节

1.师:老屋听着小蜘蛛的故事,过了一天又一天,老屋越来越老了,它会一直站在那里,听小蜘蛛给它讲故事吗?

2.仔细阅读课文,并发挥你的想象,老屋还可能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吗?它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3.组内交流,推荐优秀的同学展示。

4.师:老屋不断的帮助别的小动物,估计它不会倒了吧?你能来猜一猜老屋的结局吗?

5.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师巡视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创造故事结尾的依据是什么。

6.班级展示,评出创意的故事结局。

四、小结

1.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2.师:预测故事的发展,要有一定的依据,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当然,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板书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小猫避雨

准备倒下老母鸡孵蛋乐于助人、善良、慈祥

小蜘蛛织网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课前游戏,无痕渗透

本课的课前游戏,我借助不久前写过的单元作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们根据外貌、身高、性格等线索,大胆猜出的同学。有了前期的作文铺垫以及大家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了解,设想是在玩中无痕渗透给孩子们猜测要有依据的意识。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太紧张了,在试教的时候那种活跃的、孩子们争着抢着提问的气氛没有呈现出来。

二、依托初始体验,培养预测的意识

与往常的课不同的是,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之初,我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

二、根据旁批,渗透预测的方法

在学生对预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教学中我利用“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的语言张力,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对老屋形象和心理的描写,感受老屋之老,进而预测打算倒下的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的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预测。学生一定看过与魔法有关的神话、童话。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来猜测的。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第三自然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

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与故事的内容一样吗?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四、小结课堂,巩固对预测的认知

帮了小猫之后,老屋又一次想倒下了。这次有没有倒呢?你又是根据线索来预测的?学生谈到了“题目、上下文的内容等”。这其实是对前面预测方法的一次回顾。在孩子们交流后教师总结:预测是阅读的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我们预测。最后,我出示本单元的导语,让学生明白,本单元都要用预测的方法来读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预测”的方法来学课文,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会大大降低猜测的趣味性,所以这一课,我一直在无痕渗透,到课堂的最后才总结阅读方法,出现“预测”这一概念性的词语和句子。

三、回归整体,识字写字

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认为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字词教学还是不能放松的。本课,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在写字方面,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比如“暴啊”“准啊,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写的时候特别注意什么。

在今天的上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预测单元的课文是不用预习的,但不预习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说,不预习对于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对于班级里相对后面的那些学生,可能在短时间连课文意思都没有读懂,让他们猜什么都不是很清楚。第二、对于第一次接触旁批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写,可能难度偏大了,很多孩子不知道要怎么写,写在什么地方。第三、我们的日常课堂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似乎习惯于对标准答案的一种期待,在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时,大部分孩子都是顺着情节往下猜。其实猜测可以是很大胆的,可以是天南地北,与别人不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平时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们的童心?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或者说说老屋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想象表演来体会,例如:第一次,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的表情,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学生和我一起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大花园的美丽景象。1~3小节主要写动物们的颜色、情态,突出乡村大花园的新鲜漂亮;第小节主要写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现乡村大花园的健康、漂亮;第5小节主要写大花园的动植物都很自由自在。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其中学习两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具体语段、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美丽,自由自在的特点。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东方之珠》,去繁华的都市香港参观了一番,又走近田野认识了小露珠这位可爱的朋友,今天让我们深入走进乡村大花园,看一看那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二、整体感知

1.想进入大花园一饱眼福吗?咱们得先和生字生词打好关系,它们都是大花园的小卫士呀!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根据课后注音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出示生字。

指名读

则、怎,读音有什么共同点?平舌音,齐读似、睡,读音有什么共同点?翘舌音,齐读“似”在课文中读sh,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s,什么意思呢?谁能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s似乎、相似、好似sh似的,记住在这个词中读sh,其余读s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是谁?结,你知道它有几个读音吗?分别组词。ji打结、中国结、结绳ji开花结果、结实。

3.仔细观察10个生字,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它们的字形?“圆”中间“员”表示读音,“醒”右边的“星”也表示读音“结”:条状物打成的疙瘩,也表示这个动作,与“绳”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4.“睡”这个字最难写了,同学们想知道“睡”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睡”是“目”加“垂”,表示眼皮下垂、落下,就是打盹休息,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好记了,我们睡觉时眼皮下垂就是“睡”。

光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写才行,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左宽右窄横画很多,仔细观察哪一横最长(右边第二横),哪一横次之(第三横),哪两横差不多短(第一、第四)?仔细观察左边四横的距离,右边四横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等距。好,看老师,举起小手一起写。然后在习字册上自己描一个写一个,注意。投影展示,师生共评。

三、文本研读

有了这些生字词小卫士的带领,咱们一起去公园看看吧!

(一)体会新鲜漂亮指名分别读1、2、3小节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用前三小节中的词语回答。(新鲜漂亮)

2.哪些食物让你感受新鲜漂亮?(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你能讲具体一点吗?什么样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让你感觉新鲜漂亮?白的、黄的、金粉的蝴蝶绿的蚂蚱、金的蜻蜓嗡嗡飞着的蜂子,胖圆圆的,小毛球似的哦,白、黄、金粉、绿说的都是颜色,颜色漂亮新鲜。

3.看到这样的蜂子,你想干什么?摸一摸,为什么?胖圆圆的,毛球似的,多可爱呀!你能读出蜂子的可爱吗?指名读。

4.大花园里有这么多种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怪不得作者说,你来说:“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对了,这就是1段中心句。

5.刚才小朋友“明晃晃”这个词没有读准确,谁来帮帮他?指名读。huǎng,什么叫明晃晃呢?光彩闪烁。齐读2遍这个词,齐读这句话,读出新鲜漂亮。

(二)感受健康漂亮

大花园里除了有五颜六色的小动物,还有什么呢?咱们一起读一读第4小节。

1.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太阳。什么样的太阳?

光芒四射、亮、特大特高。

2.从哪些词句看出太阳很亮?

亮得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这说明阳光到处都是,这就是“光芒四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去。

3.这样的大花园又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呢?你能用4小节的词回答吗?(健康美丽)

4.出示。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是凡”是什么意思?凡是,只要是。作者为什么这 如果是阴雨天感觉如何?湿漉漉、阴沉沉、粘糊糊、灰蒙蒙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等小动物会出来活动吗?拍一拍大树会发出干脆的声响吗?对比一下阳光四射的大花园,这样的花园有活力、生命力,生机勃勃?怪不得作者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齐读),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小节,读出健康美丽。

(三)品味自由自在

乡村里的大花园有五颜六色的动物,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稀奇呀,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默读第5小节。

1.作者在这一小节中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花园呢?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自由,对自由自在。

2.划出“自由”所在的句子,“都是自由的”,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

3.大花园里的什么事物很自由?

花、虫子、鸟。找出相关语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这里把花和虫子当成什么来写?

人花睡醒了,是被人叫醒的嘛?不是,花自然开放,就像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想想我们�

鸟飞上天,是很自然的事情,想飞就飞,虫子叫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需别人同意,想叫就叫,一切都神气活现的,这就是活。

4.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自由的?

蝴蝶。哪里看出来的?“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飞来了一堆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他们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随意”,太阳光芒四射,哪里都能被他照到,连他都真不知道蝴蝶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说蝴蝶多自由自在啊!

5.鸟、虫、蝴蝶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你羡慕他们吗?谁想当一回自由自在的鸟、虫、蝴蝶?出示句子,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6.小动物们本来就能自己活动,获得自由对他们来说不算难。除了小动物们,还有什么事物很自由?

植物。

哪里看出来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谎花”是说黄瓜只开花不结果。黄瓜不结瓜,种它做什么?但是它就是这么牛,不愿意结就不结。

玉米能长到天上去嘛?

不可能,这是夸张。

有没有人运用先进的科技去控制他们的生长?

没有。

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愿意”,什么叫愿意?

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植物有思想吗?

没有,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成了有思想的生命了,他们都能随心所愿,多么自由啊!谁想当随心所愿的倭瓜、黄瓜、玉米?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7.这样的大花园,你喜欢吗?作者也喜欢,为什么?因为自由,齐读第5小节,感受大花园的自由自在。

四、主题探究

1.文章最后说“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又高又远的天空跟大花园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大花园里的自由的鸟儿、蝴蝶可能会飞到哪儿去?随心所愿的玉米可能会长到哪儿去?天上。

2.你羡慕他们吗,你想像他们一样吗?羡慕,想。作者也是,蓝悠悠的天空又高又远,那是自由的王国。作者和我们一样羡慕大花园里的动植物们,和我们一样向往天空和自由。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乡村大花园,感受了它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并和作者一样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习字册,词语抄三遍。

2.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向你的家人介绍乡村里的大花园,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2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二、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④全班交流。

四、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

二、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三、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积累成语。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

《兔子和狼》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和兔子的不同表现及各自的结局。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兔子的随机应变与自强努力,以及狼的痴心妄想与不作努力。

2、引导学生明白:自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

2、体会兔子随机应变,自强不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如果一只狼碰见一只兔子,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让一保狼和一只兔子天天面对面,但暂时狼又吃不着兔子,你说狼和兔子又会有什么表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狼和兔子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2、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认读。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5、齐读词语。

6、分段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完成自学表格,了解狼与兔子的不同表现。

3、指名逐行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评议。

4、结合反馈,指导朗读。

5、引导学生体会:

(1)小兔子的随机应变,积极动脑。(抓住关键句子)

(2)小兔子的自强努力,坚持不懈。(抓关键词句)

6、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四、总结

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2、总结:兔子时刻做好准备迎接狼的入侵,但结果如何,我们等下节课再来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文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说说:为了迎接狼的。入侵,兔子做了哪些准备?

3、学生齐读课文1—5自然段。

4、导言:狼在对面山头上,年头兔子做好准备对付它,狼子野心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说说:一段时间之后,狼和兔子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1)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2)教师引导体会狼的气急败坏却不作别的努力,而兔子却坚持不懈,做好对付狼的准备。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六自然段。

4、狼是多么想到南山吃兔子啊,终于有一天,它实现了这个愿望,但它却再也吃不了兔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生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

6、说说:狼是怎么来到南山的?

7、想想:如果狼摔下来没有死,还是好端端的,兔子会怕狼吗?为什么?

体会:兔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锻炼出强壮的体魄,狼不再是它的对手了,另外,兔子还因为自己粗壮的身体躲过了老鹰的袭击。

三、总结全文,想象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当兔子看到狼死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感悟: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2、重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从而使学生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为难点。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是比较深刻的。为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紧扣魏王(线索人物)的疑问(也是学生的疑问)而产生释疑欲望,暗切“射雁”的原因;再扣魏王的一“惊”一“奇”,明确“空射”的结果——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由此探究结果必然性的内在原因;在学生既理清情节又欲求原因所在的时候,再精读细析最后一段,使学生明白事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ě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íi。“嘣”象声词,

后鼻音,读作bè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5

【学习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小伙伴,你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有位叫玛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小伙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3、检查自学生字:

⑴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舌音;概念gài,不念kǎi)

⑵同桌互相抽读生字。

⑶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⑷分组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播放朗读录音,听完后说一说:

⑴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⑵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入课文)

三、朗读课文,明白小伙伴之间应当怎样互相帮助

1、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她难过的心情。

2、玛莎的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⑴你觉得维加、安娜、安东三个人谁做得?为什么?

⑵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⑶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3、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读其他小伙伴说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安东的做法时应该怎么读?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边读边配上动作。

四、分组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通过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如: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表演时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学习有趣的汉字,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有不同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讨论,在讨论中乐于表达,提高分析和说话的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在有趣的小故事中明白标点符号的作用,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6.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7.学习写一件事。

8.学写毛笔字,学习写“弯撇、竖撇”。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构成的特点,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

2.积累成语。

3.正确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生字卡、灯片。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经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今天我们来放松一下,跟老师一块儿去语文乐园玩玩吧!

二、有趣的汉字。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有“鬼”字的词语;“鬼”字在各个词语中的意思都不相同。)

3.: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里意思不完全一样。

4.小组交流,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这样,在不同的词语里面有不同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三、词语超市。

1.现在我们快乐的小火车开到了词语超市,进来看看吧,超市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自由认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你能发现这个超市中词语的特点吗?

3.给这个超市命个名吧?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4.游戏:我当老板开超市。

提出规则:

可以先确定一个字,以它为首开一个词语超市。如:“百”——百年树人百花齐放……

可以选择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开一个词语超市。如:对牛弹琴画蛇添足……

词语写得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秀超市”。

四、有趣的标点。

1.过渡:大家通过自己开超市又积累了不少词语,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讲一个故事。师讲述《有趣的标点》的故事,出示小黑板:

契约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2.想一想财主和长工各是怎么念的?指名试念。

3.师标注:

财主:“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长工们:“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4.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还遇到过或听过哪些妙用标点的事?说听听。

五、。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教师

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阅读欣赏。

1.读《我给老师当“老师”》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2.默读短文,想想短文的主要意思。

3.找到不懂的地方和同桌商量商量。

4.理解内容后,指名读短文。

5.小组讨论:这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

a.选材新颖。

b.有概括,有事例。

6.:阅读短文的方法。

三、推荐阅读。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示范,切入主题。

1.教师讲述最近发生的,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的一则新闻或新鲜事,引起共鸣。你们有同学也听说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报纸、广播、电视)

2.刚才老师是怎么介绍的?你们听清楚了吗?

3.评一评老师刚才播报的新闻(或新鲜事)。(引导学生从表达的态度、声音、表情到内容的选择和事情的叙述顺序进行。)

4.:选材、听、说要注意的问题。

二、实际演练:新闻发布会。

活动安排:

1.热身(初赛):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初赛。每个组员轮流将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的新闻或新鲜事,讲述给组内成员听。评选出一个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教师随机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指导。

2.新闻发布会。每组初赛所选出的代表轮流做新闻发言人。其他同学则是小记者,在发言人发言之后,进行提问。

3.活动评奖。

A.优秀“新闻发言人”:

以“发言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信息正确,表达清楚,条理分明”等为依据进行评选。

B.优秀“记者”:根据“记者”提问“是否态度大方自然,有礼貌,表达清楚有条理,抓住问题关键和观众(读者)兴趣”进行评选。

4.优秀“记者”和优秀“发言人”答“记者”问。(如:�

1.在刚才的新闻发布会上,大家听到了哪些新闻和有趣的新鲜事?

2.指名回答,并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其实,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就是一了。

四、习作。

1.理清思路,列出提纲。

2.根据提纲完成,题目自拟。

五、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

2.掌握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3.能区别弯撇和竖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正确书写带有弯撇和竖撇的例字。

教学重点:

区别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运笔的方法及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范字挂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知识最牢固:激发兴趣。

1.复习出示:“十”“士”“工”,说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复习横和竖的运笔方法。

2.出示课件:“厂”“斤”“井”三个字,并将这三个字中的竖撇和弯撇,用红色突出,并渐渐从文字中跳出来。

教师介绍:这些淘气的笔画从生字家里面跳出来了,它说如果你能喊出它的名字,并且知道怎么书写,它就乖乖地回家。你们愿意送这个调皮的宝宝回家吗?

板书:弯撇竖撇

二、我的眼睛最亮: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及异同。

1.出示范写的笔画,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点。(指名回答。:弯撇斜而弯,但比斜撇稍直带弯;竖撇上段直,撇尾向左出尖,比弯更直一些,弯处没有弯撇长。)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运笔方法,学生跟着书空。

a.逆:逆锋起笔。

b.折:折笔右下斜顿,以写出撇头的方角。

c.转:稍转向左下或下行笔。

d.提:写竖弯撇笔锋离纸时,借下行之势提笔,形成尖细的撇尾。

把这些运笔的方法步骤说给同桌的听一遍。

3.刚才大家都看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还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将弯撇和竖撇的幻灯片重叠。观察一分钟,指名回答: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强调弯撇和竖撇的不同点。

4.你们这些小朋友可真不错,不仅把我的名字叫对了,还知道了我的写法,现在我想回家了,你想知道我回家后跟其他笔画宝宝是怎么住的吗?(课件演示:弯撇和竖撇都回到“厂”“斤”“井”中。)如果你能把我住的位置大声地说给所有的小朋友听,我将会送你一张“智慧卡”。想得到它,就先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吧!

交流:

“厂”:由横和弯撇组成。横在上半米字格的中部起笔,弯撇起横头,在右下框的中部收笔。

“斤”:由平撇、竖撇、横和悬针竖组成。平撇在靠竖中线上段起笔,竖撇紧靠平撇尾,撇尖在左下格中部收笔,竖起横画中部。

“井”:由两横竖撇和悬针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写在横中线上;竖撇起笔比悬针竖低。

三、我的模仿能力最强:书写汉字。

1.复习写字和握笔姿势:“食拇捏笔一寸腰,两指弯成小圈圈;笔杆斜靠虎口上,掌心空虚如握球。”

2.在田字格中书写弯撇、斜撇及三个例字。

3.播放柔和的音乐,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四、我是小小书法家:作品交流。

1.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仔细看看,你喜欢哪一个字,喜欢哪一个笔画?

2.看看自己的字,有哪些地方很漂亮,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自己再写一个满意的。

3.评选出字写得最好的“小小书法家”和会评的“评论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

语文园地八

教学要求: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认识并积累和“目”有关的字,积累识字方法。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积累生活经验。

4.积累有关友善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并积累生活经验。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默读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识字加油站。

1.回顾以前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

2.(课件出示字词)你有什么发现?

3.说读词语,说发现。

4.从字形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互相交流一下。

三、词句段运用。

(一)(出示第一组句子)

1.读句子,说说句中的加点字能互换吗?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2.用加点词各写一句话。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c.小组交流发现。

d.全班汇报。

词语都是生活用品和食品。

2.妈妈要去超市买这些东西,怎样在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a.小组合作交流分类。

b.汇报分类结果。

3.说说在生活中可以如何运用。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句子。

2.读句子,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3.尝试背诵。

五、总结

同桌间互相讨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知识目标:

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1.懂得在生活中应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2.继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教学难点:

从看门人的事例中,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自制教学投影片、显微镜。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1.向学生出示一滴水,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认识显微镜的作用,老师补充介绍显微镜对人类的贡献。

4.引出课文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看门人的魔镜。(认识多音字:看。)

二、引导质疑,朗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质疑:看门人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魔镜?魔镜是怎么做成的?他的魔镜有什么魔力?……

2.交流讨论,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3.随文识字。

交流中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可以用书上的词句,可以是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老师不作深究,但要注意学生读句段时字音的正确,并随文识字,随机贴示词卡或板书词语。

注意多音字:看(kān)门。

店diàn员 工匠jiàng 芝zhī麻

放弃qì 委wěi托 欧洲zhōu

再读课文,标记自然段,看看课文中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指导读音,贴示或板书。(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懂意思的词语,让其他学生试着联系课文给以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倡学生在书中存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熟知内容,巩固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看门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魔镜具有什么样的魔力?

2.过渡: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魔镜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门人的魔镜》。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魔镜?

2.讨论:

(1)爱好——“很快学会了”说明了什么?(他聪明、手巧、勤奋好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读第四自然段。)

读一读、比一比:

A.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点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B.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还可

观察实物:显微镜,借助课文的叙述认识它的构造,同时了解它的发展变化。

(2)勤奋——要求“一片更比一片好”,去掉“更”好吗?为什么?

据说:数字不确定。几百架:说明他的勤奋和兴趣浓。

(3)十分认真——“放弃”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丢弃)“几个月、几十次、几百次”:说明他有严谨的态度、浓厚的兴趣。

3.老师小结:正是由于安东尼有着聪明的头脑、灵巧的。手、勤奋认真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老师引读:)终于,有一天——(学生接读:)安东尼招呼……就是微生物。

朗读指导:“终于”说明什么?(他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想象:有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当有了新的发现时,安东尼是多么高兴啊!谁能把他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朗读、评价、再读)

理解:千分之一。

4.安东尼怎么能不高兴,他发现了前人未发现的微生物,他成了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这是一个对科学界有着深远影响的发现,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读: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听到这个消息后……验证。

想象:这些科学家会说些什么?

但,安东尼没有满足,师引读——在以后的观察中……生接读——

师引读——后来,安东尼还发现……生接读——

师引读——从此,安东尼闻名欧洲……生接读——

浓厚的兴趣使安东尼一直潜心钻研,直到91岁高龄的时候,他才闭上睿智的眼睛。比较“锐利”“睿智”。锐利:锋利,比喻微生物的发现使人类的眼睛看到了难以发现的东西。睿智:有智慧,看得深远。指安东尼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5.从安东尼的事例中,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怎样理解?

三、作业。

查找资料: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汇报查找资料情况。如:爱因斯坦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看门人店员工匠几乎芝麻清晰或一架精美放弃招呼游泳委托锐利睿智

2.选择带生字的词语说话。

3.去掉其他卡片,只留下要求认和写的字,指名读、组词。

4.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5.只留下会写字卡片。

出示田字格,观察,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弃:下横长,托住上半部分。招、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架:上下各占半格。或:注意间架结构要稳,别掉了左边的“提”和右边的“撇”。

6.在写字本上练习写字。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锐利的( ) 精美的( ) 看得( ) 玩得( ) 听得( )

奇妙的( ) 睿智的( ) 写得( ) 做得( ) 起得( )

2.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招( )( ) 泳( )( ) 洲( )( )

尼( )( ) 店( )( ) 架( )( )

3.选做题: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开头写几句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做一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dēng。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美的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第二单元导语在点明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收集名人的资料,更多地了解他们。”目的是为后面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做好了铺垫,使单元内的各项学习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在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前有这样一段话:“《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的;有在观察中发现骆驼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对于这样的编排,审查意见这样写道:“每组教材能围绕专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使语文各项能力的培养训练能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 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如,第一单元的专题是“多彩的生活”。在导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各种儿童生活的画面后,安排《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在这篇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考虑到教材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对这一活动不太了解,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接着,教材用一段简洁的话语,概括前面所学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介绍乡村儿童生活的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在语文园地里,“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让学生写课余发生的事,“读读背背”编排的是反映儿童生活内容的古诗《小儿垂钓》,“展示台”用搜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如,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整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然后,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学习活动中,每一单课的学习都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和交流。我学到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本领。并随机向课外拓展,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在文字上做了认真的加工。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安排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蜜蜂》课后对蜜蜂采蜜的一些知识介绍,《玩出了名堂》课后对微生物作用的介绍。有的是介绍课文的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孔子拜师》课后,有分别介绍宋庆龄、李四光、孔子的图片、文字。还有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如,《风筝》课后介绍风筝的历史,《给予树》课后介绍圣诞节的风俗习惯。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灰雀》一课,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在“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这句话的旁边,提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文后,学习伙伴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形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

⑵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如,在《奇怪的大石头》里有一段李四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描写,学习伙伴在这段文字旁边,发出“李四光真会提问题”的感叹,这其实是引导学生留心李四光提出的问题,揣摩他思考、提问的方法。

⑶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赵州桥》一课,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旁边,提出“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的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文后有“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一关于写法的提示。

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孔子拜师》一课,在“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旁边,学习伙伴说“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矛和盾的集合》一课,在“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旁边,提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等等。

审查委员高度赞赏了这样的编排方式,他们在审查意见里写道:教材“导学特色突出”“导学内容丰富:有引导读书思考的,有引导动手实践的;有引导单项训练的,有引导综合运用的;还有的引导向课外延伸。形式多样:有的在课前引导,有的在课中引导,有的在课后引导。尤其课文中的导学设计有新意,把握适度。能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启发引导,有引导体会思想感情的;有引导领悟表达方法的;有联系实际,加以拓展的。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启发、引导、示范,使学生学会学习。”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体现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取代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之后,用“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让我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有的用富有活力和个性的儿童化语言,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如,“课文写得真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多么优美的古诗,我要把它背下来。”“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认真读一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一种是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如,《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掌声》一课,“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一种是以学习伙伴的探究为引导,激励大家有新的发现。如,《灰雀》一课,“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说。”《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这些都反映了教材在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努力。

审查意见这样写道:“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启发讨论和交流,引导发现规律,激励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读了课文,我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这样的语句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又为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留有空间,也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个性化感悟的尊重。”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

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多,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的四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如,《小摄影师》课后安排了续写故事;《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才”的不同意思及句意。能从“观赏”“无可奈何”“活泼可爱”3个词语种选择两个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鼠狐猴的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非常有趣的特点,以及他的生活习性,激起观察动物的兴趣。

5、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让游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鼠狐猴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是能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让游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对鼠狐猴有所了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鼠狐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北京动物园的动物家族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猴——鼠狐猴(出示图片)。你能根据图上出示的鼠狐猴的样子,说一说吗?鼠狐猴非常有趣,深受游人喜爱。你们想不想了解鼠狐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去认识认识它——鼠狐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

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课后生字表和查字典知道字音。

2、反馈生字词。

无可奈何:毫无办法可想。

无精打采:采,神采。只没有精神。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4、把课文读流利。

三、学习生字词

注意字音的字是泼pō和逮dǎi

指导字形的字有鼠、逮、泼、赏

结合课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四、朗读评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非常有趣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4、掌握课后习题,理解“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鼠狐猴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是能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让游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还记得它吗?

我有一位外地的朋友听说了北京动物园有一支鼠狐猴,他也特别想来参观一下。可是他的工作太忙了,来不了。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向他介绍一下鼠狐猴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鼠狐猴介绍好呢?

看来,在介绍前我们首先要对鼠狐猴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才行。

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训练,为介绍鼠狐猴作准备

1、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鼠狐猴的?(阅读理解,整体感知)

提示:想象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就知道了。

组内讨论,发言汇报。鼠狐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它小巧玲珑灵活无比体型很小杂食动物等等。

教师适时引导并板书

形体特征:小巧玲珑

行动特点:灵活无比

可爱的鼠狐猴生活习性:杂食动物

观赏时节:夏季

2、深入学习课文

(1)我们一起先来看看鼠狐猴的样子吧!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鼠狐猴吗?(因为……所以……)

鼠狐猴的样子可真奇特呀!就连名字起得都这么有趣,其他方面还更有趣呢!

(2)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二段,说一说鼠狐猴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出它的小巧玲珑灵活无比的呢?

默读并把你找到的词句画在书上,然后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画这个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些都说明了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那么,饲养员逮住鼠狐猴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读一读。

通过他读,你有没有听出什么呀?

对“才”在这句话中的理解。“才”在这里说明鼠狐猴难逮。

再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出它很难逮。

①想象练习

鼠狐猴被饲养员从抽屉中逮到后,不服气地想:————————————

角色扮演,如果你就是这只可爱的鼠狐猴,你会怎么想呢?

(你们别得意,要是再让我再跑掉,休想在逮到我。

要不是我不小心掉到抽屉里了,你们能逮到我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让我们听听鼠狐猴是多么的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们知道这一段的重点剧是哪一句吗?对。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一句话写具体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3)你们想不想知道鼠狐猴到底小成什么样啊?

默读第三段,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话说清楚。

体会:“才4克”的“才”是什么意思?(只有)

联系实际生活想象:“只有花生米那么大”,“在圆珠笔杆上爬上爬下”,

“有时还爬上人的大拇指”

出示“50克”的物体让学生掂一掂,体会长大后的鼠狐猴的重量。

更加直观感受到鼠狐猴的形体很小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啊?

你们能学着他的样子也读一读吗?

(4)这么有趣的小家伙吃些什么呢?

原来他还是杂食动物,真是太可爱了!

(5)不过,太可惜了。冬天却很难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读课文最后一段。原来他的生活习性所约定。

小朋友们,快想想办法吧!怎样才能让北京动物园的小鼠狐猴一年四季都那样活泼可爱呢?

在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想向。怎样让空气变得湿度更大,温度更高呢?(如用空调、加湿器等)

三、口语表达训练

我们一起对鼠狐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还想了许多好办法,让我们北京动物园的小鼠狐猴一年四季都那么活泼可爱。

我相信,现在你们再给我的外地朋友作介绍,一定能介绍好。这样吧,分组介绍,每个人介绍鼠狐猴的一个方面。看那个组介绍的。

相信听了你的介绍,我的那位朋友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鼠狐猴,不过他也会非常满意的。因为听了你的介绍,他会比亲自看到鼠狐猴得到的更多,不但知道了鼠狐猴的样子、行动特点、形体特征、食物、习性,还知道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再想办法为让游客们一年四季都看到鼠狐猴那活泼可爱的样子而想办法。在此,我感谢三(1)班的所有小朋友们帮了我这个忙,谢谢大家。

四、 总结

这节课学完了,你喜欢鼠狐猴吗?用一句话说一说。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积累语言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有关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

【教学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

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齐读课题。

2、说说什么是“沉默”、“可贵”?(沉默就是不说话;可贵:宝贵、珍贵)

3、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是因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

过渡:刚刚同学们的疑问,也是老师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解决我们的疑问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示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纠正读音:“霎”“稚”“拙”为翘舌音;“烦”“犯”为前鼻音;蕴,读yùn,不读wēn

(2)同桌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重点识记“顾、缓、稚、蕴、霎”。

组词:照顾

形近字(换偏旁):暖-缓、维-稚、

归类识字:雪、霜、雷、霎

(3)你还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稚拙:幼稚笨拙。

(4)小结:同学们真棒,自己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师生评价读书情况)

主要内容:在一节课上,老师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A、小组合作学习。

B、全班交流。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5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6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7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4)小结:看来同学们都会提出问题了,很了不起,课下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书上,下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相信你们在认真学习课文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提醒大家写好字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

“贺”的下半部是“贝”。

“顾”“烦”右边是“页”。

“迅”“速”“达”,有相同偏旁“之。“迅”的笔顺,“速”的“束”捺变成点,“达”的“大”捺变成点。

“恰”“犯”“议”结构上都是左小右大,书写时应多加注意;

“稚”和“享”字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复”的书写“日”和“暖”的“日”不同。

“享”与“亨”比较区别。

3、师范写,学生书写练习。(注意写字的姿势)

4、作业展示评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教学目标:

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

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副板书:联系生活),诗人看到这样的景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提醒学生诗人虽看到荷已尽,而菊还“傲霜枝”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好一点),诗人会发出“咦!”(板书:咦!)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句,诗人看到这些景会对好朋友刘景文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当你看到眼前一片果园,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赞叹声。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读整首诗,体会诗情、读出韵味。

7、小结:你看、一首诗不光是具有它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还藏着的情感在里面。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补充创作背景)

8、补充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景文已经58岁了,当时经好友苏轼极力向朝廷举荐,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官职,面对刘景文的消极情绪,苏轼做此诗鼓励好友。

9、齐读故事,领悟诗情。

10、填空式的背诵

四、拓展诗歌

刘禹锡《秋词》

五、布置作业:

1、试着默写《赠刘景文》

2、请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三个多音字。会写“旅”等16个字,会写“旅行”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的词句,体会到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词语。

2、找出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关键句子,借助提示语读好。

3、借助简单的思维导图,讲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篇童话故事,感受一场特殊的旅行。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画出故事中,红头在牛肚子旅行路线的有关词语或句子。

2、认读生词。

出示第一组生词:咱们

偷偷

牙齿

悲哀

眼泪

贮藏

喷嚏

笑眯眯

。(强调平翘舌音的词语:咱们

牙齿

贮藏)

出示第二组生词:答理

回应

一骨碌

细嚼慢咽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是呀这些都是多音字,你还知道它们另外的读音吗?

3、指导书写:“细嚼慢咽”的“嚼”字。讲解书写要领,强调笔画比较多的字写时要注意看清每一部分。书空笔顺,出示书写口诀:口字立于左上方,爪字收紧有力量。中间部分扁又长,下半部分要紧靠。伸出手跟老师一块写。

4、寻找路线图,感知文章内容。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你画出哪些词或句子(教师巡视并板画牛)指生回答,教师板书:

嘴——

第一个胃——第二个胃

。你能不能用上一些关联词语比如:先然后

接着最后

。说说红头的旅行路线?

(介绍反刍,牛一共有四个胃,当他进食一段时间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第二个胃里再返回到嘴里,再次咀嚼,然后再将食物送到第三个胃,然后再返回到嘴里进行咀嚼,牛这种进食的现象就叫反刍)。孩子们借助路线图我们就可以把故事讲清楚。(板贴:路线图)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故事中的红头最后出来了吗?谁救了他?(他的好朋友青头救了他)

2、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预设1

捉迷藏预设2

红头拼命叫起来(1)我们先来看红头怎样叫,出示句子。指生读此时红头的心情怎样?(板书:着急或害怕)

请你读出你的害怕,着急(2)此时青头是怎样表现的?指生读句子孩子此时你又是怎样的心情?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板书:着急)请你读出你的着急和担心。

小结:孩子们看这些在句子前面或后面,表示人物动作心情的词语我们叫它提示语(板贴:提示语)

在朗读时关注他们就能更好地读出人物语气。(3)红头在哪呢?出示句子指生读。如果让你加上提示语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叫?请你读出你的感受。(4)听到好朋友在牛的嘴里青头是怎样做的?出示11段自读,找出青头的心情动作的提示语圈出来。青头心情怎样?(吃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加上这些动作(点红动词)来读这句话。

3、总结:孩子们,刚才我们借助这些提示语,体会着人物心情,就读好了课文,接下来也请你用这种方法,自学12-16段,并画出表示红头和青头心情、动作的词语,借助提示语读好课文。(1)孩子们通过你的朗读你体会到了红头怎样的心情?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板书:悲哀)出示:“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牛肚子里,红头似乎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2)教师引读:是呀牛咀嚼的声音,如此巨大,如此可怕,红头的身体被黏糊糊的东西包裹着,都快喘不上来气了,所以它哭着说——,它悲哀的说——(3)此时红头不仅悲哀还感受到——(板书:绝望)(4)看到好朋友如此悲哀绝望,如果你是青头你会怎样想?(5)孩子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红头经历的是一次怎样的旅行?(6)男女生分角色读再体会刺激的旅行。

4、真是一场惊险的旅行,所以当红头它牛肚子里出来再次见到自己的朋友时高兴的流下眼泪(板书:高兴)出示句子: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孩子们如果你是红头,除了感谢,你还会对好朋友说些什么?请你写在研学单上。

(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借助路线图,加上提示语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你能不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故情头救助后头的过程讲清楚,自己先来试一试。指名讲。

2推荐你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感受童话的魅力。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做成思维导图,然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