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9篇《春酒》说课稿,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对孩子进行环境科学教育,贯穿着“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整个第二课既使孩子深刻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又是第三课落实环保行动的前提。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就不会有意识地关爱和善待自然,不会主动地保护自然环境。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孩子初步了解了世界特别是我国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让孩子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为孩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环保行动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孩子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又正值春天,是孩子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好时机,对于环境的状况孩子尤为关注;孩子在地理、生物、语文、英语等课程对于环境问题有所学习,再加上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孩子对于资源、环境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孩子的活动范围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师应及时地给予指导。
当前环境_破坏的状况,特别能震撼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孩子亲近自然、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孩子学习这一内容应该不会很困难。
三、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孩子关注自然;帮助孩子认识到目前环境的破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培养孩子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卫人类家园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状况,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知道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现象,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教学难点:环境破环的后果,进一步强化孩子的环保意识。
五、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指导阅读法。
指导孩子的课堂阅读活动,重视课堂引导,启发孩子发现和探究问题,并点拨孩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做好辅导工作。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孩子通过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孩子为主体,使孩子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4)讨论交流法:组织孩子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孩子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孩子进行学法指导,让孩子从机械的“学答”向主动地“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小结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壤资源与空气资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破坏,恰恰又反过来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龙卷风、洪水,等等,都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对人类来说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
《 春 酒 》说 课 稿
广东广州市19中 雷陆地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春酒》。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我所说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学目标。我遵循本课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3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我设计的是学生能深情地朗读课文(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因为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2) 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注重朗读时的情感体验,加强积累,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对整体把握全文有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布置课前预习
(因为只有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浅知课文大意,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收集和了解民俗资料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时对课文有更深入的学习)
(2) 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因为语文课的性质特殊,它需要学生去研读、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语文课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朗读和理解课文
(本单元要求课文要反复诵读,本课是又一篇诗化的散文,需要学生去朗读感知,明确全文主旨——思乡)
难点是:研读,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
三、说教法
我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1、读书指导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本文的朗读为学习的重点,只有保障了顺畅的阅读,才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深入地掌握课文。)
2、美点寻踪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概要后,对学生选择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拨、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要自主、独立地预习,并收集有关民俗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上课作好准备。
合作学习法:我将此环节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意见进行交流、比较,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从我翠屏外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独具个性,并有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选用合作学习法。
五、说教学手段
1、运用配音朗读
由于本文内容蕴涵着思乡之情,采用思乡类的音乐配朗读,更能读出这种愁绪,让学生更能进入角色,辅助教学。
2、异乡风情的图片
运用图片,可让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教学更具实际性,扩大知识面,并增加说服力。
六、说教学评价
主要用语言和软件对学生进行评价。
1、从语言上评价:采取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以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如:“我们班又多了一位文学家!”“你的回答有创意!”“大家鼓掌欢迎,希望你再接再厉!”对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加以提点和修正,使其能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学习。
2、软件上评价:我将《小组擂台积分榜》的评价软件放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小组答辩评比,这样不仅使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并带动了学习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各地奇异的民俗图片,激发兴趣,再举同学们身边关于民俗的例子,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主要作品。
(让学生了解背景,增加文学常识。)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全文,并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2、思考:
(1)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
我用列框架的方式展示此题答案,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本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朗读效果,并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2)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这道题其实考的是本文主旨。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再加以引导,使学生从中找出除了写春酒的其他事物,分析用意,延伸出答案。
(我将这2题放在一前一后这样设计,可让学生有浅入深地把握文意。)
(三)研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原因。
我的具体做法是:(a)本题我采用小组合作,各小组内的同学选择喜欢或感受较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和组内其他同学展开探讨。
(b)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将他们认为最好的语句赏析读出来分析,与全班同学共享。老师就语气、语速、轻重等对学生进行调整,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及时的评价。
(c)讲解时,可以顺势分析作者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以及“八宝酒的诱人”,“思乡愁绪”等要点在研析时得以体现。
(我把本题设为本文的重难点。此题的设计实质上是精读和研讨课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句,将学习主动性放在学生的身上,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本题的普及性较大,所以我设想学生将会提出细节问题,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作好充分准备。)
(四)课堂反馈训练
以填空的方式对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进行检测和巩固。
这个题由当堂课的学生反映来定,或全班一起回答,或抽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看他是否答对。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原因是由于我在本课前段的环节中都没有涉及到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查,所以将本环节设计在课堂反馈训练中)
(五)拓展
1、回忆乡愁诗篇,如“床前明月光”、“独在异乡为异客”等,
同学们试着背诵,并做简单比较。
(可以巩固以往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养成比较鉴赏的习惯与能力)
(六)教师小结
对本课内容作概要回顾,并再次点出主旨,并点出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还有普通百姓内心中散发的那种人性的光辉。
凤台三中 吴雪芬 (3213300)
我是 号参赛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春酒》。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春酒》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涉及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妙趣横生的民间奇人轶事。《春酒》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俗,更让我们多了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由于本文文字浅显,又是一篇自读课,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要求和初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的现状,我觉得应该重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理解上。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意蕴。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说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情来确立教学重难点,从而保障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自主性的激发。
本文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厚,学生得出浅层次的感知很容易,因此,我觉得重点应该落实到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上。而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民风美、人情美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它定为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因此,我采用问题探究法和自主交流合作。
三.说学法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个建构生成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以往的散文学习,特别是上一课《端午的鸭蛋》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赏析散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如品味语言等。所以,学法上我倡导“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在三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出要求,适时点拨,合理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活跃气氛
让学生畅谈过新年的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过渡到琦君的故乡,人们是怎么过新年的?
(投影---琦君照片、简介。 板书)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朗读水平好的同学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
2.思考:
1文题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用文中的话回答。(旨在○
找出中心句)
2围绕“家乡的味道”,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旨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
3这几件事,○作者为什么离开家乡那么多年仍念念不忘?(旨在过渡到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的描写)
3.找出具体表现家乡风土美、人情美的语句来读一读,品一品。
(三)研读赏析 品味细节
由于不少学生对细节这个概念还不是很熟悉,可以先让学生找出他认为最有情趣,最有意思或者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请前后座同学,四人一组合作交流,按照涉及人物归类来检验合作交流成果。整个过程穿插朗读指导和点拨。如:“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又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写出了“我”对喝春酒的急切与热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和象猪一样象气球一样比较),蜜蜂小小的,很可爱,很像当时的“我”,同时,这句话和后面“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体现了乡邻们的淳朴与盛情,短短的几句话,馋嘴的、可爱的“我”跃然纸上。 最后点出细节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课标强调阅读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整合,从而形成阅读能力。)
(四)小结及作业
一杯春酒,醉了母亲,醉了我,醉了无数读者的心,撩惹起我们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五。说板书设计
春
酒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春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俗,更让我们多了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对课堂一切教学活动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展开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和当前语文教学的任务,当前的语文教学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以本课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语文学科和课文体载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说教法
在本课时中我运用了朗读法、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达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我运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让学生通过读了解文章的内容,进入文章的情境,体会文中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运用启发点拨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是因为,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有效利用音像资料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要自主、独立地预习,为上课作好准备。
合作学习法:我将此环节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意见进行交流、比较,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程序如下:
1、问题导入,了解作者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过年的情景吗?能谈谈过年的故事或感受吗?
(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来导入,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伴着音乐师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情。(本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1)关键字词正音
(2)文中叙述了作者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你觉得文中真正能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什么?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学生从中找出除了写春酒的其他事物,延伸出答案,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意)
3、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找出自己喜欢的,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人物、细节、句子或词语,然后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
我的具体做法是:
(A)本题我采用小组合作,各小组内的同学选择喜欢或感受较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和组内其他同学展开探讨。
(B)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将他们认为最好的语句赏析读出来分析,与全班同学共享老师就语气、语速、轻重等对学生进行调整,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及时的评价。
(C)讲解时,可以顺势分析作者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以及“八宝酒的诱人”,“思乡愁绪”等要点在研析时得以体现。
(我把本题设为本文的重点此题的设计实质上是精读和研讨课文,一方面还课堂一个朗朗的读书声,二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句,将学习主动性放在学生的身上,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中,学生可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很好的掌握教学重点)
4、畅谈体会,课堂小结
一起品味了春酒,请同学们说说你读完《春酒》的感受。
用“读了春酒,我懂得了(想到了、感受到、体会到)”句式,说说你的感受(童年的快乐、浓浓的乡愁等等)
小结: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分明感受到作者怀念的不仅仅是春酒的味道,更是怀念其中浓浓的人情美和风俗美,这样的春酒怎不醉人?这样的思乡之情怎不感人?这样的情感无以寄托,怎不愁人?
5、拓展延伸,诗意仿写
(1)引导学生回忆思乡的名句。
(2)试着写一则表达思乡思亲的短信(设计第一问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点,学以致用)。
许多人远离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时常被思乡所困扰,既然不能团聚,那就让我们用歌声送上对他们、对亲人美好的祝愿吧!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说明,说得不当的地方请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这篇文章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加深对我们民族的感情。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意蕴。
本文所体现的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具有醇厚、优美的意蕴,另外,新课标对阅读技能方面的要求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有用心地读,以读激情,以情促读,入境入情,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意蕴。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文的人物善良、亲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朴厚道的人情之美;语言真挚、平易、典雅、蕴藉,可谓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在品读中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课前预习,查阅生字词,搜集关于思乡之情的作品,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
只有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才能在学习时对课文有更深入的学习。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自主研读、理解、体会,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标中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本文所展示的一幅幅民俗人情画,都深深地感染学生,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丰富他们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厚,需要学生朗读感知。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语言,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来领悟情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意蕴
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八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法
读书法和美点寻踪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初读、听读、研读,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浅入深。在研读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细节、词语、句子进行赏析,并要求有感情地读出来。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预习,搜集有关资料,为上课作好准备。教学中,初读、听读、研读、积累、作业设计,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而后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激趣导入
1、展示画面,在喜庆的音乐声中,老师背诵一首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然后引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尝尝那里的"春酒".而后板书课题。
(以一首年味十足的童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2、请同学介绍作者琦君,老师补充
(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为理解作者感情作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你最喜欢的词,最喜欢的句子。用简洁的文字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情况,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最喜欢的词、句子,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这一环节,为后文品析语言作铺垫。同时,教给学生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三)、听读课文,浅尝春酒
听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你从春酒中品出了什么?
板书: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让学生通过听读,产生共鸣。音乐犹如催化剂,渲染出浓郁的思乡氛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极易调动起来,思维火花也能得到尽情地迸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概括出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并板书下来。)
(四)、研读课文,细品春酒
端起最爱的那一杯春酒,细细地品,说说你的感受。
句式参考:我端起___酒,品出了___,你看(听)___
提示:
1、品喜欢的细节。
2、尝精妙的词。
3、读浓情的句子。
(通过自主研读,品细节、说人物、谈感情、读句子,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而后合作交流,使他们始终兴致勃勃。提供品味的角度与方式,使学生有的放矢,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板块我设想学生将会提出一些细节问题,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都作好充分准备。)
小结:一杯甘醇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齐读最后一段细细体味。
板书:家乡味,思乡情
(在学生已初步领悟作者思乡之情后,教师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自去中国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中国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__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调动积累,拓展迁移
古往今来,这根思乡的弦不知被多少心灵拨动,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句子?.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这一设计可以巩固以往知识,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七、说作业设计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让我们追溯年的渊源,进行一次探究之旅。你可以作如下尝试:
⑴可以搜集有关春节的诗词、对联。
⑵也可以探寻"春节的起源",搜集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关于"春节的起源"的研究报告。
⑶还可以以"我家乡的春节"为题写一篇妙文,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单元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到实践中去学习语文,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童心酒
春酒母亲酒家乡味思乡情
乡情酒
(这一板书是紧紧围绕教学流程逐步完成的,教学思路明晰,环环紧扣,推动课堂教学次序进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简明、形象、直观,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__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人民再次选择了__”、“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__”。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__”、“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__”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__”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__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__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__的意义,__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
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__”(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__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__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__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__(20分钟)
形式:模拟会场
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__
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__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__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
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四课里的一首歌《我是小音乐家》。这首歌欢快活泼,富有情趣。因为这学期一直在研究自制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作用,所以在本课的设计里,我也是让孩子们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打节奏。我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和表现音乐。同时,体会创编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说学法
1、综合运用示范法、讲解法、听唱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主动性。
3、以正确的范唱和伴奏,用艺术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美,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了解"吉他、提琴、法国号"几种乐器的形状,音色和伦敦、柏林、巴黎及歌地区所在的国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教学中领会到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就必须好好学习文化课,长大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服务于社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先带领学生复习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真棒。今天老师决定带大家去参加一场音乐会。但是每个进入音乐会会场的人都必须要有一张这样的入场券才能进入,如果你们想得到音乐会入场券还必须经过一个考验。你们有信心进行挑战拿音乐会的入场券吗?"从而引出难句旋律的模唱,为等下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设计,创设开音乐会的情境,轻松课堂气氛,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又如在聆听歌曲前我提问设置悬念:"今天,我还请来了三位外国小朋友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他们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表演。现在我们一起在歌声中听听他们是谁?"接着播放吉他、小提琴、法国号的演奏片段,让学生猜猜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搭建舞台,展生风采
《音乐新课标》强调:"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歌表演这种形式就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我请学生用动作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的演奏。有的学生选择表现演奏圆号,有的学生表现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现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们赋予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中,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创编,培养能力
在新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增加了编创活动,本课中我设计了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改编歌词来表演唱这首歌曲。以往到创编环节,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创编的素材而使创编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的一开始,我让班级小乐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创设情境外,还是为完成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任务提供素材,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达到了学生能独立创编歌词的教学目标。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总结这堂课优点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歌曲教学中,有不少节奏难点,如"0 勃隆|砰砰 砰勃隆|砰砰砰 "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弱起衬词"勃隆",是比较难处理的,虽然通过反复的听唱,学生掌握得比较到位,但是我觉得是缺少解决方法的。课后我在思考,如果为了不让学生将"勃隆"两字常到强拍位置而让学生只唱"砰砰砰",将八反休止符及"勃隆"放在心里默唱,这样,更能确定"砰砰砰"的准确拍位,同时在默唱时也能聆听"勃隆"两字的弱起感觉。又比如在"跳?哟 唱 哟" 这一字多音的乐句,处理最不好,尽管我进行了多次范唱,节奏仍有错误,学生还是很明显地将"跳?哟 唱 哟"唱成了"跳 哟 唱 哟"。课后我思考在教学生唱"跳"字时做一个伸懒腰的动作,并在"5 3 1|2 1|"中的"3"音处加个"ao"音,节奏,那么难点解决了嘛!
我相信,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多想想怎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这样的课一定会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一、说教材
《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这篇文章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加深对我们民族的感情。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意蕴。
本文所体现的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具有醇厚、优美的`意蕴,另外,新课标对阅读技能方面的要求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有用心地读,以读激情,以情促读,入境入情,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意蕴。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文的人物善良、亲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朴厚道的人情之美;语言真挚、平易、典雅、蕴藉,可谓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在品读中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课前预习,查阅生字词,搜集关于思乡之情的作品,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
只有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才能在学习时对课文有更深入的学习。
2、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自主研读、理解、体会,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标中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本文所展示的一幅幅民俗人情画,都深深地感染学生,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丰富他们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厚,需要学生朗读感知。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语言,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来领悟情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意蕴。
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八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法
读书法和美点寻踪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初读、听读、研读,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浅入深。在研读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细节、词语、句子进行赏析,并要求有感情地读出来。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预习,搜集有关资料,为上课作好准备。教学中,初读、听读、研读、积累、作业设计,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而后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激趣导入
1、展示画面,在喜庆的音乐声中,老师背诵一首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然后引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尝尝那里的“春酒”。而后板书课题。
(以一首年味十足的童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2、请同学介绍作者琦君,老师补充
(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为理解作者感情作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你最喜欢的词,最喜欢的句子。用简洁的文字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情况,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最喜欢的词、句子,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这一环节,为后文品析语言作铺垫。同时,教给学生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三)、听读课文,浅尝春酒
听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你从春酒中品出了什么?
板书:童心酒 母亲酒 乡情酒。
(让学生通过听读,产生共鸣。音乐犹如催化剂,渲染出浓郁的思乡氛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极易调动起来,思维火花也能得到尽情地迸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概括出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并板书下来。)
(四)、研读课文,细品春酒
端起最爱的那一杯春酒,细细地品,说说你的感受。
句式参考:我端起___酒,品出了___,你看(听)___
提示:1、品喜欢的细节。
2、尝精妙的词。
3、读浓情的句子。
(通过自主研读,品细节、说人物、谈感情、读句子,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而后合作交流,使他们始终兴致勃勃。提供品味的角度与方式,使学生有的放矢,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板块我设想学生将会提出一些细节问题,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都作好充分准备。)
小结:一杯甘醇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齐读最后一段细细体味。
板书:家乡味, 思乡情
(在学生已初步领悟作者思乡之情后,教师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调动积累,拓展迁移
古往今来,这根思乡的弦不知被多少心灵拨动,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句子?。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这一设计可以巩固以往知识,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七、说作业设计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让我们追溯年的渊源,进行一次探究之旅。你可以作如下尝试:
⑴可以搜集有关春节的诗词、对联。
⑵也可以探寻“春节的起源“,搜集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关于“春节的起源”的研究报告。
⑶还可以以“我家乡的春节”为题写一篇妙文,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单元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到实践中去学习语文,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春酒
本课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生活经验,课前引导学生漫谈过年的风俗或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本课课堂设计以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点拔层层深入为辅。教学过程 中问题的设计注重衔接,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轻松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同时采用延伸扩展法,放飞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讨、交流中增加知识,养成多读课外书、关注身边事、关心时事的好习惯。
课标要求:
1.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设计。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1、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读,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
2、琦君的散文优美、清新、课前课后要加强朗读。
3、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拔法和延伸扩展法。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
3、激化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课文导入 。
1、由学生漫谈过年的风俗导入 。
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的介绍———《春酒》,打开课文。
2、作者简介:(一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搜索的资料)
三、分析探讨课文的内容、主题:
(一)分析课文的内容。风俗美
1、《春酒》为我们讲述了过年的故事,大家已经作了预习,浙江温州是如何过年的?请同学们讨论,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过新年
明确: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第一段)
2、过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什么?
明确:喝春酒(并板书)
3、春酒是什么时候喝?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样?
明确:春酒是过了元宵之后乡里乡亲家家户户轮流邀请喝,气氛很热闹。
4、春酒以外,还喝会酒,为什么喝会酒?怎样喝?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喝会酒
明确:第五段(学生齐读)
5、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感悟这儿的风俗美)
(二)分析课文的内容。人情美
1、喝酒的时候,重点写了哪些人?
明确:母亲、乡亲、“我”(并板书)
2、琦君写人的散文都是小说化的,她非常擅长在她的散文里采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形神毕肖。同学们在课文里找出描写母亲、乡亲、“我”的句子。( 分组讨论完成)
(一组找描写母亲的句子、二组找描写乡亲的句子、三组、四组找描写“我”的句子)
明确:一组,母亲(只要指出第几段、第几行就可)(下面的句子是否要用幻灯打出)
(1)“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2)“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3)“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
3、全班齐读,细细品赏,从细节描写的句子中感受母亲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明确:善良、大度、热情、慈爱
二组:乡亲
(1)“花匠阿标叔助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4、乡亲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明确:淳朴、热情
5、“我“在喝酒时是最高兴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三、四组同学回答。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3)“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4)“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
6、“我”为什么而高兴?
明确:学生讨论,然后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感悟故乡的人情美)
(三)分析课文的主题:思乡
1、 文章写了家乡事,写了家乡人,但这并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最终目的。作者的最终目的究竟何在?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通过写家乡事和家乡人来表达思乡之情。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板书:思乡之情
(女同学深情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师小结(幻灯显示)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来显示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童年的回忆。其间,流淌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就是说,写春酒,就是写她自己的思乡之情。
四、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许多海外游子、台湾同胞离开了故土几十年,听到家乡、祖国对他们的呼唤,毅然踏上了寻根的归途,上演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们听说过这些感动的故事吗?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面把你听到过的故事让全班同学分享分享。)
五、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作业 :
1、积累“思乡”的诗句。
2、办“思乡”的黑板报。
七、播放《思乡曲》结束这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