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勤奋》有感【优秀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听《说勤奋》有感【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听《说勤奋》有感 篇1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生读题)

师: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桥梁(图)

齐读

师: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

师:你想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生:我强调的是勤奋,因为一个人要想对社会作贡献,必须勤奋。

生:我强调的是“一生”,因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师:引读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想对社会做出贡献,必须……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画出有关句子(生读)

师: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生: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

师: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294卷,描述了中国1962年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历史,对后人有很多的警示。

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生: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生:我强调“滚瓜烂熟”,是说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生:我强调“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生:我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师: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写哥哥、弟弟只读了“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变化(转折)。

师:“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

齐读

师: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你对哪个词语感受最深?

生:我对“继续”感受深,司马光晚上睡觉,睡醒了就读书写作,真是夜以继日啊。

师: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生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

生:提醒的意思。

师:提醒他什么?

生:提醒他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勤奋”!就是?(生珍惜时间。)

师: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生: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师:你对哪个词感受深?

生:“19年”,时间特别长,1

生:“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师: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生: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是说童第周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生:“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是说童第周起早贪黑。

师:引读:

当西北风在吼叫时,童第周不是躲在被窝里,而是天刚亮……

当大雪纷飞时,童第周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天刚亮……

从这两句,你又感受到童第周的什么?

生:童第周的顽强意志。

师:童第周勤奋还表现在哪里?

生:“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勤奋在讲究方法。

生:“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勤奋在长时间的努力。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勤奋在留学时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师: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在文中指童第周的什么?(生基础差)

师:引读:“勤”就是说童第周在学习成绩差面前……“勤”就是说他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勤”就是说他还十分注意……“勤”就是说他在比利时留学时勇于尝试,完成了……所以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在生活中,你看过、见过、经历过这样的例子?

生:我考钢琴四级,每天晚上弹半个小时,暑假也不休息。

师: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才

生:我学习绘画,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去练习,从不偷懒。

师:这就是持之以恒啊!

生:我每天晚上都读英语,所以英语成绩每次都考得靠。

师:这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童第周在解放以后,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还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即使到了晚年,他和美国教授合作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想一想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生珍惜时间)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我们再来比较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开头:

投影4: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师: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师: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生: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师: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师:《说勤奋》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开头提出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接着列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最后点明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你知道哪些?

生:我知道爱迪生,他从小就喜欢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电灯。

生:我知道鲁迅,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生:我知道战国时的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

生:我知道汉代匡衡像凿壁偷光。

师:所以说:

生读:成功==百分之的灵感+百分之九九的勤奋

师:默读全文,想一想,读到这儿,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拿出自己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写写自己心中的感受。也可以引用古诗明言。

生:我想对自己和同学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戚。

生:我想对自己说,只要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生:我想说,我要像鲁迅一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多读书,读好书。

生:我想对同学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生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一生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持之以恒,勤奋是成功的永恒的动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作业:收集整理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为主题的古诗、格言。

附:板书

说勤奋桥梁(图)理想境界

设计的理念:以增强感悟语言的实效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滋润丰富。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体会“只有”、“一生”的意思,并把该句作为一条线索,引导学生学习全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会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珍惜时间、持之以恒,学习童第周的故事,侧重于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然后在对比中加深感悟。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懂得只有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听《说勤奋》有感 篇2

昨天,我用了四组词语来组织教学,达到了读通课文,读好并理解字词等目标。今天,我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文章的体裁。

课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请读课题。孩子们读课题。上一节课我们进知道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往的文章不同,它是——(生)议论文。对,再读课题,我说:是的,这课题中开头一个是“说”字,像这样,课题中以“说”字,“谈”字和“论”字来开头的大多是议论文。比如我们下学期要学的《谈礼貌》,再比如老师手里的《林语堂作品精选》里面就有以论什么的文章几十篇,这些都是议论文。我又板书记叙文三字,说:“过去我们学过的文章主要是记叙文,记叙文的特点就是——(板书)记一件事情、一个人物等。那么,议论文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不要说,先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孩子们很安静地默读课文。我在教室里随机问问,了解情况。

教室里安静下来了。我请孩子们举手发言。

生1:这篇课文说的是勤奋。

师:哪里让你看出来的?

生1:课题中就看出来了。

师:能从课题中感受,不错。那么课文在说勤奋的什么呢?

孩子们思考,冥思苦想不得其果,只有几个孩子举手发言。

生2:说勤奋能实现理想。

生3: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成功者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生4:不是,是成功者手里的鲜花,这是一个比喻。说明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师:是的,换来这个词语用的真恰当,这叫做勤奋换来成功。还说了勤奋的什么?刚刚这些其实就是在说勤奋的——

生5:收获。

师:换一种说法,就是在说勤奋的作用。现在我们读一读课文,看看勤奋的作用有哪些?可以找出来,大声地朗读。

孩子们一会儿就举手了,少数几个在“喊”,我准备倾听。

师:会说的举手(孩子们的手放下了很多),会读了以后说的举手(学生又举起手来),那我们先读再说作用。

生6:(读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完,不会说,停在那里。

师:刚刚我听出来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很大”,原因能告诉我们吗?

生6:因为他的勤奋得到了荣誉。

师:哦,体会得真是好,这说明勤奋有得到荣誉的作用。还有人来读读这句话吗?

生7:读的时候突出了欧洲生物学界。我觉得他勤奋换来的这个荣誉很大,说明勤奋的作用很大。

师:请其他同学继续读。

生8:(读——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这段话说了勤奋的什么呢?

生8:说了司马光的勤奋。

师:是呀,说了他怎么勤奋的,小时候——导读,长大以后——导读。他就是这样的勤奋。那么这样勤奋给他带来的什么?

生9:读——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勤奋的作用就是完成了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

师:什么叫巨著?

生10:我知道了,这部作品不仅著名,而且是巨大的。

师;怎么说?

生11:就是说这部作品非常厚。

生12:还有,勤奋使得司马光成了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师:是的,都让他成为专家了。他许多年的勤奋换取的是他的名誉和巨著,他的巨著将永远留传下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师:为什么你们要将终于读得那么艰难?

生13:因为他勤奋了很多年,获得这样的成果很不容易。

师:是的,不是轻而易举的。这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勤奋为司马光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帮助。

生14:读——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这样勤奋的结果是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生15:不是,这样勤奋的作用是——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生16:青蛙卵剥离手术是他在留学期间勤奋的结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将两个阶段的勤奋与作用连起来说,中学期间由于他的勤奋,他本来很差,后来名列前茅。留学期间,他的勤奋让他完成了一个高难度手术,成名于欧洲生物学界。可见勤奋的作用真是很大。

生17:还有我从华罗庚成为了数学家,可以看出是因为他勤奋的成果。

师:哦?

生17:因为他成了数学家,而且他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觉得他这样说,肯定是因为他也非常勤奋。

师:说的是。(讲述)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去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可见他的确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勤奋的人,才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才能说出这样的名言——

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同学们,我们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勤奋的对于成长成才的巨大作用。课文里面还有说到勤奋的作用的地方吗?

生18: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生19:不是,这一句是让我们记住勤奋的,我认为是这里。(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好,我们先将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然后静静地读,将你的体会写下来。

生默读写体会。

生20:我体会到勤奋能让我们得到成功。

生21:我体会到只要想取得成功,不管你是谁,都要非常勤奋才行,要付出汗水和心血。

生22:我觉得成功真的不容易,但是要成功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师:你们的体会真好。让我们再次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现在请你们思考一下,记叙文主要是写一个人,一件事情,而这篇议论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或者两件事情吗?那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23:这篇文章说的是勤奋。告诉我们要勤奋。

师:勤奋很重要吗?

生23:当然了,因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读!像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说一个观点。(板书一个道理、一个观点。)如果文章就提了这么一个道理,你相信吗?

生24:不太相信。

师:那么怎么办呢?

生25:我觉得要证据。

师:证据是什么呢?

生26: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

师:你觉得就这两个证据就能证明这个道理了吗?

生27:还有华罗庚的名言。

师:好,全部算,这些证据够了吗?

生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更多的在沉默。

师:我们来看看到底证据充分吗?司马光的勤奋证明什么了?童第周的勤奋证明了什么?华罗庚的名言又证明什么?请同学们想想看。

生28:司马光的勤奋让他成了专家,编成了巨著。这说明只要不断勤奋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生29:童第周的勤奋让他原来基础差后来变得名列前茅,而且做了一个手术轰动了欧洲。

师:是的,那么华罗庚的名言能不能放在第二自然段后面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

生30:不能,因为司马光原来的基础不差。用在这里不好。

生31:不能,因为只有童第周原来基础很差,勤奋使得他名列前茅。

师:对,这才能叫做勤能——补拙。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人的勤奋,其实不只写两个人,而是写两类人,同学们想想是哪两类人?

生32:一类人是原来基础就不差的。

生33:还有一类是原来基础差的,后来通过勤奋成才的。

师:现在你们觉得这样的证据足够证明勤奋的作用了吗?

生:够了!

师:像这样,先提出一个道理或者说是观点,然后想办法证明,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

师:下课。

听《说勤奋》有感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生字、运用文中方法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小时侯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能够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能和我说说你们的理想吗?

(指名说,相机鼓励评价)

2.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那么你们认为,实现理想靠什么呢?

3.同学们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两个字——勤奋(板书勤奋)

4.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勤奋(板书说)

5.(指课题)请大家把课题响亮地读一遍。

6.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有很多,爱因斯袒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说:“聪明的大脑是勤奋铸造出来的。”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作者是怎样来说勤奋呢?(请大家打开书8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作者是怎样谈勤奋的?

(学生回答,可读文,可概述,教师肯定,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司马光是北宋的大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于材料丰富,文字生动,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在比利时留学时获得了博士学位,建国以后担任山东大学的副校长,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

3.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下面我们来学写梁字。写梁字只要记住这两点就能写正确。(教师边板书梁边讲解。)梁字是上下结构,木字底把上半部分稳稳地托住。

写字不仅要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美观。我们一起来书空。(教师和学生一起书空梁字。)

5.桥梁是过河的必经之路,(板画桥梁、河水)通往理想(板书理想)的必经之路是什么?(勤奋)(板书勤奋)这句话中作者把勤奋比作什么?(桥梁)

6.比较句子(出示):齐读

①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②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

(板书古今中外、每一个、)

7.回到整体,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司马光是怎样勤奋学习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动笔把表现司马光勤奋学习的词句圈划出来。

1.司马光小时侯是怎样读书的?(指名读该句。)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司马光的勤奋?

(躲,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滚瓜烂熟)(指导读)

3.我们就学习司马光的方法,把这个句子读得滚瓜烂熟。(指导运用学习方法)(日常学习)

4.长大以后,他又是怎样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的?(指名读该句。)

①司马光的枕头有什么奥秘呢?请同学们再读句子,看谁能说出枕头的奥秘?

②现在你就是司马光,我来采访你。“听说你有一个很特别的枕头,是用什么做的?

③谁都喜欢松软的枕头,睡着多舒服啊!你为什么弄个圆木枕头折磨自己呢?(随机学习稍字板书稍)

④你的枕头为什么叫警枕?(随机学习枕字板书枕)(警就是提醒)

6.教师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现在我们有电脑、打印机,可是在900多年前,司马光就是靠一支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油灯下写成这样一部名垂千史的史学巨著啊!来,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再读读。

7.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8.写完《资治通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司马光也已经成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也大多脱落了。摸着这部书,我们感受到的分别是……(齐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9.学到这儿,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听《说勤奋》有感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熟悉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读课文,从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含义。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叫看图说成语。

2、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勤奋。和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勤奋)

观察一下“勤”这个字,是力字旁。这个力字可有讲究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说明要努力,卖力,用力)

3、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谈一谈勤奋这个话题。(补充板书“说”)谁来朗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2、课题叫《说勤奋》,那么课文中那些句子告诉我们勤奋很重要?快速读课文,然后用横线画下来。

指名说,相机出示:

A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C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D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你觉得这四句话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把这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比喻句。

3、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

4、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成就?齐读课文,再全班交流回答。(板书:)

小结:作者通过举着两位名人的例子,其实是在强调“勤奋能够成才”。

5、这两个人,你最敬佩谁?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2、3自然段)

6、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用笔画一画,然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评价学生读好了哪个词语)。疏通词语。

7、他们这样勤奋,浇灌出了怎样的鲜花呢?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作者在最后又告诉我们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像这样的文章结构,是说理文常用的方法。

三、生字教学

1、6个左右结构的字,特点是左窄右宽。

2、枕、惯、础的写法,描红。

3、末、基的写法,描红。

板书:

勤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举例子

童第周剥离手术

成功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这篇议论文的学习,学生能明白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但是对课文的写法还是模糊不清。为了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我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有论点、论据。让学生想一想,课文在一开头告诉我们的中心观点(论点)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学生知道“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作者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鲜花”、“汗水和心血”,学生能说出含义,看来大致理解了。接着,我就问: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学生都知道是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却无法更详细地概括。这时,我引导学生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有什么不同,了解这两个例子的不同点,感受作者举例的典型。

2.恰当的说话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勤奋的认识。在学习司马光的例子时,我抓住“躲”这个字,引导学生想象画。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日里,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学生知道了司马光的成功与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从而认识到,即使聪明的人,也要勤奋刻苦,不然也不会有所成功的。

3.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及时补充了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等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还补充介绍了补充介绍我国经济学家王亚南的“三脚床”的故事,还拓展了关于勤奋的名言,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懒,不仅不爱劳动,在学习上也懒,什么都等着老师来讲解,似乎自己不会动脑子。通过对司马光例子的学习,我教育学生,即使有点小聪明也要勤奋学习,并适时讲了《伤仲永》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勤奋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童第周的例子时,我鼓励学生现在学习差没关系,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要给自己定计划,哪怕每次只是前进一点,日积月累,自己也会走向成功的。虽然一次教育可能不能彻底改变学生,但是我想总会对学生的心灵有点触动的。

不足之处:

1.教学中光注重“讲”了,而忽视了学生的“读”。课堂上我讲的太多了,学生自主思考、发言的机会有点少了。今后应摆正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感觉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太窄了,知识面不够宽。

听《说勤奋》有感 篇5

整堂中教师引导同学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学习这课文,放权给学生,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理解课文机会,接着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整堂课学生很兴奋,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用自己的记号表达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处处得到了体现。听着孩子们满意地自我评价,觉得很欣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1、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 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读书做笔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

2、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看问题,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读书做记号满足了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让他们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发现,教师要尊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说一句错误的话”,呵护他们好奇的心灵。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读书做记号这一学习方式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

听《说勤奋》有感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5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朱老师教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听过不少,能够听到常规的第一课时对我显得弥足珍贵。

第一课时一般是揭题解题,了解生字生词,熟悉课文结构。本堂课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模式组织教学。因为常规,所以有借鉴价值。如,朱老师的生字生词教学,对我启发很大,我一般也就是齐读个读,让学生说说理解的词语,自己再解说难解的词语。朱老师很重视学生的读音,相比之下,我教的三年级语文很少去指导学生的读音。这点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新课标指出:要树立大语文观,要让第一范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朱老师的几个问题也体现了这个思想:有没有人跟你说起过勤奋?我们要不要勤奋?为什么要勤奋?不勤奋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并没觉得太艰涩。课堂以生活为谈话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

此文转载

听《说勤奋》有感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3、明确作者观点,读懂两个故事。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明确观点。

教学难点:对比读两个故事、了解文体。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

大家的理想是如此美好。那么,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

对,是勤奋!(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齐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谁知道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对,作者就是想和大家谈一谈勤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看词语:

稍微      剥离       毫不气馁    滚瓜烂熟

期末     华罗庚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枕头    资治通鉴     勤能补拙    有所作为

基础    远渡重洋

(1)开火车朗读,及时正音。

(2)为了能够读准这些生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音?(齐读)

(3)点击“基础”:通过完成“预习导航”,我们知道“基础”有两个意思。它原来是指              ,本课是指                      。

(4)你从哪个成语中读到了“勤奋”?能给我们说说它的意思吗?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作者谈勤奋,课文中哪两句话直接表明了勤奋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以后请用笔划下来。

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看到了勤奋?(理解“汗水和心血”、“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适时板书:桥梁、一生勤奋)

(2)齐读两句话。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a、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把这两个人的事例作比较,看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做做记号。

b、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相同或不同之处)

(1)古代、现代:

难怪作者在开头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呢?(“古今中外”)

(2)天资聪颖、基础较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天资聪颖?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基础较差?

基础差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成才,难怪华罗庚说:(引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3)都取得了成功: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成功了?

“著名的史学家”、“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著名的生物学家”、“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勤奋: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时理解、再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是勤奋让他们取得了成功。难怪作者说,……(再出示作者的观点,齐读)

4、现在,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作业:

1、钢笔描红。

(1)(出示生字)想把它们写正确、美观,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2)教师范写:惯

(3)学生描红“末”、“惯”。

2、完成《补充习题》1、2

五、布置课后作业:

1、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及《资治通鉴》的相关材料。

2、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以及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事例。

板书设计:

说勤奋

桥梁

司马光、  童弟周

一生勤奋

听《说勤奋》有感 篇8

一、看拼音写词语。zhěn tou     ɡònɡ xiàn     shāo wēi(      )   (        )   (       ) jī  chǔ      xí ɡuàn      jìnɡ  jiè(       )   (        )   (        ) yuǎn dù chónɡ yánɡ       jí qǐ zhí zhuī(               )      (           ) yǒu suǒ zuò wéi         míng liè qián máo(             )       (               )二、比一比再组词。宋(    )  遍(    )  末(    )守(    )  偏(    )  未(    )惯(    )  渡(    )  贡(    )贯(    )  度(    )  供(    )三、填一填,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滚(     )(     )熟     (    )不(      )馁    (     )起(    ) (       )(      )前茅    有(    )作(     )   (     )能补(    )(            ):                                                                                                                  (            ):                                                                                                                  四、选词填空。勤奋   奋发   振奋⒈南京长江二桥通车了。这个消息多么令人(       )呀!⒉我们只有(      )好学,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⒊青少年应该(      )向上,做个有所作为的接班人。因为   因此⒈溪中有各色的鲤鱼,(        )这条溪就叫做鲤鱼溪。⒉今天王晨没有来上学,(      )他昨天生病住院了。 五、结合课文内容填空1、勤奋对于成功十分重要,课文举了(      )(      )这两个人以自己的勤奋获得了成功的例子。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         ),他用来“浇灌”“鲜花”和“汗水和心血”最典型的东西是他的(        )。六、连一连司马光         (起步晚基础差)     刻苦自修        生物学家 童第周         (天资聪明)         急起直追        数学家   华罗庚         (家贫辍学)         警枕”          史学家

听《说勤奋》有感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67

《说勤奋》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首即摆明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来证实这个道理,结尾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勤奋的必要性。学生刚经历过期中调研,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学习这篇课文,很有现实意义。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读懂课文,练好朗读。

1 围绕“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两个事例中找到“鲜花”及“汗水和心血”的具体表现:

司马光——抓紧时间读书,历时19年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而急起直追,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又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欧洲生物学界。

二 故事补充,深化认识。

其实,关于勤奋的故事,学生平时已积累了不少。学习此文,要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相连信息。如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时,有同学谈起了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侯交手工制作的故事,童话大王郑渊洁勤奋写作的事。学到司马光的“警枕”时,学生就自然想到了古人“悬梁刺骨”、“囊萤映雪”的典故,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也就更加明了。

三、联系实际,讨论探究。

明理的目的是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所以,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1 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点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勤奋吗?

2 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如果非常勤奋,能赶上那些天资聪颖的同学吗?

3 你认为怎样才是“勤奋”的表现呢?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实际出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基础怎样,也无论定下什么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讨论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请天资聪颖的同学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多谈谈,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认识到“唯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作文训练,内化积累。

在学习课文以后发动学生在身边找找勤奋的人和事,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别人的做法,把课上所学的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勤奋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向往。                           XX年11月

作者:顾迎琪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听《说勤奋》有感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及时而巧妙地将一些生活哲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将育人与教书融为一体)请生读。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