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这首词语言瑰丽、情景交融,词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材分析:
《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情
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
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
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
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
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
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
了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
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
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
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
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
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
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
的歌。
板书: 忆 江 南
↓ 美景
江南 赞美、思念
浓情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
[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
忆江南的教学设计
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人情 珍惜 景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意目标: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拓展性练习。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教材简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板书:忆江南)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⑷ 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⑸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拓展性练习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构想]
教学目标:
1、初 m. 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言语美感,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有感晴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学生可能会回答:
词语类: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诗词类:《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歌曲类:《嘀哩嘀哩》《春之歌》《小燕子》……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关于春天的表象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2、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
4、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对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理解的词句有:“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
[设计意图]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
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可能有二: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为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
1、对“江花”的理解
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红花。红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艳丽夺目。
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哇。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
2、理解江南“好”在哪里?
(1)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生1:江南“好”在“江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尽情欣赏,诵读诗句。)
生2: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生3:江南“好”在“红日”。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太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太阳,使江花更艳,也为江面铺上了一条红绸缎,多美啊;没有了阳光,江花也不会那么红艳了,江面上也失去了五彩斑斓。正应了那句老话:红花还需绿叶衬。
生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这是因为作者曾经生活在江南,亲身体验过江南之美,对故土风光的迷恋,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忆江南”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南好”。
(2)填充练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请把学过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关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填充练习的设计,放飞学生的想象,激活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填补了“好”字留给读者的空白,使江南春色美景得到个性化、形象化、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提取和巩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品——体昧语言,感悟诗情
1、推敲语句。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如:首句“江南好”。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三、四句抓住朝阳、江花、江水等景物,通过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一句,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烘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2、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之美: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3、蕴情吟诵。播放古筝伴奏曲,进行配乐诵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五、比——比较异同,归纳总结
1、比较学习。这三首词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独立思考,做好发言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引导归纳。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时间、地点、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3、感情朗读。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对比,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画、作词、写导游词。)
2、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自学白居易的其他两首《忆江南》。
3、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自学同题诗词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自主表达阅读感受,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发展了学生个性。
设计理念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教学中,着眼诗的语言,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情感等真切的感受,产生“悦心悦目”的情感体验效应。运用同一词牌对比的方法学习,精读一首,迁移其余两首词的赏读学习。通过多种读的形式,使诗的语言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情感,语言日趋丰妙。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初读诗,知题意
1、师: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读诗,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悲欢离合,看见戍守边关的战士,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古诗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指名读。
3、说说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解诗意,晓意境,诵诗句
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古诗,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学生自学,自读,播放古琴乐,五分钟)
2、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什么样的意境,描述一下。
3、开头的一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4、再诵读词,体会其中的境界,感悟诗人用字的精妙。
5、赏析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情感。
三、比较赏读,体验诗情
1、出示白居易写于洛阳的《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
2、通过洛阳与江南春天的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介绍白居易在苏杭做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
四、拓展诵读,加深情感,丰富底蕴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另外两首,学生自由读。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借助注释明白词的意思。
3、从这两首词中理解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江南的景和物,人和事,他都忘不了。
4、师生互动,诵读这组《忆江南》。
5、学生在古琴乐中诵读这组《忆江南》
附: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教学反思:
三首《忆江南》的教学,我运用了同一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如结尾处“能不忆江南”的诵读,就迁移到学习其余两首结尾句“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学生不仅认识了词牌的特点,更加深了词所表达的感情。另外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两点比较好的地方:一是在教学中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正是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词的内涵、韵味、美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小组合作时间有些少,孩子们没有充分讨论,我就急于让他们发言,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得生涩。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背诵
教学反思: